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差之見
看电影,不止一种“观点”

Album
主播:
Kinyuan、红酒与谋杀
出版方:
佚名
订阅数:
531
集数:
7
最近更新:
1个月前
播客简介...
每一双眼睛,乃至每一只眼,看电影和世界的角度都不尽相同,也造就了我们有时截然不同的“观点”。允许不同视角的交流、不同立场的碰撞,这里是“视差”发声的空间。
視差之見的创作者...
視差之見的节目...

#5 《F1》:可能这就是今年最好的工业电影

視差之見

《視差之見》第5期节目将第一次聚焦院线电影——《F1:狂飙飞车》!我们再次邀请了四刷本片的八鸽,来和红酒详细讨论,与此同时对本片无感的新元将退居吐槽役。 飞行嘉宾: 八鸽(豆瓣@и):观点与看法逐渐能量化的迷影局外人,无情的影展看片机器。 主播介绍: 红酒(豆瓣@红酒与谋杀):不想再捣鼓学术的电影打工人。 新元(豆瓣@Kinyuan):酷儿与电影研究的在读博士生。 时间戳: 00:41 本期节目介绍 00:57 国产片保护月的消失 02:37 《F1》的票房逆跌 03:50 IMAX格式决定了本片的视听体验? 09:33 本片摄影与视效的关系 * 一部强调“实拍感”的电影 * 为何是超写实主义的拍法 13:13 模式化情节下的巨大能量场 16:14 本片摄影技术的革新性 * 影片的人物和故事可看作现实的种种缩影? 22:25 速度与能量:与《壮志凌云2:独行侠》一脉相承 * 技术如空气的谦逊主义姿态 24:59 对于影片陈旧文本的讨论 32:30 两种拍法:对比《F1》与《极速风流》 34:44 对科辛斯基「海陆空三部曲」可能性的展望 36:36 《F1》的冲奥前景 * 对工业摄影的深入探讨 * 技术的“在场”与技术实现的“不可见性” * 奥斯卡对于用数字虚拟技术创造“摄影感”的阶段性推崇 * 当代电影摄影的新定位:摄影思维的主导性 BGM:Lose My Mind (from F1: The Movie) & You've Been Called Back to Top Gun (from Top Gun: Maverick)

43分钟
99+
1个月前

#4.2 聚焦戛纳:深度讨论《风林火山》和《狂野时代》

視差之見

欢迎回到戛纳电影节专题的第二期!本期节目为戛纳华语篇,我们邀请到了麦浚龙的(前)粉丝八鸽加入讨论,一起畅聊入选不同单元的三部华语电影。 飞行嘉宾: 八鸽(豆瓣@и):观点与看法逐渐能量化的迷影局外人,无情的影展看片机器。 主播介绍: 红酒(豆瓣@红酒与谋杀):不想再捣鼓学术的电影打工人。 新元(豆瓣@Kinyuan):酷儿与电影研究的在读博士生。 时间戳: 00:38 本期节目介绍及嘉宾介绍 01:17 《风林火山》 * 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 充分诠释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 廉价网剧质感,演员梦游走秀,全片不知所谓 * 关于版本的猜测 15:47 《狂野时代》 * 本片的触觉部分与《地球最后的夜晚》3D部分在感官体验和影像品质上的比较 * 打开电影的魔盒,毕赣迄今最有野心的作品 * 电影史的、中国史的或入梦者的 * 电影情书还是遗书?解读影片结尾 * 借元影像探讨电影的生存困境,并回归观看电影的初衷 * “触觉”的运动长镜头与《湖上艳尸》的对比 * 电影的主体性,作为一具“做梦的身体”而非“造梦的机器” * 对比《神圣车行》抵达电影本体的不同路径 46:16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 应抄尽抄,原创性为零 * 不见其导演的技艺和思想 * 严重低估了主流观众的理解力和观影量 * 可能是一部新AI电影 BGM:《地球最后的夜晚》OST

54分钟
99+
3个月前

#4.1 聚焦戛纳:平庸的金棕榈是一次“普通事故”

視差之見

大家好,本期节目是戛纳电影节专题的第一期,主竞赛获奖影片回顾。戛纳专题共有三期,后两期也邀请了不同嘉宾加入讨论,敬请期待! 冷知识一则:“戛纳电影节”的法语原名Festival de Cannes里没有cinéma。 主播介绍: 红酒(豆瓣@红酒与谋杀):不想再捣鼓学术的电影打工人。 新元(豆瓣@Kinyuan):酷儿与电影研究的在读博士生。 时间戳: 01:13 对今年戛纳的整体感受 03:11 短片主竞赛里被忽视的小杰作《女士们》 05:58 主竞赛质量较去年有所回升? 06:55 “正确”而无趣的颁奖 * 即使没看过影片也能如此发奖 * 戛纳电影节的艺术性正在衰落 * 朱丽叶·比诺什的政治倾向 * 对女评委场外信息的援引是否合适? 16:52 金棕榈奖 《普通事故》 * 过度依赖巧合驱动,单向度的剧本写作 * 关于影片结尾的处理 * 一部平庸的金棕榈or两极分化的金棕榈 * 戛纳电影节的政治性和艺术性 32:26 评审团大奖 《情感价值》 * 旧酒装旧瓶 * 确保“情感正确”的规范指南 34:44 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 《密探》 * 通俗剧版的《舍间声响》 * 并不奏效的城市气质构建 46:01 最佳女演员 《最小的女儿》 * 眼看大表姐到手的影后被截胡了 46:40 最佳编剧奖 《年轻母亲之家》 * 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的达内兄弟 47:35 评审团奖 《接近终点》 * 始于影像的第一性,历经第二性,迈向第三性 * 为何本片难以摘得金棕榈 * 具象的、写实的拍法,深邃的、抽象的主题 * 符号的、留白的,地缘政治的、抽象寓意的,最终拔向更高的层次、境界 57:09 评审团奖《望向太阳》 * 关于本片的声音设计 * 用空间述说时间 * 本片的触摸视觉和时间意识 * 新反思电影 * 全片最为惊艳的一场戏 BGM:《接近终点》片头&片尾曲

65分钟
99+
3个月前

#3 贝尼特·米勒和失落的美国梦

視差之見

听友们五一假期快乐! 在本期导演专题节目里,我们将聚焦游离于主流电影之外的美国当代电影作者贝尼特·米勒,并围绕他的四部长片作品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回顾。 好消息!《巡游》的高清精校字幕版也在制作进行中,届时我们也会把链接同步更新到shownotes里。 飞行嘉宾: 镜(豆瓣@镜头乐园):希望永远“自己”去看电影的观众。 主播介绍: 红酒(豆瓣@红酒与谋杀):不想再捣鼓学术的电影打工人。 新元(豆瓣@Kinyuan):酷儿与电影研究的在读博士生。 时间戳: 00:28 本期节目介绍及嘉宾介绍 01:24 我们是如何与米勒“相遇”的 04:33 米勒的导演履历介绍 05:40 《巡游》The Cruise * 来自叙述主体的文体风格是否谦逊 * 对本片的观感或许取决于我们对被摄主人公的态度 * 酷儿阅读本片的可能,非规范的定向/运动方式 * 身体与空间的互相形塑 * 纽约城市空间作为一种压迫性的文化建构 * 被摄体自身的表演欲及其表演性人格 27:48 《卡波特》Capote * 从本片开始奠定米勒的影像基调 * 低调的技法,隐形的技术 * 霍夫曼贡献了捕获心灵的表演 * 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幻灭的美国 * 两种冷血:卡波特的角色研究 * 生活的时间流逝代替叙事 * 导演的一句话陈述 43:01 《点球成金》Moneyball * 一种失败者叙事 * 竞技体育的成功逻辑 * 米勒关于视觉主体的另类镜头调度 * 导演对于各部门的调和 * 导演决定了演员的上限 * 无关体育、无关励志 57:46 《狐狸猎手》Foxcatcher * 跳出预期的卡司阵容与超高水准的表演呈现 * 马克·鲁法洛的高光表演时刻 * 对于人物及三角关系的分析 * 片中的几个重场戏及其表达 * 行为动机、心理缺陷与性格真相 01:27:20 对贝尼特·米勒作者性的总结 口误:10:55处应是“直接电影”,而非“真实电影” BGM:《But Not For Me》&《The Show – You're such a loser dad Version》

96分钟
99+
4个月前
視差之見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