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63分钟
播放:
32
发布:
3天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串台:《循环往复》✖️《津津乐道》✖️《门道》
一场发生于石景山首钢园【永定河集】户外现场的三位主播对话
06:17
今天这场对谈围绕“城市更新”这个大主题展开,因为【永定河集】本身也是对城市旧时空间的重新利用。就像我们所在的首钢园,它已经完成了在工业时代的使命,现在变成了以文化、艺术、科技、自然为主的休闲式开放园区
天津的城市更新项目——松弛
天津是制造业大省也是人口密集型城市,留下很多厂房,比如棉三,就是棉纺织厂,因为环境污染的问题搬离了市区,厂房就空置了,后来也改成了类似798的文化街区。其中有一个地名叫陈塘关,今年哪吒爆火带动这里也火了,政府连夜把这里改造成了市集
传说哪吒是陈塘关人,有个说法是他在天津出生,陈塘关街区专门给他做了一个身份证。电影里出现的海鲜、藕粉都是天津特产。今年陈塘关街区做了类似的陈设布局,还开了小龙虾节,有成为网红景点的趋势
南京的城市更新项目——记忆
11:23
我们在聊城市更新时,首先会引出我们对这座城市的记忆。90年代是城市快速扩张大拆大建的时代,离开家乡去上学再回去时很多地方已经不认识了。2020年做过南京“小西湖”项目的采访,它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所有的东西都根植于这个居民区的记忆,这点很打动我。城市更新对我们的意义是它留下了城市的记忆,同时它又激活了老城区的活力
中国城市更新1.0 版本是把老街区腾空建成千篇一律的商业化街区,到2.0版本就有了类似这个项目的一个自下而上的变化
大概 2016 年老城区的居民给市政府写了一封信,说你们在城市发展的时候不要忘了老城区的居民。南京市政府就派出了高校团队、志愿者团队,和政府以及企业一起来对老城区做改造规划——他们分几个地方,一户一户的访问居民他们的诉求是什么?引入商业模式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些居民说我需要在家里有厕所,我需要在家里有可以洗澡的地方
城市更新的第一步,是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这很难。因为这些房子错综复杂,有清末的、明代的,也有民国时期改造的,有各自的机理和功能。城市的记忆层层叠叠,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基础设施很不容易
14:45
老城区改造牵涉很多居民,有居民希望能腾退拿补贴,也有不想走的,只能一户一户的给解决方案。有一个老奶奶在1949 年买了一栋小楼,她在这栋小楼里养育了四个子女,到她九十几岁时小楼已经很破了。城区改造时希望她搬走,老奶奶一辈子住在这里不想搬走。最后政府请了一个很好的建筑设计师,在保留老奶奶原来记忆的基础上,对房子进行了改造。现在这栋建筑变成了咖啡馆
既有在地的记忆,又有新的业态,老居民、原住民还住在那。有的居民把院子打开,年轻人来还会到他的院子坐一坐。现在再来看城市更新,更像是在原来的记忆上重新有机的进行架构和建造
上海的城市社区实践——先锋
17:08
95后这一代是流动性群体,经常在不同的城市、社区之间游走,我们体会更多的是城市更新从原来服务于国家,服务于宏大叙事,到服务于商业体、服务于社会发展,再到后来越来越服务于个人和个人情绪的叙事转变
十年前闲置的工厂区改成了文化艺术体,后来更多小商业空间有了更多样化的内容展示。比如数字游民社区和乡村振兴项目。年轻人在城市里越来越卷,岗位越来越少。但我们还有非常大片的土地和生态资源是被闲置的,所以当我们提到城市更新,也别忘了在城市边缘的土地还有什么新的可能性
我在上海观察到一些社区主要做服务于人文关怀的社会创新实践。比如新华社区,它在2019年起成为全市首批”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试点区域。社区中有一个酒吧叫做无碍酒馆,会考虑到残障、听障、视障人士的需求来设计。还有大鱼营造,会做关于环保可持续的社区空间项目。这样的社区实践也是城市更新中文化更新的一部分,这部分会更关注到个体,或者被边缘化被社会忽略掉的细节
城市更新也塑造了新的城市气质
21:48
如何解决外来人口与城市原住民资源稀缺性的矛盾
欧洲在早期完成对外扩张的原始资本积累后不太需要像国内一样再通过大拆大建拉动GDP,他们的历史建筑得以保留并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城市建筑也以环境心理学的方式影响着在此居住的居民们,从而塑造出不一样的城市气质,比如罗马有很多散落的小广场来服务于居民的生活方式
27:20
天津海河沿线的城市面貌更新,这一片原来是租界区,小时候从这里经过都是大门紧闭,长满了藤蔓。现在这里开放了,进行了修缮变成了咖啡厅和书店。当年末代皇帝住过的地方现在我们也可以在里面吃饭,甚至住在里面。这里突然变成了天津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面貌
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尤其北京人开始愿意去天津逛,发现这个地方很松弛。因为城市更新只是把之前的地方进行了改造和重建,并没有大拆大建,打破大家原来的生活方式。大家会自然而然地在海河流域形成了一些文化聚集
比如夏天,本地居民会有一些自发的活动,比如跳水、表演才艺、说相声、抖空竹。有句俗话说“天津不养闲桥”每个桥下面都有人在表演不同的才艺
在旅居过程中打开城市的不同时空维度
35:56
城市是多个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总和。不管城市发展了多少年,我们对它有一个总体印象,这个总体印象不光是它这几十年的印象,而是千百年以来这个城市所呈现出来的一种人文底蕴。对于我一个旅居者来说,我去打开它是因为我预先对它有一个设想或者是想象
我对北京的想象是姜文的电影所呈现出来的北平。我之所以想来北京住两年,是因为我想在现代北京中寻找当年北平的影子。我搬来之后首先看了两本书;张北海的《侠隐》和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我想通过书中人物的眼睛去深切感受北平的每一个季节,以及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看到的城市风貌是什么?
书中的马大人胡同、干面胡同、烟小街,虽然这些胡同跟现在的名字不完全一样了,但你在逛他说的大概那个地理方位时,会在想李天然是从这条街出来去接巧红,他们去那里吃了一套夹牛肉的烧饼,这条路以前有很多打把式卖艺的
到了秋天,曾家和姚家这些书香门第的世家会骑着小毛驴去西京郊游,去卧佛寺、碧云寺、乾隆靶场访古。我随他们的脚步去走这一趟像是某种时空胶囊的传承,也是感受书中人物人格内核魅力的体现
来到上海是因为作为一个北方人,我想生活在南方的园林庭院气质里,就像是林怀民《与妻书》中和《项脊轩志》中的描述一般。我就是带着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时空纬度在空间中游走
42:08
在深圳生活时因为自己对当地原住民的好奇心,去追溯深圳的设郡历史和人口构成,还做了一期播客聊了聊来到深圳的外国人以及出海的深圳人。发现当年传教士进入中国会把深圳作为通向内陆的第一站,由此也引发了很多故事,甚至当年泰坦尼克号上幸存下来的六位中国人中,就有两位可能来自深圳的大鹏半岛
在海南和纪录片导演一起去探寻未被汉化的黎族部落,无意间发现了明朝时期从中原迁徙过去的兵屯村落
历史并没有真的消失,在同一片土地上不同时间的历史遗留并行存在着
通过博物馆深度了解一座城市
49:14
我们对很多城市的了解除了网红打卡景点,很少有更深入的连接。怎么才能够跟这个城市产生更多的故事?有一个最方便最快捷的办法是去逛博物馆,城市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活的博物馆。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博物馆叫吴文化博物馆,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展览,叫【树碑立传】
他把吴县有上百年树龄的树都做了数字信息采集,包括周边的建筑,坐在树下的老人。假如你看到两棵银杏树,极有可能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寺庙,以树为记忆根源来梳理这个区域的历史
之前去四川看三星堆,读到一本梁思成先生写的关于广汉这座城市的古建筑。通过这些古建筑可以还原出古人是怎样生活的,一座城市的钟鼓楼掌握着城市节奏和报时系统,魁星阁和文庙代表了儒家文化和科举传统,土地庙和仵作负责日常红白喜事、婚丧嫁娶,对城市建筑的规划也是对生活方式和精神传承的规划
通过城市马拉松get城市旅行精华
57:28
用跑马的方式打开一座城市。马拉松是城市中的著名赛事,它会帮助你把整个城市的整体风貌串起来。把整个城市最精华的旅游景点和最浓缩的文化底蕴,通过赛道展示出来,甚至地域美食也都可以在跑马中品尝一遍
比如北京马拉松昨天开始报名,定档11 月 2 号,为什么是这个时候?因为这是北京最美的日子——北京的秋天。银杏开满整个街区,从著名景点长安街起跑,跑过天安门跑过长安街,跑向鸟巢、二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看到北京非常有当地文化的胡同,街区。每一公里进行一个才艺表演,有相声演员、踩高跷、舞龙舞狮的节目
打开一个城市一定要去走过它的街道,走过他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足迹,你才能够知道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样子。我跟他之间产生的这些点滴,给我的回馈是什么?它已经把自己最浓缩的部分通过这种完美的设计展现在你面前,美景、人文、热情,包括政府的欢迎与支持,我会觉得这个城市好像真的是在欢迎我
01:09:16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打开世界的方式,保持自我的那种独特性非常重要。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真的是有无限的可能性,生活真好玩啊
关于永定河集:
永定河集位于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西、永定河畔,是一次城市区域激活和新生活方式打造的实验与示范。在独特的工业遗址和优质的山水环境之上,通过创造性的空间与场景设计,以及多种新生活方式业态的有机集合,为城市和公众带来一种自然松弛、活力新潮的滨水生活新想象,并探索出一个以消费创新实现区域焕新的新模式与新样本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