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找事
孩子确诊自闭症之后的人生实验

Album
主播:
Rain10、崔老师的播客
出版方:
Rain1010
订阅数:
1480
集数:
96
最近更新:
3周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人生实验小记录 主播rain和崔老师是一对在微信查看附近的人上认识的老夫老妻,现在还多了一个有点孤独的娃。 主要聊聊孩子确诊自闭症之后的人生实验——我们究竟如何生活下去? 补充两句很打动我的话—— 法国《解放报》曾经向各国作家提出“你为何写作”这个问题。 白先勇的回答是:我之所以创作,是希望把人类心灵中的痛楚变成文字。 英文原文是:I wish to render into words the unspoken pain of the human heart。 另一句来自约翰·拉斯金,“人类灵魂在这个世界上所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看到一些事物,并以平实的方式叙述所见所闻。” 我们也想通过声音,把我们的痛楚和欢喜记录下来。
没事找事的创作者...
Rain10
崔老师的播客
没事找事的音频...

成为自闭症家长四年,我们如何“活下去”?

本期主播:rain 崔老师 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 2021年4月,我们成为自闭症家长,转眼已经是四年的时间。 每年的这个时间,我们都会去总结这段经历中的成长、挣扎与收获。 本期我们聊到了—— 时间感的“加速”与生活的自洽 - 确诊后的头几年充满激烈碰撞,如今逐渐找到节奏,时间仿佛“溜得更快”。 - 引用挪威作家的观点:当我们与生活建立合适的距离,时间便不再被障碍拖累。 以家庭为中心,而非孩子为中心 - 自闭症不是孩子一个人的课题,而是整个家庭需要调整生活方式。 - 拒绝“一把梭哈”的牺牲模式,强调可持续的家庭资源分配与情绪管理。 勇敢尝试的里程碑 - 带娃挑战高铁旅行、景区游玩,直面情绪问题和突发状况。 - 好的瞬间是“活下去的火种”,艰难时刻也值得记录与感恩。 情绪控制与“钢铁之心” - 孩子成长后情绪爆发更具破坏力,家长的坚韧比刚性更重要。 - 坦然承认偶尔的“恨意”,但爱仍是支撑生活的核心力量。 持续学习与实用策略 - 干预书籍、视觉提示工具、家庭日程表的重要性。 - 分享10条自闭症家庭生活指南:从低刺激环境到“不劝不骂”的冷静法则。 提到的内容拓展 - 新加坡谱系妈妈的“钢铁之心”故事(方圆播客) - 与精协提出的“从救助到赋能”争议讨论。 (中国精协今年世界孤独症日的主题宣传口号:“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 - 一句自嘲:“他不是有问题,只是有特点”——偶尔需要精神胜利法。 最后的话 生活像一场“进度条游戏”,每一次尝试都是值得庆祝的里程碑。 愿所有谱系家庭保持韧性,捕捉爱的瞬间,好好活下去。

37分钟
99+
3周前

生活就是——持续构建生活的秩序

主播:rain,崔老师 织毛毯的十六岁小帅哥zicheng 上上周,rain去参加了一个大龄家长的分享会,很有感触。 本期围绕大龄家长的教育经验、生活规划及社会支持,聊到了—— 1. 自闭症娃儿织毛毯、搞艺术,真能帮他们“过日子”吗? ——孩子一坐几小时织毯子,情绪平稳,真羡慕啊……这手艺不光练手,还能攒生活底气。 艺术不仅是技能训练,更是生活理念的传递,帮助孩子找到自我秩序与价值感。 融融杜老师的分享⬆️ 2. 国家政策把“心理疏导”换成“专业服务”,俩字儿改动有啥玄机? ——以前社区大妈劝“想开点”,以后要有专业人士参与了么? 3. 考研二战头铁为哪般? ——不为文凭不为钱,就想给同病相怜的家庭提供心理支持…… 解读《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更新,将“心理疏导”改为“专业心理服务”,标志国家层面对心理支持的专业化认可。 - 愿景:推动自闭症家庭获得体系化心理服务,减少生活危机与创伤,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4. “秩序生活”是啥高级词?自闭症娃需要,我们更需要 ——娃们沉浸画画织毯子,生活需要沉浸,也需要秩序 - 自闭症家庭需专业心理服务应对长期压力; - 社会应构建“温暖小善意”,从个体行动推动系统性改变。 - 一切努力指向“秩序生活”——无论自闭症儿童或普通家庭,找到自我秩序并稳定执行,是生活的基石。 5. 自闭症孩子摘橙子、包青团,真能当“事业”干? ——手作青团,家长创业,不是东西多好吃,是故事太动人 - 低功能孩子通过长期训练实现情绪稳定与自我管理; - 家庭利用“摘橙子”“做青团”等劳动融入社会,创造经济价值。 - 坚持与系统性训练,需摒弃对“热爱与自驱力”的过度依赖,直面困难并逐步突破。 以下是上次听完分享活动的笔记⬇️

29分钟
99+
1个月前

自闭症妈妈考研二战落榜,如何面对“失败”带来的挫败感?

主播:rain,崔老师 2月24日上午十点,考研成绩公布,查了分数,比去年低3分,应该是没戏…… 心里有挫败感,但是也知道自己去年不够努力。 这一期是和崔老师一起分析处境、问题和未来的改进方向,更重要的是,很多感受说出来的时候,会觉得放下了,和挫败感和解了。 我们聊到了—— 1,关于考研经历与反思 学习方法争议:我喜欢“素质教育式学习”,将心理学理论与自闭症家庭需求结合,但估计答题没有踩到得分点上…… 时间管理问题:因家庭责任(带孩子、工作、生活琐事)压缩复习时间,后期冲刺效果有限。 2. 是否报辅导班的纠结 经济考量:辅导班费用与自闭症孩子的干预费用,占据家庭开支大头儿,是否值得? 价值观冲突:抗拒内卷化学习,认为学习应是“神圣的自我提升”,而非功利应试。 现实妥协:考虑报班以遵循考试规则,但担忧失败后自我否定(“花了钱还考不上会更挫败”)。 3. 斯多葛主义的启示 控制二分法 内在美德 消极想象 4. 自我疗愈与长期目标 学习作为疗愈 未来服务自闭症家庭的愿景 正念实践:察觉情绪、减少内耗,通过正念读书会提升自我认知。 5. 社会压力与女性成长 年龄焦虑:35+女性面临职场与家庭的双重压力,自我发展窗口期有限。 恶性循环:社会对女性家庭责任的偏见,加剧职场困境,需主动突破限制。 6. 家人支持 妈妈的鼓励:从中小学时代的严厉批评到成年之后的肯定努力,引用庄子思想强调“享受学习过程”。 崔老师的支持:从去年的“崔子劝学”到今年的“转账付款”。 以下是一些笔记截图,类似这样的笔记可能做了上百条,考研知识+AI+生活中问题⬇️

37分钟
99+
1个月前
没事找事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