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堆满天StarCollege

Album
主播:
-Nikki、一颗红心橙、小塔-
出版方:
星星堆满天StarCollege
订阅数:
531
集数:
25
最近更新:
1年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这是一档由「星野学社」出品的谈话类文化播客。 在这里,我们聚焦日常生活,力图以声音发问,既谈论世界各地的象牙塔生活,也回望我们居住的闽南城市——泉州,在家和远方之间寻求新的可能性。
星星堆满天StarCollege的创作者...
-Nikki
一颗红心橙
小塔-
星星堆满天StarCollege的音频...

对话秋谷裕幸:早稻田启蒙、中国田野与汉语方言研究的一生

[图片] 🎙 主播有话说 各位星野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鑫诚。这一次我们请到日本著名的汉语方言学家,当代闽语研究的权威学者秋谷裕幸教授。秋谷老师大学时代在早稻田大学修读中文,又到北京短期留学,在这个过程当中对汉语更加感兴趣,并开始了他钻研中文以及后来教授中文的学术生涯。秋谷老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音韵史和词汇史,他大量研究了闽语,包括福建、广东、浙江、台湾等地区的各类闽语。也是在他长期的田野调查当中,他和两岸学者们还有民间发音人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第一次听到秋谷老师名号是在此前和曾南逸学长(任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沈瑞清老师(任教于新国大中文系)连麦的“福建话”主题语言学直播上,当时曾学长感慨:“在闽语研究方面,我的前面有三座大山。第一是罗杰瑞先生(Jerry Norman,已故美国汉学家、语言学家,闽语、满语研究权威),第二是秋谷先生,第三就是瑞清。”当时沈师直呼自己不敢当。没想到今年曾老师口中的两座大山都到齐了,秋谷老师刚好应沈瑞清老师的邀请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也是托沈老师的福,我几次和秋谷老师一起餐叙喝酒,也算是得以“走近”他的田野,更了解盛名之下他的真实样貌。 借着秋谷老师来访的难得机会,我赶紧跟沈老师商量策划了一期轻学术的播客,这也是秋谷老师在播客界的首秀。这场对话是在沈老师的办公室进行的,所以每当提到秋谷老师不同时期的著作的时候,沈老师会指着自己的书架说就是这本或者这本,我们就会直接拿下来和作者本人一起翻阅,非常有现场感。 抱着想让更多朋友、尤其是很多民间的方言爱好者了解语言学、看见学者在学术之外的多彩生活的初衷,我们这次主要想聊聊语言学专业研究之外,先生所经历的1980年代的早稻田大学,他在中国各省田野中遇到的有趣人、事,以及他作为一个“会很多种汉语方言的日本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希望大家通过这期播客,可以认识这位一生致力于汉语方言研究、又抱有童心和少年感的日本学者。‍ 👨‍💼 嘉宾介绍 [图片] 主讲 | 秋谷裕幸 爱媛大学法文学部教授,1988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师从古屋昭弘教授。 主要从事汉语方言音韵史和词汇史方面的研究,长时间在中国各地进行田野调查,研究的方言涉及南部吴语、闽语与中原官话和吕梁片晋语等等。出版专著十几种,其中个人专著八种:《吴语处衢方言研究》(合著)(2000)、《吴语江山广丰方言研究》(2001)、《吴语处衢方言 (西北片) 古音构拟》(2003)、《吴语婺州方言研究》(合著)(2016);《浙南的闽东区方言》(2005)、《闽北区三县市方言研究》(2008)、《闽东区福宁片四县市方言音韵研究》(2010)、《闽东区古田方言音韵研究》(合著)(2012)、《闽东区宁德方言音韵史研究》(2018)、《闽东四县市方言调查研究》(2020);《韩城方言调查研究》(合著)(2016)、《中原官话汾河片音韵史研究》(2020)。 与谈 | 沈瑞清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语言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语音学、演化音系学、语言类型学、汉语音韵学等等。曾于《方言》《中国语言学集刊(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言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等刊物发表论著,代表作有《闽北石陂方言声调的音系表达》《黄坑话与早期闽北语》等。 主持 | 洪鑫诚 星野学社创始人,新加坡国立大学汉学博士生。 现研究兴趣为华南多向迁移史、城乡关系、多点民族志等;曾于全球化智库(CCG)、中国社科院等从事智库研究工作,担任凤凰新闻签约作者及两岸媒体专栏作家;著有《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及其变动的中国研究:1995-2017》。 🎧 收听指南 00:00 “福建话”的缘分:秋谷老师的播客首秀 04:38 “说东京话”:日本方言也经历现代国家建构 13:41 那时候的早稻田:“穿拖鞋上课”、没人想考公务员 22:45 日本的“文科鄙视链”和汉语学习氛围 27:50 早稻田的汉语课和师徒制的培养:“上不上课都无所谓的” 31:49 “最熟悉的中国方言”与“最坎坷的方言调查” 38:40 第一次田野调查:到闽北去! 42:10 彼时中国:县城招待所、厦大留学生宿舍和传说中的石狮 51:37 汉语方言圈的外国学者:做好我能做的事 59:09 田野即生活:农民家里的馒头太好吃了! 01:08:01 古老的方言仍存留在传统的日常生活里 01:13:51 方言调查时间紧迫:年龄断层和生活使用场景丧失 01:22:02 “不可能不交流”:方言的“寿命”和“新方言”的创造 更多精选文段及注释,请参考“星野学社”公众号推文:《对话秋谷裕幸:早稻田启蒙、中国田野与汉语方言研究的一生》

89分钟
99+
1年前

千辛万苦来华留学,看中国大学生“卷”我 | 星星堆满天

过去三年,中国大学生们在“封控”与“再次封控”缝隙间,尝试拼凑起“大学之大”的意义。对于申请来华的留学生而言,他们的大学校园生活也被疫情所解构。不少人还未亲身踏入校园,就即将毕业,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也有人不甘于让网课填充整个校园生活,索性休学,搬砖实习。 幸运的是,他们当中的有些人抓住了这个秋天的尾巴,来到了中国,能用剩下四分之一的时光去描画自己的大学校园生活。来华留学生们期待课堂上的中外思维碰撞,畅想用双脚丈量中国大地……但作为一名大三留学“新生”,大学校园生活的现实是否会让他们感到困窘?或被中国学生“卷”到,或在小组作业中不被待见,又或因封控再次上起“云”大学…… 本期「星星堆满天」,我们邀请到一位马来西亚的来华留学生,带大家从留学生的视角出发,看看不一样的“大学之大”。 *收听指南* 04:20在马来西亚开车上高中却不会骑“脚车”?留学生眼中的中马差异 08:24人均掌握三门语言?切换中国模式好困难?马来西亚留学生的语言优势 14:17疫情之下的“云”大学,但留学生版:老师!记得点录屏按钮 33:43留学生小组作业进行时:你可以抱大腿但绝不能当废物! 54:33“哦!你是硕士”vs“哦,你是硕士”:马来西亚留学生如何看内卷和同辈压力? 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星野学社」。星野听友群筹备中,感兴趣的朋友请添加星野学社bot微信号「starcollege2013」~

65分钟
99+
2年前

人工智能能给我一个神奇宝贝吗?| 星星堆满天

6月4日,星野学社在B站、微信视频号举行了“学科真实画像计划”的第二场直播:「视觉、语言、想象力、机器人:从科幻到现实的人工智能」。牛津大学博士生吴尚哲、英国巴斯大学博士生钟蕙心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出发,与我们分享了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及伦理问题。 直播活动结束后,星野合伙人尚哲与意犹未尽的团队伙伴们“续摊”来了场“非正式会谈”,从元宇宙到AI艺术创作,从虚拟投资到神奇宝贝,我们自由畅想人工智能与未来生活。 欢迎与我们一同开启这场奇思之旅~ 收听指南: 01:22科幻电影里把电子屏幕投到现实空间中进行操作的场景可以实现吗?元宇宙离我们还有多远? 08:19情感上的沉浸感超前于物理上的沉浸感:人的感知特性和机器学习 12:02在意识、灵感、创造能够在物理上可视化、模型化的未来,人何以为人? 14:07从虚拟世界的投资谈起:人类能否完全认同并生活在虚拟世界? 17:42将内卷理解为一种价值体系的调整:人相对于机器的不可替代性 20:45AI的艺术创作:抽象、震撼与被定义的意义 27:05想象没有”版权“的世界:AI时代,知识共有与集体创造的可能性 30:06人工智能能不能给我一个神奇宝贝? 直播回顾: 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不断解放的大脑与无可替代的情感 谁能创造最伟大的作品?周杰伦还是人工智能? 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星野学社」。星野听友群筹备中,感兴趣的朋友请添加星野学社bot微信号「starcollege2013」~

32分钟
24
2年前

别再问我为什么玩游戏还能考985了!| 星星堆满天

疫情背景下的居家时间增多,让越来越多年轻人们离不开游戏的日常陪伴。不论是战绩党、皮肤党还是集卡党,每个人在游戏中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满足感。 另一方面,随着游戏的普及,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情况常常让不少家长和老师们感到头疼。究竟是游戏的“锅”?还是我们对“玩”与“学”的关系本身就存在误解? 本期星星堆满天的几位嘉宾,有的是游戏行业从业者,有的是能兼顾玩与学的“别人家的孩子”,有的则从“质疑”游戏到“入坑”游戏。他们将从各自的经历出发,分享游戏趣事和经历,探讨玩与学的关系。 收听指南: 05:28 游戏ID趣闻|“鸡汤来了”——网络热梗游戏ID体现年龄偏好?ID和头像成为游戏社交“新媒介”? 17:05 游戏服务于社会需求|看五个锤石点灯笼?在地图上摆pose拍照?强对抗性游戏也会满足“躺平”玩家的需求 31:35 玩游戏时你在想什么|寻求“爆头”的感官刺激?欣赏赏心悦目的皮肤?游戏最终回归于人的满足感 36:00 你玩游戏会选择氪金吗丨磨灭游戏兴趣的两大利器:氪金和开挂?氪金也有不同类别 43:50 游戏的匹配机制丨为什么总是遇到坑队友?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的ELO匹配机制如何操控你的胜率? 48:53 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丨是游戏本身让孩子沉迷?还是现实教育的缺位让孩子沉迷? 59:30 游戏的教育意义丨游戏行业试图将教育融入游戏之中?强调游戏具有学习功能是否会让游戏变得沉重? 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星野学社」。星野听友群筹备中,感兴趣的朋友请添加星野学社bot微信号「starcollege2013」~

79分钟
63
2年前
星星堆满天StarCollege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