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缺思听
以人文艺术为主题的节目

Album
主播:
高马克
出版方:
高马克
订阅数:
1,096
集数:
17
最近更新:
2年前
播客简介...
因缺思听|Seriously Interesting 是一档以人文艺术为主题的访谈类节目。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人文类话题。 严肃但不教条, 有趣但不肤浅。
因缺思听的创作者...
因缺思听的节目...

EP03 | 不受“统治”的海洋空间

因缺思听

- 内容简介 海盗对我们而言是一种神秘而又陌生的群体。他们可以是浪漫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自由不惜在小小的船上和狂风暴雨做搏斗。他们可以是凶残恶毒的——为了私利草菅人命,过着在刀尖上舔血的生活。他们可以是聪明而又狡诈的——以商人的身份垄断全球最重要的贸易线路。他们甚至可以是忠君爱国的——以雇佣军或是官员的身份为主权国家服务。今天,我请来了我的朋友——牛津的毕业生戴郑元和大家分享她对于海盗群体的研究,从多个角度解读海盗这个群体,讲述古今中外的海盗故事。 - 主播:马克&戴郑元 - 嘉宾简介: 戴郑元 毕业于云南大学,中山大学和牛津大学。兴趣涉及性别考古,历史人类学和海洋史。 - 时间轴: 01:25 Intro 历史中的海盗 03:10 《加勒比海盗》中的海盗介绍 08:25 “海盗女王”郑一嫂 10:52 西方海盗的权力结构 15:24 海盗群体的性行为及其展开 基于海盗展开的研究 21:42 海盗和西方民主的关系 24:19 中西方海盗的组织结构差别 26:45 “海盗精神”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播 28:11 早期殖民时期的海盗 29:23 郑芝龙和VOC 中文语境下的海盗 31:42 东西方语境下对海盗描述的对比 35:52 中文语境下对海盗群体描述的局限性 37:43 谁是倭寇? 39:52 海盗从哪里来? 41:25 海盗生活的可能性 46:05 Outro - 相关&拓展内容 * 郑一嫂(1775-1844) 原姓石,乳名香姑,系广东新会籍。中国最著名的女海盗之一。在海盗首领丈夫郑一死后,通过斗争成功夺得了郑一的首领地位。之后为了巩固其地位,选择和自己的养子张保仔结婚。在成功和政府谈判后,郑一嫂接受了招安,并在澳门安享晚年。 * 詹姆士·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James C. Scott,2009) 在传统的语境下,山地的居民被看做是落后和野蛮的,而国家政权延伸到这些地区被视为进步的力量帮助这些地区发展。但詹姆斯·斯科特通过东南亚山地的历史指出,山地少数民族有其独特的选择生活的方式,他们居住在山上,选择了不同于谷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是因为他们希望借此逃避国家的统治。斯科特强调,在国家统治范围之外,有着同样的文明。 * 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的海洋》(东インド会社とアジアの海,2018) 本书由荷兰、英国、法国等多家东印度公司的船只的航行展开,用“海洋亚洲”新视角看到全新的二百年跨欧亚整体史。这些商船从西北欧出发,来到西亚的经济之海,再绕过马六甲海峡驶入东亚的政治之海,一路充满着新奇的故事。羽田正把整个“世界”视为研究主体,透过几家东印度公司的兴亡,描述整体世界在十七、十八世纪之间的变化。 - 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因缺思听 爱发电:因缺思听 【如果你有感兴趣或者想讨论的话题,欢迎加入马克的因缺思听!】

47分钟
99+
2天前

EP04 |《鸟人》追逐心中太阳的代价

因缺思听

- 内容简介 为了追求心中所爱,我们应该付出什么?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为了追求心中的太阳,不惜坠入大海付出生命。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神话还是现代艺术,不论是90后的我们,还是已经经历风雨的大多数人,我们依旧无法停止追问:追求理想是不是一种“自我燃烧”的过程?而最终的结果又该由谁来评判?就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围绕《鸟人》这部经典电影,来聊一聊戏剧,聊一聊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聊一聊追逐梦想的代价。 - 主播:马克 - 嘉宾简介: * 阿姜 毕业于牛津大学艺术史系。兴趣涉及摄影史、可复制媒介、后殖民研究。 * 柏乔 独立戏剧人,相对戏剧工作室创始人。代表作品:《谈谈情,说说谎》、《苏州夜话》、《喜剧的忧伤》、《大先生》、《十二公民》、《浮生六记》等。 - 时间轴: 02:10 Intro 由《鸟人》展开聊演员 03:26 《鸟人》剧情简介 04:35 里根为什么痛苦? 8:31 追求理想的动机 9:39 演员生涯的起落 11:08 演员和角色的关系 13:28 里根 vs 麦克 18:43 演员表演中的“间离” 21:01 表现主义=自恋? 由《鸟人》展开聊艺术创作 22:42 禅宗艺术 23:58 创作者和媒介 25:13 伊卡洛斯神话 30:44 鸟人和ego 31:32 视听语言 34:36 里根心中的鸟人 37:48 对部分艺术从业者的批评 39:02 《鸟人》长镜头 41:36 演员排练的体验 由《鸟人》展开聊媒介 43:09 对于新艺术媒介的讨论 46:24 媒介的扩张 47:17 苏格拉底对于对于文字媒介的批评 49:15 媒介更替为历史潮流 50:37 媒介的去精英化 52:02 对于媒介的不信任 52:34 媒介绑架内容? 55:33 艺术作品的好坏应该由谁评价? 56:21 艺术创作者的困境 58:51 学术人的创作困境 1:02:08 创作者该如何面对标签? 1:04:20 Outro - 拓展内容 * 亚历杭德罗·伊纳里图 《鸟人》(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Birdman,2014) 早已年过半百的里根·汤姆森(迈克尔·基顿 Michael Keaton 饰)曾经是一名风光一时的好莱坞电影明星,他所塑造的超级英雄飞鸟侠家喻户晓。而今荣耀早成明日黄花,不甘寂寞的里根转战百老汇,试图通过改编雷蒙德•卡佛的《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重新赢得关注 与尊重。无奈现实总和理想有太大的差距,剧组经费吃紧,糟糕的男主角被灯砸头,刚从戒毒所出来的女儿萨米(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毒舌戏剧评论员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此外请来救场的好莱坞当红小生麦克·珊农(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 饰)乖戾张扬,屡屡染指篡改里根殚精竭虑打造的戏剧。在混乱的鼓点中,命运多舛的戏剧迎来了公演的重要时刻…… * 林兆华《鸟人》1993 《鸟人》当然是讲遛鸟的人,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心理医生,硬说遛鸟的人有病,一定要办一个“鸟人康复中心”,免费为“鸟人”治疗。“鸟人”果真有病?不知那些遛过鸟的八旗子弟的后裔们,看了这部话剧作何感想。戏开场,幕一拉开,舞台上就是一片树林,玩鸟儿的人穿着长衫、坎肩儿各提鸟笼,或挂在树上,一甩一甩的,遛鸟呢!来自旷野的血性的民族终于由带着硝烟的骑射文明走到了遛鸟唱曲的休闲文明。用地位与金钱筑就的八旗子弟的温柔乡早已不复存在,但其魂犹在,塞满了每个老牌北京人的细胞之中。北京人在往昔贵族徽章折射出的荣光中,依旧提着鸟笼子傲视着行人。 * 罗兰·巴特 (Roland Barthes) 法国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社会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出生于法国下诺曼底大区,逝世于法国法兰西岛,享年64岁。早期的著作在阐述语言结构的随意性及对大众文化的一些现象提供类似的分析。在《神话学》(Mythologies, 1957)书中分析大众文化。《论拉辛》(On Racine, 1963)在法国文学界造成轰动,使他成为敢与学院派权威相抗衡的人物。他后来有关符号学的作品包括较激进的《S/Z》(S/Z, 1970)、研究日本而写成的《符号帝国》(The Empire ofSigns, 1970),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作品使他的理论在1970年代受到广大的注目,并在20世纪有助于把结构主义建立为一种具领导性的文化学术运动。1976年在法兰西学院担任文学符号学讲座教授,成为这个讲座的第一位学者。 - 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因缺思听 爱发电:因缺思听 【如果你有感兴趣或者想讨论的话题,欢迎加入马克的因缺思听!】

67分钟
99+
2天前

EP05 | 从中国土壤走出的华人艺术家(上)

因缺思听

- 内容简介 行走在国界和文化之间的艺术家是富有独特魅力的,就新一代从中国走出的华人艺术家而言,他们从中国独特的文化土壤中获得了什么?他们和前辈们相比,有哪些异同?他们如何在历史大环境下定位自己? 就以上问题,今天我们对话艺术史论在读博士----王峥。 - 主播:马克 - 嘉宾简介: * 王峥 王峥是一位来自中国的瑶族诗人、策展人及多媒介、多语种创作者。生于1996年,王峥出生于广西桂林,成长于江城武汉的瑶族家庭,后于湖南大学英语系欧美文学肄业,又赴北美研读艺术本科。2020年毕业于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纯艺术及艺术史双专业本科;2022年毕业于美国洛杉矶加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艺术批评系硕士,并获迪士尼奖学金。目前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及传媒学院(School of Art Design and Media),为艺术史论博士生,并获学术研究(NTU Research Scholarship)全额奖学金。 文字创作自2018年至今,横跨中英文及瑶语文学。中英文诗歌见于《青岛文学》、台湾《中华日报》副刊、《葡萄园》诗刊、香港《声韵诗刊》、《青年文学家》等杂志;短篇小说《德令哈的外星人》于2021年于台湾连载;短篇《老熊早餐店》载于《青春》杂志2022年第六期。 作者的装置、水墨及多媒介作品见于义大利米兰M.A.D.S. Gallery画廊,加拿大温哥华Sine Theta杂志,美国Rice Magazine杂志等;其论著《绘画如何解决当代艺术困境》发表于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美育》期刊2021年第二期。 - 时间轴: 01:26 Intro 王峥的学术研究 03:25 从身体解析中国媒体艺术史 06:42 东方身体的消失 8:29 东西方哲学对身体理解的差异 16:58 该如何对待西方中心论? 21:25 学术和创作该如何结合? 26:04 如何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中国的文化土壤 31:06 中国土壤给了艺术家什么? 36:35 关于“根性”的讨论 - 拓展内容 * 王峥 《山地搖滾》(Moham Wang, Mountain rock, 2022) 这本诗集是作者——一位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诗人、艺术创作者,在经历了中国大陆、港澳地区、美洲、欧洲,以及最终来到南洋的一系列旅途和生活中所留下的独特感受及艺文记录。 山地摇滚以山地为开端,以摇滚为节奏,希望能通过个人化的语言风格,和中英及其他语言间的诗意碰撞,为读者带来全新的审美。在这个日益开放也冲突加剧的时代,这诗集愿为一场想像中音乐会的开场——而剩下的部分将继续延展为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续篇。 - 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因缺思听 爱发电:因缺思听 【如果你有感兴趣或者想讨论的话题,欢迎加入马克的因缺思听!】

49分钟
99+
2天前

EP05 | 从中国土壤走出的华人艺术家(下)

因缺思听

- 内容简介 行走在国界和文化之间的艺术家是富有独特魅力的,就新一代从中国走出的华人艺术家而言,他们从中国独特的文化土壤中获得了什么?他们和前辈们相比,有哪些异同?他们如何在历史大环境下定位自己? 就以上问题,今天我们对话艺术史论在读博士----王峥。 - 主播:马克 - 嘉宾简介: * 王峥 王峥是一位来自中国的瑶族诗人、策展人及多媒介、多语种创作者。生于1996年,王峥出生于广西桂林,成长于江城武汉的瑶族家庭,后于湖南大学英语系欧美文学肄业,又赴北美研读艺术本科。2020年毕业于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纯艺术及艺术史双专业本科;2022年毕业于美国洛杉矶加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艺术批评系硕士,并获迪士尼奖学金。目前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及传媒学院(School of Art Design and Media),为艺术史论博士生,并获学术研究(NTU Research Scholarship)全额奖学金。 文字创作自2018年至今,横跨中英文及瑶语文学。中英文诗歌见于《青岛文学》、台湾《中华日报》副刊、《葡萄园》诗刊、香港《声韵诗刊》、《青年文学家》等杂志;短篇小说《德令哈的外星人》于2021年于台湾连载;短篇《老熊早餐店》载于《青春》杂志2022年第六期。 作者的装置、水墨及多媒介作品见于义大利米兰M.A.D.S. Gallery画廊,加拿大温哥华Sine Theta杂志,美国Rice Magazine杂志等;其论著《绘画如何解决当代艺术困境》发表于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美育》期刊2021年第二期。 - 时间轴: 艺术家和“汉堡包” 01:32 艺术创作中的“小我”和“大我” 05:08 佛洛依德的“汉堡包” 11:25 艺术家该怎么“做汉堡”? 14:58 不同文化之间的“借用” 中国艺术 20:12 中国现代艺术 29:23 对苏联式艺术教育的批判 34:22 当代艺术话题 40:14 Outro - 拓展内容 * 王峥 《山地摇滚》(Moham Wang, Mountain rock, 2022) 这本诗集是作者——一位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诗人、艺术创作者,在经历了中国大陆、港澳地区、美洲、欧洲,以及最终来到南洋的一系列旅途和生活中所留下的独特感受及艺文记录。 山地摇滚以山地为开端,以摇滚为节奏,希望能通过个人化的语言风格,和中英及其他语言间的诗意碰撞,为读者带来全新的审美。在这个日益开放也冲突加剧的时代,这诗集愿为一场想像中音乐会的开场——而剩下的部分将继续延展为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续篇。 - 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因缺思听 爱发电:因缺思听 【如果你有感兴趣或者想讨论的话题,欢迎加入马克的因缺思听!】

43分钟
60
2天前
因缺思听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