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炼金术
关注 AI 带来的本质变化和商业机会

Album
主播:
Mars任鑫、徐文浩
出版方:
徐文浩,任鑫
订阅数:
3.45万
集数:
94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关注 AI 带来的本质变化和商业机会,徐文浩与任鑫分享自己的阅读 & 自己的洞察
AI炼金术的创作者...
AI炼金术的节目...

企业 IT 部门是 AI 转型的最大阻力?| 任鑫 x 徐文浩

AI炼金术

本期节目里,刚休假回来的任鑫 和正在加班“搞产品搞营销”的徐文浩 讨论了近期的热点和实战思考。话题从Sora 2为何“AI感”更弱、为何它生成的篮球视频总是投不进球 开始,深入探讨了Agent与Workflow的辩证关系 。徐文浩分享了他们公司(AI for Shopping)如何使用Cherry Studio 等工具搭建内部AI工作流,例如自动化分析云账单 和辅助产品经理做数据分析 。 后半段,两人重点辨析了为什么这一轮的AI To B(B2B)模式 根本上不同于上一代SaaS ,以及企业IT部门为何会成为AI落地的阻力 。最后,他们还聊到了Cursor的10亿美金ARR 、ChatGPT Pose的商业化潜力 、AIO(AI搜索优化)的实战套路 、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以及在快速变化中“多买彩票”(保持开放和 serendipity)的价值 。 � 关键结论 (Key Conclusions) 从MVP到MMP: AI产品的营销成本越来越贵,现在大家谈论的是MMP(Minimum Marketable Product),产品特性必须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好如何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 Workflow是必需品: Agent和Workflow并非对立 。在对交付结果准确性要求高的B端场景,Workflow是必需的 ;而在C端,Agent的不确定性反而是“抽卡”式成瘾性的来源 。 新To B模式: 这一轮AI To B(B2B)与传统SaaS不同。它更像是“咨询+培训的增强版”,核心价值是帮助企业挖掘并落地AI场景(如RAG、Agent) 。 新To B的优势: AI To B产品(1)真实有用 ;(2)定制化更容易(界面标准,只改数据源和工作流) ;(3)泛化能力强(为A银行做的Agent可复用于B银行) ;(4)易于扩充订单(在一个个场景上“长出”新订单) 。 AIO就是新SEO: AIO(AI搜索优化)的套路与传统SEO类似 。核心是逆向工程,研究AI搜索结果引用了哪些网站(如Reddit),然后去这些网站发布特定格式的内容(如“十大xx”)。 “被动投喂”是商业化关键: 相比在聊天框(Chat)里插广告,ChatGPT Pose这种“信息流”形态 更容易商业化 。它通过获取用户更多上下文(如日历、邮箱),以“异步被动”的方式推送建议,用户容忍度更高,商业想象空间更大 。 � 关键认知 (Key Insights) 不确定性的价值: AI的“智能感”并非来自100%准确,而是来自“意料之外” 。如同“抽卡”,不确定性会带来多巴胺奖励 。人们更喜欢AI提供自己无法产生的“全新维度”(如心理侧写、玄学分析)。 IT部门的阻力: 传统企业AI落地的一大阻力是其内部IT部门 。他们想主导这件事,但往往既缺乏外部公司的技术能力,也不懂内部业务,最终卡住流程 。 “买彩票”的重要性: 在变化极快的时代,要多“买彩票”——多做无心插柳的尝试,比如多约不同行业的人聊天 。任鑫分享了他如何通过一次看似无用的下午茶,意外达成了重大的合作 。 做自己想做的事: 面对变化,最好的策略是“干一个自己想干的事儿” 。任鑫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保底比较高” ;徐文浩认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在大浪潮中坚持和积累 。 �️ 行动指南 (Actionable Guide) 从特定场景开始自动化: 评估你公司内部的工作流,使用Cherry Studio 、N8N 或开源工具,从一个非常具体的需求,如分析云账单 、处理发票 开始构建内部Agent。 辅助非专业人士: 识别那些“培训实习生一两周就能干”的活 ,比如帮助产品经理写简单的SQL查询 ,用AI Agent将其自动化。 构建“主动推送”型Agent: 不要只做“你问我答”的RAG。尝试构建能持续监控(如竞品动态 、Twitter关键人物 并“主动推送”报告的Agent 。 重视健康: 这一轮AI浪潮变化极快,是长线作战 。把运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优先级 ,否则体力不支时,大脑也无法运转 。 ⏱️ 时间线 (Timeline) 00:38 - 01:19 两位一线“炼金术士”介绍:任鑫(投资与孵化)与徐文浩(AI for Shopping CTO)。 01:50 - 02:51 观点:AI产品营销从MVP转向MMP(Minimum Marketable Product)。 02:52 - 05:24 行业动态:Sora 2 的AI感减弱,已能生成非特效类的“小广告片”。 05:25 - 05:54 Sora 2 的有趣bug:篮球场景下“每个球都投不进”,但观众依然喝彩。 05:55 - 08:02 应用层开发者(如Video Agent)的焦虑:基础模型迭代太快怎么办?。 08:03 - 10:16 Agent与Workflow之辩:B端场景更偏向Workflow,C端更偏向Agent。 10:17 - 13:09 关键认知:Agent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成瘾性来源,如同“抽卡”。 13:10 - 14:23 案例分享:徐文浩公司如何使用Cherry Studio搭建内部Agent。 14:26 - 20:27 内部应用实例1:搭建“云账单”分析Agent,替代人工报表和会议。 20:28 - 22:46 内部应用实例2:为不会写SQL的产品经理搭建专用的“数据分析”Agent。 24:19 - 28:48 内部应用实例3:搭建“垂类竞品”监控Agent,实现主动推送。 28:49 - 37:23 To B 深度讨论:为什么这一轮AI To B比传统SaaS更有希望?。 37:24 - 39:08 B2B落地的最大阻力:企业内部的IT部门。 39:09 - 41:44 商业模式探讨:Cursor(C端高增长) vs. Palantir(B端高利润)。 41:45 - 42:24 新趋势1:AI参与电商(ACP/GU),来自GU的流量转化率更高。 42:25 - 47:04 新趋势2:ChatGPT Pose,从“主动提问”转向“被动投喂”,利于商业化。 47:05 - 51:42 新趋势3:AIO(AI搜索优化),通过逆向工程在AI信任的网站(如Reddit)“埋伏”内容。 51:43 - 53:18 个人反思:任鑫认为身体健康是第一位,徐文浩强调组织学习速度。 53:19 - 54:43 任鑫的感悟:多“买彩票”,无心插柳的聊天可能带来巨大合作机会。 54:44 - 56:47 徐文浩的感悟:必须“干一个自己想干的事儿”,才能在浪潮中坚持。 56:48 - 58:27 任鑫的幸运:发现自己95%的工作,是即使没有回报也乐此不疲会做的事。 欢迎订阅「AI 炼金术」的播客,以及同名公众号、视频号 「AI 炼金术」是一档由徐文浩和任鑫——两位多年老友、AI 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打造的播客。这里是探讨 AI 和创业的理想聚集地,我们会邀请一线创业者、产品产品和科研学者,深入探讨 AI 如何重塑行业、变革生活,以及如何从 0 到 1 打造 AI 原生产品。我们的讨论会涵盖多个话题:从 AI 如何改变世界的未来,到如何找到 AI 创业的 PMF;从如何利用 AI 降本增效,到怎样将 AI 技术融入日常生活……如果你对 AI、产品、创业感兴趣,这里有满满的干货和一线实战经验,欢迎关注并推荐给你的朋友,共同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商务合作:公众号 「AI炼金术 」菜单栏中【商务】获取联系方式 节目主理人: 徐文浩:某AI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正在面向全球市场开发AI应用。连续创业者,参与过多家创业公司,拼多多早期员工。广告科技公司MediaV的算法和数据负责人,后被360收购。离开后加入成立不到1个月的拼多多。后创办了基于AI的海外客服聊天机器人公司 BotHub.AI 和 海外社交电商平台 Bukito 都宣告失败。2023年再次下场创业。 任鑫:云九资本合伙人,主要在投资和孵化面向全球市场的 AI 应用。之前是连续创业者,曾经打造“今夜酒店特价”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特价销售酒店尾房;被京东并购后内部创业“京东到家”开展本地即时零售业务;2015 年再次创业 Get 探索对话式人工智能助理成为先烈;2021 年出售公司,2023 年重新回到 AI 世界。 BGM: 片尾:Josh Fudge - 7 in the Morning

58分钟
2k+
2天前

告别网感玄学!AI如何把你的爆款视频产能暴增10倍?| 对话筷子科技创始人陈万锋

AI炼金术

嘉宾 | 陈万锋,筷子科技创始人兼CEO 本期《AI炼金术》邀请到筷子科技创始人兼CEO陈万锋,深入探讨AI时代企业如何解决视频内容大规模生产的痛点。筷子科技将AI能力应用于企业级营销视频的“边拍剪投”全链路,帮助商家构建高效的内容供应链。 对话聚焦于AI如何将“网感”玄学工程化、To B生产力SaaS的盈利模式探索,以及中国科技公司在视频商业赛道进行国际化的实战经验与挑战。 � 关键结论 (Key Conclusions) 视频是新时代的“货币”:对于消费品等商业活动而言,视频已经成为一种“货币”(Currency),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直接映射为订单和动销,商家需要的是每天持续供应的内容供应链,而非简单的工具 。 AI提升生产力SaaS的价值:中国To B市场更需要生产力SaaS而非管理型SaaS 。筷子科技通过按“视频消耗”收费等与商业逻辑高度匹配的模式,实现了比传统SaaS高三到四倍的平均客单价(PU值) 。 商业创意的工程化解法:AI能够将商业创意中的“网感”进行工程化管理。通过理解“自己”的产品、分析“竞品/行业”动态、捕捉“热点”,AI智能体可以进行发散性推理,并产出10到20个创意Idea,帮助商家有效地“蹭热点” 。 AI应用的边界在于市场验证:那些声称能在几分钟内跑通N-to-end(端到端)流程的Demo多是过度简化(oversimplify)的 ()。AI技术真正的边界和价值,最终要由市场中付费客户的实际效果来衡量,即能否通过平台验证、跑出流量,并带来十倍以上的产能提升 。 � 关键认知 (Key Insights) AI比人更具发散性:人类是“收敛的动物”,倾向于走最小路径(即“卷”),而AI在计算能力足够时,可以探索更多路径,在创意上能够比人更加发散,帮助打开思维 。 AI应用的护城河是“Know-How”:大模型的通用能力在提高,但应用层的竞争力在于产业的Know-How和更好的Prompt 。需要通过垂直细分(如餐饮、零售、美妆)的行业经验,将通用模型引导和转化为服务特定客户的独特能力 。 To B创业应从“最干”的需求入手:AI创业初期应从最小、最实际、最干的需求开始,服务那些只关心价值实现(例如卖水稻种子、做家政清洁),不关心底层模型的小企业 。大企业的需求在这个快速迭代的阶段反而不易抓住真实痛点 。 国际化需因地制宜:国际化不能将“外国”视为一个整体,建议至少区分为“中国市场”、“一带一路市场”和“欧美市场” 。中国在视频商业赛道处于碾压级领先地位,但需要警惕中国过于“先进、严谨、有逻辑”的视频风格,可能不被海外市场接受,例如海外TikTok更看重“表达”和“网感”(如贴纸) 。 �️ 行动指南 (Actionable Guide) 建立金字塔内容矩阵:企业应建立整体的内容矩阵概念,包括官号、多国/多地区账号、多语言版本(利用AI翻译),以实现每天持续且批量的视频分发,并从中筛选优质素材进行付费投放 。 商业创意三步走(AI工程化流程): 了解自己(Context Engineering):输入产品/服务信息,让AI智能体推理和确认产品在行业中的定位 ()。 看竞品/行业:通过AI解构和搜索行业对标内容,了解行业动态和标准做法 。 蹭热点/网感:利用AI热点库,让AI推理生成结合热点与产品的创意Idea,确保内容具备网感和时效性 。 To B盈利模式创新:生产力SaaS应探索按价值消耗(如视频条数)计费,力争实现首单盈利,并将CAC(客户获取成本)回收周期控制在12个月以内 。 ⏱️ 时间线 (Timeline) 00:01 - 02:41:开场及嘉宾介绍。企业视频广告生产的痛点,引出筷子科技用AI解决企业内容商业的“麻烦” 。 02:42 - 07:44:筷子科技的产品定位、服务对象(从SMB到大型连锁、B2B/B2C)及全链路能力(边拍剪投)介绍 。 07:45 - 12:21:案例解析:如何为AI会议纪要产品批量生产和分发1000条以上的短视频素材 。 12:22 - 18:13:深度拆解:AI如何将“网感”工程化(了解自己-看竞品-蹭热点)和商业创意发散性 。 18:14 - 22:52:To B商业模式探讨:中国To B的付费困境,筷子科技如何通过“生产力SaaS”和按“视频消耗”收费实现高客单价和健康现金流 。 22:53 - 24:22:讨论GOT服务(传统大客户服务)以及AI产品中人与AI的协同与定制化 。 24:23 - 29:46:国际化实战经验:市场划分(一带一路 vs 欧美)与本土化挑战,中国先进的视频商业模式在海外可能遇到的“水土不服” 。 29:47 - 38:08:AI创业的Demo陷阱与技术边界:如何说服客户?技术真正的验证标准是付费客户的实际效果和跑出的流量(已超9000万条视频) 。 38:09 - 42:34:大模型时代应用层的核心竞争力:AI能力普及的利弊,应用层的护城河在于产业Know-How和垂直细分的细节打磨 。 42:35 - :总结。 欢迎订阅「AI 炼金术」的播客,以及同名公众号、视频号 「AI 炼金术」是一档由徐文浩和任鑫——两位多年老友、AI 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打造的播客。这里是探讨 AI 和创业的理想聚集地,我们会邀请一线创业者、产品产品和科研学者,深入探讨 AI 如何重塑行业、变革生活,以及如何从 0 到 1 打造 AI 原生产品。 我们的讨论会涵盖多个话题:从 AI 如何改变世界的未来,到如何找到 AI 创业的 PMF;从如何利用 AI 降本增效,到怎样将 AI 技术融入日常生活……如果你对 AI、产品、创业感兴趣,这里有满满的干货和一线实战经验,欢迎关注并推荐给你的朋友,共同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 商务合作:公众号 「AI炼金术 」菜单栏中【商务】获取联系方式 节目主理人: 徐文浩:某AI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正在面向全球市场开发AI应用。连续创业者,参与过多家创业公司,拼多多早期员工。广告科技公司MediaV的算法和数据负责人,后被360收购。离开后加入成立不到1个月的拼多多。后创办了基于AI的海外客服聊天机器人公司 BotHub.AI 和 海外社交电商平台 Bukito 都宣告失败。2023年再次下场创业。 任鑫:云九资本合伙人,主要在投资和孵化面向全球市场的 AI 应用。之前是连续创业者,曾经打造“今夜酒店特价”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特价销售酒店尾房;被京东并购后内部创业“京东到家”开展本地即时零售业务;2015 年再次创业 Get 探索对话式人工智能助理成为先烈;2021 年出售公司,2023 年重新回到 AI 世界。 BGM: 片尾:Alex Siegel - Up All Night

77分钟
3k+
3周前

AI 硬件创业,我踩过的那些坑,这次全都告诉你!| 对话 FOLOTOy 创始人王乐

AI炼金术

嘉宾 | 王乐,FOLOTOy 创始人 本期《AI炼金术》邀请到AI玩具公司 FOLOTOy 的创始人兼 CEO 王乐,一起探讨AI硬件浪潮下的创业故事。王乐分享了 AI 玩具从最初的“爆改”传统玩具,到与大厂合作打造爆款,再到自研一体化产品,一步步摸索出AI玩具市场的独特路径;也深入剖析了AI玩具的产品定位、用户画像、市场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结论 AI玩具是新物种:AI玩具是一个新兴的品类,目前仍处于用户教育阶段 。 国内市场领先:中国AI硬件市场的响应速度明显快于海外,海外市场的发展比国内晚1-2年 。 最大的用户价值:AI玩具最大的价值在于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交流的对象”,帮助他们解决分离焦虑、提高表达和社交能力 。 痛点与改进:用户最大的抱怨是配网连接的复杂性。公司最大的改进之一就是简化上手流程,甚至在后续产品中增加了4G连接功能 。 产品定位:AI玩具的本质首先是“玩具”,是给人带来快乐的,而“工具”或“教具”属性应放在第二位 。 关键认知 从“爆改”到自研:创业初期,FOLOTOy团队通过“爆改”存量巨大的“火火兔”和“米兔”玩具,用极低的成本快速验证了市场需求,并借此获得了第一笔融资,从而避免了开模具的高昂成本 。 数据驱动的产品开发:在确定新产品形态时,团队会分析抖音和TikTok上视频播放量高的玩具类型,以及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销量好的产品,找到具有传播和销售潜力的品类,再在此基础上加入AI功能 。 务实的增长策略:公司奉行务实的增长策略,不盲目追求大规模亏损铺市场,而是通过不断尝试和数据验证来找到有效的渠道(如线下门店)并进行复制,追求稳健的增长和自我造血 。 用户购买动机:AI玩具的购买者主要是妈妈 。她们的购买动机是“寓教于乐”,既希望孩子能玩得开心,又希望玩具能带来学习和认知上的帮助,即“三分学七分玩” 。 行动指南 给AI硬件创业者的建议:AI硬件创业需要足够的耐心,其发展速度比纯软件慢。同时,供应链成本高昂,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挑战精神 。 寻找市场空白:与其从零开始,不如先找到市面上已经有销量和用户基础的产品,然后用AI技术为其“赋能”,创造差异化的价值 。 持续迭代:硬件也需要像软件一样快速迭代。王乐表示,他们的硬件迭代速度可以做到每隔几个月就更新一次,快速响应用户反馈 。 时间线 01:19 任鑫讲述第一次见到 FOLOTOy 的AI向日葵和熊猫玩具的“魔性”体验,引出本期嘉宾王乐 。 03:32 王乐分享创办 AI 玩具公司的初衷:希望用 AI 帮助自己“带娃” 。 06:10 讲述通过“爆改”火火兔故事机意外获得市场反响和融资的故事 。 09:19 介绍与字节跳动合作打造的爆款“显眼包” 。 11:28 讨论公司当前的销售规模,并分享务实的商业策略 。 14:01 举例说明产品和渠道的试错经验,如一体化设计比模块化更成功,以及放弃线上营销、专注线下渠道的决策 。 17:12 解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如抖音、TikTok 和亚马逊)来决定新产品形态 。 21:18 阐述从海外市场转向国内市场的原因 。 25:11 分析 AI 玩具对于孩子的陪伴价值和用户使用场景 。 28:23 区分不同年龄段儿童对AI玩具的使用偏好 。 31:09 讨论产品配网难题和如何解决 。 33:45 探讨AI玩具和工具之间的区别,强调快乐是第一位 。 37:00 讨论如何通过IP化和人设来避免“AI人格分裂” 。 38:52 探讨AI玩具为何会存在“三分钟热度”的问题 。 欢迎订阅「AI 炼金术」的播客,以及同名公众号、视频号 「AI 炼金术」是一档由徐文浩和任鑫——两位多年老友、AI 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打造的播客。这里是探讨 AI 和创业的理想聚集地,我们会邀请一线创业者、产品产品和科研学者,深入探讨 AI 如何重塑行业、变革生活,以及如何从 0 到 1 打造 AI 原生产品。 我们的讨论会涵盖多个话题:从 AI 如何改变世界的未来,到如何找到 AI 创业的 PMF;从如何利用 AI 降本增效,到怎样将 AI 技术融入日常生活……如果你对 AI、产品、创业感兴趣,这里有满满的干货和一线实战经验,欢迎关注并推荐给你的朋友,共同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 商务合作:公众号 「AI炼金术 」菜单栏中【商务】获取联系方式 节目主理人: 徐文浩:某AI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正在面向全球市场开发AI应用。连续创业者,参与过多家创业公司,拼多多早期员工。广告科技公司MediaV的算法和数据负责人,后被360收购。离开后加入成立不到1个月的拼多多。后创办了基于AI的海外客服聊天机器人公司 BotHub.AI 和 海外社交电商平台 Bukito 都宣告失败。2023年再次下场创业。 任鑫:云九资本合伙人,主要在投资和孵化面向全球市场的 AI 应用。之前是连续创业者,曾经打造“今夜酒店特价”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特价销售酒店尾房;被京东并购后内部创业“京东到家”开展本地即时零售业务;2015 年再次创业 Get 探索对话式人工智能助理成为先烈;2021 年出售公司,2023 年重新回到 AI 世界。 BGM: 片尾:HYBS - Would You Mind

70分钟
4k+
1个月前

AI 应用,20 个月 2000 万用户?| 对话 像素绽放 PixelBloom 创始人兼 CEO赵充

AI炼金术

嘉宾 |赵充,像素绽放PixelBloom 创始人兼 CEO 本期《AI炼金术》播客邀请了连续创业者赵充,他创办的AI产品“AiPPT”在短短20个月内就获得了2000万用户和千万月活的成绩 。在巨头林立、竞争激烈的PPT赛道中,赵充分享了AiPPT如何另辟蹊径,通过独特的市场细分和产品策略实现逆势增长。 关键结论 市场细分: AI演示工具市场并非一片红海,而是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场景细分成不同的赛道 。与微软、金山等提供“全家桶”的大厂不同,AiPPT专注于满足用户“只想要甜筒”的单一、急迫的需求,从而切入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 端到端交付: 仅仅依靠AI生成内容是不够的,AiPPT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这包括提供海量、专业的带内容的课件和模板 ,以及一个强大的、具备高编辑性的自研编辑器,确保用户能轻松完成最终的交付任务 。 增长模型: AiPPT的成功源于其多维度的增长策略 。最初通过老产品(如“爱设计”)的用户交叉推广,快速获得了前100万用户 。随后,凭借“AiPPT”这一强势域名带来的巨大自然流量 ,以及“To Partner To C”(与渠道伙伴合作)的模式,实现了规模化增长 。 国内市场潜力: 中国市场的付费习惯已经通过长视频平台和办公软件等被培养起来 。赵充认为,国内工具类产品也能实现“当月打正甚至赚钱” ,并且如果能在中国市场成功“卷”出来,海外成功的概率也会更高 。 关键认知 选择赛道: 创业应选择已经被证明有人能赚到大钱的市场,避免进入无人验证的“蓝海” 。 用户需求: 只提供一个对话框的AI产品,对于90%的用户来说门槛太高 。用户更喜欢通过导航和具体场景按钮来使用产品,因此产品设计必须紧贴真实的用户场景,例如“上传文档”转PPT或“美化现有PPT” 。 信任状: 用户的付费意愿不仅取决于产品体验,还依赖于“信任状” 。通过展示合作伙伴、投资方等信息,可以迅速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提升付费率 。 海外策略: 出海不一定只瞄准美国市场,可以从印度、东南亚等第三国家入手 。同时,出海的打法与国内类似,核心是“靠内容在卷” ,并针对不同人群和国家做细致的本地化内容支持 。 内容版权: 在AI生成内容时,版权问题不容忽视 。与视觉中国等拥有海量版权图库的公司合作,可以为产品提供有保障的写实图片,并规避潜在的版权风险 。 行动指南 找准场景: 寻找明确任务导向型的刚需场景 。例如,家长给孩子赶作业或职场人士给老板写汇报,这些用户因为“急”而付费意愿高 。 做好全链路: 对于小型创业团队,赚钱的关键在于打通从产品、推广、承接到规模化的“全链路” 。这需要团队具备完整的产品和增长操盘能力,否则成功率极低 。 团队规模: 在某些竞争激烈的赛道,小团队可能难以成功 。AiPPT的成功得益于其200多人的团队,在两年内加了十倍人手进行“猛攻” 。 时间线 00:01-01:19 播客开场,主持人任鑫和徐文浩介绍AI炼金术播客,并引出本期嘉宾赵充。 01:19-02:17 介绍本期嘉宾赵充的背景和AiPPT的成绩,引出讨论主题 。 02:17-03:09 赵充自我介绍并介绍公司像素绽放及其产品矩阵(AiPPT、AI好记等) 。 03:09-08:12 讨论AiPPT为何选择看似竞争激烈的PPT赛道,以及如何通过细分市场(只卖“甜筒”)和避开巨头(不卖“全家桶”)的策略取得成功 。 08:12-13:40 深入探讨AiPPT的核心竞争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强大的编辑器和丰富的用户场景 。 13:40-20:17 探讨用户增长策略,包括通过老产品用户交叉推广和“AiPPT”域名带来的自然量 ,并讨论中国工具类产品的付费情况 。 20:17-23:20 讨论中国和海外市场的创业优劣势对比,并分享AiPPT的出海策略 。 23:20-25:38 探讨AiPPT如何打开小白市场,并指出小白用户因为“明确任务导向”和“着急”而付费意愿更高 。 25:38-29:22 解释“To Partner To C”的合作模式,以及为什么像联想、豆包等大平台会选择AiPPT 。 29:22-31:41 比较AiPPT和Gamma的产品设计理念,指出两者分别针对“内部汇报”和“公开演讲”两个不同的细分场景 。 32:35-35:44 解释AiPPT为何选择与视觉中国合作,并强调版权图片对于AI产品的重要性 。 35:44-41:21 总结AiPPT的海外增长打法(搜索+KOL种草),并分享公司未来的产品孵化方向 欢迎订阅「AI 炼金术」的播客,以及同名公众号、视频号 「AI 炼金术」是一档由徐文浩和任鑫——两位多年老友、AI 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打造的播客。这里是探讨 AI 和创业的理想聚集地,我们会邀请一线创业者、产品产品和科研学者,深入探讨 AI 如何重塑行业、变革生活,以及如何从 0 到 1 打造 AI 原生产品。 我们的讨论会涵盖多个话题:从 AI 如何改变世界的未来,到如何找到 AI 创业的 PMF;从如何利用 AI 降本增效,到怎样将 AI 技术融入日常生活……如果你对 AI、产品、创业感兴趣,这里有满满的干货和一线实战经验,欢迎关注并推荐给你的朋友,共同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 商务合作:公众号 「AI炼金术 」菜单栏中【商务】获取联系方式 节目主理人: 徐文浩:某AI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正在面向全球市场开发AI应用。连续创业者,参与过多家创业公司,拼多多早期员工。广告科技公司MediaV的算法和数据负责人,后被360收购。离开后加入成立不到1个月的拼多多。后创办了基于AI的海外客服聊天机器人公司 BotHub.AI 和 海外社交电商平台 Bukito 都宣告失败。2023年再次下场创业。 任鑫:云九资本合伙人,主要在投资和孵化面向全球市场的 AI 应用。之前是连续创业者,曾经打造“今夜酒店特价”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特价销售酒店尾房;被京东并购后内部创业“京东到家”开展本地即时零售业务;2015 年再次创业 Get 探索对话式人工智能助理成为先烈;2021 年出售公司,2023 年重新回到 AI 世界。 BGM: 片尾:Alex Siegel - Beauty Fades

55分钟
4k+
1个月前
AI炼金术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