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是上海烟斗俱乐部的创始人许少雄。他从2002年开始代理进口烟斗,至今已近20年。烟是匆忙的,而烟斗是我们享受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生活方式。 或许多数人并不熟悉烟斗这个话题,但它的确很值得玩味。站在艺术角度,烟斗也可以是连接手跟脸的工具,有关时尚、有关审美。文学作品里,福尔摩斯的烟斗相当有名。现实中,最好看的例子当然是奥黛丽赫本手持烟嘴的照片。 许少雄说,互联网导致了艺术烟斗的普遍流行,烟斗是个性的延伸。作为资深行家,他也会讲讲专业技术问题。比如,直斗和弯斗有什么区别;制作烟斗对木头有什么要求?现在,让我们走进烟斗的历史、走进烟斗的今天。
“天哪!难道我就吃不到一块牛排吗?”杰克·伦敦传世名篇《一块牛排》的主人公发出这样的呼喊。现在,中国人当然可以安心地吃上一块牛排了。 目前,全世界已有25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出口牛肉到中国。但这些肉从海关到放进你我的餐盘,还需要许多步骤。滕耀瑶作为资深进口牛肉从业者,接着跟我们分享这个行业不为人知的一些秘密。 随着电商崛起,进口牛肉市场同样面临“面粉贵过面包”的荒唐局面。你该如何选择?走出家门,如果你要去外面吃牛肉,是该选街边、商场的社会餐厅,还是去五星级酒店里的酒店餐厅?我们将聊到酒店餐饮的变迁史。环保主义者倡导的人造肉,到底靠不靠谱,它们能否替代肉?这是环保账,但也是经济账,我们会逐一展开谈谈。
本期嘉宾是从事进口牛肉推广超12年的滕耀瑶。她将帮我们这些外行的吃货搞明白进口牛肉的种种经济账。 牛肉在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越来越重要。2020年,牛肉在中国人的肉类消费比重上升到14.8%。由于生产量比不上消费量,我们必须用进口牛肉满足口腹之欲,且对进口牛肉的需求越来越大。2006年,中国进口牛肉只有1000吨。2018年,中国进口牛肉103.9万吨,首次过百万;2020年,达到218.3万吨。 美国人用Where's the beef表达一件事的实质价值是什么。肉在人类历史中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肉对人类的特殊功能在于它象征权力。在等级社会,吃什么肉代表着人的阶级身份。当居民难以获得肉类,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现在,金融从业者喜欢吃牛排,因为这代表着他们的Power。 现在,中国人能吃到世界各地的牛肉,却容易吃得糊涂。谷饲牛肉和草饲牛肉有什么区别?听过本期内容,你一定可以吃得更明白,下次你餐盘里的牛肉或许会更有味道。
本期嘉宾乔志兵是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创始人、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和上海外滩美术馆赞助理事。他曾入选美国权威艺术杂志及拍卖界杂志《Art+Auction》的“POWER 100 ”百强榜,是国际艺术界 100位最具影响力人士之一。 王尔德说,银行家吃饭谈艺术,艺术家吃饭谈钱。这一次,我们不吃饭,只谈艺术。乔志兵打造的油罐艺术中心不只是给艺术家做展览,也常常为年轻人办活动。他希望把艺术融入生活,而不是放在仓库里。因此,油罐似乎成了新时代的“劳动人民文化宫”。而接地气的艺术中心也可以有高水准。就像当年,很多画家都来自群众艺术馆。 乔志兵在努力为城市增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当然前提是要让机构活下去。他说:“我不愿意人云亦云,不被理解也要坚持走下去。”本期,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尝试理解他吧。
国际大牌进入中国市场,第一个要找的人很可能是朱国良。他是川力企划APAX Group的创始人,2003年把事业从中国香港转移到中国大陆后,先后为FENDI、BURBERRY、DIOR等品牌策划了精美绝伦的活动。当然,这些影响力巨大的活动也十分烧钱。每次,他在接项目前,会提两个条件:钱不限制、时间不限制。2007年一场长城秀花掉几千万。正是这样精益求精的追求,让他得以在时尚公关圈脱颖而出。他的初心是最大化地让消费者和媒体去体验品牌。本期,让我们去体验他的人生。
有20多年旅行经验的梅小排,他在旅行中遇到的人和事丰富极了。为了挖出他的“猛料”,我也拿出了一位朋友的“艳遇”故事和大家分享。而我不愿意成为旅行专栏作家,一个因素是常常看到旅游大咖因为要给酒店写文章而呆在酒店房间不出门。旅行,说到底是出去感受。按照过去——旅行此刻——未来的时间顺序,我们在旅行中找寻熟悉过去,而旅行的那段时间又成为未来的回忆。贯穿其中的,是我们对熟悉与陌生、对过去与现在感受,而感受会穿越时间,抵达永远。
小说《茫茫黑夜漫游》的有这样一个经典段落,也被电影《绝美之城》引用: 旅行十分有益,使人浮想联翩,其余一切只是失望和厌倦,我们的旅行完全出自想象,这就是它的力量所在。我们的旅行从生到死,人和牲畜,城市和事物,都出自想象……况且所有的人都会想象,只要闭上眼,它就在生活的另一面。 本期请到了《孤独星球》撰稿人、旅行家梅小排,和我一起漫谈旅行的意义,以及互联网时代旅行指南的变迁。我们还回顾了梅小排的毕业旅行,我的第一次“壮游”,中国游客和曾经的日本游客;探讨了嬉皮士文化与文艺青年。1997年,非虚构写作者何伟(彼得·海斯勒)对我说:“你们这样的生活非常资产阶级。”你怎么看呢?欢迎收听、留言,发表你的看法。
本期嘉宾是意大利皮具品牌TARDINI大中华区合伙人、意大利文明观察者贺斌。上一期聊到,罗马浓缩了人类文明史诗和庞贝古城。罗马出租车司机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罗马人不知道的?意大利人是骄傲的,而现在的中国很像是意大利在二战后经济起飞时代。随着中国经济起飞,中国人也越来越自信。而我相信,“开眼看世界”仍是必要的。 我们聊了关于意大利的一些电影,如对我影响最深的《甜蜜生活》。还有意大利人对各族文化的包容、对公民意识的坚守、对艺术生活的追求,值得我们细细琢磨。 贺斌给我揭秘了Tardini鳄鱼皮具的一些故事:密西西比为何允许狩猎鳄鱼、每一条鳄鱼都有一个代码、鳄鱼皮到底怕不怕水。欢迎收听本期节目,希望新生活电台能给你一些新的视角。
本期嘉宾是意大利皮具品牌TARDINI大中华区合伙人贺斌。他在时尚行业有光鲜的履历,但我更看重的是他作为中意——东西方两大古国文明观察者这样的角色。贺斌的父亲是中国第一代学意大利语的人,而贺斌到96年第一次出国,语言零基础。四年后,他以品牌经理的身份回上海发展。我对此戏称为“意大利侨民在上海的美好生活”。 贺斌说,地球上没有意大利人,文明可能都不存在。西方的石头文明和我们的木头文明有什么区别?庞贝古城有什么神乎其技的先进产品? 也许遥远东方的我们,对意大利的热爱是必然肤浅的,就像我们这边最喜欢假装意大利风格的地方是洗浴中心、夜总会和卡拉OK。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本期新生活电台,我接着和丁布谈书。 大多数人对感情的美好憧憬最早来自于阅读。但读书多的人反而会不快乐,因为想法太多。最幸福的状态是还没有达到完全满足的时候。当代生活中,我们的阅读广度被整个社会媒体、朋友圈引导了,而一场读书活动能影响到年轻人吗?读者和书之间的连接是什么?好书表面上是作者风格,实质上是精神力量。名人效应在消费上有指引作用,但读书上不应该这样。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选择、立场、逻辑更重要,这些取代了书的作用——信息的传递。 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今天,让我们走进读书人的内心世界。
本期嘉宾是“阅读类TED”书声的创始人丁布。以往在书声,丁布邀请了一个个有趣的灵魂和有深度的思想来穿行在书籍与思维激荡的时空。这一次,我邀请他来新生活电台,做一场深度对谈。 阅读究竟有怎样打动人心的力量?有人说,读书越多、抱怨越多,对此该如何反驳?不管你是爱读书的人,或是还没摸清选书、读书的门道,本次谈话都可以帮到你。很多人的内心需要慰藉,在阅读中与作者共鸣是一种慰藉。而节目提供给你的只是方法,要转化为内在的修养,仍要看个人意愿。享受读书吧,阅读一定是你独有的体验、私人的财富。
本期我继续和叁宅威士忌俱乐部的主理人老查聊威士忌在中国的故事。好的威士忌酒吧,有更多的功夫在酒之外。从选址、装修到菜品,如果只有钱,没办法打造一家受欢迎的酒吧。老查为了创立叁宅,有哪些行业思考?老查给开威士忌酒吧的人有什么建议?中国威士忌市场发展如何?威士忌,一直在路上。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