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快乐~2024年的第一期播客,我简单地分享了近期的感受,既是对上期年终总结的补充,又给新一年创作卖了一些关子,也算是承上启下了。 感谢大家过去一年的陪伴,希望2024年我们能一起有更多的体验和觉察! 1:33 新年播客画大饼:依恋/情绪/AI与心理/备婚 2:55 我终于进入到“钱可以解决大部分烦恼”的人生阶段了! 4:06 过去精神贫瘠带来的痛苦,很难通过钱来解决 6:14 旅行/消费/仪式感带来的开心很短暂,能有效安抚我现实焦虑的还是踏实的积累 8:21 收获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有更多的责任要背负 11:36 刚毕业那几年,对世界一无所知,不太会想“然后呢,下一步怎么样” 12:47 明确方向之后,就要实际行动,体验上感受到的困难会带来焦灼 13:16 咨询费double之后、来访期待、自我要求都会double,相对幸福值可能反而是下降的 14:24 将情绪言语化,代替「破坏性的行动和躯体化的症状」 --------------------------- 我是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热爱表达的内容创作者。 这两个身份看似有些矛盾:前者更多的时候在倾听、在关注他人,而后者更多的时候在表达、在彰显自我;但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处理这两种关系:和他人、和自己。 简单粗暴地说,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我们可以拥有90%的生活满意度。但很可惜,因为大大小小的未经处理的创伤,我们和【关系】的关系总是有很多障碍。 关系-需求-情绪,三者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在一个效率至上的功绩主义社会,很少有一个空间去承载和关注我们的感受。那么「词不达意」便是一个树洞,所有说不清楚的,都可以在这里试着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 这里是【个人感受】的长久庇护所,No Judging.
2023年是我的自我关怀元年:辞职、结婚、按照自己的节奏做喜欢的事情,存在主义焦虑显著降低,生活顺利的一塌糊涂。 本期节目我会分享自己辞职前的内在拉扯,和辞职后的生活体验,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系统咨询的两个理论:「解决问题的方式维持了问题」、「困难不一定是问题,对困难的无效应对才是问题」。 2023年是我毕业以来最最开心的一年,在各个维度上,我都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我有观察到新的职业属性、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人生阶段,影响了我的审美,改变了我和焦虑的关系,让我对自由有了新的感触,和朋友的关系也从共生融合转变成「有边界的亲密」。 最后我分享了我观察到的两个职业病和我的生活哲学,感谢大家一年的陪伴,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感触,在新的一年有更多的觉察! Part1: 辞职前的拉扯 3:10辞职的那一刻,我基本放弃给自己留退路 4:26 解决问题的方式维持了问题 6:40 当我意识到「必须先过上我想过的生活,感情才能开花结果」,所谓的问题就不攻而破 Part2: 辞职后的真实体验 10:35 辞职之后有困难,但基本上没有问题 11:30 困难和问题的区别是什么 13:27 天生的工具包就适合单打独斗,自由职业这个游乐场我太擅长了,玩的就特别顺 15:45 咨询师没办法解决来访的现实困难,但可以改善僵化的模式 Part3: 年度转变1,存在主义焦虑显著降低,现实焦虑随之增加 18:21 「无意义感」是过去几年打工生活的主基调,每天都在问自己“我到底在干嘛” 19:26 即便我有非常多深度的关系,工作上和自我的断联,让我倍感孤独 21:24 存在主义四大焦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2:54 比较佛系的心理咨询师真实现状:每个月亏3000 25:19 作为一个星盘里没有土的人,竟然有一天会非常关注存款/养老/保险等现实事务 26:50 焦虑是我的朋友,是我的生命底色,它曾帮助我对危险保持警觉,让我存活下来 Part4: 年度转变2,从关注宏大理念,到更关注具体的人事物 28:17 要具体化来访的困扰,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共情来访 29:22 找到了长期目标后,就进入到一步一个脚印积累的阶段,每天都在做具体的事情 32:08 思考人性久了,听「抽象内容的播客」感觉好累 Part5: 年度转变3,从向往自由,到寻求更多稳定 33:54 失序的状态久了,特别想回归到有序的生活状态中 34:05 现实上的稳定感不够多,心理上的稳定感就特别依赖于routine的生活 Part6: 年度转变4,和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都更加健康 36:16 人可以做任何选择,只要你能承担选择的责任 40:26 前些年在职场上没有被很好的对待,那在我自己的职场上,我可以好好的对自己 43:24 和他人的关系进入新阶段:共生融合-自尊基石-有边界的亲密 44:06 让他人配合我,满足我对感情深度的需求,就挺「以自我为中心」 Part7: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病 47:29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让我贯彻到和朋友的关系中 50:46 刻意训练「放下自己的价值观」,让我可以理解大部分的事情,很多时候就没什么想表达的了 52:39 我的生活哲学:保持觉知,深入体验,理性反思,在时机到的时候勇于改变 ----------------------------------- 本期音乐🎵:Free-Kidswaste 【关于词不达意】 我是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热爱表达的内容创作者。 这两个身份看似有些矛盾:前者更多的时候在倾听、在关注他人,而后者更多的时候在表达、在彰显自我;但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处理这两种关系:和他人、和自己。 简单粗暴地说,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我们可以拥有90%的生活满意度。但很可惜,因为大大小小的未经处理的创伤,我们和【关系】的关系总是有很多障碍。 关系-需求-情绪,三者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在一个效率至上的功绩主义社会,很少有一个空间去承载和关注我们的感受。那么「词不达意」便是一个树洞,所有说不清楚的,都可以在这里试着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 这里是【个人感受】的长久庇护所,No Judging.
本期是我的单口节目,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心理咨询中后现代流派里的一些概念,比如叙事、解构再建构,还有家庭治疗里的“替罪羊”和“系统观”。我通过自己的3个例子,向大家展示“僵化的叙事”如何把我们陷入到无力中,有时候所谓的现实也不过是我们用语言建构出来的“主观现实”,为了符合我们不合理的核心信念,或者达到“自我批评”的功效。 “替罪羊”是家庭治疗中很常见的现象,比如孩子为了让冷战的父母再次恢复亲密,会故意发展出一些症状,比如生病、厌学,这样父母就可以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了。如果个人的症状或问题,看起来非常难以理解,将其放入到关系里,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一个糟糕的境地,往往是关系里的所有人共谋的结果,却很容易归责到某一个人身上。 更多内容可以阅读李松蔚公众号,系统治疗37讲mp.weixin.qq.com 书籍《热锅上的家庭》,尤其推荐爸爸妈妈阅读,可以对孩子的症状有全新的理解 本期highlights: 3:35很多痛苦来源于僵化的叙事,当我们固着在一套认知图式里,生命图景便没有其他可能 4:42每个人的痛苦都是独特的,和我们个人经历极其相关 5:47 我为什么会陷入"这些年一事无成"的僵化叙事 12:00 不管讲什么都会绕到同一个点上,就说明这个点真的很重要, 不管别人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 14:47 「我都快30了,还没办法养活自己」,这套叙事让我陷入到无能的情绪中,觉得自己是没用的人 16:34叙事的转变:我只是在某一个人生阶段,接受了他人的帮助,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我没有办法养活自己,这是我选出来的,不是我被动接受的结果 18:49 叙事改变后还是会有情绪,但不会内耗,不会将大量的心理空间拿来责备自己,而是focus在事情上,形成正向循环 23:13 当没有办法言语化自己的需求时,就发展出一个症状, 叫做"我不敢自己睡觉" 26:06 是关系模式没有满足我的需求,这是我们共同导致的,但我却变成了“替罪羊” -------------------------------------------- 关于「词不达意」 我是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热爱表达的内容创作者。 这两个身份看似有些矛盾:前者更多的时候在倾听、在关注他人,而后者更多的时候在表达、在彰显自我;但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处理这两种关系:和他人、和自己。 简单粗暴地说,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我们可以拥有90%的生活满意度。但很可惜,因为大大小小的未经处理的创伤,我们和【关系】的关系总是有很多障碍。 关系-需求-情绪,三者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在一个效率至上的功绩主义社会,很少有一个空间去承载和关注我们的感受。那么「词不达意」便是一个树洞,所有说不清楚的,都可以在这里试着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 这里是【个人感受】的长久庇护所,No Judging.
本期节目我邀请了一位特别嘉宾:猜猜,特别之处在于我俩也是第一次见面haha 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太阳白羊上升天秤、都(曾)有2只猫、都玩过手帐、都追求体验派人生、也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却曾经着迷于理性。 我们从各自的MBTI演化聊起,分享了我们从高中以来对感性和理性态度的变化。起初我们都是敏感和情绪化的,出于对这部分自己的厌恶,和对落地、可控的向往,我们都有过对理性的追崇,包括只做「正确」的事情,搭模型做决策、学习代码。对理性的崇尚,逐渐演变成对效率的追寻,我们害怕浪费时间,难以松弛的享受人生,甚至压抑封闭自己的感受---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赋。经过这些年的成长,感受到身边人的爱,我们逐渐意识到感受的重要性,并一点点放下过去保护我们多年的武器:理性。 本期shownotes: 3:50 两个人MBTI的演化史:pray从T到F, 猜猜从F到T 7:28 长大后猜猜厌恶自己“矫情”的一面,逐渐认同财经学科的「理性人基本假设」 11:47 过去pray和猜猜都有一定程度的厌己,所以会对理性的人更加迷恋 15:27 崇尚理性的原因之一:在感性的状态下会体会到非常多的负面感受 16:14 既然一个东西是习惯来的,那有可能你本身是不喜欢它的 18:50 在关系中你更在意情感上的相容性还是思维上的启发碰撞? 22:46 你多大程度上相信世界是由理性控制的? 24:04 用理性思维框架下做出一个「感性」决策 29:15 机器永远不会错,错的只是那个人(吗) 31:17 崇尚理性的原因之二:相比于不确定、缥缈的情绪,理性让我们觉得踏实、可控和安全 36:52 害怕浪费时间的人,可能连放松也是某一种KPI 37:57 即便有写作的天赋,长时间关闭自己的感受,表达能力也可能会生锈 39:16 pray偶尔的羞耻感:怎么就你话多啊 41:14 在关系里,如果总是能够理解别人,有可能是把自己放下太多了 47:35 通过理性思考,做“正确”的事情,长期看,可能反而是代价更大的选择 52:00 为什么单纯改变认知不够用?有的时候理性能力反而是受感性控制的 56:14 当一个人感觉只能靠自己时,做的事情永远都是为自己编织安全网 59:10 当一个人擅长的事情不是主流社会所认可的,可能就会一直补短板,而忽视自己的天赋和长处 【关于词不达意】 词不达意是一档泛文化类节目,记录主播学习心理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分享自我探索路上的闲谈杂记,以及和朋友们自我成长路上的交流与记录。
去年10月我和苏一在西双版纳录制了有关辞职&工作的一期播客,今年3月我们双双辞职,并且都开启了个人的创业项目!苏一从消费品审计转为做消费品品牌,我从审计&系统实施转为做心理咨询师和内容创作者。我们分享了辞职创业后最真实的感受,以及我们转换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后,对工作这件事的思考,也简单聊了下我们对未来的规划和困惑。总而言之,能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实在是太开心了! Part1 创业内容分享 2:36 苏一辞职后本想gap一段时间,结果意外获得创业的机会 Part2 创业开心的部分 18:38 苏一最开心的地方:每天对行业都有更深的理解/把想法落到现实/了解不同人的故事 19:14 当工作只为自己负责时,每天就不会再做一些狗屁工作内容 21:40 0-1做一件事情,要考虑到非常多细节的部分,比如包装袋里要装多少干冰 23:27 将想法一点点落地,是一个和真实世界打交道的过程,相比于对着冰冷的表格和数字,这个过程会更有实感 24:15 当自己作为创造者,孕育过一个产品/服务后,会对他人的作品更有慈悲心和敬畏心,对粗糙的部分能够予以包容 27:07 当一个人做的事情,最后真的能在市场上看得到,会更容易让人有意义感和满足感 29:07 很多人找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可能是因为工作内容太过于标准化和模板化,有创造性的部分太少了 32:11 不好的工作各有各的差,好的工作往往是类似的,满足的是人们共同的内在需求:意义感/掌控感/自由/充实 34:00 Pray最开心的地方:工作中拥有99%的掌控感/每天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喜欢的/可以更自在随性的生活,更有创造力 34:02 体验之后才发现,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还要重要 35:51 辞职之后从INFJ变成INFP,pray才发现自己更享受随性、灵活的生活方式, 38:00 刨除掉和他人的约定(咨询/督导/体验),剩下和自己相处的部分,完全看自己的状态,不会提前做太多规划 Part3: 创业困难的部分: 40:32 pray刚辞职会焦虑于,如果没比不辞职的时候做更多的事情,这个辞职就白辞了 41:40 苏一感到困难的地方:经验太少,要补足很多知识,以及选择哪一种途径补足自己的短板和缺口 43:10 所有的路都不会白走,你把时间花在哪里,时间看得见 45:05 如果前期没有大量的思考和积淀,转换人生的赛道很难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循环往复的探索几次,不断调整和优化 46:47 pray不适合野蛮生长,只有在更柔和、更温暖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出她的才华和创造性,不需要把大量的精力用来自保 49:56 苏一创业的常态: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想法就去实现 Part4: 创业中的感悟 50:46 要在自己的实践中吸收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57:00 创业很难每件事都亲力亲为,要学习把更多的东西分出去,制定SOP,让架构自己运行下去 60:24 你是更愿意跟自己类似的人还是不同的人一起工作?苏一实际工作下来会发现更喜欢跟自己相对一致的人合作,可以降低沟通成本 62:10 pray放弃了“先苦后甜”的思维,收获到了当下的满足感和快乐 63:07 中国人很容易体会到错付的感觉,英语里没有「委屈」这个单词 67:14 打工时告诉自己work for resume, 需要建立在「很确定未来想做什么,以及当前被安排的工作内容符合未来的长期目标」 70:25 之前打工(心)累的不行,还穷的不行,都是因为太痛苦,要通过消费来补偿自己 Part5: 对未来的具体规划: 74:27 苏一会设定一个做决策的DDL,在这之前保持开放性,允许自己多体会多感受,长期想做更实际的事情 78:40 pray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是靠谱又有特色的手艺人,like村口修鞋师傅 79:05 pray长期的困难点:平衡助人者和表达者的身份
前阵子看了都市爱情剧《装腔启示录》,借由导演塑造的人物,第一次认真地思考,【装腔】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装腔】,它的功能是什么,又有着什么样的破坏性。我借用温尼科特的『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两个概念分享了我对装腔的理解,我认为装腔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觉知和弹性; 但这部剧最终还是落在了爱情,心动起源于装腔,不自洽的那一刻,爱情就发生了。在北京东三环生活过近2年,剧中国贸的工作生活激起了我陈年的爱情回忆。我借由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理论,探讨了『我是谁』和『我选择爱谁』二者之间的关系,也第一次分享了我对爱情的观点,我认为爱是心甘情愿的失控,是一门艺术,也是流动的。爱情始于不自洽,终于自我完整。 Part1 2:29—16:08 先磕一波自己陈年的糖 4:01最有共鸣的地方:和男友合租,信誓旦旦要分床睡,但很快就进入了同居的生活状态 5:31错位的生活状态,促使我思考「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是生活所迫,还是我的选择 9:28这部剧真实的地方:男女主都上班、穿戴/租房/对工作态度符合人物逻辑、出站换鞋/回家随意、同居生活细节…. 13:03我觉得最甜的场景:许子诠发现唐影在自己家门口后,开心到在街上翻起跟头,摆出投篮的动作 14:02我觉得不太真实的地方: 同事和客户的自省意识都好高,都比较能换位思考 Part2 16:09—26:51 「不够真实」的评价背后,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心理动力:男女主太光鲜了/男女主还不够光鲜 18:43也许把男主的设定改为:房子有贷款/刚升了VP压力很大,会更”真实”一些 20:30改完可能更加无法满足另一部分网友的理想化投射:清北毕业,CBD工作,也不过如此,会增加大家的无力感 22:52“没有生存压力的人不懂什么叫痛苦”:如果ta们都不配谈痛苦,这本身不就是挺痛苦的一件事吗? Part3 26:51-47:56 装腔到底意味着什么/它的功能是什么/装腔的度在哪里 28:15到了某个年龄装腔就一定会消失吗?还在装的一定是『见的世面不够多』或是『自尊水平不够稳定』吗 29:06为什么要让别人眼中的我看起来很好:自我保护/社交名片/获取资源 31:08什么世道啊!靠自己奋斗,没人兜底是很丢人的事情? 33:25虚假自我&真实自我:装腔本身是中性的,关键看弹性和觉知 40:07反装腔举例:既可以住五星,也可以住全季(还可以住汉庭) 43:06装是没有尽头的,以此彰显优越感会让自己显得很可悲 43:56老年江德福:如果享受费劲的过程,喜欢这个过程里的自己,『装腔』又有何不可呢? 46:06有些不自洽是被建构出来的,要警惕任何极端的声音,哪怕看起来特别正确、进步和新潮 47:56不要害怕做一个俗人,如果那是真实的自己 Part4 :48:29—71:00 心动起源于装腔,终止于坦诚 48:50精英与否,寻求联结是哺乳动物共同的依附需求 50:07当你感到不自洽,爱情往往就发生了,心动是很难控制的 51:32所谓对的人就是心动会战胜恐惧,心甘情愿的选择失控 53:45爱情可以治愈内卷吗 56:21这是一个知识过载,经验不足的时代,大家总是在吃别人吐出来的东西,多去实践啊朋友们! 57:13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很容易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困惑于『我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我好像没有为自己活过』,然后陷入一种不自洽/混乱/绝望的状态 60:20为什么哺乳动物的本能就是寻求亲密和联结,但是当代年轻人却心动的如此克制 62:42爱是一门艺术,最美好的地方是借助于关系看到自己,完整自己,而不是单方面要求和享受更多 63:53爱是一个流动的东西,当爱产生变化,不意味着关系就有问题了,或者我们不是对的人 66:54关系里对我最重要的是友情的部分,平等的理解对方『作为一个人的苦痛和欣喜』
本期节目是我的单口节目,我用个人经历跟大家聊聊心理学的2个概念:【修正性体验】和【暴露脱敏】。在我看来【修正性体验】是心理咨询中最独特、最有治愈性的部分,它也不仅局限于咨询关系中,任何形式的深度关系里,都有可能体会到这种“不同于自己以往期待”的人际互动模式; 【暴露脱敏】最早是行为主义疗法里的技术,用来治疗各类恐怖症。有人认为心理咨询的本质就是暴露脱敏,只是暴露脱敏的对象不同。也许我们的人生也是一个寻找自己的恐惧,然后不断对其【暴露脱敏】的过程。 1:05 什么是修正性体验:来访在咨询室里重演生活中的人际模式时,咨询师可以给到不一样的反应 Part1 2:03-10:06 生活中的修正性体验是什么样子 6:01 没那么满意但直接签了合同,是不想浪费试妆的钱,更本质的恐惧是担心被责怪:为什么没有用最少的钱达成最好的结果 6:40 灾难化想象的表现:哪怕只是损失3K定金,就让我觉得天要塌下来了 Part2 10:12-23:00 相信自己感觉和审美的一段【暴露脱敏】经历 12:13 “黑白”情绪摄影师,在感觉上一见钟情 14:06 退而求其次选了“构图”摄影师,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15:28 用MBTI形容两个摄影师的风格:INFP&INFJ,但黑白摄影师的F顶满了 18:16 构图摄影师是一个安全牌,符合大部分人对好照片的定义 19:01 黑白摄影师很考验我的表现力,需要我主体性的投入、在过程中更多做功,让情绪流动起来,我是成品质量里很重要的变量,这让我开始退缩 22:19 最后不管别人怎么看,只要我对结果是满意的,这就是一次修正性体验,它会让我在下一次更相信自己的审美 Part3: 23:00-28:00 自下而上的改变需要反复多次 23:00 过分需要某种权威or标准去界定对错,往往和自尊水平相关,无法确信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合理的 27:48 规则&合同是保障双方最基本的权益,在不同情境下都有一定的谈判空间, 要相信这个可能性存在 Part4: 28:40-38:37 人生是一个不断暴露脱敏的过程 28:40 所有心理咨询本质都是暴露脱敏,并不仅是行为主义的技术 32:44 我喜欢自我表达,不能因为恐惧犯错,被嘲笑,而放弃我真正喜欢的事情。恐惧是阻碍,需要对其暴露脱敏,比如有意识的在众人面前发言 33:52 暴露脱敏一定要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去体验,否则容易二次创伤 34:10 当可预期对方能给我正向反馈的时候,暴露脱敏的同时也会拥有修正性体验 35:28 面对拖延症时,要看拖延回避了什么,然后对回避的部分进行暴露脱敏 节目里提到的书:《心理治疗中的人际过程》
本期播客我又邀请了我的好朋友克里斯丁,聊了聊关于深度关系和情感联结的话题。她结婚4年,终于办了婚礼。我也趁此机会来到深圳,实现了和她的世纪会晤。这是我们认识6年来第三次见面(刨除掉在ey共同打工8个月),可以说是精神上最亲密的网友了。 这次短暂的深圳之旅让我收获颇多,我发现了自己新的需求: 需要物理亲密;我们带着各自伴侣深夜畅聊,那是一种属于大四毕业前夕的奢侈享受;次日我们回顾了2017年我俩感情的起点,我分享了刚毕业遇见的朋友对我的特殊意义,并且我们思考了亲密关系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改变,以及我们为什么相对快速的settle down, 是如何确定对方就是那个对的人.... 回上海后,我回顾我俩的聊天记录,发现2019-2020年是我俩非线性人生的起点【详情请见Vol.08】,那两年我们高频向对方分享自己的脆弱体验,这极大的增强了我们二人的亲密度。作为一个靠深度关系成长起来的人,我感到非常幸运和幸福。 Part1:pray最特殊的友情:5年内只见过3次面,且前2次加起来不超过4h 4:10 结婚4年后办婚礼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6:35 除了精神上的共振,pray在关系里也需要物理上的亲密 13:16 关系陌生到什么程度:克里斯丁忘记我结婚了,小田(她老公)以为我生活在北京 Part2:东昌路居酒屋是我们在孤独城市里的落脚点(主要是我孤独) 17:40 除了体验上的亲近感,人为的意义构建,也是感情亲密的组成部分 22:20 不管是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好的关系要能承受冲突,双方保持主体性,平等的交流 Part3:亲密关系给我们彼此带来的成长和改变:innerpeace/接地气/安全基地 25:06 克里斯丁在小田的帮助下:不再内耗,不再那么多取悦别人,而是更多的自我关照 28:46 pray在关系里非常自信,知道自己事多,但的确没打算改hh 因为pray可以认同自己在关系里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30:17 上海这座充满泡泡的消费主义城市,永远不缺少新的刺激。但是多巴胺消退后,很快会感到虚无 32:08 接地气意味着轻松和真实,不会再过分追求生活中不存在、不可实现、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很少对生活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5:00 对文艺作品的审美也改变了,更欣赏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的作品 36:34 对自己的生活更有自信了,不再迎合外界告知你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的,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哲学 38:00 感情作为安全基地,可以让pray更勇敢的向外探索,受挫时也会寻求安抚 Part4:是什么让你确定就是这个人,不想再看其他人了 45:20 小田大学就开始发掘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付出行动:向同济院长申请转专业,并付出留级一年的代价 46:40 欣赏伴侣的内核:真诚/自洽/同理心/不mean/换位思考/聪明/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些理想主义,不以社会主流评价体系为标准筛选朋友和爱人 50:42 异地10年是什么样的体验:很考验2个人是否真的亲密 摄于2019年我们在L.A.相遇,克里斯丁掌厨: Part5: 吐槽克里斯丁环节(其实克里斯丁很接地气的,no judging) 56:55 结婚和恋爱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58:46 小资产阶级的克里斯丁的吐槽环节:安杰&江德福 59:20 【没见过世面】意味着看待世界的方式非常单一 66:40 克里斯丁的执念:只要有140平的房子都好说 摄于2017年上海EY楼下大排档:
本期是我的单口节目,和大家聊聊审美和自我的关系。我以时间为线,讲述了我从高中、大学、刚工作以来有关审美的变化,这是一个自我接纳的过程; 谈恋爱后,在男友的引导下我开始思索我是谁,我想通过穿衣打扮向外界传达我是怎样的人,我外在的优势和缺点是什么,最终我形成了稳定又具有个人特色的着装审美,这个过程是自我表达。 自我和审美可以互相促进,自我认知更加准确,就越容易形成稳定的个人风格。个人风格的穿搭也会以非言语化的形式告诉外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展示自己的哪一面。 在对穿衣打扮有了自信后,我发现我依然对其他领域的个人审美不够确信,这在我备婚过程中很明显的体现了出来,我认为这背后是有关一个人自尊自信的议题,只能沉浸在生活的洪流里,靠时间来成长。 -Part1 6:20-10:58 初高中对审美没有任何经验,也不被家人强调和关注,甚至被打压 6:50 初中及以前,80%衣服都是捡表姐的衣服穿 9:15 高中挑了一件最扎眼的绿棉袄,可能是我想展现自己的体现,即便那时我意识上不愿意展露自我 -Part2 11:20-17:15 大学放不过自己,全方位不接纳自己的外在 11:54 痴迷于oversize毛衣、打底裤和波浪大卷,即便这些装扮并不会使我好看起来 16:01 发型、着装、首饰只是陪衬,是把自己的特点和美丽展现出来的工具 -Part3 17:30-19:20 刚工作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自然不会形成个人风格和特色 17:56 工作之后有了试错的空间,虽然也得到一些正反馈,但依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18:36 当着装没有跟自我产生连接,就很难被长久的喜爱,因为它并不是自我的体现 -Part4 19:26-24:40 当审美和自我同步成长,衣橱里只有很“我”的单品 22:31找到自己的风格后,消费更加精准,而不是迎合当季流行的元素。这反而更省钱,因为每件单品陪伴的时间都会更久 23:55 作为内外的忠实用户,它的剪裁和材质帮我展现了我的美,我也借由内外传递了我想传达的特质:随性、自在、优雅 24:13 在和别人有更深一步交互之前,穿搭以非言语化的形式告诉外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展示自己的哪一面 -Part5 备婚是一个学习相信自己的感觉的过程 25:18 不知道什么是美的,无法相信自己的感觉,需要外界的一定标准辅助我确信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 28:00 当你意识到你是因为贵/名气/别人觉得美,你就觉得美,而去做决策时,这会加剧你对自我负面的感受
本期节目我邀请了一位新嘉宾:我的好朋友连连看(13年好友、前同事、前邻居、我的摇卦大师和伴娘)。连连看是我身边非常神奇的一位朋友,虽然她总说自己大脑空空/随波逐流,但在我看来她很有自己的智慧和生活之道。 这次她来上海我们一起探索了她毕业以来的3个大的人生决策(大连到上海、上海回大连、大连去沈阳)背后的心理动力,以及她是如何做到在25岁就非常坚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25岁还是一团浆糊),并且能自洽地在行为层面去执行。 Part1 2017-2019 大连到上海 10:04高考年级第一(非实验班),却毅然决定留在大连读书,沈阳都觉得远! 18:50很辛苦的时候会想用花钱来补偿自己,状态好的时候反而没太多物质欲望 21:36本质上还是一个恋家的人,所以一个环境最重要的是有没有紧密的人际支持系统 23:1525岁就很确定:上海提供的丰富生活体验和更多职业发展机会对自己来说并没那么重要 Part2 2019-2021 上海回大连 31:32 所谓的正缘工作就是一天拿offer 37:44 神仙工作是可遇不可求的宝物,并没有奢望放弃后还能再次获得 40:18 很多择优决策无法做出是希望能够两全 42:50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的好学生,没有“事业心”这件事为什么从来没有困扰到自己 51:44 也还是会有困惑的时候:要不要稍微多努力几年,未来就可以在一个更高生活质量的位置上躺平 53:40 在一个兜底的稳定工作下,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like优衣库叠衣服&照顾小动物&算卦,并没有希望把爱好当做工作 Part3 2022-2023 大连去沈阳 55:40 “和自己喜欢的人每天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59:33 明确体验过大城市的生活,就知道大城市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有多大的吸引力,能为此舍弃什么,不能舍弃什么 63:30 如何从行为层面真正践行“尽人事听天命” 67:18 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命数范围,尽可能通过努力靠近自己命数的上限,而不是走别人的轨道 68:20 人是经验的动物,痛苦后边有好事发生,会强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信念感 70:19人力之有限,就是在当下,你明知道还应该做更多,但也就只能做到这儿了
28岁的第一天,下午4点,我和男朋友在阿那亚的酒吧录了一期播客(自带BGM,中间的停顿都变得无关紧要哈哈哈)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不熟悉的环境里、没有大纲、甚至都没想过要聊些什么,只是在单向空间翻了2天贾樟柯的《贾想》,就突然想说几句。 说了些什么呢?从贾樟柯出生地汾阳聊到我们的故乡以及我与故乡关系的变化,也瞎聊一通我们对文化艺术的感受,然后不可避免的回到这些年的自我探索:如何在主流叙事里找到自己的节奏,以及如何通过关系(和他人、和自己)去理解平凡与意义。 * Part1 跟随贾樟柯的随笔,回忆我与故乡的关系 12:38过往对精致、fancy的生活方式的追寻并没有让我感到满足、从容和踏实 13:58轻视规则,忽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让我厌恶,和家乡人也说普通话可能是我潜意识的想拉远距离 18:18秋日独特的感伤是再也无法轻易闻到大酱爆锅的味道 * Part2 关于<有自己节奏>的一些探讨 25:34再看年龄焦虑,为什么2年前的我算不上是一个有自己节奏的人 28:38即便人生是马拉松,可能也没办法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跑 34:00创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相信的东西,并且不受外界的影响去做自我表达 40:05当代生活方式选择非常多,但很多人却觉得自己“没选择”,要找到那个卡点是什么 * Part3 如果5年是一个新的起点 42:06pray: 没取得什么世俗上的成就,但人格上的改变足以让我获得价值感和认同感,让我有信心去更好的执行和坚持我选择和相信的事情 45:01爱豆一:5年前不知道自己会如何过完这平凡的一生,现在对平凡更有具象感。有更具体的平凡之后,就更能在这确定的平凡里找到意义 46:42爱豆一:我觉得人生的意义更多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我不是一个“价值观”的传播者,我没有使命感 54:21 pray: 某种程度上我需要痛苦,痛苦让我有活着的感觉。从痛苦中获得更多超越痛苦本身的东西,让我们变得更自我完整,更丰富,更立体。这又给了我们更多的认同感,让我们更有勇气去面对挑战,亦或是简单的活下去
时光飞逝,一事无成,是我去年自嘲说的话。转眼高中毕业都10年了,上个月过年回家我拉上3个高中好友(阿江、计划、weiqi)唠了长达100分钟的家常,全程普通话和方言夹杂,粗糙之处也予以保留,只因大家本就分散全国各地,这些年又要结婚的结婚,出国的出国,终究是常聚难。 虽然我觉得当下即最好,可是高中确是我唯一想回头看看的时刻,小镇做题生活枯燥单调,但身边好友给我带来了太多温暖和快乐。毫不夸张地说,高中是塑造我人格结构的起点,如果没有那时好友的接纳、包容与保护,我不会是如今勇敢坦荡的模样。 所以本期节目我们聊了聊高中对彼此的印象和大家印象深刻的事情,也简单聊了下每个人的变化,大家一致同意,高中的生活实在是太快乐了!!! ------------------------------------------------------------------------- 为了方便大家对上号,简单给我的伙伴们打上tag, 本期出演嘉宾分别是阿江(叛逆少女)、计划(东北最帅的男人,天生赌徒)、weiqi(文武双全),节目里提到的关键人物:张照明(我们小团体里最稳重的人)、大哥(我们小团体里最狠的人) 本期highlights: 17:06 weiqi高中最有想法的地方是帮阿江追男人 19:25 weiqi眼里的篮球赛结果:第一次赢了10几分,第二次输了几分,还是赢了 22:10 计划从小逃课的哲学观很简单:就是赌一把 25:21 10年之后pray揭晓高中不谈恋爱的真实原因 27:52 pray高中像林黛玉,柔弱敏感事多,博得大家的呵护和关爱 36:04 weiqi高考失利归根结底是被张照明害了 43:35 阿江只参加过2届奥运会,并获得了1枚金牌 45:35 阿江和weiqi遛操场,从来没被学校领导误认为是谈恋爱,是因为领导们知道他俩各自和别人谈恋爱 50:28 阿江和计划是如何做到心安理得不学习的 55:36 weiqi开始最烦的人竟然是张照明,后来张照明是让weiqi感到最踏实的人 63:34 论我的朋友们是如何理直气壮地跟家长battle早恋 75:36 乖乖女pray被这群搞怪贪玩的朋友所吸引,是因为她高中疯狂压抑自己 77:27 大家一致表示:青春无悔!高中太开心了! 87:20 在纷杂世界里,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心灵马杀鸡的方式 90:12 希望大家都不是打工人!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90:50 主张不行就换的阿江竟然和同一个男人谈了7年恋爱! 95:00 高二就做King的weiqi竟然是最不自我的人 96:33 pray最大的变化是健康了! 本期节目音乐: 片头曲:南拳妈妈香草吧噗 插曲:茄子蛋 浪子回头 旅行团乐队 逝去的歌 好妹妹 不说再见 老狼 青春无悔 片尾曲:石林鱼米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