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场 Back of House
不同领域的幕后视角与声音。

Album
主播:
quequeque、kaiho
出版方:
quequeque
订阅数:
3,167
集数:
33
最近更新:
6天前
播客简介...
后场 Back of House 是不同领域的幕后视角与声音,我们尝试摒弃常规的正面叙事,从非正面的视角出发,关注建筑、艺术、体验与生活方式。 - 请添加微信:bohstaff,进入听友群。
后场 Back of House的创作者...
后场 Back of House的节目...

数字人与虚拟人:当意识复制到另一个宇宙,它还是你吗?

后场 Back of House

人工智能与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人(Digital Human)与虚拟人(Virtual Human)技术已达到新的成熟阶段。典型应用包括:《纽约时报》报道的 StoryFile 公司运用"哀悼科技"为临终患者构建 AI 数字分身;老罗罗永浩的数字人直播;以及好莱坞通过高精度数字扫描与深度学习实现的演员"数字减龄"技术。这些技术进步引发了一个根本性的哲学问题:当个体的记忆、情感与人格特征均可被数字化复制时,这种数字复制体是否仍可被视为原主体的延续? 科幻作品《黑镜》中遭受伦理困境的"Cookie"数字意识体,以及《瞬息全宇宙》中平行宇宙的自我变体,不仅展现了技术可能性,更揭示了数字身份认同、意识连续性等深层伦理挑战。在艺术领域,乔丹·沃尔夫森在巴塞尔展出的三维扫描和 VR 装置《小房间》,通过数字身体交换实验,实证性地验证了身体表征对自我认知的关键影响。 我们现在的技术发展已突破多个关键节点:Apple Vision Pro 的"Persona"功能成功跨越恐怖谷效应;军事领域出现的"游戏化"无人机操作系统模糊了虚拟训练与现实行动的界限。这些现象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在数字复制技术日益精进的当下,人类认知的"真实性"是否需要重新定义?或者,我们现有的存在形式,是否可能本身就是某种更高级智能的模拟产物? - 【主播】que、kaiho 【视觉、声音设计】刘璐 【音乐】菅野洋子 - トルキア《攻壳机动队 2nd GIG》、池田绫子 - Prism《电脑线圈》op 【文中提及】 科幻电影/剧集:《黑镜》、《瞬息全宇宙》、《西部世界》、《安德的游戏》 《黑镜》关键剧集:《白色圣诞》(White Christmas, S2E4,数字意识"Cookie"被用于逼供,时间流速差异折磨)、《卡利斯特号》(USS Callister, S4E1&S7E6,游戏开发者将同事意识上传至虚拟太空世界)、《圣朱尼佩罗》(San Junipero, S3E4,濒死者的意识上传至数字天堂)、《黑色博物馆》(Black Museum, S4E6,死刑犯意识被用作全息电击表演) 人物:尼克·博斯特伦(Nick Bostrom,牛津大学哲学家)、乔丹·沃尔夫森(Jordan Wolfson,美国当代艺术家)、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导演)、罗永浩(中国科技创业者、直播主播)、坎耶·韦斯特(Kanye West,音乐人) - 【相关连接】 纽约时报 2025 年 6 月 13 日文章《永远不要说再见》 尼克·博斯特伦《全脑拟真》 - 纽约时报 2025 年 6 月 13 日文章《永远不要说再见》,StoryFile 公司收集资料 罗永浩数字人直播 《爱尔兰人》里对演员 Robert De Niro 的数字减龄技术 《黑镜》中的 “Cookie” 《黑镜》剧集 Hotel Reverie 里“数字人”和“虚拟人”的交互 乔丹·沃尔夫森在贝耶勒基金会作品《Little Room》 右:乔丹·沃尔夫森《Female Figure》;左:乔丹·沃尔夫森《Colored Sculpture》 苹果 visionOS 26 更新的新版本“Persona”功能 - - 后场 Back of House 是不同领域的幕后视角与声音,我们尝试摒弃常规的正面叙事,从非正面的视角出发,关注建筑、艺术、体验与生活方式。

47分钟
1k+
11小时前

风水ABC:从八卦五行到空间设计,关于气与能量的古老智慧。

后场 Back of House

风水这门古老而仍然被部分现代人奉为神谕的学问,似乎掌握着解读复杂世界的密码——它既能解释香港中银大厦的尖角如何影响整个金融区的气场(最终需要李嘉诚出面调解),又能将一个普通的 L 型办公室解读为精妙的"手枪阵"(老板座位是扳机位,客户入口成了子弹填装区)。这究竟是玄学,还是被我们现代科学所不能完全解释的环境学? 从天时、地利、人和的宏观视角来看,风水本质上是一套研究空间能量与人类互动的精密系统。它以阴阳五行、九宫八卦为理论基础,不仅影响着建筑布局,更与中医的"水升火降"理论奇妙呼应——就像"打哈欠会流泪"这个现象(肺属金生泪属水),揭示了我们身体内部也遵循着同样的能量法则。可能在某些层次,风水就是"人与环境共生学"。 - 【嘉宾】三阳、江晟更(小红书:shen_geng_art) 【主播】que、kaiho 【视觉、声音设计】刘璐 【音乐】Wes Montgomery - Windy、邓丽君 - 別れの予感 【文中提及】 书籍:《鲁班经》、《撼龙经》、《易经/周易》、《金刚经》、《宇宙与炉灶》 学说: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九宫八卦(空间划分基础,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二十四节气(与时间、农耕历法关联,对比故宫 24 位皇帝的隐喻)、三魂七魄(胎光、幽精、爽灵) 人物:伏羲(创先天八卦)、周文王(演后天八卦)、段义孚(人文地理学家)、贝聿铭(建筑师,设计香港中银大厦)、Marina Abramović(行为艺术家)、Peter Eisenman(美国建筑理论家) 案例:北京故宫、香港中银大厦、应县木塔 - 《鲁班经》记载了许多祈福与诅咒的厌胜之术 香港汇丰银行因风水而建的“加农炮” 应县木塔 Marina Abramović 在上海的展览,让观众与“能量场”进行互动 - - 后场 Back of House 是不同领域的幕后视角与声音,我们尝试摒弃常规的正面叙事,从非正面的视角出发,关注建筑、艺术、体验与生活方式。

66分钟
1k+
11小时前

LVMH 的“土酷”路易号与它的“建筑师天团”。

后场 Back of House

2025 年 6 月,一艘名为"路易号"的巨型装置停泊在上海南京西路,成为全城最热门的打卡地标。这个路易威登打造的三层"大船",凭借夸张的造型和病毒式传播成功出圈,却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它"土酷",有人吐槽它"具象到突兀",甚至像是"山寨品"。 这延续了 LV 标志性的"奇观式营销"——从草间弥生的巨型雕塑到洛杉矶 15 米高人偶,品牌深谙用夸张视觉制造话题的秘诀。而上海这艘三层高的"路易号"大船,将经典 Monogram 放大到建筑尺度,把营销和传播玩出了新高度。 背后的商业逻辑更为值得探讨:奢侈品牌正通过叠加咖啡厅、餐厅和展览等功能,将零售空间升级为综合"目的地"。为实现这一转变,LV 组建了明星建筑师阵容——弗兰克·盖里打造了巴黎的帆船形基金会博物馆,重松象平操刀全球巡回展,彼得·马里诺以标志性皮衣造型设计多家旗舰店,青木淳则赋予银座店铺波光粼粼的幻境效果。这种全球化美学实验也面临着在地化的挑战,在这个时代,奢侈品牌的空间策略也正在改写城市美学规则。 - 【主播】que、kaiho 【视觉、声音设计】刘璐 【音乐】Advantage Lucy - 真昼、The Sorcerers - Summoning the Monkey God 【文中提及】 重松象平(OMA 纽约)、弗兰克·盖里、彼得·马里诺(Peter Marino)、青木淳、扎哈·哈迪德、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表参道 Prada 旗舰店)、安藤忠雄(阿玛尼店铺) 路易威登上海"路易号"大船装置(2025)、草间弥生巨型雕塑(巴黎店铺)、洛杉矶 15 米高人偶装置、纽约箱包装置(临时工程围挡)、路易威登基金会博物馆(巴黎,弗兰克·盖里设计)、香奈儿移动艺术馆(2008,扎哈·哈迪德设计)、Prada 荣宅(上海)、罗意威艺术展(上海展览中心)、蒂芙尼旗舰店改造(纽约第五大道,彼得·马里诺设计)、银座 LV 旗舰店(青木淳设计) 【相关连接】 Chanel Mobile Art Pavilion - 路易威登在上海的“路易号”(©️ Louis Vuitton) 上海的“路易号”由 OMA New York 设计的《Visionary Journeys》展览 (©️ Louis Vuitton) 左:路易威登基金会© Gehry Partners LLP and Frank O. Gehry © Iwan Baan 右:路易威登首尔店 Courtesy of Louis Vuitton。 © Gehry Partners LLP and Frank O. Gehry © Louis Vuitton 由盖里设计路易威登在洛杉矶 458 Rodeo Drive 的 Mega Flagship Store, 2029 年开幕 盖里与 LVMH 集团在 2017 年讨论 La Maison LVMH/Arts, Talents, Patrimonie 的方案 路易威登银座店(青木淳和 Peter Marino 设计) Chanel Mobile Art Pavilion ( ©️ Zaha Hadid Architects) Chanel Mobile Art Pavilion 的幕后花絮 Peter Marino 在纽约的事务所里 左:《蒂凡尼的早餐》中纽约店面的场景,1961 年 右:Peter Marino 为 Tiffany 在纽约的旗舰店所设计的室内 - - 后场 Back of House 是不同领域的幕后视角与声音,我们尝试摒弃常规的正面叙事,从非正面的视角出发,关注建筑、艺术、体验与生活方式。

54分钟
1k+
11小时前

候鸟300 vs 火人节:精心策划的社区与自我生长的“临时城市”。

后场 Back of House

Part 1 经历候鸟 300: * 05:06 建筑师马岩松和“候鸟沙城”。 * 08:25 候鸟 300 自上而下的策划 vs 火人节自下而上的生长? * 20:33 物理上的“隔绝感”或许可以塑造一个真正“临时社区”。 Part 2 回看火人节: * 22:39 火人节:一个在黑石沙漠中存在 9 天的,拥有几万人“居民”的城市。 * 23:46 从旧金山开车十几个小时,一个逐渐剥离的过程。 * 25:06 相当于三个迪士尼乐园大小的城市从无到有,再化为乌有。 * 40:41 在沙漠深处回望城市,与巨大的沙尘暴相遇。 * 42:55 怎么洗澡?怎么上厕所? * 48:48 “变异车辆” - 【主播】que、kaiho 【视觉、声音设计】刘璐 【音乐】Talking Heads - Love → Building On Fire、金海心 - 阳光下的星星 【文中提及】 候鸟 300:在阿那亚戏剧节期间于海边举办的艺术项目,邀请300位艺术家在临时搭建的“沙城”中共同生活和创作300小时。 火人节(Burning Man):一年一度在美国内华达州“黑石沙漠”举办的大型活动。参与者在沙漠中凭空建造一座名为“黑石城”的临时城市,城市在活动结束后将完全消失,不留痕迹。它以激进的自我表达、艺术、社群和“去商品化”而闻名。 雷亚架 (Layer Truss): 一种模块化的金属脚手架系统,常用于搭建舞台、音乐节等大型活动的临时结构。 马岩松、龙门客栈(艺术车)、BIG (Bjarke Ingels Group)、Orbit(BIG 2018 年在火人节建造的装置)、变异车辆(Mutant Vehicles) - 左:2025 年候鸟沙城;右:2023 年候鸟沙城 候鸟沙城 ©️MAD Architects 火人节 Black Rock City 历年火人节的各种活动 ©️Reuters/Jim Urquhart 左:37:01 偶遇的 “Photo Booth” 右:57:10 在营地中游荡的巨型人偶 52:42 Orbit(BIG 2018 年在火人节建造的装置) 40:41 que 遇到的沙尘暴 55:40 沙漠中偶遇的婚礼 49:57 “龙门客栈” - - 后场 Back of House 是不同领域的幕后视角与声音,我们尝试摒弃常规的正面叙事,从非正面的视角出发,关注建筑、艺术、体验与生活方式。

67分钟
99+
11小时前
后场 Back of House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