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会有许多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人应该要上学、应该要交朋友、应该要结婚、明天应该要比今天更好、一个社会应该会越来越文明、人应该追求自由、全世界都期待和平… 然而,多活了那么几年后,对很多事情的理所当然都产生了怀疑。一方面,是发现很多所谓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出现得也没多久,并非自古有之。另一方面,很多的理所当然,其实已经逐步消失,被新的东西取代。 刚好最近读到赫拉利《未来简史》。了解到二战后的一个时期,人们也曾经对社会主义抱着非常强烈的信心,后来种种原因,自由主义占了上风。而人内心感受作为第一评判标准的人文主义,也不过是工业时代之后的产物。我曾经是这两个思想的坚定支持者。虽然近些年动摇,但是了解它们也不是什么理所当然,实实在在地引起了我重新审视很多事情的兴趣。 人们都能感受到我们处在一个新的技术大发展时期。这样的时代里,现在的思想会走多远,又会有什么新的东西出来,让人内心充满期待,但又微微焦虑。 Anyway,在开始听之前,让我们先恭喜顾哥,也欢迎顾格格来到这个世界。健康成长啊小姑娘~ 最后更正一个内容,节目中提到哈耶克大战的其实是凯恩斯。
你还记得10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么? 那个时候我出门还不敢不带现金,那个时候撩妹子还在用短信和飞信,那个时候觉得新出现的3G网速超快,那个时候最牛逼的网站好像还是新浪门户,大家都在维护自己的新浪博客,电力驱动的车还只限于展览上… 10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2018年到了,我们就想聊一聊未来是什么样子,未来的10年之后可能会有哪些科技的进步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毫不负责任的,却尽量靠谱的扯了扯蛋。 比如说:10年后无人驾驶汽车开始在很多城市的道路上行驶;10年后可以3D打印一身最符合自己身材的衣服;10年后理发店可能会只放一台机器,脑袋放进去之后选定自己的造型就理好了;10年后用手机可以控制家里面所有的家电;10年之后你们家的机器人帮你完成一半儿的家务;10年后芥末章鱼可能就没有了… 所以你觉得,未来10年会是啥样? PS:如果10年前我知道现在自己会是这个样子,那么,10年前我肯定会好好上学(买几套房)
这是一期迟到的回顾2017年的节目,也是一期有点儿私人的节目。但凡是有点儿私人的节目都有两个好处:一是很好录,毕竟是自己谈自己;二是推送文案很好写,节目内容丰富就不用写太多字。 像节目里说到的那样,2017年也许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年份,但对于我们这三个人来说,却是有些特别的阶段。于是我们选择了一年里想的最多的问题这么一个角度,去回顾已经过去半个月的2017,然后发现每个人都没什么变化。顾主播依旧关心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黄主播依旧关心偏感性的概念,我依旧关心那些有的没的的东西,我觉得这挺好——所有的问题都是问题,不管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所有的问题都帮助我们定义点儿什么,不管有用的还是没用的——问题总是有问题的价值。 我在想不停地定义-推倒-重新定义,我们到底是在成长还是永远的在原地玩儿同一个游戏,生命终结时刻的释然,是不是源于这个游戏的终于结束。 我写完了,你们听吧。
这一期我们迎来了两位老朋友,子寅和晨爷。在这一期节目里,他们一个是游戏行业的从业者,一个是期待进入游戏行业的预备队队员。 游戏,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接触的事物。之前我们也聊过小时候玩过的那些游戏。身边有不少人还是重度的游戏玩家。在这些人里面,又会有一部分,期待着把自己的兴趣变成自己的职业。 人们总是容易有这样的逻辑:“我喜欢这个东西。我知道这些东西怎样是好的。现在的这些东西都不咋样,我要做一个我理想中的最好的出来。”不少人抱着这样的想法进入了游戏行业。结果是否就如同开始预想的那样?从子寅的分享来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观察一个东西,和构建一个东西,差别还是很大的。这里面的差别,不深入进去是很难了解的。 所以这期我们请子寅分享了一些他从一个游戏爱好者进入游戏行业的感受。也让晨提了一些准备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想要了解的问题。
连续聊了好几期比较严肃的话题,我们决定选一期让人开心的话题。后来我们就选择了“有哪些很low的公司文化”这个话题。我发现要让我们开心也挺简单的,就是找个东西来骂一骂。 这一期估计会引起不少共鸣。毕竟公司的各种行为我们每天都在经历,有的会让人觉得很赞,有的会让人觉得卧槽。那些卧槽的时刻,常常不会只发生在某些公司里,而是很多公司都会有。 本期节目讨论了诸多卧槽的公司文化,包括但不限于挂标语、打卡、讲方法论,以及译泽主播花了二十分钟抨击的拓展训练。当然这些行为也会有做得不low的办法。low和不low的本质区别在哪里?节目里的结论我个人还是很认可的:区别就在是把手段当目的,还是把手段当达成目的的方法之一。 另外,这里面可能伤害到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和公司。对此,我们表示那都是应该的。谢谢。
2017年12月20日下午3:00,备受关注的江歌案宣布最终审判结果,陈世峰获刑20年。 我们在6天的庭审结束之后,又聊了一期关于这起案件及其引发的网络暴力事件的节目,在基本确认当地法律经过合适的程序即将惩戒凶手之余,我们更想讨论一下应该如何面对一些人、一些媒体挑起、很多人参与的网络暴力事件。 案件本身是比较清晰的,那之后事件里的种种如今随着对案件信息的披露大体清晰了。 2016年11月3日江歌被害,很快江母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人肉证人刘鑫并涉及其家人引起刘鑫不满和反抗。如果你去翻一翻在那之后半年时间里江母通过新浪微博为主的渠道发布的内容,会发现频率一般,内容大多以引起关注、寻求帮助、期盼惩治凶手、抒发失去爱女的痛苦为主,几乎没有多少指责刘鑫的言论。我们不讨论一个受到如此伤害的母亲以这样的形式做这样行为有没有其他动机,至少说,整个事情其实还在一个非常可控的范围里。 直到2017年5月21日,江母发布题为《泣血的呐喊:刘鑫,江歌的冤魂喊你出来作证》,大概才是之后一场事件的开始。到底是江母自己的情绪和思路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往坏的方向揣测有人在背后策划,今天还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很多媒体捕捉到了“好友重情挡刀丧命,刘鑫自私忘恩负义”这样一个好故事大做文章,不管这个故事是否存在,更不管这个故事牵扯着活生生的人。终于,随着王志安的局面安排刘鑫和江母见面,徐静波胡说八道以及咪蒙等自媒体的不顾底线肆意炒作,一起规模盛大的网络暴力事件彻底爆发了。 之后的事情应该都有些了解了,触目惊心,望而生畏。 江歌已经过世一年有余,案件已经审判完毕,凶手已经获刑,刘鑫出庭作证,其证词被法庭确认真实并采纳 就在我写这篇推送文章的时候,刘鑫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是证人刘鑫!我不再沉默!(1)案发现场》。正文的最后一句是“也希望三叔妈妈能够好起来”,而文末还有一句话,写的是“如果再有侵害我家人的行动、必将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此时我也不知道她的后续的文章(2)、(3)会写些什么,更不知道如果刘鑫起诉江母,我会是什么态度。 可能我们还得录期节目。 btw:上期相关的节目之后,几位听众都给了我们不错的反馈,这是个值得庆幸的事情。
这期是从红黄蓝谈起的。不过我们并不聊那些和性侵相关的传闻、或者这铺天盖地的事件传播中的种种现象。我们聊:在证据确凿的虐童事件中,公司和管理部门到底负有什么责任? 译泽主播说我一开始在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是有情绪存在的。我承认我有。情绪原因如下: 接二连三的虐童事件发生在同一家公司旗下的机构,这种糟糕的情况这么久似乎没有得到什么改善。施虐者是得到了惩罚,但是对公司经营完全没有什么影响。受虐者甚至得不到什么可观的赔偿。仿佛抓了人之后一切照旧。 这些情况我从直觉上认为,一定有什么东西不对。这里面一定还有些人或组织有责任。 我下意识地认为,这公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家公司经营一个业务,有杜绝这种坏事出现的责任。 但是如果这家公司的确都合规了呢?按照规章制度把需要的资质、标准都达到了,他们还有错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该责问谁呢? 责问规定?责问制定规定的人?责问制定规定的流程?责问这个行业糟糕的、但是短期因资源局限无法改变的扭曲现状? 每个地方似乎都可以责问一点点。所以我们也陷入了一点点迷茫。最确认可以责问的,大概是这实在不透明的现实吧: 一套监管制度的出台和执行,对于我们普通群众来说,都是需要巨大成本才能弄清的信息黑盒。
前些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某家企业招聘,有个应聘者笔试、面试成绩均取得了第一名,结果因为大专学历没有被录用。这位应聘者不服,打印了招聘启事找用人单位理论,上边学历要求处赫然写着的是“专科及以上”。结果用人单位还是没有录用他,理由是因工作失误导致招聘启事上的学历要求写错…… 这条新闻没火,确实也不完全具备被某些目的不明的“媒体”利用的天赋,难以挑起什么太大的人民内部矛盾。 不过面试这个事情还是个挺有的聊的话题,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作为参加面试者和面试官的经历,也很可能遇到过有趣的或傻逼的对方。而面试这样的形式的选择及其本身的有效性,也都是挺难有确定结论的问题,本期我们聊聊关于面试的记忆和感受。 最近在紧急推进一些招聘工作,频繁面试候选人,也是想聊这期节目的一个引子。哪位听众有技术好,心态佳,肯干活,不要钱的人才,欢迎推荐!
这期我们聊的是最近火的像前几年的“情怀”一般的“焦虑”。 起因是我们常常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诸多关于焦虑的内容:成长焦虑、中年焦虑、情感焦虑、脱发焦虑… 焦虑这个词似乎成为了我们内心一切局促不安的一个外化描述。 焦虑是否真的如此普遍?为何诞生?是否具有时代特殊性?现在的焦虑和当年是否有不同?这当然是本期一定会讨论的话题。不过我们花更多的篇幅讨论了看到这些焦虑,并将这些焦虑转变为生意机会的一类事情。 比如经营知识焦虑的这个生意。一定会有人售卖“不学习、缺少知识是非常糟糕的”这个焦虑。然后,就会有人来卖你“让你觉得自己在认真学习”的焦虑安慰剂。就像你有了脱发焦虑的时候,市面上就会出现生发剂。生发剂管用不管没关系,你用了,脱发焦虑得到缓解你便满足了。 这一期我最喜欢的一个结论是:这些售卖焦虑和焦虑安慰剂的媒体,虽然让我们很讨厌,但顶多顶多也就算是Low,并不伤天害理。比起上一期聊的那些媒体的坏和邪恶,还是强上一些。
这次讨论的是刘鑫江母事件和它背后的网络暴力 案件本身 首先,案件已经调查清楚,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捕,按正常的杀人案件来看,可以认为已经有了结果。关于刘鑫是否有责任,我们静待12月的法庭审判即可。而发酵到现在的状况,这无疑是一场非常严重的网络暴力事件。 当事人们 从法律上讲,刘鑫在案件当中,是可能有一定的责任,但她没有义务一定要跟江歌的母亲去沟通所有事情,她需要做的事情是配合日本警方的调查,由警方来给出最终的答案。从已知公开的信息中看,在初期刘鑫已经告知江歌母亲自己在配合警方调查,而江歌母亲一直质问江歌为什么不能透漏更多,为什么不能见面。也有很多人可以理解刘鑫是不开门、不愿意见面是源于内心的恐惧、不安和谴责。我猜测,如果不是江歌母亲不去等待日本警方调查结果,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刘鑫的信息的话,很可能刘鑫也不会说出如果这样就不在配合的话。(当然这也仅是个人猜测)而其中冲突的细节大家都还不清楚,可能有非常多的因素造成了江歌母亲选择借助媒体和网络的做法,以及使得刘鑫一家不愿意与江歌母亲沟通。的确,道义情理上面难免会有人觉得刘鑫一家没有人情,很自私。但这些自私背后,是否还有不为人知的原因?有或者没有,没了解详情,就还不是评判的时候。 无良的媒体 咪蒙,被无数粉丝关注,也有很多人鄙视的媒体。一篇《法律可以直采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的文章,获得10万+的点赞,这是公众号文章传播的新高度,也是中国网络暴力的新高度。 这个向来不愿意讲事实,善于编故事、挑拨群众情绪的媒体,在这篇文章中把自己的惯用的写作手法又发挥到极致。不仅把与事实无关的“馄饨”“包包”“两小时”的事情拿出来做情绪的渲染,还直接用“没有一丝”“人渣”等主观认知来影响读者。所有截取的描述都是用来给读者构建刘鑫恶人的形象。 刘鑫不是杀人凶手,她可能也沉浸在悲痛之中,她很可能很自私冷漠,也很可能背负着很大的心里负担。事情发生后她还有几十年的人生要面对。因为没有跟受害者的妈妈见面和很好的沟通就要被网络这样审判么?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不能买包包,不能染头发,不能面对新的人生了么?如果她深夜里面被噩梦惊醒了,偷偷的哭泣了,这些外人能看到么?况且网络上流传的她参加聚会的照片其实是江歌与刘鑫的合影。 最最关键的是,讲了一堆的刘鑫的恶,然后号召大家签名去处死另外的犯罪嫌疑人。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如同网络上流行的那个段子一般可笑:介绍了一堆个人背景条件让人以为是征婚,最后却问去哪里学习挖掘机。 无知的群众 我们这些无知的群众的热情,不知道能否撑到下月开庭那一天,之前那些围观的,批判的,散播的公共事件们,雷洋案,辱母杀人案真相和结果都弄清楚了么? 我也是个无知的群众,事实上我也希望看到一个痛快的处理结果,给江歌母亲一个安慰,处死犯罪凶手。 但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我都希望看到更多事实之后再来评判,而更多在理性上,我也会觉得刘鑫一家很无情冷漠,但网络暴力与无良媒体,更可恶,更糟糕。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复杂且时刻变化的,避免对任何事情轻易下结论。 —— 芥末章鱼工作室 这句话是本期节目重要收获的准确抽象,它教育我们,不要在节目开头说任何关于节目明确主题的话,因为,根本不可能不跑题…… 牛同学回国后跟我们录的第二期节目,本来想聊聊西方世界百姓眼里的中国人形象,结果实际聊的什么因为体系过于庞大内容过于丰富大家自己听吧。今天还看到一篇微信推文,针对所谓“中国人坐地铁都玩儿手机,欧洲人坐地铁都读书,所以即使中国近30年经济突飞猛进,但国民素质仍旧低下”的推理,进行了论证毫不严谨但论据特别逗逼的反驳(头图从该文章里拿的,它从哪儿拿的没说)。然而看完之后,在国内土着的我还是不知道其实是怎样的。 可见又平又湿的世界中信息仍然极度之不对称;可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判断之伟大光荣正确;可见文章开头的芥末章鱼工作室名句不是虚言。 然后,见完这期网友,我们真的没有存货了,得录音了。
这又是一期由行业大咖前老师做嘉宾的节目。前老师已经从上一期的初次出场,变成了今天的芥末章鱼的老朋友,聊的话题也比之前更轻松了一些。 电影我们常常接触,对于演员、导演的角色和作用很多影迷也都很熟悉。但是每次片尾的长长演职员表有那么多的名字、那么多的不同职位,他们到底是做什么的?是如何合作的?他们对一部电影的贡献是什么样的?他们对电影的态度又是如何的?这是我们这期节目的一个出发点。 电影作为一个产业,本身有自己相当丰富的产业链条,哪怕仅仅是制作的部分。我们又不禁好奇起那些新的技术、新的商业形态是如何被引入和融合进这个产业的?这里面的人才供需又是怎样的情况? 最后,我们采访了前老师如果要推荐给大家一部电影,在限定不能是那种耳熟能详的经典片的情况下,最想推荐哪一部。这个问题的答案质量还是很高的,我个人非常喜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