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往复
关注科技、人文、历史与未来世界

Album
主播:
阿鲸Hval
出版方:
阿鲸Hval
订阅数:
1637
集数:
38
最近更新:
4个月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这是一档由个人发起的访谈类音频节目 聚焦多面的“个人感受”和不同的“生命体验 也即兴记录作为最普通和平凡的个体,在看似宏大的社会命题里,我们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其产生了什么样的连接与思考 我们关注科技、人文、历史与未来世界 我也相信交谈的过程是一场自我梳理的过程,更是从他者的角度自我补足的过程 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流动和不确定的世界中,找到有迹可循的前进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联系方式 公众号:循环往复Podcast(xunhuanfm2020)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Hval-xuxin
循环往复的创作者...
阿鲸Hval
循环往复的音频...

Vol.37埃及墓葬中的 “复活”与“永生”——我们该如何看待死亡?

本期对谈成员: 笑笑 【罗素广场】主播 大英博物馆埃及厅独立讲解 阿鲸 《循环往复》播客节目制作者 Egyptian Hieroglyphs: The Language of the Gods |Ancient Origins 埃及象形文字:神的起源 最近关于“死亡”以及如何看待和对待死亡的公众新闻及舆论被频频提起。主动选择的“死亡”是一种对自我生命的掌控吗?有人会以“充满生命力”来形容死亡吗?最近我遇到了播客【罗素广场】的主播笑笑,他过去一年半一直在大英博物馆的埃及厅做独立讲解员。本期节目我们将从埃及文化中的丧葬习俗以及中国古人关于永生与复活的象征元素和符号聊起,看看古人的丧葬文化与死亡仪式是如何反应了对“生命力”的热爱与渴望~ 部分剧透——音频时间轴 Nebamun内巴蒙墓壁画/大英博物馆 01 Nebamun壁画中的“复活” 元素 00:00:28 笑笑的手机壁纸是一副埃及内巴蒙墓的彩色墓葬壁画,在这幅壁画旁有一行埃及象形文字,直译过来的意思是:“怡然自得,在永恒之地看见美好” 这幅壁画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埃及馆的 61 号厅,是内巴蒙墓室壁画中最出名的一幅,内容是古埃及壁画艺术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场景——一个人侧着身子打猎 画面中央是墓主人内巴蒙,肩膀上挂着埃及蓝莲花。他身后的妻子和坐在船上的女儿手里拿的也是莲花。莲花因为其黄色花蕊酷似太阳,在白天盛开夜晚关闭,就像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而太阳的西落与东升在古埃及文化中正是代表了死亡与复活 Nebamun内巴蒙墓壁画/大英博物馆 内巴蒙身前有一丛水草,轻盈的站着一只小猫,嘴里还叼着一只水鸟。细看壁画这只猫的眼睛有一部分缺失,原本这里镶嵌了金箔,说明这是一只有神性的猫。它可以在夜晚当太阳神乘坐太阳船穿梭冥界时,帮助太阳神和冥界的巨蛇搏斗以完成明天早上太阳神的复活和日出 猫叼水鸟代表着内巴蒙重新获得了生命,战胜了混乱与死亡。他身后的妻子一只手拿莲花,另一只手拿的是古埃及文化中一个叫哈托尔女神的乐器,这位女神代表着繁育、性与欢愉。 水中的鱼是罗非鱼,这种鱼的特点是会把鱼卵含在嘴里孵化,一张嘴小鱼就会从妈妈的嘴里游出来,这被古埃及人看为生命诞生的标志,同时罗非鱼也会在冥河引领太阳船行进 长沙马王堆汉墓T型锦帛/湖南省博物馆 长沙马王堆汉墓中,辛追夫人身上盖的T型锦帛被分为天堂、人间、冥界三个空间。在天堂的部分有一轮红日,其中有一只乌鸦。这只金乌也是当时的丧葬文化中用来代表复活的象征符号 敦煌壁画:三兔莲花纹藻井 00:06:19 莲花作为佛教至宝原因之一是因为圣洁,莲花表面非常粗糙造成疏水性特征,任何水滴都可以带走它的灰尘,以至于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但却不沾染一点泥土。另一点是莲子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曾有地质学家在一千多年前的地质层挖出几棵莲子,莲子壳就像一个密封舱很好的保存了莲子的生命力,以至于后来经过培育之后竟然开花了 00:08:04 船也是古埃及复活观念中一个重要元素,古埃及人认为东方是生者的国度,而西方是死者的国度。在葬礼中人们会把尸体放在船上,从尼罗河的东岸运往西岸,就是从生到死的复活隐喻 胡夫金字塔中的巨型太阳船 电脑模拟图 00:09:08 在葬礼上古埃及人会对木乃伊棺椁做一个仪式叫做开口仪式。这套仪式不仅运用在葬礼中,也会在启用新雕塑时进行——用凿子凿开棺椁或雕塑的嘴和鼻子代表雕塑可以呼吸,从此便拥有了生命力 亡灵书又被翻译为死者之书,它是古埃及后期写在莎草纸上的一个卷轴,放在木乃伊的两腿之间,也可以看为是给死者去往冥界的通关指南,帮助死者在冥界克服重重障碍回答神的考验,这样才能顺利通过审判从而复活 02 为什么古埃及会有这样独特的丧葬文化? 古埃及陵墓中常见的圣甲虫形象 00:10:36 圣甲虫在埃及也代表复活,因为圣甲虫的一个职责是推太阳运转。可能有人听说过,圣甲虫的原型是屎壳郎……圣甲虫的另外一个功能是放在木乃伊的心脏处,从而它可以代替死者的心脏去受审判 圣甲虫受过专业训练,是大家面对神灵审判时的一种常用作弊手段(误) 00:11:53 细想一下古埃及的整个文化,他们的宇宙观、价值观、死亡观都能回归到一个基点,就是生命。为什么古埃及人会喜欢复活?其实跟他们生活的地方以及所看到的自然地貌相关,这里有一点地理决定论 尼罗河的特点是周期性泛滥,每年7、8月开始涨水,河水退下后才可以种地,所以他们认为这个宇宙的一切都在循环,我们的生命也该如此。死亡并不是终点,一定是有一个更美好的天堂在等待,我们可以在那里复活 古埃及人认为的复活并不是木乃伊可以自己蹦起来撕掉绷带,然后回归人类社会。他们认为人的灵魂会在另外一个天堂,他们称为“芦苇原”的地方去迎来永恒的生命。他们即便知道死亡是结束,也宁愿相信自己的亲人去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丧葬文化从来不是为死人进行的,而是为活人 流经10个国家的尼罗河 03 古人的墓葬习俗与他们的死亡观 00:15:58 最近沙白选择“安乐死”以及琼瑶自己结束生命的选择引起了大家对死亡的讨论 我们通常认为生命和死亡是截然相反,水火不容,非黑即白的两个事情。死亡代表着黑暗,代表着枯萎,但有时死亡也会显示出一种生命力 古埃及人的死亡观就是“向死而生”,在壁画的每一个细节,每个角落都在反复强调同一个主题——生命。为什么墓室里边要画打猎,画参加宴会,画和农民交谈?因为我过了非常充实快乐的一生,并且我并不希望这是终结,我希望把生的愉悦带到我死后的世界 德国科隆的梅拉藤墓地公园/阿鲸 图 如果能复原那个墓室,看到那些壁画,我想我们的第一感受是它并不阴森,而是生机勃勃,一片生意盎然的世界(最近我在欧洲逛了很多墓园,也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力与宁静,那些鲜花与纪念紧紧维系着活着的人与死去之人的爱) 00:18:49 辽代的张文藻墓,在墓室中摆放了一桌宴席以欢迎再次进入他墓中之人 通过对于墓室的研究可以看到古人对待死亡有一套非常隆重的文化与信仰体系,而不是避而不谈。汉代大墓以奢华和隆重著称,通过巫鸿老师的研究我们可以猜测金缕玉衣或许不仅是等级的象征,而是通过巫玉这种通灵神器来帮助死者重塑躯体以期复活 张文藻墓挖掘现场中的宴席 古埃及人也会把陵墓看为子宫,在一些埃及史前的陵墓中会发现那时流行屈肢葬,中国也有这种丧葬习俗。人把身体蜷缩成一团,像胎儿一样。帝王谷很多国王的墓室,甬道有一些曲折设计,甚至有地方会打个结,有观点认为可能是在模仿产道的形状,甬道即产道,死者的木乃伊在子宫的最深处孵化,等待迎来自己新的生命。很多埃及人的棺椁上会画天空女神,就是在迎接死者的复活,一个棺椁就是一个小宇宙 04 在死亡仪式上想象天堂的样子 00:24:01 阿布辛贝神庙,每年有两天太阳会从神道的门中间射入,照亮最深处法老的雕像 湘西的崖葬、汉人的土葬、维京人的海葬、藏族人的天葬 各个文化都是以自己最熟悉的方式让死者回归自然,回归到离神最近的地方 7世纪萨顿胡(Sutton Hoo)船棺葬被称为英国的图坦卡蒙墓 英国电影《发掘》 电影《发掘》剧照 00:28:39 金字塔也体现了很多关于复活的元素,胡夫、哈佛拉、门卡乌拉三座金字塔的排列和猎户座腰带三颗星星的方位吻合,大金字塔上四个向上的甬道,跟天上的星座也相吻合。有当时的北天极、北斗七星、天狼星、猎户座,都是跟他们的农业生产和宇宙观息息相关的星座 00:30:58 在丧葬中法老所体现出来的君权神授地位 他们死后去到的天堂叫“芦苇原”,一片长着茂盛芦苇的地方,这里有很多水草、鱼、水鸟,是生命力非常旺盛的地方而尼罗河两岸再往外延伸几公里,便是无尽的沙漠和石头山的一片死寂 “芦苇原”代表了水草风貌、渔猎丰富、丰衣足食的愿望,所以他们的天堂就是做一个种地丰收的农民(都去天堂了还要自己种地,真的好热爱劳动呀!) 各个文化对天堂的想象都是物质富饶流奶与蜜之地,只有博尔赫斯觉得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关于讲死亡的书或电影推荐 00:37:32 我对死亡的思考自白 我的死亡观就是我对这个世界与宇宙的认识 尼罗河岸边的绿洲与沙漠 00:40:34 在过去两年体会到的关键词就是生命力,我们去看向死亡的深渊,并不是要去畏惧或者去渴望,而是在这个深渊的反衬之下,再次意识到我们目前享受到的生命力和生机勃勃是多么的可贵,去珍视我们目前拥有的一切,生命力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古埃及人如此强调生命力,或许是在尼罗河两岸和沙漠的对比之下,他们每天直观的看到生命如何和死寂相对抗,后退一步生活的绿洲就被沙漠所吞噬。他们非常珍惜生命,渴望每一次日出,渴望在温暖的阳光的沐浴之下无忧无虑的生活 每一次踏进大英博物馆的埃及壁画厅,当我读懂这些壁画后,当我意识到了古埃及人在丧葬文化里面对生命力不断强调的时候,我脑海中配的 BGM 是回春丹的《鲜花》 配图来源 图源:大英博物馆、阿鲸、网络‍‍‍‍‍‍‍‍‍‍‍‍‍‍‍ 片尾音乐 赵雷(煎饼狗子) – 我记得 节目策划、后期剪辑、图文排版 阿鲸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Spotify、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Hval-xuxin

49分钟
99+
4个月前

Vol.36 宇宙观测——追逐彗星与极光,让脉冲星为你闪烁!

本期对谈成员: 觅空 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 国家天文台脉冲星、快速射电暴领域博士后 阿鲸 《循环往复》播客节目制作者 2024 年 10 月 10 日,C/2023 A3 紫金山-ATLAS 彗星的尾部跨越了太阳和日光层天文台 (SOHO) 的视野/欧洲航天局/美国宇航局 最近几年,太阳爆发进入活跃期。今年五月份,地球较低纬度地区可以看到极光的新闻破圈,大家开始纷纷加入追寻宇宙浪漫的观测行列。最近号称6万年才能看到一次的紫金山彗星,又引起了天文爱好者极大的兴趣。本期节目我邀请了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博士、国家天文台脉冲星、快速射电暴领域博士后,觅空老师来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关于彗星、脉冲星的科普,也分享一下我在北京去追极光和观测彗星的经历。同时也聊到一些星空观测小白的入门指南以及望远镜设备分享,还有彗星撞木星、彗星凌日等天象奇观~ 更多图片与视频资料请关注公众号《循环往复podcast》 部分剧透——音频时间轴 由国际空间站拍摄的 C/2023 A3 彗星(紫金山-阿特拉斯) 01 彗星的结构与分类 00:01:54 “蔧”是古代用来做扫帚的一种草。古人观测到彗星来临时后面拖着长尾巴像扫把一样,所以把它命名为彗星。彗星最亮的部分称为慧核,是水、氨、甲烷等冻结的冰块和夹杂许多固体尘埃粒子的混合物,也叫“脏雪球”。彗核密度较小仅有水的一半左右,质量不大,约1000亿吨到1亿亿吨。彗核的直径在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之间,经过地球靠近太阳时会被太阳晒化,致使里面的物质喷出 罗塞塔任务的菲莱着陆器于 2014 年 11 月着陆在这颗彗星上着陆 有的彗星在慧核外面包围了一层球形慧云,直径大概几十万公里。彗星有两条尾巴,一条偏黄色呈弯曲状叫尘埃尾巴,由彗星表面的喷射物质组成。其尘土物质散射太阳光,看起来就是黄色的。这条尾巴可能有几千万公里 另一条尾巴叫离子尾,是太阳风吹过彗星时,把喷射物质电离后发出的光,呈现蓝紫色。因为太阳风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这条蓝色的尾巴几乎是笔直的指向太阳的,可以达到上亿公里的长度 1997 年 4 月经过近日点后不久。彗星 Hale-Bopp 被认为来自奥尔特云,是几十年来看到的最亮的彗星之一 00:05:37 彗星一般根据轨道运动周期和起源来分类。轨道运动周期小于二百年叫短轨道周期,像哈雷彗星 76 年回归一次。轨道周期大于二百年叫长轨道周期,大部分彗星都是长轨道周期。这颗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轨道周期有6万年可能还会更长,因为它时刻在变化。它的质量比较小,经过木星、土星会被扰动,轨道就发生了变化 短轨道周期的彗星来自更近的地方,一般来自于太阳系边缘、冥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带,离太阳几十亿公里。轨道周期6万年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它最远时离太阳大概9万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是 1.5 亿公里,就是算下来就是十几万亿公里 短轨道或长轨道都属于周期彗星,它们的轨道是椭圆形可以来回转。还有的彗星是抛物线,只经过太阳系一次就跑了,再也不会回来。还有双曲线形态,它也是没有回头路,只经过太阳系一次。还有的轨道周期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目前还没有观测到 三张近地小行星 2003 SD220 的雷达图像是在 12 月 15 日至 17 日通过协调观测获得的,这些图像是与美国宇航局在加利福尼亚州戈德斯通深空通信综合体的 230 英尺(70 米)天线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位于西弗吉尼亚州的 330 英尺(100 米)格林班克望远镜协调观测而获得的 02 彗星与小行星的区别 00:07:28 小行星跟地球上的岩石密度一样大,像石头一样坚硬。而彗星一般密度很小和水差不多。从目前的观测资料上来说彗星一般都疏松多孔,是一个虚胖的天体。从起源上也不太一样,小行星绝大多数来自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彗星基本上来自于柯伊伯带甚至更远的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 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示意图 距离太阳系比柯伊伯带更远的奥尔特星云示意图 从分布上来说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轨道是平的,就是一个平面。像奥尔特云的彗星,基本上是球形分布各个方向都有会乱窜,一不小心就被海王星或是太阳系边缘的天王星这种大行星引力扰动轨迹发生变化,朝太阳系狂奔而去,这时就成了彗星。大部分彗星的命运可能会一头栽到太阳里边,或者撞到木星上。有少数幸存的彗星会完整的走完轨道,被我们看见 00:09:35 此刻录制时,C/2023 A3 紫金山-ATLAS 彗星正从我们的头顶飞过! 00:10:49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观测指南 觅空老师在10月1日凌晨,香山法海寺拍到的C/2023 A3 紫金山-ATLAS 彗星与中国尊合影 03 观测窗口期与亮度星等变化 00:11:03 九月底十月初第一个窗口期是它在逐渐靠近太阳,会越来越亮甚至会突然爆发性的增亮。第二个窗口期大概是10月10-19日之间是彗星经过近日点之后,慢慢向地球靠近来到近地点,整体来说现在亮度在增加, 10 月 9 号有人已经观测到- 4 等的亮度,相当于金星的亮度 第二个观测窗口会更利于观测,虽然亮度在降但离太阳的角距增大,10月15号一直到月底都可以尝试观测。星等数字越小越亮,金星是- 5 等,城市里看到的木星是- 2.5 等或 0 等。太阳白天是- 26 等非常亮,满月大概是- 13 等。太阳的亮度是满月亮度的100 万倍。0等星的亮度是5等星的100 倍,是10等星的 10000 倍 11 世纪贝叶挂毯的场景,展示了黑斯廷斯战役的场景,天空中有一颗彗星 中国对彗星的记载从春秋战国开始,欧洲的记载晚于中国几百年。1682 年。哈雷和他的朋友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算出了哈雷彗星76年的轨道周期。下次哈雷彗星回归是2061年-2062年 04 1994年彗星与木星相撞 00:18:14 1994 年 7 月份发现舒梅克-利维 9 号彗星,这颗彗星被木星引力捕获绕木星转了两年,在离木星非常近的轨道运行时被木星的潮汐力撕裂分成 21 块,这 21 块彗星碎片排成一字长蛇阵开始一个接一个撞击木星 21颗彗星碎片依次撞向木星 这是一张合成照片,由木星和彗星 Shoemaker-Levy 9 的单独图像组装而成,由 NASA/ESA 哈勃太空望远镜于 1994 年拍摄 这些碎块直径从几百米到几公里不等,撞击完爆炸的蘑菇云达到几万公的高度,撞击坑能放好几个地球。这场撞击也被人类记录并直播。这是真实发生在眼前的巨大震撼,如果是撞击地球的话,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会经历一次大灭绝。从此后人类就变得非常关心地球附近的小天体,建立了很多观测系统。最近的这颗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命名就代表了两个观测机构,也是监测大概率撞击地球的警告系统 目前正在太阳系周围的小行星、彗星的跟踪预测轨迹图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 05 百年来最亮的海尔波普彗星与彗星凌日奇观 1997年,埃及吉萨金字塔上方的海尔-波普彗星,伴着一轮明月和金牛座的星星,以及昴宿星团和英仙座。(图片来源:John Goldsmith/ESA) 00:19:32 1997年出现了一颗近百年来最亮的彗星,叫海尔波普彗星。它稳定的维持-1等左右的亮度,基本上在城市里肉眼可见。两个尾巴尘埃尾和离子尾像手电筒一样,持续好久。它的彗核大概有五六十公里非常大,反射的阳光多所以亮度高,但轨道周期很长,大概 2, 000 年回归一次,所以那次错过我们以后都看不到了 1997年3月9日,彗星与日全食同现苍穹 同一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天文现象,就是和海尔波普彗星同现天空的中国东北日全食,可以看到日全食发生时彗星在太阳旁边,这个非常难得一见的景象 06 在北京近郊追极光和彗星的经历 00:24:56 5 月12日得知太阳地磁暴极大值爆发中国北方境内可观测的消息,当天下午三点在小红书组队摇人,傍晚一行四人租车从北京出发开往乌兰察布。晚上11点多到达乌兰察布火山地质公园,等待极光。半夜出现银河,但极光肉眼几乎不可见,相机捕捉到一些光晕。第二天凌晨四点半看到火山日出,上午十点半赶到北京办公室继续上班,极限出发的追光之旅 虽然没看到极光,但看到银河和火山日出也很开心/阿鲸 图 乌兰察布火山 阿鲸/图 9月30号晚上得知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消息,10月1日下午在小红书组队摇人,后来报了10月2号晚上出发去门头沟观测的观星团。当晚使用星特朗 8SE 巡天望远镜肉眼目视观测到土星环、火星条纹、仙女座星云、昴宿星团、半夜两点观测到猎户座大星云,凌晨四点半去山顶等待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在北京门头沟山顶等待C/2023 A3 紫金山-ATLAS 彗星/阿鲸 图 00:28:35 观星小白的入门指南以及望远镜推荐 星空摄影不同等级的望远镜种类推荐 蟹状星云的脉冲星风 | 图源:NASA 07 脉冲星的射电观测以及观测价值 00:31:33 简单来说脉冲星就是一个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太阳在50 亿年前诞生,现在是青年时期,再活 50 亿年寿命就要终结会发生爆炸变成白矮星。像参宿四那种大质量恒星死亡可能会变成中子星。中子星的直径一般有 20 公里,但质量比太阳还要重 CP 1919信号的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中子星可以一秒转一次,甚至一秒转几百次。目前发现最快的中子星一秒可以转716 次。如果地球一个半小时转一圈,那地球就会瓦解,所有的东西都会飘向太空。但中子星因为非常坚硬,所以这么快速的旋转都不会解体。而这种旋转的中子星南北两极会发出极光一样的光束,但是无线电光,肉眼不可见,每转一圈光柱就会扫过地球一次 新发现的辐射源位于距离地球15000光年的盾牌座。(图/ICRAR) 脉冲星的发现相当重要,直接刷新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人类从来没有想到天上会有这么快的星星闪烁。它密度如此高,以至于无法得知它由什么物质组成,也没法靠近去探测,只能通过射电网观测它的脉冲来进行研究 00:37:29 贵州天眼 500 米口径的 Fast 就是观测脉冲星的利器。脉冲星数量很少,整个银河系只有三四千颗。产生它需要非常巨大的能量,需要超新星爆发,而超新星爆发在银河系100年才会有一次 ​ 可以利用脉冲星计时阵列,来探测背景引力波,也可以在宇宙空间尺度使用脉冲星来进行定位。由于它转的非常稳,可以用来校准地球上的原子钟。地球上现在用的世界时是由原子钟发出,但更精密的仪器要用到更精密的时间,脉冲星可以参与校准提高地球上原子钟的精度 脉冲星发现者 Jocelyn Bell Burnell,图片来源 Beyond Curie 70年代NASA发射的旅行者 2 号带了一张金属唱片,这张唱片记录了地球上的鸟叫声、溪流声、人声等各种语言声、文字声,还有一些视频,希望有一天被外星人截获,等外星人破解来找我们友好合作。如果外星人破解后怎么找到我们地球呢?那张金属唱片上就记录了 14 颗脉冲星的位置,外星人可以用它们定位导航,找到地球(地球位置已被暴露,害怕……) 08 研究中子星会跟研究黑洞有关系吗? 00: 39:47 黑洞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个理想天体。我们已经拍到超大质量黑洞,但那不是通过恒星死亡产生的恒星级质量黑洞。银河系中心有个黑洞, 是400 万倍太阳质量。 M87 离我们非常远,大概是更大的黑洞。我们不知道这些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曾经拍到过两张,一张是M87 一张是银河系的,说明这种概念的天体是存在的,并且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的颁奖词说的是致密的黑暗天体,没有直接明说是黑洞,所以和我们常规理解的黑洞或许是不一样的 旋转且带电黑洞的光线追踪阴影 图片来源:Simon Tyran, CC BY-SA 4.0 霍金的时间简史或者其他一些纪录片、电影里提到的虫洞、白洞、黑洞等概念,只有黑洞这个概念还是在天体物理学上有对应的研究,但都聚焦在超大质量黑洞的研究上。像恒星级质量的黑洞,一是看不见,二是它太完美了。一般质量、角动量、电荷这三个物理量就可以确定黑洞的行为,所以目前研究的意义不大 而中子星不同,它有丰富的物理现象。2017 年探测到两个中子星并合释放了引力波,释放出了大量黄金。大家都很开心,原来地球上有好大一部分黄金是来自于双中子星并合,因为地球上的黄金储量本来也不多,也比较难开采,就算恒星里面也很难合成,所以双中子星并合是解释了一部分黄金的来源 00:43:40 黑洞里面什么样大家都不知道,只能猜也各有各的说法。有一些概念非常吸引人,比如你掉到黑洞里,外面的人看你是永远掉不进去的,但是你进去了,你会一直往中心的奇点撞去。这是没有回头路的,因为在黑洞外我们可以上下左右进行空间上的自由移动,但没法在时间上移动。但进到黑洞就反过来了,空间上没有办法上下左右移动,只能朝奇点走,但你在时间上是可以回溯的,可以在时间上随意移动 地球只是阳光里的一粒微尘 (1990年2月14日距地球64亿千米的旅行者1号拍的照片) 希望大家忙于生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抬头看看星空,保持一些对未知的好奇~ 配图来源 图源:NASA 、觅空、阿鲸、网络‍‍‍‍‍‍‍‍‍‍‍‍‍‍‍ 片头片尾音乐 Alan Silvestri – The Staggering Immensity of Time Alan Silvestri – Chance Nature of Existence 节目策划、后期剪辑、图文排版 阿鲸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Spotify、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Hval-xuxin

48分钟
99+
6个月前

Vol.35 一百多年前来到深圳的外国人及出海的中国人

本期对谈成员: 蒋荣耀 深圳晚报社会新闻中心主任 历史写作者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现如今已成为科技发展的新高地。这座被外界评价为“未来城市”的土地却也常常被人诟病缺少历史与文化。深圳的文化不像苏杭江南似的文人诗意,也不像北方古都的深沉厚重,甚至在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南洋”语境中也鲜少看到它的前身“宝安”县的历史份量 但深圳从一个渔村摇身变为国际都市,除去政府的特政,更重要的是原本生活其中的人们也早已具备了某种“开眼看世界‘的气质。一百多年前的另一个时代,深圳人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深圳资深媒体人、历史写作者——蒋荣耀老师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一、二百年前深圳的人口构成、流动变迁以及深圳人参与到世界近代史发展中的身影~ 图文完整版及相关历史图片可移步公众号【循环往复 podcast】中查看 深圳地区的人口演变与构成 外国人来到深圳地区后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出海的深圳人参与到世界近代史中的身影 海外深圳人归国后对故乡的影响 配图来源 图源:蒋荣耀、巴色会档案馆、搜索引擎 片尾音乐 林生祥 – 问南方 节目策划、后期剪辑、图文排版 阿鲸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Spotify、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Hval-xuxin

52分钟
99+
1年前

Vol.34 对话TOPYS——那些全球顶尖的创意大脑们都在想什么?

Vol.34我邀请了TOPYS的创始人与MINDPARK创意大会的发起人老黄,来跟大家聊聊这场聚集了全球顶尖创意大脑的盛会,以及广告创意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今年的MINDPARK2023创意大会延续了往年的风格为大家邀请到了与电影《蜘蛛侠:纵横宇宙》合作的创意工作室、中国本土电影《中国奇谭》的总导演、来自瑞士的模块家居品牌USM的可持续发展总监以及设计界绝对的摇滚明星施德明等30位全球顶尖的创意人与商业领袖 在这场为期3天的创意思维盛会中,以“多重视角,多维创新”为主题,以“先锋论坛、创意在发生、创意之夜、大师班、大师1V1、主题工作坊、创意城市、创意城市指南、品牌实验室”为互动内容,多形式、多角度去挖掘创意案例与观点,结合市场趋势与商业实践,引领嘉宾以全新视角思考现状,探索未来创意的商业价值~ TOPYS创意在发生 00:04:49 创意行业的大会一直都有,比如广告类大会,设计类细分的平面设计大会、建筑设计大会等。MINDPARK创意大会里的创意部分我们定义为综合创意,其中的内容和边界会更加杂糅和多元 在深圳它的属性会更靠近创意创新。虽然我们跟科技行业没有直接关联,但跟他们边界之间是有交叉的。MINDPARK从2017 年开始第一届,算是一个新的内容范围,但这种大会形式大家接触还是比较多的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01 世界范围内有哪些不错的创意大会? 00:06:47 加拿大魁北克的C2 Montreal是全球五大创新峰会之一,也是我们参考的对象。它是一个创意、商业、文化、科技汇聚的地方,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领域。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跨学科、跨领域、跨界,远在 2017 年之前TOPYS就比较关注这些领域的交叉 C2 Montreal其中一个发起方是太阳马戏团、其中还有蒙特利尔当地的文化、科技、商业公司,所以它有很混杂的基因。这是蒙特利尔市和加拿大魁北克省一起推动的政府战略,他们想在科技创新行业影响北美、影响全世界 一开始我们就学C2 Montreal的形式,觉得形式很酷炫,但后来看到更重要的是这种地域性的产业创新交流。商业的可能性、产业的可能性,它是可以通过这种创意大会生长出来的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00:11:34 C2 Montreal中的演艺基因在于论坛前它的开场演出是非常精彩的。想象一下你参加一个科技峰会,进到会场里面、进到整个活动的各种内容里面,他的游戏属性、创意属性是很强的,一点都不枯燥。它用创新的形式,用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来输出非常高质量的内容 在创意创新领域,我觉得内容和形式同等重要。我们也希望MINDPARK大会本身是有创意的,所以我们在会场搭建和互动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02 MINDPARK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什么? 00:14:58 疫情期间我们改成了线上直播的方式,但我认为它不是MINDPARK。因为MINDPARK很重要的概念在于它要把内容跟场景做很好的结合。它要提供一个场域、一个空间,在现场听到这些嘉宾的分享,然后通过我们的其他互动,比如1V1、大师课等方式去跟嘉宾接触,在这其中有一种互相激发的效应 之前的直播大家可能就是开个Zoom,嘉宾在自己的家里,观众也随便点开直播听一下。这种充满随意性和低成本的状态对彼此的激发是不够的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当观众和嘉宾从世界各地来到深圳,进到这个场景,他们其实是有心理预设的。是抱着期待和开放的心态,有足够的耐心愿意坐在下面听三天,这是特别重要的准备。让你有多元化的激发,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再结合大屏幕和PPT上呈现出来的东西,这些构成你对MINDPARK整体的认知。从这个角度来看,线下这种各方面成本更高的方式、体验场景更深的方式是我们必须要去坚持的 00:18:11-00:19:59“武艺换门票”大师课及创意工作坊的观众感受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03 中国的品牌市场愿意为看似小众的创意付费吗? 00:22:01第一届MINDPARK我们请过一个非常知名的日本广告导演,在分享会现场就收到一些品牌方朋友的询价,第二天有从丹麦过来的设计师分享时,也收到一些合作意向邀约。MINDPARK一方面帮助一些很好的一流创意人有更多可以跟中国市场合作的机会,另外一层目的是让中国的品牌方们看到中国的广告导演和创意人其实是不贵的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我们认为创意的极大价值是存在的,不仅在日本市场、在国外市场能有这个价格。在中国可能因为行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客户购买力的不同,创作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不同会有差距,但我们知道设计和创意本身的价值是在那里的,只不过我们今天还在走向它的路上 对于创意行业来讲,买卖双方对市场有一定的共识是特别重要的。这种共识越稳定越成熟,这个行业就会越健康。MINDPARK这两方面都在做,一个是帮助大家之间业务互动,一个是在更大层面上去影响更多人 /cgi-bin/readtemplate?t=tmpl/video_tmpl&vid=wxv_3099594987023138821Hans Brinker宣传视频 00:25:51——00:29:42荷兰创意机构KesselsKramer创意合伙人Dave Bell分享“全球最差旅馆”Hans Brinker的创意案例 Dave Bell主张做不像广告的广告 真实的在广告中展现酒店的脏乱差,以趣味的逆向营销让Hans Brinker成为以”糟糕“出名的网红旅馆 在酒店中做一些趣味互动,让客人获得有趣的体验并自发在社交网络上传播起到品牌露出的效果入住前与入住后 (Check in, Check out) 04 怎么看国内广告的过度包装和跟风打卡? 00:30:05 强信息轰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是广告业惯用的一种手段。导致现在大部分人看到广告就想关掉,很讨厌它。现在大家常说的卖家秀和买家秀的梗就反应了大家对于广告包装的警惕性和敏感度 Hans Brinker确实是一个廉价酒店,那它的房间价格也是相对便宜的。在Dave Bell的案例中能够去展现或交代自己不好的部分,我觉得对应到他的客群也是本身比较不在乎那么好的条件。再一个这种很真诚的营销方式,并且真诚里面还有很强的幽默,基于此来展开了它的整个沟通,所以会受到欢迎 在国内社交媒体各种铺天盖地的宣传方式决定了打卡这种行为。但大家是为了打卡而打卡还是在这种互动中真的产生了良好的体验,这也是考验创意人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方式的区别 当然我觉得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很厉害的沟通高手,他们有他们的做法。但我觉得综合来讲,广告的形式和做法在今天已经变得非常隐性了。像Dave Bell说的以不像广告的广告思维去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05 在AIGC逐渐成熟的未来,创意的主体到底是人还是机器?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00:33:59 我们今年也问了嘉宾Brian Collins这个问题,他的观点是要去积极拥抱AI,他认为不关心 AI 的人是最早被 AI 淘汰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之前文化创意行业与科技行业看起来相差很远,但今天我们都可以用Chat GPT 的时候,你会觉得这其中的壁垒已经开始逐渐瓦解了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且不说现在大家用到了很多协同设计的软件,这都是文化创意行业的工具。第二个在于我们很早就开始关注 Digital Art,很早就关注数字特效跟创作的关系,只不过那时的特效集中在全球四大电影特效公司,百分之六七十的好莱坞大片都是从这四大特效公司出来的,他们是以这种方式来生产所谓的技术含量很高的创作 但今天普通的公司、普通的个人也能生成一些原来技术含量很高、技术门槛很高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一种创作平权。只要你有创作力,技术本身和实现本身就会越来越靠近。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意味着将来的作品不再受技术的限制,而是你的创造力的限制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无论我们多依赖于今天的 AI 和技术,背后仍然来自于原始的人的创新想法。哪怕它经过了很多层技术的改造,最后交付出来的东西也经历了非常多的程序包装,但是最终为什么做这个事情?为什么做 a 不做b?原始的那个 idea 仍然是最重要的 现在还没办法完全盖棺定论,到底是技术盖过创造力?或者 AI 的创造力会不会大过于人本身的创造力?当一个艺术创作出来的时候,它的主体是机器、 AI 还是个人?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待定的问题。可能你发现 99% 的活动是 AI 干的,那是不是他更承担了一个创作主体?但你作为创作者只是输入了一句话,在创作里面只占1%,但到底是谁更主要?这个问题很难辨别,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关系。大家都开始探讨这个问题,前所未有的给创意行业带来了机会,这就为什么我们今年更推向创意创新的融合,很多的通道、很多的方法渠道要去尝试,要先走出一步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06 理想状态中MINDPARK可以成长为什么样子? 00:38:05 在疫情期间我们研究过纯线上的体验,在参考案例时记得有一个体育比赛,可能没办法在线下组织,它就变成了线上的体育公园,体验也做的很好。我觉得MINDPARK相对理想的方式是能够把线上和线下更好的进行连接和结合,我们认为面对面的原始交流方式非常重要,但也要有线上的互动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感官体验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MINDPARK大会会场是从一楼走进去的,这对我们很重要。观众从平地慢慢走到类似厂房的结构里面,没有电梯上去,也没有电梯下去,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体验。你很自然而的走入一个场景中,这期间没有电梯去打断你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现在的MINDPARK在时间、空间上还有很多限制。比如有部分的内容、交互、社交可以在线上做更强的放大和延伸,我们也在讨论和探索,怎样把内容和体验发挥到最好,有一个我们所定义的真正的沉浸式 360 度体验。当然这个要求很高,但如果你说理想状态,我希望是往这个方向去走 07 普通人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激发自己的创意特质? 00:41:12 我今年想的比较多的一个观点叫做距离产生创新,它的概念在于从知识角度上获取跨边界的东西。比如说我是一个对知识很敏感的人,我们TOPYS本身做的就是灵感库、知识库 我觉得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时候会对你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只了解自己行业的知识,它对你的启发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我会翻翻科技行业,去看看历史、看看文化,这些知识可能对你的工作会产生一些真正的创新刺激 老黄与他的办公室 第二个距离是空间上的距离。有时候我们要把自己扔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语言、陌生的环境里。这种陌生场景会让你把一些固定的空间和物理限制扔掉,你好像突然间变成一个新人,自我刷新。因为你去到一个新地方,就会有很开放的心态,精神状态也更好,这时吸收和接触的东西比以往更加敏锐也更有效,大家要更多的去开放自己 所以我们TOPYS的 slogan 是open your mind!你把距离拉开了,会发现好像跳出来的机会大一点,这个心态对于今天来讲特别重要。因为现在的东西可能并不像过往那样熟悉和稳定,当变化特别多的时候,能够把很多新的东西打开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配图来源 图源:MINDPARK创意大会官网、TOPYS、YouTube 片头片尾音乐Alchemist,Echo.K – D+K+脑波交流与阅读展览 节目策划、后期剪辑、图文排版阿鲸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Spotify、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邮箱:[email protected]微信:Hval-xuxin

43分钟
99+
1年前
循环往复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