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6. A股最大的成长风格集中营——医药行业的投资姿势

🎤本期嘉宾: 郭相博@天弘基金医药主题基金经理 ⏯️本期简介: 医药行业是2022年A股表现最差的行业之一,今年8月上旬再遭「院内反腐」,雪上加霜。 但另一方面,「喝酒吃药」在A股是类似致富代码一般的存在,没人会否认医药行业的投资价值。 前段时间我偶然在韭圈儿APP上看到网友转发了本期嘉宾郭相博老师对院内反腐的点评,像这样: 说来你们可能不信,我就是看了这个帖子,立刻找天弘的朋友问:有没有可能邀请郭老师来面基唠唠? 其实我自己和那位天弘的朋友都很没底,就现在医药这个德行,谁愿意这节骨眼上出来啊! 万万没想到郭老师居然是「面基」的听友,很爽快就答应了。 这期节目从横向(大医药的子版块)+纵向(历史主线行情)复盘了医药行业的格局和历史,并且给出了一些这行的投资方法论。 🎯时间轴: 02:24 一个赛道型基金经理怎么会阶段性看空自己的行业呢?说说考量。 04:21 2019~2021是一轮轰轰烈烈的医药牛市,但是!假如没有口罩会怎样? 14:47 这个行业,主动型基金很容易跑出超额收益来,而且是稳定、大幅跑赢指数。 18:29 梳理医药行业的子版块—— * 原料药 18:54 * 化学制剂 20:54 * 中药 22:22 * 生物药 24:01 26:01 跑题!减肥药司美格鲁肽好使吗?长寿药NMN呢? * 医药商业 27:53 * 医疗服务28:31 * 医疗器械 30:44 32:24 对医药行业而言,没有哪个板块能够长期一直赚钱比较容易 33:29 这么多细分板块,但对景气度的识别并非胜负手 36:09 行业遭遇负贝塔时,行业型基金经理怎么办? 41:58 纵向复盘医药行业过去的几轮主线行情—— * 第一轮周期:2012年之前 42:31 44:36 跑题!当前医药指数的估值幻觉。以及为何这行需要一个主线?⭐️ * 第二轮周期:2012~2018年 47:38 * 第三轮周期:2018年至今 49:35 56:44 每次谈医药行业,想象空间都对标美国,有可比性吗?没有!⭐️ 59:10 买医药行业,预期收益率的锚是什么? 1:01:12 郭相博三支产品的定位和考量 1:06:28 行业研究现状——大药企都在卷,小药企无人问津 1:11:24 港股医药股,回报是弹性巨大,代价是为了高弹性得长期挨打 1:12:52 聊聊这次院内反腐以及为什么阶段性看空⭐️ 1:18:01 当基金经理自己下场演示:如何定投自己的产品 1:22:15 牛市里,大家在玩一场「与投资没啥关系的」游戏!⭐️ 1:24:30 「面基」不想让大家成为「聪明的投资者」,只想大家成为「合格的基金持有人」❤️ 1:26:27 基金经理自己家咋理财?🎤 📁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本期部分内容概览: * 44:37 提到的医药生物指数的走势: * 1:16:04 提到的偏股基金历史上没有连续两年是负的,该指数今年至今的涨跌幅为-9%,这个规律是否会打破?我们拭目以待。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92分钟
24k+
1年前

E25.当聪明人扎堆的行业步入下行周期,会发生什么?

🎤本期嘉宾: judy@IT桔子分析师,关注一级市场多年 ⏯️本期简介: IT桔子是一家成立多年的创业投资项目信息数据库公司。 Judy是这家公司分析部的老员工了,这么多年一直以第三方的视角,置身事内、既远又近地见证了中国一级市场的兴衰,和这个行业的各个角色都有交流,是见过大样本量的人。 我对一级市场完全不熟,这次邀请她来给扫扫盲。 这次聊天对我最大的启发是意识到了「创业已经离普通人远去了」,为此我还写了一篇公众号的推送👉 《创业叙事正离普通人越来越远》。 听起来有点悲观,其实不然,融资创业虽然远去,但小生意常在。 当个小老板、个体户,做点小买卖,服务好金主们,赚两年钱,不也挺好嘛! 别搞拉估值,做大做强,再创辉煌那套了,时代变了! 我当然也是怀念那段人傻钱多的双创时光的,很多80后90后的命运齿轮在那一刻开始转动得直冒火星子。但事后再看,那只不过是美好而短暂的时代片段。 别老留恋往日荣光,还得往前看,什么年景,过什么日子。 🎯时间轴: 01:29 大白话解释解释:啥是一级市场啊? 02:09 老钱和一级市场的两次交集 04:33 这行的牛鬼蛇神多吗?赚得多不? 08:44 嗨!原来所谓LP就是更高级一些的「基民」呀! 12:52 低赔率*高概率≈一级市场的游戏逻辑 14:51 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股市),就像个漏斗 18:52 双创浪潮改变了很多80后和第一批90后的人生轨迹 21:57 几个关键年份:2015、2016、2018、2021 24:57 呼吁大家说「美元」,不要说「美金」 28:04 互联网叙事已经过去了,现在舞台中央是泛科技、高端制造 31:09 轮到一级市场迎来供给侧改革了 32:32 细数过去几年的融资「风口」 39:44 创业叙事离普通人越来越远了,现在拿融资式的创业越来越倾向庙堂式的精英创业者 44:04 整个一级市场的所有从业者加起来,还不如一家大厂的人数 46:43 年轻人进入一级市场的诱惑和代价 53:05 其实MCN反倒有点像以前的VC了 54:45 当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 1:02:51 创业者始终是社会里的那一小撮爱冒险的人 📁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注意下图标红的几个关键年份: 2015、2016-双创浪潮、2018-移动互联网里的好项目需要融下一轮、2021-美联储QE4 * 互联网大厂的无边界扩张叙事在21年初戛然而止,出手次数陡然下降。卖给大厂的退出路径又少一条: * 互联网行业不再是一级市场的主流了,那些更符合国家战略的硬科技行业更受青睐,比如下图中的标红的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汽车交通行业。 * 现在的主流创业者往往更偏「堂庙化」——专家、技术骨干、技术背景的高管、高校教授和他的学生们...他们所在的行业、要做的事,也不是靠PPT拉来几百万就能搞定的,普遍要求的融资额更高。 * 美联储B|S的资产侧的主要构成是长期国债+MBS,跟黄金有毛关系?成天美金美金的... * 本国加息周期,各国央行都在增持黄金,像这样: * 我们的央妈也在增持黄金: * 一些去美元化的现象: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67分钟
38k+
1年前

E24.几个慢慢变富的故事—写给亲妈的理财建议

⏯️ 本期简介: 本期分享几个理财故事,其中有两位主人公堪称巴菲特的二姨和二舅。 通过节目里的个案展示出长期投资、慢慢变富的具体路径和代价。 还有个私心:希望我妈能走上这条路,成全我想当个富二代的夙愿。 🎯 时间轴: * 00:36 引子:为什么老一辈人更容易慢慢变富? 突然意识到,我妈是长期投资的天选老太太! * 10:06 故事一:身价2200万美元的普通税务局公务员 Annie Shaber37岁时倾家荡产,但一生囤股,踏实上班,51岁退休,101岁去世,临终时投资组合高达2200万美元,年收股息75万美元。 * 20:40 复盘60后老妈一生的现金流 * 22:02 50万本金养老一辈子的三个思路 养老资产的关键:长久期,资产质量好,分红稳定,保值增值——这并非天方夜谭,真的存在! * 26:00 故事二:身价800万美元的保安 Ronald Read是个典型的中低收入者,当过加油站保洁和技工,退休后当保安,当他去世时,人们发现这老头居然捐了600W美元,轰动全国。 * 30:00 故事三:靠攒钱中年就买下3栋楼的日本房姐 一个月收入仅17万日元的小姐姐,18岁开始攒钱,最终买下三栋楼的狠人! * 34:58 故事四:带着600支股票退休的大叔 一个在日本相当有名的正能量中二老股民,退休只做三件事:炒股!薅羊毛!当舔狗!啊不是,追求爱情! * 39:54 我眼中的慢慢变富? 不同经历的人,很可能致富的路径也不一样 40:20 我们的父辈都有很大的发财潜力 42:14 有一种自由叫「没啥家庭财务责任」42:53 美国故事的主人公门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高股息策略」 43:36 需要注意的两个细节 44:07 财富前期需要空间,后期需要时间 51:01 写给老妈的话 51:32 * 53:05 彩蛋:我遇见的一位扫地僧级别的基金持有人 👉 欢迎下载有知有行APP,体验长钱账户和《投资第一课》 📃 本期播客逐字稿 📁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下载有知有行APP,体验长钱账户 * 10:06 提到的Annie Shaber * 12:16 提到的1930年出生的baby巴菲特 * 15:44 二战时期的美股表现 * 17:46 提到的两次美股股灾 19:26 提到的Annie的股票持仓 19:48 提到的后人对Annie投资生涯的净值回测 21:54 提到的老妈一生赚到的现金流,这张图真的感动到我了! 24:55 提到的三个类养老金资产的股息率 26:23 提到的Ronald Read * 28:21 Read的部分股票持仓 * 30:39 提到的日本居民部门的财富构成 * 日本人就是爱持有现金 * 日本几类资产的长期回报率 * 31:29 日本房姐 * 第一套房 * 第二套房 * 第三套房 * 房姐开的梦想猫咖 * 房姐自己的屋子 * 34:59 桐谷广仁大叔 * 桐谷被赠品堆满的家 * 老哔登求爱现场 * 日本的街头传说 [图片] * 70岁老的飙车特写 [图片] * 47:43 提到的美国移民流入数量。很明显最后拜登(紫色)时期加速了,将移民引进拉回到正常增速轨道。 * 48:09 提到的美国人力成本支撑了通胀的黏性 * 49:05 提到的西格尔教授的大类资产长期回报率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57分钟
41k+
1年前

E23.两个内容从业者促膝长谈,互诉衷肠

🎤本期嘉宾: 崇旭@价值阅读群主理人、有知有行一块砖、即刻网友 ⏯️本期简介: 录这期节目之前,我和崇旭几乎没说过话,甚至微信好友都刚加上不长时间。 但我常看他的即刻账号——这是一条信噪比极高的信息流,常常给我启发。甚至追更崇旭成了我偶尔打开即刻的一大动力。 不出意外地,我们聊上就发现很对脾气,一见如故,俩人掏心掏肺地唠了三个小时。对此我并不意外,本就预期会聊很久,以至于我怕他饿,还特意跑去711给他买了俩面包。 其实这几年我极少与人说起过一个「内容从业者」的个人感受,一来我本就不太社交,二来这些感受太过个人,不足为外人道也。但崇旭就像一面镜子,我愿意和他说。 当然,因为聊得很嗨,过于私密,有2/3的内容都被剪掉了。最终展示出来的,是一些关于如何打造信息流的思考,我们喜欢的作者,以及对理财、FIRE方面的感受。 今天,8月28号,对崇旭来说也算一个有些纪念意义的日子,我也想把这期播客作为一个礼物送给他。 🎯时间轴: 00:16 一段有点啰嗦的开场白 04:49 把想法写下来是一种很不错的思考方式 哪怕只是把「疑问」写下来,思考也会自然地开始 07:55 内容就是内容,把它和收入挂钩,很容易「着力即差」 10:20 史铁生、《金钱心理学》、项飙、崔庆龙大火背后的时代背景 13:01 回看「老钱日日谈」公众号这些年 崇旭回看自己维护的几条信息流: * 信息流1:AppSo往事 16:17 * 信息流2:苹果App Store往事 22:35 28:09 FIRE并不是被很多人共情的叙事,什么样的人会践行这个理念? 29:37 如何从白白错过好大一笔钱的情绪中走出来?⭐️ * 信息流3:价值阅读群 34:53 35:38 勇敢承认!俩人都蛮喜欢李笑来 42:46 什么机缘下开始观照内心,把自己放到更靠前的位置 * 信息流4:知行此刻 50:48 51:19 一条投资信息流里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 54:43 互联网上还需要一条个人向的、高效的信息流吗? 56:51 个人输入体系的搭建:母题→标签→学习曲线 1:01:29 我们一天中能用来浏览信息的时间太有限了 服务在乎自己时间,在乎信息质量,追求高信噪比的人 1:05:37 第一代移民的苦:抗下所有,把上下代际的现金流掰正 1:08:14 去年的一大进步:取关同行!自己探索 1:12:40 自由职业者,真正的重点是「职业」,自由是最大的坑 1:17:05 一个让我很受益的咒语——万事留痕 播客里提到的内容: * 心理咨询师 @崔庆龙(微博) * 摩根·侯赛尔《金钱心理学》(豆瓣) * 面基 E15.《金钱心理学》,它真的好会!更适合普通人的 “宝典” * 崇旭自述《当我决定从苹果辞职》 * 崇旭 FIRE 过程中的记账心得:《记了 35 个月资产账的心得体会》 * 崇旭的「价值阅读」社群 * Traders' Talk #19 对话崇旭:信息泛滥时代下的「价值阅读」探索 * 李笑来《七年就是一辈子》(后更名为《新生》) * 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得到专栏 | 豆瓣) * Stratechery by Ben Thompson * 崇旭对错失苹果股票收益的复盘: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79分钟
21k+
1年前

E22. 选择比卷重要,挑人少又好赢的地儿卷!

🎤本期嘉宾: 高兰君@中泰资管基金经理 ⏯️本期简介: 又是一期基金经理访谈。 前阵子我看到了一张统计图(下方有),有点震惊,惊讶之余,我把它加到了自己的《市场观list》里。这张图透露的关键信息是: 在主观股票这个池子里,大部分基金经理都在卷「成长风格」。 当然,不同基金经理对「成长」都有自己的定义和方法论,但说到底,对业绩增速(一阶同比)和增速趋势(二阶环比)的判断仍是这场游戏的关键。 本期嘉宾高兰君也是一位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在公募圈,她并不特殊。在但中泰资管,她又相当不同,因为在她之前,中泰资管的两位基金经理都是价值风格的。 我们聊了3个小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尽管需要卷(业绩、预判),但在此之前,挑个人少、好赢的跑道会直接影响这场竞争的难易程度——这种思路贯穿了高兰君的整个成长和投资经历,她总在刻意识别那些“没那么难”的游戏。而且虽然贴上了「成长风格」的标签,她却在用「杠铃策略」,在另一头加了几片高分红的杠铃片。 包括她的投资生涯(大概是这一轮牛熊周期),19年初市场好的时候,她在公募卷赛道做业绩,然后在21年高点转身离开。市场不好的时候,她在险资控回撤扩能力圈。今年市场情绪冰点期,她又回到公募发产品。 在聊天过程中,我特别想让她说出「我在择时」,但是她拒不承认,把一切归因于运气。 我们还聊了聊基金经理自己家的理财方案,相当诚恳。 希望本期节目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时间轴: 00:47 第一次选赛道—— 北京孩子+象棋比赛+女子组+努力+好运=清华大学 P.S. 家长们要不要研究下棋类兴趣班(我瞎说的) 10:05 这是我第一次对「慕强」这个词有些好感 11:30 考研、就业也在选赛道 而且因为没凑热闹,躲掉了一个巨大的「时代负贝塔」 一个人生议题:有优势,就一定能赢吗?没有贝塔加持的阿尔法,力量会很强吗? 17:13 医药行业里的细分赛道,咱们挨个说说—— 周期的、科技的、消费的、零售的 26:10 在险资的经历,一些控制回撤的思路 32:04 有一个版本的「投资不可能三角」,还是要比较 33:15 21年在公募时,很不舒服,因为下不去手,啥都贵,认知无法支撑赚钱 37:54 不自知的「逃顶」,离开公募,再回险资,向制造业拓能力圈。制造业真是苦生意啊! 39:57 公募看相对收益背后——每年业绩大排名,年年高考 46:35 中泰是怎么考核基金经理的? 考核你是否真正知行合一,考核你的3年业绩 49:15 市场冰点募产品是一种是什么体验? 50:52 高兰君的市场观⭐️ 57:11 高兰君的投资观⭐️ * 在A股做成长:会卖的是师傅!1:00:12 * 中长期只能赚到业绩增长的钱1:00:46 * 2条个人的小纪律1:03:59 * 先选赛道,挑有性价比的地方卷 1:06:08 * 怎么兼顾胜率?1:06:43 * 杠铃策略,两头怎么押? 1:08:43 * Gartner曲线,吃哪段?1:16:36 * 面对个股的随机性,等权重下注1:21:40 * 成长视角下的业绩和估值1:27:35 * 高兰君的三层打分系统1:34:05 * 鱼多是好事,人多是坏事 1:41:09 * 我理解的成长风格投资是跑好2千米1:44:55 1:49:31 唠唠大小盘风格未来一段谁占优?这也是最近总被讨论的事 1:55:59 八卦一下:你一个基金经理,自己家是咋理财的? 重点瞬间回到了房子上😂... 2:04:00 中泰的规矩:基金经理自购下限200万 不能全押自己的风格啊,得买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风格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57:15 提到的那张图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137分钟
54k+
1年前

E21.中产,一个阶层的自我修炼

⏯️本期简介: 听完本期,和中产这个概念说拜拜! 🎯 时间轴: 02:45 中产阶级诞生的宏观背景 * 经济处于中高增速发展阶段+优势产业崛起带来高薪岗位和产业机会+房子股票等财富储存器发展完善,缺一不可。 07:22 中产阶级又会因何消亡? * 经济进入低增速阶段 * 优势产业式微或向海外转移 * 经济危机期间,资产价格大跌,财富缩水 10:39 中产的偶然性:历史进程下的个体奋斗 * 中产的幸存者偏差在于:低估了时代贝塔的力量,又过分往个人能力上归因 * 用一张图勾勒出「历史进程」的具体含义 * Timing is everything 23:25 中产阶级的分布和划分标准 * 居民部门三大阶层分布比例—1%富人:9%中产:90%中等和中低收入群体 * 我心中的中产:可以从容应对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四座大山 29:15 一个县城中产的样本 * 一个县城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县城这个环境里,白手起家,不靠坑蒙拐骗,不靠接近权力,靠街头智慧、靠非常高的风险偏好,靠本分经营成为了一名县城中产,路径如何?有啥代价? 37:39 时代红利、产业红利、流量红利 * 红利将我们变成中产,但红利都有窗口期 * 一条成为中产的隐秘路径 42:58 中产阶级生存美学之一 * 识别无处不在的万恶的鄙视链 47:14 中产阶级生存美学之二 * 中产作死三件套背后的道理 * 现金流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51:33 中产阶级生存美学之三 * 人力资本+金融资产 * 小老板和个体户的经营性收入 58:38 中产阶级生存美学之四 * 消费的两条大原则 59:40 中产阶级生存美学之五 * 家庭财富资产配置 * 房子的原则 * 权益投资和个人的财富观、市场观、投资观 * 家庭风控和保障体系 * 负面清单和三种应对思路 1:05:28 中产阶级如何与自己和时代共处? * 识别周期和斜率 * 灵活一些 * 拒绝进入鄙视链,以为为主 * 积极心理学 📁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本期节目逐字稿 * 图1. [图片] * 图2. [图片] * 图3. 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中产感受 [图片] * 图4. [图片] * 图5. [图片] * 图6. [图片] * 图7. [图片] * 图8. [图片] * 图9. [图片] * 图10. [图片] * 图11. [图片] * 图12. [图片] * 图13. * 节目中提到的「晚点LatePost」的那篇县城中产的报道:《在县城,从无名之辈到奶茶大亨》 ,作者:朱凯麟。 * 节目中提到的「虎嗅」的那篇报道:《中产阶级消亡史》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70分钟
20w+
1年前

E20. ETF风嗖嗖地刮,挑重要的唠唠

🎤本期嘉宾: @北落的师门 | 韭圈儿创始人 ⏯️本期简介: 本期拉上北落和大家唠唠指数基金投资中有关择时、指数选择、组合管理等方面问题。 另外就是给大家薅个羊毛,免费领取两张长度超过1米的指数基金地图。没有套路,因为有客户赞助,所以是完全免费的。 添加下图中的微信号,留下收件信息就可以了: 🎯时间轴: 00:21 先说白嫖的事!两张《指数基金作战地图》,免费送! 03:10 指数基金两件重要的事:低位构建更多买点,高位要有止盈。说白了,得择时。 07:08 长期的择时抓手——股债性价比,详细解释一下! 14:29 确定股票仓位的中枢也很重要。 15:38 最好在最悲观的时候去审视自己的风险偏好 17:44 短期的择时抓手——恐贪指数,具体怎么用? 20:17 当 股债性价比+恐贪指数 双双进入极值区域,一定要高度关注!往往意味着大级别的买卖区间到了。 22:07 在A股抄底容易,但能否止盈,本质上是每个人的「市场观」决定的。 26:57 韭圈儿针对军工、证券、新能源、光伏、芯片、恒科几大典型的渣男赛道都开发了专门的恐谈指数,用来衡量情绪。 28:35 择时说完了,说说选择指数 31:28 根据市值规模编制的宽基指数 34:21 根据行业/赛道来定义的行业指数 36:03 根据策略因子来定义指数 39:24 可以往组合里加入一些海外的指数 41:50 审视基金组合时最好能穿透到行业上 44:49 如果跟投别人的组合、别人的投顾,需要确定那个人的投资框架是完备的——这非常难考察,这样的管理人也很稀缺。 45:52 基金组合要不要走绝对收益的思路? 50:01 基民的迷思:带着绝对收益的预期进来,又在相对收益中忘了初心。 53:08 韭圈儿神奇指标,A股的本质是不是周期,一眼便知! 56:13 构建指数基金组合的几个关键步骤和思考抓手 01:09:54 彩蛋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本期节目提到的择时工具: * 本期节目提到的从PEG和PB-ROE角度看各行业的估值状态 ✅ PEG=预测市盈率/预测净利润增速,侧重寻找估值与业绩的匹配甚至错配 ✅ PB-ROE 侧重寻找净资产溢价较小,同时盈利质量强的行业 * 26:07 提到的北落根据恐贪指数在白酒ETF上做波段: * 39:27 提到的,印度股市和汇率 * 53:08 提到的韭圈儿神奇指标,A股的周期感跃然纸上: * 57:22 提到的不同类型资产的长期回报率和波动率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74分钟
22k+
1年前

E19.公开我的做图工具,其实数据可视化非常简单啦!

🎤本期嘉宾 王琼@镝数图表创始人、武汉大学新闻系副教授 ⏯️本期简介 一直以来,我都把做图视为自己做内容的「核心竞争力」,以至于有些同行来问「你用啥做的图」时,我都顾左右而言他... 哈哈哈,是我格局小了! 本期节目主要是公开安利下我一直在用的做图工具「镝数图表」,嘉宾是创造出这个工具的王琼老师,前主持人、现武汉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她跨学科做了这个数据可视化工具,在教书的同时又在创业。我太喜欢武大的氛围了! 另外,谨以本期节目纪念@安静的大猫老师,谢谢你带我走上数据可视化这条路。 数据可视化看起来高大上,但做图工具从来不是真正的竞争力,「折柱饼」三种简单的图表几乎可以满足80%的做图需求了。 以我个人的经验,数据可视化真正分出胜负手的是以下几点: * 数据来源的积累 * 对数据的洞见——不同的切入角度、对相关性的挖掘、新颖的解读 * 主观且充满情绪化的标题,充满同理心的注释和标注 * 远超同类的美工水平 镝数会是个很好的帮手,掌握即可,以上修炼才是努力的方向。就像chatGPT,真正分高下的是Prompt水平。 本期节目更多是讨论「道」的层面,比如关于数据可视化的一些关键原则。「术」的层面,需要大家自己去镝数图表网站里探索,其实花上2个小时左右就差不多了,用这么短的时间点亮如此重要的「技能点」,性价比极高。 🎁 复制这个链接 http://t.cn/A6pgfo79 有「面基」听众的福利——15天的会员资格,这期间可以感受下是否是你需要的工具。 🎯时间轴 00:41 武汉大学新闻系的教师,一边教书,一遍创业 本期节目在5月份录制,正式开始录制之前,王琼老师还在给学生提论文的修改意见 03:47 武汉大学的就业情况咋样? 还不错,但卷,特别卷! 05:39 老钱想起了一位故人,是他给老钱打开了数据可视化的大门 08:43 老钱的第一份副业,也是数据可视化给的 12:04 数据可视化是学科交叉,文理相融,太性感了 18:31 文科生需要尽可能多地点亮一些「技能点」,数据可视化就是其中性价比极高的一个 20:40 不少同行都来问老钱「你的图是咋做的?」 25:27 哪些可视化模版是最常用的?这里也存在二八定律 27:54 什么样的人会频繁使用数据可视化? 30:05 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图更有个人特色? 32:29 数据可视化的几个最重要的原则 34:47 这个领域一定会被AI改造的,事实上已经开始了! 35:55 看图也需要技巧,展开讲讲 39:50 数据世界和现实世界截然不同 41:26 数据可视化的几种职业路径 44:28 王琼老师的高光和至暗时刻 51:29 在二线城市创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下面几个链接里有我近期用「镝数图表」做的比较满意的图: * 新型饼图、复杂柱状图 * 面积图 * 热力图 推荐我常用的几个数据查询网站: * choice * CEIC * 理杏仁 * trading economics * IMF * FRED * finance.Yahoo.com * tushare.org * akshare.xyz 大家平时也可以多储备,数据源不是用来看的,而是你需要时知道在哪能找到。 推荐几个我常学习的数据可视化媒体 * DT财经 * 网易数读 * visualcapitalist * money.visualcapitalist * wealth.visualcapitalist * statista * howmuch.net * appeconomyinsights ⚠️风险提示:本播客所述投资相关内容皆以交流分享为目的,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市场预测、判断,或投资、咨询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主持人及嘉宾对投资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提醒您对相关内容请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独立评估,依据或使用相关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54分钟
10k+
1年前

E18.二线楼市挨个点评,以及本轮地产周期下的购房决策

🎤本期嘉宾 Nick@趋势动物主理人 ⏯️本期简介 朋友们,Nick返场了,他上一次来录的节目《E05.一个技术派买房者的自白》,是自传播收听量和收藏量最高的一期。 在房产方面,我给了Nick非常高的置信度,有四个原因: * nick的数据远比房V的信息密度要大非常多。 * nick有一套AI和机构加持的信源搜集系统,他一直在遍览事实!而不是渲染放大情绪。 * 不同于主流的基本面和价投式自住叙事,nick的思想钢印是趋势,这个视角尤其稀缺。 * nick的本职工作是用趋势的思路做股票量化交易,他知行合一地同时在工作、股市、楼市中践行趋势投资。这不是打嘴炮,人家饭碗和身价都押进去了。 当然,以上观点仅代表我个人,完全不构成参考和买房建议。 本期节目主要探讨了两个主题: ❶ 我们正处于楼市周期的什么位置? ❷ 二线城市巡礼——主观点评,识别主要矛盾。 其实本期节目比较随意,nick来北京出差,顺便找我面基,结果我说那干脆录一期吧!两个人都没准备,纯闲聊录音。 另外,本期shownotes里有大量付费级的资料,一定要看! 🎯时间轴 01:18 清华学霸的行业监控方法论—— 遍览优质信源,分类打分,汇总成RSS信息流,AI整理文章重点。 抓取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全部自动完成。 老钱都听傻了... 06:15 我们正处于新一轮楼市周期的底部蛰伏期 以M1为抓手,勾勒出过去几轮货币和楼市周期 12:26 周期的启动,量在价先,量的本质是筹码换手 16:05 先搞清楚市场真实发生了什么,让数据和事实告诉我们,少一些「我觉得...我感觉...」 18:04 周期轮动的顺序 货币→趋势→经济→信心 19:13 炒房客的画像 23:25 不好意思,有点聊跑题了。我们扯了扯美国、日本的楼市和见闻 🌆二线楼市巡礼 33:16 楼市的主线和轮动次序 35:54 西部:成都、重庆、西安、银川、乌鲁木齐 47:04 华北: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青岛——点状的机会 57:54 东北:算了吧... 58:38 中部:武汉、长沙、南昌 1:01:15 华东:上一轮太热,涨幅充分,投机度高,套牢盘多,本轮不太看好 01:06:06 大湾区:广佛肇好于深莞惠 01:07:21 老钱的疑惑——本轮的共识会不会太强了? Nick的疑惑:产品类型和县域楼市,还有很多盲区。 01:13:11 🥚彩蛋:一个共识估算出不同城市主流购买力的价格天花板 如何定义城市主流购买力的天花板? 逻辑是:估算城市高收入家庭所能负担的月供极限—— * Step1-百度出你所在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 Step2-估算高收入家庭的收入上限=「人均可支配收入」*2*2 主流是两口之家,所以*2; 城市购房主力是高收入家庭,我们定义高收入家庭是城市平均水平的2倍,所以再*2 * Step3-估算高收入家庭可负担的月供上限=家庭可支配收入*0.6 银行规定月供极限是税前月收入的一半,考虑到还有公积金的辅助,拍脑门给个0.6的系数 * Step4-通过月供上限反推得出总贷款上限 百度:「房贷算计算器」,可以通过月供金额计算出总贷款金额 * Step5-城市主流购买力的价格天花板=总贷款上限/0.6 逻辑是:假设城市平均4成首付+6成按揭买房。 总结——买的房子总价在城市价格天花板之下+热门板块+次新/新房+户型无硬伤的房子,关注度和流通性都有较好的保障,因为符合主流审美。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M1与M2的关系: * 06:39 提到的货币周期与楼市周期的耦合 关于上面两张图片的详细解释,可以看这篇文章👉 《都在看空房地产,然而周期永存》 * 23:18 提到的我国利率周期 * 24:00 提到的美国房价走势图 * 主要楼市最近两次下跌的回撤复盘 * 全国供地趋势 * 二线楼市巡礼中提到的各城市多周期房价走势图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74分钟
45k+
1年前

E17.工作10年了,我连医保都没整明白...

⏯️ 本期简介: 朋友们,本期是串台节目,和友台主播@雨白和@一知羊两位学习搭子一起汇报下新的学习成果,本期学习的是医保。 我一开始对本期还挺不屑,心想医保能聊出来啥... 结果一研究(我甚至还陪家属去看了个病)发现,好家伙,全是盲区,每个问题都一知半解。 于是我们逐一攻克了下。延续之前的风格,这一期也会是非常实用的节目,欢迎大家收听。 🎯时间轴: 第一部分 社会新鲜人: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03:29 学生时期的「居民医保」和社会人时期的「职工医保」最大区别是什么?「新农合」是什么? 06:02 试用期,公司不给缴纳社保,这不合法吧?此处提醒用人单位别给自己挖坑 08:33 HR 给的入职文档里,你必须必须必须理解的词语!「定点医院」「补充医疗险」「病历注意事项 & 发票」 09:22 定点医院有多重要?如果在你的城市需要自己手动设置,怎么选最合理? 11:04 继个人所得税 APP 之后,每个社会人都应该考虑安装的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 12:47 社区医院值得你的关注!找一家社区医院实地勘察,一看环境,二看它能不能开药打针 15:41 如果公司配有补充医疗险,那真是太香了!找 HR 看看保险产品介绍,一看保障范围,二看怎么报销 16:51 一定要记得打印病历和发票!以及,去看病的话,一要认真看医生的描述,二要记得带两只以上的塑料袋儿 第二部分 成熟务工人:祝你和家人平平安安,但如果要用上,希望你知道这些 21:03 暂时不想听这期,也要记住:平时看病一定要记得刷医保卡! 21:49 看病第一步其实是先确定去哪个等级的医院 22:17 就医体验圆桌大讨论:为什么在大城市看病,有时候高效得不行,有时候再高效也还是不太行? 28:18 对于想要好一点就医体验的普通人来说,特需部仿佛也没有那么触不可及 29:16 医保卡使用体验圆桌小讨论:你是否也曾在医院感到彷徨,也想叩问这医保卡的作用究竟是啥...... 30:59 先来了解一下职工医保里的个人账户!你给自己缴的看病钱都存这儿呢 31:57 看一次病,医保会给我们出多少钱?老钱两分钟划完你需要知道的重点 36:55 退休了的话,还需要交医保吗?哇,发现一个关于提前退休的知识盲区 38:17 除了买药,个人账户还有一个大家未必知道的用法:家庭共济——如果有一天需要的话,你最亲的人也能用你医保卡里的钱 40:55 要注意亲情账户 ≠ 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但我们认为很有必要设置一下 43:59 短暂离开现在的城市,去别的城市工作,你也是可以用医保的哦!了解一下异地备案 47:37 不买医保,行不行?商业保险能完全替代医保吗? 49:55 换城市工作,我的医保该怎么办?年限能够累计吗?在哪里办理这些手续? 第三部分 我,不干了! 50:57 裸辞的话,医保断缴有什么后果? 52:13 自由职业者缴纳医保的三种方式 尾声 56:41 同学们!听完这一期,请完成这 3.5 个作业,春节统一收卷 🔍 医保学习资料 基础知识 全国社保统一查询电话:12333 全国统一的社保 App: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缴费和登记,请在微信搜当地人社、医保的公众号(例,北京人社、北京医保),或者在你常用的银行 App 上搜索「社保」这个关键词,或者在线下找你所在行政区域的医保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进行询问 医保的所有基础信息,我们都很推荐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查询。下面以北京医保为例,为大家展示两种医保费用的数额和报销待遇的差别。 * 北京市职工医保 费用:统筹账户的单位缴费费率为 9.8%。9.8% = 8.8%(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费)+ 1%(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个人账户的个人缴费费率为 2% + 3元(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 待遇:门诊报销比例 70%(医院)、90%(社区),超出两万 60%,没有封顶线。住院报销比例 85% 以上,封顶线 50 万。男满25年、女满20年,可以办理、享受退休待遇。 * 北京市居民医保 费用:学生儿童每人每年 345 元,劳动年龄内居民每人每年 665 元,城乡老年人每人每年 370 元。 待遇:门诊报销比例 50% / 55%,起付线 100 / 550,封顶线 4500。住院报销比例 75%~80%,起付线 150~1300,封顶线 25 万。交一年保一年。 *注: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既不能合并,年限也不可以累积,看病也无法重复报销。 定点医院 在很多城市,我们都必须在自己的定点医院持社保卡就医,才可以进行报销。以北京为例,你可以在「北京医保」公众号更改自己的定点医院。我们是这么选的: * 一家离家最近的社区医院,可以去看感冒发烧,挂号费比较便宜; * 一家离家最近的有急诊的医院; * 一家离公司最近的医院; * 一家「如果生病了,想去看病的不在「免选定点医院列表」的医院,比如,301 医院、安贞医院,周末号源比较多) *「免选定点医院列表」又名「A类定点医院名单」,在这个列表上的医院,无需选为定点即可按照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直接持卡(码)就医报销。感谢菲菲传授的定点医院选择攻略! 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是职工医保特有的东西,个人账户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之前可以用它在药店买药、给自己买惠民保。 目前拓宽了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资金可由家庭成员共济使用。以北京为例,直系亲属(配偶、父母、 子女)可以在他们的个人账户的资金消耗完之后,用你的个人账户里的资金。但前提是,他们也在北京交医保。 北京医保:流程篇 | 在定点医院,如何使用个人账户? 北京医保:流程篇 | 在定点药店,如何使用个人账户? 北京医保:流程篇|办理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备案操作流程 *特别提示:亲情账户不是共济帐户、亲情账户不是共济帐户、亲情账户不是共济帐户! 自由职业者的社保 * 如果你想给自己交居民医保,请在微信搜当地人社、医保的公众号(例,北京人社、北京医保),或者在你常用的银行 App 上搜索「社保」这个关键词,或者在线下找你所在行政区域的社保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进行询问:(*注:需要在户籍所在地才可以缴纳居民医保) * 如果你想交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可以参考社保官网的指引:灵活就业人员/个体社保缴费(*注:需要在户籍所在地才可以缴纳灵活就业人员医保,以及,在部分城市,灵活就业三险只用选一项缴纳) * 如果你想开一家公司给自己交社保,你需要到你所在行政区域的社保服务中心了解详情(例,北京朝阳社保中心),大概会经历这么个流程:www.bjchy.gov.cn(链接打不开的话,请复制到浏览器访问) * 医保相关的术语 封顶、三目录、两定点 医保报销「自付一、自付二、自费」有什么区别? 一文读懂门诊收费票据 能报销的发票长这样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59分钟
52k+
1年前

E16. 你是00后,我是90后,你教教我呗!

⏯️ 本期简介: 朋友们,不怕你们笑话,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和活的零零后聊天。不太符合预期的是,本期嘉宾虽然是04年的,比我小了一轮有余,我却感觉在和同龄人说话... 你们能想象吗?我们甚至讨论了经济周期! 总之我学到很多啦!我相信《面基》的听众里应该没啥零零后,你们也听听,感受一下。 📚 时间轴: 01:22 这是俺第一次和零零说话 03:09 第一次实习堪称抄底逆行者! 因为是在2022年11月份的北京... 谁懂啊? 07:57 老钱的第一份实习,从保定跑到北京,霸面! 10:29 零零后听播客吗?平时都用啥APP? 16:14 零零后喜欢不确定性,中年人追求确定性 17:07 幸福感,安全感,成就感,让零零后做个排序 20:34 有同龄人送对象特斯拉,宿舍楼下还停着玛莎拉蒂... 零零后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23:04 谈同辈竞争的压力、努力和回报 24:49 一代更比一代强?不过是追求最优解的效率更高了而已... 26:14 谈价值观:活着很重要,活得好更重要 28:13 谈躺平:万一我躺平是在另辟蹊径呢? 30:39 来来来!听零零后谈谈经济周期。 34:17 谈考公和央国企:我感觉我没机会 39:27 谈日常生活 44:51 谈收入预期 50:20 谈未来工作:已经总结出了多条职场路径 54:46 留北京还是回老家?哎呀,来都来了!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65分钟
19k+
1年前

E15.《金钱心理学》,它真的好会!更适合普通人的“宝典”

⏯️ 本期简介: 很想给基友们推荐这本书!很多理财投资中的朴素道理,大家听完可能相当无感,那不过是一堆“正确的废话”罢了。 但这本书的说服效果却很好——旁征博引,一发入魂。 面对投资理财,我们都太过重视「正确」了,却忽视了自己的感受。如果自己都不舒服,又怎能期待长期的好结果呢? 本书有助于帮我们慢慢塑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金钱观」。 本期节目2小时,可以带大家粗略地过一遍《金钱心理学》,希望对基友们有益,更推荐大家去阅读原书。 📚 时间轴: 00:28 序言-为什么强烈推荐本书? 04:20 第1章-没人真的对钱失去理智 * 历史进程对个人风险偏好和投资决策的影响 * 券商也报和图表分析的局限性 11:35 第2章-随机性的两面:运气和风险 * 生活中大部分事件都只是相关,并非因果 * 贝叶斯思维 * 市场的随机性和最优解的谬误 19:26 第3章-永不知足 * 知足是一种风控手段,它减少了贪的风险 * 多巴胺并不主导快乐,而是主导欲望 * 一个有关「错误的参考系」的故事 24:57 第4章-复利之谜 * 复利的奥义: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要打断 * 时间是关键:巴菲特大部分财富来自65岁以后的积累 28:13 第5章-发财vs.守财 * 创造财富和守住财富,两者并没啥关系 * 发财需要承担风险,守财的关键是活下去 * 投资的负面清单 * 守财和养老投资 41:38 第6章-尾部的胜利 * 马太效应本质是一种分布结构 * 失败是大概率事件,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 抓住小概率事件的思路:广撒网,一直玩 47:45 第7章-自由 * 对时间的掌控就是幸福的来源 * 时间也是度量衡 54:45 第8章-豪车悖论 * 一个例子感受虚荣心的可笑 * 我们更想要别人的尊重,而非羡慕 56:06 第9章-财富是那些你看不见的东西 * 真要攀比,咱们比比「三张表」 * 财富的衍生品恰恰是积累财富的敌人 58:43 第10章-存钱 * 储蓄是理财的核心原则,储蓄≈自由度 * 储蓄的好处,远比想象的多 01:03:59 第11章-合乎情理胜过绝对理性 * 你不是机器!你是有七情六欲的人! * 正确和幸福往往是矛盾的,选哪个? *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01:06:30 第12章-意外 * 每个历史拐点,其实都是黑天鹅 01:11:31 第13章-安全边际 * 概率世界的生存法则:安全边际 * 如何让买房这件事更安全一些? * 远离杠杆 01:20:43 第14章-人都会变 * 无常是常,但不变尤其珍贵 * 针对「变化」,如何给自己留点安全边际? * 有内在记分牌的人尤其性感 01:25:03 第15章-没有免费的午餐 * 选择都有代价,命运在暗中给一切标价 * 相比回报,先问代价 01:27:04 第16章-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 先识别环境,搞清楚在玩什么游戏 * 玩自己的游戏,别被别人影响 01:30:54 第17章-悲观主义的诱惑 * 悲观总被乐观更有市场,看起来也更智慧 * 悲观是流量密码 01:33:55 第18章-当你开始相信 割韭菜秘籍:沿着「最小阻力路径」说服他人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那认知盲区咋办? 01:37:34 第19章-总结一下 01:41:10 第20章-我家的理财方案⭐️ * 本章尤其精彩!强烈推荐! 01:51:26 羞耻的彩蛋🥚 📁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下载有知有行APP ,体验「长钱账户」 * 38:45 提到的养老投资组合测算 * 42:35 提到的创业板成分股的回报率分布 * 01:12:30 提到的《买房自测表格》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111分钟
14w+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