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厂竞业限制协议「七宗罪」

仅供参考reference

在今天的互联网职场,离职似乎并不意味着自由。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走出了公司的大门,身后还跟着一份竞业协议。 围绕这份协议,近些年争议不断,比如违约金高得离谱;“涉密”岗位的范围模糊,普通员工也可能被认定负有保密义务;在离职后的举动,比如收个快递、发个朋友圈,都可能成为公司追责你的证据。某种程度上,这份协议在在职时是管理手段,离职时甚至成为围猎普通人的工具。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两位嘉宾,一位是长期代理竞业限制案件的律师,一位是互联网行业的资深猎头。我们聊了有关竞业协议存在的七个争议,包括对普通员工和高级管理者的不平等待遇,广到令人无所适从的竞业范围,补偿金和违约金的巨大差距,调查手段和反竞业手段,等等,试图梳理互联网竞业协议是如何一步步异化为“恐怖故事”的?被竞业限制的人正在经历什么? 当然,这并不只是一个悲情故事。我们也会讨论,最高法最新的司法解释能为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从公司角度,为什么要求员工签竞业?我们普通人又能怎样保护自己? 【聊天的人】 崔灿,律师,长期代理竞业限制案件,小红书:@胖胖的小崔律师 杜康,互联网行业资深猎头,播客「姐姐说」主播 周近屿,「镜相工作室」创始人,即刻:周近屿 【剪辑师】 施亚飞 【时间轴】 02:30 马上就过年了,她在病床上收到前司的传票 12:27 最新司法解释“有可能改变竞业限制的一些核心规则” 被竞业群体正在扩大化,普遍年轻化 20:38 试用期一个月,被竞业一年,“我不理解,我能知道什么商业秘密” 23:11 被孙悟空打死的妖怪都是没有背景的 29:30 管理手段,威慑手段,甚至创收手段 竞业范围扩大化,“只要是能写的公司,反正全写上去了” 35:53 “它列了巨多的竞业公司及关联公司,还有四个概述性的兜底条款” 42:31 “结了都可以离,怎么就像签了卖身契” 有限的补偿金和“天价”违约金 46:03 补偿金“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付30%,意味着有约定的情况下可以低于30%” 49:06 “确实没有违约金上限的规定,这也是目前竞业限制领域最大的问题” 52:13 “对于二三十岁的人来说,这笔钱还不上的话,代价非常严重” 争议调查手段 58:14 偷拍偷录和告密 01:06:19 “如果你的级别够高位置够重要,CEO也会去找竞对公司的人,你看,连反竞业都分三六九等” 01:09:17 “在我的视角里,人员每天都是在流动的”,不必过于悲观 01:17:20 竞业限制的模糊标准 “是否启动在公司,是否和解在公司,是否撤诉在公司,他能不强势吗?” 01:22:09 这种不平等,本质上源于员工对公司有经济和人身的附属性 竞业协议是如何异化的 01:31:27 这两年,业务同质化,导致“各家公司需要的人才画像极度相似” 01:34:05 “法务部门和业绩还不错这个词连在一起,我就觉得很荒谬” 01:39:12 “他之前抓竞业,还创新了抓人技巧,后来被用到自己身上” “多输的一个局面,没有赢家” 01:43:25 “离职的时候人家并不想领,这万把块钱是你硬塞给人家的” 01:49:15 “提高补偿金,同时给违约金设置上限”,是一个现实可行的方法 01:54:39 给普通人的建议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镜相工作室」 【参考资料】 晚点 LatePost,《竞业协议下沉时代》 晚点 LatePost,《调查|全网通缉前员工的互联网大公司们》 央视网,《月薪3500元的保安,跳槽要赔20万违约金?》 中国青年报,《别让“竞业”扩大化》 凤凰网,《被“竞业”一夜返贫,困在百万违约金里的打工人》 上观新闻,《竞业协议变“禁业协议”,最高法出手了丨上观时评》 央视新闻,《最高法:竞业协议对非涉密员工无效》 晚点 LatePost,《被竞业之后,把工资加倍还给前公司的人》 上观新闻,《深度|徘徊在合法与合理之间:六问竞业限制协议的“双重困境”》 IT时报,《竞业协议“围猎”大厂基层打工人》

119分钟
11k+
4天前

14.城市在拆,我在录音,12年了,很难说在发展还是失去

仅供参考reference

我们习惯了用眼睛观察和评价世界,你有没有用耳朵感受过身边的一切? 大学毕业后至今,湖南长沙的录音师龙青,一直从事声音设计、制作相关的工作,12年前的一天,他发现很多曾经熟悉的老街正在拆迁,那些市井烟火、生活方式甚至方言,连同人一起搬走了,甚至消失了。他开始通过录音的方式记录城市的变化、消失的声音以及新出现的声音,至今已经12年。 他录下了拆迁大喇叭压迫式的声音,消失的老街上小孩玩闹的声音,岳麓山清晨的鸟鸣和钟声,菜市场嘈杂又粗粝的对话,方言、葬礼、老的曲艺形式,卖臭豆腐的师傅编排的歌谣…… 与此同时,龙青还在做一件古老笨拙又浪漫的事情。他发起了一个名为城市留声机的项目,公布了一个公共电话号码,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拨打电话,倾诉你的困惑,或者分享你的喜悦。这台电话无人接听,但会自动录制声音。这些年,这个电话树洞存储了很多陌生人无处安放的心事。 这是一个关于长沙的故事,又不止于长沙。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这些声音标本里有所有城市市井生活的影子,也有着你我的集体记忆。 【聊天的人】 龙青,声音设计师 视频号:@孤独的录音师 抖音:@况且声音艺术工作室 小红书、B站:@大大的悟 周近屿,「镜相工作室」创始人,即刻:周近屿 【剪辑师】 施亚飞 【时间轴】 04:00 树洞、葬礼,以及湘江的水声 13:13 方言不同,距离足够远,但市井声音有足够的相似性 18:07 “我突然发现,这么多地方在拆,身边很多东西在慢慢消失” 33:08 “我被麻将馆赶出来,被当成过间谍,我听过鱼吐泡泡的声音” 42:24 20个陌生人的来电 47:35 “人在这里的痕迹没有了,被擦掉了,没联系了,只能被迫和解” 57:57 “要是我们也建一个网站,大家都上传这座城市的声音,将是很美好的网站” 01:11:10 “他说我的这些录音比她的歌声有力量百倍千倍,哇,我就被那段话触动”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镜相工作室」 【声音使用声明】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部分通话录音,来自“城市留声机”项目。该项目在发布之初即声明:拨打该号码所产生的录音,可能被用于公开播放与展示。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遵循了不泄露隐私、不进行内容歪曲等原则。 【参考资料】 长沙晚报,《80后声音捕手龙青:万物有声,只待聆听》 中国日报,《80后录音师用声音留住“网红长沙”的城市记忆》

82分钟
5k+
3周前

13.对谈家族信托律师,宗庆后遗产争夺的四个关键问题

仅供参考reference

三名自称宗庆后“子女”的人,在香港和杭州两地对宗庆后的女儿、现任娃哈哈董事长宗馥莉提起了诉讼,涉及信托资产和股权继承,争议总额高达300多亿人民币,也让这个被称为国民品牌、年营收700亿的商业帝国再次出现摇晃。 目前的信息变动频繁,甚至互相矛盾,叠加遗产安排本身具有隐秘性,可能很多人像是身处迷宫。我们梳理了这件事发生至今的四个关键问题,试图为大家整理目前已确定的和未确定的信息,解答一些困惑,更清晰了解娃哈哈治理结构以及其潜在的脆弱性。 本期播客前两个问题涉及信托资产纠纷,以及股权争夺,有较多专业分析,如果对分析过程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到结论部分;同时,我已将核心结论以文字的形式写在了shownotes里。 在这期播客,您将会听到: 这笔高达上百亿元的信托资产,存在哪些疑点? 股权争夺是否会削弱宗馥莉的话语权或者影响公司治理? 这家企业的交接之路,为什么充满如此之多的变量? 这场富豪家族的财产纠纷,真如娃哈哈所回应是家族内部事务吗? 【聊天的人】 王帅锋,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长期从事境内外家族财富管理工作,曾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净值人士提供法税服务 赵磊,「镜相工作室」主编,即刻:系_舟 周近屿,「镜相工作室」创始人,即刻:周近屿 【剪辑师】 施亚飞 【时间轴】 * 21亿美元信托资产纠纷的五个疑点 04:47 资金是如何跨境流出的?信托和遗嘱是否有冲突? 11:25 血缘关系和继承权难点 14:06 “信托如果有效存在,宗馥莉大概率扮演了一定角色,否则不能把钱拿出来” 核心结论: 1、暂时不能确认这笔信托资产是否有效设立,甚至是否存在。账户内的18 亿美金,有可能是用于归集设立信托的资金。 2、暂时不能确认三名自称宗庆后“子女”的人,是信托的受益人。 3、信托资金来源是个人分红还是境外投资?如果是前者,是否已取得配偶同意? 4、我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这笔资金是如何出去的?如果不是通过合法路径,会影响到信托的效力。 5、信托和遗嘱之间是否存在冲突? 6、假设这笔信托资产有效存在,宗馥莉大概率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不然她不能把钱转出去。” 7、该案涉及信托、继承、美国籍非婚生“子女”、境内外法律流程,以及宗家复杂的财产结构,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 娃哈哈股权争夺和变量 18:54 “如果没有有效遗嘱,从法定继承上看,他们有权主张继承股权” 20:35 “即使没有继承股权,宗馥莉也已经是娃哈哈复杂商业版图的实控者” 24:38 “不管宗馥莉如何挽回这个局面,即便能赢,她也是惨胜” 核心结论: 1、三名原告是否有权主张继承股权?从法定继承的角度,需要确认是否是亲生子女,如果是,他们有权提出诉求。但需要看是否留有有效遗嘱,以及遗嘱是如何规定的。 2、如果娃哈哈股权结构出现变量,将打破目前分权制衡的局面,同时对娃哈哈造成极大的伤害。 3、遗产之争这件事会削弱宗馥莉的影响力,甚至削弱娃哈哈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 娃哈哈跌宕起伏这一年 32:51 宗馥莉的内外部改革 39:55 娃哈哈的内外部隐忧 42:46 “最大的责任人是宗老,但我们不能过多苛责他,他也有那代人的局限性” * 公共事件还是家族内部事务 46:02 “事情刚发生时,相关利益人就该知道这是公共事件,我也不太认同他们的处理方式” 53:36 “很多民营企业在用人治的方式治理家庭和公司,问题是很大的”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镜相工作室」 【参考资料】 棱镜,《娃哈哈争产案最新文件曝光,宗馥莉“惹”上大麻烦》 腾讯财经,《独家 | 宗庆后未在香港汇丰银行为三位子女设立信托》 每日经济新闻,《宗氏三兄妹争产诉状曝光!法院指令:宗馥莉等被告应说明汇丰账户108.5万美元下落!此前律师透露账户余额约18亿美元》 商界,《宗馥莉:重做娃哈哈》 镜相工作室,《娃哈哈,依然是宗馥莉的》 字母榜,《宗馥莉的继承之战,会把娃哈哈打散吗?》 财经杂志,《宗庆后遗产纠纷的三个关键:亲子认定、遗嘱效力、信托瑕疵》 财经杂志,《娃哈哈上演继承之战,宗馥莉被“同父异母弟妹”起诉》 界面新闻,《宗馥莉因争产被起诉,律师观点:暂不影响娃哈哈公司治理》 南方都市报,《宗馥莉因遗产被起诉?娃哈哈:与公司业务无关联》

58分钟
28k+
1个月前

12.100位大厂人眼中的互联网这三年

仅供参考reference

6年过去了,厂哥依然记得进入互联网行业时的心境,那是一种夹杂着热情和理想、个体成长和发展、追赶风口的复杂情绪。 “那会还挺有情怀的,”他提高音量,“听完马老师(马云)演讲,就感觉浑身血液往上走,你知道吧?”当时是2019年,互联网依然充满想象和张力,“大家提到最多的词是颠覆,我想我得去走一遭。” 在2022年,厂哥从一家大厂离职,开始通过《大厂青年》记录互联网公司的人和事。2023年至今,他做了一个《和100位互联网大厂人喝咖啡》的项目,前段时间刚刚聊完100人。和他入行时不同,100人之中,几乎没有人再提及理想和情怀。 事实上,这个项目更像是一场田野调查,100个人及其故事,侧面见证了行业的起伏,个体生存姿态的转变,以及社会对大厂认知的变化。 他结合个人经历、个体观察,以及这个田野调查,将自进入行业至今的6年概括为最后的红利、紧日子和熬过来三个关键词。 在过去,互联网大厂曾是年轻人追逐梦想之地,到如今,降本增效这四个字渗透到了每家公司的血液里。熬过来之后的行业在发生什么?身处其中的人又正在经历着什么? 【聊天的人】 厂哥,《大厂青年》主理人,2023年至今,完成《和100位大厂人喝咖啡》项目 周近屿,「镜相工作室」创始人,即刻:周近屿 【剪辑师】 施亚飞 【时间轴】 01:42 一个焦虑样本:“铁三角嫡系模式”共进退 07:44 约人聊天时,“我一天最多喝了四五杯咖啡,最后实在喝不动了” 13:31 “这几年没什么中厂蹦出来,中厂夹在中间不上不下,是最难的” 17:36 “一位原来的总监,已经把BOSS直聘刷得快冒火星,跟我说工作真难找” 24:07 大厂人的三条退路 29:28 “降本增效已经渗透到每家公司的血液里了” 32:10 “那时候,大家都在电梯里,不管你做俯卧撑还是躺着,电梯一定上去,你在风口上” 35:34 最后的红利期,紧日子,以及熬过来了 41:44 工牌祛魅和相亲市场不爱大厂人 49:21 离职或被裁后,大厂人第一反应还是进大厂,“已经形成一种依赖” 54:05 大厂人不再谈理想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镜相工作室」

63分钟
11k+
1个月前

11.谁偷走了你的隐私:详解个人信息买卖产业链

仅供参考reference

当你每天扫码支付、人脸识别、上传云端时,你是否想过,你的每次点击都可能成为一场交易的筹码?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即权力的时代,习惯将个人信息交付给各个 APP 和小程序,但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本期内容有关个人信息泄露和买卖,嘉宾卢圣龙是一家网络安全公司安全实验室的负责人,在网络安全领域从业 13 年。他将为我们解答:我们如何在不经意间成为一个透明人?是谁怎样偷走了我们的隐私?我们的个人信息如何成为地下论坛的商品?背后是怎样一个庞大又隐秘的市场? 【聊天的人】 卢圣龙,青藤云安全吴钩实验室负责人 周近屿,「镜相工作室」创始人,即刻:周近屿 【剪辑师】 施亚飞 【时间轴】 07:47 “我在 5 秒之内报出来你的身份证” 15:41 相较于黑客攻击,内部人员泄露数据正变得越来越多 23:30 个人信息泄露之后:营销、诈骗、竞对、人肉开盒…… 30:05 最容易被盯上的四类人群 34:43 黑产团队对深度伪造的利用,“是可能会爆发的一点” 39:02 “勒索攻击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45:19 个人信息买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 47:59 “有一些安全防护人员,因为一些原因,转向去做了黑产” 51:14 素描数据泄露的“内鬼”群体 54:04 “如果说上游是菜市场,中游就是饭馆,起到加工烹饪的作用” 56:48 很多APP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我认为是过度且违规的” 01:05:30 信息泄露现状:规模越来越大,频率增高,攻击方式多样化,隐私被利用的场景越来越多 01:08:48 信息泄露泛滥背后的暗网推手 01:10:44 “信息泄露和个人对隐私重视程度关系不大,你也得寄期望于存放你数据的公司。我有一种无力感” 01:16:17 “很多企业在赌我不会被攻击,在赌不花这钱也没什么影响” 01:19:09 防信息泄露的一些实用性建议 【密码泄露查询工具】 以下为嘉宾推荐的检测密码泄露的查询工具 monitor.mozilla.org password.kaspersky.com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镜相工作室」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报,《谁偷走了我的个人信息》 南方周末,《谁偷走了我的隐私?》 南方周末,《输入法会“背叛”我们吗?》 南方周末,《谁在给你爆打骚扰电话?卧底调查贷款中介》 极昼工作室,《打开隐私之盒:只需要1500元就可以获取你的开房记录》 海南日报,《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隐私?》 开屏新闻,《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 21世纪经济报道,《起底大数据黑产》 21世纪经济报道,《网络“黑色产业链”调查:环环相扣的数据泄露》 21世纪经济报道,《警惕!疑似约45亿条国内个人信息被泄露》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家里说话,可能会被手机偷偷收集”》 财经,《起底个人信息贩卖产业链》 证券日报,《数据黑市交易大起底:“料商”称“一切需求皆可爬”》 经济参考报,《暗网提供查档定位服务,信息泄露黑灰产业链滋生非法获利空间》 澎湃新闻,《中消协发布App个人信息泄露报告,超八成受访者有相关遭遇》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社,《盘点2020上半年全球重大数据泄露事件》

86分钟
4k+
6个月前

10.县城折叠,五个小镇青年的返乡观察

仅供参考reference

过去的两三年间,县城是公共传播中的热点议题之一,比如“县城贵妇”所代表的消费升级现象,“县城文学摄影”所指向的怀旧和迷茫,影视剧也在这里寻找净土。县城被赋予各种各样的标签,它是城市失意者退守的选择,是消费品牌跑马圈地的下沉市场,是理想和浪漫之地。 问题是,这些面相是真实的县城吗?是中国最庞大的城镇群体的具体生活吗?镜相工作室编辑部有五人来自县城,家乡分布在北部、中部、南部以及西南部,这期内容试图通过个体生活经历和观察,来回答这个问题。 【聊天的人】 「镜相工作室」编辑部 【制作人】 施亚飞 【时间轴】 08:22 “十多年来都是这样的”,没有故事 12:04 回不去的故乡,“县城贵妇”以及性别结构失衡 29:02 躺平叙事与县城的浪漫想象 34:34 “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过巴黎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用上更好的马桶” 43:27 房地产缩水之后 56:18 “品牌下沉背后,是县城本土商业生态的洗牌” 01:07:00 县城没有网约车 01:11:19 复杂的 繁华的 荒芜的 田园牧歌的 01:21:58 “当各种各样的情绪聚在一起,县城成了一个出口” 01:28:41 关于县城的影音书单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镜相工作室」 【参考资料】 经济观察报,《县域消费有多猛?一些经济强县直追北上广》 极昼工作室,《谁在县城找山姆代购?》 南风窗,《中国县城,从灰扑扑到红火火?》 财经故事荟,《头部品牌“下乡”,“围猎”县城贵妇》 南方周末,《年轻人涌入,县城更好玩——2024县域消费观察》 南方周末,《到县城去,是“退而求其次”吗?》 冰川思想库,《县城“婆罗门”走下神坛,消费升级只是幻象》 降噪NoNoise,《县城消费真相,在4J车厘子和遍地“贵妇”之外》 五环外OUTSIDE,《县城消费实录:不只有“小镇贵妇”,遍地是赢家》 新世相,《替大家试过了,回县城真的会后悔》 每日人物,《小镇婆罗门消费观察》 刺猬公社,《县城贵妇,「接盘」中产消费》 三联生活周刊,《火爆全网的“县城文学”:拍出了年轻人难以抵达的家乡?》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年轻人突然开始追求“县城感”?》 商隐社,《为啥有的县城消费水平堪比北上广?》 福建日报,《量贩零食店抢滩小县城》

96分钟
18k+
6个月前

09.一些商场已经想清退星巴克了

仅供参考reference

前段时间,「镜相工作室」刊发了一篇有关购物中心现状和业态变化的稿件,其中提到,在生存压力下,商场的经营逻辑正在转变——传统的商场不再受欢迎,更细分、更下沉、体验性业态更丰富的商场受到欢迎。十年前最强势的星巴克,如今成了一些商场想要“清走”的品牌。 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商场近些年面临客流量下降、空铺率上升、招商难等等问题,一些新的现象和变化也正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比如有些商场餐饮扎堆,正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大食堂;杂货类店铺开的越来越多;年轻人扎堆商场的B1、B2;面向有钱人的奢侈品商场也开始出现业绩下滑……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的购物中心已经走过30多年时间,商场正在经历什么?出现了哪些新的现象?在业态上有什么变化?这背后又指向了怎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趋势? 【聊天的人】 李丹,「镜相工作室」作者,即刻:小叨- 赵磊,「镜相工作室」主编,即刻:系_舟 周近屿,「镜相工作室」创始人,即刻:周近屿 【制作人】 施亚飞 【时间轴】 05:10 2023年之后,“他意识到商场可能没办法吸引到客人了” 12:39 “星巴克能给商场带来的价值确实比不上从前了” 21:05 “逛一圈下来,在商场唯一的消费就是那杯奶茶” 26:08 年轻人为什么扎堆B1B2 33:21 “中国的购物中心不是卖出来的,而是吃出来的” 38:44 二次元拯救老商场 45:45 年轻人聚集商场彩票摊 50:42 「时尚小垃圾」加速拓店商场 55:42 有钱人消费变得谨慎,重奢型商场业绩下滑 58:11 “大家花钱的场景变了,更多花在了体验上” 01:00:50 购物中心30年概述 01:11:42 消失的业态黄金比例,以及下沉和非标商业体 01:16:40 “性价比,情绪消费,二手和租赁” 【延伸阅读】 一些商场已经想清退星巴克了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镜相工作室」 【参考资料】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购物中心行业全景图谱》 正和岛,《购物中心,为什么没人去了?》 北京青年报,《年轻人为何扎堆商场B1、B2层?》 每日人物,《逛商场的年轻人,只去B1、B2》 华商韬略,《成为人民大食堂,是中国购物中心的“宇宙尽头”》 北京商报,《21区BLOCK:美食街扛起商圈流量大旗》 36氪,《为什么商场里的餐厅越来越多,换得越来越快,选址有什么讲究?》 Tech星球,《年轻人挤爆彩票站:网点月销超百万,开店至少排队3月》

82分钟
13k+
7个月前

08.互联网大厂年会「消亡」史

仅供参考reference

每年的年终岁尾,往往被称为“年会季”。在曾经的一段时间,年会几乎是大厂标配,一度在规模、奖品、形式创意上内卷。某种程度上,它已经远超企业形象写照,成为一场社会层面的狂欢。但在这两年,年会的信息几乎消失了。 当我们回看那些盛大场面,年会承载了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精神面貌,某个行业、某种商业模式的起起落落,也可以看做是一段时期的精神写照,更见证了无数打工人的成长和青春。 互联网大厂的年会是如何一步一步低调、缩水变得鸡肋,甚至消失的? 附:「声东击西」声音时光胶囊兑换码及兑换方式 兑换码: 2nx9xtvx 注意事项:可以兑换 20 次,先到先得;仅限小宇宙兑换收听 兑换方式:打开小宇宙 App,点击右下角「个人」,选择「付费账户」里的「兑换码」,输入兑换码,即可在「已购内容」或「订阅节目」中找到节目开始收听。 关于声音时光胶囊:从 2020 年起,「声东击西」栏目每年年底都会把一年中值得珍藏的声音制作成一枚声音时光胶囊节目,这期节目也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和过去的四年一样,他们也为 2024 年制作了一枚胶囊,收录了过去这一年,从个体到时代,那些值得被记住和珍藏的声音。 【聊天的人】 林森,前阿里高管 赵磊,「镜相工作室」主编,即刻:系_舟 周近屿,「镜相工作室」创始人,即刻:周近屿 【制作人】 施亚飞 【致谢】 徐晴 【时间轴】 05:54 2021年之后,“互联网公司都像蔫了一样” 10:27 年会和奖品缩水:团建、party、吃饭局,员工掏腰包 19:11 年会的价值之一是给老板提供情绪价值 25:36 “阿里把年会带到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高度” 34:56 “那个感觉就像在一辆轰隆隆往前走的车上,你的财富未来人生都是光明的” 46:11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54:10 年会上的大佬们 01:03:27 管理手段、秀肌肉、传递信心、品牌形象,以及开放包容 01:06:56 “企业年会和创始人的做事方式是有关的” 01:13:04 “突然就在一瞬间戛然而止了,你会特别的困惑和感慨” 01:23:10 不是所有的大厂都效益不好,但大家都懂得低调了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镜相工作室」 【参考资料】 每日人物:《2024,消失的年会》 创事记:《大厂年会,“卷”不动了》 Tech星球:《大厂年会:抽奖不能停,节目不想演》 定焦:《互联网大厂这一年:降本、赚钱、座次重排》

91分钟
20k+
7个月前

07.互联网大厂的嫡系战争

仅供参考reference

近期,「镜相工作室」发表了一篇大厂嫡系文化的稿件,访谈了多位互联网大厂的员工,包括非嫡系员工、嫡系员工、管理者,以及HRBP。 稿件呈现了一个现象:这些受访者视角不同,经历不同,对嫡系文化有着完全相反的理解、定义和态度。 如果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真切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当我们在吐槽大厂嫡系文化时,我们在质疑什么反对什么?大厂的嫡系文化真的在加重吗? 【聊天的人】 温茜,某大厂HRBP 董慧,「镜相工作室」作者,即刻:董慧hui 周近屿,「镜相工作室」创始人,即刻:周近屿 【制作人】 施亚飞 【时间轴】 05:38 “嫡系这个词,更多来自于员工视角” 10:16 不公平藏在日常中,是“一件接一件的小事累积起来的” 27:29 领导问要不要一起去另一家公司,“那一刻他真的觉得是嫡系了” 37:53 实名公开举报很快平息,还晋升了,“他不是嫡系,真的解释不过去” 51:39 “我只是拿了一个员工的钱,为什么要付出我的生活和身心” 55:41 嫡系的画像 57:26 被领导放弃的嫡系 01:03:47 成为嫡系的途径 01:10:34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失败” 01:25:35 “做一个好的HRBP是一件挺难的事情” 01:39:51 “以前是觉得有机会,为什么不是我上?现在大家知道没机会了” 【延伸阅读】 互联网大厂的「嫡系」战争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镜相工作室」

106分钟
26k+
9个月前

06.陷阱 恶意起诉 高额索赔,MCN机构如何围猎主播

仅供参考reference

律师李炎的朋友圈几乎没有个人生活,都是平台、MCN公司和主播之间纠纷的案情介绍。 2018年至2022年间,他在MCN公司做法务,2022年至今,他专职为主播维权。近6年间,李炎代理了500多起相关案件,见过1000多名主播。 近两年来,主播因为停播或者跳槽被高额索赔的案例越来越多。这个现象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主播们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在双方地位悬殊、法律关系不平等的情况下,他们又正在经历什么? 【聊天的人】 周近屿,「镜相工作室」创始人,即刻:周近屿 李炎,湖南商管律师事务所律师,代理了500多起平台、MCN公司和主播之间的案件 【制作人】 施亚飞 【时间轴】 01:27 “这个案子打破了以往主播必输的偏见” 05:36 “平台善于利用公会管理主播,也避免了和主播直接冲突” 10:31 “她吃零食,打一下瞌睡,被扣一个月收益,还被仲裁了” 16:20 “保底是典型的高薪诱惑,保底真的不是你想拿就能拿的” 19:51 “违约金设定时,流水的多少倍属于迷惑性条款,最后算出来将是很恐怖的数字” 29:29 “单从合同来看,机构的胜率不能说100%,90%以上没问题” 34:23 签约费诱导—加码—警告函—仲裁或起诉 41:28 详解机构“洗脑”过程及话术 51:06 “大部分的案件,主播最终赔偿10万到20万” 01:04:44 “我一直规劝那些准备跳槽或打算恶意逃避的主播,这样很难解决问题” 01:12:07 “有些公司本身不赚钱,靠主播的违约金赚钱” 01:16:50 一位19岁女孩想去看海,最后被索赔直播流水的100倍 01:20:23 “这就是涉诉的最大影响,身边的人要么离开你要么远离你” 01:31:00 “你能看到冰山时,冰山底下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山了”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镜相工作室」

96分钟
3k+
9个月前

05.为离婚夫妻拍纪念照,一个女孩看到的1000种婚姻

仅供参考reference

父母离婚留下的伤痛,是艺术家高美琳进行创作的初衷。 2019年,她22岁,开始陆续接触100多对离婚夫妻,为部分夫妻拍摄离婚纪念照,其中包括她的父母。她想拼接出婚姻的困局。 之后,她试图理解像浪子一样的父亲,探寻和父亲的关系,做了一件名为《送他去远方》的作品。在那段跨越千里的旅途中,她偷偷跟在父亲的车后面,送父亲去往伴侣的家。7天6夜,他偷偷的在车上粘贴和父亲过去的日常生活的照片,直到照片覆盖了整个房车的尾箱。她想让父亲知道她的爱,也第一次见到父亲哭的那样泣不成声。 她最新的作品,是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拍摄结婚照,她想知道,在经历了家庭的不幸之后,他们为什么还是选择相信婚姻? 作为最私密、复杂且迷人的关系,婚姻的面目是怎样的?故事最终有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在这5年的过程中,这位年轻女孩找到了答案。 此前,高美琳的母校中央美术学院刊发了《离婚纪念照》这组作品,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图片 高美琳:《离婚纪念照》 【本期人员】 主播:周近屿,「镜相工作室」创始人,即刻:周近屿 嘉宾:高美琳,摄影艺术家,《再见爱人》摄影师。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硕士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作品展出于北京、苏黎世、纽约等地。小红书:高美琳.zoeticzoe 【制作人】 施亚飞 【时间轴】 02:10 我和《再见爱人》的故事 12:28 “父母离婚对我来说是一种伤痛,它一直隐隐的在那里” 21:39 《离婚纪念照》的故事 32:20 离婚夫妻最想和对方说的一句话 38:41 “孩子是非常聪明的,他们什么都知道” 43:53 晕倒在海边的中年男人和一个遗憾 50:07 本来开开心心的人们走到展览前,“一下子都沉默了” 55:45 “你爸爸人也挺好的,这是我之前没有听到的话” 01:01:00 他说再也不回来了,我《送父亲去远方》 01:10:11 “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也有幸福的权利” 01:19:17 “这1000种答案就是答案”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镜相工作室」

85分钟
14k+
9个月前

04.中国高端芯片这6年:资本和人一起过山车

仅供参考reference

在过去的6年间,中国高端芯片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情景。 2018年,由于国际关系变化,高端芯片的国产替代变得重要而紧迫。政策向好,热钱涌入,一大批怀揣财富梦想和家国情怀的人,都一股脑扎入行业。 2022年前后,多重因素交织,资本泡沫被戳破,高端芯片行业回归理性。身陷浪潮中的人们才发现,风口、融资、红利,这些现代商业的逻辑,在芯片行业里失效了。 本期嘉宾许老师,在2019年进入国内某头部芯片公司,相对完整的经历、观察了高端芯片转型自力更生的过程;作为HR,这几年间,许老师面试、接触2000多人,从曾经的抢人大战到年轻人的求稳心态,见证了发生在从业者身上的“时代红利”和失落。 您将会听到:国内高端芯片如何从热钱涌动到回归理性;抢人大战的背景和疯狂;戳破泡沫后的行业正在经历什么?浮躁的人心如何回归平静。在这个数十年如一日的传统行业,那批始终怀有理想和情怀的人,经历“失意的十年”之后,他们也讲述了一个关于坚持和理想获得回报的故事。 【聊天的人】 主播:周近屿,「镜相工作室」创始人,即刻:周近屿 嘉宾:许老师,国内某头部芯片公司HR 【制作人】 施亚飞 【时间轴】 02:20 这六年的两个阶段 04:01 “资本信心爆棚,产生了很大的泡沫” 08:56 “一位硕士毕业三年的小朋友,年薪100万-120万” 16:26 涨薪、晋升、原始股权、户口、竞业协议 20:16 降温和过冬 23:24 “马里亚纳”的隐喻 26:41 敬畏艰苦和耐心戳破泡沫 29:41 “他开玩笑说,你会发现跑滴滴和做骑手的人越来越多” 32:34 “失意的十年”与回报 35:50 耐心耐心还是耐心 【延伸阅读】 中国造芯往事:热钱是最不重要的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镜相工作室」

40分钟
2k+
10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