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播有话说
各位星野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鑫诚。这一次我们请到日本著名的汉语方言学家,当代闽语研究的权威学者秋谷裕幸教授。秋谷老师大学时代在早稻田大学修读中文,又到北京短期留学,在这个过程当中对汉语更加感兴趣,并开始了他钻研中文以及后来教授中文的学术生涯。秋谷老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音韵史和词汇史,他大量研究了闽语,包括福建、广东、浙江、台湾等地区的各类闽语。也是在他长期的田野调查当中,他和两岸学者们还有民间发音人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第一次听到秋谷老师名号是在此前和曾南逸学长(任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沈瑞清老师(任教于新国大中文系)连麦的“福建话”主题语言学直播上,当时曾学长感慨:“在闽语研究方面,我的前面有三座大山。第一是罗杰瑞先生(Jerry Norman,已故美国汉学家、语言学家,闽语、满语研究权威),第二是秋谷先生,第三就是瑞清。”当时沈师直呼自己不敢当。没想到今年曾老师口中的两座大山都到齐了,秋谷老师刚好应沈瑞清老师的邀请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也是托沈老师的福,我几次和秋谷老师一起餐叙喝酒,也算是得以“走近”他的田野,更了解盛名之下他的真实样貌。
借着秋谷老师来访的难得机会,我赶紧跟沈老师商量策划了一期轻学术的播客,这也是秋谷老师在播客界的首秀。这场对话是在沈老师的办公室进行的,所以每当提到秋谷老师不同时期的著作的时候,沈老师会指着自己的书架说就是这本或者这本,我们就会直接拿下来和作者本人一起翻阅,非常有现场感。
抱着想让更多朋友、尤其是很多民间的方言爱好者了解语言学、看见学者在学术之外的多彩生活的初衷,我们这次主要想聊聊语言学专业研究之外,先生所经历的1980年代的早稻田大学,他在中国各省田野中遇到的有趣人、事,以及他作为一个“会很多种汉语方言的日本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希望大家通过这期播客,可以认识这位一生致力于汉语方言研究、又抱有童心和少年感的日本学者。
👨💼 嘉宾介绍
主讲 | 秋谷裕幸
爱媛大学法文学部教授,1988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师从古屋昭弘教授。
主要从事汉语方言音韵史和词汇史方面的研究,长时间在中国各地进行田野调查,研究的方言涉及南部吴语、闽语与中原官话和吕梁片晋语等等。出版专著十几种,其中个人专著八种:《吴语处衢方言研究》(合著)(2000)、《吴语江山广丰方言研究》(2001)、《吴语处衢方言 (西北片) 古音构拟》(2003)、《吴语婺州方言研究》(合著)(2016);《浙南的闽东区方言》(2005)、《闽北区三县市方言研究》(2008)、《闽东区福宁片四县市方言音韵研究》(2010)、《闽东区古田方言音韵研究》(合著)(2012)、《闽东区宁德方言音韵史研究》(2018)、《闽东四县市方言调查研究》(2020);《韩城方言调查研究》(合著)(2016)、《中原官话汾河片音韵史研究》(2020)。
与谈 | 沈瑞清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语言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语音学、演化音系学、语言类型学、汉语音韵学等等。曾于《方言》《中国语言学集刊(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言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等刊物发表论著,代表作有《闽北石陂方言声调的音系表达》《黄坑话与早期闽北语》等。
主持 | 洪鑫诚
星野学社创始人,新加坡国立大学汉学博士生。
现研究兴趣为华南多向迁移史、城乡关系、多点民族志等;曾于全球化智库(CCG)、中国社科院等从事智库研究工作,担任凤凰新闻签约作者及两岸媒体专栏作家;著有《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及其变动的中国研究:1995-2017》。
🎧 收听指南
00:00 “福建话”的缘分:秋谷老师的播客首秀
04:38 “说东京话”:日本方言也经历现代国家建构
13:41 那时候的早稻田:“穿拖鞋上课”、没人想考公务员
22:45 日本的“文科鄙视链”和汉语学习氛围
27:50 早稻田的汉语课和师徒制的培养:“上不上课都无所谓的”
31:49 “最熟悉的中国方言”与“最坎坷的方言调查”
38:40 第一次田野调查:到闽北去!
42:10 彼时中国:县城招待所、厦大留学生宿舍和传说中的石狮
51:37 汉语方言圈的外国学者:做好我能做的事
59:09 田野即生活:农民家里的馒头太好吃了!
01:08:01 古老的方言仍存留在传统的日常生活里
01:13:51 方言调查时间紧迫:年龄断层和生活使用场景丧失
01:22:02 “不可能不交流”:方言的“寿命”和“新方言”的创造
更多精选文段及注释,请参考“星野学社”公众号推文:《对话秋谷裕幸:早稻田启蒙、中国田野与汉语方言研究的一生》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