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花倒样
用旅行者的视角记录城市

Album
主播:
小脑、旧馆长、有点好运在身上
出版方:
小脑
订阅数:
5,601
集数:
34
最近更新:
2周前
播客简介...
城市不息,花头不止。 我们是一档扎根于无锡的本土播客,以「旅行者的新鲜感」记录自己最熟悉的城市,试图在习以为常的街巷中捕捉那些被忽略的「花头劲」。 「出花倒样」源自无锡方言,形容人爱折腾、点子多,正如我们对城市的探索——既迷恋历史的肌理,也追逐现代的烟火。 我们为何出发? 「厌倦了用游客攻略定义家乡,更想用声音还原一座城市的真实心跳。」这是《出花倒样》的初心。我们以「本地人」与「观察者」的双重身份,带听众潜入无锡以及周边城市的毛细血管:从运河边老茶馆的评弹声,到菜场里阿婆讨价还价的方言;从「曾经风靡日本的《无锡旅情》」到「老新村梧桐树下消失的修鞋摊」。 我们相信,城市的魅力不在景点名录里,而在那些「路过一千次却从未停留的转角」。 我们正在做什么? 翻开往期节目,你会听到—— - 城市解谜:摊开无锡地图,沿着「解放环路」聊新城与老城的拉扯,在「锡惠公园」追溯江南园林的现代变形记; - 生活考古:从一碗红汤辣馄饨的变迁看市井文化,从「大窑路」的砖窑遗址谈工业遗产再生; - 声音漫游:收录街头的「修棕绷」吆喝、深夜大排档的碰杯声,甚至商场促销喇叭里的无锡话魔性循环。
出花倒样的节目...

St.33 硬核“家谱”!江阴宜兴如何成为无锡两大“逆子”丨串台翻转体育

出花倒样

终于,江苏的风里吹来了几分凉意,夏天好像真的快要过去了。回望这段时光,因为有了苏超的陪伴,每一场赛事的呐喊,每一次进球的雀跃,都让这个夏天变得格外完整酣畅,也格外难忘。我们和 播客《翻转体育》的 hualun老师 录制本期内容时,无锡队尚未踢平南通闯入八强,而就在本周末,无锡队就要与南通队在半决赛狭路相逢,这份录制时的未完成,恰好成了此刻收听的特别期待。 出花首次串台,第一次在播客里如此系统性地聊无锡。和hualun老师聊了将近四小时,根本停不下来,从足球聊到城市,从记忆聊到当下...... 本期节目有点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您将听到:无锡为什么至今没有奥体中心?/热知识:无锡竟然很少有一线演唱会?/江阴、宜兴两大逆子复杂的地理与情感连接/江苏的车牌顺序是怎么排出来的?/1983 年,为什么无锡不要张家港而选择宜兴?/苏锡常同城化了吗?/本地人带路 惠山古镇、龟背壳以及如何在地道私房菜馆点一桌“很无锡”的本帮菜? 时间轴: * 04:18 无锡为啥没有奥体中心? * 10:35 无锡人的「白月光」:承载了演唱会启蒙的「新」体育中心 * 17:27 一线歌手演唱会为啥总绕开无锡? * 23:50 无锡、宜兴、江阴的微妙关系 * 32:45 冷知识:江阴是民国时期三大足球之乡之一 * 34:42 尴尬的高铁线路:从宜兴去杭州比去无锡市区还方便? * 37:18 太湖与运河:塑造无锡城市格局的两大水系 * 44:55 无锡 City Walk 指南:在龟背城里寻找名人故居 * 50:34 惠山古镇的正确打开方式 * 01:09:25 灵山大佛与影视基地:无锡文旅的专业化运营 * 01:16:12 江苏的车牌顺序是怎么排出来的? * 01:23:56 无锡当年为啥选了宜兴,而不是张家港? * 01:33:42 华西村的今与昔:从全民偶像到「魔幻」样本 * 01:40:22 「当代华西村」?海澜之家的飞马水城 * 01:43:32 无锡的市井文化 VS 宜兴的文人风骨 * 02:01:21 苏锡常同城化:去苏州就像「同城恋爱」 * 02:06:30 如何在地道私房菜馆点一桌“很无锡”的本帮菜? * 锡惠索道:以龙光塔为前景,以市区为背景的最佳观景位 无锡与常州犬牙交错的地理格局 1949-1951 年的江苏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 近一年,苏锡常三市市民互访数据(无锡市数据局) 敕勒川阴山下的蒙超球场 与苏超截然相反的野生气息 藏在高楼里的 荣德生旧居 提及的地点: * 无锡市新体育中心(新体) * 惠山古镇:名胜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惠山寺);锡惠公园(锡山、惠山、龙光塔、锡惠索道) * 名人故居:薛福成故居、张闻天旧居、秦邦宪故居、钱钟书故居、阿炳故居 * 影视基地:三国城、水浒城、唐城、华莱坞 * 江阴地标:江阴体育中心、江阴长江大桥、华西村、海澜飞马水城 * 宜兴地标:宜兴体育中心、丁蜀镇、蜀南街、陶二厂、黄龙山 * 其他:南京五台山体育场、昆山奥体中心、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蒙超呼和浩特队主场) * 无锡美食地点:君来湖滨饭店、君来梁溪饭店、熙盛源、向阳路 BGM: * 万众一心(苏超联赛歌曲) 幕后制作: * 监制:旧馆长、ATM * 剪辑:小脑 * 运营:小脑、旧馆长 * 主播:旧馆长、小脑、ATM 播客收听平台 推荐使用小宇宙App 你还可以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QQ音乐、荔枝播客、豆瓣播客、新浪微博、知乎播客、蜻蜓FM、央广云听等平台找到我们,与我们互动。

138分钟
3k+
2周前

St.32 江南吃虾说明书:从菜场小河虾,到比手还大的太湖虾王

出花倒样

“饭稻羹鱼,果隋蠃蛤”,江南人的餐桌,就离不开“鲜”字。而在万千“鲜”物中,虾,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从苏州面馆里一碗精贵难求的“三虾面”,到寻常百姓家油爆、盐水、酱油炝的家常味,再到太湖边农家乐里那只比手掌还大的“大头虾”,江南人对虾的迷恋,早已刻入骨髓,演化成一场贯穿四季的味觉狂欢。 但你真的分得清菜场阿姨口中的“河虾”“基围虾”“大头虾”吗?为什么苏州遍地都是“太湖一号”,而同饮一湖水的无锡却难觅其踪?“不时不食”的古老智慧,在养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是否还有意义?我们为孩子精心挑选的进口海虾,真的比本地河虾更安全吗?这一期,我们潜入江南的水乡与菜场,从一只小小的虾出发......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1. 江南菜场常见虾种:河虾与海虾/如何在菜场挑到活蹦乱跳的新鲜好虾/虾身有激素? 2. 江南人如何吃虾:从三虾面到手剥虾仁/鲁迅最爱的呛虾/油爆河虾和油焖大虾 3. 比手掌还大的“太湖虾王”:太湖一号大头虾是哪来的?为什么只有苏州有? 在阳澄湖吃到的XXXXXXL 号「太湖一号大头虾」 相关播客:St.11 坐船去阳澄湖吃大闸蟹 江浙沪独享膏肥黄满的快乐 时间轴 00:17 一只比手掌还大的“太湖一号”大头虾 04:19 虾的大分类:江南人为何更偏爱鲜味细腻的淡水虾? 06:52 无锡市场的河虾从哪来? 09:24 河虾为什么这么贵? 11:20 江南人吃河虾“炫技”:用嘴完整剥出虾壳 15:58 野生河虾去哪了? 19:22 “基围虾”不是一种虾? 21:21 虾都是激素养的吗? 25:34 菜场挑虾技巧 28:41 台湾虾:“太湖一号”大头虾的前身。 32:29 手剥虾仁的鲜美:从苏州三虾面到一口吃掉几十只虾的快感。 34:50 呛虾/醉虾:鲁迅盖章的江南生腌 37:50 油爆河虾和油焖大虾 44:28 太湖一号大头虾的前世今生 提及的虾 1. 太湖一号大头虾:又称罗氏沼虾、台湾虾,个头巨大,虾黄饱满,是近年来的“虾王”。 2. 河虾:学名日本沼虾,又称青虾,是江南最常见的淡水虾,以鲜美著称。无锡本地有培育的“太湖2号”、“太湖3号”品种。 3. 白虾:太湖三白之一,壳薄体软,鲜味足但出肉率低。 4. 基围虾:指一种沿海堤坝养殖方式,在江南地区通常指对虾。 5. 斑节虾:又称黑虎虾,是一种海虾。 6. 籽虾:春季带籽的雌性河虾,被认为是时令美味。 7. 开洋:即晒干的虾米,是制作馄饨馅、吊高汤的鲜味来源。 提及的吃法 1. 盐水虾:最能体现河虾本味的家常做法,简单水煮,蘸醋或酱油食用。 2. 油爆河虾:考验火候的功夫菜,要求外壳酥脆、虾肉鲜嫩。 3. 油焖大虾:通常用个头较大的罗氏虾或对虾制作,无锡特色是口味偏甜。 4. 呛虾/醉虾:用高度白酒或黄酒将活虾“灌醉”的生食料理,极致生猛鲜甜。 5. 手剥虾仁:将新鲜河虾手剥成仁,可用于清炒或做成三虾面等高级料理。 6. 水晶虾仁:一道近代创新上海菜,对虾仁的处理和火候要求极高,成品晶莹剔透,口感Q弹。 7. 耳光炒饭:用虾头熬出的虾油炒饭,鲜美到“打耳光都不肯放手”。 呛虾江南人的生腌 提及的地点 1. 苏州双塔菜场:网红菜场,可以买到并现场加工太湖一号大头虾。 2. 阳澄湖:不仅产大闸蟹,也是品尝与河蟹混养的大头虾的好去处。 3. 无锡胖妹饭店(油焖大虾/油爆虾) 4. 无锡宝界宏鹰(呛虾) 苏州双塔菜场里的「花雕大头虾」 提及的场外信息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位于无锡,负责培育了青虾“太湖2号”、“太湖3号”等新品种。 2. 浙江湖州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培育出“南太湖2号”、“南太湖3号”等品种,是“太湖一号”大头虾的技术源头。 3. 鲁迅《社戏》:文中描写的钓河虾场景,是许多江南孩子的童年旧梦。 4. 《舌尖上的中国2》:节目中曾详细记录上海老师傅制作油爆河虾的过程,展现了其对火候的极致把控。 幕后制作 监制:旧馆长 剪辑:小脑 运营:小脑、旧馆长 主播:旧馆长、小脑、ATM BGM: Mac Demarco - Young Coconut 播客收听平台 推荐使用小宇宙App 你还可以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QQ音乐、荔枝播客、豆瓣播客、新浪微博、知乎播客、蜻蜓FM、央广云听等平台找到我们,与我们互动。

52分钟
7k+
2个月前

St.31 太湖风物接力:水蜜桃下市,黄桃登场

出花倒样

阳山水蜜桃的夏天刚刚落幕,太湖边另一场风物接力已无缝上演。本期,我们闻着桃香,一头扎进苏州镇湖的桃园,和桃农聊了聊刺绣之乡的黄桃故事.....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太湖周边的“水果宇宙”/新鲜黄桃与黄桃罐头/实地探访刺绣之乡/如何辨别一颗完美的黄桃...... 背景信息丨关于镇湖 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位于苏州西部,太湖之滨。这里是著名的“中国刺绣艺术之乡”,苏绣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镇湖利用太湖风土,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尤以鲜食黄桃最为出名。 本期嘉宾及实地录制地点: 悠悠,陶哥和他们的「小华黄桃园」 时间线: 00:28水蜜桃下市,黄桃登场 02:15黄桃罐头:东北人的续命神药 05:30太湖的“水果宇宙”:这里不止有水蜜桃 12:30 太湖的“湖泊效应”造就水果天堂 14:31实地探访:一头扎进苏绣之乡的黄桃园 20:13刺绣之乡的农业转型 33:20 吃播现场:鲜黄桃与白桃 43:15住在桃园里的爷爷奶奶:悠然自得的田园小日子 46:29桃园采摘体验:随便吃,随便采,主打一个“桃子自由” 宜兴山里路边的黄桃小摊儿 从北太湖大道拐进一条满是桃园的村道 桃园采摘:随便吃,随便采,主打“桃子自由” 住在桃园里的爷爷奶奶:悠然自得的田园小日子 超市里售卖的蟠桃 相关推荐 St.01 如何买到正宗的无锡阳山水蜜桃,门道都在这里了…… Bgm: 桃子假象 - After Party 幕后制作 监制:旧馆长 剪辑:小脑 运营:小脑、旧馆长 播客收听平台 推荐使用小宇宙App 你还可以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QQ音乐、荔枝播客、豆瓣播客、新浪微博、知乎播客、蜻蜓FM、央广云听等平台找到我们,与我们互动。

47分钟
2k+
2个月前

St.30 一位无锡人眼中的故乡与世界丨别了,许倬云先生

出花倒样

2025年8月4日,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远行,回到了他念了一辈子的故乡。这位世界级的学者,其一生波澜壮阔,足迹遍布全球,但他的精神原乡始终是无锡。 这期特别节目,我们不谈高深的学术,只想作为一个扎根无锡的本土播客,从“本地人”与“观察者”的双重身份出发,追忆先生与故乡无锡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 我们将跟随先生的记忆,重访崇宁路的老宅、回味庭院里的桑葚、感受东林书院旁的学风,探讨无锡这座城市的“风骨”如何塑造了他“经世致用”与“为常民写作”的学术精神,并最终汇入《万古江河》的宏大史观。这既是对先生的追思,也是一次对我们自身所处城市文化的深度回望。 本期您将听到: * 许先生的无锡印记:从崇宁路老宅到童年桑葚的感官记忆/辅仁中学与“声声入耳”的东林士风 * “无锡是个特别的地方”:务实工商文化如何内化为“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 “为常民写作”:江南士绅精神如何塑造先生的平民立场与人文关怀 * 从太湖到《万古江河》:江南水乡如何成为先生宏大史观的源头活水 * 叶落归根:一位世界级学者的故乡情结与他留给无锡的精神遗产 时间轴: 01:02 一位世界级的学者,一个永远的无锡人 04:30 许倬云的无锡印记:“家乡不是地理,是亲情传递” 05:13 江南士大夫的家世渊源:崇宁路上可以行船入户的“跑马楼” 12:57 感官记忆中的故乡风物:“紫紫的嘴巴,红红的手”与“油面筋、腌笃鲜” 16:47 求学之路的起点:辅仁中学与“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东林士风 22:03 解读“无锡是个特别的地方”:工商文化与实用之材 26:21 “为常民写作”:无锡士绅精神与关注普通人的历史观 29:28 江南:上天给予的“福祉之地”与千年文脉的延续 32:09 《万古江河》的源头活水:江南“江河汇流”的文明史诗 34:54 家族传承,从王力宏的悼念说起 37:51 叶落归根,风骨长存 无锡旧城「龟背壳」及「一弓九箭」格局 许先生老宅就在六箭河前 东林书院的“東林傳跡”石牌坊,象征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士人精神 王力宏悼念七舅公 1989 年 许先生拜访钱穆 提及的场外信息 * 许倬云(1930-2025):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以其宏大的“大历史观”深刻影响了海内外史学界。 * 东林书院与东林士风:位于无锡,明代重要讲学场所,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楹联,倡导了读书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经世致用”的精神。 * 无锡民族工商业: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重要发源地,以荣、唐、杨、薛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实业家在此兴办工厂,使无锡成为繁荣的“米码头、布码头、钱码头”。 * 许氏家族与名人亲眷:许家为江南士大夫家族,人才辈出。许倬云的父亲许凤藻为晚清海军军官。其家族与众多名人有亲缘关系,如歌手王力宏是其大姐的孙子,歌手李建复(《龙的传人》原唱)是其二姐的儿子。此外,许家与钱锺书家族也有多代姻亲关系。 * 无锡老城河道:历史上无锡城内河网密布,有“一弓九箭河”之说。许先生记忆中船能开到家门口的崇宁路,其前身就是六箭河,后于1950年代被填埋。 提到的地点 * 无锡崇宁路7号:许倬云先生家族老宅“既翕堂”旧址,现为无锡市检察院所在地。 *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无锡百年名校,许倬云先生的高中母校,旧址毗邻东林书院,深受东林士风影响。 * 东林书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塑造无锡城市精神的重要文化地标。 * 京杭大运河:穿无锡城而过,是江南水乡文化与商业繁荣的命脉。 * 太湖:许先生在梦中常常回到的故乡意象,“最后,都会进入太湖”。 * 马山华侨公墓:许先生父母安葬于此,也是他生前安排好的归葬之地。 提及的书影音 *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许倬云 著) * 《国史大纲》(钱穆 著) “我家的院子里,种了许多桑树,小孩子就喜欢去摘桑葚吃,紫紫的嘴巴,红红的手,很好玩很有意思。” —— 许倬云 “无锡是个特别的地方,做实在学问的地方,无锡人念书就是为了念书,无锡出实用之材……无锡没有一般的文人,都是有专长的人物。” —— 许倬云 “我死了我要埋葬在家乡,我买了坟地,碑都刻好了,就在父母的坟墓旁边。” —— 许倬云 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1930-2025) BGM Ennio Morricone - 1900's Theme 幕后制作 * 监制:旧馆长 * 剪辑:小脑 * 运营:小脑、旧馆长 * 文稿:旧馆长、小脑 播客收听平台 推荐使用小宇宙App 你还可以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QQ音乐、荔枝播客、豆瓣播客、新浪微博、知乎播客、蜻蜓FM、央广云听等平台找到我们,与我们互动。

39分钟
4k+
2个月前
出花倒样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