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做预订式的宴席菜,到现在做早午晚三餐,一国坚持新鲜、现做。你既能在一国看到福州小吃,如扁肉、拌面、煎包、菜头饼;也有老底子福州菜,比如佛跳墙、爆炒双脆、洋烧排。 一国除了现炒,每种食物有其出品时间表。而店门外的两口大锅昼夜忙活不停。 早晨,是煎包、扁肉、拌粉拌面,还可以打包醉排骨;临近中午开始有炖罐,同时卤鸭要下锅。卤完鸭子,该做木桶饭,之后菜头饼和软油饼也包好,得下锅慢油炸;下午四点,该炖晚餐才有的洋烧排。等这些都结束,晚餐客人陆续落座,铁锅又开始炸花生、磨花生酱了。 一国饭庄由一国一家人的每日劳动与情感维系,同时也是邻里乡亲每日的聚会场所,周边阿姨帮忙摘菜叶,阿叔边聊天边帮你装饼、告诉你拌面怎样好吃,是常有的事。 本期我们的嘉宾事一国的女儿少宁,她既是一国的女儿,也是一国饭庄的女儿。 自从她回到这家老店经营之后,店里开始发生变化。到处贴着提醒食客的告知「每锅十分钟,排队不要吵架」,「拿到煎包、再点汤、不会凉」。而打开一国饭庄的短视频,少宁会拍一国、拍店里做菜,也会直播陪网友聊天,她说自己把视频号当朋友圈发,想让观众看到店里真实的样子。 本期节目,她也切切实实把这样一家充满生气的老店,呈现在我们面前: 02:22 忙碌的日常,从早喊到晚 05:29 店名「一国饭庄」的由来 10:32 用短视频呈现真实的店内景象 16:32 一口铁锅,照见现制现做的每一天 24:08 餐馆生意难做,竞争压力大,店里超负荷, 34:19 「高文麒喜欢喝我家酸笋滑汤,但我并不认识他」 34:55 福州菜,甜吗? 37:14 邻里齐帮手,街坊食堂的人情与古早味道 39:14 不想接流量,不想「割韭菜」 54:53 时令菜推荐 【一国日常】 👆🏻一国附近的龙舟队 👆🏻一国煎包 👆🏻少宁用黑笔在红纸写下的告知 👆🏻准备下油锅慢炸的菜头饼 👆🏻早餐一览 👆🏻炒蚬子 👆🏻桔汁鲳鱼 👆🏻洋烧排 👆🏻季节限定麻叶汤 【本期主播】 思遥, @思遥 想在一国从早吃到晚 【本期嘉宾】 少宁,一国的女儿 *关于一国的故事,推荐购买家园杂志184期《福州人的街巷食堂》,除了一国还有更多福州小店 【素材】 音乐:夏日入侵企画 - I Wanna Smile But What I Do;moon tang-夜阑人静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找到我们】 有兴趣参加对谈、寻求合作、加听友群的朋友👇🏻: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小红书:七分饱 👋🏻 添加小助手vx:qifenbao778
鸡有鸡味是对鸡的褒奖。 要做到新鲜,意味着宰杀、排酸、运输每个环节都要紧紧相扣。 要做到好吃,先要了解不同鸡种之间的区别,比如葵花鸡、清远麻鸡适合白切,阉鸡适合煮汤,温州红鸡适合炒。 这期的嘉宾 Enzo,高中去美国读书,大学在UC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求学期间第一次创业做中式盒饭,今年在杭州凤起路菜市场开了一家鸡类专营店店「凤起鸡」。 为了开这家店,Enzo 说他花了一年时间测试鸡肉的供应链,试图在杭州复现广东鸡肉的美味。 本期节目,他用产品经理的视角,拆解鸡肉从养殖到制作的所有环节,分享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哪些挑选鸡肉的技巧,以及作为「新餐饮创业者」一些意想不到的创业门槛: 01:29 父母不会做饭的童年,从小开始探店 03:55 美国高中:一周一片薯片、开市客Costco4.99刀烤鸡6人分 06:43 大学创业:墨西哥阿姨掌勺 的中餐外卖 15:52 为什么在杭州做一家广式鸡味店 18:43 市场供应量决定新鲜程度 21:08 白切清远鸡基准线:皮爽肉滑/皮下啫喱/不油紧实 42:30 如何判断一只鸡新不新鲜?脚上的吊牌扫一下就知道 48:59 鸡味能被量化吗?从谷氨酸钠到肌苷酸,五种鲜味物质详解 拓展阅读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关于清远鸡口味,请看「企鹅吃喝指南」这篇中的拆解 【本期主播】 思遥,全网同名 @思遥 爱吃鸡吃鸡吃鸡 李牧羊,即刻 @李牧羊 白切鸡,我真的从小吃到大 【本期嘉宾】 Enzo,「凤起鸡」老板 米其林的嘴/硅谷的手/华尔街的脑,副业「做鸡」的炼金术士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联系我们】 有兴趣参与我们的对谈,或者寻求合作的朋友可以发邮件到邮箱:[email protected]或添加小助手 vx:qifenbao778
在第58期节目—云南寻味中,七分饱带着团友去了一趟滇南,吃着宜良烤鸭和建水豆腐,喝着甜白酒,那叫一个舒爽! 而这次九月的旅程,我们抓住菌子季的尾巴,从昆明出发深入滇西,重走过去的盐马古道。 顺着肉、盐、菌子的线索,一路经过南华菌山、黑井古镇、诺邓古村、剑川古城,最后来到大理洱源。 诺邓火腿、炒见手青、甜白酒乳饼、姜柄瓜炒松茸......一路上大家清空了许多碗盘,赶了好几个大集市,在鬼市上套大鹅的时候,感受到了云南是真的很「滇」: 05:34 盐马古道的起点,探寻安宁石窟与悠久的盐业 09:34 抽象昆明鬼市,云南「滇」味初体验 12:24 剑川赶大集,深夜套大鹅,堪比魔幻海市蜃楼 15:19 靠井盐串联起来的路线,爬马帮台阶,探访诺邓古村、黑井古镇 22:01 在洱源,机缘巧合的乳扇体验,泡一场真正的硫磺温泉 30:39 昆明木水花菌子市场,菌子的交通枢纽 39:22 从“包山制”到可持续采集,聊聊人与菌子的关系 49:26 菌子万花筒,不同时节不同地点的菌子大百科 64:03 菌子的地域限定,四通八达的菌丝网络 74:16 破除「看小人」的娱乐化误区,菌子虽好,可不要乱吃 86:29 观鸟和菌子同在,帮你打开一个观察自然万物的新维度 🎉【本期鸣谢】 卡士全新风味系列「吃酸」携三款地域原产酸果入味,探寻云南酸、岭南酸、西北酸。 云南大理酸木瓜,长在洱源苍山2000米高海拔之上,年产量比松茸更低; 岭南胭脂红芭乐,生长于北纬23度两广丘陵地带生长,全年日照超2000小时; 西北黄杏,生长于昼夜温差15度的大漠绿洲地带,清香的酸感如沙漠绿洲里的冷泉。 👉🏻 点击官方小程序购买!👈🏻 ❄️ 每杯仅含4%蔗糖,冷链包邮到家! 🎁 小宇宙置顶评论区晒订单号,截止11月13日中午12点,抽取5位“酸友”赠送吃酸定制木碗勺礼盒 🫧【路上的瞬间】 👆🏻 剑川鬼市套大鹅 👆🏻 剑川古城周日大集 👆🏻 洱源灯草湾草甸 👆🏻 姜柄瓜炒松茸 👆🏻 甜白酒乳饼 👆🏻 「冥界之花」水晶兰 👆🏻 意外收获的菌子们和嬢嬢的采菌刀 【提到的地点】 * 昆明盘江西路鬼市 * 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 * 安宁石窟 * 楚雄南华县、牟定县 * 黑井古镇 * 诺邓古村 * 剑川古城 * 洱源邓川 * 灯草湾草甸 * 剑湖/茈碧湖 【提到的书影音】 * 《蘑菇圈》- 阿来 * 《滇西大马路》 * 《微“盐”大义》 * 《DK蘑菇大百科》 * 《常用蘑菇图鉴》(日本) * 《西南地区大型真菌资源》 卡士「吃酸」系列将三重味觉层次与酸奶交织出酸爽的碰撞; 闻酸、品酸、嚼酸,三种口味的不同风味值组合带来丰富新奇的品鉴体验~ 酸木瓜双柚芦荟风味 风味公式:香气值30%+酸度值50%+咀嚼值20% * 闻酸:揭开杯盖,大理酸木瓜独特野玫瑰香与双重柚子汁清香缠绕 * 品酸:充分搅拌,酸木瓜酱与奶液充分融合释放酸木瓜冷冽酸香 * 嚼酸:大口咀嚼拇指般大颗芦荟果肉,水润柔和的云南库拉索芦荟酸包裹酸奶让三层风味融合升级 粉芭乐柠檬水蜜桃风味 风味公式:香气值30%+酸度值40%+咀嚼值30% * 闻酸:揭开杯盖,来自北纬 23° 胭脂红芭乐的明亮酸香扑面而来 * 品酸:充分搅拌,胭脂红芭乐、海南粉柠檬果酱与奶液充分融合融成高级的雾粉色,也更激发果子的明亮酸香 * 嚼酸:大口咀嚼春雪水蜜桃大颗果肉,果肉纤维带来酸脆咀嚼感 黄杏黄桃话梅风味 风味公式:香气值25%+酸度值50%+咀嚼值25% * 闻酸:揭开杯盖,被西北绿洲烈日烘烤过的甜蜜果香沁入心脾 * 品酸:充分搅拌,黄桃的大颗果肉裹着酸奶激发西北黄杏明亮的酸甜口感 * 嚼酸:大口咀嚼,话梅绒和砀山皇金黄桃的大颗果肉组合出酸甜黄金比口感 【本期主播】 李牧羊,即刻 @李牧羊 在见小人和见天地之间选择了见手青 【本期嘉宾】 菌菌,最近在昆明雨天里发霉的菌菌本菌 【听到的音乐】 开头:平井 大 - 陽のあたる場所へ 结尾:杨音英 - 彝族敬酒歌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找到我们】 有兴趣参加对谈、寻求合作、加听友群的朋友👇🏻: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小红书:七分饱 👋🏻 添加小助手vx:qifenbao778
在第 45 期节目中,七分饱跟随饮食人类学者曹雨在广西吃了一圈粉。这次我们再次来到广西,从桂林出发,走全州-三江-柳州-南宁,在广西米粉地图上又多标记几个点。 新吃到哪些粉呢?螺蛳粉一开始的模样——粉汤分离版本;在一个小镇上吃到无名粉店、当地热门的滑滑粉,现做榨粉的全州红油米粉与融安滤粉、广西生榨粉。 这次我们还有机会在本地朋友带领下,探访湿米粉工厂,从米浆到熟化米团再到成型的圆粉与卷粉。 除粉之外,还吃到几个大开眼界的菜:羊瘪、牛八宝、带皮蚂拐(青蛙),感慨广西不止是粉,食物也很丰富啊: 00:45 这次行程是如何规划的?对广西米粉初印象 06:21 卤菜粉的价格与经济学(瞎说)的关联 14:57 马肉粉的传说,与起源的可能性猜想 17:22 全州红油米粉,米香与爽口的结合 20:37 三江无名柴火滑滑粉,本地人都知道 25:17 螺蛳粉的初始版本:螺蛳汤版关东煮 28:17 表面凹凸吸汁、微酸的生榨粉 29:25 本次吃粉 top3:外地人与本地人选择大不同 37:53 恭城油茶与三江油茶有哪些不同 42:08 羊瘪火锅刷新下限 47:34 从生炒青蛙知道一只青蛙多少只脚趾头? 📒名词说明 * 白先勇短篇小说《花桥荣记》 * 桂林大捷:桂林大捷是南明军队在抵抗清朝军队中取得的一场战斗胜利,该场战斗击败了清朝定南王孔有德 👆🏻刚熟化的米粉团 👆🏻米粉风干中 👆🏻咖啡因爆表的三江油茶 👆🏻融安滤粉 by 家琪 👆🏻马肉粉 👆🏻螺蛳粉创始版 👆🏻(抹茶)羊瘪火锅 👆🏻炒青蛙(带皮) 【本期主播】 思遥, @思遥 嗦到嗦到我心醉 【本期嘉宾】 曹雨,饮食人类学者,吃粉爱好者,《中国食辣史》《一嚼两千年》作者 Luxi,喜欢研究饮食社会学、煮饭和吃饭的人们。相信会做饭就能善待自己和身边的人:) 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刚入坑广西米粉阵无法自拔的崴崴 【素材】 音乐:郑宜农-591;YELLOW 黄宣-远行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如何找到我们】 有兴趣参加对谈、寻求合作、加听友群的朋友👇🏻: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添加小助手vx:qifenbao778
去年在香港漫游那集结尾,我们提到有机会想做更多关于香港文化的内容,这期就来填坑~我们从街头小吃的角度打开香港。 很开心邀请到在港播客「陪我过海」的三位主播,从太安楼开始,我们聊到随战后经济复苏快速兴起的走鬼档(街头小推车),聊到各自心水的街头美食,菠萝油要冷热恰当、外皮酥夹心热黄油凉,咖喱鱼蛋里的咖喱汁专门拿来捞饭,鸡蛋仔变得和华夫饼一样包一切。更别提还有蛋挞、车仔面、鸡蛋糕等等没有聊。 中西交融,藏龙卧虎,香港的街头从不缺故事,不缺美食: 04:02太安楼底商扫街,街头美食一箩筐 提到:鱼蛋佬;太安楼牛杂;美姐糖水;姊妹美食;海南鸡专门店 鬼故事指路➡️EP17 本地人带路 | 跟着香港东区居民不迷路,细说太古历史,鰂鱼涌美食和西湾河都市传说 11:45第一次在香港,体验颜色对比度很高的生肠(输卵管) 15:13菠萝包里(一般)没菠萝/墨西哥包不在墨西哥/鸡尾包没鸡尾 23:39烧卖烧麦稍卖稍梅,还有多少个名字? 28:34咖喱鱼蛋,好吃秘诀在咖喱汁 提及:九记食品厂;興利祥記食品;文记咖喱汁 39:23车仔面「嗱喳面」,廉政公署往事 44:46鸡蛋仔起源碳烤与电烤真有那么大区别?水果味麻辣味,还有什么味? 47:48心水推荐:牛奶冰室;周记烧麦;祥兴咖啡室;尖沙咀饿妈家姐 49:43菠萝包压扁最好吃?我的脑袋充满疑惑 56:14本地人寻店四重验证,姜涛严选很靠谱 61:40离开一段时间,再回到香港想吃什么 提到:谭仔;西营盘潮州人/达濠仔;华姐清汤腩;潮牛腩(较贵);捞捞面(石门京瑞广场) 太安楼入口👆🏻 鸡蛋仔的不同口味👆🏻 (老板会脱上衣的)海南鸡专门店👆🏻 FB上的香港美食关注组(部分) 提到书籍📚 《香江知味:香港百年饮食场所》 《图解香港烧卖》 拓展阅读📒 by Oil 点牛腩 崩沙腩一般最贵,是牛的横膈膜,软嫩味香。肥瘦刚好。坑腩位于牛肋骨之间(去肋骨后现一条条坑),口感软中带爽,牛味最浓。爽腩位于牛腹正下方,有层薄软胶质,比较软糯。By oil 车仔面 又称为「嗱喳面」,起源于50年代。 由于二战结束,大批内地人被迫搬至香港找不到工作,开始以此为生计。 起初车仔档是木头车改造的,木头车的上半部装有金属造的“煮食格”,能够分别放置汤汁、面条和各种配料。 因为无牌经营,车仔档也被称为走鬼档。 当时经营车仔面的流动熟食小贩,常在凌晨在市区的后巷准备食材,清早便把木头车推到街上开始贩卖面食。 早期食材:鱼蛋、猪皮、猪油渣、猪大肠、鸡翼尖、萝卜和生菜之类。 早期面条:米粉、河粉、幼面或油面择一,较高成本的乌冬和伊面后来才有,即食面通常是大光面([2]),有部分面档会提供出前一丁面饼但可能要另加钱。 早期汤底:早年可供选择的汤底主要有两三种,都是制作成本较低及制作较快捷的汤底,如用盐巴和猪油调配的清汤、主要使用咖喱粉调配的咖喱汤,另有牛腩汤底,不过早年的车仔面本身并没有供应成本较高及烹调时间较长的牛腩。后来又有沙嗲汤底,至于麻辣、酸辣及冬阴功等则是较后期才出现。 餐厅推荐:太子的何车车仔面、铜锣湾登隆街新记车仔面 【素材】 开头音乐:美味情缘-杨千嬅 本期封面由chatgpt 生成 【本期主播】 思遥,全网同名 @思遥 菠萝油加冻柠茶,唔该 【本期嘉宾】 「陪我过海」全明星阵容 赖老🦁Leo,尽力不变身老登的80后 Oli,口味南北杂糅的内脏爱好者 kelly,喜欢穿拖鞋的太古城街坊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联系我们】 有兴趣参与我们的对谈,或者寻求合作的朋友可以发邮件到以下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期在安吉余村 bottledream 瓶行宇宙的活动现场,与迷走神经小组的三位小组成员——英俊、ttt和阿挺,聊了聊ta 们怎么玩、怎么玩得有意思。 迷走神经(Vagus nerve)是我们身体里最长的一条脑神经,它连接着大脑与内脏,像一条隐秘的通道,让我们感受到饥饿、松弛、愉悦,甚至某些直觉与情绪变化。简单说,它是身体和感官感知世界的「神经高速公路」。 迷走神经小组希望用自己的身体经验、感官线索与直觉,找到去探索地方、生活和饮食的方式——不依赖推荐算法,不盲信点评榜单,而是用自己的「迷走神经」重新连接和发现世界。 我们从如何建立自己的「小众点评」聊起,聊到如何从日常观察中,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感知地图: 03:49ttt回老家后对常州的观察:学校门口小卖部变成托管班 07:26「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三河口也不是」 10:03点外卖像刷短视频 13:33社区食堂作为了解当地生活的线索 16:08宁波「本地人一条街」 19:52试试用地图软件代替点评软件 21:48放下评价系统后,用自己的五感重新认识餐厅 28:31四象限方法详解(从生活经验开始) 35:43小探索获得的「甜头」是构建方法论的起点 36:27给城市写「野史」:常州中山纪念堂前身是个川菜馆? 39:52「古茗指数」 :跟着奶茶店选址找乐子 40:52与老板聊天:重拾人与人的信任与沟通 48:56最小半径的探索,做最小范围的实践 迷走神经:如何练习「以自己为尺度」 拓展 陈荣辉 【素材】 开头音乐:Margot Zunni 封面来自 chatgpt 【本期主播】 思遥,全网同名 @思遥 溜达溜达,放松放松 【本期嘉宾】 「迷走神经」(按出场顺序) 英俊,不务正业所以开始「走神」的娱乐圈工作者。 ttt,在东东面馆每天一碗断生面的三河口小学生 阿挺,在上海吃不到横沥汤粉就住横沥河边的惠州小刘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联系我们】 有兴趣参与我们的对谈,或者寻求合作的朋友可以发邮件到以下邮箱:[email protected]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两位主播先后来到澳大利亚,漫游在城市与荒野。 牧远在墨尔本、悉尼、圣灵群岛「City Travel」:第一次开右舵车,大吃越南Pho,出海看鲸鱼;思遥来到「i人天堂」塔斯马尼亚岛「Walk」:从森林到荒原再到雪山,与大自然待在一起。 看到人生旷野中不同人的活法,也感慨外面世界丰富多彩,要多出去探险呀: 00:00 同在澳洲但没有碰头的澳洲平行之旅 02:03 出国旅行初体验:凌晨的新加坡樟宜机场;墨尔本城区复杂的电车系统;右舵车自驾 17:06 P人的极限赶机:距离起飞时间不到40分钟,到达机场 20:43 松弛的房东阿伯:你等等,我睡一觉再起来给你开门啊 23:18 塔斯马尼亚:荒野之境,徒步爱好者乐园 32:01 观察野生动物:袋熊、沙袋鼠、斑点袋鼬、塔斯马尼亚恶魔(袋獾);白鹮;小蓝企鹅;鸭嘴兽;南露脊鲸; 52:24 观鸟初体验:仿佛又多了一双眼睛 64:51 澳洲的人文与饮食景象:原住民;淘金热;流放犯往事 75:44 塔斯马尼亚最难忘酒店:千湖旅店 91:30 饮食&漫游推荐 * 酸奶:chobani/siggis/gippsland * 牛奶:farmhouse和hunt的牛奶 * 墨尔本的咖啡:market lane/cafe belt Melbourne/patricia/overlay/traveller * 市场:南墨尔本市场 * 墨尔本牛排 santelmo * 越南粉 lyn's kitchen * 悉尼香料店QVB * kinokuniya书店 * 墨尔本华文独立书店:别处书店 👆🏻随处可见的沙袋鼠 👆🏻阿波罗湾Apollo Bay日出 👆🏻塔斯马尼亚荒原 👆🏻亚洲超市酱料齐全 👆🏻圣灵群岛Whitsunday Island 👆🏻白鹮(外号trash bird) 👆🏻Vegemite制成的gelato 📚 名词说明 1. 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 澳大利亚东南沿海著名公路,全长243公里,以壮观的海岸线和十二使徒岩闻名。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沿海公路」。 2. 塔斯马尼亚恶魔(Tasmanian Devil) 岛上特有的食肉有袋动物,体型像小狗,以性格凶猛和尖叫声闻名。因传染性肿瘤疾病数量锐减,该肿瘤主要从面部(嘴角)发作,进而扩散到全身。 3. 袋熊(Wombat) 澳洲特有的掘洞动物,圆滚身体、短腿。防御方式独特——用坚硬的臀部堵洞抵御掠食者。袋熊的粪便是方形的,因为袋熊的肠道壁在不同区域厚度不同,导致收缩力的差异,进而排出方形粪便。 4. 鸭嘴兽(Platypus) 一种半水栖哺乳动物,长着像鸭子一样的嘴、河狸一样的尾巴,会下蛋、还能产毒。它与同在澳洲大陆的针鼹一起,组成了哺乳动物原兽亚纲的单孔目。 5.蒜苗鸡(葵花鹦鹉 / Sulphur-crested Cockatoo) 澳大利亚常见的大型白色鹦鹉,头顶一撮亮黄冠羽,飞起来像插了蒜苗。 6. 小蓝企鹅(Little Blue Penguin) 世界上最小的企鹅,羽毛呈灰蓝色,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沿岸。 7. 楚格尼尼(Truganini) 19世纪塔斯马尼亚原住民女性,被称为「最后的纯血原住民」。 8. Skybus 连接墨尔本机场与市区的快速大巴系统,是游客进城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 9. Vegemite 澳大利亚特有的酵母提取物酱,味道咸鲜浓烈,是澳洲人早餐常用的抹酱。 【本期主播】 思遥, @思遥 从今天起,做个鸟人 李牧羊,即刻 @李牧羊 在澳洲把牛奶当水喝 爽! 【素材】 音乐:简单生活-苏打绿;在云端-郭顶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如何找到我们】 有兴趣参加对谈、寻求合作、加听友群的朋友👇🏻: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添加小助手vx:qifenbao778
本期我们聊一聊cooking books、食谱书。现在你还会用食谱书吗?什么情况下会买食谱书,会使用食谱书呢? 本期我们请来在「美食书买手」POTLUCK BOOKS的Charlotte & Yana,和我们一起聊聊她们在全世界搜罗美食书的事。其中重点聊了聊食谱书。 听到两位介绍才知道,一本食谱书可以有多漂亮,从封面到内页,摄影、文字、排版精美如艺术品。在纸质书式微的当下,美食书再次让我们看到了书的独特魅力所在(提到的书非常多,具体可见书单): 00:14 认识POTLUCK:一家线上美食书店 03:29 为什么店里更多是进口食谱书 07:50 纸质食谱书的魅力,是能摸在手里的专业与精美 20:25 美食书买手书店的定位与选书逻辑 27:17 冷门菜系与素食书,接受的人少但好书也不少 34:48 海外食谱出版与国内相比有什么不同? 41:40 推荐书单(长长的list) 01:08:10 不止是书店,也是将人聚集在一起的地方 👆🏻出摊记录 👆🏻食谱复刻 👆🏻出摊 - 📚书单 - 🌍国外 《Salt, Fat, Acid, Heat》 作者:Samin Nosrat 出版社:Simon & Schuster 《Ottolenghi Simple: A Cookbook》 作者:Yotam Ottolenghi 出版社:Ebury Press River Cottage 系列 作者:Hugh Fearnley-Whittingstall 等人 出版社:Bloomsbury / River Cottage HQ 《Sirocco: Fabulous Flavours from the East》 作者:Sabrina Ghayour 出版社:Mitchell Beazley 《How to Eat a Peach: Menus, Stories and Places》 作者:Diana Henry 出版社:Clarkson Potter 《Great British Vegan: Simple, plant-based recipes to cook the nation's favourite dishes》 作者:Aimee Ryan 出版社:White Lion Publishing 📖中文 《红焖厨娘》 作者:蔡珠儿(台湾作家) 出版社:时报文化 《森林里有许多酒》《美食最相思》《大嘴吃八方》《左烧烤右喂汤》 作者:古清生 《咖喱传奇》 作者:Lizzie Collingham 出版品牌:三辉图书 《深层素食主义》 作者:Carol J. Adams 等 出版品牌:三辉图书 《恶魔花园》 作者:Wade Davis 出版品牌:三辉图书 《意大利人为什么喜欢谈论食物》 作者:John Dickie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食物:味道的历史》 作者:Paul Freedman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把討厭蔬菜變好吃!營養知識+挑食破解+親子食育 讓孩子學著愛上吃蔬菜》 作者:李婉萍、迷你酷食育工作室、宋雅雯 出版社:麥浩斯 《暴食江湖》《欲望厨房》 作者:焦桐 《中国米食》 作者:汉声杂志社 【本期嘉宾】 Charlotte & Yana ,一个爱做饭的女人和一个爱吃饭的女人,一起开了一家关于食物的小书店Potluck Books。 【本期主播】 思遥, @思遥 实体书痴迷者 李牧羊,即刻 @李牧羊 家中常备老菜谱 【素材】 封面:POTLUCKS BOOKS 音乐:100种生活- 卢广仲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如何找到我们】 有兴趣参加对谈、寻求合作、加听友群的朋友👇🏻: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添加小助手vx:qifenbao778
最近关于预制菜的讨论有点火热。如果抛开预制菜不谈,食物的价值能够充分在价格中体现吗?走进精品超市,能看到打着有机、农场直供、供港蔬菜等等标签的食材。它们价格往往比同类型贵一倍、甚至更高。 而在有机之外,还有生态种植的农产品,可能比有机食材还要贵。那到底什么样的食物是「好的食物」,有机、生态种植出来的食物就是好吗?这么贵的食物就是好吗?绿色、原生态、有机、无公害,这些标签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呢? 本期请来好好生活农夫市集的主理人裴红。好好生活创办第三年,她接触了大大小小很多农场以及背后的种植着、还有不少手工艺人,我想听听听她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她说生态种植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必苛责自己一定每餐都要严格摄入营养又健康的东西,比起关注吃进去的是什么,可能关注自己、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才是更重要的: 03:21 为什么不叫有机农夫市集?因为比起关注标准,更想关注生活。 05:54 有机的标准,对于小农来说是无法执行的。 10:48 将人与环境看作有机体,而不是机器 17:12 农夫市集的筛选标准:生产者而不是销售或者买手 19:03 市集的三重连接:人与土地、人与人、城乡之间 30:10 好食物的观念正在改变:丑水果、蔫菜也是好的 33:37 好好生活,先爱自己,再爱地球 37:12 吃生态食物真的很贵吗?成本算一算 41:38 做顿好吃的,是一种精神享受 45:43 迭代到7.0版本的零废弃中心 54:47 生活方式不会强加于人,如果你有余力时可以去好好生活玩玩看 👆🏻农夫市集往期图片(图源:好好生活农夫市集) 👆🏻农夫市集往期售卖的「瓜」(图源:好好生活农夫市集) 👆🏻零废弃中心(图源:好好生活农夫市集) 📒延伸阅读 FUJI ROCK如何做分类? 诺路环保 在“最干净的音乐节”捡垃圾:一群中国志愿者的FUJI ROCK之旅 小农为何无法认证有机? 食通社 当有机消费成为风潮,这里的农户为何放弃认证? 如何看待有机 三个料理人 国产有机食品值不值得买? 食通社 有机农业好在哪里?能喂饱我们吗? 农产品价格是否能和价值划等号 三个料理人 西贝、萨莉亚和面店公主 大雨食事处 食物贵吗?贵在哪里? 【本期嘉宾】 裴红,好好生活有机农夫市集发起人,理工女折腾了点看似文艺的事儿 【本期主播】 思遥,全网同名 @思遥 嗷嗷吃饭就是我的生态生活~ 【音乐】 我不是农人- 方大同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如何找到我们】 有兴趣参加对谈、寻求合作、加听友群的朋友👇🏻: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添加小助手vx:qifenbao778
在贵州黎平洋洞村第一次见到昭希舍的负责人陈希时,会被她所做的事情打动。 五年前她从北京来到这里,只因工作太繁忙,想找个山好水好的地方休息,不曾想待到了现在。这五年,她建造自己的木屋,用牛耕的方式种植老品种稻米,售卖5000 斤紫米为孩子们筹建乡村图书馆。 当我问陈希,她为什么不找企业赞助支持图书馆的时候,她说,想让这成为一个普通人支持普通人的故事。 洋洞村风光秀美, 阳光洒在大片梯田,沿着田埂可以闻到浓郁的香气。红豆杉泉是全村人的水源,泉水全年流动,清冽爽口。 昭希舍的介绍是「一颗种子到餐桌」,香禾糯、胭脂紫、小麻红、绿香珠、红禾糯,老品种在田里发光: 01:47 从城市到农村,建造自己的居所 04:16 水好,米就好 10:33 传统牛耕方式种植构成循环:牛粪堆肥、稻花鱼、流动的水 18:05 种植老品种:兼具口感与本地化 24:12 内里温柔的胭脂紫,一点不觉得在吃「白人饭」 29:15 洋洞村的现状,也是很多农村正在面临的 32:33 卖出 5000 斤紫米,筹建乡村儿童图书馆 34:55 在村里上课:甲骨文、西班牙语、跳舞与画画 46:06 筹措乡村图书馆:普通人帮助普通人 51:06 乡村生活不是乌托邦,它具体日常 点击支持洋洞村儿童图书馆 添加七分饱小助手,第一时间获得昭希舍新米预售资讯:qifenbao778 👆🏻从昭希舍往下看去的大片梯田 👆🏻真·米花(但拍糊了) 👆🏻儿童图书馆里孩子们的创作 👆🏻甲骨文第一节课:通过身体认识文字 📒名词说明 洋洞村儿童图书馆 洋洞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是一个有5000多在册人口的侗族村落。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前往县城交通不便,这里的学生很难链接到外部的文化资源。2020年12月,陈希和朋友们通过义卖5000斤米筹款建立了洋洞儿童图书馆,提供3000余本优质的图书、绘本和百余场儿童活动,服务于洋洞村4-12岁的儿童。了解更多:洋洞儿童图书馆 【本期嘉宾】 贵州洋洞村新村民,洋洞村儿童图书馆创始人,贵州食liao主播,昭希舍生态品牌主理人 【本期主播】 思遥,全网同名 @思遥 在昭希舍大概会长胖吧 【音乐】 开头:Jannabi - pony (sketch ver.)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如何找到我们】 有兴趣参加对谈、寻求合作、加听友群的朋友👇🏻: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添加小助手vx:qifenbao778
8 月 9 日两位主播思遥和牧羊出了趟小门儿,在贵阳Perlen 噗噜现场围绕发酵分享了一些不成熟的观察和感受。本期开小差,是分享会的精简内容。 特别感谢eEELAb的邀请与支持。现场回顾可点👉👉👉Perlen噗噜现场|理想的夏日,从一场发酵的聚会开始~ 9月 17-9月 23 日,云南滇西饮食文化旅行体验招募中,详情点击👉👉👉风味之旅招募|走千年盐道,抓住菌季的尾巴 01:30 正片开始:美食不美?发酵食物给人的感觉不一定美好 04:55 发酵食物与每个人小时候接受的味觉有怎样的关联 08:07 餐厅是如何把发酵食物带入菜品研发的? 12:01 控制这迷人的发酵:工厂如何控制发酵食物的运输环节 15:00 四川泡椒的独特魅力 22:26 各国发酵食品大不同 28:24 餐厅那越来越细分的发酵主题 👆🏻活动现场海报 听到的音乐🎵 开头:fox capture plan - すれ違い行く想い 【本期主播】 思遥,全网同名 @思遥 李牧羊,即刻 @李牧羊 在这个夏天持续发酵中 【本期嘉宾】 王某某:播客「边读边吃」主播,虽然不太能吃发酵食品但依然对发酵世界充满兴趣 【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找到我们】 有兴趣参加对谈、寻求合作、加听友群的朋友👇🏻: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添加小助手vx:qifenbao778
发酵为什么迷人? 大概因为它可以有无穷的变化,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风味,像一场冒险。 贵州的红酸汤、牛瘪火锅,云南的霉豆腐,越来越被人熟知。而家常风味里面豆酱、酱油、醋都离不开微生物作用,同样离不开发酵。 本期参加贵阳发酵活动「Perlen噗噜」现场,拉来发酵专业人士,九吋品牌创始人玛丽马与刘新征两位老师,趁新书《发酵中国》发布,一起聊聊发酵世界。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自己和发酵食物的故事。 ⭐️我们将在8月28日中午12点前,抽取五位有趣留言,送出《发酵中国》一本,祝你开心,生活噗噜噗噜的: 14:21 有冰箱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还要聊发酵? 16:15 德昂族和布朗族的酸茶不一样,侗寨和傣族的酸鱼也有不同 30:59 发酵的可控与不可控 33:58 有哪些一口吃到就发现,这就是当地的味道,这就是这里的风土滋味啊 冲破味觉体系的的独山三酸 西双版纳酸肉 普洱臭豆腐煮鱼 41:30 这豆酱,有奇香。做炸酱面正好(北京人说) 53:47 发酵封存时间:元朝人做乳饼的方法跟今天没什么变化 59:38 没有人类,发酵依然在进行 65:40 初次发酵尝试什么:发酵饮料;烘焙 71:20 贵州发酵风味推荐:铜仁酸萝卜 毕节大方县臭豆干 📒名词说明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元代佚名编撰的综合性日用类书,全书按十天干分甲至癸十集编排,收录家礼家训、农业生产、手工业技术、医疗养生、婚丧礼仪等内容。 Noma餐厅发酵实验 详细介绍了Noma餐厅在发酵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包括米麴、康普茶、酱油、味噌、醋、古鱼酱、乳酸菌和黑化蔬果等多种发酵方法。 油米村 1929年,被西方学界誉为“纳西学之父”的约瑟夫·洛克,经四川木里前往贡嘎雪山考察,途中发现了居住在无量河一带的摩梭人支系“Zher-Khin”(日新人)。1947年,他将纳西文化推向世界的著作《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面世,在这里他三次提及了一个当时仅有13户人家的村落——Yu-mi(油米)。 油米村隶属于拉伯乡的加泽行政村,其汉字谐音地名“油米”在阮可语中的含义是“团结的村子”。截至2020年底,这个村落有83户405人。除了两户冯姓汉族人家之外,其余81户皆为摩梭人,其中石姓28户,杨姓33户,阿姓20户。目前村里有9位东巴和2位侠武,终年为老百姓消灾驱邪,传递东巴文化的香火。 ——无量河畔摩梭人的生活画卷(作者:孙庆忠 李管奇) 东巴和侠武 东巴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侠武是巴教仪式中的武士形象或具备护法职能。 苏里玛酒 是摩梭人家用传统工艺酿造的美酒。其酿制方法是把青棵、大麦、小麦、荞麦、稗子、玉米、谷子等多种粮食混匀,在大锅里煮熟、烤干,与自采自制的酒药混匀,发酵。 听到的音乐🎵 开头:細野晴臣,鈴木茂,山下達郎 - パッション・フラワー 结尾:YELLOW黄宣,9m88 - 怪天气 【本期主播】 思遥,全网同名 @思遥 闻着臭,吃着也臭的都是谁在吃啊 李牧羊,即刻 @李牧羊 在发酵的海洋里咕噜咕噜咕噜咕噜 【本期嘉宾】 玛丽马:媒体人/创意人/写作者。九吋品牌联合创始人。 刘新征:食品发酵工程师/酿酒师/摄影师。九吋品牌创始人。 2022年联合出版《不可思议的发酵酿造》, 2025年联合出版《发酵中国.云南贵州》。 【更多收听方式】 欢迎在「小宇宙播客app」搜索订阅「七分饱」,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在「苹果Podcasts」上给我们5星好评,或者转发给朋友们一起听,添双筷子,一起吃吃喝喝!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爱发电、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Spotify、Google Podcast、Overcast、Castbox」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 【联系我们】 有兴趣参与我们的对谈,或者寻求合作的朋友可以发邮件到邮箱:[email protected]或添加小助手 vx:qifenbao778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