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3 学龄前如何启蒙数学思维?蒙氏数学与新加坡数学体系如何选择?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50 本期节目结尾有火花数学的福利,不喜欢广子可以跳过,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听到最后 01:50 作为理工科背景的妈妈,我们两个也是非常注重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 02:27 早期思维培养的两个底层能力:工作记忆力(working memory)和问题解决能力(problem solving skills)。受《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这本书的启发,我会通过跟孩子编故事,玩游戏,借助非开放性的玩具来鼓励孩子从玩中锻炼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06:57 培养思维的关键是发现孩子的敏感期,顺势而为。日常吃零食也可以启蒙数学思维09:21 为什么数学思维能力这么重要?刷分为什么没有意义?我们身边的数学大牛有什么异于常人的能力? 13:37 孩子思维认知发展的规律是怎样的?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把孩子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敏感期。 14:26 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通过触摸和感知刺激,认知因果关系,但不需要过多的声光电刺激。 16:31 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发展符号思维,用语言图像表达物品,但难以理解复杂逻辑关系。可以培养守概念,借助具体物体建立数量形的关系,理解简单的加减概念。 18:09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是儿童思维逻辑高速发展的阶段,开始具备简单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运算的能力。 19:00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处理假设问题,方程和推理能力。 19:59 皮亚杰理论对数理思维培养有什么启发?数理思维培养需要顺势而为,与孩子认知能力相适应,不能拔苗助长。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与环境互动建立坚实的基础。 22:42 蒙氏数学与新加坡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比?孰优孰劣?如何选择? 27:15 新加坡数学CPA教学法(concrete - pictorial - abstract) 具体是如何呈现的? 31:10 数学好是否与天赋有关?对数学没那么有兴趣的孩子,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 34:40 你对孩子数学成绩的担忧,是因为孩子能力不足,还是对他能力的过度期待? 36:16 诗琰分享Eden上火花数学的体验,以及我们给大家带来的试听课福利 火花数学福利 扫码预约*火花数学*免费试听课,有中文,双语,和纯英文教学可以选择。 我们节目听友预约还可以获得精美储物袋小礼品。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39分钟
99+
3天前

ep.34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应对冲突与挫败感?孩子一定要社牛才算有自信吗?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5 一位听友来信跟我们讲述孩子在与同伴社交被拒绝的经历,引发今天的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如何应对社交中的冲突与挫败感 02:29 多数的父母面对孩子在社交中的挫败,会尝试开导孩子:没事,没关系,没什么大不了。但这往往会否认孩子的真实感受。 04:56 家长们第二种常见的做法是:“教”孩子如何社交,如何被他人接纳。而在孩子处在情绪受挫的当下,很难听进去这些建议。而“教”孩子社交的战术,如果不是建立在孩子感受的基础上,总是会有讨好别人的意味,让孩子更加焦虑被他人拒绝 07:06 社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不是被他人接纳而获得自我价值,而是找到互相尊重的同频伙伴 09:25 处理孩子社交受挫的情绪怎么办?最简单的一步就是承认他们的感受。然后帮助孩子正确归因:被拒绝不是我不好,而是对方还没有准备好 11:06 另一个常见的社交问题是解决冲突:孩子争抢玩具,家长该怎么办? 12:38 面对孩子们的冲突,家长应该扮演信息传递者,而不是问题解决者 16:04 冲突不一定是负面的,可怕的,也可以是孩子们之间感情升温,锻炼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契机 17:32 当今社会有很多不正确的社交观念:孩子要自信社牛,要有很多朋友,要最受欢迎,成为领导者,不怯场。而我们应当让孩子知道的是,友谊应当建立在平等尊重互相认可的基础上。 19:15 我们分享了自己之前在职场中作为i人的社交困境,以及通过把社交与自我价值之间关系剥离而获得自信自洽的内核 22:53 一些表面社牛,朋友圈子很广的人,在深度关系上是极度缺失的。比起培养社牛,更希望孩子能知道,任何深度关系都是建立在自我接纳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之下。尊重自己的感受,让自己感受到安全,比交多少个朋友更加重要 24:58 我们需要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知:个人价值与朋友多少,圈子大小,是否被特定的人认可无关。 25:30 马斯洛的需求层及理论:社交需求建立是在安全需求之上的。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有害羞胆怯的表现时,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只有安全感被满足,才会有社交的能力 26:38 面对孩子社交胆怯,可以这样引导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27分钟
99+
3天前

ep.35 怎样管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哪些app对孩子的“毒性”最大?如何设立手机使用边界?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5 我们最近在听友群里开了几场“聊天局”,跟大家探讨家庭和育儿困扰,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话欢迎联系小助理微信dearme_kiki 00:57 假期到了,很多父母都在与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作斗争。虽然表面上大家都在纠结电子产品的使用,但孩子对手机的依赖还是需要透过问题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3:34 你知道你平均每日的屏幕时间有多少吗?美国青少年平均每日在视频和社交平台上花费的时间约为4.8个小时 06:24 我们都有不得不要孩子去看电子产品的时候,但不同的app给孩子带来的"毒性”是不同的:社交媒体/短视频的危害>游戏的危害>动画片的危害 07:40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带来的多巴胺反馈与赌博的反馈是相似的。加上现在对青少年内容监管不成熟,导致这类app给孩子带来的神经系统刺激和精神毒性不容小觑 10:13 一项针对美国青少年的调查研究显示,社交媒体和短视频app的使用与青少年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有正相关 14:19 打游戏真的一无是处吗?你对打游戏的刻板印象是什么? 17:40 在制止孩子打游戏,给他贴上“玩物丧志”的标签之前,不妨先去了解一下这个游戏的规则和情节。孩子在游戏当中获得了什么?打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到了什么程度? 19:44 相对“无害”的电子产品使用:动画片和电影。因为内容更可控可监管,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刺激相对小一些。但也要注意孩子的用眼时间和内容的筛选 20:30 什么节目适合孩子看?什么节目不适合孩子看?每天看多久? 23:35 最好的看动画的方式是陪着孩子一起看,把被动输入变成主动探索。 24:42 怎样树立关于电子产品使用的边界?孩子反抗我们的边界时,该如何处理? 26:45 关于电子产品使用的边界有几点要素:1. 明确设立边界,给孩子一定的掌控感;2. 尽量互动性的使用电子产品;3. 尽量用其他活动填充取代屏幕时间 34:10 边界设立了就没有弹性不能修改吗?怎么跟孩子沟通边界? 37:00 哪些活动可以取代屏幕时间? 40:20 Shiyan分享身边一个打游戏成瘾的孩子例子,父母通过接纳和陪伴改变了孩子即将辍学的情况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44分钟
99+
3天前

ep.36 脾气倔,执拗,不听话...聊聊让人哭笑不得的秩序敏感期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5 Carolyn家二宝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各种让人头大 03:40 秩序敏感期有什么表现?孩子为什么会有秩序敏感期?什么年龄段会进入秩序敏感期? 07:38 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对于秩序的敏感程度不同。但通常都会在1.5-3岁之间表现出特定的执拗:固定的流程,物品的位置,对变动的抵抗,坚持自己做事的执念 11:25 学步期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自我意识的萌发,加上认知的发展,使得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喜欢探索自主权和掌控感 12:50 作为家长,为什么秩序敏感期让我们头大?这能让我们看到什么深层的人生课题? 14:59 引导孩子之前,我们不妨先做一个正念梳理:我们对孩子行为的解读是什么?这个解读带给我的情绪是什么?这个情绪感受的来源是哪里? 17:10 当我们看到自己真实的需求,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往往只是导火索。而任何引导的话术和方法,如果没有解决我们的深度需求,往往都是停留在表面 19:29 具体怎么去应对一个秩序敏感期执拗的孩子呢?第一步就是共情,表达对孩子的理解,用陈述代替命令 22:28 在安全道德的范围内,让孩子体验自己选择的后果,让反叛的孩子意识到固执不一定会带来好结果 26:07 尽量建立生活的可预期性和仪式感,用温和的方式帮助孩子对秩序“脱敏”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29分钟
99+
3天前

ep.37 自驱力到底从哪里来?如何培养一个自驱力满满的孩子?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什么是真正的自驱力?为什么有的孩子一推就动,一松手就“摆烂”,而有的孩子不用提醒、自己就会主动为目标努力?本期节目,我们围绕自驱力的本质以及如何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做了一次深入讨论。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通过拼图实验等研究明确指出:外部奖励和过度催促反而会削弱孩子对事情本身的兴趣和内在热情。外在驱动力(比如分数、奖品、父母的评价)会让孩子把选择的动力交出去,一旦没有“好处”,就难以上心。 那自驱力到底从哪里来?节目中我们拆解了“自驱力铁三角”——自主感、胜任感、联结感。当我们让孩子参与小决定,让他们试错、体验成就,同时有父母稳定支持和鼓励,这种“掌控感+成就感+被爱的感觉”才是孩子内在动力成长的三大根基。 同时,我们拆解了压力对自驱力的影响:压力不是越大越好。适当、可承受并有爱支撑的压力才会成为养分,而过度的压力,只会让孩子畏难、麻木,甚至躺平。 孩子的自驱力从来都不是“培养” 。自驱力是一颗深埋于孩子内心的种子,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而父母能做的是给孩子提供:自主的空间、胜任的阶梯,以及最重要的——无条件的联结感。 你怎么理解自驱力?家里呼吁自律的“鸡血”多,还是自主选择的机会多?你愿意给孩子多等一会儿,看看他主动行动的时刻吗?欢迎留言讨论你的感受和经验!**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38分钟
1k+
3天前

ep.38 "下次再带娃出门旅游我就是狗!" ——聊聊带娃出行的鸡飞狗跳,带孩子旅游到底是否值得?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2:00 今天的主题:带娃旅行。如何调整心态,如何选择行程,如何让大家都能享受旅行04:50 Shiyan分享自己带娃旅行的一些故事 07:54 带小孩子出门旅行到底值不值得? 09:13 小月龄孩子的大脑发育主要靠各种感官刺激。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丰富他们的感官体验 12:03 我们计划出行之前不妨思考一下:这次出行主要是满足我自己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 19:03 大一点的孩子旅行要如何安排?研学营和名胜古迹到底有没有意义? 27:17 旅行一定会有不完美和一地鸡毛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29分钟
99+
3天前

ep.39 接纳不是放任,边界不等同于专制 ——四种育儿方式下的儿童心理发展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4 感谢每一个支持陪伴我们的听友们,你们的反馈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01:50 一则有争议的朋友圈——接纳就是放任吗? 04:27 大家普遍只看到教养的一个维度:对孩子的要求。仿佛不惩罚=放纵。但常常忽略另一个维度:对孩子的情感回应。这两个维度并不冲突。 7:07 我们可以构建两个垂直的轴:横轴代表回应,纵轴代表要求。这两个维度把教养方式分成了四种常见的类型:专制型,忽视型,放纵型,权威型。 7:33 高要求,低回应代表的是专制型的家长。只关注孩子是否听话,而忽视对孩子的情感回应。专制型养育下的孩子行为上常常很乖顺,但也伴随着焦虑和低自尊的问题。 10:20 低要求,低回应代表的是忽视型的家长。这类家长常常物理和情感上“不在场”,对孩子的发展和需求不管不问。 12:25 低要求,高回应代表的是放纵型的家长。对孩子言听计从,溺爱,没有边界,很少控制孩子的行为。这类养育方式下孩子更容易行为冲动,反叛。对父母有非常多的要求和依赖。 14:30 明确的边界会让孩子有安全感。一个常见的误解:很多家长认为跟孩子设立边界的时候,好好说就会让孩子乖乖配合。但孩子在遇到边界问题时有反抗情绪是再正常不过,这不代表边界是错的,也不代表我们做的不对。 17:03 我们需要努力成为的家长类型:高回应高要求的权威型父母。我们既温和表达也可以坚定管教。通过回应和共情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出于对我们的爱与信任培养出自己的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能力。 23:10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短期有效,但不一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最有利。权威型的教养需要更多的耐心,投入,但长期会让孩子的行为和情绪更加稳定。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25分钟
99+
3天前

ep.40 我们为什么无法允许自己和孩子闲下来?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22 Carolyn 分享新学年的挑战——每天很早放学,总想要把孩子的课外时间填满 03:32 我们看不得孩子闲下来,往往也不能接受自己闲下来。总感觉别人都在努力,我们停下来休息就回落后。 06:00 我们社会对痛苦有一种近乎迷信的执着,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需要经历痛苦才能获得。而这种内化的想法就让我们开始自己审判自己。 09:47 而事实上,付出也不一定有回报,休息也不一定会落后。我们不断努力压榨自己和孩子,另一方面也是想要通过“做点什么”获得某种对未来的掌控感 12:00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静息状态系统,只在我们神游时被激活。这个系统可以帮我们的大脑休整,在需要专注的时候激发更多的专注力和创造力。 14:06 很多家长鸡娃也是由“剧场效应”造成的,是巨大的集体焦虑下带来的内卷。 16:24 没有实力给孩子托底,只能不停的卷才能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未来,该怎么停下来? 18:16 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空间,允许孩子去生活,而不是赶场子。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19分钟
99+
3天前

ep. 41 鹿,土拨鼠,和鱼腥草的故事——上学真的适合所有孩子吗?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21 Carolyn 乔迁新居,开始了人与动物斗智斗勇的日常 01:40 可爱的小鹿一家自从吃光了我们种的绣球花就变成了深恶痛绝的“犯罪分子” 03:33 有一只丰腴的土拨鼠决定在我们后院的地基附近打洞,于是我们又开始了跟土拨鼠的斗智斗勇。一边在家大战动物,一边花钱周末带娃去动物园看鹿和土拨鼠... 06:46 院子的一角被鱼腥草入侵,在我的眼里是杂草,在四川邻居的眼里是宝藏 09:00 动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命运大不相同。孩子其实也是一样。最近北大教授赵冬梅在一席少年的演讲就让我们开始思考:学校真的适合所有的孩子吗? 10:30 上学其实并不是人类自然的规律,而是我们社会留下的一种人才选拔机制。不上学并不等于不学习,而在学习资源丰富的今天,上学真的还是唯一出路吗? 12:00 我们接过最多的家长咨询问题之一就是“厌学”。很多家长即便知道学校给孩子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也没有勇气让孩子选择非主流的道路。 15:37 不上学不等于不学习。很多能力学校里是学不到的。把孩子托付给一个学校,一个机构,一些专业的人并能教给他们所有的技能。 18:25 非主流的选择是所有家长最大的挑战。走不寻常的路线需要勇气,但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成功。打开思路也许就是破局的关键。 21:43 养育和教育的目的不是名校名企,而是追求独立富足的精神和人格。当一粒种子找到属于自己被接纳的环境,才能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23分钟
99+
3天前

ep.42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鸡娃认字拼读真的有必要吗?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6 Shiyan最近的困扰:如何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孩子看书只停留在看图画或者用点读笔,但对认字和拼读没有任何兴趣 03:11 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通常从4-7岁开始发展。4岁前依赖看图画和听故事是非常正常的。我们需要关注的大方向是:孩子对书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足够的图书资源?对文字和阅读有没有概念? 05:15 让孩子认字阅读不是目的,而是通过阅读给孩子打开更多的学习通道。 只要孩子对从书中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兴趣存在,自主阅读是迟早的事。 06:27 每个孩子大脑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听觉,视觉,触觉型的学习者最有效的学习方法都不相同。多感官的学习方法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通常更有效。 10:50 点读笔在4岁之后有可能会成为培养自主阅读的阻碍。4岁之后的亲子共读对培养阅读能力更有利。 13:47 每天亲子共读真的是必须的吗?取决于每个家庭的习惯和精力投放。如果家长自己没兴趣,读书是一种消耗,那大可不必。 17:11 喜欢阅读的家庭,热衷于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家长,是如何获得阅读乐趣的? 19:41 孩子如果抗拒阅读,是否应该推一推?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份积极的压力“轻推”他们? 23:30 自主阅读的教材琳琅满目,到底如何筛选?什么样的书能教会我们的孩子认字读书呢?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26分钟
99+
3天前

ep.43 当孩子对我说“妈妈我讨厌你”...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6 你听说过“迪士尼爸爸”(the disney dad)这个词吗?你的家里是否也有一个无边界溺爱孩子的家长? 2:00 无边界溺爱孩子的家长通常会更容易得到孩子的欢心,也会让负责孩子日常的家长头疼不已。 6:48 如果大人之间的关系存在矛盾,孩子对我们说出的“我讨厌你”就很容易触发我们内心伤心背叛的感受。 07:30 如果你的身边也有一个”迪士尼家长“,孩子更喜欢对方,我们要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家人之间的关系? 11:09 孩子对我们说出“我讨厌你”,我们有受伤的情绪是真实的,但也并不是对我们价值的否定。我们当家长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孩子最爱的一个人。 14:20 如果你是家里的那个迪士尼家长,还是要注意照顾好伴侣的情绪和边界的遵守。 15:58 Shiyan分享最近孩子因为情绪崩溃跟她说“妈妈我讨厌你”的经历,以及爸爸是如何分别承接孩子和妈妈情绪的 21:40 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稳定的根基是夫妻/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允许每个人有机会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用支持来回应彼此,才会有正向的能量流动。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24分钟
99+
3天前

ep. 44 从“无所不能”到“有所不为”:妈妈们,请狠狠地自我关爱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8 杭州一位38岁的年轻妈妈由于过度劳累导致的心源性猝死离世,引发了我们对“无所不能”妈妈的思考 02:39 如果没有悲剧性的结尾,很多人也许会把这位妈妈当作是自己的榜样。而在育儿支持系统缺乏的当下,新女性应当有的样子也无形中成为了捆绑很多妈妈的枷锁 03:08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以后视之明来评判这位妈妈的选择往往是有偏颇的。 05:20 如果你也是一个自我要求很高,想要各方面都尽善尽美的妈妈,请一定要先记得自我关爱 09:04 他人的建议很难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真正的轻松,自由,和关爱是来自于自己。最忽视我们的那个人往往是自己。 09:50 如何跨越自我关爱时的“不配得感”?如何放下内心的自我评判的声音,让自己心安理得地爱自己? 13:08 自我关爱的第一步不是一定要为自己做点什么,而仅仅是肯定自己,告诉自己:你辛苦了,你值得,你是重要的。空杯无法为他人续杯,我们只有内心充盈才能善意对待世界 15:10 很多时候我们既要又要还要,就会让自己困在一个死循环里。抓大放小,二八法则会让我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得到本质提升 23:05 比起孩子面对一个精神萎靡的妈妈,一个“有所不为”但“临在当下”的妈妈要更加重要。每个人自我关爱的方式不同,倾听内心的需求,找到最能让你充电的那一件事,并把它当作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去实践。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27分钟
99+
3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