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

这期节目我们聊电影。 起因是最近烂片太多,光怪陆离。内心郁郁不欢,想要聊点什么。 看过的电影并不算太多,但庆幸有朋友老师指路,自认有一些鉴别能力,避开了不少烂片,遇到过不少好电影。每每看到烂片也能拿高票房,好片却无人能懂的时候,心里就会产生一种焦虑。这种现象在朋友们还纷纷去看烂片的时候感受会更明显。 这种焦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其实本来是这期节目本来想要探讨的问题。不过被译泽主播一句电影是一个自由市场塞住了话口。于是我们转而讨论,看电影的时候,我们都分别关注些什么东西? 印象最深的电影场景是什么?什么样的电影感受让你喜欢? 还衍生解决了一些类似于为什么顾哥不喜欢看动画片?的小疑问。 聊完这期发现:电影的这个话题本身很大,我们三个本身顶多是一个审美需要比平均水平高一些的观众而已,除了主观感受,可能并没法很系统地讨论这个命题。 不过这也加深了我的一些疑问:电影,是否有一个客观评价标准?观众是否应该学会以一定的客观标准来欣赏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本身和市场、和大众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人们是否应该为看到不符合创作标准的电影而感受愤怒?… 另外,译泽主播说这一期讨论的问题的本质,和上一期他想讨论的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 靠猜测主动迎合别人没问清楚的问题让人想不清楚也能获得答案 vs 用严谨的回答态度让每个人都能把问题想清楚提清楚 和 迎合中低端审美出烂片让人们不能有审视艺术的提升 vs 用创作的态度做好作品让每个人在享受优秀艺术作品中有精神提升 欢迎收听,更欢迎讨论:)

60分钟
23
5年前

17.你问是不是我该答什么

我们生活在北京,糟糕的服务每天都在经历,以至于只有问到优秀的服务体验时大家才能想出具体的例子。把这些例子放在一起看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无非是围绕核心诉求的周边主动的给了你更多,甚至超出了你的预期。对于所有提供服务的场景来说,这无疑是讨好顾客和区别竞争对手的聪明方式,聪明在于你不需要在核心的内容上花费大力气换来一点点提升,同时你发现了顾客是那么容易因此得到满足。 在广义的服务行业都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叫做要把顾客当白痴,看起来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似乎也乐于此。我想到节目中娜娜举的办理护照的例子,引导员提供的check list和流程指引的确会让办理护照的你我感觉舒服,但矫情的去想其背后的含义会不会是我默认你没有能力查明白和准备好该带的东西。 我不知道用服务开头推进到后边讨论的问题是不是恰当。 当问题从服务场景切换到人与人交往场景之后,三个主播的似乎讨论就变得有些艰难(主要是顾主播气愤的认为我严重跑题)。我询问了类似这种默认对方想要什么或默认对方没有能力表达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否是不够礼貌的,在我同意很多人的本意是善良、热情、乐于为他人着想的前提下,尽管很可能并没有刻意那样去想却去做了那样的默认,这有没有问题。接下来的另一个问题在节目里没有清晰的被提出来,通过清晰定义输入输出的服务和沟通方式让每个人都能更清楚的知道并表达自己的诉求,和通过默认对方不清楚借助经验、猜测和引导主动提供更多让每个人都能不用搞清楚就把想得到的东西得到了,对于人类和每个个体来说,到底哪个更好。 我知道前者更友好,后者很苛刻,也知道绝大多数时候的目的都是把事情办了,而非让人们变得更清楚和聪明,我就是纠结这个问题。 这是芥末章鱼2017年的第一期,我们聊得挺开的,你听着习惯么?

60分钟
26
5年前

15.尿在朋友圈

这一期聊的东西是微信朋友圈。 从今年一季度企鹅智库发布的《微信数据化报告》中看,微信月活用户数约达6.5亿,61.4%的用户每次使用微信都会同步刷朋友圈,不看朋友圈的用户仅占1.3%,看朋友圈的用户中有88.2%会有点赞、评论等互动行为。 类似微信朋友圈这样的东西,无论在线上线下,无论针对陌生人还是熟人圈子,无论广播还是单向或者双向订阅机制,人类发明了无数的工具试图连接同类并让每一个人在这个连接中都能同时扮演信息的生产和消费者。我们无法否定这类连接的价值,只是一旦被牵扯进这样的连接,你就不得不一边享受着和他人连接带来的愉悦,一边忍受与他人连接产生的束缚,无关你的初衷。 无关你的初衷是指不管开始于记录某些时刻、分享体验和感受、认真的输出想法还是就是想营造一个符合某些特征的个人形象,慢慢的,在选择发布什么样的内容时就逐渐加入了与初衷无关的因素,这个因素大概率是与众多生熟不一的人连接成网带来的反馈。自拍,晒娃,跟风热点,公司广告,父母热衷的谣言,或者加了砒霜的鸡汤,这些我们每天都能在朋友圈看到的自然也是我们会聊到的,而聊下来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则是关于初衷、反馈和选择的关系,这是我们连接成的这张网最奇妙的地方,奇妙到难以准确的描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一个这张网上的节点的关系。 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轻松的角度,去欣赏每一个人在这张网上记录、分享、装逼、犯傻逼、道德绑架和随地大小便。我们很想知道你喜欢看到的内容,愿意互动的内容,觉得傻逼的内容,你的初衷,或者你对人们挂在这张网上之后的奇怪变现的看法。 发布节目的平台都可以留言,留言的你和发朋友圈的你一样么?

60分钟
44
5年前

12.同桌的我

昨天我们跳票了。 其实并不是我们没有好好录节目发不出来。 主要原因是我们负责编辑公众号文章和上传节目的娜娜主播出差了,在离北京4000多公里网络很烂的阿三国。 次要原因是两个留在国内的主播,属于上传节目半残疾的状态,一切都得靠娜娜操心。 本来昨天是能发出节目的,但是出差时间实在不可控,等闲下来时已经北京时间凌晨3点多,想着就不打扰大家好眠,就没有推送。 结果今天早上我们的热心听众告诉我们,因为节目没有推送,她昨晚失眠了。 吓得娜娜一散会,立刻回家来发节目了…… (写下这些时候上传节目已经经历了40分钟,平时3分钟……) 对于85后这一批人来说,曾经的校园生活在记忆里似乎变得越来越稀疏。我们总会想到一些校园回忆类的话题,比如之前的老师,比如这一期的同桌。 读书的时候,同桌是那么普通和自然的一个概念。她可能远没有隔壁班的那个她好看,他可能是个不苟言笑的无聊学霸,你可能每天捉弄她,你们可能常常吵架动手,可能总是上课说话挨批,也可能在情窦初开的年纪产生了某些期待又胆怯的感觉。回忆的时候却发现,同桌是大学前的读书生涯中那么特别的一个记忆。 为了写这篇微信推送的文案,我刚刚听了一遍还没发出的节目录音。我发现我们在聊天时想到的事情有那么多捉弄人的恶作剧,那些现在再也不会去做的事情,我在想,我们记忆和怀念的到底是那些岁月和人,还是那个幼稚,自在又真实的自己。 也许,回忆里同桌的你只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同桌的我。 不知道听了这期节目的你,是不是没去翻相片,也想起同桌的他/她和自己。 顺便说一下,本期节目发现了一个神奇现象:芥末章鱼的三位主播竟然都坐过那个特殊座位。

60分钟
43
5年前

11.男人和生孩子

今天是2016年11月23日。一个平凡又特别的日子。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生命:小面团小朋友,译泽主播在今天升级当爸爸了。 在这个日子前的一段时间里,三个主播处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状态:一个想着要当爸爸,一个即将当爸爸,一个刚刚当爸爸不久。 母亲和新生命关系被探讨和描写了非常多了。然而男人和生孩子之间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关联呢?还未当爸爸的时候,是否期待一个孩子带来?这里面包含着怎样的思考? 当知道已经怀孕了,是怎样的心情?怀孕的过程中,是否经历过何种纠结?真正当上了爸爸,心态又是否会有不同? 这期话题原本可能会落在年轻爸爸和父爱之间的故事,然而我们很迅速地把它扩展成了哲学问题。我们发现,为什么需要一个下一代,本质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以及如何看待我们存在的意义。 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译泽主播在录完节目的几天后就改变了状态,于是从生孩子的现场发来感言: 生孩子这事儿闷开的体验不错,直到抱出来的一刻你才知道是小情人儿还是小兄弟来了。 看见他的瞬间我那些没想明白的问题还在也好像没了,这就是这个世界操蛋的和好玩儿的地方。 我想对孩子说三个事情:欢迎你来;妈妈很爱你也很辛苦,要爱她;我会尽可能培养你成为荷兰和巴塞罗那球迷,如果你以后真的喜欢朋克我也能接受,不过最好别是Green Day。 最后,祝福小面团一生健康、快乐。

60分钟
79
5年前

10.没来的主播会很惨

昨天,本来是约定好的录制节目的日子。然而,译泽主播因为个人原因,没有来。于是他说,让仅剩的两个主播一起录一期。 于是我们就录了。既然译泽主播不在,我们当然要玩一些特别的。我们录完后,对译泽主播说:“明天的公众号内容你来写吧。我们聊的是你。” 他经过一天一夜的思考,发来了这么个东西: ----------译泽主播的内心独白分割线---------- 2012年,我们一群朋友远赴内蒙去参加婚礼,那时刚刚开始流行谁是卧底这个游戏,婚礼结束后加上回京的一路我们就一直在玩。印象很深的是其中有一局我抽到了白板,在丝毫没有信息能确定正常和卧底的词的前提下,我成功的坚持到了倒数第二轮,我记得佳姐当时一直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始终没有回答。 今天我想说,那真的不算什么,现在我在既没参与录也还没听到这期节目的时候被要求写文案啊! 我被关在没有窗户的屋里连续开了11个小时紧张的会,没有酒喝,不能闲聊,没法参与录节目,没法跟他俩蛋逼,聊的什么全不知道,节目名字我都不知道,然后被要求写文案!我想说,芥末章鱼就是这么敢于创新� 上一刻我心里想的是:写的真好。 此刻我心里想的是:妈的这期很可能被黑了。 内心独白,完。 直白说,他前面写的都是废话,倒数第二段写得更是不对。这期节目,顾哥和娜娜只是好好地帮助译泽主播总结了他的六大特点。六大特点是什么呢?听了节目就知道了。 译泽主播,你有没有一点点点小期待… 最后,顾哥和娜娜都表示以后一定要场场出席节目录制。毕竟没来的主播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惨了……

57分钟
76
5年前

9.人类简史的另一部分简史

这期内容是人类简史的另一部分简史。 上期的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人类发展的开始,那些离我们有点久远的,人类诸多现在看起来理所当然的第一次。这另一部分的内容,我们会更多地聊到现在还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诸多第一次。 人类第一次出现了帝国这样的统治形式后,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伴随着帝国,宗教的发展又对我们产生了什么影响?而后来,出现了金钱、信用、资本,人类的生产从原来的已物质为导向,转向以金钱的数字为导向,影响了人类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对事物的评价方向…… 事情走到今天,我们看着各个国家追求发展,研究科技,生产着种类越来越多的产品,也消费着越来越多的产品。科技的发展改变的社会、国家的形态,让人类产生了自我毁灭的担忧…… 这里面的话题我们日常在生活中也常常有人讨论。但是更多的讨论都集中在应然逻辑上。《人类简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全景的实然画面,甚至让人产生了以前许多的理所当然的表面,似乎都被拆穿的感觉。 这仍是一起我们希望能有人加入我们来讨论的节目。真心期待有人在后台给我们留言分享。或许下一次节目可以和听众一起面对面讨论这些问题,会更有意思。

60分钟
65
5年前

8.人类简史的一部分简史

封面的这个女人,叫Ardi。是人类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被定义为“人”的古猿化石。据推测她生活在440万年前。 假设我们把440万年前看做人类的开始,不禁让人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变成现在的这个样子? 由来自以色列的历史博士尤瓦尔·赫拉利著述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就尝试解释这个问题。书中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融合了诸多学科的知识,解释了如今听起来稀疏平常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是如何有开天辟地般的第一次的。 那么多种人类中是哪样的人如何生存了下来?人类第一次有了语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人类第一次发明国家概念意味着什么? 宗教有是如何发展的? 站出来反对地心说的人又为什么被世人所不理解? 人类第一次拥有超越人类的力量又是什么时候?它又为人类带来了什么?…… 这本书给三位主播都带来了诸多的启发。这里面所涉及的话题,也是曾经我们无数遍彻夜讨论的内容。所以我们这次尝试用围绕着这本书里面提出的种种有趣事实,然后发散开来,交流自己脑子里随时蹦出来的想法的方式带来这期节目。 比起人类简史这种宏大的命题,我们这期讨论的东西更多会集中在具体的例子和例子带来的启发上面。希望能给大家也带来些有用的信息量,也期待着有朋友听到这期节目后,愿意和我们讨论讨论这里面的话题。 还有,节目里提到的诸多数据/证据都未经严谨考证,大家听听就好。如果想知道真实情况,还需要自己查阅。

60分钟
99+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