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年糕陪你聊天
舒缓情绪的轻松节目,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Album
主播:
叨叨年糕
出版方:
佚名
订阅数:
670
集数:
78
最近更新:
3天前
播客简介...
这是一档随性的聊天节目,我们将在这里和你分享日常看到的、想到的、想要抒发的一切。这里没有固定的主题,只有最真实的生活点滴。同时,这也是一个温暖的陪伴频道。我们希望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能够为你提供一份慰藉,一起度过那些烦躁和糟糕的小时刻。 让我们一起在这个频道里,相互慰藉,共同成长,用平凡的力量驱散生活的阴霾。欢迎加入,让我们一起叨叨那些生活的小烦恼和小确幸。 每周日11:00更新。
叨叨年糕陪你聊天的创作者...
叨叨年糕陪你聊天的节目...

60. AI时代,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叨叨年糕陪你聊天

欢迎收听我们的播客第六十期!本期节目叨叨年糕再次集结,由叨叨、多多和天蓝共同主持。这次我们把话题锁定在——AI 时代的学习。叨叨抛出一个听上去有点玄,却非常“人味儿十足”的关键词:主体性相遇—意思是带着各自的视角和经验互相碰撞,让 1 + 1 + 1 > 3。整期节目里,我们先聊技术如何把学习的「时间、空间、交互」彻底打散,又聊到在知识唾手可得的年代,为什么“会用”比“知道”更稀缺;更重要的是,人得先把自己的“大脑地基”打扎实,才能真正让 AI “给你打工”而不是反过来。 期待与大家更多的主体性相遇。 内容简介: 00:10抛出“主体性相遇”——听着高深,其实很朴素 02:40为什么要聊到AI时代的学习?——与人人相关 03:38回顾生成式 AI 狂飙发展的3年,它正在嵌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08:00技术它让学习发生了哪些变化? * 08:17技术解放学习“空间”:被窝、通勤、高铁都是教室 * 09:50技术解除学习“时间”限制:碎片化的甜与痛,终身学习成真 * 14:55技术推进学习“交互方式”的升级:从老师口授 → 文字 → 互联网 → AI 18:36当所有的知识都触手可得,我们你还需要学习吗?——当然 19:50学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21:50学校制度溯源:腓特烈大帝借监狱和军队的模板造出来的,强调纪律和考核 24:30AI 时代不再只造“劳动力”,学习的目标应是培养「全人」 25:40何为「全人」?学来究竟干嘛? 32:43AI时代我们要学知识吗?——必须学 * 32:22为了“知道”,更为了“会用”“会辨” * 34:51为了提高“感知力”,增强和世界交互所有的体验 * 42:06为了更好“沟通” 50:31学什么?——学要素,学“知识的知识” 52:44AI处处比人强,还要学习工具吗?——要学的 53:08工具不同,造就的人和世界的关系就不同 * 53:19蒙古人的马 * 54:54罗振宇老师的老师的车 57:52学习决定你是能更好与AI合作还是等着被AI替代 参考: * 得到2025春季十日谈|林小英:教育怎样才能不内卷? * 得到精选|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五个方法

63分钟
67
11小时前

轻话题|第4期 我信「命理学」吗?

叨叨年糕陪你聊天

叨叨年糕陪你聊轻话题。大家好,我是本期轻话题值班人,叨叨。 我们播客正片之前出过一个“命运四部曲”系列,讨论了“命运”这个话题。前两部聊的是你对“命”和“运”的态度,后两部我们邀请了民俗学大师孙老师和大家一起聊“命理学”。其实,对于命理学,我的态度一直很纠结,想信又信不了,因此我对它也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兴趣。我很希望能有什么人或者什么理论能让我彻底“信”或者“不信”。如果能让我信,那可太好了,说不定我的人生就有了确定性,起码有了一个信仰、有一个指引,不再焦虑。并且现阶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有一位大师曾经预言我明年会实现某一件我一直求而不得的事,我无比希望这是真的,所以我想信这位大师,也想信命理学。当然,如果能彻底让我不信,那也好,那可能说明我通透了、更笃定了,能接受“不确定性”,也能有勇气和能力去应对不确定性,那么我在成为“士”的道路上一定又近了一步。 于是,当最近我有个同事跟我说她看了王德峰的《命理学》视频并得到新启发时,我非常感兴趣。听了她的讲述后,我就更加感兴趣了。她说,这位老师讲“国运大于个人命运”。咦,这不正好和吴军老师提出的“命=环境因素+我们对自己的定义”里的“环境因素”对应嘛? 她还说,这位老师认为八字算命只能算个六七成,再多就算不出来了,能“算”出来的那就是玄学了。咦,这不也和吴军老师说的“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对应起来了吗?并且,哪怕我还未真正相信命理学“算”出来的东西,但我也一直觉得命理学在其文化传承中蕴含着哲理,就像我们之前和孙老师讨论的那样。于是乎,我就去看了王德峰的《命理学》。可看完他对命理学的概述之后,我好像还是不能信。 王德峰的确说了“国运规定,国运大于个人的运”。比如战争、地震之类的大型灾难,无论个人八字如何,涉及到的人都得遭殃。但是——算“国运”的方法失传了。如果它是真理而且有用,怎么会失传呢?哪怕失传,后人难道就没人再去推理或演绎一遍吗?至于失传这么久? 王德峰老师还谈到了我之前和多多争论过的一个问题:如果有多个人在同一时辰、在相同产房出生,那他们的八字和方位不都一样吗?难道命运轨迹也一样?老师竟然说“是的”,那六七成的命运是大体一致的——是富贵还是贫穷,是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是子孙满堂还是孤独终老。嗯……这就有点牵强了,还不如多多给我的解释:影响一个人命运的还有父母和家族命运,对不对? 当然,彻底让我觉得这位老师没法让我信命理学的原因,还是他在讲剖腹产时举的例子。他说,凡是想通过剖腹产、选定八字来人为造出“贵子”的——“贵”是富贵的“贵”,“子”是子女的“子”——都行不通。他遇到的例子不是在预约时间前羊水破了不得不提前生,就是到预约时间医生突然急诊走不开;或者真按原计划剖了,结果那也是因为孩子本身就注定是“贵子”,不造也是这个结果。 嗯,这也太个例了吧!而且前两种情况明明都有解决办法:第一种,为啥非得等羊水破?“贵子”的时间难道只有一个?多给几个选项,保险起见,羊水没破就剖不行吗?第二种,如果真是有钱人想造个“贵子”,咱极端点,去那种不接急诊的私人医院行不行?当然,这不代表我觉得这样做在医学或道德上正确,我只是觉得既然有人有这种执念,就会想尽办法。何况老师给的都是他接触个例,是小样本。用小样本归纳出的结论最不能让我信服。 其实,我还是挺信奉“科学”和“科学思维”的。命理学这种小样本归纳、不可证伪性,以及循环论证,都让我觉得不靠谱。所以,当我在王德峰的第一讲里听到他把命理学称作“中国式科学”时,就注定这回我又无法相信命理学了。 在我看来,科学的思维并不因“中国”而特殊——它是一种不断“观察—归纳—演绎—验证—修正”的过程,不主张“我绝对正确”,是允许错误,允许未知的,它蕴含的是一种谦卑却渴望的思维态度。这才是我认为“士”该有的思维方式。 这么看来,我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甚至永远都无法信服命理学吧。但也不能否认,命理学在一个人脆弱、在极度焦虑的时候,还是能够带来一些叙事上确定性的安慰的;但一旦情绪过去以后,你会发现,你依旧还是不信。 好了——我信命理学吗?这个答案,在今天,依旧还是“不信”,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什么变化。那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7分钟
72
11小时前

61. 反内卷进行时:重构工作与生活的能量循环

叨叨年糕陪你聊天

欢迎收听我们的播客第六十一期!本期节目由叨叨、多多和天蓝共同主持。美的18点20清场赶人、大疆21点强制断电、海尔推行双休——企业「反加班运动」是真福利还是表面功夫?当加班费消失、KPI不变,打工人如何自救?从管理者到执行者,我们该如何共同探索不内卷的共生法则? 内容简介: 00:37 大疆、美的、海尔等企业陆续出台反加班新政 02:14 日企的加班现状与日企文化息息相关 04:14 叨叨分享前司操作工们为什么喜欢加班 05:09 脑力工作比体力工作更耗能 06:25 一些大厂发offer总包的时候已经将加班工资计入其中 08:57 欧盟出台欧盟禁止强迫劳动法案,要求出口企业遵守每周 40 小时工时的规定 09:26 反内卷、反加班可能是促销费组合拳中的一环 15:39 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有关部门呼吁企业减少恶性的加班 17:22 经济形势转变进一步推动社会反内卷转型 21:07 超时工作可能会引发许多健康问题 25:37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职场人的年均加班时长超过 800 小时 30:12 梅根和英国王室之间的冲突体现英美关于工作的文化差异 39:52 我国古代人们的工作与休假情况 41:58 古代皇帝公务繁忙 45:29 古代人无力反抗 47:46 天蓝分享职场反内卷建议 57:27 欧洲部分地区开始实行上四休三后,工作效率反而提高 57:49 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全民进一步缩短工时

59分钟
66
11小时前

轻话题|第5期 你知道「文化语码」吗?

叨叨年糕陪你聊天

叨叨年糕陪你聊轻话题。大家好,我是本期值班主播——叨叨。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我最近学到的新词「文化语码」。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熊逸老师的《熊逸讲资治通鉴》里;可以说「文化语码」是熊逸老师讲资治通鉴系列课程的高频词。几乎每隔几讲,熊逸老师就会说:“XXX 成了一个文化语码”“XXX 暗含着一个文化语码”,或者“这是 XXX 贡献的又一个文化语码”。 这门课我基本当历史故事在听,很少去翻配套文稿。起初我也不知道「文化语码」这个词到底是哪4个字,但靠上下文也能听懂,大概就是类似于典故、成语的出处的意思。直到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查了一下,顿时觉得,哇,这个词好高级,一听就是文化人用的,文化就是大家熟悉的那个文化,语就是语言的语,码就是密码的码。 「文化语码」是语言学、文学及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指在特定文化系统中长期沉淀形成的、能引发固定联想的语言符号或意象。这些符号承载着历史、哲学、情感等深层文化内涵,成为同一文化背景人群的共通理解媒介。 比如“龙”:现实里并不存在,但一提你脑袋里就有形象,高大威猛,甚至还权势、正义挂钩——这就是中华文化里的“龙”语码,与西方的 Dragon 是完全不同的。 再比如,一提“牛郎织女”,大家马上联想到爱情。 还有些历史场景本身成了语码,“项羽不肯过江东”“屈原投江”,一说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 但是,「文化语码」之所以让我觉得很高级,是因为它是有门槛的。简单地说,文化语码就是:懂它背后历史和文化的人一眼秒懂,不懂的人看了只会一脸问号、一头雾水。 比如,我感觉老外一定不能知道“金屋藏娇”和“长门弃妇”都讲的是一个人的故事。 又比如,其他省份的人大概率不知道上海人的文化语码。这还蛮有意思的,说一个人门槛精,就是说一个人精明,竟然是来自于洋泾浜的英文发音门槛就是Monkey,门槛精其实就是说一个人像猴子一样精明。你看,这里的猴子又何尝不算是一个文化语码呢。类似的,发嗲,竟然也是来自于英文,嗲就是Dear,亲爱的、可爱的,于是发嗲就引申为撒娇。 还有更多的文化语码,真的文化人才能理解。比如,《熊逸讲资治通鉴》中提到的,贡献文化语码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估计就是司马相如了。熊逸老师统计了一下,司马相如一生贡献了12个典故。我报,你听,这其中你能知道几个? * 和卓文君恋爱故事中诞生的文化语码:就有1.“凤求凰”,是他在和卓文君初见时谈的曲目;这个名场面就是2.“琴挑文君”,“琴心”指从琴声当中表达的情思;卓文君听了这样的琴声,就和司马相如私奔了,就是3.“文君夜奔”;私奔后到司马相如家,发现他家什么也没有,就是4.“家徒四壁”;穷咯,大小姐出身的卓文君只能和司马相如一起在酒馆里招待客人,就是5.“文君当垆” * 其他的还有“杨意不逢”、“犬子”、“子虚乌有”、“千金买赋”等 有些听过,有些没听过,但我都不知道出处是司马相如。今天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文稿里扫一眼。 所以,可能我觉得「文化语码」这个词高级,也是源于我对成为文化人的向往,是「士」追求的方向之一。 另外,我还在想,是不是现在我们正在创造的词,如今的网络热词未来会不会变成新的「文化语码」。比如说,“996”,起源于21世纪初,互联网企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指“早九晚九、一周六天”的工作制度,反应企业压榨员工,员工内卷的时代背景。哈哈哈哈,是不是也有那个味儿了。 好了,今天就分享了我最近学的新词「文化语码」,希望大家能够积累越来越多的「文化语码」,与历史典故不期而遇,丰富自我的内心。 那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参考: * 龙 — 华夏传统中象征皇权与吉祥的想象神兽,与西方“恶龙”形象大异其趣。 * 牛郎织女 — 七夕鹊桥传说里的星宿情侣,用来指代忠贞却受阻隔的爱情。 * 项羽不肯过江东 — 项羽宁死不返东吴的悲壮选择,借喻不愿苟且偷生。 * 屈原投河 — 屈原创作《离骚》后投汨罗江殉国,成为端午节文化渊源之一。 * 金屋藏娇 / 长门弃妇 — 汉武帝对陈阿娇由宠至弃的对照故事,映射盛衰无常。 * 凤求凰 — 司马相如以琴曲示爱卓文君,后指才子佳人的求婚典故。 * 琴挑文君 — 凭琴声暗示情意、挑动芳心的浪漫场景,同源司马相如故事。 * 文君夜奔 — 卓文君夜里私奔司马相如,象征女子勇敢追爱。 * 家徒四壁 — 司马相如自嘲家贫仅余四壁,现泛指家境极度贫困。 * 文君当垆 — 卓文君亲自站柜卖酒养家,喻夫妻同甘共苦或女子勤劳。 * 杨意不逢 — 文人自叹才华无遇的成句,常见出处存疑。 * 犬子 — 古人谦称自己儿子的敬辞,用“犬”自贬。 * 子虚乌有 — 出自《子虚赋》,现指虚构或不存在之事。 * 千金买赋 — 传汉武帝重金求得司马相如辞赋,喻文才受高价礼遇。 * 搜狗百科 - 上海话:baike.sogou.com

5分钟
24
11小时前
叨叨年糕陪你聊天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