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稳定第27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设定健康的边界你得学会说“我想要_____”而非简单say no# 能够设定边界是一段健康关系的大门。就像,一所房子里,每个房间都有带锁的门,住在里面的每个人才能觉得安全。 如果没有健康的边界,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有毒和无法令人满意,身处其中我们的幸福感也会受到影响。 例如,如果朋友不断向你借钱,你可能会觉得被利用了,或者如果你觉得需要解决伴侣的所有情感问题,你会感到压力重重。或者,如果父母不断侵犯你的隐私,你可能会感到怨恨。同样,如果你不断无视他人的界限,你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并破坏你们的关系。 一些不理想的经验——通常是童年经验,教给我们,设定边界、表达自己的需求是糟糕的、自私的,会导致人际关系破裂。而这其实很可能在我们心里埋下了一颗地雷:无法设定边界的关系实际是不健康的,充斥着怨恨、操纵和虐待(多数时候是无意识的)。 设定边界就像“关门”这个动作,所以我们容易误会边界就是说“不”,把他人拒绝在门外。 说“不”重要,但远远不够,核心是学会识别需求并直接、简单地表达“我想要______"。因为,反过来想一想,当别人对我们设定边界的时候,我们也会想要了解为什么。 边界是门,门,可开可关;边界不是墙,墙一旦砌起来就“万夫莫开”,这种不健康的边界往往是情感虐待的特征了。 #章节速览 01:25 设立边界太重要了 04:06 什么是边界 12:15 找到心里的“边界感” 15:43 边界不清带来的麻烦真阔怕 22:24 是边界议题还是权力议题,得先分清楚 28:27 维护边界感等于自私吗? 30:46 三只小猪的故事 38:12 边界可以是流动的、变化的 43:03 每段关系都有自己的相处之道 47:47 如实告知“我还没想好,需要多点时间”不丢人 52:00 一些个平平无奇的边界表达小技巧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来稿)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病情稳定第26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悲伤与哀悼,是成长的苦口良药# 作为精神分析师,我了解到,感受失落和悲伤的能力是所有心理健康的基础,从婴儿期到老年期都是如此。 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无法体验失落、悲伤并为此哀悼,意味着我们只能原地踏步,无法发展,只能刻舟求剑——拼命地试图留住已经逝去的人或物。 逝去的可能是一个人、一段关系或一个梦想,但如果我们只是用刷手机、暴饮暴食或其他任何“成瘾行为”来逃避自己的感受,结果是一样的:我们被困住了。 没有失落,没有悲伤,没有哀悼,就没有成长。 请试着体会悲伤,感谢我们的悲伤,以及随之而来的所有痛苦和愤怒。悲伤的经验会转化,没有表达出来的悲伤,是一个没办法结痂的伤口。 这也许并不容易,但它是真实的,也是成长的苦口良药。 #章节速览 01:04 失去、悲伤与哀悼 04:44 一个灵异故事 07:23 哀悼的仪式 10:55 发展性哀悼 19:19 弗洛伊德《哀伤与抑郁》 22:55 舞踏中用身体去哀悼 34:12 原生家庭里面的哀悼 44:32 体验到爱恨交织的矛盾情感恰好是哀悼必经之路 49:11 空椅子技术小教学 54:11 咨询师的笑话一则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的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来稿) 微信公众号: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病情稳定第25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告别受委屈的自己# 委屈感,总是跟被亏欠有关。比如你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不公平,但又无法正面表达内心的不满。这一股股怨气逐渐淤积起来,像一缸腌酱菜,隔着几里地,都能闻见呛人的味儿,但是处境一点儿也没得到改善。 为什么受委屈的总是你? 每个人都是有心理界限的,能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界限、并且能充分表达的人,通常会生活得自在舒服很多;但有一些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被好好尊重过,他们无意识里认同,不被尊重才是常态,很难识别自己的需要,往往会稀里糊涂地就“受了委屈”。 尊重也是后天习得的,如果没有人尊重过你,你也很难尊重自己和他人,这相当于说,你对自己的心理界限其实是不太了解的。“忍一时得寸进尺,退一步变本加厉”。其实还挺真实的,什么时候你得及时喊停,是建立在对自己的不舒服的感受清晰认识基础上的,否则难免委屈和愤怒。 祝福大家都能告别“太委屈”,“做自己”也是一门专业,让我们都尊重专业。 #章节速览 01:37 东亚发疯文学离不开“委屈”感 03:33 “隐忍”怎么翻译?😅 06:18 委屈感和权力不对等有关 14:10 委屈感和迁就比邻而居 20:00 从小姑娘到大妈,不委屈自己很爽 21:55 泼咖啡粉的故事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委屈 31:31 做自己的产品经理 34:16 识别有毒的环境,该走就走 44:15 少受委屈,适时发疯 #Tips 1)Żal这个词,几乎是波兰人的核心身份认同,有兴趣可以点击这里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病情稳定第24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在愤怒控制你之前学会好好生气# 对你来说,愤怒是什么样的? 拳头敲打桌子? 脸涨得通红? 静脉喷张? 提高声音? 这些是我们文化中与愤怒的一些常见联系。这种“愤怒”的表现让我们更能看见愤怒,但实际上愤怒可以不通过上述任何的肢体行为来表达。 愤怒的价值在于一个人知道ta在生气,理解ta为什么生气,并采取及时、适当的措施去干预。 能够对自己的愤怒坚信不疑的人是幸运的。 为什么?因为,除非我们能期待得到带有尊重和理解的回应,否则我们无法允许自己“召唤”出健康或“干净”的愤怒。一个愤怒的人如果已经知道ta的愤怒抗议会得到承认、尊重和回应,那么ta不必陷入绝望、委屈和怨恨,ta开始期待别人理解ta为什么生气,并且和ta一起来解决这一问题。 但假如你不是这么幸运,你也许从童年经验中学到的是:生气是斤斤计较,生气让大家远离你,生气会遭到报复。那么当你生气时,你就会迅速陷入到矛盾的状态里:一方面,你很生气,但另一方面,你知道表现出愤怒通常会让你感觉更糟。愤怒引发了巨大的紧张感。它既不干净,也不正义,也没有任何建设性的价值。 当你以为愤怒会破坏而不是促进亲密关系,愤怒抓住了你,你会害怕愤怒,并且对愤怒感到愤怒。 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好生气”,它是关系里不可或缺的真实,而真实滋养关系。 #章节速览 02:37 从识别愤怒到表达愤怒 07:29 愤怒有哪些身心线索 12:27 表达愤怒的重要性 27:00 愤怒的底层往往有悲伤和丧失感 34:34 表达愤怒≠攻击 40:46 关系中的“被动攻击”游戏 49:16 “替罪羊”的深层原因 55:40 小火星不容易看见,但容易扑灭;大火灾容易看见,但只能做灾后重建了 彩蛋在最后 #Tips 1)愤怒管理 Anger Management (2003) 主演: 亚当.桑德勒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病情稳定第23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尊重恐惧感的人活得更健康# 恐惧跟害怕通常联系在一起,程度有所不同,都是我们生活中正常、健康的一部分。感觉到害怕、恐惧,能提醒我们更谨慎小心一些,避免跌入“危险境地”,或者帮助我们有效判断何时需要撤退何时继续前进。 恐惧感就像家里的安全报警器,提示我们去及时查看留意是否一切正常,或需要更多干预。 恐惧症(phobia)跟焦虑离得更近一些。恐惧症往往也伴随着对恐惧感的恐惧。它更像是安全报警器失灵了,烧开水的热气也哇哇大叫,以为是火灾预兆。它无法分辨和识别危险的大小、强弱等级了——只好“一视同仁”,宁可“杀”错,绝不放过。 因此,受恐惧症之苦的人身心俱疲,24小时处在高警备状态,真正的“敌人/危险”还没出现,自己已经累了个半死。 尊重恐惧感的意思是,恰如其分地应对处理恐惧这种感觉,既不过分忽略它,也不被它淹没掉。带着害怕、恐惧踏上探险的路,才能走得稳当长远。 #章节速览 01:17 和恐惧有关的情绪大汇总 08:25 恐惧和焦虑的相关性及差异 12:09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0:27 恐惧和恐惧症一样吗? 29:49 暴露疗法用得不适当很可能带来二次创伤 32:14 两个重要处理恐惧情绪的思考步骤 37:21 phobia的底层藏着更深更复杂的恐惧 44:31 趣味问题来咯 46:24 恐惧是生存报警器 54:30 彩蛋虽迟但到! #Tips 1)《求生之书:危险年代里,如何确保安全》(英语:The Gift of Fear: Survival Signals That Protect Us from Violence),是非虚构作品式的心理自助书,Gavin de Becker(曾担任过总统安全顾问)著。本书提供了各种策略,以帮助读者避免创伤和暴力,教他们各种警告标志和暴力前兆。 2) 《DBT情绪调节手册》,作者玛莎·莱恩汉博士是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她在本书中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情绪调节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方法,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病情稳定第22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世界任务的高级玩家都获得了“转化嫉妒心”成就# 虽然在一般英文的用法上,envy和jealousy两个词经常交互使用,但基本上是不同的概念。jealousy是指害怕失去自己已经获得的东西的情绪;envy是想要得到他人拥有的东西。 换句话说,人们唯恐失去自己拥有的东西,又羡慕其他人拥有的东西。两种痛苦的感觉常常共存。 在英文中用“绿眼怪物”(green-eyed monster)來形容嫉妒,例如保护自己的爱人不被情敌抢走,或是小朋友不让其他人玩自己的玩具。而叔本华就说:“人类看到他人的快乐与财富,就会更深刻体认到自己的不足带來的痛苦。” 嫉毁和嫉妒都跟我们的欲望相关。不管是保护自己拥有的,或是竭尽全力让自己拥有想要拥有的东西,都值得为之自豪和骄傲,都是“健康的好胜之心”。 如何把像砒霜一样的嫉妒心,转化为满腔热情和能量去实现更多的成就呢? 来听~ #章节速览 00:45 大方承认“我嫉妒”很不容易 02:38 Envy(嫉毁)和Jealousy(嫉妒)的区分(一点点理论+大量临床案例) 12:44 承认嫉妒,直面嫉妒,探索自己不为人知的欲望 17:39 嫉妒不分男女,没有性别歧视 22:40 “我好恨自己没有______啊!” 34:34 嫉毁底下的“恨”可以是建设性的能量哦 41:18 发展感恩的能力 47:24 彩蛋!!! #Tips 1)《嫉羡与感恩》:本书收录的论文涵盖了梅兰妮. 克莱因从1946年到1960年逝世之前的著作, 作者将精神分析理念引入儿童心理分析研究, 引入了新的观念: 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 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 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 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 2)《嫉妒的化身》:2016韩剧,主演:孔孝真,曹政奭,高庚杓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病情稳定第21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跟“含羞草”朋友的交往指南# 害羞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在我们的文化里并不那么受欢迎,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害羞的人通常也十分敏感,容易感知到紧张、压力,于是,他们可能会像含羞草一样,在被触碰后迅速合上叶片,把自己掩护起来。这种悄悄、默默跟成功文化鼓吹的尽可能多地向人群、机会展示自己是有点违和的。 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害羞方式和不同类型,了解它,就有可能对这个特点善加利用,同样也能令我们学会欣赏有这个特质的人(自己或他人),比如,一个害羞的朋友,ta可能不是最会搞笑的,但可能是最温暖的,可能不是最闪闪发光的,但可能是最真诚体贴的。 成为最能说会道的人跟拥有最好的想法之间可以没有任何关联。 当然,跟以前我们谈过的情绪、状态类似,害羞也是有光谱的,一起来听听看,你的害羞光谱是怎样的吧~ #章节速览 01:47 害羞跟内向是一个意思吗? 04:35 害羞是天生的吗? 10:36 后天养育环境对害羞性格的养成 13:20 脸红这件事儿无药可解 21:57 害羞有没有好处? 31:57 害羞的人到底愿意自己个儿待着还是也想跟着e人朋友一起疯? 35:54 害羞的人心里在想什么 41:17 女孩子的“专属害羞”是性别阴谋 50:43 害羞的人哪,保护好你的珍贵 #Tips 1)晓韵提到的TED演讲在这里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病情稳定第20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拥有独处的能力,才有走向世界的力气# 在心理意义上,独处(being alone)和孤独(loneliness)是有很大不同的。 温尼科特很看重婴儿是否被允许“躺下来漂浮着(just to lie back and float)”的体验,这跟婴儿是否体验过“没有分离的分离(separation without separation)”也相当有关,这意味着婴儿在一个足够安全且不过度侵入性的养育环境里长大。 举个例子:如果你发现自己渴望亲密,但一旦与人靠近,又不由自主地担心贴得太紧太近,以至于无法拥有完好的自己(或对方)。 那么,你很可能缺乏这种“没有分离的分离”体验。 想象一下,在关系里,你可以安心地关上门,发发呆,做一点自己的事情,而不必担心自己或另一方被抛弃和受伤。 这其实很妙对不对,拥有独处的能力的前提是你拥有一段足够安全稳定的关系。 本期谈独处和孤独,我们不想浪漫化OR凄惨化“孤独”。 去了解它~ #章节速览 01:16 主动独处vs被动孤独?有何不同 07:52 独处的能力为何重要 18:14 六度分隔理论和150定律 22:10 做个好玩儿的实验:独自待一周,你必须带上哪三样非电子产品的东西? 30:45 孤独和镜映(看见)的关系 33:49 过长时间的隔绝有损身心健康 40:53 孤独和成瘾的关联 46:06 孤独和自我认同 #Tips 1)六度分隔理论(英语: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认为世界上任何互不相识的两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间人就能够建立起联系。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于1967年根据这个概念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尝试证明平均只需要6步就可以联系任何两个互不相识的人。 2)邓巴数(英语:Dunbar's number),也称150定律,指能与某个人维持紧密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通常人们认为是150。这里的人际关系是指某个人知道其他人是谁并且了解那些人之间的关系。支持者认为超过这个人数上限的团队,需要更加严格的规则,法律以及强制性规范来维持稳定性和凝聚力。邓巴数并没有精确的数值,它处于100到230之间,而通常人们使用150。邓巴数首先是英国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于1990年代提出,是新皮质的大小决定的,并因此成为了一个团队规模的限制。新皮质处理能力决定了能与某个人维持紧密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在这样的团体中,每个人都认识彼此且知道彼此的关系。此外,这个数量包括熟悉的老同学和老同事,也就是说实际的亲密的朋友数量会更少,直至接近个位数。 3)In Solitary: The Anti-Social Experiment:英国一档节目,这个艰苦的心理“反社会”实验挑战三位公众,让他们在五天的禁闭中体验,提出一个与我们时代最相关的问题:在这个我们从未如此紧密联系的世界上,你上一次完全独处是什么时候?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病情稳定第19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这是今天的第六遍”-你正在对什么成瘾?# 又聊回了老本行,成瘾,或者说行为成瘾。 谁没有点儿成瘾呢?手机、电子榨菜、马拉松…… 一切皆可成瘾。只要你的痛苦足够深。 来面对一下成瘾底下的真相吧:痛苦。 为什么痛苦? 这个重要的问题扭转了方向,就像本期标题,你对什么成瘾,而不是你为什么成瘾。 可是,你为什么痛苦。 你坐在空荡荡的房间,听嗡嗡的回声,你的痛苦,你空洞的心,拿什么来填满? 我们都需要了解成瘾,需要为成瘾者正名,这不是意志力薄弱的事儿,成瘾的光谱中的我们,都需要更多关怀。 #章节速览 01:08 来面对一下“行为成瘾”吧 03:16 成瘾的7个自测指标(仅供参考) 08:19 “我们没有解药,只能猛喝糖浆” 15:05 成瘾是止痛药,但不是你不够坚强 25:55 当我们对自己的感觉不好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去做对自己真的有好处的事情了 30:50 恋爱的“戒断反应” 37:08 成瘾跟创伤有紧密关系 39:19 此处有个重口味故事预警 49:39 高频咨询/分析算成瘾吗? 51:55 成瘾的爱是控制 #Tips 1 答应你们的TED资源,请在B站搜索人类学家海伦费雪的话题——爱,她并且解释了爱的生物化学基础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病情稳定第18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听众留言发送# 一直自嘲“脚踩西瓜皮、风吹PP凉”的病情稳定,不知不觉在各位的支持爱护下,来到了第一十八期。 趁着休假,聊了一期听众留言放送。时间关系,才聊了几页而已,后续肯定会持续下去咯,毕竟,有病这件事儿,是你是我是大家嘛。(😝 自体心理学里面一个概念叫做:自体客体(selfobject) 意思是说,终其一生,我们内在的自体(self)都不会停止寻找跟适配的自体客体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相互的、流动的、持续成长的。 就像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每个人都是一颗小宇宙。 #章节速览 01:25 还记得“有病的那些事儿”吗? 05:59 身体和情绪和记忆的关系 21:12 动态*新陈代谢=可持续健康的变化 25:49 “晨间百忧解”,你可以过得更满意 35:20 群体分类学≠个体独特性,个体是造物者的恩宠 49:07 原料差不多的情况下,每个厨子烧出来的味道也是各有千秋的 #Tips 本期也完全不需要动用头脑学习,脖子以下的部分充分沉浸下去,就足够啦!ღ( ´・ᴗ・` )比心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病情稳定第17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你需要找个人聊一聊。 什么时候需要找个心理咨询师聊一聊? 怎么找到专业胜任靠谱儿的心理咨询师? 如何最大化地使用心理咨询这段专业关系来为自己服务和提供支持? …… 由于这个行业还存有太多的不完善和需要改进的系统议题,个人遇到困难想找个咨询师聊一聊,往往有点“胆战心惊”,根源还是在于不了解的地方太多。 作为两名不老不嫩的咨询师,今天终于要向日常工作领域“下手”,跟大家浅浅聊一下寻找合适咨询师的一些“平平无奇”的小知识。 怎么说呢,希望对大家有些微帮助,毕竟,找咨询师这个事儿,跟找对象难度也差不多,多少也要看点运气,看点缘分。只愿我们在探索的路上,多点运气,也多点耐心。 #章节速览 01:55 什么情况才会想到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呢? 05:50 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CBT…都是什么东东 10:31 甄别专业咨询师第一招:包治百病的肯定不靠谱 13:29 第一眼的直觉至关重要 17:53 听听看,咨询师自己是怎么接受心理咨询的 31:43 一周一次~一周多次,丰俭由人,适合自己的才是有用的 32:41 阅读咨询师的简历,长程(2年及以上)专业系统培训比花花绿绿一大堆工作坊更有含金量 35:21 费用、地理位置、时间,现实因素常常决定了是否能长期投入 44:26 “去试试咨询”这个决定是爱护自己的努力,要慎重评估选择,不要害怕自己的犹豫不决和“三心二意”,这也是了解自己的必经之路 58:38 专业平台是背书的一种,但不可盲信 #Tips 本期没有更专业的小知识了,前面都讲完了🤣(不是) #为爱发电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病情稳定第16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emo人支棱起来小妙招集锦 西瓜皮主播先后生病差点让话掉在地上捡不起来,感谢暖心朋友们前催后推(ღ( ´・ᴗ・` )比心,在劳动节我俩终于又支棱起来了。 顺势就聊了聊如何把自己支棱起来的小妙招大赏。 自我关怀这种浓汤宝已经有点儿齁了,但是,身心能量低的时候,我们的确不能坐以待毙,因为无数研究和经验证明,人类身心能量提升逃不过“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原则,仅仅靠躺平无法获得新生——当然,睡觉仍然是还魂第一大法,只是,任何方式都要当心“过犹不及”,所以,在“仰卧起坐”中找到身心的动态平衡才能让我们从emo里一点点支棱起来。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哪怕是刷牙时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假笑一个,也能收获一个反弹的笑脸。 顶顶重要的一个原则是,在状态好的时候,就要去未雨绸缪,发掘一些适合自己的支棱小妙招,多多练习,等到乌云密布的天气来临,我们才有安全的堡垒可回、可依哦。 #章节速览 02:00 今天熬鸡汤 05:24 能量低的时候怎么“采阴补阳” 10:50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自我观照重要的是了解“自我” 15:23 分级自我关照 23:41 早起拉伸与早午餐的重要性 31:42 这是一期口述ASMR节目 37:29 缓解焦虑的不二法门是走入未知 44:37 越是能量低的时候,越要激活熟悉的身心感受 49:27 孤独可能有其美学意义,太多的话伤身伤心 #Tips 1 195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统一将全球的音乐都调为440HZ。而有观点指出432Hz是 一个柔和、温暖、舒服的频率,你的身体会感觉到放松,甚至有愈合伤口的特性;像是水的频率、宇宙的频率、大自然的频率,都是432Hz。而当今主流的440Hz的频率是不自然的标准音高,丧失了神圣振动和泛音的对称性,西方人认为会对潜意识会构成威胁。440HZ的音讯比较高,会使听此频率的人们变得比较积极、有统一的意识,可是刚听的时候,你直觉可能会认为440Hz听起来比较不自然。 关于不同频率的音乐的作用的一些观点,汇总如下: 285 Hz –指示细胞跟组织治愈,让身体觉得被更新。 396 Hz –解放愧疚和恐惧以让更好振动频率的情绪有出路。 417 Hz –允许使人有挑战感的情况的’消除’。 528 Hz –据说可以治愈DNA、修复细胞,并使意识觉醒。 639 Hz –这是跟心所有关联的振动频率。它使爱自己及爱’他人’的感觉存在,直到没有差别时。如果要平衡关系,听听这个频率吧。 741 Hz –据说可以清洁、并治愈暴露在电磁波中的细胞。也可以帮助人们有信心与能力,去实现他们所希望的事。 852 Hz –使直觉觉醒。 963 Hz –刺激松果体,并调整身体到最佳、最原始的状态 #为爱发电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向我们发送爱电波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欢迎来留言)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苹果Podcast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