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简介:

听完本期,和中产这个概念说拜拜!

🎯 时间轴:

02:45 中产阶级诞生的宏观背景

  • 经济处于中高增速发展阶段+优势产业崛起带来高薪岗位和产业机会+房子股票等财富储存器发展完善,缺一不可。

07:22 中产阶级又会因何消亡?

  • 经济进入低增速阶段
  • 优势产业式微或向海外转移
  • 经济危机期间,资产价格大跌,财富缩水

10:39 中产的偶然性:历史进程下的个体奋斗

  • 中产的幸存者偏差在于:低估了时代贝塔的力量,又过分往个人能力上归因
  • 用一张图勾勒出「历史进程」的具体含义
  • Timing is everything

23:25 中产阶级的分布和划分标准

  • 居民部门三大阶层分布比例—1%富人:9%中产:90%中等和中低收入群体
  • 我心中的中产:可以从容应对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四座大山

29:15 一个县城中产的样本

  • 一个县城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县城这个环境里,白手起家,不靠坑蒙拐骗,不靠接近权力,靠街头智慧、靠非常高的风险偏好,靠本分经营成为了一名县城中产,路径如何?有啥代价?

37:39 时代红利、产业红利、流量红利

  • 红利将我们变成中产,但红利都有窗口期
  • 一条成为中产的隐秘路径

42:58 中产阶级生存美学之一

  • 识别无处不在的万恶的鄙视链

47:14 中产阶级生存美学之二

  • 中产作死三件套背后的道理
  • 现金流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51:33 中产阶级生存美学之三

  • 人力资本+金融资产
  • 小老板和个体户的经营性收入

58:38 中产阶级生存美学之四

  • 消费的两条大原则

59:40 中产阶级生存美学之五

  • 家庭财富资产配置
  • 房子的原则
  • 权益投资和个人的财富观、市场观、投资观
  • 家庭风控和保障体系
  • 负面清单和三种应对思路

1:05:28 中产阶级如何与自己和时代共处?

  • 识别周期和斜率
  • 灵活一些
  • 拒绝进入鄙视链,以为为主
  • 积极心理学

📁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图片

  • 图2.

图片

  • 图3. 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中产感受

图片

  • 图4.

图片

  • 图5.

图片

  • 图6.

图片

  • 图7.

图片

  • 图8.

图片

  • 图9.

图片

  • 图10.

图片

  • 图11.

图片

  • 图12.

图片

  • 图13.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

主播...
老钱日日谈
小远Call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光能调色板
1年前 河南
27
31:22 我认识的县城中产基本都是靠继承或者体制内
微波炉的薇薇
1年前 广东
30
长知识了,一线城市,有房有车无贷,医疗养老教育基本能搞定,原来我已经属于中产阶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好好过日子吧
小泰太
1年前 广东
32
几个观点和自己的思考: 很多问题就是心态问题,积极心态很重要。知足常乐,人的痛苦都是价值观带来的。 对于孩子教育和自己养老的预期不要太高,平均值已经很棒了。 中产不作,精致穷也没事儿。不攀比,做自己,接地气。 副业很重要,每个人能有潜质做个东北下岗潮的混子也不错。 个体奋斗取决于自己欲望变现的程度,认知和执行力都是次要的,要有很强的积极的“想要值”(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才是在任何时代穿越周期的利器。
错乱刀
1年前 山东
33
1:08:41 “我觉得中产阶级应该放弃比较,尽量用自己的内在计分牌去替换掉别人或者社会硬塞给我们的参考系。”
sharkk
1年前 湖北
34
19:01 “2022年毕业的人大概率是没有什么就业意愿的” 一点没错🥹🥹
财经何加零
1年前 江苏
35
终于等来了!!
MrWiT
1年前 广东
41
听完看完,内心有两个矛盾点,一是长期主义的反感与财富积累的复利效应观感上有矛盾之处,可能需要听者进一步思考,和进一步阐述和加以区分。二是存钱撬动财富效应和消费增加生命体验的矛盾,可能也需要听者在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消费观之中找到平衡和自洽。
小城的小苏
1年前 内蒙古
44
完整的听完了,先说一句,老钱牛逼。 就你这期播客,都值得我写一篇听后感的文章了。相当的人间清醒。受益匪浅,感觉和南老师那期并列了,那期南老师是主角,今天你是舞台中央。
汪汪大队
1年前 上海
51
虽然但是,00年代在我看来的有个优势是社会更宽容,生活方式更多元,例如买房结婚生孩子什么的都不是必选项了,这很好
扑棱扑棱飞
1年前 北京
78
47:20 内容很好,但总有一两句话让我感觉这个节目不是给我这种单身女听的
塞牙
1年前 广东
79
哇塞 竹子在微博上推荐了节目耶哈哈 感觉梦幻联动了!
五里坨
1年前 北京
96
16:31 出生彩票确实。经济危机还是比战争温情脉脉多了,相比于1920年出生的苏联和德国男性而言,大家现在只不过是不容易找到工作而已。
LucasWEN77
1年前 浙江
105
35:07 这里不得不点赞,多少年轻人听着长期主义的口号入市,在股市大亏,却想不明白,到底错在哪里
冰糖红豆沙
1年前 中国香港
109
挺有意思,关注加转发推荐了。个人的经验是尽量避免思维定势,关注趋势及时调整。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夫妻两个都是85前。我自己三线城市,老公乡下孩子。大学毕业白手起家在一线城市工作。A股绝对顶点之前抛售,赚了房子首付的大半。19到20年之间清空所有房地产相关投资。我们消费观比较一致,记住自己是普通人家,坚决不搞超前消费,从不攀比,拒绝奢侈品牌。现在因为喜欢公司的人际关系和文化还在继续打工,准点下班。什么时候不想做了就打算提前退休。陪陪孩子,到处旅游啥的。
老钱日日谈
1年前 北京
115
波波老师在「进击波财经」上发了一篇文章,叫《大多数时候,宏大的叙事没有什么用》,这篇文章简直是对本期节目最好的批评! 摘抄一些文中的段落分享给大家,我觉得这些话都点出了本期节目的缺陷—— 「大家都必须经历从微观到宏观,再回到微观的过程。 没有第一次的宏观的跃升,就没有足够的格局去解释经济和商业。 但如果没有第二次的微观,就不足以阐述世间的冷暖,只是停留在数字的宏大,其实最终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大多数时候,宏大的叙述没有什么用。 我想他必然需要经历一次自我认知的重建,需要经历一次因取巧而来的吃瘪,需要经历一次皇帝的新装的撕毁。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但层楼终究误少年。因为层楼少了地气。 除了地气,或许还有一些什么。我一直在寻找准确的表达,也许是对弱者的同理心,是不忘记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的清醒,是不狐假虎威的自觉,是不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克制。 书生意气不能当饭吃,书生意气让你不能接地气。让你自我沉浸,自我感动。很多时候,他就是现实中的敌人,要谦卑,要敏锐,要务实,要去在血海里争夺属于你的一片天,你要知道真正拥有一方书桌是奢侈的,是要巨大的财力支撑的,要能够真正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想说的话,想看的书,都是需要力量的。 但书生意气挺重要的,他是一些人这一辈子努力地支撑,是他们的元气所在。他们努力求学,他们刻骨攻读,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如果这股书生意气泄了,定然只剩下颓废和行尸走肉。即使,锦帽貂裘。」 脚踩泥里,把手弄脏。
望向太阳的月亮
1年前 河北
134
14:15 没啥好羡慕的,1983年的人现在也在跟1000w大学生正面竞争,享受他们带来的裁员潮+公司不再录用35以上人员+创业可能会使家中4个老人2个孩子遭受严重经济风险的问题
非常完美_momo
1年前 上海
186
20:42 “赶上什么时候就过什么日子”哈哈哈哈哈
都让开我才是老庚的狗
1年前 上海
251
老钱这期水准过于高了,听完以后别的播客都有点听不太进去…
Ass嘟嘟
1年前 河北
362
当初这篇文章还有印象,内容比较深,专门空出来时间认真读,幸好存了印象笔记。 「中产阶级的诞生」 诞生于GDP处于中高增速阶段+优势产业崛起带来高薪岗位和产业机会+房子股票等财富储存器带来财富增长这样的宏观背景下。 GDP 增速:做大蛋糕的速度,有增量日子才会越来越好,很多问题可以在发展中解决,但经济增速越来越慢是每个经济体都无法避免的命运。 经济增速三个平台期,中枢10%左右高增速(印度)、5%~6%中等增速(中国、越南)、2%~3%低增速(美国、日本)。新兴国家中产阶级的财富增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的消亡」 「收入端」经济进入低增速阶段,增量蛋糕越来越少很难分配到个人,其次优势产业式微或向海外转移。 「财富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危机,导致财富储存器(房地产和股市)发生暴跌,财富缩水。 资产下跌不可怕,只要经济发展、有现金流能买入,价格慢慢会回来。可怕的是其中包含杠杆,价格下跌会把杠杆拉爆(资产价格 < 负债)。十次危机九次地产,是因为房地产里总是带着杠杆。 「中产的偶然性」 「Timing is everything」 出生年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在哪个年份进入劳动力市场中去变现「人力资本」。供(当年毕业生数量)需(不同行业经济增速)结构直接影响了代际的竞争烈度和人力资本变现的难易程度。 「不同代际思想观念不同」 M2:国家有多少货币,M2增速:存量货币每年增长速度。货币是财富的计量单位,信用本位时代,货币超发/扩张速度快,财富水涨船高,反之大幅下跌。 1)GDP和M2的增长斜率会极大影响代际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遇到高增速还是低增速就是有天壤之别。2014年毕业和2022年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感受能一样吗? 2)年份无法展示出产业机会——外贸、外企、电商、游戏、移动互联网、创业、网红... 同样房子/股票在不同年份的极端波动,会极大影响人们的财富观。房股的最终结果又让人们形成很强的路径依赖。 「历史进程下的个体奋斗」 个人努力决定下限,时代(宏观)赠予上限。个体奋斗太过随机,无法量化出来,但历史进程可以量化。 代际传承:卵巢彩票 「中产阶级的分布和划分标准」 居民部门三大阶层分布比例—1%富人、9%中产、90%中等和中低收入群体。 居民部门「四座大山」,意思是躲不掉的刚性支出,分别是:住房、教育、医疗、养老。 中产阶级:不管在几线城市、收入多少、存款多少,可以从容应对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四座大山。 中产阶级家庭:体制内家庭、有房无贷或者少贷家庭、祖孙三代都在城市里。 「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是个好东西,好心态,但你所在的环境允许你玩长期吗?护城河允许你活到长期吗? A股属性更多是周期,在一个周期主导的环境里不适合长期策略,无法与时代、环境共振。美股在周期主导的阶段,投资教父根本不是巴菲特,而是利弗莫尔,他是做趋势交易的。 内容从业者/IP,非常依赖平台的。 「红利」 红利(时代红利、产业红利、流量红利)催生出一批批的中产阶级,但都有窗口期。 应对思路:1)相信流量会消失努力配得起这份好运;2)跳船力,意识到势头不对,换一条绝不留恋。 宏观来看,我国的职场人士,或者说白领,收入曲线的高峰就是会偏左的。 一条跻身中产家庭的暗线:体制内、央国企、事业编,提供超越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薪酬、隐性福利。 中产阶级生存美学 1.识别无处不在的万恶的鄙视链 2.现金流是解决一些问题的答案,但中产难在持续让收入匹配上支出 3.「人力资本」+「金融资产」=一生的财富总和。 随着年纪的增长,提高金融资产占比,其释放现金流填补上逐渐下降的人力资本。做高储蓄率,用现金换现金流。 经营性收入常备现金用于周转,尽量不借钱,控制好负债率和月供。 4.消费的两条大原则:必要支出&(有益)可选消费,降低养老和和子女教育的预期。 5.家庭财富资产配置: 房子够了转移到公募基金,房子不够放弃三线,保底二线,争取一线。 基金:要清楚钱对你意味着什么?多少算够?我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玩一个什么样的游戏,我打算怎么玩? 保险:刚需,必配。医疗险和意外险保障的是金融资产,重疾险和定期首先保障的是人力资本。 负面清单:能躲的躲掉,躲不掉的用保险对冲,管理好妄念。 「与自己和时代共处」 研究宏观经济让我们意识到时代的贝塔,模糊地感受一下处在经济周期中的什么位置,感受斜率,意识到很多事非人力可为;其次放弃比较,尽量用自己内在记分牌,替换掉别人或社会硬塞给我们的参考系。 适当研究一些积极心理学,多关照下自己的内心。
2Lyn
1年前 上海
681
总结一下就是别跟时代对着干,别跟自己对着干。面对精神危机,不要偏科到另一边,片面只关照身心灵,找安慰剂,更要看宏观,看数据,算算账,做数学题,清醒地带着自我核心价值体系去做人生选择题。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