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我们继续聊“那些让我们害怕的事”——害怕被否定。 起因是小柯有次跟小桥聊天说起来,最近在重新培养自己对做饭的兴趣。小桥觉得很奇怪,然后小柯就分析了一下自己心路历程,好像是n年前爸爸的否定让自己对做饭渐渐没自信了。 所以这期我们就想针对“害怕被否定”这个主题展开讨论。 我们分享了各自因为被批评引发的创伤记忆: 学渣小桥因为从小被否定学习能力,导致她现在都害怕学习,甚至影响了她找男朋友的标准——找男朋友绝对不要找学霸。 而学霸小柯,虽然在小桥看来已经足够完美了,但还是得不到父母的表扬,他们好像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地提出批评意见。 不过后来小柯说她虽然害怕被批评,但也不想被表扬和捧杀,我们才发现原来批评的反义词不是表扬,而是包容。就像小柯说的,鼓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们当然希望在意的人能够接受我们本来的样子,鼓励我们,但是如果暂时还没有,那就从我们自己做起,由我们为他们送上鼓励和包容。 总之,请听吧! 00:43 聊聊我们从小到大遭遇否定的经历 11:48 为什么在考试中我们更在意“答对”而不是“学会”? 22:50 为什么从小被掌声包围的小孩长大后也会自卑? 26:52 有没有人不在意被批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39:52 为什么有些批评会让我们感到被否定、甚至受伤? 44:20 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亲近的人“唱反调”?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又是一期关于“恐惧”的坦白局。 继之前聊完最让我们害怕的事情——死亡和衰老之后,我们打算把“那些让我们害怕的事”做成一个系列。 因为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恐惧实在是有点多!虽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里,小桥和小柯各有各的恐惧,但我们分享完各自的经历之后,发现我俩有不少感受是相通的,相信也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不管是在学校、职场还是感情里,一旦被恐惧笼罩,我们本就不坚定的自信心很容易就被击溃了。而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系列,找到化解恐惧的办法,重拾信心和动力。 这期我们聊到了: 小柯害怕让别人失望,害怕被拒绝。 小桥害怕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之后相形见绌,减肥成功后没有一天不害怕自己胖回去…… 我们把自己内心积攒了很多年的故事都翻了出来。逞强、遇冷受挫和竞争中产生的心理阴影、身材焦虑和由此引发的情绪崩溃——这些问题,有些我们已经学会了面对和化解,有些我们还暂时无法克服,想要靠互相倾诉来找到办法。 PS.这期我俩笑得有点大声,大家多多包涵!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节目我们打算聊聊“冲突”这件事。 作为曾经特别害怕冲突的“乖孩子”,我们这辈子经历过的、逃避过的、幻想过的冲突可都不少。所以这期,就让我们从各种经历过的、见证过的冲突开始聊起:面对黑房东、熊孩子、职场霸凌,我们的应对方式有什么不同?我们曾经都是尽量避免冲突的人,为什么现在想要更勇敢地直面冲突? 后来,我们又讨论到一种更加极端的状态——与全世界的对抗,我们都有过感到孤立无援的至暗时刻,那个时候我们是怎么想的?以及是什么让我们转变了视角,想要“化敌为友”?最后我们发现,如何看待冲突,其实反映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是逃避、直面,还是巧妙化解,可能就在一念之间。 总之,请听吧! 01:32 如何应对冲突:“软柿子”和“暴脾气”的辩论 28:55 面对不同意见,我们只有两种选择:忍气吞声和背水一战 38:15 我们曾经有哪些“和全世界为敌”的体验 52:18 “化敌为友”的顿悟时刻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我们想来分享一下最近做播客所产生的思考。尤其是开始在公众平台进行表达之后,“被关注”“被回应”真的有鼓舞到我们,让我们想要来做一期节目聊聊我们的心路历程。 我们分享了从小到大对“被关注”这件事的认识转变:从小时候特别渴望获取外界关注,到因为怕“出风头”而想要把自己隐藏起来,再到现在我们又重拾希望,开始进行完全属于我们的公众表达。 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小柯拒绝在社交平台发表个人意见,但现在又鼓起勇气来做播客?既想表达又怕被误解,既想被关注又怕被批评,这种矛盾的心理怎么破? 就像小柯说的,这也是一期类似发刊词一样的节目。我们未来也会继续在节目中“直抒胸臆”。我们希望更勇敢地伸出橄榄枝,让有缘的朋友们看到我们,建立起真诚的连接。 最后,也谢谢所有关注我们、支持我们的朋友,你们的支持和鼓励对我们来说都是珍贵的礼物,爱你们~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坦白说,这段时间,我俩和身边的朋友们都感觉特别EMO,大环境的动荡不定,让人明显感到自身的渺小。社交媒体从快乐的源泉变成了负面新闻的集散地,无论是一贯情绪稳定的小柯,还是抗压能力一直都不太行的小桥,最近都产生了同样的感觉。很容易陷入到低落的情绪中,而且久久不能平复,感觉我们的快乐越来越少了。 所以今天这期我们打算来聊聊我们俩最近有点脆弱的心理状态,也借此机会正视一下我们的这些负面情绪,并且来讨论一下怎么能快乐一点,以便在这种持续性的EMO中撑下去。 反正我们俩聊完都觉得舒服多了,也希望能帮到跟我们同样EMO的朋友,愿大家都能找到身边微小而具体的快乐。 总之,请听吧! 01:24 我们的快乐呢?我们为什么这么EMO? 20:20 追求快乐是不是对现实的逃避? 51:15 当我们EMO的时候,要怎么寻找快乐?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继上次进行完关于死亡的自我教育之后,我们打算这期来聊聊变老的话题。 这期节目,我们通过分享各自认识的老年人的生活,来展开我们对衰老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各种各样的老人,他们有的年轻时意气风发,但是随着身体机能衰老,他们只能依赖子女照顾,渐渐失去了自主生活的尊严和活力;而有的老人甚至八九十岁还在全世界旅居,工作学习,步履不停。 我们也结合了自己亲身参与家庭养老的经历,和我们观察到的老去之后面临的一系列困境,想来讨论一下:我们为什么害怕衰老?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结婚有老伴相互照应是最幸福的状态,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而我们理想的老年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养儿防老还是“独身”防老更靠谱?养老院能提供我们想要的晚年生活吗? 我们分享了自己面对变老的焦虑和计划。 总之,请听吧! 00:54 我们身边的“典型”与“非典型”老年生活 36:51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变老? 42:44 为什么我们觉得结婚生子并不防老? 57:23 为了迎接老年生活我们能提前做哪些准备?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我们打算来聊聊死亡这件事儿。 起因是小桥的虾老师(想知道虾老师是谁,请听上期节目)在今年确诊了癌症晚期,我们生命中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身边亲人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好像突然把死亡这件事摊开摆在我们面前。同时,虾老师乐观洒脱的生活状态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性,让我们对病痛和死亡引发了更多思考。 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和衰老一直是大家避之不及的话题,但如果将生命比作一场旅程,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在奔赴死亡的途中,而在这个过程中,衰老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必然会经历的事情,这二者本来就是生命的自然状态,是无法逃避也不可能逃脱的。 所以我们打算来进行一次关于死亡的讨论和自我教育,把这些我们的恐惧、疑惑、纠结摊开来聊聊。小柯也分享了她读完《最好的告别》这本书的感想,以及我们对病痛、衰老的体验,和对死亡的思考。 我们如何看待死亡?我们生命中和死亡最近的体验为什么让我们恐惧?活得更久就一定更好吗?我们和疾病到底是敌是友,我们有可能跟疾病和谐共处吗?我们还聊到了病人、家属和医生的关系,我们如何尊重病人,以及我们作为病人如何把握自己生命的主体性和决定权? 总之,请听吧! 00:58 从虾老师的事情聊起 21:43 我们对于死亡最初的印象和恐惧来源 29:30 怎么样才算真正地活着 46:51 身体是我们的战友而不是我们要掌控的对象 58:17 重新思考我们跟医生之间的关系 1:13:30 接纳疾病和死亡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最好的告别》 [美] 阿图·葛文德 著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接着来聊家里的故事,这期是接着之前的续集。 小桥说她面对父母只有两种情绪:内疚和愤怒。顺从他们的时候感到愤怒,反抗他们的时候又觉得内疚。想对爸妈好一点儿,但好像真的没办法和父母平等地相处,只有胜负欲的争夺和互相道德绑架。她看不惯父母不注意健康,就像她爸妈小时候管她学习一样,觉得“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就该听我的!”突然意识到,她可真是她爸妈的孩子! 所以,这仍然是一期给小桥“治病”的节目。为什么为爸妈付出好像总是不情不愿的,好像没办法给他们无条件的爱?面对爸妈不太在乎健康的行为,我们能不能尊重他们的意愿? 然后我们就聊到了小桥男朋友他爸,一个运动健将放纵的晚年生活:出门开电动轮椅,在家躺电动沙发,狂吃奶油小方。虽然不健康,但他看起来好快乐! 这是一期轻松搞笑的闲聊。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一期节目打算聊聊我们家里的事。 我们不想给这个话题冠以原生家庭的名字,因为这仅代表我们和我们父母之间的纠葛,不想上升到社会层面,只是解决小桥长期以来,和妈妈亲密无间又相爱相杀的关系。因为在此之前,这个话题已经出现在我们私下的聊天里很久了,这次我们打算把它摊开来聊聊。 妈妈是我们最亲密的人,但是有些时候,我们真的不喜欢和她相处。 在进行了如此深入的聊天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的妈妈是如此相同又如此不同,小柯的妈妈成为了小桥“最想成为”的人,小桥在羡慕小柯的家庭是如此的独立,而小柯也在羡慕小桥和爸妈之间的亲密。 本来,小桥说这是一期给她治病的节目,以为会很沉重很严肃,但聊下来发现非常轻松。最后我们发现,小桥和妈妈之间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于小桥和爸妈共享一个大脑,小桥和她妈就像活在一个大脑里的两个精分小人,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人占领大脑的发言权。简直离谱,想问问你们的家庭也这样吗? 总之,请听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最近小柯重看了一遍《楚门的世界》,特别有感触,尤其当我们已经活到了楚门觉醒的年纪,我们发现原来现实的生活跟电影里的世界竟是如此相似,我们也经历着楚门的困境。所以这期节目我们打算围绕这部影片来聊一聊:楚门的觉醒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在此之前楚门一直被蒙在鼓里,这是导演的预谋还是他自愿选择的结果?电影中的其他人在楚门觉醒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我们分享了各自的想法,聊得酣畅淋漓,也希望你们能喜欢。 总之,请听吧! 01:13 楚门的觉醒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 08:20 我们的人生选择真的都是我们自愿的选择吗? 20:46 看似安逸稳定的生活到底是不是真的幸福? 27:50 我们只接受现实,从不质疑,所以才无法发现真相 34:04 我们需要的是让自己的力量生根发芽,而不是依赖别人的帮助 36:40 孩子跟父母的交流是单向交流,父母真的了解孩子吗? 38:09 按部就班地履行社会义务的人,他们开心吗? 42:18 操控和监视别人的人也失去了自己的人生 49:54 不要期待完美的小孩 55:15 我们不仅是楚门,也是楚门世界的NPC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节目小柯和小桥打算来聊一聊“出轨这件事”。前段时间,关于各种出轨事件的热搜满天飞。按理说,亲密关系属于私人领域,哪怕是对于公众人物来说,这也是他们自己的事。那么为什么它会成为社交媒体上热议的话题,引起网友们那么大的兴趣?关于这件事,我们攒了一堆话想说。 我们是怎么看待“出轨”的?是什么事情让小桥对出轨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为什么我们觉得有些出轨能接受,而有些不能? 在这次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也探讨了如何理解爱,如何接纳和应对亲密关系中的感受和需要。 总之,请听吧! 01:53 从我们离“渣男出轨”最近的一次经历聊起 17:45 为什么明明感情变淡了,我们仍然不愿分手? 21:50 选择“脚踩两条船”的人是怎么想的? 28:27为什么被出轨的人总是显得更委屈? 31:23 为什么有些出轨让我们觉得情有可原,而有些不能? 37:24 同样发生在伴侣之间,为什么家暴是家务事,而出轨是社会议题? 40:17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理想的关系吗? 44:14 当我们谴责出轨的时候,我们是在谴责什么? 46:37 声讨出轨者的人,到底是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 54:42 意外发现朋友的伴侣出轨,我们会不会告诉TA?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期节目我们接着上期的主题,继续从有关“云南家暴纵火案”和“余秀华前男友杨槠策的家暴新闻”的深度报道开始,想要聊聊:为什么有着如此相似初始设定的男宝,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向。 我们从余秀华杨槠策事件的来龙去脉、余秀华的家庭背景聊起,聊着聊着发现虽然我们想要对比的是两个事件的男主角,但故事背后隐藏的女性是不可绕过的:余秀华和禹秀英。然后聊到了杨槠策为什么如此迷之自满自傲自恋?为什么如此易怒和双标?尤其在余秀华的映衬下,杨槠策显得十分幼稚空洞。为此我们打算尝试一下网络喷子风格以表达愤怒,不过好像失败了。 总之,请听吧! 05:27 聊聊余秀华的家庭背景:没有爹味的父亲 vs 爹味十足的男友 14:27 杨槠策也曾进厂打工,但是他的反应为什么和陈昌雨如此不同? 17:37 执着于僵化的对错观,逐渐易怒、双标、变态也都说得通了 25:17 之所以自视甚高是因为把自己想象得无所不能 27:13 当“成功”变成一种对外在声音的附和,一切努力都会沦为形式化的追求 29:00 追求成功最大的问题在于,所有人都在说取得成功很重要,但是没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36:40 没有被父母的爱滋养过的小孩,势必会被社会打磨得适应“弱肉强食” 节目中提到的文章包括: 《离开余秀华,施暴者杨槠策要扳回一局》- 极昼工作室 《控诉“父亲烧毁母亲”,一位年轻人与乡村的决裂》- 三联生活周刊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