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每天扫码支付、人脸识别、上传云端时,你是否想过,你的每次点击都可能成为一场交易的筹码?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即权力的时代,习惯将个人信息交付给各个 APP 和小程序,但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本期内容有关个人信息泄露和买卖,嘉宾卢圣龙是一家网络安全公司安全实验室的负责人,在网络安全领域从业 13 年。他将为我们解答:我们如何在不经意间成为一个透明人?是谁怎样偷走了我们的隐私?我们的个人信息如何成为地下论坛的商品?背后是怎样一个庞大又隐秘的市场?
【聊天的人】
卢圣龙,青藤云安全吴钩实验室负责人
周近屿,「镜相工作室」创始人,即刻:周近屿
【剪辑师】
施亚飞
【时间轴】
07:47 “我在 5 秒之内报出来你的身份证”
15:41 相较于黑客攻击,内部人员泄露数据正变得越来越多
23:30 个人信息泄露之后:营销、诈骗、竞对、人肉开盒……
30:05 最容易被盯上的四类人群
34:43 黑产团队对深度伪造的利用,“是可能会爆发的一点”
39:02 “勒索攻击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45:19 个人信息买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
47:59 “有一些安全防护人员,因为一些原因,转向去做了黑产”
51:14 素描数据泄露的“内鬼”群体
54:04 “如果说上游是菜市场,中游就是饭馆,起到加工烹饪的作用”
56:48 很多APP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我认为是过度且违规的”
01:05:30 信息泄露现状:规模越来越大,频率增高,攻击方式多样化,隐私被利用的场景越来越多
01:08:48 信息泄露泛滥背后的暗网推手
01:10:44 “信息泄露和个人对隐私重视程度关系不大,你也得寄期望于存放你数据的公司。我有一种无力感”
01:16:17 “很多企业在赌我不会被攻击,在赌不花这钱也没什么影响”
01:19:09 防信息泄露的一些实用性建议
【密码泄露查询工具】
以下为嘉宾推荐的检测密码泄露的查询工具
【联系方式】
公众号「镜相工作室」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报,《谁偷走了我的个人信息》
南方周末,《谁偷走了我的隐私?》
南方周末,《输入法会“背叛”我们吗?》
南方周末,《谁在给你爆打骚扰电话?卧底调查贷款中介》
极昼工作室,《打开隐私之盒:只需要1500元就可以获取你的开房记录》
海南日报,《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隐私?》
开屏新闻,《2000余名网红遭“开盒”!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
21世纪经济报道,《起底大数据黑产》
21世纪经济报道,《网络“黑色产业链”调查:环环相扣的数据泄露》
21世纪经济报道,《警惕!疑似约45亿条国内个人信息被泄露》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家里说话,可能会被手机偷偷收集”》
财经,《起底个人信息贩卖产业链》
证券日报,《数据黑市交易大起底:“料商”称“一切需求皆可爬”》
经济参考报,《暗网提供查档定位服务,信息泄露黑灰产业链滋生非法获利空间》
澎湃新闻,《中消协发布App个人信息泄露报告,超八成受访者有相关遭遇》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社,《盘点2020上半年全球重大数据泄露事件》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