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稳定 51 | 吃苦学:吃我爱吃的苦,别人爱吃的苦留给别人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51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吃苦学:吃我爱吃的苦,别人爱吃的苦留给别人# 关于“吃苦”跟上一期的内疚感有挺多内在关联的。 即使不去谈精神分析理论的东西,过多的内疚感会让人生病这件事情并不难理解。日常生活当中有挺多这样的小故事。总是生病,就会慢慢减损人的生命力和活力。(当然,这里排除掉基因或其他原因先天身体不好致病的哈。) 经年累月照顾一个病秧子,照顾的那个人心里也会有些不好受,有些情况下,照顾者也会生发出过多的内疚,比如:“我尽心尽力照顾这么久,你怎么还不能好起来呢?” 旁观者可能就会觉得这个故事里的两个人都在“吃苦”。 可能也未必这么简单。 如果“吃苦”是主观体验的话,亲身“吃”的人才有发言权。 本期我们聊吃苦,不是要评判吃苦这件事,也不是说苦多苦少的问题,而是回到自我了解这个话题上,谈谈吃苦也有主体性和自主权。 #章节速览 00:14 聊聊“吃苦”那些事儿 06:07 “吃苦”是一种感觉还是有某种客观标准 19:31 尊重一个人“吃苦”的权利某种意义上也是尊重主体性 22:16 保持“吃苦”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忠诚,也是对生存技能的保护 26:14 食物里藏着最早期的“爱的配方” 36:02 老人与海、小美人鱼的故事——他们吃的是哪门子苦 46:09 你们的“苦”蛋糕是什么味道和配方呢?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48分钟
1k+
5个月前

病情稳定 50 | 适度内疚做好人,过度内疚做老好人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50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适度内疚做好人,过度内疚做老好人# 内疚是一种常见的,但又不总是有积极意义的情绪,取决于量大量小。太多或者太少,恐怕都有问题。 太少甚至没有内疚感,俗称“没有良心”,这个不在今天讨论的范畴里头; 我们比较容易遇到的,是内疚感过剩形成的“陷阱”,这个陷阱看上去催人上进,实际上却总是严重妨碍我们的发展和繁荣。 过度内疚当然有许多复杂的成因,也有各种呈现方式,“千万别给人添麻烦”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类。 欢迎好人、老好人们都来听听看,期待你们的留言。 #章节速览 01:17 开心的时候总有隐隐的“内疚感” 04:15 内疚感跟善良、道德感常常挂钩 07:17 千万不要给人添麻烦 11:20 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 16:45 内疚感产生的“两步走”过程 20:11 全能自恋感是骂人的词儿吗? 24:32 自恋发展过程是酱紫的啊 38:15 每个人都有超级英雄梦 42:45 越是受过伤,越爱在危险的地方待着 50:25 先照顾好自己,再照顾对方 53:08 怎么自我检查有没有过度内疚 56:51 允许别人给我撑伞,给关系找点儿麻烦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64分钟
1k+
6个月前

病情稳定 49 | 青春虽然留不住,姐妹们的友谊万岁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49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青春虽然留不住,姐妹们的友谊万岁# 关于女性友谊的讨论非常多,有好些声音会跳出来说,女性友谊总是很戏剧化,充满着嫉妒、小鸡肚肠和诸如此类的负面情绪。 我们完全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很多,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是其一,其二是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源,是父权制社会结构的产物。(此处省略几万字) 那些走出了“获得男性认可”的古早叙事、具有自我意识、了解社会运作方式的女性,那些能够自我反思、审视自己嫉妒情绪的触发点并努力成长的女性,她们所建立的友谊始终是滋养人心的。与这样的女性建立的友谊,无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总会以某种方式激励和提升你。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得要抛弃那些尚未如此觉醒的女性。我们的身边,远一点的那边,有许许多多通过自身行动向其她女性甚至男性传播自我意识、赋予他人力量的女性。 在这个充满爱意的日子里,祝愿我们和大家都努力成为这样的“爱人”。 #章节速览 01:33 女孩儿们的友情 04:47 “陪我上厕所”的闺蜜情 10:00 还记得帮我们传纸条的仗义同学们吗? 20:02 青春期的友情可能会走远,情谊却不会褪色 25:13 朦胧的同性爱 30:18 身份认同探索的打底期 35:04 微妙、隐晦的竞争感 44:48 一生很长,姐妹们的友谊万岁 #提到的参考 1、《女孩儿们的地下战争》Odd Girl Out: The Hidden Culture of Aggression in Girls 非常值得一读的关于女孩们的友情和隐秘的竞争议题要怎么看待和处理。(无利益关联推荐:大家可以去严艺家老师的🍠主页里头购买哦❤️)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58分钟
99+
6个月前

病情稳定 48 | 清迈特辑:祝“我们的”咨询师过~年~好!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48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清迈特辑:祝“我的”咨询师过年好# 一向以来双城录制的病情稳定主播们,欢天喜地,在一周岁后迎来了第三次现场录播。从成都-上海-清迈,一直在适当发疯和病情稳定之间,丝滑转换。 这次我们特意从在做心理咨询的听友们那里征集了,大家对自己的咨询师想说又不容易说出口的话,作为新春佳节“祝福”大礼包,倾情放送给——正在忘情忘爱休大假的咨询师们: 您们 2024 年辛苦了,祝您们欢欢喜喜过大年,平平安安回家来!(顶锅盖逃跑💨) #章节速览 00:37 作为来访者,你们有什么话想对自己的咨询师说呢 06:33 听友内部梗:往对方衣柜里挂自己的衣服🤣 07:27 “诉衷肠”类:爱你在心口难开 12:54 “我讲了自己这么多,对你却不了解,好不公平” 15:45 当我对自己有了好奇善意的目光,是否就不需要你了呢? 24:16 “见面怂”类型:想说“恨你”那不是容易的事 31:04 我们希望咨询师既有人味儿,又不会脆弱 36:32 “欲语泪先流”的咨询体验 41:11 “不明白”和“不懂”可以存在的关系更有弹性 45:21 管它呢,玩儿起来,就对了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49分钟
99+
6个月前

病情稳定 46 | 那些年前任的事儿,该总结还是了结?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46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那些年前任的事儿,该总结还是了结?# Zeigarnik Effect是一位同名女性心理学家在记忆中断实验中发现的,是说,相比起已经完成了的任务,人们更容易记得那些被打断而未完成的任务。我们的记忆会在这个区域保持活跃。 这样说起来,没能说出口的表白,没法谈下去的恋爱,跟没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以及没有抢到的演唱会票子,其实也差不太多,都是unfinished business嘛——未完成的任务。 不过,体验还是大不同。有的未完成,放在心里一放数十年,念念不完,但已经不可能有回响,只剩回避和回绝。 有的未完成,行动上仍然大有可为,只是失败的恐惧让人踟蹰不前,举棋不定,这种也许属于“宁可一思进”类型。 中国年要到了,总结还是了结?来盘一盘大家的中国结。 #章节速览 00:14 年底来谈谈总结和了结 00:59 就从放不下的前任。。开始吧 02:29 心理学上怎么理解“unfinished business”(未竟之事) 05:10 “夜深了你还不想睡,你还在想着哪个前任呐” 10:56 是未竟之事,还是待办事项,怎么区分? 15:20 听故事 18:42 空椅子又出场了,未完成的哀悼之路 22:29 神经科学怎么解释我们总想找到someone like you? 31:42 “分手后我就成了你” 36:56 和养育者如何分开影响了失恋体验大不同哦 40:20 哎呀,算求了 45:55 空洞和饱满各长一边 51:19 失去之后的升华是自由自在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57分钟
1k+
7个月前

病情稳定 45 | 依恋第六谈:学会读懂伴侣“投射”来的话语而不认同,是亲密关系必经之路

付费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45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依恋第六谈:学会读懂伴侣“投射”来的话语而不认同,是亲密关系必经之路# 上次谈到亲密关系里的投射性认同像无限循环的老剧本,如果,不能通过理解去打破这个循环的话,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简直是迟早的事儿。 当我们向伴侣投去爱慕、欣赏的钟情目光,伴侣通常也欣然接纳这一份自恋“补药”。理想化投射认同起来毫不费力,越多越好。 随着相处的时间边长,空间距离缩短,伴侣褪去神秘、完美光环之后的真实状态一点点完整,理想化投射就也难免沦为另一个极端:嫌弃、厌烦和贬低,伴随着间歇性至永久性失望感。 有意思的是,伴侣对我们的不认可不欣赏,我们也很认同,只不过这种认同,往往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藏在心灵深处、早已被遗忘的痛苦,最清楚的人通常是我们以为的“爱人”。想想看,吵架的时候,我们彼此都心知肚明,讲什么话能让对方一秒崩溃,气到吐血。 这就是亲密,或者说,这就是亲密的背面。亲密意味着一种传染力。 学会读懂伴侣向我们扔过来的“投射”,听听看ta在说什么,ta想要被理解的是什么,这个前提就是接受被伴侣“传染”,同时还能保持免疫力在线。在那个昏天黑地、危险与亲密共存的地方待着,陪伴对方,陪伴我们的关系,需要耐心、边界感、时间,和对人性的悲悯与相信。 真正是一条修行之路。 #章节速览 02:09 投射认同总是先发生、后觉察 07:07 依赖型投射认同 08:37 权力型投射认同 14:23 色情性投射认同 21:04 牺牲型投射认同 25:18 关系里的模式是怎么发生变化的呢? 38:05 长久的疑惑得到理解的那个时刻是具有疗愈性的 41:49 A先生vsA太太的小剧场演绎 49:47 “投射不认同”不意味着放弃交流 57:23 理解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时间 1:02:06 投射认同的双方可以轮流坐庄 1:12:08 “TA是没有办法,不是故意要伤害我” 1:20:20 不需要为了留下而留下 1:28:31 搭“砖瓦房”的过程就是自我养育 #小知识 1 《投射性认同与内摄性认同》作者: Jill Savege Scharff 2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作者:Eric Berne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91分钟
1k+
7个月前

病情稳定 44 | 依恋第五谈:你投射我认同,爱(hèn)你到世界尽头

付费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44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依恋第五谈:你投射我认同,爱(hèn)你到世界尽头# 从事伴侣咨询的心理咨询师一定会发现,我们通常和我们内心世界的“未竟之事(unfinished business)结了婚。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精神分析的理论会认为,我们在婴儿期和童年时期与父母相处时的经历,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残留着挫败感、伤害和未实现的渴望,这些“未竟之事”会不知不觉地被带入我们与伴侣的关系中。当我们对一个人心动时,我们通常不会意识到,我们正在不自觉地选择一个人,而这个人日后会唤起我们与父母相处时同样的挫败感。这一切发生的底层逻辑之一,是今天我们要聊的“投射认同”。 简单来讲,一个人将自我中“我不喜欢的部分”,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通常是一个亲密的人,从而可以迅速摆脱(和保持)与被拒绝的东西的联系。举个栗子,一个不允许自己躺平的人,大概率会选择一个有“躺平潜力”(比如随遇而安)的人,暗搓搓“鼓励”对方躺平,接着嫌弃对方躺平,并且长久都不会留意到自己有躺平的强烈渴望。 这简直就是人际关系里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嘛…… 本期节目很耐听,因为,有点儿烧脑,值得一听再听,会为你打开人际关系的新世界。 #章节速览 00:00 彩蛋总是走最前头 01:45 投射认同为什么在人际关系里头这么重要 06:56 投射认同的一点点学术知识 12:34 从母婴关系观察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小剧场演绎 26:30 投射认同是人际关系里无意识交流的最重要方式 36:19 投射出去的是愿望,认同的是我想要满足你的愿望 40:00 谈谈人间游戏的模式和不同自我“态”之间的组合 49:21 “父母自我”和“儿童自我”之间的投射认同:“为你好” 1:02:15 收回“投射”放到自己身上可以收获成长的力量 1:09:09 日常自我觉察小练习 1:13:10 下一期奉上投射认同“解套”秘籍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75分钟
1k+
7个月前

病情稳定 43 | 你小时候总是被教导要说对不起,但你从来没有真正学会如何道歉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43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你小时候总是被教导要说对不起,但你从来没有真正学会如何道歉# 人人都知道,是人总会犯错,犯错了需要道歉,但为什么我们这么不擅长道歉呢? 有的人“sorry不好意思对不起”不离口,但你可能会感觉这是个“死不认错”的人。为什么? 如果说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就总会有伤害的弹片。那些夹杂在爱与被爱里头的伤口,由谁来指认,由谁来负责,由谁来弥合? 你在等谁的道歉?你欠了谁的道歉? 一个人说了“对不起”,另一个人是否就欠了ta一句“没关系”? 关于道歉的心理学,送给总会犯错的你我她。ღ( ´・ᴗ・` ) #章节速览 01:34 说“对不起”为什么会很难? 07:27 真诚地“道歉”意味着什么? 12:53 有时候一句“对不起”是为了堵住你的嘴 17:26 真诚地道歉需要承受和承担 24:37 你在等谁的“对不起”? 30:01 真正的对不起来自于“看见”伤口 36:34 谁来负责看见伤口? 39:00 遇到“死不认错”的人怎么办? 46:28 回到“我要什么”上来,比打赢口水仗更有价值 50:00 允许“犯错”,就不会害怕认错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63分钟
1k+
8个月前

病情稳定 42 | 拥有对生命说“是”的力量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42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拥有对生命说“是”的力量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过去一年我们聊了情绪、边界、表达需求、好好生气等等,有好些是通过说“不”来跟世界交手的议题。 这次想聊有另一种力量,是对生命说“是”。 对每一天经过的细微具体的人事物,发现其中的好意、善意和美意,悦纳这些嵌在时间缝隙里的“小而美”,同时也欣然表达感谢,这是做#病情稳定#这一年来我们最珍贵的感悟。 精神分析届的“铁娘子”梅兰妮.克莱因在1946年左右写了一本书《嫉羡与感恩》,我第一次读的时候读得牙疼,硬邦邦的。 没想到,这本书成了我十多年的枕边读物(可能是硬枕对颈椎好🤣) 她说:“母性美好、无穷尽的耐心和慷慨大方的原型,也是创造力的原型。” 人之初,得到了这份爱,就得到了“来自爱的客体的一份独特礼物”,婴儿想保留它,这就是感恩的基础。也是“一个人信任自身美好的基础”。 爱的客体对我们一次次说“是”,我们才有能力对生命说“是”,才对世界和他人保有相信,也才能“病情稳定”。 谢谢两位主播对彼此说“是”,谢谢身边诸多好友、在云端的听友们对病情稳定说“是”。 我们的运气都不会太差! #章节速览 01:42 好好道谢似乎不容易 09:39 不轻易道谢有许多深处的原因 13:52 “谢谢你”让关系拉开一点距离和空间 20:00 表达感谢的前提是坦然接受 30:02 有形的礼物vs无形的礼物 37:45 在关系里感谢依赖和支持,但不是被迫感恩 45:00 由衷的表达谢意也是一次哀悼 56:16 一周年的感谢和哀悼:不容错过的抽奖活动!!! #参考信息 1、《嫉羡与感恩》:梅兰妮.克莱因。在本书中,克莱因主要发表了通过全新研究得出的惊人结论: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就已出现,也是人类死亡本能的最初表现。人类的嫉羡与感恩既相关联又相冲突,是精神病理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精神分析中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克莱因提出的嫉羡概念完全革新了儿童精神分析领域。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加入听友群:bqwd1212(添加微信小助手)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68分钟
1k+
8个月前

病情稳定 41 | 多少深情假借“废话”之名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41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多少深情假借“废话”之名# 人们经常以爱之名干下许多龌龊事儿,但,也有许多人一腔深情总付“废话”中。 我们把“我爱你”、“我想你”勾兑成: “吃了吗?”、“起了吗?”、“睡了吗?”、“在吗?”、“干嘛呢?”、“哈哈哈”、以及分享的各种表情包、短视频,也许这些都可以概括进“废话文学”。 有许多心理研究表示,说废话让人快乐,这句话本身就像说“喝可乐让人快乐”一样,也可能是句废话。 如果说语言是人类的边界的话,好的废话就像我们创造出来的私人密码,既最大限度保留了“个体”的存在性,同时也照见了和他人在情感关系里的“光亮”。 愿你们爱这期废话。 #章节速览 00:43 废话心理学:什么话算得上废话? 05:10 分享废话的背后是为了分享情感 09:52 令人愉悦的废话就是精神上的肥宅快乐水 11:01 是噪音还是和声往往取决于关系与情感 20:32 有些“废话”是症状,比如赘述 26:07 雕塑的过程无处不在,联结往往发生在无法联结的时刻 36:45 为什么有些废话是艺术?比如“枣树”,听友们,快来答题 40:32 “倾听”有时候不是为了听懂 48:17 “勾兑型人格”的快乐是稀释调和过的快乐 54:19 可以通感的废话既是隐私的,也是开放的 #参考信息 1、《方丈记》成书于1212年,被誉为日本隐士文学的巅峰之作。是作者鸭长明回忆生平际遇、叙述天地巨变、感慨人世无常的随笔集。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加入听友群:bqwd2024(添加微信小助手)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61分钟
1k+
9个月前

病情稳定 40 | 依恋第四谈:每个痴迷型恋人手里都有个紧箍咒

付费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40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依恋第四谈:每个痴迷型恋人手里都有个紧箍咒# 天后那首著名的《执迷不悔》歌词是这样的: 这一次我执着面对,任性地沉醉; 我并不在乎,这是错还是对; 就算是深陷,我不顾一切; 就算是执迷,我也执迷不悔。 这种执迷不悔开头总是既浪漫又深情,让我想起金庸每次描写李莫愁都要引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深的结局却是深到杀人放火,在所不惜。 痴迷型依恋的人一开始也是“完美”恋人,我猜想部分原因可能来自于:痴迷是一种对另一个人不由自主的迷恋状态。你我凡身肉胎乍一遭遇这么“浓得化不开”的眼神(拉丝那种算吧。。🤔)很难抵挡住精准投向我们自恋的糖衣炮弹。 “这个金项圈这么美这么金光闪闪,戴起来我可美死了吧。” …… 后来,当然后来你发现原来是个紧箍咒。 从体贴到控制,从关心到查岗,从吃醋到嫉妒,从撒娇到愤怒,其实,痴迷型恋人自己也“不想”的,但是ta无法控制痴迷的强迫性冲动,这种强烈的一秒钟从狂喜到悲哀的过山车体验会让痴迷型恋人欲罢不能。 这听上去似乎不太妙,但我们想讨论的不是这如何糟糕,而是如何发展和转化。 一段恋爱,从痴迷狂热开始也挺不错,重要的是,怎么渡过从不确定到确定下来的变化,从危险浪漫中幻化出稳稳的幸福,当然,前提是:如果你渴望的是持久、发展、具有成长性的关系的话。 #章节速览 00:10 “失踪人口”回归先甩两枚彩蛋!!! 03:10 痴迷型依恋到底是什么? 05:30 痴迷型依恋 vs “恋爱脑” vs 焦虑型依恋的辨别 12:59 痴迷和早期分离创伤的关系 18:32 被焦虑和不安全感占据的依恋在痴迷什么 22:19 不是“爱得深”,其实“怕得狠” 28:07 为什么越爱越迷失自我 30:16 你是否拥有(过)允许你来去自由的安全港 35:56 是照顾还是控制? 44:47 痴迷型依恋的人很可能有收藏癖 51:04 怎么办?还有救吗?痴迷好久了… 1:02:00 你的爱和注意力放在哪里,你可以说了算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加入听友群:bqwd2024(添加微信小助手)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67分钟
99+
9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