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聊点劲爆的故事。本期嘉宾是王丹阳女士,媒体人、专栏作者,曾任《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ellemen睿士》专题副总监。 在媒体行业历练十年的王丹阳,现在已经离开媒体,但她写过的几篇特稿曾轰动全国,让我忘不掉。上半场,我们将重点聊聊澳门赌场的故事。下一期,我们再接着聊传销和比特币的江湖。 我们一般用特稿来定义长篇深度报道。非虚构特稿又不同于调查报道。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有没有“我”这个视角。王丹阳说,非虚构写作有“我”出场,调查报道里没有“我”。媒体人会犯的错误则是过度铺陈“我”的存在,例如在写正文前描写“我”的签证、机票等冗杂事项。 中国的媒体行业没有规范的教学传承,缺乏职业共同体,内容质量严重依靠记者的才华、突破采访能力,结果常常是自成一体又昙花一现。 新闻报道的记者永远是滞后的,而非虚构写作在洞察社会里蠢蠢欲动的新苗头。这不,室友的一次澳门之旅,引起了王丹阳的好奇……
本期嘉宾是摄影师、电子音乐俱乐部44KW合伙人郭濮源。接着上一期的话题,我们从音乐聊到文化。 44kw是一个舞台,因为年轻人喜欢展现自己,需要舞台。郭濮源在推广新的文化概念过程中有过思考:到底要照顾大部分人的感受还是照顾尖端前卫人群的感受。 从朋克文化开始,伴随中产阶级嬉皮运动、免费的教育、挑衅性的激进主义者促成了很多当代文化。看中国的流行文化史,一直缺少嬉皮文化。那些西方的嬉皮士喊着“爱与和平”的口号,享用着资本主义的福利。而现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要做法官。年轻人如果想要过嬉皮士的生活,首先要砸掉手机。 城市给人很大压力,需要释放。而十万加的公众号内容正在不断贩卖焦虑。这像一个焦虑的蓄水池。一边是新媒体写作者往池里加焦虑,而年轻人释放焦虑的出口,就在音乐俱乐部。城市给人的压力感无处不在。我在44kw俱乐部的时候,偶尔恍惚间会想起海底隧道。俱乐部的霓虹灯,就像隧道里车流的灯光。也许每个人在那个场景都有独特的感受。你的感受是什么?
本期嘉宾是摄影师、电子音乐俱乐部44KW合伙人郭濮源。今天,我们聊聊上海的地下艺术。北京和上海总是被放在一起比。上海当然有很高雅的艺术,而且不少。但如果只讲地下艺术这一块,上海人确实要服北京的。 郭濮源说,就是因为上海太包容、海纳百川,才导致上海缺少叛逆精神。用一个“乐夏”的热搜词来说,就是缺少“核”。他做44kw,初心就是想做一个注重音乐和声音感受的俱乐部,不管这算是是地下还是地上,作为艺术家相互碰撞交流的地方,给从事艺术和创意的人一定帮助。 有音乐就有舞蹈。对他来说,跳舞像冥想一样。舞蹈也分很多种。传统的探戈是男士邀请女士。而在电音俱乐部,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44kw俱乐部爱好者也是推动新思想、新潮流的人。郭濮源也有他的原则,他讨厌在沉醉舞蹈时看到别人手机屏幕的光。他说,减少存在感是一种美德。本期最后,我们还聊了聊如何按酒水消费给俱乐部分级,欢迎收听!
本期嘉宾是“时尚博主之母”的谢颖兰女士,我们接着上一期聊时尚博主。做这一行,妥协是不可避免的。但谢颖兰在两件事上从不妥协:拒绝明星本人的炒作;不做违背事实的传播。让人佩服的是,她从不要求公司的时尚博主删微博。幸运的是,公司的时尚博主也都能拥有与其价值观一致的粉丝群体。 正如微信冲击了微博,直播冲击了微信,短视频博主对老一代博主是巨大冲击。从幕后走到幕前,博主必须面对出境的身份转变。现在,时尚博主廉价化。全民选秀时代,太多人想当明星、想当时尚博主,只是因为觉得外表光鲜亮丽。互联网降低了各行业的专业门槛,但有天赋的人会发光发热,人的思维能力依然是最重要的。 非典型美女能成为时尚博主吗?谢颖兰觉得完全可以。一个人的个性魅力非常重要,比如她很喜欢辣目洋子。我还问她,如果用三个形容词形容自己的性格,她会用哪三个词。想知道时尚博主之母的自我评价吗?欢迎收听本期新生活电台。
今天的嘉宾是时尚博主经纪公司的老板,gogoboi、Dipsy迪西等头部博主幕后推手,被业界成为“时尚博主之母”的谢颖兰女士。我们从论坛、开心网时代的博主聊起,直到如今的直播,回顾了整个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 在如今的网红经济时代,网红相当于把自己当成品牌来经营的小老板。网红的竞争力明显高于传统时尚媒体。时尚大刊也开始做电子刊物、电商。不过,纸质出版物依然有权威性在。只要书籍杂志能做到网络媒体做不到的内容,它们就能取胜。 时尚是不接地气的东西。时尚博主在影响大众,而谁在影响时尚博主,是外刊、外网,设计师?谢颖兰真正想做的是提高中国人整体的审美。而在她看来,时尚博主与品牌是共生关系。对于博主,她始终尊重博主想法,做锦上添花的角色。
本期嘉宾是HIERSUN(恒信)钻石机构创始人、董事长、I do基金会创始人李厚霖。 商业上,他通过开设艺术家店与消费者沟通,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公益上,I do 基金会于2008年成立,是非常极致用心的公益组织。李厚霖说,慈善关注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人,而不只是捐钱。他做公益事业的初心是源自于真实表达,到现在已经融入日常生活中。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聊人生的意义。李厚霖在20岁的时候就被朋友拷问人生的意义。那时他说,想吃的好点、喝的好点,当时被朋友嘲笑。现在,那位朋友说,人生就是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点。而李厚霖还有更多的意义在追求。 以前,驱动他的企业发展的是财富驱动力,现在则是使命在驱动企业发展。品牌给消费者解决了什么问题?企业又帮社会解决了什么问题?当前的社会问题是:人对爱有怀疑。李厚霖用了一些很厉害的办法让梦想和承诺可以被看见。而他的人生使命是,50年后,给上万对伴侣开一场金婚大Party!
本期嘉宾是HIERSUN(恒信)钻石机构创始人、董事长李厚霖。当年的“京城四少”、现在的“钻石王老五”,这些标签早已被他放下。现在,他更愿意被外界认识的身份是I Do基金创始人。做慈善基金与他的信仰有关。谈及信仰如何养成,他说,或许是前世渊源。我便不再多问。李厚霖给我分享了关于在西藏转山的一些攻略,喜欢西藏的朋友不妨注意一下。 除了慈善事业,我们当然要聊聊他的钻石生意。钻石这一行,主要的消费场景是结婚,占了70%以上。要让品牌和年轻人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李厚霖在艺术营销上颇下了一番功夫。现在的年轻人很有主见。从前,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吃什么、穿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反过来引领中年人的时尚。70后80后在模仿95后的消费方式。你认同吗? 为了更贴近年轻人,I do 还请五条人和马思纯跨界合作推出新歌,本期节目的最后也会放送!欢迎收听本期新生活电台,听听李厚霖到底怎样把商业事业和公益事业都做得漂亮。
本期嘉宾陈风凡是西装定制店W.W.Chan& Sons第五代传人。定制服装这一行走到今天,客人换了一代又一代,可是顾客挑选西装的标准,一百年来似乎没什么变化。年轻人依然基于对西装的刻板印象而穿西装。在我看来,更夸张的是夜店、赌场的西装,他们穿着就像戏服。 制服是体制的外显,而年轻人根本不在乎体制。他们穿着自己喜欢的牛仔裤或汉服,同时享受着国际创意与中国制造的便利。作为不太普通的年轻人,陈风凡怎么看传统意义上的“老克拉”?面对以男性为主的客人,他怎么定义“男性气概”?也许从这些问题里,我们可以瞥见他的精神家园。
本期嘉宾陈风凡是西装定制店W.W.Chan& Sons第五代传人,W.W.Chan& Sons是业内最为人熟知的红帮老字号之一。什么是“红帮裁缝”?红帮裁缝最早产生于清末民初的宁波。宁波作为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缝都为外国人(又称“红毛”)裁制过服装,“红帮”之名由此而来。如今,面对着意式剪裁和各种新兴品牌的迅速冒起,W.W. CHAN 依然沿袭着红帮系统的一脉技艺。 五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服装定制业衰落,不少红帮裁缝就追随客人前往香港谋生,陈风凡的爷爷陈荣华就是其中一位。2002年,陈风凡的父亲陈家宁才决定把这行手艺带回上海,后来又扩张到成都。 我本想请陈风凡聊聊在香港、上海、成都三座城市的不同感受。没想到,问出了他的商业布局。具体怎么回事,欢迎收听本期新生活电台!
接着上一期节目,我和米丘再聊聊他近年最重要的作品,以及当代的艺术教育问题。 在632米的上海最高建筑上海中心大厦,米丘用7吨的《上海慧眼》俯瞰整个城市,把艺术与科技无缝对接。这个作品下面是重达1000吨的世界首个电涡流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从一层到最高层,米丘把这栋大厦构造成一个垂直文化系统,包括剧院、书店、酒店、画廊等。它不是城市的缩影,而是重新塑造。 在商业上,作为乙方,米丘如何影响甲方客户?他认为,合作者要有主动参与感,用实力说话。看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艺术的确是可以分出高下的东西。谈及艺术教育,他说,如果习惯于现存的状况和观点,而忘却了正在发生的变革,这样的教育是否还有积极意义?人,总得做点事,否则白混什么呢?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和建筑师、艺术家、上海中心大厦艺术总监米丘约了好久,他终于被我请来了。本期,我们聊聊从世纪之交至今,米丘老师的艺术与追求。 看过去:1999年米丘在上海中国人寿保险大厦、深圳华侨城等地创作了以“幸福生存”为主题的作品;2000年米丘在深圳大梅沙实施了 “WISH2000艺术计划”,并在美国纽约实施互动;2000年6月,他的不锈钢雕塑作品“幸福的三月”呈现在北京东方广场前,被认为是“飘”一代的象征。看今天,各地网红举着镜头自拍的样子,似乎刚好呼应了“飘”。 20多年来,东部沿海发展快,而西部地区较缓慢。米丘却来到了西部,敦煌。他在敦煌的工作也是逐渐找到艺术感觉的过程。他在感受河西走廊发生的故事,讲述国土的故事、艺术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如何把个人风格整合到艺术表达中?米丘用一直穿白色的衣服来做提醒:坚持自己。米丘的作品出发点从哪里来,美是前提、目的还是结果?请收听本期节目。
上期节目和许少雄聊雪茄,这次我们聊威士忌。除了上海烟斗俱乐部创始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Wilson & Morgan 和Sliver Seal中国代理。他提出了一个让我也很惊讶的观点:不喝装瓶商的酒,很难知道原厂到底在做什么东西。好比原厂做帽子,而装瓶商做的是帽子上的装饰,虽然小,但恰恰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原厂服务的是大众,首要任务是保持味道稳定。而装瓶商服务的是小众爱好者,可以挑到在厂里很难找的产品。 好酒越来越少了。对于想要尝试威士忌的朋友,许绍雄还分享了关于开酒、买酒的建议。最后有他认可的全国各地威士忌酒吧推荐,各位喝少一点、喝好一点,千万不要错过!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