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6 | 裸辞上综艺:“脱轨”是一种高级的人生控场。

泽物无声

听众朋友们好久不见~今天节目邀请到的是何老师(小何Ayers)。毕业于上海985表演专业,转行成为“打工人”,三个月业绩百万之后裸辞急流勇退站上综艺,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了一场高级的控场。“我的人生一直在变轨,但是它的确越来越好”,人生其实没有标准的放映厅,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生活的导演,为自己设定舞台的“最高任务”。在这之中,如何把握机会?如何培养能力?如何平衡风险?我们一起聆听何老师的分享。 04:30 底气:在正向反馈中有对机会的渴望。 07:37 风险: 面对风险要理智的计算后果和退路。 10:30 衡量:年轻,可以把“经历”当成目的和意义。 13:30 方法:清晰的理解自己的定位、优势以及渴望。 16:20 挑战:面对不舒适区,需要的是信念和尽力。 21:51 培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然后创造。 25:50 秘诀:做自媒体账号进入正循环,秘诀是坚持。 27:03 脱轨:虽然生活不断脱轨,但我在舞台上有个“最高任务”。 33:52 选择:了解和体验为选择提供了证据和素材。 38:15 把握:把握风险和机会,都需要“复盘”与“负责”。 主播:kantwyn 嘉宾:何俊宏(小何Ayers) 片头曲/片尾曲:River Flows in you. 欢迎加入听友群【保持安静】(不需要真的保持安静),我们一起聊天探讨~ 顺便播报~主播的读书社群【泽书馆】已经在运营啦!群内定期每周日晚上进行读书分享~也欢迎大家参与kantwyn精心准备的读书项目~

44分钟
99+
1天前

vol.17 | 镜头之外:在流量与喧嚣中做一个认真困惑的人。

泽物无声

本期播客再次邀请到张瀚霄老师返场,与上次录制主题不同,本期主题聚焦张瀚霄老师更常被人所知的一面——长得帅与校园恋综男主。在生活的推拉撕扯中,新闻理想是否依旧能够存活?灵魂的欲望是否被进一步发现?长得特别帅是否模糊被人熟知的焦点?恋综镜头聚焦的同时是否也隐藏了真实的自己?上了恋综过后人际关系的变化又是什么?流量高速变化与价值被生产的时代,我们如何打捞灵魂? 本期与瀚霄老师的熬夜对谈,希望能让我们互相启迪。 01:50 寒暄:弹琴作为兴趣与作为工作,时常很矛盾。 04:50 噤声:一本书消失,感觉像新闻学生的家被偷了。 07:33 迷茫:生活时常碌碌无为忙忙碌碌,需要独处来寻找自己。 12:40 成谶:大学的一个主题就是追问自己想要什么。 15:00 体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在经历中验证的过程。 18:00 触动:升学准备的过程中寻找到了感兴趣的新可能。 26:00 反思:新闻教学与新闻行业——教育脱节与理想褪色。 30:44 出名:我不希望大家只通过恋综的方式认识我。 35:00 聚焦:镜头突出了一些特质,也掩盖了一些特质。 41:55 噱头:记者渴望流量认可,但高质量话题常遇冷。 47:44 意义:新闻经常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56:12 “想要什么”问题或许比答案更重要。 本期主播:kantwyn 本期嘉宾:张瀚霄 —— 小红书id:hanszzz_(欢迎去听张瀚霄老师弹琴)——小红书号:26561947727 片头曲:张瀚霄老师弹的单依纯《珠玉》 片尾曲:《飞鸟和蝉》by MIYA米娅 欢迎加入听友群【保持安静】(不需要真的保持安静),我们一起聊天探讨~ (主包滑跪:因为在近期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包都处于高度忙碌的状态,因此更新频率受到一定影响,主包一定尽全力更新~)

62分钟
99+
1天前

vol.18 | 琴键围城:十级之后,我与钢琴形同陌路。

泽物无声

本期邀请对古典乐非常感兴趣、钢琴十级选手、千万琴童之一的知北老师返场~本期节目起源于主播在上海与知北老师的对谈,聚焦国内填鸭式的音乐教育中兴趣培养与功利追逐之间的强大张力。无数的钢琴培训班以兴趣为口号,大喊美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可是钢琴教育中兴趣真的培养了吗?送孩子学钢琴的动机是什么?为何国内钢琴市场在萎缩?钢琴如何扮演家长们的社交符号?它又如何肢解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欣赏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与音乐生活?这仍然都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01:57 回忆:小时候学琴从哈农、拜厄、车尔尼开始。 05:56 普及:乐器兴趣班在国内的遍地开花及其经营模式。 08:05 打卡:学琴和考级是谈资和社交符号。 13:10 反思:欣赏音乐是生产音乐的前提。 17:35 困惑:钢琴市场的萎缩一部分原因在于学钢琴的功利意义在消失。 20:22 理解:音乐本身是模糊的语义符号,对于听众的理解是敞开的。 25:47 蹉跎:考级之后的音乐才真正在塑造生活。 29:15 国外:“高雅”的音乐时常是贵族的奢侈品。 32:13 变化:流行音乐席卷与听众生活节奏的变化有关。 37:17 探寻:音乐审美的培养应该是自然而然的。 44:29 悲剧:极致功利化的追求在消解兴趣这一生命的存在方式。 47:28 补充:音乐解读中对作曲家生平的带入要慎重。 本期嘉宾:知北 片头曲:哥德堡变奏曲 第一变奏 片尾曲: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 第二乐章 片头片尾曲都是知北老师挑的。 欢迎加入听友群【保持安静】(不需要真的保持安静),我们一起聊天探讨~ 顺便播报~主播的读书社群【泽书馆】已经在运营啦!群内定期每周日晚上进行读书分享~也欢迎大家参与kantwyn精心准备的读书项目~

57分钟
99+
1天前

vol.19 | 听见平凡:访谈是对生命的探寻。

泽物无声

本期节目聚焦访谈本身~邀请到了已经访谈过将近40位嘉宾的MJ做客。发愿和100个人深度聊天,缘起是什么?访谈如何滋养我们的生活?访谈的人物如何寻找?访谈如何让我们自己剖析自己?聊天在生活当中通常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年轻是一个什么状态?本期节目聚焦聊天、访谈,细说我们的体会。 01:47 用访谈挑战打破生活的惰性。 04:12 无预设的访谈,把每次访谈当做一次唯一的艺术创作。 07:24 挑选嘉宾通常会遇到平凡与特殊之间的矛盾。 11:02 聊天通常伴随着向内的自我剖析。 18:46 分享欲通常需要生活的滋养。 23:40 与陌生人访谈的一大挑战在于快速建立链接。 28:06 功利性的期待有的时候也是做事的动力。 34:50 平凡但不平庸的人值得被记录,它们只是缺少流量,但并不妨碍其意义本身。 40:02 聊天的新东西需要新生活的变化来支撑。 43:48 访谈的性格可以被重塑。 48:03 面对展露自己的耻感,可以把外在的评价看作是互动的素材。 55:44 年轻是一种感受。 本期嘉宾:MJ 片头曲:Carry You ——by Fleurie/Ruelle 片尾曲:Summertime Sadness ——by Lana Del Rey 欢迎加入听友群【保持安静】(不需要真的保持安静),我们一起聊天探讨~ 顺便播报~主播的读书社群【泽书馆】已经在运营啦!群内定期每周日晚上进行读书分享~也欢迎大家参与kantwyn精心准备的读书项目~ 。

72分钟
99+
1天前

vol.20 | 限时赌局:志愿填报背后的仓促博弈与教育缺位。

泽物无声

本期节目聚焦作为社会生活、个人生涯选择中极度重要的志愿填报这一事件,意图在更宏大地层面上反思志愿填报这项事情。不管是高校招生组带着“协议暗战”涌向考生,还是家庭在72小时内被拖入名校排名的迷局。我们都追问:填志愿是一项什么性质的活动?他的决策机制真的可以承担普通人对它的期待吗?填志愿是否实质上是一个草台班子?填志愿背后又有多少力量的角力?在填志愿的背后,我们又对生活、对教育有什么更宏大的反思? 05:30 幻想:“填志愿”承载了“选择比努力重要”的想象。 08:15 悖论:好走的路时常路口狭窄、时常拥挤。 09:38 复盘:很多时候填志愿的决策机制是个草台班子。 10:30 转换:填志愿的重要性体现在,高考分数时常不被记得,但是被哪个大学录取往往会被拿来作为“人的价值“的衡量。 14:30 信息:志愿决策的信息来自于决策者个人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沉淀。 18:20 潮流:社会思潮、志愿填报服务在重构志愿填报的市场博弈过程。 22:50 责任:负责任的招生组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给他的建议是出于【为他着想】而不是招生业绩。 27:22 反向:招生组的宣传和对接是志愿填报的重要信息来源、压力来源。 29:54 隐身:缺乏社会经验、缺乏话语权的考生经常不参与志愿决策机制。 33:00 逃避:面对高中的迷茫,时常选择把意义放在分数上,其他想不通的事以后再说。 34:43 反思:人生的选择往往在不断的验证和亲知中的来,而不是在讨论和计算中得来。 38:10 目标: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更进一步培养人的整全的生活思考和人生思考。 本期节目也是泽物无声第20期节目,非常感谢听众朋友们一直以来对节目的支持~ 片头曲:毛不易《一程山路》 片尾曲:康士坦的变化球《美好的事可不可以发生在我身上》 欢迎加入听友群【保持安静】(不需要真的保持安静),我们一起聊天探讨~ 顺便播报~主播的读书社群【泽书馆】已经在运营啦!主播会不定期在群内进行讲书~群内有读书打卡、时事讨论等活动,欢迎大家来玩~

42分钟
57
1天前

vol.21 | 探向诗隙:季军也好、保研也罢,重要的是在规训之外种下自由的根。

泽物无声

本期节目非常荣幸邀请到2024年武汉大学珞珈十大风云人物、2024年中国诗词大会年度季军王晨皓老师做客节目。顶着无法保研的压力去往《中国诗词大会》,看似纠结,实际奔涌着诸多积攒已久的热爱与渴望。无需权衡。学生工作、辩论、踢球、读诗、创业,六边形战士如何找到”自己“?又如何让”热爱“不再空泛,成为度量自己与生活的标尺,我们一起聆听晨皓老师的故事。 本期嘉宾:王晨皓,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2024年武汉大学珞珈十大风云人物、2024年中国诗词大会年度季军,武汉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第九期学员。现任哲学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足球队队长,并获多项奖励。 02:00 机遇:参加中国年诗词大会,得益于多个“恰巧”。 07:15 权衡:冒着保研失败的风险参加封闭式录制,但其实没有放弃录制的理由。 13:15 实感:诗词同好的聚集在放大热爱的意义。 17:30 能量:多面发展,是因为那些喜欢的事情都能够带来期待和动力。 23:35 诗意:喜欢诗词,是因为好像在诗中找到了千百年前的“你”。 28:50 反思:应试的背诗,在阉割对于诗的体验。 33:30 共通:诗句当中也蕴含着大量的人类对于终极命题的追问与探索。 40:20 寻找:找到自己的热爱和方向,前提是了解“自己”。 45:30 尾声:用热爱去感受自己。 ”所谓规训与自由从不对立,当荣誉体系浇灌现世根基,那些悄然埋进词牌平仄里的野性根须,终会在珞珈山月的凝视下,刺破精致外壳,长成比风云人物榜单更辽阔的森林。“ 片头曲:《想自由》——by王安宇 片尾曲:《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by康姆士 欢迎加入听友群【保持安静】(不需要真的保持安静),我们一起聊天探讨~ 另外,由于主包的读书社群已满200人,无法使用二维码加群,有想入群的朋友可以添加主播联系方式入群~

49分钟
99+
1天前

vol.22 | 表达之下:当话语奔涌,沉淀的是生活的艺术——对话郑博文

泽物无声

本期节目非常荣幸邀请到知名辩手郑博文老师,一同探讨辩论与表达背后广阔的世界和有趣的人生。辩论比赛,是培养严肃论证、整全说理能力的活动,也是投射辩手背后世界观的棱镜,更是表达者与思考者通向自我的渠道。它在链接辩手与观众,在链接一个个真实的人,也在链接复杂的理想与现实。本期节目,我们在博文老师娓娓道来的表达中,看生活与世界如何在辩论中展开。 本期嘉宾:郑博文,曾代表澳门大学夺得第三届、第四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季军、第一届“风云再起”国际辩论邀请赛季军:第一届未来杯全国高校辩论赛冠军暨全程最佳辩手等荣衔其辩论风格于谦和冲淡之中,不失庄严深刻。(摘自新国辩官方公众号) 02:10 被表达吸引,一部分来自于儿时的律政剧。 07:00 辩论的观点是高度个人化、“与我有关”的。 15:43 辩论的“奇葩说转向”带来了不同的比赛风格与对辩论的想象。 22:48 辩论赛很多时候是其所透射的世界观的比拼。 27:38 观点输出的机会,也是检验自己成长的契机。 33:42 辩论是搭载了人的真实链接的活动。 36:55 涵养辩论的,是读书,也更是思考和生活。 41:55 好的表达者的心中总装着一个听众。 44:02 被辩论选择,或许是先天就有接受多元观点的“潜质”。 48:56 把特定时空中的立场与选择和人格解绑,一定意义上是自我接纳、通向自己的前提。 55:47 辩论培养了与异质性观点相处的能力。 59:52 承认异质性的多元的存在,不代表道德的虚无。 1:05:00 辩论既需要在泥泞中行走,又需要保留对星空的仰望。 1:09:00 辩论是生活的艺术。 1:11:00 表达是对生活体验的”意义再赋予“。 必须这样来说言和思维:是者是,因为是本身就是,而无则不是。因为你既不可能认识非是者,也不能把它说出来。 ——巴门尼德 片头/片尾曲:Gymnopédie No. 1 ——by Erik Satie 主播:kantwyn

74分钟
99+
1天前

vol.23 |《被讨厌的勇气》:自由就是被讨厌。

泽物无声

本期节目是《被讨厌的勇气》的读书分享会音频,在读这本非常火的心理学书籍的过程中,我们探讨为什么总活在别人眼光里?如何把过去的伤疤变成成长燃料?原来发脾气也可能是达成目的的"工具"。我们发现人际关系三大痛点:别让自卑感变成自卑情结,警惕亲密关系中的权力操控,要用"课题分离"甩掉人际包袱——记住,帮人的底线是"牵马到河边,不按头喝水"。最后,构建幸福的三把钥匙:认清"存在即价值"破除焦虑,像在野地里跳舞般活着。原来自由,就是学会被某些人讨厌的勇气。 02:30 推荐:小心检视,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换来的,是不是为他人活了一辈子。 04:48 转变:重点不在于过去发生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诠释它。 08:04 目的:当下的目的会驱动我们对过去的理解,会驱动我们对情绪的使用。 13:50 缺点:缺点很多时候对我们有“用”。 17:50 问题: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当中存在很多“权力”。 20:53 解法:课题分离,也即划清界限,辨别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承担。 27:00 帮助:帮助他人,只需要把要喝水的马带到水边,但是不强迫其喝水。 30:33 构建:共同体的建造,需要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35:04 价值:你的价值不是你的使用价值,而是你的存在价值。 39:00 意义: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场舞蹈,人生是旷野。 本期书目:《被讨厌的勇气》岸健一郎、古贺史健 片头/片尾曲:《孤雏》 AGA 欢迎加入泽物无声听友群保持安静,不需要真的保持安静哈~ 另外,泽物无声的专属深度链接读书社群已经在知识星球上线啦,有共读活动和各类研讨、打卡活动,欢迎大家来玩~

44分钟
99+
1天前

vol.24 | 漂流人生:20多岁、6座城市、10个校园,走一步有走一步的欢喜。

泽物无声

本期播客邀请到我的好朋友坑坑,一起回望她不寻常的人生轨迹:人生总是充满岔路口与未知数? 频繁转学如何塑造了适应性?跨城生活带来了怎样的眼界? 一个普通管培生,如何在行业第一线的重压下,找到一点点属于自己的舒服生活状态? 我们真诚剖析职场路上的挣扎与跃迁,聊个人成长中的迷茫与笃定,反思“成功”与“幸福”的真实定义。如果你也曾觉得人生在漂游,或渴望找回生活的自主权,这期充满温度与勇气的对谈,或许能为你提供一点点力量。 03:05 现状:工作暂未完全吞噬掉文化体验和兴趣爱好。 08:21 轨迹:求学工作一共待过6个城市,10个学校。 14:52 重来:从知名高校退学,是不希望自己对大学生活的定义只是苟下去。 19:33 无力:内耗常常来自于内化了单一的评价指标,陷入自责。 24:44 离开:完全可以接受在世俗意义上生活没有过去光鲜。 30:01 自洽:自己待在生活里,快乐不快乐只有自己知道。 34:42 体验:人生就是当下的体验,当下搞砸的事,会有未来的我替我收摊子。 40:00 评价:自己喜欢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评价。 45:35 结语:没关系,至少不会过得太差。 本期主播:kantwyn 本期嘉宾:坑坑 本期片头/片尾曲: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 by Simon & Garfunkel 欢迎加入泽物无声听友群保持安静,不需要真的保持安静哈~ 另外,泽物无声的专属深度链接读书社群已经在知识星球上线啦,有共读活动和各类研讨、打卡活动,欢迎大家来玩~添加节目公告中主播联系方式,可加入读书灌水群~(请备注读书群)

53分钟
99+
1天前

vol.25 | 锥风少年:横扫厦大中长跑百年所有纪录,用意志雕刻生命的速度。

泽物无声

他是一道屡屡打破纪录尘埃的“锥风”:在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他打破凝固63年的厦大男子万米纪录。自此,厦门大学15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半程马拉松与全程马拉松六项纪录皆由他一人在热血与汗水中熔铸而成,成为百年厦大史上首位“中长跑全满贯”的传奇跑者。在创造万米纪录的同时,他代表厦门大学辩论队拿下福建省大学生辩论赛、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两个冠军,距离厦门大学上次拿下这两个冠军,分别过去8年和22年。 但比数字更震撼的,是他奔跑时雕生命的姿态。他在自律的时候掌握着自由,而痛苦是他的生命质感。时刻有“宁在一思进,不在一思停”的信念,在抵御麻木、驱动双腿的过程中,让灵魂永远加速。本期,我们跟随「锥风少年」的喘息,探寻如何在吃苦中幸福?如何用意志控制赛场?如何不割舍爱好而把握“平衡”?痛苦和麻木哪个更可怕?目标实现后如何对抗虚无?失败又如何被看作生命的幽默篇章? 在人生的跑道上,或许真正的胜利,是学会在风中雕刻自己。 02:20 起跑:踏上跑道源于对社交认同与天赋发挥的期待。 07:16 转变:把跑步作为专业后,一部分动力来源是集体荣誉感。 10:00 向内:人生幸福的小秘诀其实是经常给自己找点“苦”吃。 14:20 找寻:信念,意味着用意志操控比赛,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能停下。 跑的过程中没有想的那么难受,但也许是想要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锥风少年2025年4月20日写于社交媒体) 20:00 意志:自律即自由。 24:07 热爱:爱好这样”我付出-我看到回报“的闭环会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28:43 保护:爱好不需要割舍,而是要学会平衡。 33:00 平衡:重要的精力不应该放在转场上,而应该在场地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38:40 倦怠:痛苦是有质感的,来自于撕裂之后的回甘。 三个月盛夏的训练,每一周我都会挑三天上午训练,接受正午 11 点太阳的炙烤,每次下班后的训练,也赶紧赶忙抓住太阳最后炎热的吐息。在一开始这样的高温,按目标配速 4公里我都跑不下来,严重限制正常比赛节奏的展开,随后在训练里一点点加到 6 公里,节奏跑速度的 10 公里,16 公里,目标配速 8 公里,目标配速 10 公里,目标配速 12 公里保下余量,每一次细小的进步我都印象深刻。(2025年8月28日锥风少年写于社交媒体) 45:37 可怕:比痛苦更可怕的是生活的麻木感。 49:07 雕刻:宁在一思进,不在一思停。 55:24 清醒:尽没尽力、用没用心通常只有自己知道。 三天四枪 1.5km+5km+100m+42.125km,哈桑的奥运赛程也是给咱体验下来了,这也许是人生最难忘的时光之一……准备这三天的比赛,花了好久啊。切实感觉到如果想要一个让自己开心的结果,那就去不遗余力地去细致准备。提前三个月开始从休赛养伤期恢复训练,从极慢速的有氧基础开始恢复,加入节奏跑,加入长距离,赛前 2 周加入高强度间歇,再补充全马的超长距离拉练,终于一点点恢复了能接受强度的水平。(锥风少年于2024年11月写于社交媒体) 1:02:15 宽恕:时常没有放过自己,不能让自己的审美天花板塌掉。 1:05:30 成败:把失败当作笑话和喜剧看,而不要矮化生活。 1:09:50 目标实现过后:要继续有目标,但不必有执念。 并不是有个人跑来找我,劝诱我"你跑步吧",我就沿着马路开始跑步,也没有什么人跑来找我,跟我说“你当小说家吧”,我就开始写小说。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写小说。又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在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生活的。纵然收到别人阻止,遭到恶意非难,我都不曾改变。这样一个人,又能向谁索求什么呢? 我仰望天空。能看到一丝一毫的爱心么?不,看不到。只有太平洋上空悠然飘来浮去、无所事事的夏日云朵。云朵永远默默无语。它们什么都不对我说。或许我不该仰望天空,应该将实现投去我的内部。我试着看向自己的内部,就如同窥视深深的井底。那里可以看到爱心不?不,看不到。看到的只有我的性格。我那个人的、顽固的、缺乏协调性的,每每任性妄为又常常怀疑自己的,哪怕遇到了痛苦也想在其中发现可笑之处的性格。我拎着它,就像拎着一个古旧的旅行包,踱过了漫长的历程。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 本期片头片尾曲:Gavin DeGraw - Fire 主播:kantwyn

77分钟
64
1天前

vol.26 | 从容归来:假如未来给了你一巴掌,希望你不要想不开。

泽物无声

本期节目邀请到汤圆老师(他自己给自己的化名)。从小县城考到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专业,在各种意义上”水土不服“后选择休学,在很简单的考虑里选择入伍。入伍过后,简陋的条件、严格的制度、近距离的自然、近距离的生死,颠覆性的改变,也对生活有了颠覆性的认知。在叙述时娓娓道来,悲伤与无奈的同时又抱有对生活的希望,或许这就是复杂的生活本身。 03:49 跨越:小县城考到上海交大,带点遗憾,也带点幻想。 08:22 拒斥:原子化的人际常让人感到”水土不服“。 12:11 入伍:生活很多时候都是无奈之举。 17:17 创造:一切需要重头开始创造,才发现我们的既有生活中的“理所当然”。 22:15 对比:在严厉的环境中,也才发现过去生活中的“宽松”和“有选择”。 29:41 劝勉:假如未来给了你一巴掌,希望你不要想不开。 34:00 上岸:生活中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在“熬”。 38:00 死亡:经常离死亡很近,淡然了生死。 43:28 脱敏:对生活的耐受度是被训练出来的。 47:54 回归:简单、轻松、惬意,或许就很美好了。 53:15 节奏:不要担心会不会比别人慢,重要的是我们仍然年轻。 本期嘉宾:汤圆。 片头曲/片尾曲:《鱼仔》——卢广仲 欢迎加入泽物无声听友群【保持安静】,不需要真的保持安静哈~

60分钟
99+
1天前

vol.27 | 震耳欲聋:关于说话、身份与良心

泽物无声

本期节目聊这段时间上映的电影《震耳欲聋》,这并不是一部情节性很强的电影,但是电影成功塑造了承载了很多伦理张力的人物。透过挣扎的背后,我们可以看见他们所处的背后更宏大的世界,和那些形形色色的价值冲突。而复杂并难以分辨,时而坚定时而纠结,或许就是人,或许就是生活。在这些纠结与冲突中,最震耳欲聋的,应该是那些叩问灵魂的声音。 01:04 电影:相比于情节,人更是电影中更值得解读的。 07:05 说话:聋哑不只是生理描述,而是文化身份。 在斯巴达,婴儿出生后若被判定身体不健全,就可能被遗弃,这被认为是“对城邦的保护”。在部分强调“理性是人的本性”的哲学传统中,如果缺乏理性或表达理性的能力(如语言)的人,会被认为“不完全具有人性”。在基督的文化中,残障、聋哑等缺陷经常被解读为“罪的惩罚”或“缺陷”,这也就进一步在道德上用“罪”的方式评判身体上残缺的人。在近现代工业化的社会里,如果因为缺乏能力而无法进入社会生产的分工体系,就常常会被视为“社会的负担”。在这里,以能力来界定一个人是否“正常”,并非自然客观的判断,而是一种文化政治过程。 13:19 倾听:说了话,也不一定被重视和认可。 16:28 合法:手语也可以传递信息,只不过它不被正视,也不“合法” 20:06 权力:会说话和会手语的人,掌握了转换手语世界与听说世界的权力。 24:40 身份:“向上生长”的渴望并非是一种无端而来的俗套物欲,而是一种对“穷苦”生活迫切代偿的渴望。 28:49 宿命:不仅想要过得好,而且需要证明自己“配”过得好。 32:45 无奈:被骗被拒绝,背后是一个阶层固化的世界。 36:50 我们:相比于聋人群体,贫苦的李淇,又成为了上位者。 40:00 善恶:复杂的冲突,体现了高度复杂的伦理生活 44:20 挣扎:李淇的纠结来自于利益与德性、职业与志业的冲突。 47:45 道歉:李淇的成功,无意间唤起了一种空洞的理想主义情绪。 50:20 根源:我们身处在德福不一致的世界。 欢迎加入泽物无声听友群【保持安静】,不需要真的保持安静哈~

57分钟
99+
1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