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答疑:看网上育儿文章越看越焦虑怎么办?

月亮和七个便士

我们的母婴系列已经更新7期啦,谢谢妈妈们一路的支持。 我们整合了一些心理学的理论及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做着这档节目,希望在做妈妈,做爸爸,做为一个生命的养育者这条路上,共同学习,互相安慰,彼此照见,度过那些或美好或艰难的时光。 这一期又到了答疑时间,其实我不太喜欢答疑这个说法,好像一说到答疑,就带入了老师的角色,或者是知道答案的人,有种权威感和距离感。我想在养育之路上,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而育儿这事儿,就像我们做人一样,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你可以是这样的人,也可以是那样的人。我们只是在分享我们对此的一些理解和思考,也很期待听见你的想法。 timeline: 02:38 你的焦虑trigger是什么? 05:13 你在寻找正确答案吗? 08:21 父母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 11:23 对孩子成长规律不了解 13:46 网络信息的overwhelm (含书目推荐) 17:08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是鲜有痛苦的,一种是一无所知的人,一种是博众人智慧,大彻大悟的人。 本期推荐书目: 《魔法岁月》[美]塞尔玛.弗雷伯格 《妈妈的心灵课》[英]D.W.Winnicott 布教授有办法系列: 《给孩子立规矩》、《应对孩子的愤怒与攻击》、《读懂二孩心理》[美]T.贝里.布雷泽尔顿、乔舒亚.D.斯帕罗 《反思的爱》[美]Regina Pally 《登天之梯》[美]布鲁斯.D.佩里 、迈亚.塞拉维茨 BGM: You Raise Me Up--Westlife

22分钟
59
1年前

母婴答疑:产后身材焦虑?4招帮你舒缓身心

月亮和七个便士

我们之前的母婴播客系列,一直谈的都是关于新生儿的内在心灵世界,关注妈妈和婴儿这个母婴单元,希望能和妈妈们一起来去理解她们的孩子,理解她们自己,帮助妈妈们更好地和孩子互动。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很多妈妈受困于诸如身材焦虑这样现实的苦恼。所以这一期的母婴系列,我们想跟大家聊聊【产后身材焦虑】这个话题,谈谈我们对此的思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关怀和帮助。 本期主播:陈怡利(内容来自于张岩、詹颖、陈怡利的讨论) 01 产后体重增加,是正常的 在孕期,通常女性平均增加12.5kg(即25斤)的体重,除去孩子出生的重量和羊水、胎盘等重量,产后的女性可能还会增加5-10斤左右的体重。 理想的“长胎不长肉”、“生完孩子之后体重反而轻了”并不是常见的情况,更像是网络上营造的噱头、编织的完美辣妈的幻想,和极少部分内因(例如体质)外因(例如明星拥有的专业高档饮食、健身等指导)综合作用的幸运产物。 更多的女性,孕期因为雌激素、孕激素、催产素等的变化,身体会囤积脂肪以期能为腹中的胎儿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环境(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动物储存更多脂肪,就更有可能抵御暂时没有食物时所带来的饥饿甚至死亡风险),而产后,妈妈更是需要分泌乳汁为孩子提供养分,因而我们的身体更会自发地摄入、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来做准备,则更不容易体重下降。 产后妈妈们可能需要大量饮水(大部分中国家庭可能是喝汤)来帮助妈妈们分泌更多的乳汁,这可能也会让妈妈们感到肚子好像有时被“撑”大了,也可能造成有些浮肿,会给人一种“长胖了”的错觉。 还由于孕期为了承托宝宝的重量,我们的腹部隆起,腹直肌分离,盆底肌也承重,产后子宫、内脏也不能马上复位,所以身体还处于一个缓慢恢复的过程。肚子可能会有松软的肉,不再像之前那样紧实,会给我们一种自己长胖了很多的感觉。 生产时分泌松弛素等激素利于生产,但可能产后一段时间,妈妈们还会感到疲软无力,手臂、大腿的线条好像也不紧实了,胯好像也变宽了,这都会加重一些孕前身材姣好的女性对自己身体的不满。 亲爱的新手妈妈们,这些都是正常的。这并不是一件糟糕的、羞耻的事情。这是你勇敢且幸运地闯过生产这道关卡之后,可以歇一歇的时刻。至少产后的几个月,你不必再做那个完美精致的、精神抖擞的女超人,你可以放松下来,让自己舒服地休息一下,做一个孕育滋养的、和宝宝安心在一起的妈妈。 02 产后身材变化,也许是一个“哀悼”的过程 也许有的妈妈并不同意我上面的话,“凭什么生了孩子我就要全身松松垮垮的?!你这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请别着急,我并不是说每个女性产后都“应该”长胖,你当然拥有你对自己身体的权利,你可以用你的方式去对待你的身体,你也可以用你的方式来减重塑型。 但我想,就我的观察和我的亲身经历,可能绝大部分的女性,在产后的前3个月,都是在一个逐渐恢复身体正常状态的过程,是很难减重塑型的。 而后,女性们由于身体的自愈、自我修复或是人工的产后康复、腹直肌/盆底肌修复,慢慢地恢复身体的功能,然后摸索进食的平衡,增加运动,之后逐渐找回对身体的掌控。 但是怀孕、生产对一些女性身体带来的某些影响可能是持续终生的。 可能有一些女性就是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再也无法瘦到怀孕前的体重,也无法恢复怀孕前的身材了。这并不是说你不够努力,你没有毅力,或者你倒霉你体质不好。 这就是一个现象。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 接受的过程,也许并不开心,甚至会有些痛苦。就像我们失去了某些重要的东西——曾经的美丽外形、某种自我闪耀的感觉,这是一个我们可以去哀悼的过程。 因为在我们的生命历程里,就是有一些事情是我们无法完全掌控,也不能完全按照我们的心意的。这是我们作为人的局限所在。 我们只能接受。 而当你发现真的从内接受了这件事,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突然有了新的力量。你不再焦虑于身材的改变,你不再怨恨而感到无力、烦躁,你反而能更真实地活在当下,也许你会发现在有限之余,你还有一些可以做的事情。 比如你依然可以定期运动,让自己的身体更舒畅、有力量,你依然可以健康均衡饮食,少油少盐少糖(但偶尔也可以吃点不健康但超~级~好吃的东西哈哈),你依然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的美丽的衣服、配饰,让自己绽放独一份的光彩。 03 产后身材焦虑背后,是身份转变后的痛苦与适应 有一些妈妈对自己身材的不满意,也许是她们对产后自己的状态、生活的不满意的一个出口。只有自己生了孩子之后才知道,生孩子、养孩子是一个多么不容易、多么艰难,甚至多么痛苦的过程。 被孩子吃奶、哄睡、换尿布撕得稀碎的时间……乳头皲裂先出血后出奶的剧痛……没有办法睡整觉脑子都是木的……心里总是牵挂着孩子,害怕孩子需要自己,再也无法享受孑然一身的独处时光……不可避免地会跟伴侣、家人因为养育孩子、一起生活而发生新的磨合,乃至争吵冲突……好像突然对伴侣不感兴趣了,也可能因为生产、育儿而对伴侣失望……担心生了孩子会影响或者已经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职业生涯发展…… 还有更多更多…… 也许这些种种可以倾诉,或者更多不能说出口的感受,最后都化成了对自己身体的不满。对自己身体的不满是更容易说出的,也是更能被看到、被承认的。而更多产后妈妈面临的沮丧、无力、无助、失望、混乱、委屈、不堪,是更难被看到的,也很难真的被未亲历者理解的。 你真的准备好当一个妈妈了吗? 也许备孕的时候,你问过自己。怀孕的时候,你也在问自己。但最后,当孩子真的出生,你踏上了这条养育之路,就再也无法回头也不能后悔。你只能咬着牙硬着头皮往前走。 你曾经是爸爸妈妈娇宠的女儿,也曾经是朋友同学里恣意的少女,是职场里卓有能力的轻熟女,也是某个人眼里最可爱最美丽的倩影。而你现在多了一重母亲的身份,“母亲”这两个字,意味着太多,也许你要用一生去品味。 你要用你的全身心、你的智慧、你的坚韧、你的精力、你的时间,去书写“关于我是一个母亲”——这样一本著作。 这并不容易。这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我们都在这条路上。希望能相互慰藉,互相扶持。 04 你是妈妈,是女性,你也是你自己,是一个人说到身材焦虑,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仍然是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桎梏。 曾经看过一个笑话,大意是,男性出门前照镜子,一看自己,“我太帅了!”,好!对自己满意地出门!而女性出门前照镜子,会仔仔细细审视自己,最后终于发现自己可能左边眉毛没画好,裙子不是很遮肉,唉,对自己不满意地不情愿地出门了。 为什么女性要这么关注自己的身材呢?! 为什么我们都经历了生孩子那么重大的关卡了就不能歇一歇吗?! 为什么女性永远都要被凝视、继而自我凝视、自我审视,不断要求自己呢?! 为什么那么多男性婚后发胖、中年发福,他们怎么就不为此焦虑呢?! 为什么女性一定要更瘦、更精致、更年轻、更美丽呢?!…… 关于对女性的要求、束缚、桎梏,我们可能还要问100个、10000个“为什么”,古今中外女性的血泪史,不是几个问题就能问清的。 但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女性,一个产后的妈妈,我们能做什么呢? 我想,我们可以去意识到我们内化的社会文化对我们女性的要求、束缚、桎梏。 我们为什么对我们的身材感到焦虑?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拥有直角肩、蜜桃臀、当季最流行穿搭? 我们到底是为了我们自己,还是为了别人的目光? 这是我们真的想要的吗? 很多时候,殊途同归,最终我们都要回到那个终极的问题: 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想成为这样的人? 如果要减重塑型,我是为了我自己吗?我的体质是怎样的?我的基本体型是怎样的?我现在是怎样的身体状况?我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我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是怎样的?我要设定怎样的目标?我将如何去达到?如果遇到阻碍,我会如何应对,如何调整?…… 有时候看起来是【产后身材焦虑】的问题,最后依然要回到一个人的核心。 我们只有不断地向内觉察自己、认识自己,才能因为这份对自己的了解和笃定,而萌生力量、勇气和决心,才能更从容、有力、自在地生活。 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的,我们也都在路上。 希望我们今天的分享,能让产后对自己身材、身体有一些烦恼或焦虑的妈妈们得到一些慰藉。也希望我们的思考能引发你对自己的思考,透过你生活中的问题、内心的困扰,和你自己相遇,认识自己,活出自己。 欢迎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关注更多与母婴、心理、成长有关的内容。

17分钟
99+
1年前

母婴07 一发入魂,宝宝的笑

月亮和七个便士

本期主播:张岩 陈怡利 詹颖 前言: 你是否还记得宝宝第一次笑的样子?或许你还在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放心,你不会等的太久,在TA出生的头几周就会出现。 作为父母看到自己的宝贝脸上浮现笑容,一定会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的事情,没有之一!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也许好消息很快会在家族群中扩散开来…… 这笑容仿佛是颁给我们的功勋章,对我们的服务给予最高级别的肯定和赞赏。此时,作为父母的你们也许毫不在意宝宝为什么笑,也不关心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就宝宝的笑进行讨论,但我依然邀请你耐心的听下去,知道宝宝为什么笑对于理解婴儿早期的依恋非常重要,而依恋模式又影响着人的一生…… Timeline: 01:43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07:48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16:34 与照料者的互动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发展 19:35 母婴互动相关的实验研究 26:02 愉快的互动奠定高级思维能力的基础 30:33 特殊情感连接阶段 39:26 帮助宝宝应对分离焦虑 46:17 母婴依恋类型 48:46 如何建立安全型依恋 BGM: 片头:《Baby's smiling face》 片尾:《微笑的上弦月》 期待收听节目的你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感受、经历或者疑问、困惑,希望与你们产生更多碰撞和连接。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

59分钟
21
1年前

E11人到中年2——中年危机

月亮和七个便士

本期主播:王丽文、詹颖、张岩 前言: 人活到中年意味着你经历了一些事,你有了一些经验了。 我们说我们的人格基础在很早就有了框架,我们的关系模式,我们的内在幻象,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意象,我们的愿望,这些在很早其实就有一个初始框架了,也是我们常说的“父母情结”,是我们人生最初的核心关系。然后我们带着这个框架去经历事情,去学习,去交朋友,去工作,去恋爱。 我们在一件一件的事情,一次一次的感受,一遍一遍的重复当中,好像才慢慢的感知到、觉察到这个框架的轮廓,这是你在一个更早的时候的确无法提前预知或者理解的事。 所以我想说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美好和不可替代性,而中年的美好和不可替代就在于,这种对于自己的理解,对人生的领悟,可能是更年少时所不具备的。它必须是你经历了很多之后产生的,有了材料,才能理解的东西。 但当然此时,你可能会经历一个异常痛苦、开始怀疑此前的自己、开始打碎之前的设定的过程。 这也是中年的必经之路。 当然也有的人可能五六十岁快要进入老年期了,仍然被早年的框架和集体价值观所支配,一辈子过着没有自我觉醒的生活。他们一直没有去回应内在、内心想要发展那部分,那心灵的痛苦也可能持续的以某些方式在拍打他们(就我们播客里提到的那些症状)。这些症状普遍的存在在我们的各种关系、工作当中,制造了很多局限和痛苦,可能是自己的痛苦,也可能表现在关系里他人的痛苦。 痛是“危”,同时也是“机” 成年早期的人格被看成是我们从父母以及社会文化中所内化来的一个成年人角色。 而在第二个成年期,危机的出现是因为内心在敦促我们去审视成年早期的内置框架,心灵有自己的成长目标,愿我们都能鼓起勇气,去回应内心的召唤,重新定义自己,活出你来此一世珍贵的生命力。 Timeline: 04:33 中年是开始从参加婚礼到了渐渐要参加葬礼的阶段 07:12 中年面临很多丧失,同时也拥有一些资源 08:46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什么都要,但你要为这个“要”负全责了 09:30 中年人困难的独特性 12:06 为什么只有“中年危机”,没听说“儿童危机”、“青少年危机”、“成年危机”? 14:02 死亡迫近 + 最后的稻草 16:35 这条路上没有人能告诉你答案 17:56 一些中年危机可能的表现 19:45 “危”与“机” 共存 20:51 中年的婚姻危机 36:03 中年的事业危机 BGM: 片头:海阔天空-Beyond 片尾:我还年轻 我还年轻-老王乐队 期待收听节目的你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感受、经历或者疑问、困惑,希望与你们产生更多碰撞和连接。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

57分钟
78
1年前

母婴06 爸爸到底起什么作用(下)

月亮和七个便士

这是关于父亲主题的下集。 本期节目主播:姜山、詹颖、张岩 本期内容预告: 复杂的三角关系 父母彼此之间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父亲真实存在的重要性 父性特质、母性特质的差异 差异带来更丰富、灵活的经验 在共谱的关系中一起收获成长 Timeline: 01:12 孩子才是父母的第三者,非常考验父母关系 03:19 夫妻双方本身就受到各自内在父母形象的影响 04:19 关系都是相互影响的 05:18 夫妻对彼此的态度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07:04 单亲家庭怎么办? 11:31 爸爸真实存在的重要性 13:52 爸爸与妈妈带孩子方式的不同 18:24 差异性带来多元反馈和灵活性 19:13 对差异的互相尊重 21:54 坐在爸爸肩膀上,被托举vs妈妈蹲下来,被看见 26:08 父性特质、母性特质、雌雄同体 31:23 你在被迫承担责任还是主动经营关系? 33:57 也并非所有爸爸都适合参与育儿,爸爸也有产后抑郁 35:00 家庭的功能 39:32 母爱是本能,父爱也是本能 ~~~~~~~~~~~~~~~~~~ Part 1 回顾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进入父亲这个角色是怎样的过程?初为人父会有怎样的体验? 父亲的存在对于母亲及孩子的意义如何? 建立在父母关系上的家庭,作为孩子的成长环境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期待收听节目的你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感受、经历或者疑问、困惑,希望与同在养育之路的你们产生更多碰撞和连接。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月亮与7个便士 Part 2片头及片尾音乐:爸爸妈妈-李荣浩

45分钟
26
1年前

E10 人到中年

月亮和七个便士

本期节目主播:王丽文、陈怡利、姜山 在本期播客里特别有趣是,除了我本人能确定自己是步入中年阶段,另外两位主播的反应特别好玩,他们的反应是什么?我就不剧透,你们可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以及,听众们,当你们对自己判断又是属于哪个阶段呢,欢迎给我们留言。 01:27 怎么界定是否进入中年? 06:50 从心理上怎么判断 09:26 不同阶段的任务不同,也决定选择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12:56 进入中年生理上的变化 21:03 社会对中年人的看法,及不给自己设限 36:00 在中年人身上留下的幻想:有变魔术的能力 40:42 成长意味着独立,哀悼我们丧失的部分 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生命是活给别人看的,满足他人的期待,以期获得认可和尊重。第二次生命是我们真正的人生,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追求,是我们为自己而活的方式。 ------荣格 如何成为我自己,这是心灵发展的目标。在荣格看来,心灵是一个实体,有其自身的目标,那便是求得圆满。对一个人来说,便是尽量实现完整性。一个前半生依赖性强的人,后半生需要学习自力更生;一个控制性强的人,后半生则需要学会顺其自然。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心灵就会轻轻敲击我们;如果我们还是毫无意识,心灵就会用板砖拍打我们。 当进入中年,遇到一些变化,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并提出了一个看似可怕实则具有解放意义的问题:“除了我的过往以及我所扮演的角色,我究竟是谁?”当我们发现自己一直在以虚假的自我生活,被不切实际的期望驱使着扮演一个“临时的”成年人格时,我们就打开了第二个成年期的大门,将迎来我们真实的人格。 中年之路是一个重新界定和调整人格的机会,是介于首次成年的青春期和无可避免的老年及死亡之间的过渡阶段。那些清醒地穿越了这段旅程的人,会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更多的意义。那些没有清醒穿越的人,无论他们在外部世界表现得多么成功,仍然是自己童年的“囚徒”。 最后我们用《暮色将尽》的开篇来结束本期的播客,感谢您的收听。 褪下皮囊 与骨共舞 何罪。 ——埃德加·莱斯利

68分钟
57
1年前

母婴05 爸爸到底起什么作用( 上)

月亮和七个便士

这一期我们的主题是关于父亲,主播们聊超时了,为了让小伙伴们听的过程感到更轻盈,爸爸的主题会被剪辑为上下两期。 本期节目主播:姜山、詹颖、张岩 Part 1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进入父亲这个角色是怎样的过程?初为人父会有怎样的体验? 父亲的存在对于母亲及孩子的意义如何? 建立在父母关系上的家庭,作为孩子的成长环境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Timeline: 02:49 当爸爸的感觉是怎样的? 05:06 对孩子的喜爱是在照顾他的过程里产生的 06:13 无论何时,好像孩子首选永远是妈妈,这让爸爸有些失落 08:38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寻找父亲并与父亲建立联结的驱动力 11:20 早期爸爸的重要功能 12:13 了不起的爸爸 14:11 在帮助宝宝与妈妈分离的过程中,创造空间,提供容纳 16:35 欧美的产假制度与我国教育资源的倾斜反思 23:58 当代的爸爸更多与妈妈共同担起抚养责任 26:24 和谐、温暖的夫妻关系提供给孩子“社会安全感” 32:21 孩子需要另一个人帮助他容纳对所爱之人的恨意,并在过程中发展对爱与恨的整合 ~~~~~~~~~~~~~~~~~~ Part 2 下期预告: 复杂的三角关系 父母彼此之间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父亲真实存在的重要性 父性特质、母性特质的差异 差异带来更丰富、灵活的经验 在共谱的关系中一起收获成长 期待收听节目的你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感受、经历或者疑问、困惑,希望与同在养育之路的你们产生更多碰撞和连接。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月亮与7个便士 Part 1片头及片尾音乐:父亲写的散文诗-许飞 这期的音乐其实与我们所谈论内容的气场不是那么搭,但还是选了这首,因为除了我们所讲到的父亲的功能,在他的承托、他的隐忍、他的更加沉默、背景式的存在下面有着深沉的感人至深的爱,也有他自己的压力和艰难。我们常常在歌颂母亲的伟大与不易,诚然,对每个生命来说,妈妈的爱与付出都那么的直抵心尖和厚重,父亲的爱却常常更少被提及和颂扬,但平凡的爸爸们的角色不可或缺,也无人能代替,他们的爱同样以另一种方式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与我们的生命一起向前流动。

42分钟
82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