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打算聊聊我们俩的社交恐惧症。 在之前的节目里,我们提到过我俩都有点潮人恐惧症,但其实在日常社交中,我们的社恐症远远不止于此,这期就来各自分享下我们的社恐症状。 本期节目你将会听到: 小桥上班迟到在电梯里偶遇集团CEO,假装玩手机还走错楼层的故事;小桥害怕“一次性社交”,所以从来不接电话的故事。 小柯不小心穿了休闲T恤出席高端宴会的故事;小柯害怕通勤路上遇到同事,以及各种害怕冷场害怕尴尬的故事……总之,她急需一种跟对方能表达善意又不真正开启聊天的寒暄方式。 这期节目我们分享了很多压箱底的故事和我们的心路历程,应该能引起很多朋友的共鸣。如果没有的话,就随便听听当个乐儿。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节目是接着上周的续集,我们继续来聊“做真实的自己”这个话题。 上期节目,主要由小桥讲述了那些她不想承认的丢人故事,以及为什么我们不敢、不能、不想做真实的自己?这期我们聊到了另一种不接受真实自我的状态: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撞大运,总觉得自己随时会被拆穿。 然后我们分别作为高端的伪装者,和“说谎障碍”患者,分享了我们各自对说谎、做不真实的自己的感受。为什么现在我们都想要做更真诚、更真实的人? 最后我们还想分享一下《高能量姿势》这本书里的内容,我们都觉得它对“做真实的自己”非常有帮助。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启发,让我们都能拥有真实的力量~ ps.本期节目你还会继续听到谎话连篇的小桥的故事:为了伪装自己的身材苦心积虑、变成了一个奇怪的人的故事,为了去游乐园在家各种行骗、最终被揭穿的那一刻终于消停了的故事……她的例子告诉我们,通过谎言得到的甜头只是一时的侥幸,失去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请大家不要效仿谢谢!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小桥在新年特辑那期节目中提到,去年对她来说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是“真实”(不记得的话可以去这集 2023新年特辑 | 回头看,向前看!复习一下)。当时我们短暂地聊了一些,恰好最近小柯读了《高能量姿势》这本书,里面也提到了有关“真实自我”的内容,让我们有了更多想展开说的。我们内心其实都清楚,保持真实、坦诚、做自己才是最轻松的状态,但做自己真的很难啊!所以接下来的两期节目,我们想要来讨论一下“做真实的自己”这个话题。 本期节目你将会听到: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伪装,不敢、不能、不想做真实的自己?谎话连篇的小桥是如何养成的?以及小桥在学生时代各种丢人的故事,包括被老师赶鸭子上架、失败的狐假虎威故事,当众土味演讲、后患无穷的故事,到现在她都想不承认自己做过这么土的事情哈哈哈哈 ps.因为这期我们一下就聊了两个多小时,所以会分上下两期播出,下周继续~~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上期节目我们聊到:虽然我们都知道沟通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在生活中好像总是做不到。我们在节目中分享了很多故事,也找了很多理由来分析生活中的沟通障碍是怎么产生的。算是完成了沟通的第一步,让我们拥有了沟通的勇气。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打算来聊聊:当我们想通了,打算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怎么才能让别人也愿意听我说话,跟我交心? 因为我们也遇见过很多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说话方式本来就很让人受伤,好像话一说出口就变味儿了,明明想表达的不是那个意思。这期我们通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来学习和实践一下,什么样的话说出来是带有指责意味,会让人反感的?当我们在表达请求的时候,为什么好像总是词不达意?当我们想要表达理解的时候,为什么别人反而不想说了? 最后我们也聊到了,即便沟通能解决大部分的矛盾和冲突,但还是有一些问题是沟通无法解决的……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节目是接着第12期节目(从习惯“回避冲突”到想要成为“不好惹”的人,我们可太有话说了!)的续集,我们继续聊解决“冲突”这件事。 其实我们都不是特别善于解决冲突的人,我们的习惯是要不然我们自己退让一步,委屈自己,成全关系的表面和谐,但忍不住还是在心里暗暗记下一笔;要不然我们就坚持己见,决不妥协,跟对方battle到底,总之很难找到折中的办法。感觉在这两种情况下,对方都像是眼中钉肉中刺一般的存在。 实际上,即使立场和观点不同,我们和对方也并没有本质上的对立,只是我们各自对事情的理解不太一样,造成了矛盾和隔阂。我们通常会说,坦诚沟通就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好像总是在做相反的事情。 所以接下来的两期节目,我们想来聊聊,我们到底能不能通过沟通解决问题,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沟通,为什么道理我们都懂,但并没有什么用?为什么我们说出的话总带有指责的意味?到底怎么样才能好好沟通?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我们想来聊一下“告状”这件事: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要不要诉诸第三方来进行裁决? 回溯到小时候,我们明明最讨厌告老师的同学了。但为什么到了长大以后,在遇到矛盾和纠纷的时候,有时会很自然地让第三方介入其中来评评理? 其实我们都太不相信告状和举报能真的解决问题,就跟小时候不相信告老师有用一样。 所以今天我们想从小桥n年前的一个早恋故事来展开,试图从多个角度剖析告状是一件多么伤害关系的事情,为什么我们最烦打小报告的同学?之所以有人会诉诸第三方来解决问题,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第三方的介入对我们来说到底是帮忙还是帮倒忙?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的解决机制,比如匿名举报、投诉,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在节目中,我们预设了很多种情况来讨论,当我们遇到矛盾和纠纷的时候,习惯告状、举报会带来哪些隐患。最后想说,我们相信积极沟通、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是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无论遇到矛盾还是分歧,我们更想相信沟通的力量,而不是直接“反手一个举报”完事儿了。 总之,请听吧! 00:10 为什么我们小时候都很讨厌告老师的小孩? 06:10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纠纷,为什么会有人想让第三方介入两个人之间的矛盾? 53:30 我们理想中的能帮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三方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有益于冲突的解决? 01:04:08 同样都是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告状和求安慰有什么不同?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各种攻略就彻底入侵我们的生活了,大到升学、育儿、工作,小到衣食住行:旅行有景点打卡避坑攻略,考试面试有考经面经,读书观影有攻略,谈恋爱有防渣指南,买东西可以看各种测评,出去吃饭要先看点评,买杯奶茶咖啡也有隐藏菜单,就连去迪士尼、环球影城也有各种拍照攻略、刷项目攻略、周边攻略可供参考…… 在面临选择或遇到问题时,大家可能已经习惯了第一反应是先查找一下“攻略”,来种草或者避雷。好像不提前做功课,钱就花不到刀刃上。 所以这期节目,我们想要来聊一下攻略这个话题,攻略在我们的人生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追求攻略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当代生活是不是没有攻略就寸步难行了? 总之,请听吧! 03:31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突然发现生活中出现攻略了? 15:17 我们对人生中各种攻略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17:07为什么我们会开始质疑攻略的实用性?依赖攻略会带来怎样的问题或者隐患? 19:55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攻略?但是在什么情况下不会? 29:06 怎么样让攻略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它绑架? 34:34 试图用攻略解决问题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45:41 为什么攻略并不能真正解决人生中的问题?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在上一期节目的最后,小桥说对于2023年没有什么展望和计划,因为计划给她带来的更多是压力,不想给自己找不痛快立flag了,而在这件事上,小柯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这期节目,我们想从制定新年计划这个话题聊起,聊一聊: 新年计划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做计划给我们带来的是踏实还是焦虑?为什么小柯觉得计划能帮她完成更多自己想做的事,而对小桥来说不做计划才能更好地生活。 在计划的设置上,什么样的计划能让我们干劲十足,而什么样的计划听起来就像是给自己添堵? 为什么大家都默认有计划是好事,而没有计划总是跟不靠谱联系在一起? 后来我们发现计划这件事其实跟接纳和应对未知的能力有关,当我们应对未知的能力增强的时候,也许我们会更愿意抛开计划,迎接更多可能性。 小桥之前一直羡慕能做长期计划的人,聊完以后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自己的“随意”。而小柯则希望可以变得更灵活一点,在计划和随性之间找到平衡,让生活更有弹性。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节目是元旦之后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录制,所以想做一个新年特辑,来总结和展望一下,以此纪念刚过去的2022——这不平凡的一年,也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 回顾2022年,虽然魔幻得有些不真实,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宝贵的感悟和启发,让我们的人生有了更多值得回忆的故事,我们分享了这一年各自最难忘的经历,以及这一年里最大的成长。 录完发现,其实无论经历什么,都会沉淀成我们人生中宝贵的部分,陪伴我们继续走下去。 我们也畅聊了下对新一年的憧憬,我们有很多激动的设想,也敞开怀抱迎接无限的可能性。2023年,一切都会更好的!话先放这儿了~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小桥妈经常念叨的一句话“你要是当初努力一点就好了”,从小到大一直听老师家长强调努力的重要性,我们好像也在不停push自己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健身、提升自己。但不知道为什么,努力这个行为总是让人很痛苦,这种痛苦甚至削减了我们对一件事的热情。对于小桥来说,反而在没有逼迫自己努力的时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好的人生状态。 所以我们今天想来重新解读一下“努力”这个行为。当初如果再努力一点,结果真的会不一样吗?努力这种品质是不是被大家高估了?实际上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我们分享了各自的经历和看法。我们发现,当我们在说“努力一点儿就好了”,不仅仅在表达对于成功的渴望,更是对于自己现状的否定。所以我们希望放过自己,坦然接受现在的状态,付出不一定为了追求回报,今天高峰、明天低谷,都很正常。无论是努力还是不努力,只要是我们当下的状态,我们就顺其自然去接受它。 总之,请听吧! 01:18 家长努力鸡娃,小孩努力地表演学习,我们能说他们不够努力吗? 09:50 天赋vs努力,为什么有的人表演努力,有的人表演不努力? 18:03 为什么当我们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全情投入的时候,我们不觉得自己是在努力? 27:02 “忘我地投入”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状态 30:37 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努力”,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32:50 明明付出了很多,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43:09 为什么努力在我们看来不是什么好事?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做错了事情,打死也不肯认错的傲娇鬼? 明明做错了事情却一副理直气壮样子的老公;冤枉孩子却当作什么都没发生的家长;自己的孩子伤害了别人,却恼羞成怒、恶人先告状的熊孩子父母。 死鸭子嘴硬、不肯认错还有救吗? 有人可能觉得死不认错是要强的表现,但我们想说死不认错并不是要强,傲娇嘴硬是病,早治早解脱。况且认错这件事情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只是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很多时候会把“错误”当成洪水猛兽,好像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导致很多人特别抗拒认错。 所以新年第一期节目,我们想把这个话题说开,重新认识“错误”,以及进行一下“认错”的自我教育。因为我们发现其实我们害怕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犯错之后的惩罚、威胁、贬损,甚至人格侮辱,以至于大家都患上了严重的认错ptsd。 其实换一种视角,犯错意味着我们还有提升的空间,在错误中矫正自己的行为,其实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有的人喜欢给别人挑错,其实他是通过挑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脆弱,虽然我们对这种方式表示强烈谴责,但是如果能看到对方的脆弱,互相包容,也是让关系更加亲密的方式。被指出错误并不是一种“盖棺定论”,认错其实只是表达理解、化解矛盾的一种方式。 最后,我们还想说,其实生活中没有对错,和我们爱的人站在一起,不划分阵营,彼此理解、体谅、包容,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 总之,请听吧! 05:25 小孩做错了事会跟父母认错,但父母好像不会跟孩子道歉 10:40 被指出错误反而恼羞成怒的人,是怎么想的? 16:30 如何看待自己和错误之间的关系?我做错了=我这个人有问题? 18:32 在什么环境下,我们犯错之后才更愿意正视错误? 23:05 是不是一旦被当成是学霸、榜样、权威,我们就很难低头认错了? 33:32 当我们作为被伤害的一方,我们想要的道歉是什么样的? 44:40 认真的道歉有怎样的力量? 47:17 为什么有些人表达自己的脆弱的方式是指责别人? 51:40 改错只是一种方式,彼此理解体谅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我们又开启了一个小系列——关于我们对父权思想和社会性厌女症的反思。这个主题的灵感来自于我们两个特别喜欢的女性学和性别学的先驱上野千鹤子老师。她的每本书都让我们非常有共鸣,我们之前想不明白的很多问题都在其中找到了答案和理论上的引导。 我们认同上野千鹤子所说的:“对于男人,异性恋秩序,是一种证明男人为性主体的装置。在异性恋的装置之下,男人与女人并非对等的一‘对’。男人处于性欲望主体的位置,女人处于性欲望客体的位置,这个关系在男女之间是不对称的。”事实上,不光在性的层面,在社会意识层面也同样如此。在我们看来,厌女症其实就是对于女性主体性的剥夺。女性似乎一直是以男性附属品的身份存在的,社会持续地打压和贬低女性,以至于她们的感受、想法、权利等等也遭到严重的忽略和否定。 所以我们也想来聊聊这个已经蔓延在社会文化中的社会性厌女现象,毕竟我们俩都是女的,从小到大我们体验过的、见识过的厌女行为都不少。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系列,拔除根植于我们内心的厌女思想毒瘤,努力更接近真正的人的状态。 这期我们先从家庭的角度,来聊聊厌女症在我们生活中的表现。 总之,请听吧! 00:48 一些关于厌女症的简单解读 22:12 小时候,我们都是爸爸的女儿 42:00 为什么小时候我们不喜欢妈妈? 53:58 我们是否曾经感受过来自妈妈的敌意? 01:00:10 我们不想再当“爸爸的女儿”了 01:12:30 从“爸爸的女儿”和“妈妈的女儿”的角色中解放自己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