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话题要聊细的话,有很多很多故事可以分享。 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每一个今天看起来光鲜耀眼的大博主,都曾和我们一样经历过很长时间“无人问津”和“艰难地一点点被看到”的过程呢? 也许并不是,有些人天生有明星相,有些人天生就是很优秀的游说家,他们蛰伏的时间并不会太长,就会被大家看到,被平台看到。 而我们,确实从各方面来说都太普通了,普通到我们身边人知道我们全职在做自媒体这件事的时候,都会觉得非常惊讶。 “哪里来的勇气啊?” 哈哈,其实哪里需要什么勇气呀,我们只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在这一年里,我们吃着各自的老本,做着自己不太熟悉和不太擅长的事。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吧。 去年本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23年一整年里猎头打电话来给我推荐工作,我都是说:“明年再考虑吧。” 现在,就是当时说的“明年”了,我好像还是没有想要回去上班的想法。 有一些老友曾一再表达过希望我回归市场营销的领域,我将之视为他们对我在Marketing方面能力的认可(感恩!),但另一方面我想也是对我做“自媒体”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看好,他们希望我及时止损,不要过得太艰难。 但我还是想继续。有一天我真的没老本可吃,或者我和Guide分道扬镳了,也许就是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 我总说我们是“脚部博主”,就是自媒体人里最卑微的一种存在。但我依然不卑不亢地希望我们能是可以走出与众不同的路的那只“脚”。 而不是成为各种潜规则里的“雪花”。 那么今天就先跟大家浅聊一局,我们做运动博主这一年的感受吧。 不太确定“运动博主”这个话题里有哪些是大家更感兴趣的部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欢迎留言。如果问题够多,我们会考虑继续开第二局一一回复。 因为周一上午Eddy才回到家,所以今天的播客上线没有准时,抱歉~这次就先陪晚上要夜跑的朋友们! 最后再打波广告—— Eddy的小红书账号:艾迪布鲁斯 Guide的小红书账号(新开的):Guide (头像是一只傻狗) 我们的B站账号:艾迪和盖德
原本我们只打算在这一期聊聊去武汉跑半马的体验,没想到聊着聊着就扯远了~ 所以除了武汉半马的分享,大家还会听到我们关于赛事商业化和3月跑鞋推广营销的看法。说的比较散,着实不严谨。另外Guide这期的声音有点远,我感冒鼻音也有点重,都有些影响听感,还请大家包涵(下一期我们会继续调整录音品质的!)。 马拉松和其他耐力运动的赛季如约而至,相信大家都有关注或参加一些比赛,也欢迎在评论区畅聊你们的感受~(沙发瓜子儿冰可乐伺候着!) 不管抱着什么样的目标和心态,都希望收听节目的大家能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趁兴而去,满足而归。在运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就是我们的初心。
虽然看上去这期播客会很水,但我用Guide的名誉担保这一期真的不水! ------------------------- 没想到“地毯概论”也能迎来一周年,刚开始做的时候,我总觉得很快就会断更的。 刚开始的二十几期,我们都是先录的视频,剪辑完才转音频,说得磕磕绊绊,剪得费时费劲。 但也因此留存了一些我们录播客时的画面,超级朴素和真实。现在翻出来看看,也觉得很感慨。 很感谢收听我们播客并给予我们包容的朋友们,感谢你们说“喜欢”,也很荣幸我们能陪伴你们跑步、开车、上厕所。 这一期作为一周年的特别版,我决定做一件想做很久的事——回复评论。我们翻了44期节目下面的评论,选出了其中一部分来作回复和解答。 时间关系这期只选了小宇宙平台的留言,喜马拉雅和QQ音乐的评论容我们再整理一下放到之后的节目里回复。 如果说做播客一年我们有什么感悟,那可能是: 说自己想说的可真爽。 说自己想说的并且还有人愿意听,太爽太开心了。
这一期纯纯是报流水账,和大家聊聊这个没啥大事却又不太安分的2月。 两个说要继续备战铁三的人,在冬季从铁三训练变成了铁一——只有跑步在坚持。其中也有一些原因和无奈,当然也是有点惰性使然。不过,就在我上传文件的时候,喜闻奥体游泳馆终于重新开业了,下周开始游泳好歹能捡回来。 最近有朋友说备赛铁三的过程里遇到很多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对比赛者来说准备工作很复杂的运动。如果大家遇到任何关于铁人三项比赛的问题,都可以留言给我们,有些可能之前说过,但如果不清楚我们可以在下期播客里再详细地尽我们所能去解答和讨论。 然后呢,我们在2月认识了2个在体育运动领域“用爱发电”的人,一个是我们宜昌新开业的铁馆老板,另一个是在福建仙游自己做跑鞋的年轻创业者P总。关于他们的详细的情况,就听播客里聊吧。B站有我去仙游拍的短片,大家如果对那个做跑鞋的年轻人感兴趣,也可以去看看。 我在录这期的时候心里已经做了个决定:下周要找时间去再跟铁馆老板聊聊天。也许也会拍个纪录短片啥的。 最后是Guide在春节期间惨痛的生病经历,原因居然是因为………而他遭此一出后自己的心得和总结居然是………大家听播客里他自己说吧。 请放心,我们并不会一直继续这么报流水账的!接下来会好好想内容,请不要取关我们,爱大家。
Hello大家龙年好! 在第41期播客里,我们就贾玲以减重100斤营销电影的事聊了聊自己的看法。电影上映的第一天,我也兑现承诺走进了电影院。 在电影院的大屏幕前沉浸式地观看完电影以及彩蛋,出来我就发消息跟Guide说,电影不难看,贾玲真的减了100斤,你被打脸了。 其实本来我们完全不打算再来讨论贾玲这部电影,但最近真的被关于“硬拉120kg”的讨论轰炸地无处遁逃,不吐不快的Guide决定拉着我继续开启关于《热辣滚烫》映后热议话题的第二轮讨论。 看到贾玲哦不乐莹在训练中完成硬拉120kg、负重引体向上、腾空俯卧撑这些高难度动作时,我已经完全出戏了,当下我并没认识到这些都是电影里的情节,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贾玲她竟然做到了,牛逼! 可到底是贾玲做到了,还是乐莹做到了?这两者是不同的。为什么我们不自觉地将两者合二为一了?我们不仅感叹,如果贾玲不是一个运动天才,那她真的毫无疑问是一个营销天才。 这期的讨论氛围一开始听上去有点紧张,但其实我们俩是很放松的,大家也不妨用放松的心情来听。虽然我对电影本身也有很多看法,但我们还是只围绕运动有关的部分来讨论,关于电影本身,推荐大家可以听听《散场通道》和《过期电影》两档电影类播客的点评。 无论如何,针对贾玲的蜕变和她在电影中表达的诚意,我们都绝对respect,这钱她来赚没毛病。2月22日,腾讯还会上线一部贾玲《热辣滚烫》的纪录片,很多人也等着这部纪录片来还原更多的幕后花絮。我已经不是很在乎纪录片会说什么了,因为大概能猜得到,也不觉得它会披露100% 的真相。只是这电影从前到后所有的宣发营销都太厉害了,堪称教科书级别。 嗯……但我真的不想再聊第三次了。 本期内容无论你是赞同还是反对,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都是喜欢运动的人,没有什么是几块铁片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能,那就再加一个半马。
HiHi!我们又更新啦!既然是冬天,我们就来闲聊一下滑雪吧。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在一起之前,各自都有不算短的滑雪经历,但却是截然不同的——Guide是单板,我是双板;Guide是靠看视频自学的,我是花钱在上海室内滑雪训练基地学、到雪场还要找教练的那种败家仔儿…… 滑雪是怎么突然热起来的,现在还火不火,我们也没有答案,好像我们都和这阵风潮完美错开了。所以我们不聊滑雪经济,只是分享一下我们自己滑雪时窘迫的、有趣的事。 必须要说,这次有点标题党。我很感谢前男友带我入坑滑雪,因为滑雪确实是一项让人非常快乐的季节限定款运动,人对皑皑白雪的亲近感和对速度的追求,都是刻在DNA里的吧,而滑雪就完美满足了这两个内心的渴望。 同时还要感谢前男友,在激励我体验了很多新鲜事的路上,让我变得越来越自信,让我摆脱了原来很拧巴的状态,让我有机会以更健康、更强大的状态在之后的人生里遇到Guide。 感谢他选择成为我的前男友。 祝大家春节快乐!我们节后再见哦!
【本期暴论含量超高】 “要不要聊聊贾玲为电影营销减肥100斤的事儿?” “那五句话就聊完了吧?” 结果我们又聊了1个多小时。可想而知又是一期发散而不失(或有)冒犯的节目,但有些话确实不吐不快,在Guide这里,“1年减了100斤”和“体脂10%”这两个数字碰到了他的雷达;而在我这里,翻拍我非常喜欢的《百元之恋》但一开始就用减肥做营销就踩到了我的雷区。 先说1年100斤这事儿。后来我们在某书上搜了一下,发现可能确实是我们对超大体重的女生身材真的没什么概念,看到很多1年不到瘦了100斤的案例后,我突然觉得贾玲瘦100斤这事不是不可能,但节目已经录了,如果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一定会表示歉意。 然后是关于电影题材的问题。夹带一点私货——我当时是因为看了《百元之恋》而开始规律地学习打拳的,差不多坚持了1年不到的时间。我非常清楚自己练的那些只是花拳绣腿,但在缠上绑带、戴上拳击手套、站上拳台握拳护脸的感觉,依然是非常特别的,甚至每次在练拳时会感到自己的另一个人格被释放了出来。 上拳台比赛,就真的不是开玩笑的事了。 怎么说呢,在国内去做拳击运动员的小孩,就跟《八角笼中》描述的一样,几乎都是最穷的孩子。宜昌拳击训练中心的助教曾经跟我说,在他们这里练拳的很多乡下孩子都是家里没法养了送去的,下了训练就要去跑外卖或者去餐厅打工,但凡家里还有点经济条件,都不愿意让孩子去吃这份苦。 确实跟我这种花钱找教练陪我练花拳绣腿的是两码事。 扯太远了。 出于对一些拳击题材的电影的喜爱,我一开始对贾玲要翻拍《百元之恋》的态度还是很期盼的,她为了电影闭关努力了1年,无论怎么说这是很敬业的态度。但现在的营销,却让我还没走进电影院就有了不妙的预感。 拍这样一部电影,初衷到底是什么?就是想好了用减肥做噱头么?以票房目标为导向去做出了这个选择——我们不免要做这样阴暗的猜测。 100斤的悬念自然将由年初一第一批走进电影院的朋友来揭晓。此刻我们先直抒胸臆,但也做好被打脸的准备。 这期我们还聊了很多关于胖和瘦的事儿,现在的舆论一边斥责body shame一边制造身材焦虑,很多人都在自洽和自律之间拧巴着。我们只说我俩对自己的身材是怎么看的——我们不喜欢自己胖的样子,胖让我们没有自信,我们希望通过运动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匀称的身材。 运动很辛苦,但看着自己身材变好的时候,我们真的很快乐。 最后分享一些我们自己看过的拳击手题材的电影作品,其中有些年代略久远了。但应该都能找到资源,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这些电影我都推荐可以看一看。 《百元之恋》(2014) 导演:武正晴 主演:安藤樱 《百万美元宝贝》(2004) 导演:Clint Eastwood 主演:希拉里.斯万克 《愤怒的公牛》(1980) 导演:马丁.西科塞斯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 《洛奇》(1976) 导演:John G. Avildsen 主演:史泰龙 《激战》(2013) 导演:林超贤 主演:张家辉 彭于晏 《八角笼中》(2023) 导演:王宝强 主演:王宝强 陈永胜 史彭元
快告诉我,你是不是也在新年伊始立下了一些关于身材管理的小目标呢?想要在春暖花开时秀出好身材,咱可不得立马办卡开练! 对,曾经Eddy就是抱着这样的冲动怒办了一张4年卡(均摊下来年费更便宜),还经不住销售的推销请了私教。结果呢,一年之后Eddy去了其他城市,两年之后那家健身房就关门了,卡里还屯了将近20节私教课没上。 去年他们总部的销售还打电话来让我去另一家门店继续上课,但想到曾经自己被层层套路的惨痛教训,我连去申讨退款的兴趣都没有了。再见吧健身房套路,毕竟我现在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私教了,还是免费的。 今天我们就把自己在健身房这块踩过的坑跟大家做个分享,为的就是大家别再踩坑。不管怎么说,力量训练对身材管理、提高新陈代谢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也希望大家都能在2024年找到心仪的健身场所和运动方式,一起开开心心练出好身材!
你是那种每逢新年就要立一堆FLAG的人,还是佛系从不立新年目标的人呢? 这次Guide前所未有地给自己制定了一些NEW YEAR RESOLUTION。而另一方面,在2023年疯狂地完成了一堆比赛目标后,艾迪这次丧心病狂地写下了10个新年目标! 然后在节目里,这些目标被Guide逐一解(反)构(驳)。真是气死人,立FLAG的人最讨厌别人直接来拔旗子了! 这期节目是由Guide剪辑的(掌声!),然后这个男人把中间两人争执的部分全部保留下来了-_-||| 希望不会给大家带来难受的感觉,如果前半部分你觉得听感不太好,可以拖到后半部分~我自己觉得Guide最后说的挺好的(对彼时被目标冲昏头的我有启发)。 最后,也希望可以在评论看看大家的新年FLAG!!让我看看谁最卷~~~
虽然「年度总结」这个词看上去挺重的,但这依然是一期轻松的聊天局。 Guide这次难得走了一点心(真的,就一点),掌声鼓励! 时至新年到来之际,艾迪是有一点焦虑感的,听到后面大家应该能感受出来。 怕影响听感,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把一些对话剪掉,最后还是都保留了,在你们面前暴露一下脆弱和内心的纠结吧。 祝大家圣诞&新年快乐!
这次终于要来聊饮食啦! 谁都知道想要身材变好,控制饮食是必须的。但说到控制饮食,从最早的“节食”、“生酮”到“16+8”、“轻断食”、“碳循环”…… 能坚持下去的到底有多少人呢。 反正我们俩是做不到的。一个肉食动物,一个碳水脑袋,不舍得放弃食物带来的快乐,就是我们减肥路上的绊脚石。 这回就来聊聊,我们如何一口一口把自己吃胖的,然后又是如何通过运动和控制热量摄入,在今年启动减脂的。 叠个甲:这次是个闲聊局,不是饮食瘦身的严肃科普局,我们在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储备还非常浅,更多的就是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身为两个减脂尚未成功的人,我们也不实在没有资格来“教”大家啥。 ----------------------- 我highlight一下这次聊天中Guide让我深有感触的几个观点: 1)如果说运动的过程就能带给我们快感,那饮食减脂的快乐只有在看到自己瘦了的时候才能获得。 2)你可以选择线性的改变饮食习惯,也可以选择阶梯式的。 3)自己能适应和坚持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那它就是不适合你的。 4)对减脂塑形需要设定合理的目标,Guide金句——和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 5)减脂期后如何维稳同样非常重要。 ----------------------- 最后是Eddy 对此次话题的总结: ❤️为了自己喜欢的人去减肥是非常勇敢的!这不叫媚男,这叫牛掰! ----------------------- 分享一下Guide做的减脂餐⬇️ 祝大家想要减脂的目标必成!想要饱口福的吃得开心!
我突然想说一句特别烂俗的话: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越山向海…… 每次聊这个话题,我和Guide都会争论起来。我甚至问过他:“你和我参加的是一场比赛吗?” 不可否认我对这个比赛是带着双重滤镜的。 首先,索康尼在2021年接棒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的金牌赞助,这事确实是我主导推进的,当时历经数月的调研、汇报、争论……最后拿到赞助权,诸多细节不再展开,就是真的,不容易。 从2021年到2022年,四场赛事虽然场场波折不断,但也都落地了。在马拉松赛事全面停摆的那两年,越山向海可以说是给了数千名跑者一个珍贵的赛事体验。正是如此,索康尼这个名字也随着比赛的知名度的增加而被更多人熟知。 为了让这个“投资”效益最大化,我们当时也与很多媒体、博主合作,通过他们去放大赛事的能见度,让赛事本身的魅力在跑圈扩大影响面。从结果导向来看,我觉得这步棋没有下错。 当然我也一直听到各种对越山向海赛事的质疑和批评,其中不乏索康尼品牌的好友,还包括和我最亲近的Guide。“封闭”和“跑圈KOL自嗨”,是的,由于比赛本身门槛较高且是邀请制为主,导致很多这样的声音出现。当我退出品牌站在局外去看今年的越山向海时,我觉得,这么说也没错。 可我同时也是一个参加过越山向海的跑步爱好者,2021年,我和Guide、大布、寅正、永宏组了“索康尼观光团”代表公司出战,当时我们给自己定了“TOP100”的目标,最后我们也拼命实现了。那是一场对我来说非常宝贵的经历,我非常真切地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也看到了很多热血的、生动的画面。 也许是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所以后劲更大。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我这样,会在完赛对这两天的细节回味很久。当时我们记录分段预估时间的那张皱巴巴破烂烂的纸,我还贴在上海家里的墙上。 大家对一个比赛的评价分歧如此之大,也是2021年的我没有想到的。但如果你问我,时光倒转到2年前,我还会去推动这个赞助项目么?我一秒钟都不会犹豫,会。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去参加越山向海,我还会去么? 我想不会了。因为我对这个赛事的感情太过复杂,就像我对索康尼这个品牌一样。我不确定再去参赛获得的会是快乐还是难受。 关于这个比赛的赛制,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大家可以直接听播客了解。如果你参加过越山向海,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感受,我们喜欢说真话,也喜欢听真话。 爱大家。 2021年12月出发前准备的海报、时间表,还有橙子在公司许愿墙上给我们画的画像⬇️ 开幕仪式上我们合影时又摆了这个姿势⬇️ 没有下雨就不能叫越山向海⬇️ 当时我们5个人的战靴⬇️ 那一次的越山向海,是我们的强风吹拂,我们都尽了全力⬇️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号码薄,只有它后来拥有了一个相框。 奖牌好美对不对⬇️ 和索康尼团队的合影,我们在跑的时候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眠不休,这些人真的太棒了,我想念大家。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