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还在做记者 | 席地而坐·番外

本期是和安小庆、林松果聊天的番外,只有四十分钟,可以轻松听完。 【本期主播】 宗城:小说写作者、人类观察员 夏周:在兔子洞偶尔写作 【本期嘉宾】 安小庆:写作者,《人物》杂志记者,作品有《平原上的娜拉》《葬花词、打胶机与情书》等 林松果:写作者,《人物》杂志记者。作品有《在长丰,女性向前一步》《免费HPV疫苗,一座城市给女孩们的礼物》等 01:20 关注到小地方正在进行的实验 02:36 林松果谈写作母题:我关心公平、正义、政治 07:03 林松果:有一天如果《人物》不在了,我可能不再做记者了 11:30 很多人没有办法去做实现自我理想的工作 14:30 安小庆谈写作,不必人为把自己的枝干剪除了 18:50 人之为人的尊严和不可战胜的地方,就是我不屈服 21:25 为什么我们依然做记者 29:15 为什么你在朋友圈这么愤怒 31:30 继续捍卫你的世俗生活,不要让自己被绝望收缴 31:34 洱海有棵树 本期相关问题(建议结合上一期正篇食用): 1、(提问安小庆和林松果)两位在《人物》写过很多涉及了女性生存处境和她们的努力的文章。你们是在职业生涯一开始就确定自己要把这个主题纵深下去吗?还是因为什么机缘坚持了下去? 2、(提问安小庆)在《平原上的娜拉》这篇文章中,刘小样表示自己不值得被书写,但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极其渴望被看到,希望自己的苦闷可以得到纾解的女性。我发现,无论是最开始刘小样写信给《半边天》,还是后来接受你的采访,她都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姿态。一方面深受内心的折磨,渴望被理解。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现在的生活被打扰,认为自己不可能获得想要的人生,不值得被书写。如何理解她身上呈现出的矛盾与撕裂? 3、(提问安小庆)《半边天》节目组的《我叫刘小样》和《人物》的特稿《平原上的娜拉》都引发了很大的讨论,这篇报道发出后刘小样的生活有发生新的变化吗,你知道她现在从事什么工作吗? 4、有时候,即便故事本身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很多人被感动,取得了共鸣,但当事人的生活可能并没有改变,甚至报道本身也加剧了这种报道对象内心的挣扎。如果一篇报道在发出后,是会对当事人产生很大影响的,那么我们在报道的过程中该如何保护当事人? 5、(提问安小庆)《平原上的娜拉》和《寻找刘小样,以及安放自己》都提到了《半边天》这个节目,可以简单地和大家聊聊这个节目对你的影响吗? 6、(提问林松果)《在长丰,女性向前一步》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在互联网因为“冠姓权”吵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安徽省长丰县,却出台了随母姓的孩子会得到1000元现金奖励的政策,而这座县城已经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性别平等实验。你在文章中甚至提到,长丰推行“关爱女孩”的项目的时候,还是贫困县,却花百万修建了“关爱女孩”的雕塑,为了提高女性的权益,甚至一度让独生女和生了两个女孩的家庭的女儿中考加十分。以国内目前的情况看来,这样的举措依然是十分先锋甚至带有一点“激进”色彩的。为什么这样的措施会发生在“长丰”,而不是一个城市化程度更高的城市?除了长丰,你知道有别的推行类似政策的地区吗? 7、为什么推进HPV免费疫苗的是鄂尔多斯,进行冠姓权改革的是安徽长丰呢? 8、一篇好的人物写作,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9、操作选题时,是否会担心记者的叙事话语权凌驾在被采访者的主体之上,陷入到一个人按照他的偏见打量对方的生活的状态?为了减少“凝视感”,尽可能呈现出被采访者复杂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会在写作中做出怎样的调整? 10、如果报道写完后,被采访者看到却很不高兴,觉得那不是真正的他,这时候记者和杂志社会怎样处理这种情况? 11、(提问安小庆)《葬花词、打胶机与情书》,也是在你的写作中经常被提到的一篇文章,这个选题是怎样促成的?为什么你会想要书写吴桂春这样一个人物?在写作过程中面临怎样的技术难点? 12、(提问林松果)松果曾经多次进入重大灾难或者悲剧事件的现场,这其实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是什么让你能够承担这样的压力? 13、(提问两位)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具体开心的方式。 14、这些年随着公共议题的推进,关于女性生活的出版物也在增多,比如《82年生的金智英》、上野千鹤子的著作,在近些年的女性主义作品里,有哪一部是你们觉得值得重读,或者自己也渴望出版的? 文案:宗城 剪辑:赖勇 视觉:野生朵 配乐:片头曲:Crosby,Stills&Nash:Helplessly Hoping; 片尾曲:Peter,Paul&Mary:Puff The Magic Dragon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42分钟
2k+
2年前

写女性的故事,是一种本能:对谈《人物》记者安小庆、林松果|席地而坐Vol.82

席地而坐最新一期,我们邀请到《人物》杂志的记者安小庆和林松果,以新书《她们和她们》作为契机,聊一聊和人物写作、女性报道有关的事情。 2020年,一篇名为《在长丰,女性向前一步》的报道出现,作者林松果用冷静细腻的笔法,为读者呈现了发生在合肥长丰的性别平等实验。2021年,一篇《平原上的娜拉》走进大众视野,安小庆沿着《半边天》的踪迹,寻找20年前曾带给她感动的刘小样。在她写完文章后,刘小样的儿子和女儿对母亲说:“妈妈,你以后不要那么辛苦。” 这些年,安小庆和林松果写过不少以女性为主角的人物报道,但多年以前,她们中有人在地方都市报工作,做民生新闻,有人跑突发现场,面对焦土和死亡的味道。安小庆和林松果跟我们说起关注“性别议题”的因缘,也剖析了在一篇人物报道里,写作者具备性别意识、社会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在本期节目中,两位作者分享了她们各自创作的细节。安小庆讲述了《平原上的娜拉》的创作缘起、稿子发出后的反馈,也跟我们分享了刘小样现在的生活。林松果聊起关于《在长丰,女性向前一步》《免费HPV疫苗,一座城市给女孩们的礼物》等报道的细节。 做记者是一件很容易抑郁的事情,尤其是连续经历了自己想做的报道发不出去的时候,但她们都做了很多年深度报道和其他新闻类写作,在本期分享里,我们试图了解她们至今坚持记者职业的动因。林松果不用“坚持”这个词,她是怀着兴趣去做一件事,她说:“记者的一大乐趣在于,如果你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你就可以通过你要采访的对象去要‘答案’。”而安小庆在谈及写作与真实的关系时说:“真实像地平线一样,当你通过自己的步伐靠近它,它就会慢慢变得清晰。” 一个人行动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真正深远地影响了另一个人。一篇动人的文字就像抛入宇宙的探测器,总有一天会得到回响。 就像那一天,一个女人看见了另一个女人对于命运的不服。20年后,在刘小样的厨房——一个女性的方寸之地,当安小庆被刘小样的表达所震撼,“雪花同时落在了她和她的身上”。 【本期主播】 宗城:小说写作者、人类观察员 夏周:在兔子洞偶尔写作 【本期嘉宾】 安小庆:写作者,《人物》杂志记者,作品有《平原上的娜拉》《葬花词、打胶机与情书》等 林松果:写作者,《人物》杂志记者。作品有《在长丰,女性向前一步》《免费HPV疫苗,一座城市给女孩们的礼物》等 00:20 安小庆和林松果的互相提问 00:36 如果就要结束记者工作,只能做最后一个选题 15:20 林松果这个笔名是小庆取的 21:30 安小庆和林松果分享她们早期的职业工作 30:40 安小庆聊《平原上的娜拉》的创作缘起和刘小样的现状 58:35 如果报道可能对当事人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如何保护当事人 01:20:10 林松果聊《在长丰,女性向前一步》 01:32:13 安小庆谈《葬花词、打胶机与情书》,林松果讨论如何从时政、系统运行的角度来写作文章; 01:41:56《潮汐图》与南方的语法; 01:48:30 当她们看见她们,改变开始发生。 【本期相关问题】 1、(提问安小庆和林松果)两位在《人物》写过很多涉及了女性生存处境和她们的努力的文章。你们是在职业生涯一开始就确定自己要把这个主题纵深下去吗?还是因为什么机缘坚持了下去? 2、(提问安小庆)在《平原上的娜拉》这篇文章中,刘小样表示自己不值得被书写,但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极其渴望被看到,希望自己的苦闷可以得到纾解的女性。我发现,无论是最开始刘小样写信给《半边天》,还是后来接受你的采访,她都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姿态。一方面深受内心的折磨,渴望被理解。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现在的生活被打扰,认为自己不可能获得想要的人生,不值得被书写。如何理解她身上呈现出的矛盾与撕裂? 3、(提问安小庆)《半边天》节目组的《我叫刘小样》和《人物》的特稿《平原上的娜拉》都引发了很大的讨论,这篇报道发出后刘小样的生活有发生新的变化吗,你知道她现在从事什么工作吗? 4、有时候,即便故事本身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很多人被感动,取得了共鸣,但当事人的生活可能并没有改变,甚至报道本身也加剧了这种报道对象内心的挣扎。如果一篇报道在发出后,是会对当事人产生很大影响的,那么我们在报道的过程中该如何保护当事人? 5、(提问安小庆)《平原上的娜拉》和《寻找刘小样,以及安放自己》都提到了《半边天》这个节目,可以简单地和大家聊聊这个节目对你的影响吗? 6、(提问林松果)《在长丰,女性向前一步》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在互联网因为“冠姓权”吵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安徽省长丰县,却出台了随母姓的孩子会得到1000元现金奖励的政策,而这座县城已经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性别平等实验。你在文章中甚至提到,长丰推行“关爱女孩”的项目的时候,还是贫困县,却花百万修建了“关爱女孩”的雕塑,为了提高女性的权益,甚至一度让独生女和生了两个女孩的家庭的女儿中考加十分。以国内目前的情况看来,这样的举措依然是十分先锋甚至带有一点“激进”色彩的。为什么这样的措施会发生在“长丰”,而不是一个城市化程度更高的城市?除了长丰,你知道有别的推行类似政策的地区吗? 7、为什么推进HPV免费疫苗的是鄂尔多斯,进行冠姓权改革的是安徽长丰呢? 8、一篇好的人物写作,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9、操作选题时,是否会担心记者的叙事话语权凌驾在被采访者的主体之上,陷入到一个人按照他的偏见打量对方的生活的状态?为了减少“凝视感”,尽可能呈现出被采访者复杂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会在写作中做出怎样的调整? 10、如果报道写完后,被采访者看到却很不高兴,觉得那不是真正的他,这时候记者和杂志社会怎样处理这种情况? 11、(提问安小庆)《葬花词、打胶机与情书》,也是在你的写作中经常被提到的一篇文章,这个选题是怎样促成的?为什么你会想要书写吴桂春这样一个人物?在写作过程中面临怎样的技术难点? 12、(提问林松果)松果曾经多次进入重大灾难或者悲剧事件的现场,这其实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是什么让你能够承担这样的压力? 13、(提问两位)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具体开心的方式。 14、这些年随着公共议题的推进,关于女性生活的出版物也在增多,比如《82年生的金智英》、上野千鹤子的著作,在近些年的女性主义作品里,有哪一部是你们觉得值得重读,或者自己也渴望出版的? 文案:宗城 剪辑:赖勇 视觉:野生朵 配乐:片头曲:Joan Baez:Donna Donna 片尾曲:蛙池《孔雀》;结尾音乐,因为最后小庆提到自己在珠三角的南方经验,也提到在那边的工厂年轻人,所以选了首东莞乐队写工厂女工的歌。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111分钟
5k+
2年前

2021年诺奖得主古尔纳:他所书写的,就是我们正发生的|席地而坐Vol.81

席地而坐最新一期,我们邀请文学译者、古尔纳作品《海边》的责任编辑宋玲,一起畅谈2021年诺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文学世界。 “非洲作家”这个标签似乎是一个门槛,很多读者看到是非洲作家写的作品,下意识就会跟许多刻板印象联系起来,比如:殖民、后殖民、苦难、黑人叙事等。但这样的标签,有时候会窄化我们对一位作家的理解,古尔纳就是这样一位无法被标签完全概括的作家。 2021年,这位英籍坦桑尼亚裔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表彰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身处不同文化和大陆鸿沟中难民命运的毫不妥协且富有同情心的洞察。”在此之前,他在中国没有一本完整的小说中译本,中文读者也对他知之甚少。 在他获奖后,上海译文出版社很快就打包签订了古尔纳10本小说的中译本版权,宋玲老师就是参与其中的译者之一。在这一期对谈中,她精彩、细致地为我们讲述了翻译古尔纳过程中的故事。在疫情时间确保一位作家的五本中译本在一年内出版,背后度过了怎样的波折?宣传一位此前国内寥人问津的非洲作家,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宋玲老师也从专业的角度,和我们对谈了古尔纳小说的文学价值,他的文学师承,乃至他的作品与石黑一雄、恩古吉·提安哥的对比。 在对谈中我们发现,古尔纳不是那类大众想象的非洲作家,他不只书写苦大仇深的故事,他的写作里有相当有趣、戏剧化,甚至能让当下的我们感同身受的东西。 陈寅恪的《忆故居》写道:“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古尔纳书写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生活境况,一场大型中年人精神危机现场,忍看朋辈成屠夫,自我囹圄成异乡。在婚姻里你陷入泥泞,在故乡你一地鸡毛,童年时殖民、战争、政治斗争让你背井离乡,在历史的洪流中你如同浮木,被冲刷,被拍打,习惯了与动荡分离作为朋友。 当一个人成为国家和生活意义上的双重难民,当他无法麻痹自己的内心,诚挚地面对过往他所经历的生活,他会成为午夜的幽灵、人群中的刺猬,但他的故乡已经永久遗失在童年深处。无怪乎瑞典学院在对古尔纳授奖的评语中写道:“古尔纳在处理‘难民经验’时,重点是其身份认同。他书中的角色常常发现自己处于文化和文化、大陆与大陆、过去的生活与正在出现的生活之间——一个永远无法安定的不安全状态。”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夏周:在兔子洞偶尔写作 00:30 他是谁?这位2021年诺奖得主究竟是何方神圣? 05:13 上海译文社签下古尔纳中译本后,决定在一年内出版古尔纳至少五本小说 18:40 古尔纳的故乡桑给巴尔岛和坦桑尼亚有怎样的关系?他后来为什么去了英国? 23:58 古尔纳的小说,从小地方到大城市的读者看了,会更有感触 24:30 他书写了无处不在的刻板印象、傲慢与偏见 26:40 非洲人在英国,和小城人在上海,到底有怎样的区别 34:25 移民作家那么多,为什么诺奖评委会选择古尔纳 34:40 诺奖评委会选择古尔纳,就像在黑暗中为一位舞者打一束光 45:50 古尔纳小说中的语言混合现象 48:30 嘉宾解读《海边》 01:05:30 讨论《完美沉默》《天堂》《来世》等 01:11:19 对比古尔纳和石黑一雄的小说 【本期问题】 1、古尔纳是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文学院表彰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身处不同文化和大陆鸿沟中难民命运的毫不妥协且富有同情心的洞察。”各位对古尔纳作品的初印象是怎样的,真正阅读后又有怎样的惊喜? 2、2021年颁布后,译文社火速签下了古尔纳的版权,今年就已经出版了五本古尔纳的作品,后面还有五本书要和大家面世。在这个争分夺秒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波折,后来又是怎样克服的? 3、古尔纳这几本小说中译本的封面设计都很好看,是由哪一位设计师设计的?当时为什么选择了这种设计风格? 4、古尔纳创作和刻板印象中的非洲作家有什么不同? 5、古尔纳出生在东非的桑给巴尔,1963年,英国结束了在桑给巴尔的殖民统治;1964年,桑给巴尔爆发独立革命,与坦噶尼喀合并,成立了坦桑尼亚共和国。可共和国的成立并没有让稳定迅速到来,六十年代末,古尔纳作为难民来到英国。这种流亡经历在他的作品里有怎样的体现? 6、古尔纳注意到,欺骗与自我欺骗已经成为移民常见的保护策略,它不只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生活和价值取向。在《海边》和《赞美沉默》体现这一特点的细节? 7、《赞美沉默》讲述了一个匿名逃亡者,他逃离了故土桑给巴尔的恐怖统治,在英国开始了新生活,记忆中的梦魇却挥之不去,反而使他开始编造记忆,陷入自欺欺人的游戏,直到再一次重返非洲时,他不得不面对内心深处的深井。两位阅读这本书的感受是怎样的?书中有哪些有趣的细节? 8、《海边》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的叙述者萨利赫是一位来自桑给巴尔的穆斯林,他拿着以宿敌的名义伪造的签证,在英国开启新的生活。第二部分的叙述者拉蒂夫也来自桑给巴尔,但是和萨利赫努力回忆的姿态不同,拉蒂夫想做的却是竭尽全力遗忘。这种的写作方式能够起到怎样的叙事效果?《海边》让人想起石黑一雄的创作,可否简单说说古尔纳和石黑一雄的同与异? 9、从文学史的脉络看作家,古尔纳主要受到了怎样的写作流派(或者说哪些作家)的影响? 10、古尔纳喜欢在英语写作中混合斯瓦西里语的单词。在翻译时译者怎样处理这种差异?如何理解古尔纳这种混合的语言策略? 11、古尔纳在异国写非洲,他的写作有哪些可能击中中国读者的点?他的作品真的难读吗? 12、在今天,开启一段陌生的阅读之旅,具有怎样的意义? 【本期书单】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天堂》(Paradise)、《海边》(By the Sea)、《来世》(Afterlives)、《赞美沉默》(Admiring Silence)、《最后的礼物》(The Last Gift)、《离别的记忆》(Memory of Departure)、《朝圣者之路》(Pilgrims Way)、《多蒂》(Dottie)、《遗弃》(Desertion)、《砾心》(Gravel Heart) 石黑一雄:《莫失莫忘》《浮世画家》《克拉拉与太阳》《远山淡影》 库切:《耻》 萨尔曼·鲁西迪:《撒旦诗篇》《午夜之子》 文案:宗城 剪辑:赖勇 视觉:野生朵 音乐: 片头曲:The Animals乐队:House of The Rising Sun? 片尾曲:Emiliana Torrini Sound of Silence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117分钟
2k+
2年前

世界杯的盛景下,足球正面临危机 | 席地而坐

卡塔尔,足球史上罕见的冬季世界杯,还未开始,人们就在讨论与之有关的话题:莱奥·梅西、C·罗纳尔多在生涯最后一届世界杯,是否能率领各自球队夺冠?在欧洲球队蝉联四届世界杯后,本届是否会出现其他大洲冠军,比如南美洲?推演现代足球的趋势,或许能为本届世界杯提供一份参考,尽管媒体热衷于塑造英雄与童话,但能在世界杯笑到最后的,往往是团队足球与超级巨星二者交融的结果。 卡塔尔世界杯赛前,丑闻频发。上千名外来劳工奔赴卡塔尔,因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修建世界杯场馆而死亡,引起广泛批评。卡塔尔与国际足联的贿选丑闻,也降低了这届世界杯的公信力。 但无论如何,这仍会是备受瞩目的一届杯赛,只是在流量喧嚣之下,现代足球的危机仍在隐现。在欧洲足球工业体系占据垄断地位、足球踢法愈发功利、保守后,我们在世界杯上越来越难看到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这样充满灵性的球员。球员踢法愈发雷同,足球作为一门技艺本身却并未进步。当梅西、内马尔等天才慢慢谢幕,足球也正在走向自己的十字路口。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00:30 足球如何从一项工人阶级的运动变成世界第一运动 01:59 现代足球的起源 02:50 足球与工人阶级的关系 07:20 欧洲足球职业俱乐部成立的时间与费边主义兴起的时间相近 10:30 世界杯的整体主义、实用主义趋势 11:20 从贝利到马拉多纳,南美足球曾经在世界杯兴盛一时 14:25 英国为什么那么重视足球? 16:16 乔纳森·威尔逊《倒转金字塔 足球战术演变史》 17:30 瓜迪奥拉指挥的巴萨梦三时期足球,准确来说不叫“TiKi TaKa” 20:05 现代足球正在面临的危机 24:30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难看到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这样的球员 27:20 梅西曾经渴望用世界杯得到祖国人的真正接受 文案:宗城 剪辑:朱丽婷 视觉:野生朵 配乐:《闹海》哪吒乐队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30分钟
1k+
2年前

在艰难的环境下,保持必要的力量和清醒:和江凌聊书店与写作|席地而坐Vol.80

多年前,我在重庆见到刀锋书酒馆江凌,他写小说,也运营这家书店,同时是一位b站up主。两年后,没想到疫情仍在继续,江凌写了一本书店故事,而刀锋书酒馆,却因为疫情对线下的影响,处在“六年来最困难的时候”。 本期,我和江凌进行了一场从书店到创作的对谈,在上半截,我们会分享彼此的书店记忆——那些我们热爱的实体书店、书店作为公共空间的意义,以及书店在大环境下面对的危机和转型手段。 在下半场,从创作者和小说爱好者的角度出发,我们聊了彼此的书、写作上面对的难点,以及我们为什么会热爱小说这类文体。 在压抑的大环境下,确实很难,但要建造一些东西,不是因为对于幸福的幻想,而是为了在大范围的遗忘中保留一些记忆的火种。 喜欢加缪在一篇社论中写的话:“不要希冀任何事,而是要做点什么。不要等待着他人从头至尾地构建你的命运,尤其是当命运仍掌握在我们手中。《共和党人晚报》今年不会祝您幸福,因为它知道您的身体和精神正在经历重创。但它需要您保持必要的力量和清醒,去努力维持您自己的宁静与尊严。” 【本期主持】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本期嘉宾】 江凌:青年作家,刀锋书酒馆主理人,b站@阅读药丸 05:30 江凌为什么决定写一本书店故事集 12:10 疫情之下,刀锋书酒馆面对的现实挑战 14:15 书店靠卖书活不下去,转型复合型空间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16:30 书店转型的几种案例:单向街、读本屋、多抓鱼、刀锋书酒馆 20:40 消失的书店,书店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 21:50 书店面临危机,根源不是大家不看书了,而是线上平台的冲击、消费习惯改变和疫情对于实体空间的进一步打击 26:40 我们青春期的珍贵书店记忆:万圣书园、豆瓣书店、三联书店…… 30:26 “今年是我开书店六年以来,最绝望的一年” 35:20 虽然大环境很致郁,但还得过日子,我们聊一些开心的东西 40:30 想象力、节奏感、结构……小说写作中具有挑战的要素 49:50 江凌反问宗城:关于写作、阅读和困惑 59:30 是文学先毁灭,还是书籍先毁灭 01:35:30 小说创作具有一种致命的诱惑 文案:宗城 剪辑:朱丽婷 视觉:野生朵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97分钟
3k+
2年前

《脱口秀大会》:笑点也是有阶级的|Vol.79

截至目前,第五季《脱口秀大会》的豆瓣评分只有5.0分,围绕着内容、评委标准、剪辑、性别议题、内部梗泛滥等争议,互联网上对于本季脱口秀大赛的观感,总体来看是失望大于惊喜。这段时间,宗城和夏周也在观看《脱口秀大会》,围绕着网上这些争议话题,我们以闲聊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讨论。 原本,脱口秀最大的魅力正在于它说出了当代生活的痛点,它用轻松搞笑的方式来帮助观众进行“心灵按摩”。对于一周劳碌、下班后渴望解压的都市人来说,脱口秀就跟抖音短视频、爆米花喜剧电影一样,成为他们的消遣方式。吐槽是一门艺术,笑声是减压的方式,许多都市人生活在钢筋水泥之中,疲惫于996的工作和孤独压抑的独居生活,他们需要有人替他们说出心中所想,吐槽日常生活的种种见闻,从职场经历,到合租生活,再到性别议题,脱口秀的魅力恰恰在于它在替观众说话,它用一种笑的方式诉说生活的不易。 但在公共议题表达受阻,选手创作时间被压缩的情况下,脱口秀越来越像困兽犹斗的游戏。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夏周:在兔子洞偶尔写作 00:30《脱口秀大会》的离婚梗为什么越来越泛滥了 03:11《脱口秀大会》有一种笑果内部团建大会的感觉,对新人会有更大的挑战 06:47 House和Kid的段子还蛮好玩的 08:30 呼兰的段子好在文学性和小老百姓视角 12:57 何广志挺像《东京爱情故事》那个男主角 15:30 笑点也是有阶级的 22:42 当一个普通人成名后,该如何保持与打工人的共情 32:40 冒犯女性和消费女性是否难以区分,如何看待脱口秀舞台上的性别议题 40:20 脱口秀舞台隐含的父权话语 42:30 如何应对话语霸权 文案:宗城 剪辑:朱丽婷 视觉:野生朵 配乐: 片头曲:Tokyo Blue,The underground youth 片尾曲:Ce train qui s'en va,Hélène Rollès

96分钟
7k+
2年前

自由职业意味着放弃安全感的幻觉|席地而坐Vol.78

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意味着什么?真实的自由职业生活又是怎样的?自由职业,何以经济自足,如何带来稿约、人脉与写作的动态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包括父母的压力,工作、社交、休闲的比例,还有精神状态。 进一步谈论,在今天,自由职业除了常见的自由撰稿人、数字游民等,还有哪些其他类型?而当我们意识到自由职业的真实困境,如何看待不同人群的职业选择? 本期,我和朋友明星辰讨论自由职业,大大方方面对,那些关于自由职业的常见问题。 长久的教育让大部分人喜欢被安排的人生,口头上说着害怕一成不变的生活,内心把稳定视作最高价值。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学术之路到职场之路,填不完的表,办不完的证,做不完的考试,满满当当的履历也满是疲惫。自由职业者强调的是拒绝被驯服,不要更高意志的人安排我的人生,这不是冠冕堂皇的对自由的粉饰,而是认清自己本性后所选择的生活。 自由不承诺美好,自由也不是目的。自由职业者的自由只是一种有限自由,它意味着需要放弃对于安全感的幻想,当你选择自由职业,就不要指望拥抱十足的安全感,你要想清楚,你到底是更想要安全感,还是其他东西,是维持摇摇欲坠实际上如同梦幻泡影的安全,还是叩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想清楚之后,无论是决定继续自由职业,还是选择更安稳的活法,其实都是遵从了你的本心。 鲁迅说:“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经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无非这个道理。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本期嘉宾】 明星辰:自由撰稿人,非虚构写作者 本期问题: 1、选择自由职业有告诉家人吗?后来是否有过动摇? 2、和坐班相比,自由职业给你带来的感觉是怎样的?如何规划自己一周的时间? 3、目前的写作计划是怎样的? 4、在你看来,自由职业者最需要的素质是什么? 5、做自由职业的过程中,碰到的最大的一个坑是什么? 6、借用星辰提纲的问题,你的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哪里,每个月平均下来大概能有多少收入?接活的方向有给自己明确的规定吗?原则是什么? 7、如何保持自己的自律?有没有过一段自我放逐的时光? 8、面对自由职业的不确定性、收入不稳定乃至父辈的不理解,星辰会通过什么方式来缓解这些压力? 9、国内除了作家、艺术家、自由撰稿人、自由记者、插画师等,你还接触到什么自由职业下面的细分方向? 10、数字游民是什么意思?它和自由职业者有什么异同? 11、数字游民去大理成了一种潮流,尤其是疫情之后,今年夏天的Web3大会也引起了一股去大理的热潮,星辰去过大理吗?如果去过,经历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12、虚构和非虚构文体,哪一种会更吸引你?原因是什么? 文案:宗城 剪辑:佳艺 视觉:野生朵 配乐:Innocence、La disparition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95分钟
4k+
2年前

我觉得没必要所有人都拥有上进心 | 席地而坐Vol.77

谈论剧作家坂元裕二,也是对他创作方法论的探寻。在我心里,每一次对于一位作者的沉浸式漫游,都是深入学习的过程。 日本评论家宇野常宽曾说,坂元裕二是「会话剧派代表」,「他的厉害之处是可以看准日常及非日常性的微妙转化,成就更深层的社会派意义」。所以坂元裕二喜欢从“小”事入手,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细碎的日常中,来表现一些真相。 比起爱情,生活的哲学是他更为关注的重点,他的作品最在乎的就是生活的“具体”,这个具体意味着:“柠檬汁要不要挤进炸鸡块,穿着白衣服吃意大利面,鸡蛋被小心地放进篮子,拆胶带时找不到胶带头,洗发水用完了护发素还有很多,离婚夫妻最后的晚餐是热滚滚的关东煮,外公去世前的购物小票,家人们头发散发着相同的气味。” 所以他的作品里有大量吃饭的戏。在他的作品里,吃饭特别重要,比恋爱更重要。他很在乎生活的具体,是那份具体,让故事得以成立。 我想,坂元裕二在乎的,是那些烟雾般的、笨拙的人。那些看起来没用的人。就像高桥一生说的,“那些被世俗认为能力垫底、不好好工作、性格古里古怪的人”,坂元裕二为他们写作,让他们的生活被看见,让我们在内卷、斗争的叙事之外,能够看到不一样的活法,不去急于做对错之分,而是通过看见别人的生活,更深刻地知道「容忍差异」之必要。 就像《四重奏》里有一段话所说:“我觉得没必要所有人都拥有上进心,又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有钱人,不是所有人之间都存在竞争,每个人都会有正好适合自己的地方。”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01:20 为什么坂元裕二的剧作值得分析 03:30 如何不让金句喧宾夺主 06:15 《东京爱情故事》为什么会成为一部划时代的经典? 08:12 坂元裕二创作的三个阶段 13:19 什么是“夏令营模式” 16:30 坂元裕二对女性的描写并不悬浮 20:30《大豆田永久子和三名前夫》里的典型人物与生活化细节 26:32 爱和喜欢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32:20:为烟雾般的、笨拙的人写作 附:坂元裕二的方法 一、对话需要体现出人物性格。 二、不要用说教、概括,而是用生活细节表现人物。 三、不要小看书信。 四、把个人境遇放在社会里写。 五、谨记契诃夫的“手枪”原则。 六、在剧作中设置“夏令营时刻”。 七、学会利用“吃饭”。 八、珍惜“有点溢出来”的瞬间。 九、点到为止,不刻意煽情。 参考资料: 1、坂元裕二:《剧作家 坂元裕二》; 2、坂元裕二、是枝裕和:《是枝裕和vs坂元裕二(脚本家)》; 3、库索:《情感的心灵捕手坂元裕二》; 4、库索:《专访坂元裕二:我已经54岁了,还是最爱写爱情剧》; 5、赖祐萱:《那个写出「猫、老虎、被雨淋湿的狗狗」的坂元裕二》; 6、上田智子:《「坂元裕二x满岛光」对谈》; 7、Voicer:《坂元裕二:他可不仅仅是金句制造机》 文案:宗城 剪辑:朱丽婷 视觉:野生朵 配乐:埃里克·萨蒂: Je te Veux,Ringo Sheena《成人法则》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39分钟
4k+
2年前

既需要李沧东,也需要洪常秀 | Vol.76

他被誉为韩国第一作者型导演,也有人说他的片子是“皇帝的新衣”。在韩国,洪常秀的电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保持着每年拍摄一到两部片子的速度,是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常客,他那经典的洪氏推拉、对于男性尴尬瞬间的呈现被人津津乐道,不乏青年导演学习洪常秀的镜头、对话甚至字体,但也有影迷坐不住,觉得这是中年男性导演的不断炒冷饭,是抽烟、喝酒、吃饭、散步、聊天组成的文化人Vlog。本期我们就从《小说家的电影》说起,走进洪常秀的电影世界。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 【本期嘉宾】 淞可:从事影像文化研究,策展人、电影创作者 湾湾:走着走着就会饿的比较文学博士候选人,公众号“吃书妄想” 02:38 我们对于《小说家的电影》的整体观感; 05:10 有观众觉得《小说家的电影》表现出的对于男性凝视和说教的讽刺、对于女性对话的呈现很迷人,尤其是最后给金敏喜的彩色镜头,也有人觉得电影过誉,除了几个镜头之外,整体乏善可陈,如何看待对于这部电影的批评; 09:13 湾湾认为洪常秀新作里的自我剖析并没有给她太多惊喜; 14:51 抽烟、喝酒、吃饭、散步、聊天,洪常秀的电影是文化人的Vlog? 15:30 洪常秀的电影如果失去暧昧性会有些无趣; 22:46 从《引见》开始,洪常秀的电影变得更私人化; 31:05 在金敏喜还未加入之前,洪常秀的电影主要探索怎样的命题,又为什么会在东亚电影中独树一帜? 40:30 嘉宾跟女性友人交流过洪常秀的电影,她们给出的反馈是怎样的? 50:45 洪常秀的生活类电影在叙事和视听艺术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1:23:30 既需要李沧东,也需要洪常秀; 1:35:20 对洪常秀的电影,用三个词概括,会选哪三个? 可参考文章: 淞可:《金敏喜开启的后洪常秀时代》,深焦; 淞可:《吃饭、睡觉、喝酒、散步:洪尚秀电影中的男与女》,深焦; 陆支羽:《洪尚秀:他们用做爱的方式吃掉对方》,看电影看到死; 车小爷:《关于这段婚外情,洪尚秀究竟要拍多少部电影》,深焦; 七寸丁:《洪尚秀是文青的原罪吗?》,七寸丁; 《洪常秀:从今往后,我选择相信》,《电影手册》2017年6月号; LOOK:《洪常秀比伍迪·艾伦差在哪里?》,虹膜; 把噗:《就算洪尚秀拍得像坨屎,也会有人开心咽下去》,黑蓝 文案:宗城 剪辑:圆圆 视觉:野生朵 配乐:波莱罗圆舞曲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98分钟
3k+
2年前

你不松弛也可以 | 席地而坐

松弛感最近成了网上热议的话题,从「松弛感美女」到「你为什么不松弛」,其实这种关于松弛感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如果透过标签的迷雾,我们会发现对于松弛感的习得,以及谁来定义松弛感背后也有暧昧的成分。在席地而坐过去的一期《返乡折叠、阶级困惑与新穷人》的讨论里,我们就聊过松弛感的话题。当一个人紧绷的状态被嘲笑时,我们不妨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那句话:“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时,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本期主播】 宗城:小说写作者,人类观察员 夏周:文学编辑,一个偶尔写点什么的家伙 01:17 钱是一些人羞于谈论的问题,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钱又非常重要; 03:30 小朋友即使不知道阶级鸿沟,也能从对方的衣着感受钱的意义; 07:35 文科生的尽头是事业编; 08:30 有多少小城市的年轻人可以免于孝道金字塔的碾压; 13:10 一个整全的知识分子和文人概念是不符合当代现实的,大部分文科从业者面临着理想与现实收入差距的困扰; 18:15 稳定一定是更幸福的生活吗; 22:50 工作就是不断确认自己在社会上处于什么位置的过程; 26:28 两位主播是从什么时候有“阶级意识”的? 32:53 我们表面反对拜金,却忽略优雅、体面的生活也需要金钱支撑; 33:15 很多人批评《小时代》的拜金主义,却又嘲笑穷人的活法不够体面,过于紧绷; 43:56 松弛感也是一种特权。 【本期书目/影视】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齐格蒙特·鲍曼《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大卫·格雷伯《扯谈的工作:一个理论》 郭敬明《小时代》 邵艺辉《爱情神话》 【文案】夏周 【剪辑】小琦 【视觉设计】野生朵 【背景音乐】 片头曲:Lana Del Rey 《Young And Beautiful》 片尾曲:Raise Thomas《All the Way to New York City》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62分钟
6k+
2年前

“狗屁工作”没意义,但不做的话靠什么吃饭呢 | 席地而坐Vol.75

本期节目为由JustPod举办的「JUSTREAD!夏日播客读书月」的直播录音。我们一起分享了真实的文科打工人生活、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陪伴我们青春期的文学读物。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 夏周:文学编辑,偶尔写点东西 【本期嘉宾】 叶叶:韩国文学账号@GoodbyeLibrary主理人 本期问题清单: 1、我们是如何走上文学这条“不归路”的? 2、我们的文学启蒙读物 3、在文化行业打工,就是对文化祛魅的最好方式 4、看起来有意义的工作也避免不了螺丝钉的本质 5、“狗屁工作”没意义,但不做的话靠什么吃饭呢? 6、韩国除了电影,还有文学 7、和创造者相处,会变成他们的素材吗? 8、如何看待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沉溺文学是不好的吗? 9、从《小说月报》有关标点符号的公告说开去,难道只有余华莫言才能任性地使用标点吗? 10、相关图书推荐 【本期书单】 [韩] 金琸桓《我要活下去 韩国MERS风暴里的人们》 [韩] 金草葉《如果我们不能以光速前进》 [韩] 韩江《白》 [韩] 韩江《素食者》 [美] 林郁沁《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美] 玛丽·塔塔尔《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 [法] 法图·迪奥梅《桑戈马尔守夜者》 宗城《至少还有文学》 文案:宗城、夏周 剪辑:小琦 视觉:野生朵 配乐:麦振鸿《天命》;岛屿心情《或许》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115分钟
3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