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6. 一个提升专注的小方法

频繁使用手机,浸泡在互联网世界,就像住在一个房子里,不断有人来敲门,你不断去开门,看看谁来了呀谁来了呀,还有谁呀,你一天接待无数的客人,没有片刻休息。——对,光顾着接客了,啥事没干。 实践一个小方法半年多了,就是pad 和手机分开使用,大大提升专注力。 那种频繁有消息的,需要回复,不确定性的,随机推送的,都放在手机里。 那种看书、看剧、看课程,需要主动搜索、主动投入注意力的,都放pad 里。 这样给设备分工之后,直接就打造了一个清晰的边界。 有的时间专门用来和世界互动,有的时间住进内心的房间,专注阅读娱乐。 还有一个小 tip: 平时碎片化的文章,可以先收藏,集中起来看。例如你随手刷个朋友圈,看到一个感兴趣的标题,但此时还不在一个阅读心境,那么就先点击收藏。微信读书,可以同步微信里收藏的文章。然后固定的阅读时间,打开pad,专门去读那些收藏的文章,有点像高中时在图书馆阅览室读杂志的感觉。 个人体验是,这种集中阅读,很专注,也很有获得感。在互联网侵扰的生活,有一个自己安静的空间,能让空虚的内心得到休憩、感到满足。 相关推荐: 播客《纵横四海》单集——《手机大脑》:放下手机,还我健康和自由 书籍《赖声川的创意学》

17分钟
1k+
10个月前

E26. 春节自救,逃离是个中性词

本期嘉宾:哲斐,在读的社会学专业研究生,曾从事记者、公关等职业,有4-5年工作经历,不断探索自我、心中有所热爱的理想主义者。(第17期播客《哲斐:抵抗“逆社会时钟”焦虑,重返校园探寻社会学的旷野》嘉宾) 本次节目,我和哲斐分别从心理学、社会学视角,解读春节期间代际冲突背后的影响因素,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讨论家庭创伤、家庭权力斗争、社会变迁对家庭的影响等话题,也分享了从我们的视角,在家庭冲突中“幸存”的可能性。欢迎收听! 01:15 过年回家的心情 05:08 和父母发生矛盾的常见场景 13:46 抗拒走亲戚 21:50 社会变迁: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 28:29 在理解代际冲突上,社会学与心理学视角的相互补充 33:45 “可能不是因为我父母不爱我所以这样对待我,而是他们这一代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 38:41 谁是更有力量的一方?——年轻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更丰富的。长辈们的观念可能还停留在农业社会,年轻人已经走向现代性 41:26 关于家庭内部的权力关系、权力差异,让习惯于在权力上位的父母让渡权力给孩子,是很难的 47:05 “在代际间,谁先理解这种巨大冲突背后的社会学因素,谁先获得解放。谁先看见差异并尊重差异,谁先获得解放。” 54:14 逃离是个中性词 ,回避也是设定边界的一种方式,回避意味着“面对痛苦,你有得选” 58:37 家庭中的情感暴力/童年的创伤 1:00:22 养育内在小孩/成年意味着你开始拥有自己的力量 1:05:20 “在痛苦中,才能感受到自己”——反复重复的痛苦,精神分析里的“强迫性重复“/无意识的意识化: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1:08:29 代际创伤——在潜意识中家庭的创伤,一代代传递下来 1:12:08 逃离也是可以的/走亲戚,就当社会学的田野调查吧 相关推荐: 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 书籍:《不原谅也没关系》皮特·沃克;《身为女性的选择》上野千鹤子;《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塔拉·韦斯特弗 文章:《过年不想回家怎么办?春节生存完全指南》杨嘉华Jenny 播客:《燕外之意丨春节回家,我比过年的猪还害怕》 AI对话游戏:《决战·拜年之巅》ChatMindAI团队 片尾:《外公的热气球》roysterlee

75分钟
99+
1年前

E25. 当大学生开始使用ChatGPT

本期嘉宾:罗小黑,人工智能专业大三学生,业余户外领队,喜欢徒步、长跑等;雪儿,研二学生,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研究,热爱生活,典型E人儿。 02:54 初次使用ChatGPT的体验 07:37 科研与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我现在基本上一整天都在和它打交道”“简单的代码直接让它帮我写” 15:41 当用ChatGPT帮助解梦 19:56 ChatGPT与搜索引擎的使用对比 24:02 ChatGPT的工作原理——大语言模型 26:13 伴随AI产生的新职业——AI训练师、数据农民工 30:03 从“不想写的作业/水课的作业,丢给ChatGPT写”开始,聊一聊ChatGPT的使用对大学学习的影响 35:14 “如果你总是使用它生成的内容,而不加思考,那你已经在使用它代替你自己。” 35:52 ChatGPT擅长与不擅长生成的内容 37:57 “ChatGPT的出现,更放大了思考/提问的价值。” 38:30 “讨好的ChatGPT”——有时候给出看似很正确的答案,其实是假的。 40:16 如果拟人化多面ChatGPT,你会形容它?——博学耐心的G老师/什么都知道但不精通的人/很NICE但不一定可信赖的人 45:18 可能的一些问题、威胁——提问时的输入数据的信息安全问题/ChatGPT产生的信息污染问题/被不法分子使用的问题/版权的问题/责任划分的问题 48:28 关于自身技能是否会被取代的焦虑感——最好的办法是了解与使用它/一些无法被取代的情感、照顾、感知、皮囊 相关推荐 书籍:《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肯尼斯·斯坦利 乔尔·雷曼 电影:《HER》斯派克·琼斯 播客:《AI时代教育的意义绝非应试,而要培养建全幸福的人》/《Chatgpt、教育和人类的未来》/《AI狂飙的时代,人还有价值吗?》 视频:《【渐构】万字科普GPT4为何会颠覆现有工作流;为何你要关注微软Copilo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 片头/片尾:《花房姑娘》崔健

58分钟
1k+
1年前

E20. 小宇:感到迷茫?孤独?聊聊存在主义

本期嘉宾:小宇,心理咨询师,国际学校中学部专职心理教师,曾经边读大学边做翻译,早早步入社会探索职业生涯,尝试过许多职业。 01:12 由于职业中的倦怠感,开始重新思考职业,了解存在主义 03:53 存在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背后的哲学假设 06:24 与存在主义相对的虚无主义、享乐主义 08:40 由存在主义的思想出发,联想到当前社会的主流叙事 10:11 大学生在刚步入大学时与即将离开大学步入社会时的迷茫 12:44 徐凯文提及的“空心病” 17:07 存在主义认为我们人生而就是孤独的 21:25 在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时间与自由,却深陷迷茫的痛苦中 26:32 自己的处境,到底是谁造成的,谁来承担起自己生活的责任 27:56 荣格的“自性化” 35:05 看似悲观的存在主义,认为人们被抛到世界的旅程是孤独的,生命本身并无意义,但同时存在主义也赋予个体以生命力,每个人去建构自己的人生,建构自己的意义 42:38 关于“本真的互动”:非本真的互动压制了我们存在的真实核心,它使我们变得机械,失去个性 47:19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一书中主要谈及的主题: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感 推荐阅读: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欧文·亚隆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博·雅各布森 片头/片尾:《In My Life》The Beatles

53分钟
1k+
2年前

E19. Sage & Wayhome: 我们在交友软件勇闯天涯!

本期嘉宾:未来相亲主题播客主播Sage,生活里的段子手Wayhome 两位嘉宾不同性别,处于不同年龄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接受教育,看看对于交友软件的使用经历与体验有啥碰撞。 02:13 两位嘉宾使用交友软件的缘起、经历简介 05:53 需要学历认证的交友软件,有学历做背书增加信任感?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有否考虑? 10:27 交友软件使用体验: 从“紧张”、“有新鲜感”、“憧憬”、“感觉有很多选择”、“认真”、“来之不易”到“麻木”、“不满意还能见下一个”、“不愿意深入了解对方” 12:47 在手机没那么智能、没有P图软件时代的校园交友 15:08 “现在大家都是视觉动物了”——直观的图片呈现与人的原始本能 17:42 “平台就是喜欢给人打标签” 19:23 180的迷思与水分——女孩子170说168,男孩子176说180,身高期待背后的各种投射与幻想 25:29 早安、晚安、吃饭没——一上来就很热络的关系,给你什么感受? 26:25 线上与线下交友之大不同 28:03 交友平台男性女性 “地位”的不同——男性主动、女性被动的传统叙事/女性会比男性更容易收到LIKE/点LIKE是否是就意味着LIKE 35:47 线上转线下的“幻灭”,从吃饭、看展到喝个咖啡省时间 40:49 “聊多了,你会发现很难真正开始一段亲密关系。” 42:57 为啥对一些人来说“我们是交友软件认识的”就不可说 43:35 当有人发出约P邀请,如何应对 54:57 安全锦囊:如何选择线下见面的地点 & 如何警惕“杀猪盘”和诈骗 01:01:37 语重心长的嘉宾寄语 相关推荐: 视频:《线上口嗨,线下秒怂…社恐如何靠玩游戏脱单?》沈亦斐(视频后半部分专门强调了网络交友安全的三原则) 片头/片尾:《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成龙/苏慧伦

72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