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饱
聊吃喝、生活的对谈播客,保持七分饱吧朋友!

Album
主播:
李牧羊🐑、思遥吃饱没
出版方:
李牧羊
订阅数:
1.67万
集数:
59
最近更新:
1周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七分饱》是一档聊吃喝、消费品与生活的对谈类播客,由两位生活在杭州&上海的男生主播不定期更新。 我们开辟这个小天地,通过麦克风表达对食物、城市生活以及现代消费的看法和见解。 保持七分饱,留出一些空白,大概是为了一种悠然的状态,游刃有余而又满怀好奇。
七分饱的创作者...
李牧羊🐑
思遥吃饱没
七分饱的音频...

Vol 55 夏日特辑 | 冰镇西瓜、野泳与未完成的夏天

准备发这期节目的时候已经是盛夏,扭头看窗外,满眼的绿叶顶着猛烈的阳光,被晒出绿色的油润感。 狠心关掉空调打开纱窗,蝉鸣交响乐就顺着窗台涌了进来,和桌上冰可乐的气泡共鸣。 夏天对我们而言是什么呢? 是离别的日子,也是重新开始的日子, 顶着汗水赶下一场电影,视线模糊, 找到遗落的蒲扇,掰开通红脆甜的冰西瓜, 像我们聊到的《巴黎夏日》一样,躁动、热烈、但又细腻悠长。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自己和夏天的故事。 我们将在7月8日中午12点前,抽取三位有趣留言,送出三本陈宇慧老师,也就是田螺姑娘的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一起迎接这漫长的夏日吧: 03:10 每个夏天,我好像都在赶场看电影 06:14 遥不可及的梦龙,靠碎碎冰和拖肥弥补 10:57 童年回忆里,房间里堆着吃不完的大西瓜 15:33 大夏天的,正是发酵的好时候! 25:45 冷泡茶、薄荷、藿香,DIY特调是没有尽头的 33:16 赞美夏天大果篮,荔枝 杏子 水蜜桃 杨梅...... 39:29 《谁来决定吃什么》建议夏日午后,吹着小风慢慢读 42:25 从野泳到发酵:夏日阅读书影音推荐 聊到的吃喝🥢 * 拖肥、碎碎冰 * 冰奶片、大小牛奶 * 椰子水冷泡茶、凉拌西瓜皮 * 薄荷、藿香、荆芥 * 杏子、蜜桃、杨梅、荔枝 * 糀、酒酿、甜胚子 * 永春双白:甜白酒和白粬饼 糀,也就是米曲👆🏻 小时候的快乐拖肥👆🏻 西北娃的童年回忆—冰奶片👆🏻 聊到的书📚 * 罗杰·迪金《野泳去》 * 陈宇慧《谁来决定吃什么》 * 小仓拓《日本发酵行纪》《发酵文化人类学》 聊到的电影🎬 * 《琳达琳达琳达》 * 《巴黎夏日》 * 《夏日细雨》 * 《宝可梦礼宾部》 听到的音乐🎵 开头:The Zeppelin by sessions 结尾:Sufjan Stevens - Mystery of Love 【本期主播】 思遥,全网同名 @思遥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 李牧羊,即刻 @李牧羊 静静等待梦龙自由的那一天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联系我们】 有兴趣参与我们的对谈,或者寻求合作的朋友可以发邮件到邮箱:[email protected]或添加小助手 vx:qifenbao778

53分钟
1k+
1周前

Vol 54 鸡有鸡味,只要肉新鲜就是有鸡味吗?

鸡有鸡味是对鸡的褒奖。 要做到新鲜,意味着宰杀、排酸、运输每个环节都要紧紧相扣。 要做到好吃,先要了解不同鸡种之间的区别,比如葵花鸡、清远麻鸡适合白切,阉鸡适合煮汤,温州红鸡适合炒。 这期的嘉宾 Enzo,高中去美国读书,大学在UC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求学期间第一次创业做中式盒饭,今年在杭州凤起路菜市场开了一家鸡类专营店店「凤起鸡」。 为了开这家店,Enzo 说他花了一年时间测试鸡肉的供应链,试图在杭州复现广东鸡肉的美味。 本期节目,他用产品经理的视角,拆解鸡肉从养殖到制作的所有环节,分享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哪些挑选鸡肉的技巧,以及作为「新餐饮创业者」一些意想不到的创业门槛: 01:29 父母不会做饭的童年,从小开始探店 03:55 美国高中:一周一片薯片、开市客Costco4.99刀烤鸡6人分 06:43 大学创业:墨西哥阿姨掌勺 的中餐外卖 15:52 为什么在杭州做一家广式鸡味店 18:43 市场供应量决定新鲜程度 21:08 白切清远鸡基准线:皮爽肉滑/皮下啫喱/不油紧实 42:30 如何判断一只鸡新不新鲜?脚上的吊牌扫一下就知道 48:59 鸡味能被量化吗?从谷氨酸钠到肌苷酸,五种鲜味物质详解 拓展阅读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关于清远鸡口味,请看「企鹅吃喝指南」这篇中的拆解 【本期主播】 思遥,全网同名 @思遥 爱吃鸡吃鸡吃鸡 李牧羊,即刻 @李牧羊 白切鸡,我真的从小吃到大 【本期嘉宾】 Enzo,「凤起鸡」老板 米其林的嘴/硅谷的手/华尔街的脑,副业「做鸡」的炼金术士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联系我们】 有兴趣参与我们的对谈,或者寻求合作的朋友可以发邮件到邮箱:[email protected]或添加小助手 vx:qifenbao778

64分钟
1k+
1周前

Vol 53 以自己为尺度,建立生活的小众点评

本期在安吉余村 bottledream 瓶行宇宙的活动现场,与迷走神经小组的三位小组成员——英俊、ttt和阿挺,聊了聊ta 们怎么玩、怎么玩得有意思。 迷走神经(Vagus nerve)是我们身体里最长的一条脑神经,它连接着大脑与内脏,像一条隐秘的通道,让我们感受到饥饿、松弛、愉悦,甚至某些直觉与情绪变化。简单说,它是身体和感官感知世界的「神经高速公路」。 迷走神经小组希望用自己的身体经验、感官线索与直觉,找到去探索地方、生活和饮食的方式——不依赖推荐算法,不盲信点评榜单,而是用自己的「迷走神经」重新连接和发现世界。 我们从如何建立自己的「小众点评」聊起,聊到如何从日常观察中,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感知地图: 03:49ttt回老家后对常州的观察:学校门口小卖部变成托管班 07:26「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三河口也不是」 10:03点外卖像刷短视频 13:33社区食堂作为了解当地生活的线索 16:08宁波「本地人一条街」 19:52试试用地图软件代替点评软件 21:48放下评价系统后,用自己的五感重新认识餐厅 28:31四象限方法详解(从生活经验开始) 35:43小探索获得的「甜头」是构建方法论的起点 36:27给城市写「野史」:常州中山纪念堂前身是个川菜馆? 39:52「古茗指数」 :跟着奶茶店选址找乐子 40:52与老板聊天:重拾人与人的信任与沟通 48:56最小半径的探索,做最小范围的实践 迷走神经:如何练习「以自己为尺度」 拓展 陈荣辉 【素材】 开头音乐:Margot Zunni 封面来自 chatgpt 【本期主播】 思遥,全网同名 @思遥 溜达溜达,放松放松 【本期嘉宾】 「迷走神经」(按出场顺序) 英俊,不务正业所以开始「走神」的娱乐圈工作者。 ttt,在东东面馆每天一碗断生面的三河口小学生 阿挺,在上海吃不到横沥汤粉就住横沥河边的惠州小刘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联系我们】 有兴趣参与我们的对谈,或者寻求合作的朋友可以发邮件到以下邮箱:[email protected]

49分钟
1k+
3周前

Vol 52 香港街头美食,酥渣渣的菠萝包,弹啾啾的咖喱鱼蛋,蛋烘烘的鸡蛋仔 ft.陪我过海

去年在香港漫游那集结尾,我们提到有机会想做更多关于香港文化的内容,这期就来填坑~我们从街头小吃的角度打开香港。 很开心邀请到在港播客「陪我过海」的三位主播,从太安楼开始,我们聊到随战后经济复苏快速兴起的走鬼档(街头小推车),聊到各自心水的街头美食,菠萝油要冷热恰当、外皮酥夹心热黄油凉,咖喱鱼蛋里的咖喱汁专门拿来捞饭,鸡蛋仔变得和华夫饼一样包一切。更别提还有蛋挞、车仔面、鸡蛋糕等等没有聊。 中西交融,藏龙卧虎,香港的街头从不缺故事,不缺美食: 04:02太安楼底商扫街,街头美食一箩筐 提到:鱼蛋佬;太安楼牛杂;美姐糖水;姊妹美食;海南鸡专门店 鬼故事指路➡️EP17 本地人带路 | 跟着香港东区居民不迷路,细说太古历史,鰂鱼涌美食和西湾河都市传说 11:45第一次在香港,体验颜色对比度很高的生肠(输卵管) 15:13菠萝包里(一般)没菠萝/墨西哥包不在墨西哥/鸡尾包没鸡尾 23:39烧卖烧麦稍卖稍梅,还有多少个名字? 28:34咖喱鱼蛋,好吃秘诀在咖喱汁 提及:九记食品厂;興利祥記食品;文记咖喱汁 39:23车仔面「嗱喳面」,廉政公署往事 44:46鸡蛋仔起源碳烤与电烤真有那么大区别?水果味麻辣味,还有什么味? 47:48心水推荐:牛奶冰室;周记烧麦;祥兴咖啡室;尖沙咀饿妈家姐 49:43菠萝包压扁最好吃?我的脑袋充满疑惑 56:14本地人寻店四重验证,姜涛严选很靠谱 61:40离开一段时间,再回到香港想吃什么 提到:谭仔;西营盘潮州人/达濠仔;华姐清汤腩;潮牛腩(较贵);捞捞面(石门京瑞广场) 太安楼入口👆🏻 鸡蛋仔的不同口味👆🏻 (老板会脱上衣的)海南鸡专门店👆🏻 FB上的香港美食关注组(部分) 提到书籍📚 《香江知味:香港百年饮食场所》 《图解香港烧卖》 拓展阅读📒 by Oil 点牛腩 崩沙腩一般最贵,是牛的横膈膜,软嫩味香。肥瘦刚好。坑腩位于牛肋骨之间(去肋骨后现一条条坑),口感软中带爽,牛味最浓。爽腩位于牛腹正下方,有层薄软胶质,比较软糯。By oil 车仔面 又称为「嗱喳面」,起源于50年代。 由于二战结束,大批内地人被迫搬至香港找不到工作,开始以此为生计。 起初车仔档是木头车改造的,木头车的上半部装有金属造的“煮食格”,能够分别放置汤汁、面条和各种配料。 因为无牌经营,车仔档也被称为走鬼档。 当时经营车仔面的流动熟食小贩,常在凌晨在市区的后巷准备食材,清早便把木头车推到街上开始贩卖面食。 早期食材:鱼蛋、猪皮、猪油渣、猪大肠、鸡翼尖、萝卜和生菜之类。 早期面条:米粉、河粉、幼面或油面择一,较高成本的乌冬和伊面后来才有,即食面通常是大光面([2]),有部分面档会提供出前一丁面饼但可能要另加钱。 早期汤底:早年可供选择的汤底主要有两三种,都是制作成本较低及制作较快捷的汤底,如用盐巴和猪油调配的清汤、主要使用咖喱粉调配的咖喱汤,另有牛腩汤底,不过早年的车仔面本身并没有供应成本较高及烹调时间较长的牛腩。后来又有沙嗲汤底,至于麻辣、酸辣及冬阴功等则是较后期才出现。 餐厅推荐:太子的何车车仔面、铜锣湾登隆街新记车仔面 【素材】 开头音乐:美味情缘-杨千嬅 本期封面由chatgpt 生成 【本期主播】 思遥,全网同名 @思遥 菠萝油加冻柠茶,唔该 【本期嘉宾】 「陪我过海」全明星阵容 赖老🦁Leo,尽力不变身老登的80后 Oli,口味南北杂糅的内脏爱好者 kelly,喜欢穿拖鞋的太古城街坊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联系我们】 有兴趣参与我们的对谈,或者寻求合作的朋友可以发邮件到以下邮箱:[email protected]

73分钟
3k+
1个月前
七分饱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