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咨询中存在过度 “操心” 的问题,比如在提问预设时,担心对方不理解预设等概念,想要用更白话的语言,这其实是既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别人。以儿童哲学课为例,孩子们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可能超出预期。在哲学咨询中应避免像对待孩子一样过度铺好路或代替对方思考,应如同数学老师让学生解题一样,让对方思考并在其遇到问题时引导其提问,而不是过度 “操心”。 #提问 #预设 #儿童哲学 #哲学咨询 #思考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品嫙老师指出在同学哲学咨询对话中存在一种现象,即容易陷入以提问引导对方讲故事的误区。虽然提问可能看似在探索包含的规律等,但出发点却变成让对方多说故事,而非促进对方思考。强调不能把焦点都放在方法上而忽略了原理,应回归到促进思考这一根本源头。如同舞台剧,道具等是次要的,演员真正进入角色的言说才是关键,不能本末倒置,避免为追求对话流畅热闹而陷入叙事故事,坚守思考本源。 #哲学咨询 #哲学对话 #思考 #本源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在哲学咨询中要抓住要点,即促进对方思考其自身思考。可根据对方说话的形式和内容,询问其中的预设。通过提升论证预设、概念化、问题化等能力,提高对文本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要留意人性和生活中的普遍问题,如人为何拖延、话多等。此外,对文字和概念应保持虔诚态度,真诚接受自己对语言掌握不足,重新认识概念,避免马虎和混淆,以实现自我精进。 #哲学咨询 #思考 #语言能力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不能因例子而陷入教条,比如不能因 “不能问逃避是什么” 的例子就完全不这么提问。在面对问题时,不能仅关注表面的文字对比和矛盾,如听到人前后说法矛盾不必执着于追问为什么矛盾。以小孩说谎为例,指出问题往往有更深层的原因值得思考和观察,而不是停留在表面问题,如问 “为什么说谎”,应通过思考作业练习培养深入思考本质的能力。 #哲学咨询 #教条 #矛盾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在哲学咨询工作中,要理清自身位置,关注当事人对世界的认知建构。核心在于关心当事人的思考方式而非问题是否解决,如同医生在救治中有取舍,哲学咨询师在众多关注点中选择更关注思考方式。文本是作者的创造物,通过当事人的言语文本可认识其背后的创造者,即当事人的价值、信念系统等,从而在取舍中以思考方式为核心探索当事人的认知建构。 #哲学咨询 #认知建构 #取舍 #哲学咨询师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在哲学咨询提问时往往预设过多,追求有正当理由,这可能受专业局限。以孩子的天真提问为例,说明其没有过多内心戏。提到可对刷短视频上瘾等问题进行提问引导,如问 “上瘾是什么” 等,如同探讨正义等概念一样,促使当事人重新认识问题概念,纠正可能的错误认知,对当事人的思考方式和认知感兴趣,通过找相反例子促进其深入思考,摆脱专业局限,像孩子般提问以更好地引导思考。 #哲学咨询 #提问 #专业 #儿童哲学 #思考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以医生在救治病人时面临的取舍为例,引出哲学咨询师对专业核心的思考。如同医生为保病人生命可能需舍弃对某些方面的顾及,哲学咨询师若想沉淀专业,不能面面俱到。若追求成为 “好人” 等各种形象,就难以真正触及专业核心。强调要像明确客户需求一样,认知自己在专业上的追求,以便更好地为客户解释,在专业发展中做出正确取舍。 #哲学咨询师 #专业 #取舍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在哲学咨询的实践过程中,应始终追求更高目的,即让对方思考。澄清概念只是手段,关键是引导对方解释自己的想法来源、检查其真实性。以对自由的追问为例,展示如何通过不断反问让对方对特定概念进行深入检查,从而实现让对方思考的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不必因暂时的不熟练而担忧。 #哲学咨询 #思考 #澄清 #检视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本期探讨了沟通中提问有效性与答非所问的问题。指出在沟通中,一方面提问者可能不清楚自己在问什么,导致对方难以准确回应;另一方面,回答者存在答非所问的情况,如不对应题目、未真正思考问题等。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强调了作为提问者要明确提问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回应。同时,对答非所问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以促进沟通更加准确高效,提升沟通质量。 #哲学咨询 #提问 #答非所问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复杂描述时的应对方法。来访者常给出冗长、混杂且不清晰的问题表述,既有过多背景信息,又存在既要又要且要的情况。对此,咨询师可直接询问问题是什么,让来访者用更简短的字数重述问题,或问哪一个需求最重要,也可指出问题数量并询问原因,还能让来访者选出真正的问题。通过这些方式促进来访者思考,明确问题本质,更好地为其提供咨询服务。 #哲学咨询 #提问 #不清晰 #直接提问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在沟通中,“观察” 和 “反馈” 是进行澄清的重要手段。 信念会影响我们的沟通行为。有些人秉持让对方自己发现问题的信念,可能不会直接指出问题,但这样可能导致问题难以明确解决。而以就事论事为信念的人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 可以通过委婉的提问方式,如利用对方所说的内容询问 “这可以说是一种标准吗?” 或者提出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会在两者之间看到出入?” 等问题,来引导对方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标准。同时,也可以进行反馈,如说 “我观察到在你的心里,你看待事情会有你内心一个标准。” 或者给出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即对方内心有一把尺,并阐述理由后询问对方是否同意。 在沟通中使用 “观察” 和 “反馈” 进行澄清时,需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真的想知道对方怎么看自己,还是更想让对方看到自己有标准,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沟通 #观察 #反馈 #澄清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从《道德经》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的理念出发,探讨语言系统的局限与超越。语言系统长期主导我们,我们常理所当然地遵循其未经解释的规则。命名虽便于沟通,但可能使我们忽略事物本质。我们需认识到语言系统与我们的关系,既要借助其交流,又不能被概念和名称阻碍对事物本身的认识,通过不断探索,实现对语言系统局限的超越。 #语言体系 #命名 #检视 #本质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