Album
时长:
38分钟
播放:
35
发布:
1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主持人|陳逸華 聯經出版副總編輯

來 賓|王安琪 臺大外文系退休教授,現任東吳大學英文系專任教授


《赫克歷險記》是19世紀「最深沉而博大的美國人」馬克.吐溫的代表作之一,故事描述頑童赫克逃離文明社會的羈束,夥同逃離奴隸制度的黑奴吉姆,協力撐著木筏順密西西比河而下尋求自由。表面上是一個叛逆男孩離鄉背井四處流浪的歷險,實際上是深入美國社會各階層文化的「意識形態批判」,以南北戰爭前,沿著河岸的鄉鎮村莊為縮影。《赫克歷險記》原譯名《頑童流浪記》,是第一本書寫美國南方的寫實主義小說,更是美國本土文學的先驅。本集節目邀請到東吳大學教授王安琪老師,與聯經出版副總編輯陳逸華,和我們一起聊聊這部美國文學的不朽經典。


更改經典譯名


二十年前,王安琪老師著手翻譯,歷時七年完成,並將流通已久的書名從《頑童流浪記》改為《赫克歷險記》,與馬克.吐溫前作《湯姆歷險記》對照並稱。此改動除了考慮更精準的音譯外,王安琪老師指出其深層的意義,在於赫克並不是「頑童」,真正的頑童是那個調皮搗蛋、折騰煞人、鬼點子層出無窮、不管他人死活的湯姆,相對之下,赫克孤苦無依、自生自滅、身為社會邊緣人物、抗拒世俗文明的洗腦,反而擁有一顆不被污染的赤子之心,稱他為「頑童」非常委屈他。再者,赫克積極協助吉姆爭取自由,自己則逃避禮教羈束,「歷」經各種逾越道德標準的風「險」與挑戰,也是一種「歷險」,並不是純粹外出「流浪」而已。


失而復得的手稿


《赫克歷險記》於1885年出版,同年年底,水牛城青年圖書館館長,寫信邀請馬克.吐溫將手稿捐贈給圖書館收藏,馬克.吐溫隨即將小說的手稿全數轉交圖書館,沒想到圖書館僅保存後半部手稿,前半部則遺失不知所終。後來推測,是時任館長把手稿帶回家閱讀,卻突然病逝,以至於手稿被當成他的遺物。一百年後,館長孫女整理時才發現這一疊手稿並公諸於世,確認是馬克.吐溫真跡。


出版即禁書


《赫克歷險記》當年出版時引起美國文壇譁然,衛道人士與公立圖書館紛紛公然抵制查禁,嫌其言語低俗、充滿種族歧視、誤導青少年離經叛道、凸顯「白人垃圾」的負面印象、間接肯定黑奴是「高貴野蠻人」,甚至頻繁使用nigger(黑鬼)一詞。時至今日,當年的缺點和詬病現在都變成優點與特色,甚至受到多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讚揚。《赫克歷險記》被禁主因是馬克吐溫嘲弄的對象,正是主宰美國民心的思維言行與社會的宗教規範。他不客氣地指出他們言行不一的自相矛盾,因宗教過度熱忱而沖昏了頭、剝奪判斷是非能力,思想過度嚴謹、自鳴清高泯滅人類本性,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也要求別人,大家都飽受壓抑而不敢承認。



🎧本集重點

01:55 翻譯《赫克歷險記》的過程及聯經版本特色

05:09 失而復得的散佚手稿,補足曾被刪除的章節

10:17馬克.吐溫擅長在作品中埋下弦外之音

13:55 藉孩童之口敘事是小說創作的最大創舉

19:46 《赫克歷險記》是兒童文學嗎?

23:19 第一本以純粹美國本土文化為背景的創作竟成為禁書

27:25 1940年代文學大家加持而進入經典行列

30:58 馬克.吐溫的成長背景反映了創作方向

33:49 現今我們為何要重新閱讀經典

34:50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本集書單:

📙《赫克歷險記(美國南方文學經典,完整全譯本)》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