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第一天,下午4点,我和男朋友在阿那亚的酒吧录了一期播客(自带BGM,中间的停顿都变得无关紧要哈哈哈)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不熟悉的环境里、没有大纲、甚至都没想过要聊些什么,只是在单向空间翻了2天贾樟柯的《贾想》,就突然想说几句。
说了些什么呢?从贾樟柯出生地汾阳聊到我们的故乡以及我与故乡关系的变化,也瞎聊一通我们对文化艺术的感受,然后不可避免的回到这些年的自我探索:如何在主流叙事里找到自己的节奏,以及如何通过关系(和他人、和自己)去理解平凡与意义。
- Part1 跟随贾樟柯的随笔,回忆我与故乡的关系
12:38过往对精致、fancy的生活方式的追寻并没有让我感到满足、从容和踏实
13:58轻视规则,忽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让我厌恶,和家乡人也说普通话可能是我潜意识的想拉远距离
18:18秋日独特的感伤是再也无法轻易闻到大酱爆锅的味道
- Part2 关于<有自己节奏>的一些探讨
25:34再看年龄焦虑,为什么2年前的我算不上是一个有自己节奏的人
28:38即便人生是马拉松,可能也没办法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跑
34:00创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相信的东西,并且不受外界的影响去做自我表达
40:05当代生活方式选择非常多,但很多人却觉得自己“没选择”,要找到那个卡点是什么
- Part3 如果5年是一个新的起点
42:06pray: 没取得什么世俗上的成就,但人格上的改变足以让我获得价值感和认同感,让我有信心去更好的执行和坚持我选择和相信的事情
45:01爱豆一:5年前不知道自己会如何过完这平凡的一生,现在对平凡更有具象感。有更具体的平凡之后,就更能在这确定的平凡里找到意义
46:42爱豆一:我觉得人生的意义更多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我不是一个“价值观”的传播者,我没有使命感
54:21 pray: 某种程度上我需要痛苦,痛苦让我有活着的感觉。从痛苦中获得更多超越痛苦本身的东西,让我们变得更自我完整,更丰富,更立体。这又给了我们更多的认同感,让我们更有勇气去面对挑战,亦或是简单的活下去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