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们不够善良,还是太过匮乏?

距离《不够善良的我们》完结有一段时间了,但我对它的不满仍未消散,甚至与日俱增。 这部剧最初凭借对中年女性困境的刻画出圈,随手打开小某书就能看到能写进女性主义教科书的金句。但越到后面,我越发现它不过是洒了女性主义糖霜的言情剧。 它远未像社交媒体鼓吹的那样,对女性的刻画到了next level。编剧对于中年女性,或者说是非主流群体生活的想象仍然是很不到位的。当编剧在结尾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切断了Rebecca的余生,也将更多真正需要被认真考虑的中女议题留在了未竟的中途。 出于这样一种“不满”的冲动,本期席地而坐将从《不够善良的我们》中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谈起,谈谈影视剧和社交媒体是怎样窄化我们的真实生活的,而我们又从哪一刻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如同预制菜一样被早早规限好轨道,逐渐丧失对“好生活”更广袤的想象力。 不过,无论选择直道而行还是走向旷野,最重要的是保持对自我生命力的感知。毕竟在无法完全摆脱各种系统作用力的当下,这已经是我们为数不多的能够重新找到生活主动权的方式之一了。 【时间轴】 2:30 《不够善良的我们》是一部洒了女性主义糖霜的言情剧。 4:28 嫁给贺军翔,就可以当快乐主妇做五菜一汤了吗? 7:16 Rebecca的结局透露出一股陈腐无比的价值观。 8:20 当女性友谊只是男人缺席时的替补,又有什么好磕的? 8:48 当女权博主都接二连三结婚生二胎了,里海就会产生一种被背刺的感觉。 10:00 不拍老年Rebecca会面临的问题,是一种很偷懒的做法。 12:00 我们对女权电视剧的想象,就是惋惜自己死前只有12个男人看过自己的乳房? 14:50 小某书上那些“一生要强的中国女人”不过是穿着辣妹装在悬崖拍照。 18:30 社交媒体呈现的对单身生活还过于单一,我们需要更多元,和外部有更多接触。 20:00 “县城文学”与被出片困扰的中国人的一生。 24:12 从预制菜说起,我们的现实生活好像一样处在匮乏与不安之中。 28:24 我们的人生是预制人生,我们的生活等于没有生活。 31:00 无论体制内外,焦虑都如影随形。 35:56 《年少日记》:即使拥有同理心,长期处于上位的人也很难真正共情弱者。 38:55 因为知道被忽视和不被肯定的感受,所以在能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要伸出自己的手。 40:00 曾经有哪些时刻觉得生活充满可能性? 45:17 里海说自己只有达成目标而暂时松了一口气的时刻。 46:26 要学会余华所说的“生命的不受力”。 47:58 每天学点多邻国会让里海获得生活的规律感。 52:14 听司机侃自己在高速路偷桂花的经历也会让夏周感到“夹缝中的快乐”。 【本期主播】 夏周:我说的您都别当真 微博@夏懒腰 里海:储存眼泪的树洞 【本期剪辑】 小琦

58分钟
4k+
11个月前

女性友谊能帮助我们在抵抗父权的道路上走多远?

三月末,我认识近十五年的好朋友幕天结婚了。请帖上写着:“好久不见,婚礼见”,我们一个在杭州,一个在海口,的确有两年没有见面了。打开手机看机票,眼泪毫无征兆地流了出来。那些曾经彼此陪伴的片段不断闪回,我衷心祝福她能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但内心仍然充斥着难以名状的悲伤。 女性友谊是我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我没有办法想象,没有女性友人陪伴的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朋友陆续进入婚姻,陪伴彼此的时间也逐渐减少。我不得不问自己:女性友谊会随着其中一方,或彼此陆续进入婚姻淡去,甚至消失吗?如果女性友谊曾是我们认识自我,构建主体性的重要方式的话,它又能帮我们在反抗父权的道路上走多久? 我们喜欢很久的安溥在跨年演唱会的祝福里说:希望我们都一起在不同的地方各自努力。然后我们的鉴赏力、品格都可以因为我们对于生活的愿望得到很大的进步。”“女性友谊”一度照亮了我,让我有勇气跨过那些糟糕不堪,朝着光亮处走去,试着成为对方心目中,那个闪闪发光的人。所以,我也希望我的友谊能顽强的存活下来。 这期节目,送给幕天,也送给生命中那些无比珍贵的女性友人。就像幕天曾在信里写的:“成年的世界每天都发生好多事,我们也经历着很多变化。但只要在你面前,我还永远是我啊。” 也许,在一个平行的时空,真的存在女性友谊的乌托邦。而在现实世界,我也祝愿女性友谊地久天长。 【时间轴】 2:44 在成长过程中,哪些女性友谊失散了,哪些保留到了现在。 4:55 在和女友友人的书信中,我们用文字不断建立对未来的想象。 5:39 夏周和里海长达十年的友谊 6:32 里海分享小学时代给了她性别启蒙的女性友谊——“喜欢上同一个男生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友谊”。 7:56 女性友谊曾经填补了里海没有在母亲那里得到的情感需求,以及被理解和认可的需求。 9:24 夏周从《绿山墙的安妮》等儿童文学作品中了解到女性友谊是非常重要的。 14:12 《形影不离》:女性友谊如何塑造了波伏瓦。 19:14 杀死天才女友的,是她们的特立独行。 25:08 如何看待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女性友谊的阴暗面? 33:32 里海不喜欢用组CP的方式展现女性友谊。 37:26 萨特曾认为波伏瓦书写女性友谊的《形影不离》不值得出版。 39:10 女性友谊远比我们想象的宽广复杂,并不只会谈论男人与爱情! 47:00 女性友谊会随着其中一方或彼此进入婚姻消散吗? 51:05 描写中年女性友谊的故事还是太少了。 53:29 要勇敢地成为女性主义扫兴鬼,不用对不想成为新娘,不喜欢婚礼,而愧疚。 59:04 越长大,就越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真心去维护女性友谊。 62:00 给女性朋友们的祝福:“成年的世界每天都发生好多变化,我们也发生好多事,但在你面前,我还一直是我啊。” 【本期主播】 夏周 里海 【本期剪辑】 小琦 【涉及到的书籍】 [加拿大]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 [加拿大]露西·莫德·蒙哥马利:“艾米莉系列” [法]西蒙娜·波伏瓦《形影不离》 [法]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 [美]玛丽莲·亚隆 / 特蕾莎·多诺万·布朗 《闺蜜:女性情谊的历史》 [法]萨拉·迈哈迈德《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 安妮宝贝(庆山):《七月与安生》 庐隐:《海滨故人》 苏青:《苏青:我茫然剩留在寂寞大地上》(待出)

67分钟
4k+
1年前

漫长的告别:我们如何对抗遗忘,练习失去

2012年,薛舒的父亲确诊了阿尔兹海默症,那年他刚过70岁,可以向居委会领免费乘车卡的年龄。他曾兴致勃勃地出门,去拿乘车卡,却几次空手而返,不记得居委会在哪里。最后,薛舒的母亲将这张卡领了回来,但这张卡却一次都没有使用过。《当父亲把我忘记》记录了2012到2014年,薛舒在家中与母亲一同照护父亲的时光。《生活在临终病房》记录了父亲从2015到2020年在医院的最后的岁月。 [当父亲把我忘记] 《当父亲把我忘记:隐秘的告别》 薛舒著 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年1月 [生活在临终医院] 《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 薛舒著 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年1月 因为父亲患病,她和母亲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职业小说家,她曾一度写不出字,她写下“父亲病后,我变得不再文学”,会为“任何一次有关这个作品的文学讨论感到羞愧。当文学与生命、情感比肩站立的时候,文学就是隔靴搔痒,就成了一顶因尺码过大而不得体的礼帽。但书写依然是刻在基因里的冲动,她还是决定将这段经历写下来。 本期节目,薛叔以无比诚恳的态度,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以及其他家庭照护阿尔兹海默症的经历,现有的医疗系统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帮助与支持,以及“社区养老”的重要性。希望这期节目,能够破除一些我们对阿尔兹海默症的错误认知,为我们了解阿尔兹海默症提供一些帮助。 最后,我想引用电影《依然爱丽丝》中罹患早发性阿尔兹海默症的爱丽丝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我最大的愿望是我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不用面对我们正在面对的一切。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活着,我知道我还活着,我有深爱的人,有我想完成的事情,我责怪自己不能记清事情,但每一天我都经历着纯粹的幸福和愉悦。请不要认为我痛苦,我并不痛苦,我在努力挣扎,挣扎着融入,挣扎着继续,和过去的我保持联系,我告诉自己,活在当下,这真的是我现在唯一能做到的,活在当下不要被击垮,不要为了去掌握失去的艺术而把自己击垮。 希望我们都不要被击垮。 【时间轴】 3:26 在写父亲的故事前,薛舒就做好了被质疑和误读的准备。 5:55 照护父亲的过程中那些撑不下去的时刻。 8:00 电影《依然爱丽丝》:罹患早发性阿尔兹海默症的爱丽丝更希望自己得的是癌症。 11:20 影视作品中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的描述过于温情,隐去了更残忍的一面。 14:58 照护父亲的当下无法感受快乐,每天感受到的是失去。 16:25 家人不能控制局面,上一秒的欣喜很容易被下一秒的状况打破。 20:00 虽然写下“父亲病后,我不再文学”但写作仍然是刻在基因里的冲动。 29:39 不到最后一刻,人永远不知道自己面临死亡时会做出怎样的举动。 35:08 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往往能通过“哭丧”体现出来。 40:30 思念逝去的亲人与重新建立生活并不是对立的。 47:30 社群支撑给予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家属的帮助非常重要。 48:53 薛舒分享一些其他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家属的遭遇。 54:49 我国医疗系统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提供的帮助。 55:39 面对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薛舒很希望出现机器人护工。 59:08 社区养老的可行性。 60:00 独居的人罹患阿尔兹海默症怎么办? 67:00 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让我们看到阿尔兹海默症眼中的世界 68:00 薛舒分享阿尔兹海默症有关书籍:菲利普·罗斯《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 【本期主播】 夏周:我说的您都别当真 微博@夏懒腰 【本期嘉宾】 薛舒:作家 【涉及到的影视作品】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依然爱丽丝》 【涉及到的书】 薛舒:《当父亲把我忘记》 薛舒:《生活在临终病房》 琼·迪迪恩《奇想之年》 琼·迪迪恩《蓝夜》 菲利普·罗斯《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

77分钟
1k+
1年前

当一个26岁的东亚女孩决定去英国“重启人生”

大家听到这期节目的时候,应该刚好结束了春节假期,开始回归日常生活。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我一样,总会在春节这样新旧交替的节点审视自己的生活,陷入“我应该怎样生活才不后悔”的迷茫苦闷情绪里。 去年,我们聊过一期“江浙沪独生女会梦见出走的小姨吗”,当时有听众评论说,我们对于幸福的想象非常匮乏,尽管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 我想,与其让互联网上的幸福生活样本左右自己的价值判断,不如看看身边的女孩们是怎样生活的,或许就能在一些“勇敢地走出去”的女孩身上看到力量,也理解那些没有走出去的女孩的选择。 这期播客的嘉宾是同为“江浙沪独生女”的小周。小周在LSE学人类学,毕业后,去了上海的一个文化媒体教小朋友们创意写作。2023年的时候,她说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过年,因为没有恋爱,没有稳定的工作,从曾经的好学生变成了不被父母理解的孩子。 为了摆脱这种糟糕的感觉,她决定转行,一边备考上海的事业编,一边申请英国的工作。最后,她成功拿到了英国的offer。从文化行业转到了科技咨询行业。逐渐适应了新工作后,小周的生活貌似渐渐舒展开了。我也想借着做播客的契机,在2024年和她聊聊这一年来的变化,为什么放弃了在上海稳定下来的机会,孤身一人去英国闯荡。 这一期长达两个小时的聊天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小周来到英国后心态的变化,身为人类学文科生此前找工作的辛酸史,以及离开文化行业转向科技资讯的原因。第二个部分,小周分享了申请英国工作和伦敦租房的经验;第三个部分,是小周作为一个“东亚女性”在融入同事,与伦敦这座城市发生更深层联系的体验。 当然,小周在伦敦生活的时间并没有很长,就像小周说自己还没有在英国看过病,不知道这个社会更深层的部分是如何运作的,很多看法可能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改变。她不知道自己会继续留在英国,还是回国,或者彻底地变成一个“游荡者”。但今天的聊天,也可以视作一种未完待续的状态。我们不能保证自己所做的选择一定是对的,但我们希望,自己能随时出发,永远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保有探索可能性的能力。 Shownotes PART1 2:58 来英国前后的心态变化 7:50 东亚女孩的“交卷”压力 10:56 小周会列很多“出去的理由”以此证明出国是正确的决定 11:44 很多谈论自由与可能性的播客反而会加重小周的焦虑 15:00 出国并非为了“润”,而是出于对自我的探索与渴望 20:33 为什么想要离开文化行业? 31:00身边 很多勇于突破舒适圈的女孩给了小周勇气和力量 33:00 冲向“旷野”前,也要想清楚各类风险 PART2 37:00 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怎么申请英国的工作? 41:50 文科思维在职场上也可以成为优势 44:39 想留英工作,一定要有很好的学历吗? 47:50 英语口语能力、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找工作中非常重要 51:55 中国VS英国找工作的体验 54:09 伦敦租房体验 PART3 69:00 无论是在伦敦还是上海,需要大段时间独处的I人也还是很渴望友谊啊! 73:00 午休时和同事small talk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嘛! 87:00 在伦敦会遭遇身份认同危机,敏感于自己的亚裔身份吗 94:00 小周坦言还未完全了解英国社会的运作,所以会有一种未知的脆弱感 1:40:00 出国和考事业编都只是探索人生不同可能性的选择,并无高低优劣之分 1:45:22 人永远都会好奇没有经历过的那段人生 1:50:22 在伦敦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本期主播】 夏周:我说的您都别当真 微博@夏懒腰 小周:夏周的好朋友 【剪辑】 小琦 【背景音乐】 All the way to New York City 【本期提到的书】 王邦:《贫穷的质感》

115分钟
4k+
1年前

人均“表演者”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接受真实的自己

大家好,欢迎收听席地而坐2024年的第一期节目。录这期节目时,是2023年的结尾。当各大博主都在盘点逝去的一年,媒体们接连推送年终盘点,我和里海仍处在恍惚中,仿佛是被社交媒体推着走向了一个“新的节点”。 于是这期节目,我们就从“当J人已经写好了年终总结,P人还没意识到一年已经结束了”开始,从最近流行的J人与P人的讨论,延伸到MBTI测试潜藏的“种姓制度”,以及为什么大家会下意识地扮演ENFP(快乐小狗)或是声称自己是INFP(小蝴蝶)。当MBTI成为一种人设,我们会怀疑,我们是否在通过扮演一种人格以便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喜爱。 不过,阅读陆茵茵的小说《表演者》,也为我们理解“表演”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在某种程度上,自欺欺人是人生的常态。因为真实的生活过于千疮百孔,所以才用表演粉饰。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也让我们越来越无法摆脱“被看”的目光,我们对生活的想象,我们的情绪价值,也在被他者左右。 那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并不会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清零。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被祝福,获得一些将生活变得更好的信心。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自主权,不轻易将情绪价值交给贩卖焦虑的博主们。新的一年,也希望大家能对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控感。无论表演与否,最重要的是获得掌握生活的能力。 祝大家新年快乐! 【本期要点】 1:04 “岁末综合症”的焦虑是独属于东亚的吗? 2:09 当J人已经写完了年终总结,P人还没意识到一年已经结束了。 4:46 世界如此参差,为什么要以公历年为节点思考人生? 8:26 东亚真的存在P人吗? 11:43 当我们开始区分MBTI的“好坏”时,它也成了赛博种姓制度 15:12 为什么我们会在社交媒体上扮演“快乐小狗”和“破碎小蝴蝶”? 17:24 夏周一天之内做了三分MBTI测试,结果都不一样! 23:41 陆茵茵《表演者》:自欺欺人是人生的常态 31:27 在母亲面前,里海往往成了那个表演者 34:39 夜晚在普陀散步,偶遇南海观音像时体会到“举头三尺有神明” 36:18 《心迷宫》:无论拜佛时心有多诚,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38:39 当流量控制一切,展现“真实生活”的vlog也难以摆脱表演痕迹 41:45 如何看待“流水线公主”,以及零下天气穿单薄衣服扮“延吉公主”? 48:20 不要把自己的情绪价值轻易交给贩卖焦虑的博主们 【本期主播】 夏周 我说的您都别当真 微博@夏懒腰 里海 地球上储存泪水的人形树洞 【本期剪辑】 小琦 【背景音乐】 片头曲:The Hours-Nicolas Horvath 片尾曲:Choosing Life-Nicolas Horvath

57分钟
4k+
1年前

对话辽京:女性主义者的痛苦在于要一直否定,所以聚在一起很重要

“《吮吸》的结尾是属于文学的,不是生活的” “当我们用权力关系解释一切的时候,爱还重不重要呢,我们该如何看待爱?” 12月初,我和辽京在线上录制了一期播客。辽京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曾经做过翻译和财经类记者,31岁的时候辞职成为全职母亲,而后开始写作。 如今,她已陆续出版了《新婚之夜》《晚婚》《有人跳舞》,因为这些故事展现了婚内强奸、单身母亲、育儿困境等性别议题,辽京这一名字也与“女性写作”绑在了一起。 这次的采访,我也准备了很多建立在女性主义理论上的问题,比如“充满性别意识的写作有没有反过来滋养你的生活?”“如何平衡母亲与作家的身份?”“有没有想过将儿子培育成一个女性主义者?”等等。而辽京总是打破我的预设,给了我一个个浸润在生活里的回答。 这让我去思考,当女性主义成为我们解释所有事情的方式时,是否也会变得局限?而辽京也问,当我们用权利关系去解释一切事情的时候,爱还重要吗?它该放到哪个位置,我们是否还需要爱? 辽京说,女性主义的痛苦在于要一直否定,所以聚在一起很重要。随着聊天的推进,我们都相信,女性主义理论如同阳光,我们从中获取养分,将它变成对抗不公的武器。但真实的生活过于复杂,接触得越多,越会发现它无法被理论概括和衡量。而文学的可贵之处,便在于提供了一个模糊的地带,让我们逐渐深入真实,靠近真实。 而这期播客,也是“聚在一起”“靠近真实”的一种尝试。 【本期要点】 1:24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辽京写作的原动力吗? 4:43 有时候,女性在社交媒体上的表达比文学作品造成的冲击力更强 9:50 文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容错 15:03 真实的生活无法放入单一的框架去衡量,因为它太过于庞大复杂 16:32 当我们用权利关系解释一切的时候,又该将“爱”放到什么位置? 20:42 费兰特的《被遗弃的日子》让一个遭遇婚内背叛的女人有了解释自己的机会 30:49 女性主义者有可能在父权社会获得幸福吗? 33:02 女性主义者的痛苦在于要一直否定,这时相聚在一起就变得很重要 36:51 “不平则鸣”,所以女性形成的声音越来越大 41:25 《吮吸》是一个文学的结尾,但不一定是生活的结尾 42:23 “母亲”这一身份如何影响了辽京的写作 45:13 辽京无法想象孩子步入老年的样子,也无法想象孩子将来该如何面对“死亡” 52:56 无法理解生活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散步 54:52 如何平衡做妈妈和作家的身份? 1:07:55 充满女性意识的写作有反哺辽京的现实生活吗? 1:13:18 理论是阳光,我们需要它,但不用一直盯着太阳看 【本期嘉宾】 辽京:青年作家,著有《晚婚》《新婚之夜》《有人跳舞》 夏周:文学编辑,偶尔写书评,微博@夏懒腰 【本期剪辑】 小琦 【本期涉及到的书目】 《有人跳舞》 《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 《被遗弃的日子》 【本期音乐】 片头曲:The Hours-Nicolas Horvath 片尾曲:Choosing Life-Nicolas Horvath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感受。席地而坐会抽出3位读者送出一本《有人跳舞》。

77分钟
2k+
1年前

“她厌男,但她是我编辑”

与95后新锐作家、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入围者周于旸的一次聊天。 本期节目的主题是“不上班,我写小说养自己可以吗?” 起因是出了新书的周于旸来社里签他的新书《招摇过海》,和他吃午饭时闲聊,得知他不上班,每天睡到中午起,赚得起还比我多的时候,我就难以说作家都是穷的…… (或者我更贫穷)。于是我、周于旸《招摇过海》的编辑恩惠、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龚燕就做坐在一起,打算聊聊“不上班,我写小说养自己可以吗?” 我试着问他一些“尖锐”的问题,比如想不想要自己的书畅销,他怎么看我们的同事直接在他的新书上写“此篇完成度不高”,怎么看待班宇、陈春城等作家考编…… 聊到最后,聊天开始“失控”。恩惠说,她并不是一开始就厌男,她也知道很多“70后老男人”并不是有意要冒犯她,但她依然被冒犯到。那么,编辑这位95后作者的书,又是一段怎样的体验呢? 【本期要点】 4:43为了躲避理发师的追问,周于旸称自己是一个打字员 6:10 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其实还需要靠写作倒贴 8:17 不上班的时候,也害怕和社会脱节 9:30 松弛感给了自己一个懒散的借口 11:59 在当体育编辑的时候,周于旸会在写新闻稿时偷偷写小说 18:09 家乡给龚燕充足的养分 19:11 在上海的时候,龚燕会纠结能否经济独立,发表小说的数量,所以她想要离开容易让她内耗的环境 24:27 周于旸是否希望自己的小说畅销? 31:07当自己很看好的作者不被同事喜欢,会想吵一架吗? 33:03 恩惠很看好的作品,被同事说“此篇完成度不高”? 35:00 “我也不是一开始就厌男,现在却将厌男写在自己脸上” 36:42 伺候烦了“70后老男人”,和95后作家合作是什么体验? 39:02想象力是构建在逻辑,还是对现实的了解上? 44:53 对于创作者来说,没有一段人生经历是浪费的。 46:23 难道我们的社会已经完蛋了吗?! 48:27 当班宇、陈春城开始进入体制,是无可厚非还是大失所望? 【本期主播】 夏周:我说的您都别当真,微博@夏懒腰 恩惠:文学编辑,豆瓣@瓦片外婆 龚燕:文学编辑 周于旸:青年作家,已出版《马孔多在下雨》《招摇过海》 【本期剪辑】 小琦 【背景音乐】 中岛美嘉: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本期节目,我们会从留言中抽2位读者送《招摇过海》~

61分钟
1k+
1年前

《非亲非故》:何以为家,与青年作家索耳的一次对话

“我只是漂游着,前进、后退都困难,停在一个看起来不是异乡其实是异乡的大城市。” “沮丧是更高级的愤怒,在我还只会生气和吵闹的年纪,她就已经学会了沮丧,比我更早地离开了家乡,跑到珠三角打工并且嫁给了一个深圳人。” “ 我们痛揍自己,揍得鼻青脸肿脸肿,想把自己从人群里赶出来,扔出家族的门槛,却又一次次地、慢吞吞地爬回来,哪怕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哪怕是挣扎着,也要回到故土,没有这个宗族的文化黏液,我们无法赤裸地活下去,一代接着一代,越抱越紧,越恨越深,终于每个人都又变成膨胀又空虚的泡沫。” ——索耳《非亲非故》 【时间轴】 7:55 在粤西小城生活的时候,会有成为“城里人”的渴望吗? 11:04 对于夏周来说,家乡曾是无聊、沉闷的象征 13:18 “沮丧是一种更高级的愤怒” 14:33 辍学打工,逃离粤西的小镇女孩们 20:52 去一趟医院,会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容易的 22:45 夏周害怕人生会随着不断的妥协而下坠 25:16 将希望寄托于时间与“下一代”,是否也是一种自我安慰? 26:30 面对传统这头巨兽,索耳家乡的部分女性已采取“不合作”态度 27:55 有时候,抖音上展现的“底层经验”也是一种表演,真实的经验总被互联网上的讨论所遮蔽 35:47 如果我们的过去都是关于“男性”的历史,那夏周甘愿做一个“文盲” 39:43 “冠父姓”让血脉相连的祖孙三代女性在姓式上区分开 42:01 那些在《非亲非故》里说方言的人,方言暴露我们来自哪里,它与普通话的区隔也是经济文化上的区隔 45:13 索耳现在更愿意拥有口音 【本期主播】 夏周,我说的您都别当真 索耳,青年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伐木之夜》《非亲非故》 【本期剪辑】 小琦 【背景音乐】 片头曲 林生祥《动物园》 片尾曲 林生祥《南方》

57分钟
1k+
1年前

“理解母亲是东亚女性的必修课”|席地而坐VoI.98

谈及母女关系时,我们有很多话可以聊。比如女性的本体意识如何在母女的框架之内呈现,面对现实龃龉时母女关系的变形乃至重置,或是对“畏母”“厌母”症候的伦理审视,再或是这些年来被反复强调的“母职神话”的消解和重塑。而我们又必须看到,对母女关系的广泛反思毕竟是女性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相较于拥有久远传统的父子议题,对母女关系的探讨仍处在漫长的途中。 本期我们邀请到青年作家,《在小山和小山之间》(以下简称《小山》)的作者李婷来聊一聊对于母女关系的观察和思考。《小山》讲述了一位六零后的“不快乐妈妈”为照顾待产女儿而远渡重洋并与之重启同居生活的故事。当身份、立场、文化背景等成为横亘在母女之间难以逾越的山丘,女性之间共通的命运又旋即成为冲破这些代际差异的利器,并最终为她们建构起一种互利互助的盟友关系。 《小山》为我们“走近”母亲提供了可贵的契机。正如青年作家东来说的那样,理解母亲是东亚女性的必修课。对于母女关系的重审,不仅仅关乎此时此地的我们,也关涉一段内隐的、处于历史暗处的、充满误解和血泪的“柔情史”。对于母系谱系的追溯和女性传统的确认,意在提供一种有别于父权叙述的女性视点,更显示出对于女性乃至人性层面的终极关怀。毕竟,“理解”母亲不是我们的终点,“成为”母亲才是。 【时间轴】 08:37 里海在高铁上看《在小山和小山之间》看到泪失禁。 12:40 渴望母爱的女儿能理解“离经叛道”的“酷妈妈”吗? 14:50 如何告诉咿呀学语的婴儿,母亲也是独立的个体呢? 20:01 在孩子出生的一年里,很多母亲往往无法睡超过三个小时的整觉。 22:05 日本的老人基本不参与育儿,养育的压力往往落到小家庭上。 26:53 “母职惩罚”可能会蔓延一个母亲的一生。 30:45 婴儿每哭闹一次,都像是父权制对女性的耀武扬威。 32:43 日本的“婴儿信箱”为后悔做母亲的女性提供了一条“退路”。 40:50 单亲母亲在日本的处境是怎样的? 45:12 在日本,婴儿满2个月后就可以送到保育园,并根据收入水平定支付的费用。 47:38 日本爸爸可以休一年的产假,休假期间仍然可以拿到80%的工资;到2025年预计可以拿到100%。 58:33 我们可以通过分享女性的经验,打捞散落的女性的历史。 1:07:48 “我们的命运是经年累月的流血”“你渴望爱,而爱把你变成一件衣服” 【本期主播】 李停:青年作家,《在小山和小山之间》作者 里海:地球上储存泪水的树洞 夏周:我说的您都别当真 【本期文案】 里海 【本期剪辑】 小琦 【背景音乐】 片头曲:The Hours-Nicolas Horvath 片尾曲:Choosing Life-Nicolas Horvath 【本期涉及到的书目/篇目】 李停《在小山和小山之间》 [日]角田光代《坡道上的家》 [韩]赵南柱《82年生的金智英》 [意]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 [美]艾莉斯·马利雍·杨《像女孩那样丢球:论女性身体经验》 杨柳《“带妈妈去取节育环,我崩溃了”:3000万女性最羞耻的秘密,终于揭开了》 待兔《亲爱的妈妈于不明年份曾患忧郁症》 张枣《跟茨维塔耶娃的对话》 【本期涉及到的影视与书籍】 [美]玛吉·吉伦哈尔《暗处的女儿》 杨荔钠《春潮》 杨明明《柔情史》 滕丛丛《送我上青云》

76分钟
4k+
1年前

为什么快30岁的我们,还会狂嗑美高青春片?

即使还会在看美高青春片时掉眼泪,但我们离中学时代很远了。远到提起高中,要用“十年前”去追溯它。 夏周的高中校友,认识了近十年的好友里海说:“青春往往被认为在高考落幕的那一刻走向终结,且并没有留给我们太多可供瞻仰的遗迹。”对于很多“小镇做题家”来说,青春是乏善可陈的。但即便是这样的青春,我们还是会忍不住怀念。 当“浪漫爱”被证实为父权制的谎言;当“女性友谊”会因为一方踏入婚姻而逐渐消解。快要踏入三十岁的门槛的我们,一遍又一遍在“成人世界”徘徊。仿佛只要不结婚生子,就随时都能获得重新出发的力量,一切都可从头。 我们的世界似乎正在经历一个“返魅”的过程。年轻人都开始求神拜佛买彩票,不说“笑死”,要说“笑发财”。觉得谈恋爱不如搞钱。但还有那么一些时刻,没什么骨气的,“懦弱”的我们,开始承认自己想念“青春的感觉”。因为如果将它视作一个符号,那它就意味着相信。在什么都崩塌的现在,我们还是本能地想要抓住一些信仰,想要相信一些不会轻易破碎的事情。 【本期主播】 里海:地球上储存泪水的人形树洞 夏周:我说的您都别当真 【本期剪辑】 小琦 【背景音乐】 片头曲:Labrinth : Forever 片尾曲:Janis Ian: Seventeen 【时间轴】 3:56 为什么里海觉得自己的青春像坐牢,但还是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怀念? 10:17 在“唯成绩论”的做题家时代,谈恋爱也无法缓解无力感 16:30身为东亚人,哪怕50岁了也会做高考的噩梦! 19:20 东亚人的人生好像是不允许gap的 20:43越强调松弛感,越证明松弛也是一种表演 21:20与其说我们在怀念青春,不如说我们的青春是被延后了 28:57 我们的95后女同学都给儿子买房了,但我们还在美高青春片里找青春 29:48 如果有可能,里海想假扮高中生混进美高 33:27《重启人生》式的友谊是极为奢侈的 35:38 写“女书”和自梳的女性和如今的girls help girls有什么异同? 43:12怀旧的两种类型:修复型怀旧和反思型怀旧 45:46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买彩票和求神拜佛? 49:30我们的世界似乎正在经历一个“返魅”的过程 【本期涉及到的书目】 [美国]斯维特兰娜·博伊姆《怀旧的未来》 [美国]布鲁姆《影响的焦虑》 [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泥淖之子》 赵明丽《女书与女书文化》 【本期涉及到的影视剧】 1.《好像做一次》 2.《性爱自修室》 3.《亢奋》 4.《重启人生》 5.《普通人》

57分钟
2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