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原研哉:最后的日本武士

原研哉是日本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他操刀了无印良品的品牌更新,是MUJI历史上著名的“中兴之臣”,同时,他去年为小米设计的新logo也在网上引起了争议。 原研哉作为一个现代设计师,他跟久远的日本武士有什么关系呢?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聊了聊日本设计师同武士精神之间的某种隐秘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于原研哉严肃静穆的身体语言中,更体现在他对春秋战国的文化热爱中。 原研哉所代表的,可能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是“日本设计师”这个职业群体,比如设计了优衣库logo的佐藤可士和,就将自己的公司起名为「Samurai」,即「武士」的意思。而除了这些表面的牵连,设计的背后更是整个日本历史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投射。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还涉及了《阴翳礼赞》所描绘的日本文化特性,以及对原研哉为小米手机设计的新logo的评价等内容,欢迎大家收听。 🎯本期主播 范米扬 《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同济&包豪斯设计学硕士/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 🎯时间轴 03:34 原研哉的肢体语言和说话风格所展现的特点 07:33 关于原研哉是“现代武士”的推导逻辑 10:57 “工匠精神”无关于主观精神,而在于社会形态 16:14 原研哉的文化研究与现代设计精神母题之间的冲突 20:50 原研哉对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钟爱 24:55 从西方政治坐标体系评价原研哉 28:44 对于原研哉设计的小米新logo的几个看法 🎯背景音乐 晚钟—阁楼演奏班乐队 🎯作品资料 1.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 | 全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原研哉 《日本的设计:美意识创造未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原研哉《请偷走海报!+3》中信出版社 4.张宏杰《简读日本史》岳麓书社 5.古崎润一郎/大川裕弘《阴翳礼赞》浦睿文化 · 湖南美术出版社 6.佐藤悦子《佐藤可士和:把创意经营成生意》企业管理出版社 7.戴蓓会客厅 第八集:原研哉:一个不拿流行当资源的人(YouTube) 其他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34分钟
3k+
2年前

022. Costco与封建忠诚

Costco的全称是「Costco批发俱乐部」,是全球最大的会员制超市,也是美国排名前列的巨型零售商。Costco及其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经济实惠的价格,一直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发达市场的象征。 但是实际上,Costco在本质上一家“封建色彩“浓厚的企业。 Costco的封建色彩体现在多个方面。从「俱乐部」购物模式本身,到跟中国国企一样低的员工离职率,到令沃尔玛望尘莫及的顾客忠诚度,这些特点似乎都跟美国高流动性的商业社会不太相符。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详细讲述了,为什么Costco在本质上是一家古老的封建企业,以及为什么Costco的创始人有着浓厚的封建领主气质。从这些角度,你会理解为什么Costco有着令竞争对手羡慕的「封建忠诚」。 🎯本期主播 范米扬 《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同济&包豪斯设计学硕士/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 🎯时间轴 01:59 Costco的商业模式间接影响了很多中国人 06:13 “封建忠诚”的来源于含义 11:38 Costco品牌“封建色彩”的展现 18:05 「俱乐部」的商业模式起源于封建社会 22:28 为什么以「低价」著称的Costco总是在发达国家开店 24:35 为什么许多知乎用户对Costco评价很低 29:48 Costco创始人Jim Sinegal的封建领主气质 🎯背景音乐 晚钟—阁楼演奏班乐队 🎯作品资料 1.Jim Sinegal - Provost Lecture Series Spring 2017 (Youtube) 2.Brad Stone-《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 3.张宏杰-《简读日本史》 其他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32分钟
4k+
2年前

021. 乔布斯与伊斯兰

许多人误以为,史蒂夫·乔布斯的成功跟他的养父有关,理由是他的养父精通汽车维修,培养了乔布斯的工程意识。但是实际上,乔布斯的成功,可能跟他的生父关系更大。 追随乔布斯的生父阿卜杜拉法塔赫(Abdulfattah Jandali)的发展路径,我们发现了一个叙利亚名门望族的国际化足迹,这个家族,起源于大马士革的伊斯兰世界,却对国际政治有一定影响力。 乔布斯虽然没有跟亲生父亲相认过,却在无形中受基因之手的影响 。这无疑牵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即人的成功,到底是跟基因有关,还是跟生长环境有关。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深入的探讨。随着节目的徐徐展开,一个道理也开始浮现,那就是:“富不过三代”的认知可能是错误的,因为财富的获取,跟生长环境的关系很小,跟基因的关系很大,而且这种基因会传承至四百年之后。 也就是说,尽管你的人生还没有展开,却早就被几百年前的祖先所确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某些姓氏的后裔,从清朝到现在,一直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 🎯本期主播 范米扬 《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同济大学和德国包豪斯硕士/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 🎯时间轴 02:43 《the Son Also Rises》书里描写的社会学规律 06:13 乔布斯背后的叙利亚政商家族 08:04 乔布斯生父的本科“贝鲁特美国大学”的前世今生 12:38 乔布斯生父的商业天分和成就 16:38 乔布斯养父保罗·乔布斯的中产阶级人生 20:18 为什么说乔布斯的人生成就跟他生父相关性更大 30:44 财富基因可以传承三百年到四百年 🎯背景音乐 晚钟—阁楼演奏班乐队 🎯作品资料 1.书籍《The Son Also Rises:Surnames and the History of Social Mobility》作者: Gregory Clark 2.书籍《乔布斯传》、《成为乔布斯》、《Small Fry》等 3.文章《你的祖先,你的命运》作者:Gregory Clark ;翻译:Drunkplane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320700/ 4.文章《不自觉的历史|父子之间:永不可期的第二次握手》作者:杨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777223 5.其他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41分钟
5k+
2年前

020. 老干妈与核物理

大部分人对老干妈陶华碧的了解,可能是错的。 老干妈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国民品牌,在这个背景下,大多人对老干妈和创始人陶华碧的印象,包括“生活穷困”、“白手起家”、“只会做辣酱”、“不上市”等几个关键字。但是,媒体上出现的“老干妈”形象,更类似于品牌的storytelling,而非陶华碧本人。 我们在今天的节目中,揭示了一个跟舆论形象完全不同的陶华碧,这个陶华碧更有争议,也更立体。我们涉及到了下面几个问题:老干妈真的是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吗?老干妈真的是处于一个没有文化的家庭吗?老干妈的成功,真的只是因为埋头苦干吗?老干妈“不上市”的背后,到底还有哪些考虑因素? 通过拆解这些问题,我们将还原一个更真实的老干妈,也更能看清陶华碧身上所体现出的企业家的复杂人生。 🎯本期主播 范米扬 《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 🎯时间轴 04:11 老干妈陶华碧的丈夫有着非常不寻常的职业背景 07:53 老干妈与“核工业206”的不解之缘 11:01 老干妈的两个竞争对手,塑造了品牌的今天 16:58 关于陶华碧从饭店老板娘直接开工厂的问题 20:01 山寨产品抢先注册“老干妈”商标,老干妈元气大伤 24:58 老干妈与老干爹的“暗黑”竞争过程 29:50 不要把陶华碧本人想象成商业小白 🎯背景音乐 晚钟—阁楼演奏班乐队 The Godfather Waltz—《教父》电影 🎯作品资料 《辣道至简:老干妈陶华碧的经营智慧》李琦晨 其他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35分钟
11k+
2年前

019. 武康大楼:一个迷因复合体的形成

本期节目主要从“迷因复合体”的视角来分析武康大楼走红的深层次原因。 武康大楼位于上海徐汇区武康路和淮海路之间,是一栋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设计者为著名设计师邬达克。建国之后,影星周璇、赵丹、秦怡等也曾经居住于此。2017年,由周冬雨和金城武主演的电影《喜欢你》,展现了武康大楼的生活场景,也让这座建筑走入了许多新生代的年轻人的心中,许多影迷为此前来打卡。 但是,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提出了一个质疑: 武康大楼的走红真的是因为《喜欢你》这部电影吗? 答案既不是肯定的,也不是否定的。我们在播客中采用了“迷因复合体”这一概念和视角,详细分析了武康大楼走红的原因。除了迷因的角度,我们也从建筑设计本身对武康大楼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打造网红建筑。 除此之外,本期节目还详细聊了理查德·道金森对于迷因概念的创造,刘畊宏和王心凌翻红背后的传播学原理,网红为什么普遍无法维持热度等话题,欢迎大家收听。 🎯本期主播 范米扬 《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同济&德国包豪斯设计硕士/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 🎯时间轴 03:40“迷因(meme)”概念介绍 7:31 理查德·道金森之后的学者对于迷因概念的争论 12:47 “迷因复合体”概念解释 14:12以蜜雪冰城为例,介绍迷因复合体 21:35 明星和网红视角下的迷因复合体 24:32 从建筑本身的角度解释武康大楼的流行 35:34 武康大楼各种层面的迷因分析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 《自私的基因》等相关著作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42分钟
3k+
2年前

018. 可乐与神像:当药品成为宗教符号

可口可乐在大众的心目中是一种国际化的品牌,而脑白金、龟鳖丸等“保健品”是我国八、九十年的一股消费风潮。可乐与保健品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同一件事。本期节目的主题之一,就是讨论可乐与保健品的同构性。此外,节目也讲述了娃哈哈和农夫山泉曾经不为人知的历史。 本期节目的另外一个主题就是“可乐与神像”。为什么可口可乐成为了流行于全球的品牌迷因,对这个问题的考察不能仅限于可口可乐自身的branding & marketing,而是应该结合宗教心理学的维度去思考。在节目中,我们比较了自由女神像和可口可乐,还结合了巴米扬大佛和《西游记》中的案例,对于可乐的全球流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另外,本文也解答了几个关于可口可乐的主要问题,比如:为什么可口可乐在上海疫情期间成为了一种硬通货?Coca和Cola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可口可乐的配方要保密?中国未来的可口可乐会是什么?马斯克口中“可口可乐以前的配方”是怎么回事?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也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本期主播 范米扬 《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同济&德国包豪斯设计硕士/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 🎯时间轴 03:34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保健品风潮 7:05 农夫山泉和娃哈哈来源于八、九十年代的保健品潮流 14:18 “老西医”约翰·彭伯顿发明Coca Cola的精彩故事 19:05 王老吉、凉白开等国产饮料的可能发展路径 21:03 自由女神像就是科学时代的“神像” 23:42 第二次世界大战帮助可口可乐成为一种宗教符号 31:36 为什么可口可乐在上海疫情期间成为一种“硬通货”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 马克·彭德格拉斯特, 高增安等. 可口可乐传:一部浩荡的品牌发展史诗. 文汇出版社, 2017. 其他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33分钟
4k+
2年前

017. 沙县小吃与诸神黄昏

沙县小吃门店里有一种常见的椅子(见下图):它是木质结构,看起来既有北欧设计的简约之美,又有明式桌椅的文人之风。这款融合了中西特色的椅子,到底是哪来的呢? 实际上,这是丹麦设计大师汉斯·瓦格纳(Hans Wegner)的作品,而且它的正版价格高达数万元。瓦格纳的许多作品都非常有名,比如他有一款叫做“The Chair”的椅子因为被肯尼迪总统所钟爱,在美国广为人知。瓦格纳是一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设计师,但是,他的设计作品当中却有非常明显的中国传统特色,这是为什么呢? 本期节目,我们对包括宜家、HAY在内的北欧设计进行了一次精神溯源,从神话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北欧家具的设计水平能引领全球,同时又是为什么它们的风格是如此鲜明。“诸神黄昏”不仅仅是流传于北欧的灭世神话,它也把某些精神实质灌注到了设计作品中,这种精神和明式士大夫文化完美结合,一直流传到今天的沙县小吃。 🎯本期主播 范米扬 《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同济大学&德国包豪斯设计硕士/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 🎯时间轴 03:30 沙县小吃里的牛角椅及其设计者汉斯·瓦格纳 08:39 汉斯·瓦格纳与PP家具公司的封建忠诚关系 12:26 相比于清朝,明朝的家具有强烈的文人士大夫风格 19:06 人类文化领域的“设计溯源地”现象 21:03 神话故事传说与民族远古记忆 23:46 北欧神话“诸神黄昏”对于现实的映射 36:10 宜家的色彩风格分析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 学术论文 [1]俞映千, 朱梦玲, 张耀. 北欧家居设计——神话与人性美的结晶[J]. 明日风尚, 2016(13):1. [2]朱鹏. 北欧神话的起源及它的现代的影响[D]. 青岛大学, 2010. [3]刘双. 生存与神话——北欧神话体系形成发展分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7(10):4. 播客和视频节目 贝望录:57.北欧家居,不只有宜家.(小宇宙) Scandinavian Design 101:An introduction to Hans J. Wegner, a Danish design pioneer.(YouTube) 神话小叨:【北欧神话 合集】一口气读懂北欧神话,从创世到诸神黄昏!(Bilibili) 其他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40分钟
18k+
2年前

016. 无效媒介:时尚杂志为什么消失了?

本期节目我们聚焦于杂志产业,尤其是时尚杂志。 书籍、报刊和杂志是纸媒时代的三大主流载体。在电子阅读时代,书籍被电子书所替代,报纸被网络新闻所替代——这两种媒介都在新时代找到了自己的替代品,但是唯独“杂志”这一形式,在我们这个时代似乎消失了。尤其是时尚杂志,诸多曾经风靡一时的时尚杂志销量锐减,而他们开发的电子杂志也纷纷停更。 为什么时尚杂志找不到自己的替代品呢?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采用了Grant McCracken的传媒符号学的理论和Jacques Lacan的社会学理论,分析了时尚杂志的消失,以及新的媒介形式的崛起。采用这些理论模型,我们不但可以探究出时尚杂志究竟发生了什么,还能在新的时代构建新的传媒商业模式。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德国魏玛包豪斯/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 🎯时间轴 03:45 时尚杂志消失的背景 05:04 时尚杂志的符号消费属性 10:01 虚拟产品的符号消费案例:网易云音乐 12:45 时尚杂志的性别构建与文化内涵 16:15 法国学者雅克·拉康的“镜中自我理论” 19:35 时尚杂志与社交平台的95%软广现象 21:59 加拿大文化学者麦克拉肯的文化意义流动模型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H908Lucas锂源:欢乐斗地主(Cover:小旭音乐) 🎯作品外链与参考资料 1.乔纳森·比格内尔. 当代符号学译丛·传媒符号学[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 2.曲慧, 喻国明. 世界杂志产业十年: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 39(3):1-5. 3.董鑫, 金梦迪. 时尚杂志的数字化之路——以《Vogue》iPad版为例[J]. 新闻世界, 2014(7):154-155. 4.McCracken Grant. Culture and Comsumption: A Theoretical Account of the Structural and Movement of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Consumer Goods[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86(1): 71-84. 🎯关于我们 关注设计、商业、品牌背后的故事、文化和迷因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28分钟
9k+
3年前

015. 摄影之罪:平庸的混凝土是怎么被发明出“高级感”的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聚焦于一个问题:“混凝土”这种常见的材质,是如何被发明出“高级感”的。 混凝土的优点是坚固耐用,价格低廉。它被应用于高架桥、高速公路、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也因其高性价比在第三世界国家和贫困乡村广泛使用。但是这么一个常见的材料,在许多人眼中却充满了“高级感”。2021年,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在上海外滩举办作品展,现场排队一度达到4个小时,而“混凝土”正是安藤忠雄的作品标签。 在节目中,我们讲述了早期商人弗朗索瓦·埃内比克(françois hennebique)在混凝土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埃内比克的公司占据了世界混凝土20%以上的市场,他被视为混凝土推广的营销大师。同时,节目特别聊到了摄影技术与混凝土建筑的协同共生关系,指出黑白摄影对于混凝土的助推作用。 节目还涉及以下话题:从光影和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混凝土这么“上相”;网上热传的“苏联科幻建筑”究竟是怎么回事;赫鲁晓夫的上台对于混凝土应用的改变;我国农村电线杆子的来龙去脉;柯布西耶对于摄影技术的利用;网红和大V行为模式中体现的“影像宇宙”。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 🎯时间轴 03:12 混凝土的“高级感”是被发明出来的 05:00 弗朗索瓦·埃内比克的混凝土商业模式探索 09:21 埃内比克对于混凝土的公关手段和传播探索 12:30 没有摄影的出现就没有混凝土的流行 15:52 为什么混凝土适合摄影去表现? 20:15 关于苏联科幻建筑与赫鲁晓夫新建筑政策 22:36 柯布西耶对于摄影技术的运用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Adrian Forty:《混凝土:一部文化史》 Kenneth Frampton:《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张磊:《初探弗朗索瓦·埃纳比克钢筋混凝土体系及其应用》 周荣庚:《从苏联的电杆生产谈我国钢筋混凝土杆产品的发展方向》 其他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我们 关注设计、商业、品牌背后的故事、文化和迷因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28分钟
2k+
3年前

014. 为什么零元购里的美国黑人喜欢抢劫耐克?

本期节目,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社会议题,那就是为什么非裔美国人喜欢抢劫耐克。 2020年5月25日,两名美国警察导致黑人乔治·弗洛伊德的意外死亡,在全美引发了BLM运动(即“黑人的命也是命”)。在抗议的同时,有些城市也发生了骚乱,许多黑人群体开始走上街头,对一些店面进行趁火打劫,抢走了很多产品,被国内网友戏称为“零元购”。 如果说抢劫珠宝首饰和奢侈品还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我们发现,耐克的店铺也是这些黑人抢劫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些黑人群体为什么喜欢抢劫耐克呢? 这一期,我们基于耐克曾经的品牌营销策略,来聊了聊这个问题。在节目中,我们会揭示一个事实,那就是这种行为并非黑人群体一时兴起,而是早就深深根植于耐克的品牌基因当中。某种程度上来说,耐克的成功,带有一种品牌“原罪”。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包豪斯硕士/包容性设计中心 🎯时间轴 02:28 为什么说耐克的成功无法仅从技术层面来解释 04:01 为什么说耐克的成功也无法归因于“明星代言战略” 06:23 美国在70年代兴起的跑步热潮 08:47 为什么说Air Jordan系列是一个商业方面的失败 11:41 耐克抓住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 26:25 耐克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广告策略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Douglas B. Holt:Cultural Strategy 相关书籍和资料 🎯关于我们 关注设计、商业、品牌背后的故事、文化和迷因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32分钟
4k+
3年前

013. 新千年平面设计杀人事件

本期节目,我们讲了一个因为平面设计的错误造成的“杀人”事件。 这里要从波士顿的一个城市基建项目说起。这个工程最初是为了缓解波士顿的交通堵塞问题,包含了数段高架桥和海底隧道,被称为美国20世纪耗资最大以及最具有争议性的城市建设工程,被人叫做“大挖掘”(Big Dig)。 这个叫做“大挖掘”的工程数次延期,从20世纪拖到21世纪,比原定进度晚了近10年。2006年7月份,饱受工程困扰的波士顿市民终于迎来了海底隧道的使用,但是这里却发生了隧道垮塌事件,导致一辆经过的汽车被压在了水泥板下,而车里的一对夫妻一死一伤。 这件事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各种媒体轮番报道,FBI调查数年,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因为他们最后发现,事故里的杀人凶手,其实是一个不恰当的平面设计。 本期节目即聊到了这个事件,除此之外,我们还聊到了昆仑山矿泉水、恒大冰泉、李宁、华与华等一些平面设计案例,并进行了评价。欢迎朋友们收听。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包豪斯硕士/包容性设计中心 🎯时间轴 02:11 “新千年平面设计杀人事件”的背景介绍 04:50 “大挖掘”造成的海底隧道垮塌事故 07:13 对于海底隧道水泥板的工程合理性分析 10:16 隧道水泥板掉落的其他原因分析 12:21 产品平面设计的小失误,导致隧道垮塌并造成一死一伤 17:45 昆仑山矿泉水和恒大冰泉的平面设计分析 23:31 关于八马茶叶和李宁的平面设计分析 26:35 华与华的“老娘舅”品牌设计分析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1.《Tunnel of Terror》-NASA System Failure Studies:Volume 2 /Issue 5 2. 《Powers Fasteners, Inc. Charged with False Stat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I-90 Ceiling Collapse on Big Dig Project》FBI官网 3.《Epoxy Adhesive Anchoring System Specification & Design Manual》 Powers公司官网 4.《请原谅设计》 亨利·波卓斯基 5.《花掉 50 多亿之后,恒大要卖矿泉水业务:一个爆款怎么会变成包袱?》好奇心日报 6.其他相关网络新闻和资料 🎯关于我们 关注设计、商业、品牌背后的故事、文化和迷因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30分钟
2k+
3年前

012. 东北大花布:一场来自上海的艺术融合实验

本期节目的「迷因」主角是东北红绿大花布。 红绿常见于东北的一些饭店,同时在二人转和东北小品中也屡见不鲜,可以说,这种红绿大花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东北人民的一种精神象征。 那么,东北大花布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本期节目当中,我们参考了已有的资料和文献,讲解了东北大花布设计的一些文化来源。这些文化来源包括了欧洲现代设计史上的主流艺术运动,比如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法国的Art Deco,同时也指出了这种大花布背后的中国文化传承。 最为关键的是,东北大花布虽然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设计,但是却不是无名设计,它的背后有一个确定设计师。这位设计师生于广州,工作于上海,曾在英国企业担任设计师,但是最后却迎来了多舛的命运。 🎯本期主播 范米扬 设计和品牌研究者/包容性设计中心 🎯时间轴 02:25 苏式服装“布拉吉”在《你好,李焕英》电影中有过展现 05:30 红绿大花布其实是来自于上海 07:34 红绿大花布的设计师受到过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11:25 英国企业纶昌印染厂是中国印染界的黄埔军校 13:37 Art Deco等抽象派的艺术运动也影响到了上海的印花设计 18:01 红绿大花布设计的时代背景 23:25 关于红绿大花布灵感来源的商榷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1.《红绿大花布是东北人的精神图腾,但其实它是上海人的发明》大象公会 2.《20世纪中期(1949-1979)上海印染设计师群体研究》朱丹 3.《论“东北大花布”的艺术社会学建构》刘寅凯 马林兰 4.《论 2 0 世纪五十年代苏式服装在中国的兴衰》许星 5.《论中国传统民间色彩的特征》袁玲 🎯关于我们 关注设计、商业、品牌背后的故事、文化和迷因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31分钟
1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