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44分钟
播放:
637
发布:
3天前
主播...
简介...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5 我们最近在听友群里开了几场“聊天局”,跟大家探讨家庭和育儿困扰,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话欢迎联系小助理微信dearme_kiki
00:57 假期到了,很多父母都在与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作斗争。虽然表面上大家都在纠结电子产品的使用,但孩子对手机的依赖还是需要透过问题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3:34 你知道你平均每日的屏幕时间有多少吗?美国青少年平均每日在视频和社交平台上花费的时间约为4.8个小时
06:24 我们都有不得不要孩子去看电子产品的时候,但不同的app给孩子带来的"毒性”是不同的:社交媒体/短视频的危害>游戏的危害>动画片的危害
07:40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带来的多巴胺反馈与赌博的反馈是相似的。加上现在对青少年内容监管不成熟,导致这类app给孩子带来的神经系统刺激和精神毒性不容小觑
10:13 一项针对美国青少年的调查研究显示,社交媒体和短视频app的使用与青少年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有正相关
14:19 打游戏真的一无是处吗?你对打游戏的刻板印象是什么?
17:40 在制止孩子打游戏,给他贴上“玩物丧志”的标签之前,不妨先去了解一下这个游戏的规则和情节。孩子在游戏当中获得了什么?打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到了什么程度?
19:44 相对“无害”的电子产品使用:动画片和电影。因为内容更可控可监管,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刺激相对小一些。但也要注意孩子的用眼时间和内容的筛选
20:30 什么节目适合孩子看?什么节目不适合孩子看?每天看多久?
23:35 最好的看动画的方式是陪着孩子一起看,把被动输入变成主动探索。
24:42 怎样树立关于电子产品使用的边界?孩子反抗我们的边界时,该如何处理?
26:45 关于电子产品使用的边界有几点要素:1. 明确设立边界,给孩子一定的掌控感;2. 尽量互动性的使用电子产品;3. 尽量用其他活动填充取代屏幕时间
34:10 边界设立了就没有弹性不能修改吗?怎么跟孩子沟通边界?
37:00 哪些活动可以取代屏幕时间?
40:20 Shiyan分享身边一个打游戏成瘾的孩子例子,父母通过接纳和陪伴改变了孩子即将辍学的情况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5 我们最近在听友群里开了几场“聊天局”,跟大家探讨家庭和育儿困扰,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话欢迎联系小助理微信dearme_kiki
00:57 假期到了,很多父母都在与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作斗争。虽然表面上大家都在纠结电子产品的使用,但孩子对手机的依赖还是需要透过问题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3:34 你知道你平均每日的屏幕时间有多少吗?美国青少年平均每日在视频和社交平台上花费的时间约为4.8个小时
06:24 我们都有不得不要孩子去看电子产品的时候,但不同的app给孩子带来的"毒性”是不同的:社交媒体/短视频的危害>游戏的危害>动画片的危害
07:40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带来的多巴胺反馈与赌博的反馈是相似的。加上现在对青少年内容监管不成熟,导致这类app给孩子带来的神经系统刺激和精神毒性不容小觑
10:13 一项针对美国青少年的调查研究显示,社交媒体和短视频app的使用与青少年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有正相关
14:19 打游戏真的一无是处吗?你对打游戏的刻板印象是什么?
17:40 在制止孩子打游戏,给他贴上“玩物丧志”的标签之前,不妨先去了解一下这个游戏的规则和情节。孩子在游戏当中获得了什么?打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到了什么程度?
19:44 相对“无害”的电子产品使用:动画片和电影。因为内容更可控可监管,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刺激相对小一些。但也要注意孩子的用眼时间和内容的筛选
20:30 什么节目适合孩子看?什么节目不适合孩子看?每天看多久?
23:35 最好的看动画的方式是陪着孩子一起看,把被动输入变成主动探索。
24:42 怎样树立关于电子产品使用的边界?孩子反抗我们的边界时,该如何处理?
26:45 关于电子产品使用的边界有几点要素:1. 明确设立边界,给孩子一定的掌控感;2. 尽量互动性的使用电子产品;3. 尽量用其他活动填充取代屏幕时间
34:10 边界设立了就没有弹性不能修改吗?怎么跟孩子沟通边界?
37:00 哪些活动可以取代屏幕时间?
40:20 Shiyan分享身边一个打游戏成瘾的孩子例子,父母通过接纳和陪伴改变了孩子即将辍学的情况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