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迷因电波”播客的主人公是莱昂纳多·达芬奇。 达芬奇在“画家”的身份之外,最为人熟知的是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在很多对于达芬奇的很多描述中,他是解剖学和生物学的先驱,而且在物理学领域小有所成。除此之外,达芬奇还是一个卓越的工程师,他不但设计了各种机械设备,还曾经设计过飞行器。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一类的描述似乎都存在一个逻辑漏洞:既然达芬奇有这么多科学发现,那为什么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相关课本上都没有提到过他呢? 一个人有着诸多超越时代的发现,却从来没有被主流科学界承认过,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位画家的贡献被严重夸大了吗?还是因为某些组织刻意把达芬奇给抹去了? 实际上,这两种推论都不对。本期节目,我们将为大家揭晓答案。 🎯本期主播 范米扬 设计和品牌研究者/包容性设计中心 🎯时间轴 02:50 关于达芬奇的几个事实 04:30 《博士来拜》是达芬奇的第一个人生“滑铁卢” 11:12 达芬奇对于鸟类的研究和物理学发现 14:01 《维特鲁威人》画作的前世今生 18:34 关于“达芬奇偷尸体”传说背后的解剖学真相 23:05 达芬奇科学成就背后的时代原因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作者Walter Isaacson 🎯关于我们 关注设计、商业、品牌背后的故事、文化和迷因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本期题目我们聚焦于「工业设计」所依托的现代工业体系,也就是mass production的来源。「设计」来源于工业革命,这是传统的观点,但是实际上,工业革命本身不是一个时间截点,而是一个发展过程,而对于现代设计来说,「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这个事件更具有意义。 而这种大批量生产本身,就是起源于美国跟法国的战争,准确来说是来源于这次战争的枪支制造。 在节目中,我们聊到了「美国制造体系之父」伊莱·怀特尼(Eli Whitney)跌宕起伏的经历。怀特尼被称为是「一只手终结了美国独立战争,另一只手挑起了美国南北战争」,怀特尼是一个工程师,也是一个商人,但是他不是政客或者军事家,怎么可能终结战争,又如何挑起战争呢?我们在节目中详细讲道,这跟他对在美国政府那里收到的一笔滑膛枪生产订单有关。在整个美国只能生产300支枪的年代,他承诺要在两年内给军队生产1万支枪。这种“信口开河”除了是因为商业家固有的自信,更是因为他对于「标准化」生产的洞见。 但是,怀特尼虽然接下了任务,但是他并没有生产出这么多枪,反而差点面临着军事法庭的制裁。而最后,在总统面前的一次枪支表演,才为现代工业的后续发展打开了出路。 🎯本期主播 范米扬 设计和品牌研究者/包容性设计中心 🎯时间轴 02:40 伊莱·怀特尼个人介绍 04:50 美国政府的一笔紧急军火订单 08:53 怀特尼的“标准化”枪支生产思路 12:44 怀特尼面临着美国军方的调查 16:09 怀特尼在两位总统面前进行拆枪和装枪表演 20:38怀特尼功成名就,“美国制造体系”开始发展 24:10 流水线生产开始出现,并影响到其他国家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1.书籍:《工业设计史》何人可 2.书籍:《世界设计史:一战至二战》Voctor Margolin 3.论文:《战争与设计: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设计的批判性思考》杨一洲 4.文章:《他 200 年前的这个创想,让一切都“标准化”了 | 我们的生活是这样被设计的》 5.文章:《美国往事——现代工业的奠基人:伊莱·惠特尼》 6.文章:《工业设计,竟是枪支制造的副产品?》 🎯关于我们 关注设计、商业、品牌背后的故事、文化和迷因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本期题目我们通过「华尔道夫酒店」和「瑞吉酒店」背后的两兄弟之争,讲述了超豪华酒店产业250年的发展。 华尔道夫酒店,全称为华尔道夫-阿斯托利亚酒店(the Waldorf-Astoria),是由两家超豪华酒店,即「华尔道夫酒店」和「阿斯托利亚酒店合并」而成。这两家酒店分别由由美国首富家族中的哥哥William Astor和弟弟John Astor所创建。 弟弟创建阿斯托利亚这个品牌,实际上是为了在商业战场上报复哥哥,但是最终却被哥哥的华尔道夫给合并。 后来,不甘心的弟弟又创建了著名的瑞吉酒店(St.Regis),继续跟哥哥竞争,并做得有声有色。但是1912年,这位弟弟登上了举世闻名的泰坦尼克号,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这位弟弟在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电影中亦有出现,而且还有剧情和台词,看到之后更让人产生无尽的畅想。 除了两兄弟的世纪战争,本节目也讲解了他们的家族——纽约阿斯特家族的传奇故事。第一代阿斯特家族从德国移民过来,通过野性的毛皮和鸦片生意,积累起巨额财富。同时他们在纽约施展权术,购买了曼哈顿500多处土地,一举成为美国首富。他们的财富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到了第四代的阿斯特兄弟,仍然是美国首富。 但是这一切,都消失在了泰坦尼克号陨落的那个夜晚。 🎯本期主播 范米扬 设计和品牌研究者/包容性设计中心 🎯时间轴 06:02 老阿斯特从德国移民成为美国首富 07:35 老阿斯特发现了毛皮贸易和鸦片生意 11:21 第一家现代酒店:波士顿特里蒙特酒店 19:30 威廉·阿斯特和约翰·阿斯特兄弟之争 26:12 威廉·阿斯特建华尔道夫酒店羞辱弟弟 30:25 弟弟使用阿斯托利亚酒店进行报复哥哥 34:30 瑞吉酒店的品牌背景 38:40 弟弟约翰·阿斯特·四世葬身泰坦尼克号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When the Astors Owned New York》 Justin Kaplan 《旅馆:现代化空间的历史、社会与权力》卡罗琳·菲尔德·利万德等 《酒店管理概论》 苏枫 《酒店豪门恩怨:始于华尔道夫,兴于瑞吉,死于泰坦尼克》 🎯关于我们 关注设计、商业、品牌背后的故事、文化和迷因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欢迎公众号和小红书搜索和关注「范米扬」 本期题目我们聊了聊前两天引发舆论事件的星巴克。很多人讨厌星巴克,因为他们的中生活方式和小资审美情调,许多批评者认为,星巴克在国外就是沙县小吃或者兰州拉面这样的形象,却在国内伪装成高端品牌。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星巴克当初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他们在国外到底是个什么地位?他们的核心群体到底是谁?“第三空间”理论真的能解释星巴克的成功吗?在各种10万+的相关热度文章里,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深入分析,现有的文章更多是情绪宣泄。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使用了牛津大学Douglas B.Holt的“文化战略”相关理论,对星巴克进行追根溯源,从品牌和设计的角度,分析星巴克身上存在的问题。在节目中,我们对美国的精品咖啡运动、波西米亚咖啡文化,以及星巴克的符号性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什么这个品牌到底是因为什么走红的,以及为什么从成立以来总是具备争议性。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包容性设计中心/设计理论研究者 🎯时间轴 03:35 美国不同于欧洲的独特咖啡文化 04:24 战后出现的中产阶级品牌化浪潮 10:30 西海岸六十年代的食品亚文化圈 16:39 原创者皮爷咖啡与模仿者星巴克 20:55 星巴克连锁商业模式的失败 27:46 波西米亚符号在星巴克的成功 33:40 星巴克品牌内在的二元分立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Douglas B.Holt的“文化战略”相关论文和书籍 《星巴克:舆论的分裂与符号的胜利》 🎯关于我们 关注设计、商业、品牌背后的故事、文化和迷因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欢迎公众号和小红书搜索和关注「范米扬」 本期题目是《时尚是一种阴谋吗?》,做这个话题是因为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一种争论,这种争论是因为,有很多人认为“时尚”这种东西本身根本不存在,因此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思想骗局。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摆脱了空洞的纯理论辩论,而是结合法国时尚发展的过程,来说明时尚这种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及它和世界发展大趋势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也聊了法国时尚当中有关于“阴谋”的某些部分,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高级定制”,以及它和成衣产业之间的持续性斗争。 本期节目时长43分钟,用幽默活泼的语言,详细分析了“时尚”和“时装”产业的演变过程,力求讲清楚“知其然”背后的“所以然”,也就是时装产业演变的内在根本逻辑。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包容性设计中心/设计理论研究者 🎯时间轴 01:55 法国时尚的原点是路易十四 04:35 路易十四的“时尚治国”理念 08:54 时尚产业政策和时尚消失殆尽 16:48 专业的服装设计师应运而生 17:48 巴黎时装产业的一个“大阴谋” 24:37 希特勒曾经想把法国的时尚产业迁移到德国 25:45 法国时尚在战后遭遇灭顶之灾 31:15 法国时装产业的另外一个“阴谋”:高级成衣 36:41 时尚品牌的盈利结构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书籍:《巴黎时尚界的日本浪潮》川村由仁夜 书籍:《西洋服装史》 李当岐 论文:现代成衣的历史发展及其产业状况研究 郭建旭 《法国的“高级定制”产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关于我们 关注设计、商业、品牌背后的故事、文化和迷因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欢迎公众号和小红书搜索和关注「范米扬」 本期题目是《汽车与马车:一个百年谎言》,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想,这个“百年谎言”指的是什么呢?这要从“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过的一句名言说起。他说:“如果你问用户想要什么,他们只会要一辆更快的马车,而不是一辆汽车”。 但是福特没有告诉你的是,他引以为豪的福特T型车,就是被一位马车商创立的汽车品牌给打败的。 这个马车商曾经建立了美国最大的马车企业,他率先在马车行业采用了垂直整合、流水线生产和经销商制度,被人们称为“马车大王”。而在汽车时代来临的时候,这个马车商又创立了美国最大的汽车企业。而正是这个企业,后来在市场上把福特的T型车打得落花流水。 这个马车商叫威廉·杜兰特(William Durant ),他创建的公司正是通用汽车。 我们本期的内容,就是以马车商威廉·杜兰特为线索,讲述了一百年前美国汽车产业发展初期的历史,为听众展开了一幅浩荡的商业战争画卷。听完你会发现,马斯克和特斯拉们的结局,早已写在了历史中。 节目内容比较丰富,我们这期分为了上、下两期。本期内容是下半期。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包容性设计中心/设计理论研究者 🎯时间轴 00:52 威廉·杜兰特为什么被通用开除 05:11 跟天才赛车手路易斯·雪佛兰合作,成立了雪佛兰品牌 09:32 为了对标福特,雪佛兰490车型诞生 10:47 杜兰特跟银行家斗智,戏剧性地回到了通用 15:30 克莱斯勒进入通用公司 16:47 杜兰特最终的命运 🎯作品外链 马斯克和特斯拉的操作,早就写在了历史课本里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关于我们 关注设计、商业、品牌背后的故事、文化和迷因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欢迎公众号和小红书搜索和关注「范米扬」 本期题目是《汽车与马车:一个百年谎言》,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想,这个“百年谎言”指的是什么呢?这要从“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过的一句名言说起。 他说:“如果你问用户想要什么,他们只会要一辆更快的马车,而不是一辆汽车”。但是福特没有告诉你的是,他引以为豪的福特T型车,就是被一位马车商创立的汽车品牌给打败的。 这个马车商曾经建立了美国最大的马车企业,他率先在马车行业采用了垂直整合、流水线生产和经销商制度,被人们称为“马车大王”。而在汽车时代来临的时候,这个马车商又创立了美国最大的汽车企业。而正是这个企业,后来在市场上把福特的T型车打得落花流水。 这个马车商叫威廉·杜兰特(William Durant ),他创建的公司正是通用汽车。 我们本期的内容,就是以马车商威廉·杜兰特为线索,讲述了一百年前美国汽车产业发展初期的历史,为听众展开了一幅浩荡的商业战争画卷。听完你会发现,马斯克和特斯拉们的结局,早已写在了历史中。 节目内容比较丰富,我们这期分为了上、下两期。本期内容是上半期。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包容性设计中心/设计理论研究者 🎯时间轴 03:01 威廉·杜兰特的显赫的家族背景 04:15 杜兰特在马车产业中所做的创新 06:40 亨利·福特从爱迪生的公司离开 09:15 杜兰特在汽车产业的第一步棋:别克汽车 14:46 威廉·杜兰特成立了通用汽车 16:26 凯迪拉克 21:59 杜兰特被通用汽车开除 🎯作品外链 马斯克和特斯拉的操作,早就写在了历史课本里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关于我们 关注设计、商业、品牌背后的故事、文化和迷因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欢迎公众号和小红书搜索和关注「范米扬」 便利店是日本人发明的吗? 便利店比小卖部到底强在哪里? 便利店的商品摆放都有哪些套路? 便利店开在什么地方最赚钱? 为什么国内前三的便利店品牌你很少听说? 便利店和天气预报有什么关系? 本期节目的主题是“便利店”话题,我们立足于微观,从设计师和商业家的角度,讲了上面六个关于便利店的有趣问题。 之所以做这个主题,是因为「便利店」这个话题具体一定的社会性,它反映了两个不同状态的中国:在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便利店已经成为一种再熟悉不过的基础社会设施;但是另一方面,在郑州和济南等城市,也出现了7-ELEVENn 开业首天排长队的情况。这说明,便利店的业态在中国正在发生变化,也正在被更多人所熟知。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包容性设计中心/设计理论研究者 🎯时间轴 02:34 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是美国的7-11 05:50 为什么小卖部竞争不过便利店 08:20 为什么便利店都开始卖咖啡了 09:05 便利店的商品摆放套路 13:48 便利店开在什么位置最赚钱 19:21 为什么开店数量排名前十的品牌都没怎么听过 23:40 为什么便利店行业特别需要注意天气预报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Aphrodite’s Child-《Such A Funny Night》 🎯作品外链和参考资料 《便利店和天气预报有什么关系?》 🎯关于我们 关注设计、商业、品牌背后的故事、文化和迷因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欢迎公众号和小红书搜索和关注「范米扬」 乔布斯经常引用毕加索的一句话:“好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剽窃”。话音刚落,苹果就剽窃了毕加索,而且通过这个“剽窃”创造了一个至今仍在使用的经典设计。 当然,本期的主题不是讨论作品的版权与剽窃,而是讲四个苹果的图标设计背后的故事与人生。除了苹果电脑上的Finder(访达)图标,我们还会聊到其他三个图标:何同学没有说清楚的那个1984年的Face ID笑脸,以及iPhone的通话和短信App图标。我们从人机工学聊到自杀的设计大师,从苹果早期女性设计师聊到中世纪。想表达的是,这些我们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小图案,背后都有着发人深省的思考或呕心沥血的付出。 本期内容涉及到各种图片,在“中欧商业评论”公众号的同名文章中都有贴出,每周一更,敬请期待~ 🎯本期主播 范米扬 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设计理论研究者 🎯时间轴 02:40 关于Finder图标来自《蝙蝠侠》中哈维·丹特的说法 04:10 关于Finder图标来自于毕加索《 Two Characters/Deux personnages 1934》的说法 07:35 关于B站的何同学说的Face ID那个“1984年的微笑” 08:15 Happy Mac的设计师苏珊·卡雷 13:17 德雷福斯设计了Model 302电话机 17:25 为什么电话听筒要设计成扁平的 20:28 通讯类的手机App都使用气泡图标 21:28 对话气泡的雏形在中世纪就开始出现 🎯作品外链 苹果从毕加索这儿偷了什么? 🎯背景音乐 阁楼演奏班-《晚钟》 Aphrodite’s Child-《Such A Funny Night》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欢迎公众号和小红书搜索和关注「范米扬」 无印良品的创始人是个共产主义者,无印良品的诞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人们对无印良品有一个误解,那就是把MUJI的出现,简单归结于日本生活方式和美学的成功。但是他们忘了,无印良品的创始人堤清二曾经是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日本共产党员,无印良品反消费主义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消费批判学。 堤清二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和作家,他也是世界首富的哥哥,是日本众议院议长的儿子,更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早年加入日本共产党,发誓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中年发奋研究经济学,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日本消费主义。更是身体力行,创造了反消费品牌「无印良品」。 🎯本期主播 范米扬 《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 🎯时间轴 00:50 无印良品创始人堤清二显赫的家世背景 01:19 无印良品的理念源自于反消费主义文化 05:10 父亲发国难财变成富豪,进入政界 08:00 信仰马克思,加入日本共产党 11:00 身兼秘书职位,进入日本政府高层 15:00 用笔名进行写作,成为文坛巨匠 16:30 《消费社会批判》的写作与出版 20:53 无印良品的诞生过程 25:01 堤清二的中国情结与堤义明的悲惨结局 🎯背景音乐 Aphrodite’s Child-Such A Funny Night 🎯作品外链 《无印良品与共产主义》-商业设计研究所 https://mp.weixin.qq.com/s/K4TLIx8nE7vBJBo0RQOlfQ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1896年,清朝官员李鸿章去美国访问交流。当考察团乘坐的邮轮缓缓驶入纽约港口,李鸿章被曼哈顿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所震惊。但是李鸿章不知道的是,这些摩天的大楼的的主要作用,主要就是大公司的白领们用于办公。 白领们并非一开始就是光鲜亮丽的,就在李鸿章去美国的五十年前,也就是上班一族刚刚出现的时候,白领们瘦弱的体格和油腻的打扮遭受了美国劳动人民的无情嘲讽,以至于偷偷去健身房开始成为一种热潮。 二十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纪,两次工业革命匆匆而过,白领与办公室彼此纠缠在一起,既有着郭敬明小说中那种玻璃幕墙背后的光鲜,又成为《黑客帝国》电影中讽刺的对象。最终,办公室的格局被一个办公用品公司完全锁定,再无突破。 🎯本期主播 范米扬 《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 🎯时间轴 00:20 白领的瘦弱和油腻受到歧视,健身房开始兴起 05:40 美国疯了,百年前铁路总长度是今天中国的三倍 08:20 职业经理人出现,专用办公室开始流行 11:00 曾经的气压运输管系统,文件从门口直达老板 14:09 郭敬明炫耀的玻璃大楼 ,50年代火遍全球 16:49 没考上哈佛,他去工厂拧螺丝,创建了科学管理 18:24 管理学传到苏联,人力资源HR开始出现 19:52 办公桌和办公椅重新发明:路径完全锁定 🎯背景音乐 Aphrodite’s Child-Such A Funny Night 🎯作品外链 《消失的白领》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微信,注明来意; 入群成为听友请扫描左侧二维码,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你可能之前没听过“迷因”这个词,但“迷因”无处不在:蜜雪冰城那句“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实际上是源自于19世纪70年代诞生的美国民歌《哦,苏珊娜》;“小镇做题家”“内卷”这些社会学词语短期内传遍全网,引发了共鸣;实力派演员于和伟在沉寂了十几年之后,却因为一段魔性跳舞的短视频重新蹿红。这些不断传播的基本单位——《哦,苏珊娜》的旋律、某个社会学名词、某些影视片段,就是一个个“迷因”。 🎯本期主播 范米扬 《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 🎯时间轴 00:00 “迷因”是什么意思? 04:25 我们研究四个方面的“迷迷之因” 🎯作品外链 你是否想过,那些令人费解的商业现象背后的“迷因”是什么? 🎯背景音乐 Aphrodite’s Child:《Such A Funny Night》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设计源代码、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 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成为听友,可以解锁更多精彩内容,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