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路标
某些问题和现象的解答和讨论

Album
主播:
就叫老张好了
出版方:
就叫老张好了
订阅数:
1,646
集数:
98
最近更新:
4周前
播客简介...
直播期间的某些问题和现象的解答和讨论,希望可以在有限的范畴内给予大家一个相对正确的方向。
荒野路标的创作者...
荒野路标的节目...

985硕士教你如何硬卷实习丨课题组不放实习,如何呢又能怎?

一位求职者分享了自己从本科到硕士期间的学习和实习经历,特别强调了对材料科学和微电子领域的兴趣。他通过社交网站和招聘软件寻找实习机会,成功在集成电路(IC)行业找到了实习,尽管实习地点多次变动,通勤时间较长,但他认为这是必要的经历。求职者表达了对进入大公司学习相关技能和转向通信协议优化等领域的兴趣,并提到自己已经具备良好的学历背景和实习经验,正在努力掌握SV、UVM等技能。他希望获得关于IC设计细分领域的专业建议,以进一步明确职业方向和准备面试。 00:00 材料专业硕士的IC行业实习与职业规划 一名上海985大学的材料专业本科毕业生,目前在同一学校攻读微纳硕士,专注于薄膜材料方向,计划从事IC相关工作。在咨询后,通过社交网站和招聘软件投递简历,成功找到IC验证的实习机会。尽管面临压力和较长的通勤时间,仍然坚持每周三天实习。最近,还收到了另一家张江公司的面试邀请,显示出对IC行业的持续追求和努力。 05:06 微电子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学习建议 对话围绕一位微电子专业学生的近期职业规划展开,包括考虑转行至IC设计领域,学习各种通信协议的优化,以及对GPU和CPU设计的细分门类的探讨。对话中强调了该学生已具备的学历和实习背景为今后找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建议其将更多精力放在具体方向的深入学习和掌握上,以更好地匹配未来的目标岗位。同时,也提到了学生应确保顺利完成学业并达到毕业要求的重要性。 09:19 职业规划与实习薪资讨论 讨论者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感到不确定,认为在进入大公司后,公司会根据个人能力和岗位需求进行具体的职业路径规划,而非在进入前就明确。同时,他提到自己正在补充基础知识和寻找开源项目来提升技能,计划下半年再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此外,讨论者还询问并提及了实习薪资的情况,认为三百元的日薪属于比较平均的价位。

11分钟
95
4周前

00后深圳土著纠结选外企大厂还是国内大厂

00:00 计算机专业学生面临外企与国内大厂就业选择的焦虑 一位即将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选择,纠结于留在当前轻松的外企实习单位还是转向竞争激烈的国内互联网大厂。学生目前在一家美国大厂的中国分公司实习,感受到外企的工作环境较为轻松,但对技术成长的促进有限。同时,考虑到外企转正名额有限,以及国内大厂虽薪资优厚但工作压力大的情况,学生感到十分焦虑。正在权衡外企的稳定与国内大厂的快速发展机会,寻求平衡点。 02:03 选择在国内大厂还是美国大厂工作 对话者在考虑是否应该留在国内的大厂工作,还是前往美国尝试在大厂工作。他提到国内大厂加班严重,但能学到更多东西,而美国大厂工作氛围轻松,但存在政治环境和裁员风险。尽管他有在美国大厂工作的经历和竞争力,但他担心未来可能无法适应国内大厂的高强度工作环境,同时也不确定是否想留在美国长期工作。考虑到家庭在深圳有房产,他倾向于在国内寻找一个相对轻松且有竞争力的工作环境。 04:57 职业选择:追求创新与个人价值 对话围绕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志向展开,表达了对进入私企、国企或公务员体系的不同看法。讨论者强调了想要在工作中追求创新和个人意义,而不是仅仅追求稳定或轻松的工作环境。此外,还探讨了在初创公司、大厂以及外企工作可能带来的不同机遇和风险,特别是关于职业发展、创新机会和裁员风险的考量。最终,讨论者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创新空间和合理裁员补偿的工作环境。 07:43 应届生程序员的职业发展与职场平衡建议 应届生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于未来职业发展感到迷茫和压力,特别是看到一个在大厂工作十年的程序员因精神压力和身体问题离职的案例后,对自身未来的职业道路感到担忧。讨论指出,不同的程序员在职场中会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生活状态,并非所有人会面临相同的压力和困境。建议应届生在进入职场后,不应将工作视为生活的全部,需要明确区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避免过度焦虑。同时,应届生需要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 11:38 软件开发实习生考虑转正与AI方向博士进修 对话中的人目前在一家公司实习,虽然技术实力得到认可,但转正与否还取决于公司的headcount情况。他计划将实习转正当作为虚拟保底,同时准备校招,已开始投递软件开发岗位的简历。由于国内软件开发竞争激烈,且考虑到未来职业发展,他考虑转向AI方向,甚至读博,因为公司领导对AI大模型相关工作表现出浓厚兴趣。然而,他也意识到读博并非易事,需要深思熟虑。 13:32 职场选择与生活态度的探讨 对话围绕一位在深圳和广州有背景的荷兰华人,他在上海获得了一份仅博士能拿的工作,但又萌生了继续深造的念头。此外,讨论还涉及到了对年轻程序员在赚钱和购房决策上的观点,特别是关于是否应趁年轻多赚钱、租房与购房的选择,以及在不同人生阶段对这些决策的看法变化。还提到了感情因素对居住地选择的影响。 16:55 00后对于生育和未来的担忧与规划 对话围绕00后对于生育、未来规划及生活稳定性的担忧展开。讨论提到,广东的高出生率与00后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不想生育的想法形成对比,反映了新一代年轻人在面临生活压力和不确定性时的顾虑。此外,对话还涉及家庭经济状况对个人生育意愿的影响,以及个人与伴侣在生活和未来规划上的共识问题。 20:37 关于赴美工作签证流程及选择 对话中讨论了通过项目去美国工作并解决身份问题的途径,包括OPT、OBT以及H1B签证的申请流程。同时提到了在美大厂的法务团队能够提供帮助,以及留在国内或转去其他国家工作的可能性。最后,有人分享了苹果公司员工走过的类似流程,强调了签证抽签的重要性。 21:46 探讨日本工作环境与职业选择 对话围绕在日本留学和工作的可能性、工作环境、工资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讨论者表达了对日本就业现状的了解,包括理工科专业较易就业但工资水平普遍较低,以及工作与生活质量的平衡。此外,还讨论了去欧洲工作作为备选的可能性,最终倾向于先在国内外企寻求工作机会,并利用秋招寻找其他可能。整个对话反映了对职业选择、生活质量和个人幸福感的考量和迷茫。

26分钟
80
1个月前

河南小伙为什么选择从上海大厂离职去宁波创业?

00:00 高学历背景下的创业冲突与家庭压力 一位22岁的河南青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一所211大学,原本计划留学但因性价比问题放弃。毕业后,他通过导师的推荐在泰达工作一年,随后与一群高学历朋友(包括牛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在浙江创业,专注于机械臂产品的研发。尽管项目前景看好,但他的薪资相对较低,约为一万多元,这引发了家庭对他的选择和生活方式的不满,认为他在瞎折腾。此外,家庭还频繁催促他回家和结婚,加剧了他的心理压力。 04:36 探讨工作选择与内耗问题 对话围绕两位准备读博并相互支持的朋友展开,讨论了人们常常陷入自我情绪困境和不必要的比较之中,导致内心消耗。分享了个人经历,包括在华为求职过程中的挑战和压力,以及对华为作为行业平均值和平台的看法。强调了专注于当前工作,避免过度思考的重要性。同时提到了华为作为硬件相关领域跳板的优势以及对阿里等其他公司的对比。 07:16 导师推荐机会与创业投资讨论 对话中讨论了通过导师推荐获得工作机会的经历,强调了缘分和顺其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谈到了创业团队的初始投资来源、A轮融资以及创始人的绝对控股问题。此外,还提及了与医疗技术部的后续接触和对杭州一家名为语数科技的公司目前财务状况的分析,以及对当前机器人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的讨论。最后,讨论了在家庭压力下的个人理解和应对策略。 10:41 宁波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与政府支持 对话围绕一位在宁波从事嵌入式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展开,讨论了宁波市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力支持,包括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讨论者指出,宁波在吸引和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与杭州等城市形成竞争,尤其是在仿真技术和嵌入式领域。此外,还提到企业需学会与当地政府合作,利用资源促进自身发展,以及宁波与杭州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差异。 13:57 探讨个人内耗、职业选择与家庭压力 对话围绕个人内耗、职业选择以及家庭压力等主题展开。首先讨论了个人内耗的问题,随后延伸到医学、工科等职业领域的选择和未来发展方向。参与者还谈到了父母对子女职业规划的干预,包括安排相亲等,以及如何在保持亲情关怀的同时应对家庭压力。此外,还涉及了海外求学、申请学校和导师的建议,反映了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多方面考量。 19:02 职场与学业规划的矛盾与选择 对话围绕个人在职场和学业规划之间的矛盾与选择展开。讨论者表达了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通过读研来重新评估自身需求的想法,同时考虑家庭安排和未来职业发展,包括是否继续在当前公司工作或听从家庭安排去考公。此外,对话还涉及了对持有公司原始股的考量,以及个人在面临选择时的内心挣扎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最后,讨论者分享了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心理挣扎和通过心理咨询调整心态的经历,强调了面对困境时积极态度的重要性。

25分钟
70
1个月前

台湾小伙来大陆当医生,惨遭黑诊所剥削被迫劳动仲裁

00:00 中医师遭遇劳动争议:从社区门诊到仲裁难题 一位在广东中医药大学毕业并在广州某社区工作后,被要求建立中医科的中医师,因与老板在用药理念上的分歧而被解雇,并未得到任何补偿。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合作协议的情况下,他面临了劳动仲裁的难题。尽管他尝试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争议,但他感到仲裁委的偏向性很强,担心败诉的几率很大。 03:25 台湾医生在广州劳动仲裁遭遇不公待遇 一位台湾医生在广州某民营社区医院工作,因未签订合同且劳动权益争议,进行了劳动仲裁。仲裁过程中,仲裁员的态度明显偏向医院方,对医生提出的包括工作时间、工资分成比例等问题的处理方式感到不满。医生之前在劳动监察大队沟通未果后选择仲裁,但对仲裁员的处理方式和态度表示质疑。 06:49 劳动仲裁中的薪资和社保争议 讨论中涉及的是关于劳动者在劳动仲裁过程中的薪资和社保争议问题。一个月平均收入为8900元,但由于前期生意不佳,后期生意好转后平均薪资才提升。诉求为2N或N+1的赔偿,但对方态度恶劣且赔偿不符合预期。此外,对方提交的收益表显示社保扣款全部从诊疗费中扣除,且未足额缴纳,仲裁员认定为代缴性质。同时,讨论中也提到了劳动仲裁的流程,包括先去监察大队,再走12345流程的问题。 09:20 通过社交媒体曝光解决劳动仲裁问题 对话中建议通过整理并发布问题的详细情况到抖音和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以获取更多关注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同时,也提到了需确认劳动仲裁的正确流程,避免被误导,以及利用社交媒体的曝光来影响舆论,从而促使问题更快得到解决。 13:37 台湾医生在广州遭遇劳动权益问题 一位台湾医生在广州工作期间遭遇了劳动权益问题,包括未缴纳社保、未签合同以及在社区工作时因地区限制无法报名。讨论中强调了事实描述的重要性,并提到了通过抖音和小红书平台曝光此类问题的策略,同时指出劳动仲裁的流程和限制。 16:04 劳动仲裁和律师协助的详细流程及经验分享 对话中讨论了劳动仲裁的流程及经验,包括无需律师参与的简单案件处理、委托大律所律师的决定、提交材料的繁琐过程,以及整个仲裁过程耗时约五六个月。此外,还提到了在处理劳动纠纷时,个人在收集证据和合同方面的不足,以及台湾人对法律的不同认知。 18:17 关于未签合同劳动纠纷的讨论 对话围绕未签订劳动合同而引发的劳动纠纷问题展开,一方提及在国内处理劳动仲裁虽然耗时但相对容易,但遇到的雇主有涉黑性质,处理方式粗暴且在仲裁中撒谎。讨论中提到了没有合同的情况下,用工方通常会承担更多责任,建议保留工作记录和证据,如治疗单、打卡记录等,以证明实际工作情况。此外,还提到了即使面对态度恶劣的用工方,关键在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并强调了证据留痕的重要性。 21:28 讨论关于劳动权益维护和法律纠纷 对话围绕维护劳动权益、判断用工关系以及法律纠纷解决途径展开。讨论中提及了未签订劳动合同、寻求法律援助、仲裁及可能的法院阶段,以及医疗机构外包问题。参与者还讨论了律师费用、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以及对方不愿和解的态度。最终,讨论者认为权益维护的胜算较大,但强调了正确处理证据和法律程序的重要性。 24:52 劳动仲裁过程及担忧讨论 对话围绕一场劳动仲裁案件展开,讨论了仲裁过程中的担忧,包括对方可能压低赔偿金额、仲裁员态度问题以及程序上的混乱。参与者表达了对仲裁结果的信心,同时计划通过视频记录和分享个人经历来进一步说明情况,强调了在广州地区劳动仲裁的普遍性和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30分钟
35
1个月前
荒野路标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