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因电波
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

Album
主播:
中欧商业评论、范米扬
出版方:
中欧商业评论
订阅数:
6.83万
集数:
86
最近更新:
3个月前
播客简介...
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代码。
迷因电波的创作者...
迷因电波的节目...

074. 威士忌、内卷社会与时间符号

迷因电波

提示:本内容涉及酒类知识,浏览前请确保您已满21周岁;请理性饮酒,未成年人请勿饮酒。 本期节目是我们跟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品牌「麦卡伦」的合作节目。 在这期当中,我们从「内卷社会」这一热门话题谈起,引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那就是:「奢侈品」与「可持续环保」观念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用「时间符号」的理论将这些不同背景的问题串联到了一起,揭示了「奢侈品价值」、「可持续」以及「松弛感社交」等议题中的内在一致性,那就是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逐渐养成的长时间线的生活方式。奢侈品的价值,依赖于其中凝结的技术积累和审美积累,而这些,都不是单纯是通过市场方法短期营销出来的,而更是跟历史的发展有关。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还从时间符号的角度,分析了威士忌产业的商业特点,并且介绍了威士忌制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 欢迎大家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大家关注麦卡伦品牌的官方微博@THEMACALLAN麦卡伦,以及在麦卡伦天猫官方旗舰店探索更多威士忌产品。 🎯注释与说明 1. 节目第15:35秒提到的“双桶18年”指的是“麦卡伦双雪莉桶18年”。 2. 节目第17:08秒提到的“麦卡伦12年、18年和35年”,准确含义为“其中最年轻的一滴酒液,在桶中至少陈年12年、18年或35年”。 3. 节目第18:53秒提到的“需要5年时间”,亦为“至少需要5年时间”。 🎯节目主播 范米扬 《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毕业于同济大学和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 🎯时间轴 02:20 关于「内卷社会」与「松弛感社交」 04:23 关于「松弛感」和「自然可持续」的欧洲生活体会 07:15 一个问题:「奢侈品产业」和「自然可持续」到底有什么联系 07:44 从「契约社会」分析欧洲手工艺特点 09:08 从「行会制度」分析欧洲手工艺特点 10:06 从「宫廷文化」分析欧洲手工艺特点 11:02 用「时间符号」理论分析奢侈品背后的价值逻辑 14:12 以「威士忌产业」为例分析时间符号理论 15:16 威士忌产业分析之「双桶18年」的含义 15:47 威士忌产业分析之「陈年」的含义 15:56 威士忌产业分析之「风味」的来源 18:03 威士忌产业分析之「雪莉桶」的含义 19:45 威士忌产业分析之「橡木」的选取 20:18 高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卖时间 21:14 从经济学的产权角度分析「环保可持续」 22:56 关于麦卡妮姐妹、披头士乐队与苏格兰 26:02 麦卡伦「臻味不凡」系列的第三款产品「琥珀奇境」介绍 28:53 关于可持续型的个人生活 29:35 关于可持续型的职场模式 🎯背景音乐 《晚钟》—阁楼演奏班乐队 🎯作品参考 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代码。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34分钟
14k+
10小时前

077. 公园、铁轨与国民性:东京是如何被上野公园塑造的

迷因电波

本节目是小红书「逛公园才是正经事」和小宇宙编辑部联合推出的「公园,城市生活的浪漫入口」播客企划(https://collection.xiaoyuzhoufm.com/park)系列节目之一。 我们很开心收到小红书和小宇宙的邀请,在春天和大家一起重新逛公园。在公园里理解我们的城市,看见这座城市的人如何生活。 更多公园可能性: 可以在小红书搜索🔍 「逛公园才是正经事」 在小宇宙搜索🔍「听播客逛公园」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以东京上野公园为例,探讨了这座公园与东京的轨道交通发展,与东京市民文化习惯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期节目涉及到的方面有: 公园设计的四个法则 讨论了城市活动家简·雅各布斯对公园的看法,特别是她如何看待公园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 上野公园的独特性 探索了上野恩赐公园的历史背景,从德川幕府时代的寺院遗址转变为明治时代的公共公园。 分析公园如何集文化、教育与休闲于一体,包括其中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动物园等设施,以及这些设施如何服务于公众和提升社区生活。 东京的公共交通系统 讨论明治维新后,铁路如何成为推动日本现代化的关键力量,特别是铁路在城市发展和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深入了解东京的山手线,这条环形铁路线如何连接东京的多个重要区域,对于居民的日常通勤和城市的功能布局有何影响。 山手与下町:东京的地理与文化对比 描述“山手”和“下町”这两个术语在东京地理和文化中的含义,分析这种地理文化划分如何影响东京的社会结构和居民生活,特别是在居住习惯、文化活动和生命安全上的差异。 🎯节目主播 范米扬 《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公众号和小红书「范米扬」/毕业于同济大学和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 🎯背景音乐 《晚钟》—阁楼演奏班乐队 🎯作品参考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美]简·雅各布斯 book.douban.com 《东京百年史 从江户到昭和,1867-1989》[美]爱德华·赛登施蒂克 book.douban.com 《轨道创造的世界都市——东京》矢岛隆 / 家田仁 book.douban.com 知日︱吴真:一个清朝官员在东京逛博览会 www.thepaper.cn 对谈|为什么日本人出行偏爱轨道交通? www.thepaper.cn 【纪录片】东京的崛起 彩色版【1080p】【双语特效字幕】【纪录片之家字幕组】 www.bilibili.com 其他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代码。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48分钟
13k+
10小时前

080. 戴森吸尘器:一个虚假的成功学故事

迷因电波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深入探讨了一则关于戴森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的广为流传的成功学励志故事。 根据这个故事,戴森童年时家境贫困,人过中年,依然一事无成,和妻子及三个孩子住在一个布满灰尘的简陋的农舍里。有一天,他家里的吸尘器坏了,戴森决定通过拆解旧吸尘器,发明一款更好的产品。因为贫困,戴森只能在马棚里面搞研究,在经历了四年的研发和5127个失败的模型后,戴森终于成功推出了无尘袋吸尘器,成为了英国最著名的企业家。 然而,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戴森的背景究竟如何?他是否真如传言所说,贫困到住在满是灰尘的农舍里?戴森的成就是否真的在人到中年后才开始显现?我们通过查证他的早期生活、教育经历和职业发展轨迹,来还原一个更全面的詹姆斯·戴森形象,揭示他创业背后更多的事实。希望这期节目能为你带来启发,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戴森背后的真实故事。 上图:戴森的妻子与手推球轮车 上图:1982年,气旋吸尘器还在研发过程中,戴森与孩子们在家里玩耍 上图:戴森发明吸尘器的马厩 本期节目提到的往期节目: 迷因电波-老干妈与核物理 迷因电波-宗庆后与高启强 🎯活动宣传 节目开头提到的未来预想图「未来制造者大会·2024」信息如下: 成立 7 年来,未来预想图在全世界发现与品牌(Branding)、城市(City)、设计(Design)有关的新事件。以商业视角重新审视司空见惯的生活经验,挖掘前沿的、可能会影响生活方式的各种新商业趋势。 我们深知,制造未来,依靠的不仅仅是“创意”,更需要在某个领域长期耕耘。有太多“昙花一现”的好创意,热闹一时,却潦草退场。 为此,我们集结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经验者和主理人,邀请你一起参与这一场未来制造者大会。 详情请点击链接: 去海外考察都不一定能看到的内容就在身边,不香吗? 报名请扫下方二维码或者微信搜索「未来预想图」关注官方公众号。 🎯节目主播 范米扬 《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毕业于同济大学和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 🎯背景音乐 《晚钟》—阁楼演奏班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代码。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38分钟
26k+
10小时前

081. 折叠屏、计算器与视觉迷因:一场跨越了五十年的屏幕科技战争

迷因电波

本期节目,我们将会从电视机行业的一次颠覆式的「科技革命」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在2007年的时候,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在2007年前后,电视机的领域也发生了一次「科技革命」,那就是「液晶电视」这一产品,替代了传统的「显像管电视」,成为了市场主流。所谓液晶电视,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电视类型,而显像管电视,是那种老式的电视,它的特点就是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 为什么在这一时期,「液晶电视」和「智能手机」的产品替代会同时发生呢?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梳理了屏幕领域的基础技术变革,给出的结论是:这是一种「必然」。 TCL正是其中跨越了周期的品牌,从早期的电话机,到后续的电视机,再到后来深入到液晶屏幕和OLED屏幕产业。我们通过这个品牌的发展、挫折与重生,为您讲述一场涉及中国、美国、日本的产品战争,展现一幅长达五十年技术研发的浩荡画卷。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并在评论区与我们交流! 🎯图片展示 上图:TCL早期的电话产品 上图:夏普第一台液晶计算器EL-805,也是现代计算器的雏形 上图:1970年代,日本精工推出的人类第一款液晶手表 上图:ThinkPad 700C 上图:RCA的液晶技术应用展示 上图:TCL华星深圳基地 🎯节目主播 范米扬 《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毕业于同济大学和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 🎯时间轴 00:57 一个问题:硬件领域的科技革命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01:52 电视领域在2007年发生的科技革命:液晶电视取代显像管电视 02:56 不为人知的TCL发展史:从电话机,到电视机,到收购法国汤姆逊与阿尔卡特 05:47 美国RCA:一个从无线电,到广播,到电视时代都领先时代的企业 07:53 TCL在国际收购之后,迅速陷入亏损 10:03 液晶显示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从美国到日韩 17:11 凯文·凯利的屏幕理论:Screening时代与屏幕之民 18:40 屏幕作为一种迷因:《黑神话:悟空》、进化学解释与屏幕发展史 23:05 TCL逆风翻盘,投资华星光电,进军液晶生产,开发Mini-LED技术 29:17 在90年代之前日本企业对于液晶技术的开发与垄断 33:46 韩国在液晶产业出奇招,在液晶电视市场弯道超车 39:13 过度的产品本位和工匠思维使日本企业失去优势 40:50 一个新的屏幕科技赛道:OLED技术的介绍 45:07 技术的争竞:OLED蒸镀式工艺与TCL的喷墨印刷式工艺 52:15 尾声:企业的周期与科技的迭代 🎯背景音乐 《晚钟》—阁楼演奏班 🎯作品参考 《万物生生——TCL敢为40年》作者: 秦朔/戚德志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作者:路风 《必然》作者:[美]凯文·凯利 《创新者的窘境:领先企业如何被新兴企业颠覆?》作者: [美]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作者:曾航 其他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代码。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成为听友,可以解锁更多精彩内容,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56分钟
20k+
10小时前
迷因电波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