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街到厨房
关于云南食材、烹饪、和生活方式

Album
主播:
知了atKM、张爬树
出版方:
知了和张小电
订阅数:
1.02万
集数:
56
最近更新:
2个月前
播客简介...
知了很爱做饭,在云南生活的15年里,累积了许多关于云南食材和烹饪方式的经验。 张小电是云南人,不会动手下厨但嘴很刁,除了吃也喜欢收集食材和烹饪背后的故事。 知了是张小电的朋友和邻居,经常邀请张小电去家里吃饭,或者去逛菜街挑食材。每不管是在菜街还是厨房,每次聊天时关于食材和烹饪的话题都会碰撞出新的认知。 于是他们决定把这些关于食材和烹饪的对话做成节目,分享给所有对菜街和厨房有热情的朋友们。 对了,录制工作其实也是在知了家的厨房里完成的。
从菜街到厨房的创作者...
从菜街到厨房的节目...

从菜街到厨房-55 小电卖瓜:《踏遍青山吃饭去》背后的故事

朋友们好啊~#从菜街到厨房 空档一个月,现在更新啦。 本期的节目,是“小电卖瓜,自卖自夸”,主要聊聊今年初出版的《踏遍青山吃饭去》,这是一本关于云南美食、风土与生活的散文书。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也希望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时能找到更多发现云南的快乐和共鸣。为了感谢听友们,这期节目会有抽奖送书的小活动来表达心意。另外我们的节目在小宇宙的关注量也即将到达一万人,在这里要再次感谢所有听友的支持和喜爱。 ======================= ️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 00:40 小电新书《踏遍青山吃饭去》,借用的是乱世讲座的名字 05:07 从说明文到散文:在写这本书时,和之前写作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08:35 过瘾瞬间,从苏东坡的一句话开始打开思路,把笔墨落在云南菜的丰富性,尽量丰富地去呈现云南菜的丰富 15:22 云南菜的复杂度很大程度来自丰富的物产,有物产有想法,就会有新的口味出现在云南菜里 22:30 写这本书时的找到的新角度:植物食材传播进入中国的道路,值得多放些注意力给云南 32:29 云南米线的地位:一天四顿吃米线,可能也吃不腻 38:20 新派云南菜,两家餐馆的特别之处(不是软广) (采访部分还写到了Rose酱和梅子的故事,以及知了带朋友们赶街时的所见所感,节目时间有限就没提到,这里再次表示感谢,没聊到的采访部分,在书中同样是很有意思的亮点) 48:32 知了夸夸时间:书中的比喻很生动 52:08 虽然签名很难看,但这本书从内容到外观和价格都很有诚意,特别感谢群友的支持 57:53 聊聊最近都见闻和计划 01:06:52 结尾抽奖送书,谢谢朋友们的留言和转发 谢谢收听!

68分钟
1k+
2个月前

从菜街到厨房-54 来饮拾堂闲聊场:A姐能玩进冰激淋的不止“杀猪饭”

朋友们好啊,#从菜街到厨房 更新啦! 三月里的昆明已经鲜花盛开,不过我们又吃了一轮特殊的“杀猪饭”。嘉宾 @来饮拾堂 的A姐用灵感和手艺,把云南热气腾腾的风土滋味浓缩进冰凉爽口的冰激淋里,用开胃菜、前菜、主菜和甜点的正餐形式来呈现,让探索云南味道的地图维度又打开了一寸。 这期节目里,我们以“杀猪饭”冰激淋菜单作为切入点,聊聊被A姐玩到冰激淋里的神奇云南食材。 ============================= ️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 00:35 把杀猪饭做进冰激淋里,这是本期节目嘉宾A姐给我们带来的神奇云南风味 02:42 昆明周边的杀猪饭是什么样的?小电的记忆和A姐的经历分享 07:11 和本地朋友一起去拜访老乡吃杀猪饭,随礼的礼数很重要 10:39 冰激淋“杀猪饭”主题菜单里,发酵元素是线索。骨头糁和猪肝鲊,杀猪菜里的一抹异色腌制品,云南不同地方的骨头糁有什么不同? 18:05 用西餐四道菜的方式来呈现冰激淋,这是A姐工作室“来饮拾堂”的特殊形式,用应季菜单体系来呈现主题,这里详细分解“杀猪饭”里都能吃到啥 26:55 是“拾”不是“食”,来饮拾堂的来历:从私厨食肆到拾取云南食材来做冰激淋,玫瑰老卤小试牛刀 36:46 吃冰激淋就像考试,味道还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别紧张,不同颜色风味卡,背后“放公鸡” 40:48 各种热做食材放到低温冰激凌里,被剧透也难以猜透。以臭菜开头,A姐来讲讲做冰激凌时妙手拾取过的云南特有食材 43:45 菌子拉满,贵价包山菌带来高起点。如何在冰激淋里兼顾菌子的香味和口感? 48:47 牛奶作为溶剂,水油二象性兼顾,冰激淋能承载的风味其实可以很宽 52:03 做冰淇淋需要在低温状态呈现出食物的风味,因此对食材的品质和新鲜度都有更高的要求,否则香气和味道都出不来 55:37 新一季换新菜单,新灵感剧透一二三 61:45 冰激淋、ice cream和gelato,从材料到温度,从工作室到零售门店,展开聊聊几个名词背后的区别和共性,归根结底还是探索云南风土、味觉和人的关联 01:09:47 如何尝试在自家厨房把家乡风土做成冰激淋?A姐分享了几种情况下的实用小贴士 01:14:51 插播小电的极致懒惰冰沙配方:用气泡酒带来空气感 01:16:04 A姐继续专业分享:在家庭厨房做冰淇淋,几种萃取食材风味的小贴士 01:18:06 感谢A姐的灵感分享,期待菜街的听众朋友们激情尝试,做出大兴安岭榛蘑冰激淋、德州扒鸡冰激淋、江浙腌笃鲜冰激淋.etc 01:18:34 关注“来饮拾堂”公众号,来昆明找A姐吃冰激淋。三月“杀猪菜”菜单进入尾声,可能还赶得上再吃一顿 谢谢收听!

79分钟
1k+
4个月前

从菜街到厨房-53 曼谷清迈双城记(附赠琅勃拉邦)

朋友们好啊!在经历了两个月的冬歇期停更后,#从菜街到厨房 终于更新啦! 因为知了和小电都刚刚从东南亚回到昆明,所以这期话题趁热聊了“曼谷清迈双城记”,另有知了在琅勃拉邦的体验作为超值赠品*—* 对于旅行者来说,曼谷和清迈都不是陌生的目的地。这期节目我们尝试从“国际大都市”这个角度切入,来聊聊作为海洋世界重要节点的曼谷,以及作为山地城邦集散地的清迈。此外,华南与西南两处的中国人,分别给两座都市带来了什么样的味道?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泰两国的关联似乎更近了。 希望朋友们在东南亚旅行时,能发现更多真实的精彩与触动。 也祝朋友们春节快乐,蛇年好运~ ============================ ️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 01:12 本期主题“ 曼谷清迈双城记”,因为小电和知了都刚从东南亚回国;小电旅行计划改变,但仍然在2天内浓缩曼谷游:挽面、看展、逛市场 04:53 知了和nilao从琅勃拉邦到清迈跨年,上了两个cooking class,学做当地菜 05:52 小电觉得曼谷迷人,但并不一定讨人喜欢,因为交通太糟糕;知了觉得泰北人太多了。泰国旅游创新高,可能是因为性价比还不错 07:38 不止曼谷,清迈其实也是国际都市,这种国际化是一种山地的不同民族的国际化;清迈的国际化背景:喜马拉雅南麓和“赞米亚”;曼谷则是欧亚大陆的海上十字路口,是马帮和船队的物资交汇的地方 11:57 从西到东的交流,葡萄牙和泰国大城王朝在四百年前的航海时代就已经开始;看起来非常泰国的热带水果,其实是葡萄牙从南北洲大陆搬运来的 15:43 曼谷从建城以来就是国际都市?在这里回顾曼谷的过去 16:31 小城清迈的叙事角度其实更复杂,大城市曼谷叙事时间更短,线索也更明晰 17:57 小电对潮汕的兴趣,其实始于泰国的猪脚饭?以电影《荷尔蒙》里学中文的小女孩为榜样,用“猪脚饭”练习泰语造句 19:36 泰国正大集团生产的潮州酸菜,现在已经把蔬菜原料产地放在了中国东北?这也是一种国际化 20:30 潮汕怎么和泰国连接起来的?信风与帆船连起了潮汕与南洋。清朝初年和汕头开埠,是潮汕人抵达泰国的高峰期,压船的瓷片和回程的大米,以及古今未变的“卖猪仔” 25:18 回到清迈,云南人与泰国清迈的往来,则是山间陆路的马帮生意的往来,走马帮的人有更高的自由度 28:53 国际化大都市,有什么代表的融合美食?移民故事也是迷人的食物迁移史。清迈是Khao Soi,马帮扮演了食物收集者的角色;曼谷是Pad Thai,这种炒粉可以是潮州移民融入泰国社会的标志之一 47:26 聊了快一个小时,知了来聊聊在琅勃拉邦和清迈两个cooking class的体验;先从糯米聊起,某个地方是否把糯米作为主食,与当地人口密度有什么关联? 53:51 清迈的课程里,知了印象深刻的是泰式红咖喱的舂制;顺便说下酸茶和香菜根;打抛叶和亚楠叶也很特别 01:00:47 在清迈的市场里,特别是每周五在王和清真寺赶街时,可以看到很多云南食物:稀豆粉、乳扇、云南腌菜等 01:02:42 小电聊聊在曼谷逛的市场,Talat Khlong Toei就像曼谷的篆新,有一种立体的多元;曼谷比起清迈,第一感觉是太拥挤嘈杂不易居 01:08:18 再聊聊曼谷和清迈的咖啡:清迈咖啡有向上卷价格的空间,曼谷“乌凉”咖啡里藏着华人平民的生活智慧 01:13:02 差不多ending一下,小电总结曼谷交通,推荐利用好昭披耶河公交船和金山寺运河船;在唐人街说潮州话,可以拉近与本地人的距离 01:18:29 在东南亚旅行时,警戒心强当然是重要的,但也不必太害怕 01:24:21 最后再推荐小电写的一个泰国王室历史与八卦: 《把子女作为方法》 谢谢收听!

85分钟
2k+
6个月前

补档2022.05 从菜街到厨房-23 从头到尾咽口水!这期话题是酸梅子味的

朋友们新年好啊! #从菜街到厨房 很快会恢复更新,现在补档一期很久以前的节目,邀请朋友们来回味梅子的滋味。 这期节目的主题是云南梅子,我们的老朋友Rose酱说起梅子如数家珍,从梅子的分类、种植、采摘聊到家庭料理方式,我们条件反射不停咽口水,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谢谢收听! ================================================= →方便找重点的快进时间线: 00:11 再次邀请到回头嘉宾Rose酱,专门聊梅子 00:54 Rose酱每年大卖大理梅子的季节就要到了,这期就从大理梅子聊起 01:15 说起大理和话梅,就想起洱宝这个牌子 02:18 小电说和洱宝的故事 02:49 大理古城的梅子店,本地人的日常 04:25 小电和知了小时候吃梅子的场景 05:24 云南人太爱酸味了,大理的酸主要来自梅子和木瓜 06:16 大理的梅子树都很老,果梅和花梅也不太一样 08:25 大理洱源每年都有梅花节,不过梅子都种在更远的山区 10:06 大理人怎么用梅子的?顺便回忆了古早的石井私房菜 11:26 大理煮鱼用蝴蝶梅,Rose酱分享什么是蝴蝶梅 13:34 梅子排骨和雕梅扣肉,都是梅子入菜的创新菜 14:22 刻板印象时间到:每个白族女孩都掌握了制作雕梅的技能? 15:08 Rose酱分享制作雕梅的工艺:纯手工,没有机器可以替代 17:52 为什么要那么复杂?可能因为雕梅是大理人对美的追求 18:58 带点酒味的湿雕梅和有糖结晶的雕梅干,是雕梅的两个流派 20:36 再次安利紫苏梅饼 22:21 泡酒,也是梅子在大理的重要功能 24:10 小电分享:大理梅子酒在昆明的重要中转站和广告位,是半山酒吧 24:49 知了吐槽:在昆明的新派餐饮里,梅子还可以占道更重要的地位 26:36 Rose酱的大理梅子,除了上市时间比浙闽梅子晚,和那边的梅子还有什么区别? 28:27 两个地方的开花时间差不多,但云南梅成熟需要的时间更长,所以风味足 29:37 梅子被工业化介入育种驯化后,成熟周期变短了 33:46 云南梅也是这几年被大家关注到 34:38 Rose酱所形容的“野生梅”,是怎样一个特别的概念 40:38 深山梅子的自有生态系统,是梅子界的生物动力法 41:49 云南梅很好的代表了云南的风土,但运输也并不简单 44:58 梅子成熟度的差异 46:56 2018年开始卖梅子的Rose酱,录节目时已经是第5年了,除了大卖也有很多辛酸往事 52:35 梅子打包细节多,口罩的核心科技喷绒布也是秘密道具? 54:46 胭脂梅是什么?青梅、黄梅和胭脂梅的科普 1:00:54 胭脂梅的美感和非实用主义,可以带来更极致的料理体验 1:03:29 Rose酱一直致力于分享泡梅子酒教程,这几年写作教程时的心态有什么变化? 1:06:00 Rose酱泡梅子酒的配比推荐:白葡萄酒和威士忌泡 1:12:05 泡梅酒时,糖应该在哪个环节加? 1:14:40 用盐来处理梅子,会给梅酒带来怎样的风味? 1:18:01 除了梅子酒,Rose酱每年还带着大家做梅子露和梅子酱油 1:22:31 常温梅子露之外,Rose酱还提供了另一种梅子露制作方法:电饭锅梅子露 1:28:07 梅子酱油的具体做法,Rose酱家几乎每天用到这种风味酱油 1:31:01 2022的计划,梅子采摘时间预计在5月25号左右 1:33:18 新的梅子教程即将上线,请大家期待 谢谢收听!

99分钟
2k+
7个月前
从菜街到厨房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