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30 当4岁半的儿子天真地宣布“妈妈,我要和你结婚!”时,我们意识到,孩子已经进入了经典的“俄狄浦斯期”。 05:32 俄狄浦斯期不是一个需要回避的“性问题”,而是3-6岁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它标志着孩子从与妈妈的“二元关系”迈向意识到“爸爸”存在的“三角关系”,是探索家庭关系定位和性别认同的开始。 07:04 俄狄浦斯期孩子的典型表现:男孩可能会特别黏妈妈,与爸爸“竞争”;女孩则可能成为“爸爸的小情人”,对妈妈产生小小的“嫉妒”。这些行为都是正常且暂时的。 09:59 这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正常的也是必要的阶段。家长切勿因孩子的行为感到羞耻而回避或指责,也不要过度宠溺、顺从其“独占”需求,这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的关键时期。 12:32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1. 看见并肯定情感,接纳他们“确认爱”的需求;2. 温和地澄清关系,解释夫妻之爱与亲子之爱的不同,且两者可以并存;3. 稳固的夫妻关系是基石,父母要成为一个坚固的团队,并通过“秀恩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稳定与安全。 17:20对于单亲家庭,如何应对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原则同样是“接纳情感,设定界限”。 22:25 请将孩子“我要和你结婚”的宣言,视为一份关于“爱”的稚嫩探索。我们智慧的回应,正是为他们未来处理健康亲密关系所做的一次重要“预演”。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5 今天跟大家聊聊我们戒断绩优主义的心得体会。作为曾经的好学生好孩子,我们俩都深受绩优主义的“毒害”,在当妈之后也不知不觉中把绩优主义的价值观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04:34 当我意识到我对于考核,申请,比赛有一种成瘾性之后,开始有意识不给自己设立短期目标。虽然绩优主义在我们的人生中带来过很多高光时刻,也带来了很多对生活的危险甚至错误的解读。 06:30 绩优主义的第一个危险在于,它会让我们越来越依赖外部评价。而我们在不断寻求外部肯定的过程中反而越来越迷茫。 10:17 绩优主义的另一个危险在于,它会给我们一种虚假的掌控感,认为付出努力就有回报,而当回报没有出现,我们就会自我贬损。分享两个我们小时候考试的小故事来告诉大家:付出与成功并不成正比 20:29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开始戒断绩优成瘾呢?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内心强大起来,屏蔽外界的评价,遵从自己的直觉呢? 23:13 不妨尝试放弃短期目标,设置长期的,内在的目标。只要我们的大方向明确,短期目标是否达成其实都无关紧要。总执着于短期目标的实现反而会消耗我们很多的精力。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5 诗琰要二次当妈啦!随着二宝即将到来,心情也是跌宕起伏。尤其是临产前对老大的亏欠和内疚感。 04:24 Carolyn 总结了4个真实的二胎家庭生存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即将迎来二宝的家庭顺利度过特殊的过渡时期 05:33 心得1:你一定会有一个更偏心的孩子。这不代表你对两个孩子的爱是有差别的,而是可以更好的看到我们与两个孩子之间不同的相处和回应模式,更好的满足他们个体化的需求 14:14 心得2: 老大老二的竞争关系就像大老婆与小老婆之间的关系。弟弟妹妹的到来对于老大来说就是世界崩塌的体验。我们不能因为老大年龄大就要求他无条件谦让弟弟。 16:44 心得3: 应对二胎矛盾的“三不准则”——不要当裁判,不拿老二当理由,不道德绑架老大。 23:29 心得4: 放过自己,自我关爱。完美主义妈妈常常会陷入既要又要还要的循环当中,不管是照书养还是当猪养,最重要的是要自己舒服。没必要追求绝对正确养育的方式而消耗自己。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1:07 我们都有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的时刻 02:18 我们应对孩子行为的方式,大部分是无意识状态下的自动模式 04:34 口不择言,情绪爆发,都是我们潜意识里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 06:50 问自己三个问题,通过正念对话,正念书写来找到自己的课题 13:30 找到自己的情绪课题之后,如何改变旧模式,停止无意识的回应 14:34 识别情绪的触发点,让我们看清自己的真实需求 16:50 常见的情绪触发点有哪些? 18:20 一个自我觉察的例子 23:18 如果当下做不到积极改变,暂停留白也是一个很好的练习 24:25 有觉知,就是积极改变的第一步 26:18 自我宽容,允许自己有情绪,做真实的父母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40 今天节目的三个问题:分离焦虑,入园准备,如何了解孩子在幼儿园过的好不好 01:11 我们分享了自己孩子刚上幼儿园的体验 05:13 分离焦虑的本质是孩子与依恋对象分开的一种恐惧情绪 06:39 家长的本能会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环境帮助孩子消除焦虑,但长期可能并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分离焦虑 09:37 应对分离焦虑,我们应当做的是给予支持,而不是移除焦虑源 11:34 送幼儿园的时候具体应当怎么做?共情,果断,具像化的期待 16:02 跟孩子沟通入园情绪的几个常见错误 19:33 如何做好入园入托前的准备呢? 23:22 如何帮孩子练习自我表达 26:31 怎么样了解孩子在学校过的好不好? 29:40 一些亲子晚安日课的练习 你家宝贝是不是也要在九月入托入园了?你是否已经开始为入园开始焦虑了?孩子如果送幼儿园表现出强烈的分离焦虑该怎么应对?怎样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帮孩子做好入园准备?怎样了解孩子在学校过的好不好?今天的节目我们为你一一拆解这些最让你紧张焦虑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听友特别福利🧧 如果你也在经历生育后的职场困境,或者想要摆脱全职妈妈的标签,找到优化家庭与生活的第二职业选择,打通新的人生赛道,重新定位除“宝妈”之外的身份认同,我们强烈推荐帆书的《5天第二职业规划营》。不到30元就可以获得5天专业陪跑: 📍 超专业的职业测评,帮你看清自己的优势 📍 专业优秀的讲师直播,手把手带写职业规划书 📍 1v1教练深聊30分钟,理清你的迷茫和不安 第二职业不是跟风,是找一条更接近自己资源和优势的路径。很多人从这5天开始,真的找到了人生的“另一条可能性通道”。点这儿欢迎先来体验一下,看看中年有娃后的你有没有“新剧本”可以打开 👉专属链接 我们团队的测评结果分享给大家 本期内容 生育所带来的职场天花板,或者全职妈妈/半全职妈妈为了家庭而放弃职业的选择,将很多女性朋友们带入了中年危机。原本的工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家庭孩子又占据了大部分的精力;不甘心放弃奋斗多年的职场地位,也不甘心过手心向上的生活。其实“不甘心”和“凭什么”三个字代表了很多妈妈们的一种常见叙事。而事实是,作为女性我们固然面对生育所带来的很多系统性的不公正,但底层让我们痛苦的往往是无法和解的自己。孩子的到来未必完全是一种对职业发展的障碍,也是我们审视中年人生方向,探索新的可能的契机。低成本,小范围试错第二职业,探索自己有兴趣且有优势的赛道,重新定位有娃之后的身份认同。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33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些至暗时刻,请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02:09 产后抑郁和产后焦虑是两种女性最常见的围产期情绪障碍,普遍性约为1/8 06:13 我们两个产后抑郁和焦虑的故事 13:33 产后抑郁和产后焦虑并不一定是生产完马上出现 15:17 产后抑郁和产后焦虑的常见表现 27:42 baby blue? 还是真正的产后抑郁焦虑? 29:59 EPDS -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筛查产后抑郁的工具 32:50 妈妈的感受和家人的观察是早期识别产后抑郁和焦虑的关键 35:00 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对妈妈的产后恢复至关重要 37:30 妈妈们也不要忘记自我关爱 39:22 管理好预期,抓大放小,2/8法则 42:45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需要一个人扛下所有。寻求帮助不可耻,你值得世间的一切美好 作为经历过产后抑郁和产后焦虑的过来人,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了我们俩产后抑郁和产后焦虑的故事,进而深度探讨了产后抑郁和产后焦虑的普遍性,具体症状,筛查标准和支持方法。制作这一期节目的目的是想让大家知道,产后抑郁和产后焦虑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普遍。很多时候家人的误解,心理障碍的病耻感,“矫情软弱”的污名化都会让妈妈们感到更加孤立无援。寻求帮助不可耻,相反是充满力量,对孩子和自己负责的具象体现。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些至暗时刻,也不需要一个人扛下所有。有许多双手正在等待托举你,支持你。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如果你有兴趣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育儿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1:00 吐槽爸爸在育儿当中“猪队友”的角色 04:28 为什么“缺位的爸爸,焦虑的妈妈”是中国家庭的养育现状 10:10 爸爸们小时候情绪教育的缺失,使他们常常很难处理和面对家庭冲突 14:29 孩子的问题往往不出在孩子身上,是整个家庭关系失调的表现 18:47 爸爸也需要被看到,被肯定 19:38 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稳定的根基 22:09 如何给缺席的爸爸一个机会 24:18 如何与老人协商让爸爸承担更多育儿责任 31:55 一首英文小诗帮大家重新感受与爱人之间的链接 最近看到一句话“缺位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失控的孩子”是很多中国家庭的养育现状。面对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缺席,很多妈妈们表示无奈,但这种“缺席”除了无法改变的外部原因,也有家庭成员默许的结果。今天就跟大家讨论了一下如何让爸爸从缺席变为临在,疗愈他们内心的小男孩,建立稳固的夫妻关系,给孩子创造安全的港湾。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如果你有兴趣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育儿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6 关于42天陪伴营的简介 02:38 关于打骂——你小时候有被打骂的经验吗?这些体验带给你的影响有哪些? 08:14 打骂孩子的本质是父母寻求掌控感 ,激怒我们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情绪 12:43 忍不住打了孩子很内疚,怎么办? 15:42 孩子终会用我们惩罚他们的方式去惩罚自己 18:51 什么样的“惩罚”能有效温和给予负反馈? 25:40 纠正行为不是用行为定义孩子。犯错并不可怕,也不羞耻。 上期节目我们跟大家聊了行为的正反馈——奖励,那这期继续跟大家探讨行为的负反馈——惩罚。体罚打骂孩子之所以不可取,是因为他会伤害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当孩子在父母这里得到的是有条件,打压否定式的回应,那么这种依恋模式会成为一种人际关系模版,对他们成年之后的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仔细想想,真正激怒我们的往往并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行为带给我们的感受和情绪。当我们自己无法容纳这些情绪的时候,就下意识选择战斗的方式重新获取掌控感。而掌控感的缺失和对情绪的不耐受也助长了很多成年人打骂惩罚孩子的习惯。既然不能打骂,什么样的负反馈是温和有效的呢?我们在节目中跟大家讨论了两种有效负反馈——自然后果和选择性忽视。 你小时候有被打骂的经历吗?这些经历带给你的影响是那些?你也会有忍不住要打骂吼自己孩子的时刻吗?欢迎大家留言区跟我们互动!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如果你有兴趣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育儿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内容 当孩子做了一件很棒的事情,你会采取物质奖励孩子吗?物质奖励真的会毁了孩子自驱力吗?怎样夸赞和奖励孩子才能真正地去塑造他们的行为习惯呢? 本期节目我们跟大家讨论了行为科学中的强化机制。一个行为的塑造和稳定,依靠的是及时和一致的正负反馈。我们反对把孩子当成训练小狗,只关注他们的行为而忽略他们内心真正的情感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针对他们的行为给予特定的正反馈或负反馈。奖励孩子之所以不那么可取,是因为很多家长把物质奖励变成了贿赂和诱惑孩子以达到目的的工具。而真正的正反馈,是看见并认可孩子的努力,真心为他庆祝喝彩,而不是想要通过奖励来掌控孩子。 你会奖励孩子吗?你的奖励是贿赂还是庆祝?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本期内容 如果你跟我们一样,也时常因为享受而感到恐慌甚至罪恶,每日行程必须安排满满,带有目的,却时常在深夜感到空虚和无意义感,那也许在你的童年也曾经受到父母的“扫兴教育”。今天跟大家聊聊如何做一个不扫兴的父母,看到孩子正在经历的当下。 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的目的与体验,而否定或轻蔑孩子的体验,那本质上就是告诉他们:你的生命体验不重要,你存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我对你的期待。试想一下,这样真的是我们想要带给他们的生活吗? 做不扫兴的父母,第一步就是看见孩子的当下。 你是否也是扫兴的父母?那些扫兴的时刻,是什么占据了你的脑海,影响你看到孩子的当下?欢迎大家与我们积极讨论。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本期内容 今天跟大家聊聊一个很多家长难以启齿的话题:性教育启蒙。从孩子1岁半左右开始有性别意识,到学龄前的身体安全意识,性教育这个话题虽然逐渐被我们重视,但也着实是很多家长不敢谈,也不会谈的话题。面对家里小朋友们的“灵魂拷问”,我们通常会打个马虎眼,糊弄过去,能不解释就不解释。 最近一部剧《无尽的尽头》热播,让我们有了深度的共鸣。性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爱惜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更是为了自我保护,增强孩子关于隐私边界的意识。与其避而不谈,让孩子从未经过滤的渠道去了解,不如从学龄前就开始,通过培养安全意识,阅读绘本,以及祛羞耻化地做性启蒙教育。我们越能够平和地去讨论这个话题,孩子们就越能够受到积极正向的影响。 在你的家庭里是如何做性教育启蒙的?你面对孩子们的发问,是如何做到不尴尬地去回答他们的呢?欢迎大家跟我们分享你的经历~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