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稳定 39 | 依恋第三谈:“处处留情”和“用后即抛”的人最怕分离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39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依恋第三谈:“处处留情”和“用后即抛”的人最怕分离# Attachment在英文词典里的翻译是“feeling of love",而伊丽莎白女王曾说:Grief is the price we pay for the love. (悲伤是爱的代价) 结论:依恋本质上关乎于体验爱的代价。(推导的对么..😝) 本期主要来浅浅品鉴一下那些“热衷于”“养鱼”的“海王/后”们,是怎么体验爱和悲伤的? 为什么跟他们谈恋爱做朋友都有点像过山车,欲擒故纵、忽冷忽热、有时候刺激又困惑、有时候神秘又沉默,确实不无聊,但也够不着。 据说,一生流连花丛中的蝴蝶,其实是“色盲”,它们只能感光,并不懂姹紫嫣红。 “处处留情”的人有情吗? #章节速览 00:49 “海王/海后”现象背后有怎样的依恋故事? 03:24 一些概念来袭:situationship、friend with benefit、暧昧、pick-up artist 06:55 「拉字至上」里的Shane的故事(无剧透风险吧。 12:54 暧昧关系里有没有x区别大吗? 19:16 焦虑-回避型依恋风格在亲密关系里常常“温度骤降”,冰火两重天 21:00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依恋模式 28:45 Papa Was a Rodeo 33:02 「只爱陌生人」的依恋,用后即抛 36:27 bonding和羁绊,迟早绊你一跤 41:18 纯爱战士的梦,你还在做吗? 46:38 开放式关系并不可耻,骗人开房才伤人伤己 58:04 从“痴迷型”依恋到“海王型”策略,内核并没有改变 1:06:45 敢说再见的人在家煲汤,逃避分离的人流浪过多少张双人床 1:13:31 画风突变:彩蛋来了~ #本期小知识 1、道德浪女:多重關係、開放關係與其他冒險的實用指南(第三版)The Ethical Slut: A Practical Guide to Polyamory, Open Relationships, and Other Freedoms in Sex and Love(3rd Edition)作者:Janet W. Hardy, Dossie Easton 2、歌曲Papa Was a Rodeo 3、「拉字至上」(The L World)2004年开播美剧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加入听友群:bqwd2024(添加微信小助手)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77分钟
3k+
10个月前

病情稳定 38 | 世界精神卫生日,一起来“乖乖”打扫卫生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38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一起来“乖乖”打扫卫生# 10月10号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俩也是新近才听说。 打扫卫生我们可太擅长了,从小到大,从教室到寝室,如何快速有效地把“不卫生”的那些犄角旮旯“清理”掉好应付大检查,我们都有一整套经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所以,今天主要是来和大伙儿一起聊聊: 你们精神都哪儿不卫生呀? 平时都是怎么把这些“不卫生”的死角藏起来的呀? 捂得太久会发霉,一起来晒晒,一个人“不卫生”容易自卑,一群人“不卫生”解放天性。 #章节速览 00:39 世界精神卫生日,一起来打扫卫生 01:44 你被夸奖过“乖”吗? 07:28 一个“乖”孩子解放天性的故事 12:52 崇尚“力争第一”的文化为何又总是教人谦卑? 19:25 小心那些悄悄咪咪美化苦难的词汇 24:35 关系里面的“糖衣炮弹”:鞍前马后的完美伴侣通常也夹带了“私货”给对方承受 37:42 吃亏也可以开心——前提是,这是你主动选择的决定 44:51 精神卫生的前提是学会跟“不卫生”玩儿 50:32 最好的免疫系统是防御式地容纳病毒 55:33 病情稳定听友群添加方式在此 #本期小知识 1、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又称世界心理健康日,是世界心理卫生联盟(World Federation for Mental Health)倡议的节庆,定为每年的10月10日。首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在1992年举行,旨在促进全球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意识并倡导消除社会污名化。每年10月,成千上万的支持者庆祝这一年度宣传项目,旨在提高人们对精神疾病及其对全球人们生活重大影响的关注。此外,这一天还为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讨论和阐明其工作的机会,使心理健康成为全球优先事项。在一些国家,这一天是宣传周的一部分,例如澳大利亚的心理健康周。(by维基百科)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57分钟
99+
10个月前

病情稳定 37 | 玩儿好一个“无意义”的长rén假shēng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37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玩儿好一个“无意义”的长rén假shēng# 从小孩子起我就感到大人们过于严肃了。 等我变成了大人,我就感到其他大人们过于严肃了。 一开始我以为这意味着不够成熟,直到心理学家们提供了一本正经地研究成果:爱玩儿并不意味着只是像个孩子,爱玩儿还意味着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品质。(大爱这样的心理学家!) 也就是说,过于严肃很可能是失去了好奇心之后的焦虑状态,因为害怕开放和可能性带来的不可预测性,所以即便ta在认真研读“松弛学”,也只是获取了一些“紧绷的松弛感”。 本期播客可以说是在“胡说八道”地一本正经,欢迎大家一起加入玩儿💩💩灵光乍现旅行团~~~ #章节速览 00:43 国庆长假送一份礼物,聊聊“玩儿”这件事情 02:50 “玩儿”必须有意义和有用吗? 07:50 “playful status”特别脆弱,一不小心就丢失了 12:33 玩儿是一种自发的、创造性的状态 16:14 神经科学怎么解释“游戏区域” 20:00 小心:“任务”可能是“玩儿”的天敌 22:50 一个关于玩儿的、带有味道的故事(预警! 26:55 😅玩儿着玩儿着,突然就不好玩儿了! 34:00 玩物一定丧志吗? 41:44 找到一起玩儿的伙伴也是“保护”玩儿的重要方法 49:00 玩儿不起来的时候,试试看先从身体知觉入手去找找状态 54:23 推荐两个恢复玩耍状态的小妙招 57:52 一个来自「病情稳定」的玩耍邀约,不要错过哦 #本期小知识 1、喜欢看论文学习的朋友来这里: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玩乐是儿童正常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哺乳动物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用老鼠来研究了解玩乐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玩乐的功能与这些神经基础的关系。同时也提到,如果一个原本健康的儿童缺乏玩耍能力,则可能令人担忧,因为几乎所有精神疾病的核心症状都包括某种类型的社会功能障碍。在儿童身上,这很容易表现为社交游戏功能失调。 A Brain Motivated to Play: Insights into the Neurobiology of Playfulness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62分钟
1k+
10个月前

病情稳定 36 | 依恋第二谈:被“父母化”的孩子成年以后需要警惕“给伴侣当妈”的陷阱

付费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36期 今天我们聊的依然是依恋主题:#被“父母化”的孩子成年以后需要警惕“给伴侣当妈”的陷阱# 你曾是被“父母化”的小孩吗? 也许你曾被夸奖为“听话懂事早熟小大人”,为家里分忧,你感到自己必须尽快地像成年人一样,能干。 如果你问问自己“为什么”,其中一个诚实的回答是“没有别的办法”。(也可以翻译为“没有别的人”。) 这里的“没有人”是指真正的大人由于种种困难没有出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精神和心智的贫穷有时候比没钱的穷更为可怕和惨烈。 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世界上任何家庭,父母依赖孩子无限期地照顾他们,孩子却得不到足够的回馈与响应。 支持父母的“小大人”们往往会损害自己的心理稳定和发展。有的心理学家也把这个特殊类型的孩子的依恋类型称为“倒置型依恋(inverted attachment)”,表现形式上跟常见的混乱型依恋是很相似的。 这种现象与父母之爱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与个体困境和结构性环境有关,这些困境让父母关注不到孩子可能为他们承受的巨大焦虑和负担。 被“父母化”的孩子往往也很难看到自己在勉力维护家庭和睦,保护父母免于伤害,做他们的朋友和治疗师,调解家庭内外关系,养育兄弟姐妹,有时还要负责家庭的医疗健康和经济稳定。 这一期献给尽心尽力过度付出而精疲力竭的“小大人”们,抱抱你们心里的“小人儿”们。❤️ #章节速览 00:41 什么是“亲职化/父母化”小孩(parentification) 01:44 电影《送我上青云》中角色倒置的母女关系解析 13:37 是take care还是take control 20:50 被“父母化”是一种依恋创伤 25:18 混乱型/焦虑-回避型依恋面对人际关系的困难 34:50 看见和理解总是最难的,也是发生变化的第一步 44:24 教你三招在关系里“搞有建设性的事情” #本期小知识 1、“父母化parentification”这一术语由家庭系统理论家Salvador Minuchin于 1967 年提出,他认为这种现象发生在父母事实上将养育角色委托给孩子时。心理学家Ivan Boszormenyi-Nagy扩展并完善了这一概念,他认为,当一个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付出和收获不平衡时,孩子可能会出现深层次的问题。从那时起,心理学家们就绘制了跨文化的父母化图表,并盘点了其后果。 一篇文献参考,有兴趣的小伙伴自取: Inversion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 contribution to attachment theory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62分钟
99+
10个月前

病情稳定 35 | 一个月饼引发的自由联想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35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一个月饼引发的自由联想# 脚踩西瓜皮的我们还没填完依恋的“坑”,滑到了食物与身体与亲密关系的另一个“坑”。(毕竟,过节嘛,自由联想…) 有句挺流行的话:没有比对食物更忠诚的爱。 如果你认同的话,也许你会理解,在我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饭桌上,总有那么几味标准菜式是不可或缺的,用口腔包裹、浸润、咀嚼、吞咽下去的可不止是月饼、饺子或汤团。我们的舌尖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到一段亲密关系,尽可容纳,爱恨情愁统统咽下去化为一个“嗝儿”。(有时可能还跟着一个pì 😱) 欢迎大家茶余饭后来唠唠,你们和食物有怎样的秘事? #章节速览 00:36 关于节日和食物的自由联想 05:32 折耳根月饼是什么鬼 11:06 食物和身体的关系是从哪里纠缠起来的? 13:00 《姥姥的外孙》少量剧透 17:19 离开了故土的人通过食物思乡 23:30 四处迁徙的人的口味被改造了吗? 30:50 特定的食物成了记忆建构的索引 40:06 食物背后潜藏的喂养关系 44:14 推荐一本书《进食问题》 53:59 关系就像共同编制毛毯,食物是最容易看见的媒介 #本期小知识 1、电影《姥姥的外孙》:(Howto Make Millions Before Grandma Dies),曾用名《中国家庭》(Chinese Family),是一部泰国家庭剧情片。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主要讲述了出生泰国华人家庭的年轻人M,为了继承百万遗产辞去工作照顾罹患癌症的的姥姥,并在过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2、《进食问题——精神分析和文化视角下的女性与身体》:Eating Problems: A Feminist Psychoanalytic Treatment Model:关于理解强迫性进食和强迫性节食的动力学,书中提出,所有进食问题的核心都不外乎以下两点:强迫性进食呈现出的内在需求状态和节食的内在需求所产生的长期克制。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997097/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59分钟
99+
11个月前

病情稳定 34 | 番外:当“焦虑”遇上了“回避”

付费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34期 今天是番外:#当“焦虑”遇上了“回避”# 焦虑型依恋人遇上回避型依恋人,互相吸引并进入推拉式恋爱关系的故事太常见了。随便翻翻流行歌曲的歌词,多半是焦虑型恋人在吟唱分手后的困惑和心碎的折磨。 为什么焦虑型总是爱上回避型? 焦虑型依恋人往往是依赖的,渴望高度亲密和认可;回避型依恋更偏好独立,常常认为自己可以自给自足。 焦虑型依恋倾向于积极热烈快速表达感受,甚至看起来“粘人”;回避型依恋擅长压抑自己的情绪,情绪激动的环境里ta往往看起来挺“淡定”(其实是隔离…) 也许焦虑型依恋的热烈是回避型依恋渴望而害怕的;也许像个“独行侠”的回避型依恋也让焦虑型羡慕,总而言之,亲密关系的开头往往藏着某种“误认”。这种隐形的“误认”在看见对方的“真面目”后引发难以承受的失望——很多人因此“下头”。 假如耐住一点不舒服,去细细探究一下自己的“误认”,何以“误认”,很可能会发现你自己的“理想化自我”,那是你期望自己成为的样子,也潜伏着你对真实自己的不满意和厌弃。 来听听看精彩的番外,你会发现,爱谁都不如爱真实来得难。 #章节速览 01:08 各种依恋类型在实际关系里是怎样表现的?请听在线“小剧场” 02:20 当“焦虑的ta”遇上了“回避的ta” 05:22 回避型依恋到底在回避什么? 09:29 分手时焦虑型恋人打破砂锅问到底,ta在问什么? 15:07 亲密关系里的理想化“滤镜” 19:11 电影《她Her》里的亲密关系大起底 28:03 异地恋的动力学理解 35:26 越沟通,越亲密,越不同 39:14 电影《花束般的恋爱》 43:53 理想化和现实之间的缝隙,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起点 50:58 回避型人往往先从滤镜里撤退,焦虑型人如何应对 #本期小知识 1、《她》Her 是一部2013年美国科幻爱情喜剧电影,由Spike Jonze编剧、导演并联合制作。这是Spike Jonze的编剧处女作。影片讲述了Theodore Twombly与Samantha之间的故事。Samantha是一个人工智能虚拟助手,由一个女性声音来表达。 2、《花束般的恋爱》(日语:花束みたいな恋をした)是于2021年1月29日上映的日本电影,土井裕泰执导,坂元裕二(啊啊,坂元裕二呀❤️)编剧,菅田将晖、有村架纯主演。上映后连续六个星期登上日本全国票房冠军。故事讲述山音麦和八谷绢这对情侣由邂逅、交往相恋、渐行渐远、分手至各拥新欢的心路历程。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58分钟
99+
11个月前

病情稳定 33 | 依恋第一谈:测测你的独家依恋配方

付费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33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依恋第一谈:测测你的独家依恋配方# 接着上回的先导聊,每个人的依恋类型虽然可以通过测试大致分个类,但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100% 24k纯金的XXX依恋类型,都有属于自己的配比。 还是用味道打比方的话,更像是一个人的荷尔蒙体味+香水杂糅在一起混合而成,随着时间、温度、湿度、甚至还有别处飘过来的味道,二次混合,既是流动的,又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依恋理论其实是一种创伤理论,因为它是在观察母婴分离的过程情境中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名字叫“依恋”,其实质却是在失去依恋时浮现出来的。 譬如现在都说年轻人只短暂上头,不谈恋爱了,怕的并不是恋爱,而是如何应对“下头”之后漫长的告别。 我曾经问督导,既然如此,叫啥attachment,明明是detachment嘛🙄 督导的回答我暂且hold住,一来,想听听大家的奇思妙想;二来,我们这期没来得及聊,得等第二谈了(顶锅盖逃走…… #章节速览 00:07 彩蛋这次先走一步 01:56 依恋类型并不是配对工具,但它的确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自-ta”关系 07:40 每个人的独家依恋配方都有些独特之处 10:59 依恋理论其实是个创伤理论 20:07 温暖的木质花香调——安全型依恋 22:10 “陌生人情境”实验是怎么一回事 26:34 不安全型依恋里的三个次类,各有各酸甜苦辣 31:02 深入讲解:当焦虑型遇上了回避型 43:42 手把手教你使用测试题了解一下自己的依恋类型 1:02:26 正面教材、反面教材,愿意的话都来分享吧 #本期小知识 1)第一个测试AAI(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可以这里下载: 依恋资料01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k71v12tjnJwhF-ZczMksQ 提取码: 3301 2)第二个测试《成人依恋量表ECR》,点击这里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64分钟
99+
11个月前

病情稳定 32 | 学点儿依恋理论,在家能辟邪在外保平安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32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学点儿依恋理论,在家能辟邪在外保平安# 爱与依恋——虽然你可能熟悉这些词语,但你可能不知道它们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什么。 爱一个人和依恋一个人是一样的吗? 依恋需要爱吗? 你怎么知道你只是依恋某人还是真心爱他们? 什么是依恋和依恋模式? 依恋是我们生命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在很小的时候,你会倾向于依恋你的玩具、你最喜欢的衣服和你最喜欢的人。然而,随着你长大,对有形的人事物的依恋行为及模式会慢慢内化为你自身属性的一部分,类似于你的人格基底。 当我们进入人际关系,这种基底就像你擦的香水,会慢慢随着时间的温度飘散开来,前调、中调、尾调,越亲近的关系闻得越是分明。 因此,依恋其实跟一个人自身最有关,一起来学习品鉴你的依恋style,也可以顺便闻味识他人,你准备好了吗? #章节速览 01:52 你们想听的依恋特辑来啦 02:16 依恋讲些啥? 05:04 依恋理论会成为下一个MBTI吗? 09:43 整理内在世界和家居收纳很相似 12:00 什么是依恋关系? 19:36 依恋模式可以改变吗? 25:40 依恋对象也可能不是人类 33:10 一段持久的亲密关系的秘诀是什么? 42:50 依恋理论的发展性视角 48:09 依恋十日谈小广告 52:01 学好依恋理论可以保命 55:04 欢迎来稿 #本期小知识 1)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旨在解释婴儿与照顾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个体后续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的影响。 鲍尔比认为,依恋是人类婴儿生存的基本本能,因为它确保了婴儿能够得到照顾者的保护和支持。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思 (Mary Ainsworth) 后来开始通过实验研究儿童对与父母分离的反应变化。其他人将依恋理论扩展到成人关系。 2)Attached: The New Science of Adult Attachment and How It Can Help You Find—and Keep—Love 《读懂恋人心》(作者: 阿米尔•莱文)这本书里比较简单易懂的介绍了成人依恋模式,也有简版测试,大家有兴趣可以试试看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播客(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57分钟
1k+
1年前

病情稳定 31 | 怎么过好“第二名”人生:跟冠军死磕还是另起一行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31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怎么过好“第二名”人生:跟冠军死磕还是另起一行# 奥运会奖牌获得者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获得银牌的运动员通常不如获得铜牌的运动员快乐。 这是《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的,也被称为“less-is-better effect(少即是多效应)” 简单理解,就是说,第二名离第一名比较近,失去了金牌的丧失感更强烈,反而不如铜牌选手那样更容易为自己拿到了奖杯而庆幸和快乐。 啊,人真是作孽。 自古以来也一向如此,状元和探花各有各精彩,唯独卡在当中不上不下的第二名榜眼,让人尴尬,歌颂也不是,遗憾也不是,干脆记不住ta,撇个干净。 每个组织、家庭、关系里好像都有个不那么讨喜的老二,老二自己也很窘迫,向上看够不着第一名很痛苦,向下比又担心是故步自封不思进取。 the second best人生,怎么过? #章节速览 01:05 第二名的故事还不如第三名,why 12:33 竞技比赛怎么演变成“生与死的战斗”的呢 24:03 我们仍然生活在资源紧缺的年代吗? 33:17 创造“另起一行”的人生 43:28 在世界的大舞台之外,你需要自己的小游戏 47:58 为什么很难记住第二名 54:06 想上榜的我们哈哈,第三名就够了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病情稳定(欢迎来撩)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说出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 微博 | 小红书

55分钟
99+
1年前

病情稳定 30 | 睡在沙发上的人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30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睡在沙发上的人# 睡在沙发上的人是谁? 经济出游爱冒险的沙发客;在客厅开着电视打盹儿的焦虑人;上床就秒转清醒的失眠患者;精神分析世界里的被分析者们…… 也许还有更多。 在布置房屋时,沙发几乎是除床以外的第二大家具。 床属于卧室,属于黑夜,属于亲密和孤独,属于一次“死亡的演习”; 沙发不一样,它不属于谁或哪里,哪个房间有沙发,那个房间就会被沙发所定义。 沙发拥有更丰富的可能性,从坐着靠着躺着到歪着斜着趴着,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到更多人,从发呆看书到为爱鼓掌到欢乐爬梯,沙发照单全收。 以及,怎么可能不提,弗洛伊德的那张沙发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世界。 #章节速览 02:27 睡眠和沙发,你会想到什么? 04:45 沙发上的动与静 10:57 无法上床睡觉的我们只能在沙发上流浪 22:36 当休息成为一种奖赏,我们变成了任务的奴隶 30:53 沙发像是仰卧起坐的过渡空间 34:36 躺椅上的被分析者 42:13 做咨询的时候睡着了,这是坏事儿吗? 51:21 人生的过渡阶段也是一种“躺在沙发上”的体验,可进可退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来稿)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57分钟
99+
1年前

病情稳定 29 | 搬家心理学闲聊:一起来给心灵打个包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29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搬家心理学闲聊:一起来给心灵打个包# 炎炎暑期,毕业季+旅行季,以及这是众(chòu)所(míng)周(zhāo)知(zhù)的咨询师们集体休(bà)假(gōng)的大日子。 病情稳定也开始稳定地撒欢儿了,主播们双双躺平,踩着西瓜皮,想跟小伙伴们聊聊搬家有关的心理学。 听闻有研究者说,搬家给人带来的压力强度之高,比离婚还要可怕。 让我联想到幼时读林语堂,他说: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若要一年不得安,盖房;若要一辈子不得安,娶姨太太。 现在有能力盖房的人不多了,但搬家仍然是你我ta切身相关的大事,不说一年不得安,但3-6个月不得安还是挺常见的。 毕业生的孩子们离开了集体宿舍,去往崭新的世界发展,也得先安身,这个过程中的扰攘、烦躁、不安、兴奋和我们内在心智世界的搬迁有着种种相似交织的主题。 一边是轻装上路,一边是刻骨铭心;一边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边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章节速览 01:06 跟搬家、迁徙有关的心理学 04:04 外部迁徙也是一个内心告别的过程 13:08 无论是大搬家还是“小搬家-旅行”,跟打包有关的心理过程 25:12 那些超重的行李,我们真的用得着吗? 36:41 人们搬离一座城市,通常和关系的丧失有关 45:52 比起心智世界里的“搬家”,外在空间搬家可能更容易一些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来稿)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50分钟
99+
1年前

病情稳定 28 | 只要你别试图抓住快乐不放,每天都有新快乐

病情稳定

病情稳定第28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只要你别试图抓住快乐不放,每天都有新快乐# 歌颂快乐的艺术作品多半是对“旧日欢乐”的追思和哀悼。 我们爱快乐,所以想留住快乐,想复制快乐,想永远快乐。我们甚至坚信有一种“正确”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快乐,但其实我怀疑没人知道要怎么做才能“更”快乐。 对快乐没人会说够了,只有不够不够,再多一点,再久一点,就像孩子们在游乐场玩儿得乐此不疲,不舍得说再见,因为不知道下一次是何时;纵有下一次,也许伙伴变了,也许天气变了,也许心境变了,快乐就是一期一会的事。 快乐像日出,像露珠,美而易逝——难说再见呢…可是,不说再见,就没办法动身看明天的日出和露珠啦。 事不宜迟,和我们一起出发,暑假都来了,你还在戴着帽子过冬么?! #章节速览 01:05 乐极生悲科学吗? 05:33 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 12:09 快乐是独立存在的感觉吗?不吃苦可以快乐吗? 20:28 跟快乐有关的各种荷尔蒙,从内啡肽到多巴胺 30:42 焦虑和快乐的关系 32:52 快乐也可以从悲伤里转化而来 37:58 血清素和催产素,跟快乐也有关 42:02 俄罗斯老奶奶的故事 53:24 快乐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来稿)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55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