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技术扫盲到商业拆解,本期,我们和饮料资深产品经理盖里,一起聊聊果蔬汁从果园到门店的那点事儿! 冷压、HPP、高压灭菌、小绿瓶、液断饮品、羽衣甘蓝果蔬汁…它们代表了果汁行业的新趋势,也隐藏着从农业、技术到商业的整条供应链革新。为什么HPP果汁动辄三十块一瓶,它贵的到底是原料还是工艺?为什么羽衣甘蓝突然就火了?“液断果汁”为什么总在社交平台走红却没有69 条形码?我们从技术、成本、种植、门店运营一直聊到消费者如何看懂标签,带你深入果蔬汁这个看似清爽,实则烧脑的世界。 你将听到: * 果汁的“技术鄙视链”:NFC、 HPP、冷压…到底有什么不同? * 为什么 HPP 技术这么好,却不适用于牛奶 * 羽衣甘蓝如何从绿化带被改造成爆款果蔬汁?背后做了多少“难喝到好喝”的妥协? * 冷链加工、保质期、原料标准…决定果汁成本的真实逻辑 * 怎么看果汁瓶上的标签:看懂“配料顺序”“0糖0脂”“柠檬 vs 柠檬汁”有多重要 📍 时间轴 01:26|开场引子:爆火果蔬汁的“健康感”是怎么来的? 02:27|果汁热词扫盲:NFC、HPP、冷压、冷榨到底是啥? 05:30|HPP 冷压技术为什么不能用在牛奶上?听懂杀菌逻辑 08:01|一瓶果汁的诞生:采摘、清洗、榨汁、灌装,生产全过程复盘 11:30|HPP 果汁为什么这么贵?设备 + 原料的双重成本揭秘 14:42|原料成本再提升:HPP 要用的是生鲜级水果 16:34|风味难以标准化?为什么 HPP 果汁“每一批都不太一样” 17:50|羽衣甘蓝的逆袭: - 从绿化带植物变成果蔬汁爆款 - 从难喝到好喝:果蔬汁研发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妥协” - 羽衣甘蓝种植扩张背后:预期 +供应链响应速度 23:45|果蔬汁的风味调整技巧:如何减轻菜味、涩味、麻口 25:17|HPP 果汁容易分层?这其实是“更天然”的表现? 27:04|小红书爆火的“白人中药”是啥?是果蔬汁?是功能饮料? 29:02|果蔬汁的“心理代偿”价值:罪恶饮食后的“自我救赎” 29:42|为什么越来越多奶茶店也开始用 HPP 果汁?标准化背后的商业压力 32:08|蜜雪冰城的柠檬怎么做到“自给自足还卖别人”?上游控制的力量 33:19|水果自然周期有大小年?从荔枝自由到果汁原料波动 34:29|液断果汁的边缘身份:不带条码、不像零售商品,算擦边吗? 36:24|液断其实不用这么贵?讲讲它真正的减重逻辑与误区 36:44|翻车的味道:香菜、胡萝卜、两极分化的产品要不要做? 38:01|果汁标签怎么看?选对一瓶果蔬汁的避坑指南 38:35|配料、添加剂、柠檬 or 柠檬汁——标签里的小心机 40:03|营养成分表里藏着的“0糖”陷阱,虚标到底多常见? 40:44|看国标还是企标?消费者怎么看一瓶果汁靠不靠谱 41:26|下一期预告:冷泡茶、现萃茶、真茶叶,到底哪种才是真的“茶饮料”? 🎙 制作团队: 主播丨月莞柔 嘉宾丨盖里 声音设计丨Libing 🟥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本播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产品或者服务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消费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播客所载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节目内容版权归属大食话®️所有 📻 收听平台: 小宇宙/Apple podcasts/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CastBox/Overcast/Pocket Casts等平台搜索【大食话】, 大食话播客名片 也可以找到链接 联系方式: 📮 大食话邮箱:[email protected] 🎙 欢迎给我留言/发邮件 联系我 即刻: 月莞柔 🍠:大食话的月莞柔
🎡 不是你想吃,是消费的幻觉和剧本早就被设计好了。产品、广告和内容,是如何一起编排“感觉”,让你心甘情愿吃下它?这一期,我们请来“食品电商操盘手”,李解,一起揭开食品消费背后那些你以为的“选择”——从产品、广告到内容,是如何一起用“感觉”推着你下单的? 我们从身边熟悉的例子讲起: * 炸厕所体感的益生菌,为什么比科学更有说服力? * 叶黄素能治近视?评论区说吃完就能摘眼镜,你信了吗? * 透明袋牛奶、小白包装蛋白粉,为何看起来就更“真材实料”? * 医用、儿童专属、十万级无菌,打的不是功能,是信任 还有: * 广告里的热气拉丝、咀嚼声、普通人脸,为啥让你一看就想吃? * 评论区的“口感”“体感”“真实体验”,是消费者自发还是种草套路? * 健康焦虑、成分标签、食欲诱导,是怎样组成一套“感觉营销系统”? 🎧 本期关键词: 体感种草 / 食品视觉设计 / 健康感错觉 / 透明包装信任 / 评论区信号 / 食欲诱导 / 保健品营销 / 电商广告套路 / 内容操控感知 📍 时间轴 00:00|电商和内容平台,是怎么联合制造健康幻觉的? ——看似“为你好”的产品,其实只是在推一个梦。 02:38|叶黄素真的能治近视?小红书爆帖的误导逻辑拆解 07:17|眼部健康怎么科学管理?营养素的真相和误区 ——叶黄素、维生素A、蓝光过滤——你该补的其实不是成分,是常识。 10:44|长时间用眼,怎么缓解不适?比保健品更靠谱的办法 13:09|“处方级保健品”是智商税吗?医疗标签背后的营销设计:医用 ≠ 更高级,广告法绕不过,但营销会拐弯。 15:50|儿童酱油和儿童醋:专为家长打造的“安心感”标签,反而带来钠和糖的隐患 18:14|⠀“吃两口就饱”不是天赋,而是味觉和习惯养成的结果。 21:28|高膳食纤维真的能减肥吗?“吸水膨胀”不是万能,膳食纤维也可能藏着糖和油。 24:57|食物越难吃越健康,真的是营养规律还是“口感失控”? 27:22|为什么深夜刷到冒热气的包子视频就忍不住下单?食品广告最“有杀伤力”的表现手法 30:26|普通人吃饭的视频,为何更容易打动你? 33:28|食物造型师的商业价值:怎么让你看到图就饿了 37:49|为什么“透明包装”更好卖?消费心理的错觉设计 39:30|从虾到玉米,内容造谣带货一条龙,吃的是信任感,赚的是焦虑钱。 41:41|食品添加剂的“妖魔化”背后,其实是更贵的科技 47:46|炸厕所≠益生菌有效:体感营销是怎么一步步编织的? 52:15|当零食戴上“健康帽子”,我们就更愿意吃了。 53:15|结尾预告:下集我们聊聊——为什么“好产品”却卖不过“好故事”? 🎙 制作团队: 主播丨月莞柔 嘉宾丨李解 声音设计丨Libing 🟥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本播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产品或者服务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消费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播客所载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节目内容版权归属大食话®️所有 📻 收听平台: 小宇宙/Apple podcasts/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CastBox/Overcast/Pocket Casts等平台搜索【大食话】, 大食话播客名片 也可以找到链接 联系方式: 📮 大食话邮箱:[email protected] 🎙 欢迎给我留言/发邮件 联系我 即刻: 月莞柔 🍠:大食话的月莞柔 ⠀
🔬 从冻干到锅巴,科技拐了个弯,回到妈妈的厨房。如何判断一个成分是真科技还是伪科学?食品的科技不只在实验室,在营销的广告里,也在妈妈的厨房里。赤藓糖醇、乳铁蛋白、HMO、胶原蛋白、冻干、酸菜酸奶……这些你在营养标签上常见的“黑科技”,到底是行业进步,还是伪科学幻觉? 本期《大食话》,我们请来拥有医学营养专业、在食品企业开放式创新领域奔跑5年的生活漫享家Lexi,从内行视角聊一聊食品科技的真相。我们不为科技洗地,也不为营销喊冤,只想给大家一些理性消费的判断标准—— 你会听到: * 真科技的样子:从乳铁蛋白到HMO,真正的营养强化是怎么一步步实现的? * 伪科学的套路:0糖鱼油、无糖酸奶加果酱,标签怎么玩的花样? * 食物的第二层价值:不仅是饱腹,更是记忆、情绪与身份的载体 * 如何判断一个食品成分靠不靠谱?内行人的4个选品原则 当然,我们也聊了聊吃饭之外的事—— 那些长大后又爱上的锅巴、泡菜、家乡菜,到底藏着怎样的情绪奖赏?科技可以解决口味和保质期,真正治愈人心的,还是那一点点烟火气。 📍 时间轴 00:00|开场:内行人来了,我们来聊聊食品科技的真相与谣言 02:00|乳铁蛋白、HMO 是“科技狠活”?从科研到量产:真正的“食品科技”背后是几十年的积累 08:00|科技的本质是向自然学习:成分从哪来?怎么复制?能不能量产? 10:30|代糖到底靠不靠谱?甜味逻辑与成本真相 14:00|冻干是“黑科技”?从战场血浆到猫粮零食的技术迁移 17:00|手工更健康?酸奶、泡菜背后的“微生物风险”与食品安全对比 22:00|“0糖0脂”标签到底能信多少?那些被玩坏的健康概念 27:00|胶原蛋白有效吗?两个视角来看看 32:00|内行人分享判断食品科技真假的 4 个标准 36:30|科技也需要“锅气”:为什么好吃、便利、安心同样重要? 38:30|海藻可吞水袋火不起来的原因:科技感强≠有用≠好卖 43:00|童年食物的魔力:为什么我们越大越爱吃小时候的味道? 48:00|吃饭也是情绪照料:零食记忆、咬锅巴、饭桌上的情绪奖赏 51:00|如何养育自己?非焦虑饮食观 + 情绪满足感缺一不可 56:00|放过自己,也放过食物:你需要的,是“吃得对”也“吃得开心” 59:00|Lexi的早餐哲学:做饭不只是补能,更是抵抗精神内耗 61:00|结语:食品科技不只在工厂,也在厨房,也在你小时候的记忆里 🎙 制作团队: 主播丨月莞柔 嘉宾丨Lexi 声音设计丨Libing 🟥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本播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产品或者服务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消费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播客所载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节目内容版权归属大食话®️所有 📻 收听平台: 小宇宙/Apple podcasts/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CastBox/Overcast/Pocket Casts等平台搜索【大食话】, 大食话播客名片 也可以找到链接 联系方式: 📮 大食话邮箱:[email protected] 🎙 欢迎给我留言/发邮件 联系我 即刻: 月莞柔 🍠:大食话的月莞柔
🧸 卡戴珊家族推出的益生菌软糖,为什么偏偏做成菠萝味?Tim Hortons 在加拿大是“家”的象征,为什么到了中国却成了杨洋欢乐颂 和贝果早餐?Netflix 连一句广告词都不说,却能把 Canada Goose 、苹果手机和星巴克种草给你?Rihanna、Hailey Bieber、Kendall Jenner 的818 龙舌兰……为什么北美的明星不代言了,而是自己开公司、做品牌、当创始人,甚至 IPO? 在北美市场,品牌越来越少“直接打广告”,而是用剧集里的纸杯、医生创始人、搞钱女孩、身份认同感,悄悄塑造你想成为的那种人。你买的,早就不只是产品,而是一种“被理解”的感觉 本期邀请到了Level5 Strategy战略咨询公司合伙人、《柠檬变成柠檬水》的主播俞骅,前大健康上市公司营销总经理、现在在自己创业的Claire,一期带来她们在品牌战略、营销实践、健康消费领域的专业视角,一起解密北美品牌的这些“心玩法”! 📍 时间轴: 00:00 开场介绍 03:08|电视广告的“洗脑黄金时代” * 金宝汤用“妈妈的味道”绑架了主妇情绪 60 年 * 安迪·沃霍尔成品牌野生代言人?广告叙事变成了艺术语言 07:50|女性搞钱鼻祖们的品牌战役 * Mary Kay 靠粉红凯迪拉克和主妇直销写出北美“搞钱女孩”范本 * 对比国内“知识付费学姐”式品牌人设,谁更持久? 11:50|从代言到创始人:北美明星的商业进化史 * Rihanna 不再代言,她是 Fenty Beauty 的老板 * Hailey Bieber 靠粉底+软糖打造出10亿美金品牌 * Kendall Jenner 的818龙舌兰讲的是“加州自由生活方式” 16:35|Tim Hortons 在中国讲不好“家”的故事 * 加拿大人从小喝到大的“家”味道,中国人只记得“早餐券”? * “Roll Up the Rim”没同步文化价值,品牌情绪断了线 20:40|剧集里的隐形广告商:Netflix、Apple、Starbucks、LV * 为什么你在看剧时却心甘情愿种草 Canada Goose? * Apple 不让反派角色用 iPhone,品牌的底线比你以为的更细节 * LV 靠《欲望都市》不请代言人,却抓住了都市女性的灵魂 27:25|品牌怎么让你“入戏”还心甘情愿? * 不吆喝、不解释,只用角色气质和场景诱导认同 * 你不是顾客,而是品牌剧本里的那个人 29:00|卡戴珊的软糖卖的是幻想,不是功能 * 为什么偏偏做成菠萝味?是“香”的隐喻而非热带气息 * 营养表是配角,体香暗示才是爆点 33:15|Goop、灵性养生与科学争议 * 格温妮丝·帕特洛(钢铁侠小辣椒)靠“玄学+性感”打造 Goop * 被科学家群嘲,但消费者买单,谁才是赢的那方? 35:25|医生成为新一代“代言人”? * Nutrafol、ZOE、Function of Beauty 都由医生创立 * 联合利华斥资收购 Nutrafol,信任机制正转向专业背书 39:40|明星代言“高危”时代:Peloton 翻车、Ryan Reynolds 神救场 * 美剧主角猝死带崩健身品牌 Peloton 股价 * Ryan 用纪录片让小镇足球队品牌重生,明星不只代言,还“讲故事” 44:02|她经济时代,品牌拼的是“我就是你” * Fenty Beauty用肤色包容性干掉维密“单一美” * 加拿大服装品牌 Aritzia 不请明星却抓住了都市女性共鸣:你也可以成为品牌的人设 50:10|TikTok 带货,为何干不过中国的抖音? * 中国抖音带货2万亿,北美 TikTok 用户下单率仅37% * 内容形态不同、信任路径不同、参与方式也不同 56:41|品牌是如何“邀请你入戏”的? * 情绪绑定、生活方式塑造、角色预设,让你以为你主动买了 * 其实品牌早就知道你“会心动” 01:03:30|结语:你不是在消费,而是在成为品牌故事的一部分 * 明星、医生、角色、用户,谁才是新时代的品牌“代言人”? * 你以为你在挑品牌,其实品牌早就挑中了你 其他分享: 1976年的罐头广告 Campbell's Chicken Noodle Soup Campbell's Soup Commercial 1983 🎙 制作团队: 主播丨月莞柔 嘉宾丨俞骅,Claire 声音设计丨Libing 🟥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本播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产品或者服务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消费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播客所载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节目内容版权归属大食话®️所有 📻 收听平台: 小宇宙/Apple podcasts/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CastBox/Overcast/Pocket Casts等平台搜索【大食话】, 大食话播客名片 也可以找到链接 联系方式: 📮 大食话邮箱:[email protected] 🎙 欢迎给我留言/发邮件 联系我 即刻: 月莞柔 🍠:大食话的月莞柔
🥣 你是不是也吃了不少“健康”,但身体还是差点意思?猛补营养,三餐却凑合;天天健身,睡不好反而更疲惫。营养不是靠某一种成分撑起来的,而是靠吃、睡、动、情绪的整体协调。身体要的,从来不是“多补点”,而是“稳住点”。 💗 感谢 【AG1】AG 小绿粉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 AG 小绿粉是一款基于这一“整体营养协同”逻辑设计的高营养密度配方产品。(shownote 往下滑,可以看到完整配料表)!AG1拥有全球竞技级安全黄金标准——NSF运动认证的多合一营养补充剂,每批就检测!(就是运动员这种严格身体检测的人都可以天天吃),它含70多种人体每日必须的微量元素,每一勺粉中,含有维矿、功能性植物营养素、益生菌与益生元、超级食物提取物等成分,以营养素多样性、吸收友好度与现实适配性为核心原则,辅助我们在不理想的饮食条件下,补足“关键一口”。 ⚠️ 它不是代餐,不是速效补剂,而是一种科学平衡的营养辅助系统,为日常健康打好基础。 ➡️点击进入AG1官方微信商城 ➡️ 获取AG1为大食话听众送出的优惠大礼包! 🎁 首次下单【全年最低价】的订购计划,可立减268元哦! 🎙️🎙️🎙️🎙️🎙️🎙️🎙️🎙️🎙️🎙️🎙️🎙️ ———正式内容———— 你是不是也吃了不少“健康”,却没啥感觉?在营养补充品遍地开花的今天,很多人开始追求“成分要多、剂量要高”,但真正被忽视的,往往是身体最基本的营养构建需求。 在本期内容中,跟营养品行业前辈沈老师一起,从“基础营养”切入,带你用盖房子理论重新理解营养在身体中的协同角色:蛋白质、脂肪、碳水构成结构基础,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生理反应的启动器,膳食纤维、益生菌等调节系统平衡,而这些恰恰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环。 我们讨论了: * 为什么“虚不受补”?很多人越补越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身体的营养吸收链条有多复杂?吃进去≠利用好 * 如何判断自己基础营养是否充足?生活中的信号有哪些? * 食物多样性、膳食结构、肠道系统如何决定营养的发挥 * 在“抗衰老”“功能营养”之前,更应该关注什么? * 基础型营养粉(如小绿粉)如何科学补位,而非盲目替代 📍 时间轴 00:00 |开场& ads timing 从大家熟悉的营养焦虑聊起:补了不少营养,身体却总觉得“没效果”。 02:41 |现代生活的饮食挑战:快节奏、营养不全、作息混乱 我们吃得饱,但远谈不上吃得好。生活节奏导致食物种类不足,身体失衡,健康亮红灯。 06:23|“越补越虚”背后的根本,是基础营养搭建不完整,根基不稳,别忽略基础 近年来过敏、疲劳、掉发增多,很多不是缺“神药”,而是基础营养没补齐。 08:55|三大营养素是砖瓦,不是敌人 碳水、脂肪、蛋白质是身体的结构基底,不是“减肥避之不及”的坏角色。 11:26|内行人一定很健康吗 ?从虚脱到健康,营养认知的转折点 身体被榨干后才明白:基础营养才是抗老和维持状态的关键 14:44|“越补越虚”的真相:系统没准备好,补再多也白搭 高剂量营养品可能打乱免疫节奏,“肠道健康”是营养吸收的核心战场。 18:16|肠道系统:营养吸收、情绪调节、皮肤状态的中枢 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更是免疫核心和“第二大脑”,益生菌平衡决定吸收效能。 20:00|吃进去了不等于用得上,中间差了好几步 吸收、转化、利用,每一步都有门槛,不是“吃进去就万事大吉”。 25:00|饮食习惯 + 作息压力,是你“吃不够”的真正原因 节奏太快、饮食单一、生活混乱,是基础营养缺口的最大元凶。 31:00|什么是基础营养?营养学的三个维度带你理解补对的逻辑 从大众营养、精准营养到食品营养,看清楚你真正需要的不是“功能爆炸”,而是“基础齐备”。 34:15|个性化 VS 大众营养:不是人群特殊,是需求多元 以老年人、运动人群举例,说明不同阶段、状态的营养方案都该以基础为核心。 37:00 |抗衰?先打地基,别还没住进去就装修 基础没打好,再多的功能性补充都像浮在空中,没效果也没意义。 42:03|不要用补品代替好饮食,医疗级补充需谨慎 强调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全能型”补剂,专业指导和食物优先仍是底线。 48:10|小绿粉不是替代饮食,而是现实生活里的补充搭子 不是让你靠它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在吃不全的时候,补上那口“差点意思”的营养。 48:30 |“成分党”到“身体友好派”:营养认知的转变 补得多,不如补得准。营养也需要科学思维和实际感受的平衡。 53:52|速成背后有风险,慢养健康,别追速成:营养补充的长期主义视角 强调健康没有捷径,“日拱一卒”才是养成好身体的真实路径。 57:34|大食话跟你的百年之约:健康是一种平衡感,基础是一切的出发点。 其他分享: 想分享的一些书: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第八版》 《肌肤需要的,肠道最知道》山崎舞子(群里有挺有反馈读书太难进入了,我找了本好读的,hhh,还是挺有趣味的) 跟大家一起学习好好吃饭,维护基础营养的记录 🎁 听友福利: 小宇宙用户可以一点击节目简介中的优惠直达链接,或长按保存shownotes里的海报,微信扫描二维码,享受首期下单立减268元优惠+全年12期全网最低价,每月到手最新鲜的小绿粉! 另外,本期节目有抽奖!希望朋友们在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你的健康小妙招,营养新态度,运动好习惯,或者喜欢的书和最新感受心得,我们将抽出3名幸运儿, 每人送出一份价值 128 元AG小绿粉5天旅行装+AG1经典摇摇杯! ➡️点击进入AG1官方微信商城 ➡️ 获取AG1为大食话听众送出的优惠大礼包!首次下单【全年最低价】的订购计划,可立减268元哦! 🎙 制作团队: 主播丨月莞柔 嘉宾丨沈老师 声音设计丨Libing BGM:最重要的小事 🟥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本播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产品或者服务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消费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播客所载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节目内容版权归属大食话®️所有 📻 收听平台: 小宇宙/Apple podcasts/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CastBox/Overcast/Pocket Casts等平台搜索【大食话】, 大食话播客名片 也可以找到链接 联系方式: 📮 大食话邮箱:[email protected] 🎙 欢迎给我留言/发邮件 联系我 即刻: 月莞柔 🍠:大食话的月莞柔
🤩 为什么品牌爱找明星?什么样的品牌才能请得起明星?代言费从几千到几千万,品牌在打什么算盘?本期,我们串台「周五摸鱼」的萧墨,用汤唯、易烊千玺、五月天、周杰伦、王力宏、李诞、赵本山的真实代言案例,代言背后的报价逻辑、广告公司怎么玩资源、甲乙方真实博弈、广告公司回扣黑话、明星的商务时间到底值多少钱、奥运冠军怎么成了小品牌性价比最高的代言人、网红和明星的边界在哪里……这一期我们把这门明星代言的生意经讲透了。 明星代言,是品牌生意中最复杂又最有趣的游戏,这期节目,信息量超标,建议收藏慢慢听👇 📝 本期两袋你 * 五月天&星巴克凌晨 6 点排队的粉丝经济学 * 瑞幸、汤唯、刘亦菲:品牌高级感的代言操作手法 * 易烊千玺一天拍 5 个广告,明星档期的真实价格 * 王力宏与娃哈哈 20 年代言长跑背后的合作逻辑 * 广告公司、甲乙方、经纪公司之间的真实链条和灰色空间 * 奥运冠军的地方代言资源,性价比最高的隐秘玩法 * 明星塌房、P2P暴雷、微商翻车:食品代言的高风险区域 * 明星代言 VS 网红带货: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 听完你会知道: * 食品饮料品牌请明星,到底是在买销量,还是买信任? * 为什么有些明星代言人根本不需要为销量负责? * 一份代言合同里,广告公司、中介、甲方、明星,谁在赚什么钱? * 小企业如何用有限预算,找到性价比最高的代言人? 📍 时间轴 00:00 开场:明星代言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 03:00 五月天凌晨6点星巴克联名案例 07:00 五月天 vs 孙燕姿 vs 周杰伦,粉丝经济模型差别 15:00 瑞幸咖啡请代言人背后的品牌高级感打法 27:00 张艺兴 vs 易烊千玺,为什么报价完全不同? 33:00 吴京图片包、游戏行业代言的低成本玩法 40:00 易烊千玺2天拍5个广告,明星时间怎么卖 45:00 奥运冠军地方资源性价比最高打法 52:00 体育明星 vs 文娱明星代言收入差异 58:00 明星塌房、P2P暴雷、食品安全翻车责任边界 1:05:00 贤合庄、关晓彤、明星做餐饮品牌翻车案例 1:15:00 明星代言 vs 网红直播带货的商业本质区别 1:30:00 代言合同里的竞品排他、肖像授权条款 1:35:00 结尾复盘:食品代言,品牌买的到底是什么? 偷偷塞一张,哈哈哈,认真打卡的我!! 感谢萧墨老师,送我的工作照! BGM: 五月天 【透露 】MAYDAY Fly To 2025線上跨年演唱會版本 五月天 【终结孤单】 背景:五月天&星巴克 2025 年联名,阿信文案介绍,第二张专辑在星巴克门店研发创造,音乐的最后一段是在门店录音的咖啡店环境音。 🎙 制作团队: 主播丨月莞柔 嘉宾丨周五摸鱼 萧墨 声音设计丨Libing 🟥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本播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产品或者服务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消费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播客所载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节目内容版权归属大食话®️所有 📻 收听平台: 小宇宙/Apple podcasts/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CastBox/Overcast/Pocket Casts等平台搜索【大食话】, 大食话播客名片 也可以找到链接 联系方式: 📮 大食话邮箱:[email protected] 🎙 欢迎给我留言/发邮件 联系我 即刻: 月莞柔 🍠:大食话的月莞柔
🥩 明明吃的是“好肉”,为什么味道却没小时候香了?当你在菜市场买肉的时候,背后其实牵扯着一整套全球养殖、产业链、科技革命和消费心理战。这一期,我们和资深动物营养学背景、畜牧行业观察者、《畜牧睡前消息》主编孙亮老师一起,全面拆解肉类养殖的行业真相,教你看懂一块肉背后的逻辑,让你以后买肉少花冤枉钱、吃得安心,避开智商税。 🎯本期亮点 ✅ 为什么现在的猪肉没小时候香? — 养殖品种与饲养周期的变化 ✅ 黑猪、慢养猪、亚麻籽猪、谷饲牛的溢价逻辑:真提升还是智商税? ✅ 三秒钟学会买肉避坑实操法:颜色、弹性、气味 ✅ 瘦肉精、抗生素、注水肉——食品安全焦虑背后的真实现状 ✅ AI养猪、猪脸识别、蛋内投喂、认养直播:科技如何正在改写养殖业? ✅ 畜牧行业背后的完整供应链与产业垄断模式 ✅ 未来蛋白赛道:植物肉、发酵蛋白、细胞培养肉,靠谱吗? 📍时间轴 【猪肉篇】 00:00|开场:我们为什么要聊“肉”?因为肉贵了,也不好吃了。 01:06|为什么猪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肉类?地理、饲料和文化都决定了。 02:39|网易黑猪到底是怎么养的?品牌讲故事的第一步是“慢”。 05:00|为什么进口猪肉有膻味?关键在阉不阉。 06:43|楼房养猪是中国特色?效率和土地成本决定一切。 08:48|屠宰方式影响猪肉香味,“放血”是一道关键工序。 10:53|黑猪、慢养猪、亚麻籽猪,到底值不值得贵? 13:08|99.99%的黑猪都是假的?一听周期就能拆穿。 15:27|消费者怎么挑肉?看颜色、弹性、油脂和气味。 17:44|瘦肉精、抗生素、注水肉的真相:你还需要担心吗? 20:18|认养直播养猪火了,它到底是在卖肉,还是卖信任? 22:20|三元杂交猪是怎么配出来的?效率压倒一切。 23:59|猪猪侠 vs 小猪佩奇:运动量大,肉就更好吃吗? 26:22|宠物猪骗局?养着养着变成了五花肉。 28:11|注水肉没人敢碰,是因为利润太低,风险太高。 30:33|火锅牛肉从哪来?贵州出肉,潮汕做“门面”。 32:46|AI养猪、精准营养、蛋内喂养,养殖业也开始玩科技了。 36:22|吃懂一块肉,比花钱买贵肉更重要。 37:54|牛肉去年价格跳水,和全球供需有啥关系? 39:42|新西兰、阿根廷牛肉冲击了谁?国产肉还能打吗? 40:11|谷饲牛和草饲牛的区别,不只在味道,更在成本。 41:24|和牛之所以贵,是因为它是“讲故事界的王者”。 42:09|“牛肉抵债”是真的,肉价也卷进国际政治。 43:11|环保视角下的牛:碳排放是伪命题还是真问题? 44:12|中国牛靠“进口育种”,肉牛奶牛都少不了。 45:36|火锅店老板开始控上游,不为别的,只为肉够新鲜。 46:46|鲜牛肉和冻牛肉怎么分?看颜色和含水量。 47:55|奶牛能一直产奶,是因为被基因筛选过了。 48:45|奶牛产奶生命周期缩短,是价格战背后的无声内卷。 50:53|畜牧业是周期性产业,赚钱的时候赚死,不赚钱时亏惨。 52:14|AI识别猪脸、投喂精准营养:猪比人吃得好。 53:14|蛋内补喂真的存在,“鸡蛋胎教”已成现实。 54:14|羊肉膻味哪里来?去不去势、品种、饲料都相关。 55:17|黑山羊、滩羊、蒙古羊,中国各地吃的是不同的羊。 56:07|羊肉市场一直起不来,是因为吃的人不够多。 57:27|全球肉类供需极度不均,发展中国家蛋白摄入严重不足。 59:10|细胞肉、发酵蛋白、植物肉,未来肉靠谱吗? 01:01:44|植物肉做不起来,不是因为技术,是因为人性。 01:03:53|买肉避坑终极三招:看颜色、弹性、气味。 01:05:43|结尾:你不需要吃贵肉,但你一定要吃懂肉。 🎙 制作团队: 主播丨月莞柔 嘉宾丨「畜牧睡前消息」孙亮 声音设计丨 安全出口 FM 老段 🟥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本播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产品或者服务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消费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播客所载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节目内容版权归属大食话®️所有 📻 收听平台: 小宇宙/Apple podcasts/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CastBox/Overcast/Pocket Casts等平台搜索【大食话】, 大食话播客名片 也可以找到链接 联系方式: 📮 大食话邮箱:[email protected] 🎙 欢迎给我留言/发邮件 联系我 即刻: 月莞柔 🍠:大食话的月莞柔
🍽️ 本期节目串台「健谈丨未来健康之路」。在保健品产业高速扩张的背后,科学与商业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消费者需要什么?品牌到底在卖什么?监管、供应链、流量、信任,每一个环节都正在重塑这个赛道的底层逻辑。 本期节目从《未来食品》的理念出发,结合膳食补充剂行业的供应链、成分党风潮、精准营养的落地困境,系统梳理保健品生意的真实逻辑与未来趋势。 🎧 适合谁听: - 希望看清保健品行业背后科学逻辑、商业模式和长期趋势的入局者 - 关注大健康赛道,长期价值与商业机会的从业者、投资人 - 关注个人健康管理、 健康认知升级人群 💡 本期亮点 - 谁在做中国的健康科普?医生、平台与品牌的角色,健康管理缺失的买方角色问题 - 直播间的“成分党”大爆发,背后可能只是算法凑配方 - 为什么精准营养在国内看似美好,落地却非常困难? - 保健品到底该像快消品一样“体感上头”,还是该回归生活方式干预的长期主义? - 在鱼龙混杂的保健品世界里,消费者到底该如何做出理性决策? - 海外补剂市场市场有哪些好的商业模型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 新世代消费者的抗衰老焦虑与成分党热潮 - 未来食品将走向哪里?健康从业者应该具备什么? …… 在这场硬核干货与生动案例兼备的对话中,既聚焦了宏观政策、最新趋势与供应链影响,又深入探讨了产品策略、实战要点与消费者教育——相信无论你是创业者、从业者还是消费者,都能从中找到理解 「健康经济」 的新视角:保健品不是万能灵药,但科学的健康管理,永远是对自己的长线投资。 📍 时间轴 00:00 — 开场介绍:月莞柔的从业经历与个人背景 03:41 — 全球供应链与贸易战影响 * 保健品与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差异 * 中美贸易战、关税政策对保健品行业的冲击 * 维生素、辅酶Q10等中国优势原料的全球供应格局 09:06 — 保健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阶段 * 中国市场规模数据与增长速度 * 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市场的差距 * 消费者保健品认知的代际差异 12:27 — 保健品“弥补不足” vs “万能神药”的认知误区 * 补钙、补DHA等具体案例拆解 * 不同饮食结构下的地域性缺乏问题 * 健康人群并不一定需要保健品 17:42 — 保健品功效研究与科学逻辑拆解 * Meta分析、最佳剂量与营养临床证据现状 * 保健品和药品之间的区别与监管划分 20:16 — 保健品发展双向分化趋势:功能性食品 vs 医学营养 * 功能性食品(护眼软糖、叶黄素鸡蛋等)的消费逻辑 * 医学营养(全安素、特医食品)的临床应用场景 22:15 — 美国功能医学与植物提取物 * 抗炎、抗氧化、阿育吠陀体系的应用趋势 * 中国市场缺乏专业自然疗法从业者的现状 24:21 — 中美保健品监管体系对比 * 美国自由市场模式与中国严格审批制度 * 法规严苛在中国市场的双刃剑效应 25:44 — 快消打法、成分党与行业卷价格现象 * 原料桶逻辑、成分叠加、AI配方 * 快消打法下的直播爆品与短期效应 * 规模化大单品与长尾小品牌的生存困境 29:39 — 个性化营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个性化营养咨询流程与付费服务现状 * 精准营养在中国的土壤与商业挑战 32:04 — 健康管理缺失的买方角色问题 * 营养师体系薄弱 * 体检、健康管理的断层现象 * 消费者自学成本高,专业服务稀缺 35:01 — 谁在做中国的健康科普? * 卖方品牌 vs 医生平台 vs 短视频医生 * 食育从娃娃抓起的长期建设 39:37 — 信息污染与过度营销乱象 * 医美科普套路、小红书种草、直播带货 * 白衣直播造假、短期主义困局 42:37 — 保健品到底是ToB还是ToC? * B端逻辑:快消转化、成分堆叠、包装打法 * C端逻辑:认知教育、情境场景匹配 46:08 — 信任是保健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 知识型消费者的自我学习 * KOL、KOC、KOS在信任体系中的变迁 50:43 — 私域社群模式的兴起与灰色地带 * 老年慢病管理的课程营销 * 小红书、营养组织、付费营养课的“组织化”演化 59:11 — 新世代消费者的抗衰老焦虑与成分党热潮 * 80后抗慢病、90后抗初老、00后成分党 * 小红书内容逻辑的操盘手法拆解 1:02:33 — 智能硬件与未来健康管理新方向 * 动态血糖仪、呼吸代谢机等智能设备应用 * AI健康Agent与未来想象空间 1:07:49 — 个体长期健康管理的核心:生活方式干预 * 健康管理的长期性与自律挑战 * 薄荷、记食App与中国饮食结构复杂性 1:10:36 — 日本抗糖丸与国内营销的偏差 * 日本便利店场景 vs 中国直播间夸张话术 * 消费者教育的早期误导 1:11:52 — 新人入行保健品行业的路径建议 * 短期赚钱模式 vs 长期专业化道路 * 渠道、社群、销售网络的重要性 1:15:46 — 美国医生创业品牌案例分享(Nutrafol) * 专业背书+医院分销+品牌溢价 * 中国市场的挑战与转化难度 1:18:57 — 作坊工厂、堆料配方与供应链畸形问题 * 小品牌AI凑配方、成分配方隐患 * 真正的科学家与伪科学现象 1:20:55 — 信任透支与行业信心疲软 * 复购下滑、平台流量疲软、短期涌入品牌清退 * 90后消费者的认知升级带来长远希望 1:24:11 — 结语:行业发展的希望与悲观并存 * 信任、专业、科技突破、消费者代际迭代 *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本期术语&关键词 * 膳食补充剂 supplement 指通过口服补充剂形式摄入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提取物等),用于弥补日常饮食不足,属于食品范畴而非药品,在中国常称为保健品。 * 特医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针对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人群设计的配方食品,需经严格临床验证,如术后康复或代谢疾病专用食品。 * 功能食品 指除基本营养功能外,具有调节身体机能等额外健康功效的食品,如叶黄素软糖、护肝片等。 * 低GI(血糖生成指数) 衡量食物引起血糖升高速度的指标,低GI食物适合控糖人群。 * 药食同源 中医理论中认为某些食物兼具药物功效,如人参、枸杞,可用于保健。 * 体感营销 是体验营销的重要分支,核心是通过调动消费者的感官体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创造沉浸式互动场景,从而影响其情感、认知及购买行为的营销模式。 * 蓝帽子 中国对保健食品的官方认证标志,需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批。 *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负责监管美国食品、药品、保健品的政府机构,文中提及美国对保健品的宽松监管模式。 * 自然疗法 强调利用自然手段促进健康的疗法,如植物药、饮食调理,文中提及美国相关保健品流派。 * 功能医学 以个体为中心,通过营养、生活方式等干预解决健康问题的医学分支。 * 食育 关于食物知识、饮食文化的教育,如日本中小学的食物认知课程。 🎙 制作团队: 主播丨月莞柔 嘉宾丨艾勇 后期丨 Libing 🟥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本播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产品或者服务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消费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播客所载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节目内容版权归属大食话®️所有 BGM:Fresh Focus /Written by Kevin MacLeod. 📻 收听平台: 小宇宙/Apple podcasts/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CastBox/Overcast/Pocket Casts等平台搜索【大食话】, 大食话播客名片 也可以找到链接 联系方式: 📮 大食话邮箱:[email protected] 🎙 欢迎给我留言/发邮件 联系我 即刻: 月莞柔 🍠:大食话的月莞柔
🐔 嗨,大家好!今天邀请大家和大食话的听友们一起分享“吃鸡”,为我们的“家乡鸡”代言! 没错,就是餐桌上那个最熟悉的伙伴。无论你心中的那只鸡是家乡的味道,还是异国他乡的惊喜,亦或是你的厨房独门秘籍,都欢迎来和我们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把吃鸡这件小事,说成一场热热闹闹的大事儿吧! 截止时间:2025 年 6 月 20 日 投稿方式:邮箱 [email protected] 或者私信小助手V:yuewanrouu
🐣 如果你也曾担心:鸡是不是打了激素才长这么快?“无抗鸡蛋”“土鸡蛋”真的更健康吗?为什么鸡肉便宜、牛羊肉贵、猪肉忽上忽下?散养鸡是不是比养殖鸡更安全?这期节目,就是给你听的。 我们邀请了畜牧行业老兵、资深畜牧行业媒体人、公众号「畜牧业睡前消息」主编孙亮,一起聊聊鸡肉、鸡蛋背后的养殖逻辑、市场真相和消费误区。从“38天出栏”的白羽鸡,到你手边10块钱6枚的“土鸡蛋”,从看不懂的蛋壳标签,到肉价浮动的国际博弈,我们一次性讲清楚。 你会听到: * 激素鸡是谣言?鸡为什么真的能38天长大?无笼好鸡到底有么有笼子? * “无抗鸡蛋”只是底线,却被当成卖点? * 散养鸡只是换了营销术语?“土鸡盲盒”你在买单吗? * 不同鸡种怎么影响口感?白斩鸡和炸鸡背后选的是两种鸡 * 鸡蛋营养到底差不差?营养强化蛋值不值? * 为什么饲料涨价会导致猪肉贵? * 一块肉的价格背后,其实是一场全球饲料战 我们从鸡说起,但聊的绝不仅仅是鸡。这是一次从动物养殖、食品安全,到消费者认知和肉类价格的全景式追踪。别再让“养得快”“看上去健康”“标签写得好”误导你的选择了。听完这集,你选鸡、买蛋、理解肉价,都会有新的标准。 📍时间轴 00:00|开场介绍:新系列上线!从“养鸡”聊起,带你看清鸡肉和鸡蛋背后的真相与误区。 03:10|鸡吃激素是谣言?白羽鸡的38天成长周期揭秘。 05:50|现代养殖如何避免疾病?“无抗”现在是行业底线而不是额外加分? 08:50|“无抗鸡蛋”是不是在收智商税? 10:11|无菌蛋不在餐桌?真正“可生食鸡蛋”又是什么? 12:10|散养鸡、土鸡,真的更健康?市场上主流的90%以上的鸡蛋都是通过规模化养殖来实现的,所谓“散养”其实也有规模,土鸡只是营销语言。 15:23|不同种类鸡肉养殖周期 16:36|不同种类的鸡,有什么口感和用途差别?鸡种和烹饪方式如何匹配,影响味道的关键在哪?我们吃的炸鸡汉堡鸡肉都是青少年期的“小鲜肉” 18:55|蛋鸡的一生从哪里来到哪去? 20:44|养鸡场有性别歧视和性自由吗?吃公鸡还是母鸡?阉鸡会更好吃吗? 22:50|纪录片「食品公司」的鸡生能代表当下吗?动物福利很遥远吗?养鸡是做好长肉和适度运动中的平衡。爆火的“无笼好鸡”到底有没有笼子? 26:30|放山鸡:自由奔跑=更健康?放养鸡就像盲盒,有两面性,有惊艳,也有安全的隐患。 29:33|合格鸡怎么看认证?内行人怎么选鸡?冻肉和鲜肉营养差异。 34:11|怎么看鸡蛋标签和选购方式?土鸡蛋≠更营养,关键看鸡吃了什么。“营养强化鸡蛋”值不值得买? 37:20|富硒蛋、叶黄素蛋、营养强化蛋该买吗?“溢价高、吸收差”是现实,补营养不如吃得更直接。 40:00|在中国,我们能自给自足的肉类有哪些?鸡肉和猪肉基本够用,但牛羊肉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 42:30|一斤鸡肉吃多少饲料养出来? 鸡最高效→猪其次→牛羊最贵,背后是一场饲料转化率的经济战。 43:56|为什么猪肉价格总在变?猪周期来了又走,猪价谁说了算,听懂“猪周期”,为啥养得多反而赔钱,肉价涨跌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 46:40|关税如何影响你每天吃的肉?豆粕涨价=饲料贵=猪肉成本涨;猪肉成本涨不等于肉价涨? 47:04|进口牛羊肉直接受限 48:30|我们其实才是农业弱国?中美农业差异 49:50|结尾预告|下一期聊猪、牛、羊的故事:一场全球肉类经济与伦理的深度旅程才刚刚开始。 🎙 制作团队: 主播丨月莞柔 嘉宾丨孙亮 声音设计丨 安全出口 FM 老段 🟥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本播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产品或者服务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消费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播客所载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节目内容版权归属大食话®️所有 📻 收听平台: 小宇宙/Apple podcasts/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CastBox/Overcast/Pocket Casts等平台搜索【大食话】, 大食话播客名片 也可以找到链接 联系方式: 📮 大食话邮箱:[email protected] 🎙 欢迎给我留言/发邮件 联系我 即刻: 月莞柔 🍠:大食话的月莞柔
🛒 从巧克力为什么“纵享丝滑”,到超市预制菜的隐藏真相;从代餐的营销陷阱,到食品添加剂的文字游戏——这期播客我们拆解美食背后的科学、商业和心理学。为什么健康食品总是难吃?冷藏牛奶真的比常温牛奶更高级吗?大餐前喝酸奶真的能减少脂肪吸收?减肥时选择“低卡冰淇淋”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本期内容涵盖食品工业的“潜规则”、减脂饮食的认知误区,以及如何聪明选购食材,让你吃得明白、吃得健康。继续串台播客「这病说来话长」,大家分享科学减重的饮食建议。 嘉宾介绍 社交媒体 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月莞柔:大食话的月莞柔 📍时间轴 01:47 什么叫好吃? 02:44 健康食品为什么很难吃? 04:29 巧克力为什么会“纵享丝滑”? 04:44 沿街面包店的“香味”的商业秘密 07:25 为了吃高蛋白食品,同时吃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 08:43 低GI和DGI到底是什么? 11:05 「冷藏牛奶」比「常温牛奶」更高级吗? 12:41 「杀菌」和「灭菌」的区别 13:48 「冷藏酸奶」和「常温酸奶」 15:14 「冷冻肉」和「冷鲜肉」怎么选? 18:02 家中储存肉类一定要冷冻? 19:06 买肉尽量不要买肉馅(肉糜) 20:13 超市中腌制好的鸡肉和羊肉可以卖吗? 21:21 超市中的预制菜可以买吗? 23:42 超市中的预制菜都是卖不出去的菜的拼盆吗? 25:20 对于减重来说“食谱”没有用的 27:32 减肥一定不是去吃一个“减脂薯片” 28:17 我选择清汤火锅就健康了? 30:11 大餐之前喝点酸奶 30:27 喝醋、吃辣能加速代谢吗? 31:44 低卡路里的冰激淋一定健康吗? 34:50 代餐存在的场景 37:03 代餐的弊端 38:37 当心有些违禁药物加进所谓减脂饮品食品 41:36 三个渠道放在一起怎么选? 41:58 为什么被曝光的都是大品牌? 43:29 保护钱包不乱买,也是不给身体增加负担 45:20 四类「0添加」究竟是什么? 48:37 没有必要买所谓的“天然”的果蔬干 49:00 「食品添加剂」究竟是什么作用? 💁🏻♀️ 关于听友群:我们有美食家,运动家,养生三个主题。 今天借首页,我们开第四个,没想好什么主题,希望和大家一起书写 🎙 制作团队: 主播丨这病说来话长 阿汤 嘉宾丨月莞柔 声音设计丨 安全出口 FM 老段 🟥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本播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产品或者服务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消费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播客所载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节目内容版权归属大食话®️所有 📻 收听平台: 小宇宙/Apple podcasts/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CastBox/Overcast/Pocket Casts等平台搜索【大食话】, 大食话播客名片 也可以找到链接 联系方式: 📮 大食话邮箱:[email protected] 🎙 欢迎给我留言/发邮件 联系我 即刻: 月莞柔 🍠:大食话的月莞柔
📈 在2025“体重管理年”的背景下,“国家喊你来减肥”成为了当下热门话题,但是如何科学减重、如何有效的达成自我体重管理成为难点。饮食和运动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为常态化的事情。在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面前有时候会“误入歧途”,有些看似有效的“减肥常识”可能害了你,怎么吃?吃什么?这期节目告诉你。本期串台这病说来话长,和大家分享科学减重的饮食建议。 📷 汤老师他们的图做的真好看,我这里就厚脸皮也放一下 社交媒体 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月莞柔:大食话的月莞柔 📍 时间轴 * 减重误区篇 误区一: 02:50 “不吃主食/断碳就能瘦”? 03:12 断碳初期体重下降的本质是什么? 08:07 吃饭前先吃“大餐救星”就吃不胖了吗? 误区二: 10:09 “迷信低脂/零糖食品” 10:25 零添加糖和零糖是两件事 12:48 为什么“零糖饮料”可能刺激食欲? 13:58 为什么代糖会让你甜很久? 15:47 “非油炸”食品真相 19:12 不要抗拒油和脂肪 19:51 两种油脂 误区三: 20:40 “只吃水煮菜就能瘦” 误区四: 23:17 水果一定要直接吃而不是喝果汁 25:09 液体沙拉和沙拉不是一回事 26:27 身体更需要天然的食物和蛋白质 28:23 特殊场景的补充需要 * 吃瘦的饮食“密码”篇 31:24 能量缺口≠饿肚子 35:17 如何用“手掌法则”快速估算餐量? 38:32 高钠饮食对体重的影响 41:34 到底真的需要减脂薯片吗? 42:40 脱脂牛奶到底是给谁喝的? 44:54 用“深色蔬菜”替代部分浅色菜? 45:57 有些蔬菜并不是蔬菜 47:33 所谓“超级食物”并不是食物 50:32 “超级食物”的文字游戏 52:19 快碳和慢碳 53:00 冷藏过夜的米饭变成了一种抗性淀粉 55:41 鱼豆腐、千页豆腐是优质蛋白吗? 56:52 不同烹饪油的推荐用法 🎙 制作团队: 主播丨这病说来话长 阿汤 嘉宾丨月莞柔 后期丨 安全出口 FM 老段 🟥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本播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产品或者服务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消费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播客所载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节目内容版权归属大食话®️所有 📻 收听平台: 小宇宙/Apple podcasts/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CastBox/Overcast/Pocket Casts等平台搜索【大食话】, 大食话播客名片 也可以找到链接 联系方式: 📮 大食话邮箱:[email protected] 🎙 欢迎给我留言/发邮件 联系我 即刻: 月莞柔 🍠:大食话的月莞柔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