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根本不是爱: 健康的关系有什么共性?【杜素娟x姜Dora】 📜前言 谈恋爱好像很麻烦,所以谈恋爱到底是在谈什么?你身边有没有“恋爱脑”呢? 我们如何确定对方是可以结婚的人?为什么一开始很相爱很适合,结婚以后就变了呢? 本期采访的人是是杜素娟,她说“很多人在恋爱期间并不知道自己在爱什么, 我们爱的都是自己的幻象,越热烈的爱情越这样”。 我想问问她谈恋爱到底图什么?如何判断对方适合我? 🧙 主播与嘉宾姜Dora:知名职场博主,全网500万粉丝的内容创作者。 爱聊天的ENFP,致力于为职场中的年轻人提供精神力量和解决方案。 杜素娟:文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文学教授,著书《允许爱情消失》 📜内容要点 00:56 恋爱脑&友情脑 06:24 工具之爱 10:07 好的爱情是成长共同体 13:24 没有比结婚再不好玩的 14:49 识人|把恋爱作为试用期 22:43 爱情很小 成长很大 28:14 活得尽兴 走得清爽 29:26 Dora后记 尽管在爱情上我很擅长保持主体性,但友情上是不折不扣的舔狗。 小时候四处转学,我特别缺长期友谊。 为了让自己被朋友喜欢,中学那会我真的做了很多事: 翘课陪朋友谈恋爱(主要是当电灯泡和见证者)、跟着大家网吧包夜、 硬挤生活费借钱给朋友、随叫随到的倾听, 尽管我知道他们只不过把我当有用的人而非好朋友。 可是我习惯了。 十几岁开始,因为害怕孤单,我学会了自我工具化 你是不是也这样过呢? 这次和杜素娟聊完爱情后,我突然意识到—— 她讲的“成长共同体”,其实适用于所有亲密关系, 不光是友情和爱情,甚至连健康的雇佣关系也一样: 真正能走得远的,不单是你对我有多“有用”, 而是我们能不能一起变得更好。 我们既要「利益兼容」,也要「情感兼容」, 这样关系才结实,才能促进双方成长。 姜Dora这个频道的初心之一,也是希望: 能和你成为遥远的成长共同体。 但我更希望,在现实生活中,你能遇到陪你一起成长的伙伴。 祝愿你不再孤单。 祝愿你成长为你喜欢的大人。 🎙️主播|@姜dora在此 🎙️ 嘉宾|@杜素娟 💼 制作人员监制:姜Dora 💼 后期制作:明明、小满 欢迎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抖音 | B站 | 小红书|视频号:@姜dora在此(全平台同名)
冯唐教我的帝王术:躺平者 取天下【冯唐x姜Dora】 01:43内向者有红利 03:40彼可取而代之 05:14帝王术 07:53无为:躺平取天下 11:10若水:领导要做水 16:14无我 20:26Dora后记 我们见到冯唐的地方是在一座寺里 寺里满院挂着他的毛笔字画 现场各种工作人员围着他 好像行星围着太阳运转 拍摄结束后他的助理们主动与我交谈 聊没两句我能感受到冯唐手下都是聪明人 我产生羡慕 如何才能让这么多优秀聪明的人愿意和我一起工作? 一直以来 我似乎都只关注如何让自己表现更好 而忽略如何挑选和培养好其他人 曾经我排斥成为管理者 因为我在职场见到太多压榨他人的上位者 然而他提到的《道德经》所推崇的帝王形象:无为,若水,无我 给了我继续往上走的期待和信心 我反思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比如在事业方向已经很明确的情况下总是忍不住去关注很多别人的事情 或者不能像水一样该低调就低调 该高调就高调 我对工作的过度亲力亲为 似乎也有某种自我意识过剩倾向 忽略给他人成长的机会 于是工作室停更了几周 这期间我一直在思考频道发展的战略 砍掉了一些跃跃欲试的新方向 开始更密集的培训和带教新同学 ——我并不完美 但愿意做力所能及的改善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帝王 期待关注这个频道的“帝王”们 也可以成为自己心目中更理想的人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实是「不敢要」,如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陈海贤x姜Dora】 📜前言 为什么很多人在做重大的选择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到底是我不知道还是我不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本期采访的人是陈海贤,他说“很多人的自我其实是他人”。 我想问问他:如何搞清楚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以及为什么聪明人也会行动瘫痪,如何能让自己就更快的做出改变? 如果你没法甩开外界的标签、总是搞不清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总是想做但不敢做、找不到改变的动机,本期就是为你定制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 🧙 主播与嘉宾姜Dora:知名职场博主,全网490万粉丝的内容创作者。 爱聊天的ENFP,致力于为职场中的年轻人提供精神力量和解决方案。 陈海贤: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著书《走出黑森林》等 📜内容要点 00:50 我们的头脑是观念的战场 04:55 如何搞清自己想要什么 07:04 总是想但不敢做 08:54 忘记自卑 10:57 求不得怎么办? 13:04 接受旧自我的失去 15:51 如何面对打击和否定 18:32 Dora后记 这条片子我们编辑部剪了很多遍 我们都很喜欢那句:“答案不在你的头脑里” 我是一个特别依赖思维的人 遇到事情我大脑里会先起风暴 但现实生活中却纹丝不动 因为我会特别害怕在现实中犯错 如果一上来不如预期 我会很惊慌失措 比如26岁刚从大厂裸辞时 我因为无业游民身份特别彷徨 29岁从北京搬到杭州 彼时我不太适应梅雨季 衣物发霉 商单和嘉宾邀约也不太顺利 夜晚我在被窝里偷偷哭: 我是不是做错了决定?我想回北京 但现在回头看 那两个决定 反而是我这几年做的最正确的事 做博主4周年后 我积累了全网450w的订阅 来杭州1年后 我的新公司也生根发芽了 就像“龙虾脱壳” 在你得到新的果实和奖励之前 你必须先经历一种失去 所以我特别想对现在也正在经历 “龙虾脱壳”的人说一句:顶住 不要忘记你当时为什么要改变 是因为你已经对旧的故事感到厌倦了 我们当然可以一直待在幻想里 在幻想里我们拥有无数可能性 也没有失败和打击 但真正的改变 只能发生在现实生活里中 那种脆弱感 是你把幻想拽进真实世界一定会经历的生长痛 但在你最脆弱的时候 最强版本的你也即将登场 🎙️主播|@姜dora在此 🎙️ 嘉宾|@陈海贤 💼 制作人员监制:姜Dora 💼 后期制作:明明、小满 欢迎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抖音 | B站 | 小红书|视频号:@姜dora在此(全平台同名)
很多人30岁了还不会上班: 不要在草台班子里拼命努力【夏鹏x姜Dora】 📜前言 都说上班是为了早日赎身而不是为了当“职场头牌”,可是很多人到了三十多岁还不会上班。 如果你在在一个草台班子里不敢离开,内耗就会极其严重。 本期采访的人是夏鹏,我想问问他:如何反向压榨公司的价值,完成自己的职场积累? 🧙 主播与嘉宾姜Dora:知名职场博主,全网470万粉丝的内容创作者。 爱聊天的ENFP,致力于为职场中的年轻人提供精神力量和解决方案。 夏鹏:老家贵州,「友邻优课」APP创始人 新东方集团战略规划部原总监,世界英语演讲比赛冠军 📜内容要点 00:57 职业激活:30岁还不会上班? 02:35 不要在草台班子里拼命努力 04:12 商业激活|月薪是导致贫困的原因 05:36 厌蠢之道 09:18 社会化激活 10:27 创业教训:能力和利益不要错配 14:33 勇敢的人 先享受世界 16:09 永远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18:01 Dora后记 访谈结束后 我时常想到拍摄快结束时夏鹏说的: “我是流动的 不被标签定义 有一天我还会干出更多的事情” 我思考这里面是哪个部分击中了我 夏鹏是我毕业时就关注到的职场前辈 多年来我见证他在创业时投入地“建立标签” 直到这次真正对谈让我发现: 他能贴标签 也能洒脱地撕掉它—— 全力以赴和全身而退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我重新审视他提到的 “职业激活、商业激活、社会化激活” 也许并不是想让你变得一昧适配规则 而是为了先看懂游戏 再决定要不要继续玩 甚至重新设计一套玩法 很多规则其实是草台班子里制定出来 服务于集体协作的暂时性工具 当你有足够的价值创造能力就能不再依赖这些规则 因为你才是你人生最重要的角色 🎙️主播|@姜dora在此 🎙️ 嘉宾|@夏鹏 💼 制作人员监制:姜Dora 💼 后期制作:明明、小满 欢迎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抖音 | B站 | 小红书|视频号:@姜dora在此(全平台同名)
赚到一千万之后,才知道我之前为什么赚不到【橡树x姜Dora】 📜前言有钱人没钱的时候都在做什么? 这期内容是给各位“预备富翁”做的。本期采访的人是橡树 十几岁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高中辍学,18岁年入百万,28岁实现一个小目标。 我想问问他:什么样的人能先享受财富?富人和穷人思维差异在哪?能赚钱的性格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 主播与嘉宾姜Dora:知名职场博主,全网470万粉丝的内容创作者。 爱聊天的ENFP,致力于为职场中的年轻人提供精神力量和解决方案。 橡树:老家安徽,「南乙」服装品牌创始人,13年男装创业者 📜内容要点 00:59 敢想敢干 04:43 观察人性需求 06:31 穷是最大的动力 07:37 有钱有闲会变作 10:27 稳住基本盘 13:18 如何管理你的团队 14:43 找定位要了解自己 16:57 Dora后记 橡树不是一个非常健谈和喜欢谈论自己的人 他会一边跟我聊天一边自我审查 “我讲的会不会对大家没用? 有些话会不会太装?” 我反复提醒 你已经很真诚 保持自在就行 橡树跟我说他是劳碌命 我说我们这样被穷卤过的人都这样 上升焦虑比较厉害 生存姿势一直是攀爬和规划 但如果不这样的话 似乎就没法活出老天爷给自己的那点儿天赋 虽然这期视频是在聊搞钱 然而我最大的启发是 不要幻想绕过过程 真正的价值必须靠自己亲手去创造 比如小学父母给的生活费太少 他就靠自己卖方便面 辍学上班第一年他成为店的销冠员工 但他还是选择创业 直播时卖别人的产品也可以卖的很好 但是他最终选择自创品牌 有钱后他曾想过把公司交给别人打理 但那让他变得空虚失落 只有回到自己该做的事情里 亲自去建造自己的生活 他才真正感到充实踏实 不断走出别人为你提供的选项 亲手去建造自己的生活 这也许是人生最大的挑战 但同样也是最大的乐趣来源 哪怕一砖一瓦都很艰辛 但它最终汇聚成一个只属于你的作品 而那个作品的名字 就是“你的人生” 是你独一无二的富足 🎙️主播|@姜dora在此 🎙️ 嘉宾|@橡树 💼 制作人员监制:姜Dora 💼 后期制作:明明、小满 欢迎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抖音 | B站 | 小红书|视频号:@姜dora在此(全平台同名)
人生回报率最高的事:专注。你越静,事越顺。【张伟丽x姜Dora】 📜前言 很多时候大家容易提前制造焦虑,其实人生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比如偷懒的自己。 生命在于体验,而不是演绎完美,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你的。 本期想请综合格斗世界冠军张伟丽来和我们聊聊:如何在压力面前保持内心的专注? 对话时她说,当你内心不够强大的时候,会表现得自己很凶。而你越静,事越顺。 如果你现在觉得浮躁、退缩、低能量,那么这期内容就是为你定制的。 🧙 主播与嘉宾姜Dora:知名职场博主,全网450万粉丝的内容创作者。 爱聊天的ENFP,致力于为职场中的年轻人提供精神力量和解决方案。 张伟丽:综合格斗世界冠军 📜内容要点 00:45打败自卑 02:59面对毒打 保持韧性 05:38打败退缩怯懦 08:52 强健是强女的底气 10:43打破出身 12:40打败迷茫 16:45强大而谦逊 20:00找到我们的根 22:20访后互动 23:39Dora后记 访谈结束一个月后 我总会会想到张伟丽说 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训练 她也会一周好几天不想训练 忍着浑身疼痛 想办法劝自己专注每一步 重复这样的生活 把每个出现在生命中的人当老师 来学习如何更好的与这样的生活相处 我不能表明到底是哪个部分击中了我 但是回到杭州后 面对堆积如山的商单、待创作的稿件 我好像心里平静了一些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就是我更加接受了也许我的命运像她一样重复: 就是吃饭、睡觉、创作 我曾经一度都想逃离这样的生活 想塞入一些更多元的东西 可那些都是非常脉冲式的抵抗 最终 我的生活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 又会回到这样的模式里 我出去玩了一圈 但是回家还是要回到创作里才安心 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 也许我应该接受我的命运:吃饭、睡觉、创作 人类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 一方面害怕不确定性 但是当生活给它指出了一条越来越确定的坦途时 人类又感到恐惧 仿佛这确定成了牢笼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获得真正内心的平静呢? 那就是你亲自走进这牢笼当中翩翩起舞 你接受了:这是我亲自选择的牢笼 这就是我亲自创造的命运 现在我要安住在这样的命运里 我不再抗争 像水一样接受命运从我身上踏过 🎙️主播|@姜dora在此 🎙️ 嘉宾|@张伟丽 💼 制作人员监制:姜Dora 💼 后期制作:明明、小满 欢迎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抖音 | B站 | 小红书|视频号:@姜dora在此(全平台同名)
专访阿肆: 为什么有些高敏感人突然就变厉害了?一旦找到主体性,人生就会开挂|视频播客【阿肆x姜Dora】 📜前言 2个月以前,一家音乐公司找到我问我能不能访谈一个歌手。 我当时很纠结,娱乐圈的人的分享,对普通年轻人能有价值吗? 本期采访的人是阿肆,你也许没有见过她,但一定听过她的歌。 在成为唱作人之前,阿肆是个普通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做公务员。 聊天才发现她不仅不装,甚至整个人处处透漏着一种“我没招了”的真诚感。 抛开明星身份,她其实是个很害羞敏感,但在职业跟生活上充分发挥高敏优势,完成自洽的人。 我想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 也许我们的天赋就藏在总想改掉的缺点里,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发光的可能性,希望这期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 主播与嘉宾姜Dora:知名职场博主,全网400万粉丝的内容创作者。 爱聊天的ENFP,致力于为职场中的年轻人提供精神力量和解决方案。 阿肆: 内地女歌手、唱作人;最新专辑:《不好意思我要开始冒犯了》 代表歌曲有《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热爱105°C的你》《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等 📜内容要点 01:30 其实我是个紧绷的小孩 06:38 一切都是从冒犯开始的 12:23 自我「客体化」 15:17 从体制内到音乐人,为自己勇敢一次 17:15 保留孩子气的部分 20:22 痛觉是高敏者的天赋 25:56 36岁是第二次18岁 26:49Dora后记 阿肆跟我聊完 PAC 理论我开始思考 自己内心的三个角色各自占比有多少 我觉得成人角色有 50 家长角色有 30 孩童角色只有 20 阿肆跟我说其实人需要有人做自己的家长自己才能做小孩 我的确缺乏做小孩的经验 自童年时父母很少把我视作小孩而是家中长女 承担照顾其他小孩的责任 再后来步入社会努力自我托举做自己的家长 可是那个孩子气的无所顾忌的部分 似乎才是我们生命力的内核 当一个人只剩下谨慎跟责任 就会趋向于保守和模仿 孩子气代表了一种重新开始的可能性 我想到今年特别流行一个话题 是关于年轻人社会化的 但我时常怀疑 凭什么我要学习如此多的技术来变成一个不像自己的大人 这也许是内心的孩童在抵抗 现在我想也许不应该追求 100 %的社会化 而是主动保留些尚未社会化部分 作为成年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或许是拥有孩童的灵魂 保持乐趣、欲望、勇气和兴趣 你依然要学会一些成年人的能力 但不是为了消灭那个孩子而是帮助她实现梦想 成为你小时候需要的那个大人 🎙️对谈 主播|@姜dora在此 嘉宾|@阿肆 💼 制作人员监制:姜Dora 后期制作:明明、小满 欢迎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抖音 | B站 | 小红书|视频号:@姜dora在此(全平台同名)
📜 前言在不断被鞭打、催促的社会生活中,抑郁与焦虑仿佛成了一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隐匿阴影。 我们用尽全力去生活,却在不经意间弄丢了自己。 本期播客的嘉宾若溪,她曾深陷抑郁泥潭,经历抑郁症三次,反反复复地与「他人眼中的我」「旧状态的我」做抗争。 但她却告诉我们,抑郁的经历对她来说是馈赠。 后来她将自己的宝贵经验写成了一本叫做《自我的重建》的书。 这次对话将会毫无保留地展现若溪在经历拥有完整的自我、自我的迷失,最后又重构自我的过程。 再次恭喜她逃离抑郁沼泽,重获爱与勇气。 相信每个徘徊的人都能找到原来完整的自己,希望这期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 主播与嘉宾姜Dora:知名职场博主,全网400万粉丝的内容创作者。 爱聊天的ENFP,致力于为职场中的年轻人提供精神力量和解决方案。 若溪:四川大学心理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高级音疗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十多年。抑郁症康复后著有《自我的重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抗抑郁手记》一书。 📜内容要点 00:47 抑郁为何发生? 02:39主体性迷失的两大原因 06:43给自己允许,也给更多人允许 07:53 如何学会给自己松劲 12:34 如何识别抑郁症 15:21身心合一 19:36 抑郁症患者的身心系统分离 20:54 上班性抑郁 24:21 我本自具足 🎙️对谈主播主播|@姜dora在此嘉宾|@若溪 💼 制作人员监制:姜Dora后期制作:明明、小满 购买书籍链接: 自我的重建-京东链接:https://item.jd.com/14877240.html 欢迎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抖音 | B站 | 小红书|视频号:@姜dora在此(全平台同名)
高敏感人的社会化有多难丨当一个外国年轻人勇闯中国职场【亚力x姜Dora】 01:10 坐了老大的椅子 我被开了 05:14群演与二手上帝 09:55 心不受力 12:12回到意大利感觉是异乡人 14:51与我们相连的人 19:28对关系的信心 20:20 Dora后记 跟Ale对话后我发现 尽管我们来自不同国籍文化 但城市中的年轻人经历的困境是相似的: 一边努力谋生 一边寻找自己 还要承受内在的诸多孤独与迷茫 尤其是刚步入社会时 我们都曾手无寸铁 我已经工作快10年了 有时回顾之前的经历: 怎么会过的那么苦啊?还有真的好穷 如果让我再来一遍 我可能根本没有勇气 失去姓名 被漠视 被羞辱——几乎是成长的家常便饭 可再想一想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的四处流转 我又并不后悔 我还想到前段时间跟男友的对话 他来到杭州后决定把开车重新捡起来 一开始上路的时候 我们都觉得大马路真的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 可是我们又乐此不疲 我问:人真奇怪 为什么明知道路上有很多风险 还是要开车呢 他说:也许比起路上的风险 人更害怕的 是一直只能停留在原地吧 类比到人生 也许正是这些摸索跟挫折 让我们认识了自己 见到了世界 结识了同伴 甚至像亚历他把自己的故事变成了创作 他的书成为豆瓣2024年度图书 南方都市报年度十大好书 他曾失去姓名 但现在把自己的名字重新写回到作品上 我想 这些礼物似乎只有踏上旅程 才有机会捡到 你与周遭的 “格格不入”也许是你正在找到自己的证据 继续流动 勇敢出发 直到找到你的安身之所
经济下行期有哪些黄金赛道?能接住疲惫的消费 才是对努力生活的奖赏【于冬琪x姜Dora】 00:39开头引入 00:54消费趋势的大变化 04:47 让自己幸福是一种超能力 12:29 成为生活家 16:05如何将生活变成一种投资 19:56 Dora后记 于冬琪说:“创始人必须具备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才可能让员工和用户感到幸福。” 这次对话让我发现 原来幸福感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 一个长期自我压榨的人 紧张匮乏感会传染给身边的人 如果你自己丰盈、满足、松弛 这种能量同样会被感知和放大 你的状态 才是你能提供的最高级价值 我还回想起自己为什么开始做博主——那是2021年的夏天 我在出租屋收拾出来一个阅读角 阳光正好 心里很幸福 于是我按下了手机录制键 拍了第一支视频 幸福 是我创作的起点 后来做博主的4年里 我有很多不那么幸福的时刻 为了不被观众遗忘 为了向甲方交付商单 或者只是一种没来由的匮乏、恐惧 可是自己在工作压力下做出来的内容 我总是爱不起来 观众反响也一般 本来是为了幸福去工作赚钱 但不知何时本末倒置了 访谈结束后的几个月,我开始迷恋研究各种小物件: 地毯、挂画、柔软的被子、禅修垫 遇到断更少了狂怒 而是耐心跟团队梳理流程 我发现内容最重要的不是金句和信息差 而是创作者的情绪和能量 当你愿意慢一点去生活 反而会带回更多创造性和美妙感受 你的幸福是生产力 也是滋养身边人的养料 幸福甚至不需要等所有条件都完美再出发 ——哪怕只是先为自己泡一杯茶、晒一会儿阳光、早一点下班 都是在向幸福靠近 祝你幸福
📜 前言 二十多岁就想退休,三十多岁害怕被职场淘汰,这是时代太残酷还是中年危机初体验? 本期邀请了《中年觉醒》中文版的译者刘诚老师前来分享,她不仅是高校老师和立法实践者,更是人生“第二曲线”的探索者。 Dora会和大家一起来听刘诚老师拆解中年迷思,探索生活的破局方式: 中年危机到底是什么? 想象中的中年危机和实际情况有什么不同? 「老」究竟是一种生理变化,还是一种心态上的凋败? 人到中年如何自救?什么是发展的第二曲线? 所谓觉醒,就是从承认脆弱到享受生命。希望这期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 主播与嘉宾 姜Dora:知名职场博主,从0到400万粉丝的创作者。爱聊天的ENFP,致力于为职场中的年轻人提供精神力量和解决方案。 刘诚: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行政法、立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译作《中年觉醒》。 📜内容要点 00:58「中年危机」低龄化的原因 04:02 少年心气不是消失了 而是占比小了 06:22 中年人的智慧和经验 09:32 有的人只是人老了,而有的人心也老了 13:20 想象中的「中年危机」vs实际的「中年危机」 15:11 男性、女性的「中年危机」有什么不同? 23:37 新的成长机会:第二曲线 22:33 承认自己的脆弱也是一种勇敢 31:43 用物、爱人、敬畏神 🎙️对谈主播 主播|@姜dora在此 嘉宾|@刘诚 💼 制作人员 监制:姜Dora 后期制作:明明、小满 欢迎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抖音 | B站 | 小红书|视频号:@姜dora在此(全平台同名)
越早知道越少吃亏,律师眼中的人性真相: 没有骗不到的人,只有不合适的骗局【律师老韩x姜Dora】 00:49开头引入 01:02男性为何被骗 08:42女性为何被骗 15:11做律师后,我感觉世界烂透了 17:12律师的自我保护建议 21:37Dora后记 这次访谈 其实让我最受触动的是老韩说的: 被骗 不是因为不够聪明 而是因为我们内心出现了裂缝 平时理性冷静的人 也会有脆弱着急粗心的时候 外表正常兢兢业业工作的人 在内心深处 也许隐藏着强烈想要被认可和偏爱的冲动 出于好奇和寂寞 你也许会点开一个不该打开的网站 有钱也不能解决一切 你可能会见到更有钱的人 担心自己还不够好 贪婪/孤独/寂寞/渴望偏爱/嫉妒…… 这是写在基因里的代码 推动无数人类前仆后继的走入骗局 而社会环境本身也在催生你的裂缝和脆弱 所以老韩说:不要苛责被害人 我们都是可怜人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破碎 这是环境共同造成的结果 但解决之道必须回到我们自身: 1-要守住“下限” 珍惜已有的而非别人的 在经济下行期尤其如此 毕竟没出息不犯法 2-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因为你散发弱者气息时也会激发坏人的作恶欲 3-提高别人的作恶成本 一旦出现问题 不能等待别人来替我们息事宁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