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08 古希腊的雕塑、上海人的下午茶:聊聊我们共同的“美”

展间有雨

在这期希腊人展览收官 talk 中,我们从古希腊出发,追问“美”如何成为一套公共生活的语言——既是雕塑里的比例与秩序,也是剧场里的集体思辨;它穿越两千年,投射到中国的大观园、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当代上海的“生活美学”。我们从比例、黄金分割与理念美切入,说明希腊美学如何把数学与审美合一;把古希腊戏剧的仪式性、面具与“间离效果”带到台上,让我们看到戏剧如何塑造公共判断;以《红楼梦》与中国生活美学作对照,指出地理与社会结构如何形塑审美秩序;最后则把话题拉回当代上海,讨论“氛围感”“消费与审美”的张力,并以具体生活场景说明审美如何构建城市共同体。全场在学术与生活之间游走,从古希腊的雕塑聊到现代人的咖啡馆,从理性之美聊到生活的柔软。也许‘美的共同体’并不在远方,它就在我们此刻一起坐着、听着、分享着的这个瞬间。 【ABOUT】 主播:雨尘MSWan(《真空世界》、《展间有雨》、《艺术超有用》主播、小红书、微博:雨尘MSWan) 嘉宾:@梵一如 (东亚观察局、井户端会议 主播);刘利(红楼慢炖主播); 陈研(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乐梦融(BrookArt 策展人) 封面:现场摄影 文案:雨尘 视觉设计:忻哲臣 后期剪辑制作:Farlin1413,Swan Choice 工作室 小助手:Msswanheart (添加微信并备注展间有雨听友群) shownotes , 00:00|“我们聊美。” 古希腊人把美写进生活,从雕塑到剧场,从比例到信仰。 两千年过去,我们还在意“美”吗? 03:40|希腊的雕塑为什么看不腻? 他讲黄金比例、打格子雕刻法、肌肉和光线的计算。 原来希腊艺术家不是“天才”,是最早的理性主义者。 他们用数学,造出了浪漫。 17:43|“美”和“科学”之间,其实只隔一座神庙。 一场关于比例、秩序与“高贵静穆”的讨论。 希腊的理性美,为什么会让人类几千年都沉迷? (陈院长说的这段超美,像一场视觉冥想。) 31:24|剧场里的美,是一群人在同一个情绪里呼吸。 面具不仅是扩音器,更是让人面对“命运”的装置。 在戏剧里,美不是姿态,而是一种集体情绪的节奏。 38:33|大观园与希腊庭院的相似与不同。 中国人用院子构建秩序,希腊人用城邦找平衡。 “红楼梦的讲究,和希腊的理性,其实都在回答一个问题—— 怎么把生活过成一种美?” 49:42|“氛围感”是不是现代人的新城邦? 从街角花店到设计市集,从咖啡杯到剧场座位。 我们在追求审美,其实也在渴望连接。 “美”成了一种社交语言,一种新的共同体。 01:02:00|当我们说‘生活方式’,其实在说‘理想方式’。 四位嘉宾展开混战: 消费主义 vs 真诚审美, 短视频时代的“美”到底还剩多少深度? 听到这段你会忍不住点头:原来大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 01:28:30|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美的共同体”。 “你最近一次感受到的美是什么?”

100分钟
99+
2周前

Vol.007 女神不好在哪?女妖又好在哪?| 从古希腊看被塑造、被遗忘、被重写的女性形象

展间有雨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世界旅居者、插画师Rosa,社会学研究者、【轻刀快马】的主播付宇与主讲人雨尘,从希腊神话出发,穿越古今,探讨女性形象如何被书写、被遗忘、又被重新诠释。我们将聊到: * 雅典娜与阿芙罗狄特的“无性诞生”背后的权力隐喻 * 美杜莎的真实故事:她真的是妖吗? * 当代“女神模板”:董明珠、老干妈与“去性缘”的困局 * 自梳女、东台路女王:被主流叙事掩盖的女性真实生命 * 互联网时代的“猎巫”:从女神到女妖,只需一周? 这不是一堂神话课,这是一次关于“谁在书写女人”的觉醒对谈。如果你也曾对“女神”“女妖”这些词感到单调困惑,如果你也想撕掉标签、活得更具体,走进这一期,跟我们一起聆听、觉察 【ABOUT】 主播:雨尘swanheart(【真空世界】主播、小红书:万雨尘SWan,微博:@万雨尘) 嘉宾:@付宇(【轻刀快马】主播、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 @Rosa 郭文媛(插画师、世界旅居者) 封面:活动现场 文案:雨尘 视觉设计:忻哲臣 后期剪辑制作:Farlin1413、SwanChoice工作室 小助手:Msswanheart (添加微信并备注展间有雨听友群) shownotes, 00:07 开场:为什么要谈古希腊女神? 04:04 雅典娜 vs 阿芙罗狄特:两种“女神模板”的诞生 11:52 神话中的“无性叙事”:纯粹化身 or 人性剥离? 17:23 当代女神模板:董明珠、老干妈与“去性缘”现象 24:47 自梳女的故事:被浪漫化的无奈选择 32:05 Rosa的创作实践:《东台路女王》与女性叙事 42:03 美杜莎:从神殿侍女到“女妖”的悲剧 48:08 凝视与反叛:为什么美杜莎今天成了icon? 55:12 互联网时代的“猎巫”:从女神到女妖的快速反转 01:07:10 被遗忘的女人:古希腊女性的真实生活与萨福的诗 01:11:57 Rosa的插画创作:《弄堂浴室》与女性空间 01:18:09 男性能否讨论性别议题?标签化与去复杂化 01:22:06 尾声:人人都是创作者,女性更要书写自己 【REF】 (东台路女王,rosa) (画有塞壬故事的陶罐@世博会博物馆) (弄堂浴室,rosa)

78分钟
99+
1个月前

Vol.006 你焦虑、自我怀疑、想发疯,古希腊人都懂|从阿伽门农到压力山大

展间有雨

我们总以为自己很现代,但从投票、发疯到造神,古希腊人两千年前就全都玩过一遍了。 在“从阿伽门农到压力山大”的古希腊展览现场,我们请来艺术史学者罗依尔和【不开玩笑】的主播史炎,聊聊人类如何在制度和癫狂之间找平衡: 怎么有些神穿衣服有些不穿,他们各代表什么 理性的代表者苏格拉底为何被民主投票处死? 哪些活动是现代的酒神节?以及短暂逃离的意义 工作狂算是理性主义还是感性主义? 什么样的神话能流传千年? 为什么说人性这块还得多看古希腊? 一场关于“理性与感性”的三人乱谈,一场理性与感性的battle,一段写在神话与器物里的情绪简史——我们用聊天的方式,打开展览没写出来的副本 如果你也有点焦虑、有点控制欲、还有点发疯的冲动,这期你会听得很爽。 【聊天的人】 主播:雨尘swanheart(《真空世界》主播、小红书:万雨尘SWan,微博:@万雨尘) 嘉宾:@史炎(不开玩笑主播) 罗依尔(视频号:罗依尔的艺术陪伴) 封面:雨尘 文案:雨尘 视觉设计:忻哲臣 后期剪辑制作:Swan Choice 工作室 小助手:Msswanheart (添加微信并备注听友群) shownotes, 00:00|开场介绍:展览“不讲神,讲人”的特别之处 02:37|理性篇开启:神为何不穿衣服?雅典娜 VS 维纳斯 06:00|猫头鹰与智慧:史炎为何用猫头鹰做脱口秀品牌? 09:00|奥运会起源:从打仗到掷铁饼,身体如何被理性化 11:00|投票器的匿名设计与现代制度的相似性 17:00|什么才算“理性”?史炎讲“进化视角”与“活得久哲学” 22:00|苏格拉底之死:理性者为何被民主投票处死? 28:00|感性篇开启:酒神节是古代人集体发疯的合法节日 31:30|现代酒神节:脱口秀、演唱会、短暂逃离的意义 38:30|喜剧是“讲人性真相的艺术”,让大家接受“不完美” 41:00|理性不敌吃喝:关于人性中理性永远输给的那些事 43:00|疯狂工作也是一种感性?沉迷打游戏 vs 加班灌咖啡 45:00|“酒神是我的MBTI”——不理性但很快乐 47:20|神话篇开启:皮格马利翁、潘多拉、投射与预言 50:00|神话是“未经驯化的心理学”,投射的是人性真相 52:00|从看神话就知道叙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女性不友好的?从潘多拉到妲己 56:00|中式神话讲的是什么?精神上的富足 or 活下来的智慧? 57:20|史炎讲冷门神话:“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真实由来 【Ref】 世博会博物馆【希腊人】展讯

69分钟
32k+
2个月前

Vol.005《缔造现代》没告诉你的事:艺术家们的爱恨、叛逆和隐秘心事

展间有雨

马奈、莫奈、梵高、高更、德加、塞尚……107件原作来到上海,一场声势浩大“不可复制”的《缔造现代》正在浦东美术馆展开。但我们想聊的,不只是“这幅画为什么伟大”,而是它们曾如何用悄无声息的方式,改变了看世界的眼睛。 这期,我们聊了很多你在展览手册上看不到的事—— 比如: 🎭 高更和梵高“世纪同框”,合作了63 天就分道扬镳为什么布展又要放在一起 💃 这次来了一系列彩排的芭蕾舞女的作者德加,为什么说他是印象派的阴暗面,150 年前洞察到现代性孤独的先知 🖼️米勒的《拾穗者》为什么被用专机运来?一张静默的侧影图,为何是美术展C 位 ⚔️ 艺术家里的硬汉是谁?一幅画被罚了30万,还顺便推倒了巴黎的纪念碑?从他的自画像可看不出他这么硬核 👸总统也被坑?跟特朗普气质最搭的艺术作品是啥?他还真购入了,但又怎么被坑了 🎨 那些看起来像“贴了滤镜”的纳比派小画,到底有什么魔力? 还有很多关于城市、身体、凝视、日常的细节,被我们慢慢说了出来。 这期节目适合你在去看展之前听,也适合你看完之后再回来听一次。 【聊天的人】 主播:雨尘swanheart(《真空世界》主播、小红书:万雨尘SWan,微博:@万雨尘) 嘉宾:罗依尔(视频号:罗依尔的艺术陪伴) 封面:雨尘 文案:雨尘 视觉设计:忻哲臣 后期剪辑制作:Swan Choice 工作室 小助手:Msswanheart (添加微信并备注听友群) shownotes, 00:00 -为什么这个展被称为“不可复制”的重磅展? “全球仅此一站”的背后是怎样的定制级合作? 06:30 -主持人与嘉宾在开幕日的现场观察 10:15 -为什么奥赛被定义为“现代”的博物馆? 14:30 -什么是“现代”? 从巴黎城市改造到火车站美学,看生活如何塑造画风 21:00 - 三段艺术史:古典 / 现代 / 当代的观看差异 为什么印象派画得“最懂人心”? 现代的关键,是“我开始画我身边的生活” 26:00 - 从学院派到革命者:画风之外的立场之争 展厅一进门的裸体画,是“反革命”的象征 杰罗姆与学院派体系的最后荣光 32:00 - 学院派画法为何仍能打动观众? 技艺与观念的角力:观众偏爱哪一派? 36:40 -《拾穗者》的重量:它为什么配得上一个包机? 43:00 - 高更、库尔贝与“革命者”的真正叛逆 他们不是要革画法的命,是在革世界的命 谁是被罚款30万、死于逃亡的艺术硬汉? 50:00 - 女性肉体的真实之变:从维纳斯到“世界之源” 库尔贝、德加与女性身体的“去符号化”之路 56:00 - 高更自画像的背面藏着什么秘密? 01:00:00 - “现代”的另一种可能:我们也在缔造现代吗? 观展与生活方式的连接:这不只是历史,也是日常 01:25:00 -如果你曾站在某幅画前久久不动,希望这期能陪你把那个画面慢慢回看一遍。 【Ref】 玩斗鸡的希腊年轻人 Jean-Léon Gérôme 让-莱昂·热罗姆 1846 《拾穗者》 Jean-François Millet 让-弗朗索瓦·米勒 1857 《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 文森特·梵高 1889年 【音乐】 op: Erik Satie 3 Gymnopédies - No.1 Lent et douloureux ed: Impressions of Monet - Peter Sterling 【订阅】 推荐使用小宇宙app订阅“展间有雨”,同时也可以在苹果播客,pockets cast ;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抖音、小红书找到我们哦

85分钟
2k+
4个月前

Vol.004 活着别太使劲|黄永玉的随性道

展间有雨

他80 岁 登上《时尚先生》封面,93 岁开法拉利飙车,90 岁以后画了两百多幅作品直到最后一刻,他说话嘴碎,骂人带笑,他的生活并不顺遂,但看他的作品你会笑,他的作品并不讲苦难。 这期节目,和《凑近点看》主播 包江浩,漫画《刀刀狗》作者 慕容引刀一起围着他的展览坐下来,认真聊了聊一个不正经但重要的话题——🌀 “活着别太使劲”是什么意思? 这期我们聊到: * 黄永玉如何用“不正经”传达智慧? * 幽默是对现实的逃避还是重构? * 在快节奏时代,如何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应对压力, * 他的一个叙事框架是“我就是了不起,不服就干”,叛逆和有趣是什么关系?以及长久的亲密关系,到底靠什么维持? 希望我们一起在“不躺平、不硬撑”的中间地带,活出自己的从容与自在 【聊天的人】 主播:雨尘swanheart(《真空世界》主播、小红书:万雨尘SWan,微博:@万雨尘) 嘉宾:@包江浩 -- 凑近点看 主播;@慕容引刀 -- 漫画家、漫画《刀刀狗》作者 封面:雨尘 文案:雨尘 视觉设计:忻哲臣 后期剪辑制作:Swan Choice 工作室 小助手:Msswanheart (添加微信并备注听友群) shownotes, 00:00|开场介绍 * 黄永玉 = 周伯通?谈“悲喜互搏”的气质 03:30|嘉宾介绍 * 包江浩介绍自己与展览的缘起 * 慕容引刀分享黄永玉对创作生涯的“灯塔作用” 06:50|第一章:要到上海来!不讲乡愁讲闯荡 * “到上海来”=少年的野心 * 嘉宾分享自己人生中“朝向目的地”的决定性时刻 * 展品《行囊》:少年背板画、磨刀石、书的浪漫出走 16:30|第二章:活着别太使劲 * 黄永玉90岁还立愿:百岁办展、全是新作品 * 从“叙事疗法”到“创作是自我疗愈” * 包江浩与引刀分别分享创作作为情绪出口的亲身例子 * 黄永玉的《阿尿图》与自嘲:接纳自己、画成笑话 29:50|小人物细节与不端着的艺术态度 * 展品《煞风景》中“用功个屁”的人生诚实 * 黄永玉12生肖“复测”里的“蛇酒塑料假蛇事件” * 幽默不是表演,是对生活的高分辨率 36:50|第三章:幽默之于关系 * 黄永玉与妻子张梅溪的70年恋爱故事 * “你们以后出去讨饭,他吹小号你唱歌!” * 嘉宾分享亲密关系中“笑点共鸣”的瞬间 * 幽默 vs 有趣 vs 好笑——生活里哪种更重要? 47:00|关于老去与自由:我们要活得更开阔 * 黄永玉90岁依然有赤子之心 * “人不是为了输赢而活在这世界上的呀” * 老去不是收缩,而是释放——打碎规训,继续浪荡 【音乐】 刀剑如梦 -- 周华健 笑红尘 -- 陈淑桦 【订阅】 推荐使用小宇宙app订阅“展间有雨”,同时也可以在苹果播客,pockets cast ;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抖音、小红书找到我们哦

66分钟
1k+
5个月前

Vol.003 罗丹对我说,越不完美,越接近永恒|馆长对谈

展间有雨

第三代华侨吴静用8年时光将法国罗丹博物馆“搬”到上海世博原法馆,106件真迹零距离展出,打破玻璃与文化隔阂。当《思想者》指纹触手可及,当《巴尔扎克》两米高的“披麻袋企鹅”引发争议,这位女性收藏家以商业冒险者的姿态证明:艺术无需膜拜,近距离的凝视才能触摸灵魂的温度。法国宪法主席在此驻足良久,中国观众在青铜时代前惊叹“血管都在跳动”——这场文化实验,正重塑中国观众与西方艺术的对话方式。 【聊天的人】 主播:雨尘swanheart(《真空世界主播、小红书:万雨尘SWan,微博:@万雨尘) 嘉宾:吴静(上海罗丹艺术中心创始人);罗依尔(艺术脱口秀创始人) 封面:现场 文案:雨尘 视觉设计:忻哲臣 后期剪辑制作:Swan Choice 工作室 小助手:Msswanheart (添加微信并备注听友群) shownotes, 00:11-00:44 * 雨尘开场,介绍罗丹1877年《青铜时代》颠覆古典美学的意义。 01:17-03:30 * 罗依尔解析罗丹的“现代性”:思想者的抖音既视感、碎片化审美的预言。 * 金句:“罗丹的雕塑预言了今天——有人控脸,有人控手,但艺术打破一切隔阂。” 03:30-06:12 * 吴静讲述创办上海罗丹艺术中心的契机:从无人问津的中国博物馆到35万人次的杭州试验。 10:01-13:07 * 裸展真相:法国特级文物无玻璃保护,观众本能敬畏,保安24小时监控。 * 镇馆之宝:思想者雕塑首次离法,马克龙总统亲签出借;《巴尔扎克》石膏像引发法国政要驻足。 17:45-20:32 * 罗丹的“材质革命”:石膏才是艺术家亲制原迹,青铜仅是复制品。 * 冷知识:美术学院石膏像源自罗丹工作室传统。 27:36-34:48 * 巴尔扎克的悲壮:法国政府拒收、罗丹破产坚持、8年创作终成史诗。 * 吴静共鸣:“8年建馆如罗丹雕巴尔扎克,误解是最大的痛苦。” 40:43-53:33 * 罗丹的情人们:原配露西:裁缝女的卑微守护,晚年才获名分。 卡米耶:天才学生变“疯女人”,《吻》的模特,作品现价超罗丹。 金句:“罗丹的敌人是昨天的自己,他永远在推翻完美。” 59:05-01:12:43 * 艺术市场揭秘:《吻》8年价格翻3倍,卡米耶遗作拍出800万欧元。 徐悲鸿1930年代错失罗丹的遗憾,上海终成“亚洲罗丹中心”。 01:34:34-01:44:12 * 海关奇遇:亿元文物押运惊动中法高层,上海特批“海关驻馆办公室”。 * 吴静:“我不是商人,我只想证明中国需要一座国际博物馆。”

105分钟
99+
6个月前

Vol.002 靠“慢”年入九位数,90后匠人的"反效率"致富经

展间有雨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非遗工艺的“慢”是否仍然有价值?本期《展间有雨》继续在 William Morris 展览 现场,邀请了两位 90 后非遗传承人,一位从事黄金饰品工艺,一位专注于红木家具制作,并且在他们经营期间创造一年9位数的营业额。他们不仅在传统手工艺上精耕细作,更在现代商业模式中寻找到传统文化的新生之路。 我们将聊到: 🔹 慢工艺的坚持:古法黄金、红木家具的制作工序究竟有多“慢”? 🔹 市场的挑战:面对快时尚、快消费,传统工艺如何在电商时代找到生存空间? 🔹 创新与传承的平衡:如何既保持匠人精神,又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和习惯? 🔹 商业化的突破:从传统作坊到电商平台,年轻一代如何赋予非遗新的市场活力? 我想要呈现这些冲突与成绩给到大家,是想展现出传承文化和中华美学不该是一场道德绑架,这对双方都不公平也无法持续,但当市场呈现了它们的经济能力的时候,是否能在你的活法选项中增添一个新的选择~ 【聊天的人】 主播:雨尘swanheart(《真空世界主播、小红书:万雨尘SWan,微博:@万雨尘) 嘉宾:方证钧James(吉金佳懿主理人); 王天翔(元中堂主理人) 封面:雨尘 文案:雨尘 视觉设计:忻哲臣 后期剪辑制作:Swan Choice 工作室 小助手:Msswanheart (添加微信并备注听友群) shownotes, 00:00 - 为什么“慢”在这个时代依然重要? 06:06 - 嘉宾自我介绍:两位年轻非遗匠人如何走上传承之路? 08:38 - 传统工艺到底有多“慢”?黄金工艺的制作时间与流程 工业化如何影响传统工艺?哪些部分必须坚持纯手工? 15:34 - 设计 vs. 市场:如何在保证艺术价值的同时满足消费者需求? 老一辈 vs. 年轻人:买黄金、红木时最关心的点有何不同? 现代消费者愿意为“手艺”买单吗? 27:19 - 同一纹样,看东西方如何各自演绎 38:22 - “工匠即艺术家”理念的现代实践: 古代工匠的身份如何在现代复兴? 为什么坚持“慢工出细活”仍然重要? 41:10 业务全部放到电商的决策VS坚持不做电商能做出来的产品的决策 01:03:35 - 经营中的挑战:如何让非遗在现代市场立足? • 方振军(James):如何用电商+短视频,让传统黄金工艺走入年轻人的世界? • 天翔:为何选择逆向操作,做“不可能在网上卖”的高端家具? 01:10:25 - 传统与商业的冲突:如何说服老一辈接受新的经营理念? • 电商黄金单笔成交 100 万+,如何改变父辈的商业思维? • 红木家具如何突破“老气、土豪”的刻板印象,吸引新消费群体? 01:18:00 - 结语:如何在快时代中守住“慢工艺”的价值? • 传统工艺的未来:如何平衡 匠人精神 与 市场需求? • 让非遗成为“活”的文化,而不仅是历史遗产 「音乐」 英国组曲-- Glenn Gould Sun and Moon -- Anees 【订阅】 推荐使用小宇宙app订阅“展间有雨”,同时也可以在苹果播客,pockets cast ;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抖音、小红书找到我们哦

77分钟
99+
7个月前

Vol.001震惊!红楼丫头和英国匠人也能隔空组CP

展间有雨

时光机启动!这一次,我们不谈江山社稷,专聊风月人间——左手掀开大观园的湘妃帘,右手推开维多利亚庭院的铸铁门,在刺绣屏风与印花壁纸间,看中西文明如何隔着山海打“共鸣局”。 当莺儿手中的五彩丝线缠绕着威廉·莫里斯的印花藤蔓,你会发现:讲究生活从来不是权贵的专利,而是平凡日子里长出的诗意。封建时代的东方匠人与工业革命中的西方工匠,竟在“器物有心”这件事上隔空击掌——原来审美觉醒不分古今中外,一卷《红楼梦》半部工艺史,半盏红茶里藏着整个欧亚大陆的对话。 无需正襟危坐,就当在老友家客厅唠嗑——我们会用曹雪芹的审美眼、莫里斯的手工魂,把历史长河里的生活智慧熬成一锅烟火气的哲学浓汤。毕竟,真正的讲究从不在拍卖行的天价清单里,而在你给泡面配的青瓷碗沿,那圈恰到好处的金边。 点击收听,让百年前的匠人与闺秀,教你用“小而确幸”的仪式感,把每个平凡日子过成流动的盛宴。 【聊天的人】 主播:雨尘swanheart(《真空世界主播、小红书:万雨尘SWan,微博:@万雨尘) 嘉宾:刘利(《红楼慢炖》、《笑忘书》主播); 张经纬(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人类学家、作家) 封面:雨尘 文案:雨尘 视觉设计:忻哲臣 后期剪辑制作:Swan Choice 工作室 小助手:Msswanheart (添加微信并备注听友群) shownotes, 02:38 还在封建时代的我们也在共鸣设计的民主与普及 08:45 维多利亚时期普通家庭的生活场景 15:35 如果既保证艺术品味不下降又多快好省地做出一些大众可消费的家居物件 23:01 几百年前欧洲的审美很大程度是被东方塑造的 27:19 从同一纹样看中西共振 38:22 从莺儿打络子看Morris主张的“工匠就是艺术家” 47:48 大观园里的吃食一览,看看讲究生活在搭配细致不在奢华繁复 55:35 性格决定生活方式决定讲究的次序 01:03:35 小小讲究,点亮生活 Ref 展览:与美为期: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https://mp.weixin.qq.com/s/STzuwPb2uyTgaDJSfk9 【音乐】 English Suite No. 1 in A Major, BWV 806 -- Glenn Gould English Suite No. 3 in G Minor, BWV 808 -- Glenn Gould 【订阅】 推荐使用小宇宙app订阅“展间有雨”,同时也可以在苹果播客,pockets cast ;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抖音、小红书找到我们哦

62分钟
99+
8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