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间有雨

Album
主播:
雨尘MSWan
出版方:
雨尘SWanheart
订阅数:
2,964
集数:
8
最近更新:
2周前
播客简介...
这节目就像展览里的“隐藏彩蛋”🎨——每期抓个意想不到的狠人(策展人×游戏主播?历史教授×摇滚主唱?),从文物缝儿里抠出脑洞,在展览里搞事情!在这里,我们跳脱展览的边框,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让每一次讨论都成为对未知的探寻。
展间有雨的创作者...
展间有雨的节目...

Vol.008 古希腊的雕塑、上海人的下午茶:聊聊我们共同的“美”

展间有雨

在这期希腊人展览收官 talk 中,我们从古希腊出发,追问“美”如何成为一套公共生活的语言——既是雕塑里的比例与秩序,也是剧场里的集体思辨;它穿越两千年,投射到中国的大观园、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当代上海的“生活美学”。我们从比例、黄金分割与理念美切入,说明希腊美学如何把数学与审美合一;把古希腊戏剧的仪式性、面具与“间离效果”带到台上,让我们看到戏剧如何塑造公共判断;以《红楼梦》与中国生活美学作对照,指出地理与社会结构如何形塑审美秩序;最后则把话题拉回当代上海,讨论“氛围感”“消费与审美”的张力,并以具体生活场景说明审美如何构建城市共同体。全场在学术与生活之间游走,从古希腊的雕塑聊到现代人的咖啡馆,从理性之美聊到生活的柔软。也许‘美的共同体’并不在远方,它就在我们此刻一起坐着、听着、分享着的这个瞬间。 【ABOUT】 主播:雨尘MSWan(《真空世界》、《展间有雨》、《艺术超有用》主播、小红书、微博:雨尘MSWan) 嘉宾:@梵一如 (东亚观察局、井户端会议 主播);刘利(红楼慢炖主播); 陈研(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乐梦融(BrookArt 策展人) 封面:现场摄影 文案:雨尘 视觉设计:忻哲臣 后期剪辑制作:Farlin1413,Swan Choice 工作室 小助手:Msswanheart (添加微信并备注展间有雨听友群) shownotes , 00:00|“我们聊美。” 古希腊人把美写进生活,从雕塑到剧场,从比例到信仰。 两千年过去,我们还在意“美”吗? 03:40|希腊的雕塑为什么看不腻? 他讲黄金比例、打格子雕刻法、肌肉和光线的计算。 原来希腊艺术家不是“天才”,是最早的理性主义者。 他们用数学,造出了浪漫。 17:43|“美”和“科学”之间,其实只隔一座神庙。 一场关于比例、秩序与“高贵静穆”的讨论。 希腊的理性美,为什么会让人类几千年都沉迷? (陈院长说的这段超美,像一场视觉冥想。) 31:24|剧场里的美,是一群人在同一个情绪里呼吸。 面具不仅是扩音器,更是让人面对“命运”的装置。 在戏剧里,美不是姿态,而是一种集体情绪的节奏。 38:33|大观园与希腊庭院的相似与不同。 中国人用院子构建秩序,希腊人用城邦找平衡。 “红楼梦的讲究,和希腊的理性,其实都在回答一个问题—— 怎么把生活过成一种美?” 49:42|“氛围感”是不是现代人的新城邦? 从街角花店到设计市集,从咖啡杯到剧场座位。 我们在追求审美,其实也在渴望连接。 “美”成了一种社交语言,一种新的共同体。 01:02:00|当我们说‘生活方式’,其实在说‘理想方式’。 四位嘉宾展开混战: 消费主义 vs 真诚审美, 短视频时代的“美”到底还剩多少深度? 听到这段你会忍不住点头:原来大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 01:28:30|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美的共同体”。 “你最近一次感受到的美是什么?”

100分钟
99+
2周前

Vol.007 女神不好在哪?女妖又好在哪?| 从古希腊看被塑造、被遗忘、被重写的女性形象

展间有雨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世界旅居者、插画师Rosa,社会学研究者、【轻刀快马】的主播付宇与主讲人雨尘,从希腊神话出发,穿越古今,探讨女性形象如何被书写、被遗忘、又被重新诠释。我们将聊到: * 雅典娜与阿芙罗狄特的“无性诞生”背后的权力隐喻 * 美杜莎的真实故事:她真的是妖吗? * 当代“女神模板”:董明珠、老干妈与“去性缘”的困局 * 自梳女、东台路女王:被主流叙事掩盖的女性真实生命 * 互联网时代的“猎巫”:从女神到女妖,只需一周? 这不是一堂神话课,这是一次关于“谁在书写女人”的觉醒对谈。如果你也曾对“女神”“女妖”这些词感到单调困惑,如果你也想撕掉标签、活得更具体,走进这一期,跟我们一起聆听、觉察 【ABOUT】 主播:雨尘swanheart(【真空世界】主播、小红书:万雨尘SWan,微博:@万雨尘) 嘉宾:@付宇(【轻刀快马】主播、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 @Rosa 郭文媛(插画师、世界旅居者) 封面:活动现场 文案:雨尘 视觉设计:忻哲臣 后期剪辑制作:Farlin1413、SwanChoice工作室 小助手:Msswanheart (添加微信并备注展间有雨听友群) shownotes, 00:07 开场:为什么要谈古希腊女神? 04:04 雅典娜 vs 阿芙罗狄特:两种“女神模板”的诞生 11:52 神话中的“无性叙事”:纯粹化身 or 人性剥离? 17:23 当代女神模板:董明珠、老干妈与“去性缘”现象 24:47 自梳女的故事:被浪漫化的无奈选择 32:05 Rosa的创作实践:《东台路女王》与女性叙事 42:03 美杜莎:从神殿侍女到“女妖”的悲剧 48:08 凝视与反叛:为什么美杜莎今天成了icon? 55:12 互联网时代的“猎巫”:从女神到女妖的快速反转 01:07:10 被遗忘的女人:古希腊女性的真实生活与萨福的诗 01:11:57 Rosa的插画创作:《弄堂浴室》与女性空间 01:18:09 男性能否讨论性别议题?标签化与去复杂化 01:22:06 尾声:人人都是创作者,女性更要书写自己 【REF】 (东台路女王,rosa) (画有塞壬故事的陶罐@世博会博物馆) (弄堂浴室,rosa)

78分钟
99+
1个月前

Vol.006 你焦虑、自我怀疑、想发疯,古希腊人都懂|从阿伽门农到压力山大

展间有雨

我们总以为自己很现代,但从投票、发疯到造神,古希腊人两千年前就全都玩过一遍了。 在“从阿伽门农到压力山大”的古希腊展览现场,我们请来艺术史学者罗依尔和【不开玩笑】的主播史炎,聊聊人类如何在制度和癫狂之间找平衡: 怎么有些神穿衣服有些不穿,他们各代表什么 理性的代表者苏格拉底为何被民主投票处死? 哪些活动是现代的酒神节?以及短暂逃离的意义 工作狂算是理性主义还是感性主义? 什么样的神话能流传千年? 为什么说人性这块还得多看古希腊? 一场关于“理性与感性”的三人乱谈,一场理性与感性的battle,一段写在神话与器物里的情绪简史——我们用聊天的方式,打开展览没写出来的副本 如果你也有点焦虑、有点控制欲、还有点发疯的冲动,这期你会听得很爽。 【聊天的人】 主播:雨尘swanheart(《真空世界》主播、小红书:万雨尘SWan,微博:@万雨尘) 嘉宾:@史炎(不开玩笑主播) 罗依尔(视频号:罗依尔的艺术陪伴) 封面:雨尘 文案:雨尘 视觉设计:忻哲臣 后期剪辑制作:Swan Choice 工作室 小助手:Msswanheart (添加微信并备注听友群) shownotes, 00:00|开场介绍:展览“不讲神,讲人”的特别之处 02:37|理性篇开启:神为何不穿衣服?雅典娜 VS 维纳斯 06:00|猫头鹰与智慧:史炎为何用猫头鹰做脱口秀品牌? 09:00|奥运会起源:从打仗到掷铁饼,身体如何被理性化 11:00|投票器的匿名设计与现代制度的相似性 17:00|什么才算“理性”?史炎讲“进化视角”与“活得久哲学” 22:00|苏格拉底之死:理性者为何被民主投票处死? 28:00|感性篇开启:酒神节是古代人集体发疯的合法节日 31:30|现代酒神节:脱口秀、演唱会、短暂逃离的意义 38:30|喜剧是“讲人性真相的艺术”,让大家接受“不完美” 41:00|理性不敌吃喝:关于人性中理性永远输给的那些事 43:00|疯狂工作也是一种感性?沉迷打游戏 vs 加班灌咖啡 45:00|“酒神是我的MBTI”——不理性但很快乐 47:20|神话篇开启:皮格马利翁、潘多拉、投射与预言 50:00|神话是“未经驯化的心理学”,投射的是人性真相 52:00|从看神话就知道叙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女性不友好的?从潘多拉到妲己 56:00|中式神话讲的是什么?精神上的富足 or 活下来的智慧? 57:20|史炎讲冷门神话:“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真实由来 【Ref】 世博会博物馆【希腊人】展讯

69分钟
32k+
2个月前

Vol.005《缔造现代》没告诉你的事:艺术家们的爱恨、叛逆和隐秘心事

展间有雨

马奈、莫奈、梵高、高更、德加、塞尚……107件原作来到上海,一场声势浩大“不可复制”的《缔造现代》正在浦东美术馆展开。但我们想聊的,不只是“这幅画为什么伟大”,而是它们曾如何用悄无声息的方式,改变了看世界的眼睛。 这期,我们聊了很多你在展览手册上看不到的事—— 比如: 🎭 高更和梵高“世纪同框”,合作了63 天就分道扬镳为什么布展又要放在一起 💃 这次来了一系列彩排的芭蕾舞女的作者德加,为什么说他是印象派的阴暗面,150 年前洞察到现代性孤独的先知 🖼️米勒的《拾穗者》为什么被用专机运来?一张静默的侧影图,为何是美术展C 位 ⚔️ 艺术家里的硬汉是谁?一幅画被罚了30万,还顺便推倒了巴黎的纪念碑?从他的自画像可看不出他这么硬核 👸总统也被坑?跟特朗普气质最搭的艺术作品是啥?他还真购入了,但又怎么被坑了 🎨 那些看起来像“贴了滤镜”的纳比派小画,到底有什么魔力? 还有很多关于城市、身体、凝视、日常的细节,被我们慢慢说了出来。 这期节目适合你在去看展之前听,也适合你看完之后再回来听一次。 【聊天的人】 主播:雨尘swanheart(《真空世界》主播、小红书:万雨尘SWan,微博:@万雨尘) 嘉宾:罗依尔(视频号:罗依尔的艺术陪伴) 封面:雨尘 文案:雨尘 视觉设计:忻哲臣 后期剪辑制作:Swan Choice 工作室 小助手:Msswanheart (添加微信并备注听友群) shownotes, 00:00 -为什么这个展被称为“不可复制”的重磅展? “全球仅此一站”的背后是怎样的定制级合作? 06:30 -主持人与嘉宾在开幕日的现场观察 10:15 -为什么奥赛被定义为“现代”的博物馆? 14:30 -什么是“现代”? 从巴黎城市改造到火车站美学,看生活如何塑造画风 21:00 - 三段艺术史:古典 / 现代 / 当代的观看差异 为什么印象派画得“最懂人心”? 现代的关键,是“我开始画我身边的生活” 26:00 - 从学院派到革命者:画风之外的立场之争 展厅一进门的裸体画,是“反革命”的象征 杰罗姆与学院派体系的最后荣光 32:00 - 学院派画法为何仍能打动观众? 技艺与观念的角力:观众偏爱哪一派? 36:40 -《拾穗者》的重量:它为什么配得上一个包机? 43:00 - 高更、库尔贝与“革命者”的真正叛逆 他们不是要革画法的命,是在革世界的命 谁是被罚款30万、死于逃亡的艺术硬汉? 50:00 - 女性肉体的真实之变:从维纳斯到“世界之源” 库尔贝、德加与女性身体的“去符号化”之路 56:00 - 高更自画像的背面藏着什么秘密? 01:00:00 - “现代”的另一种可能:我们也在缔造现代吗? 观展与生活方式的连接:这不只是历史,也是日常 01:25:00 -如果你曾站在某幅画前久久不动,希望这期能陪你把那个画面慢慢回看一遍。 【Ref】 玩斗鸡的希腊年轻人 Jean-Léon Gérôme 让-莱昂·热罗姆 1846 《拾穗者》 Jean-François Millet 让-弗朗索瓦·米勒 1857 《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 文森特·梵高 1889年 【音乐】 op: Erik Satie 3 Gymnopédies - No.1 Lent et douloureux ed: Impressions of Monet - Peter Sterling 【订阅】 推荐使用小宇宙app订阅“展间有雨”,同时也可以在苹果播客,pockets cast ;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抖音、小红书找到我们哦

85分钟
2k+
4个月前
展间有雨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