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讨论的是刘鑫江母事件和它背后的网络暴力
案件本身
首先,案件已经调查清楚,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捕,按正常的杀人案件来看,可以认为已经有了结果。关于刘鑫是否有责任,我们静待12月的法庭审判即可。而发酵到现在的状况,这无疑是一场非常严重的网络暴力事件。
当事人们
从法律上讲,刘鑫在案件当中,是可能有一定的责任,但她没有义务一定要跟江歌的母亲去沟通所有事情,她需要做的事情是配合日本警方的调查,由警方来给出最终的答案。从已知公开的信息中看,在初期刘鑫已经告知江歌母亲自己在配合警方调查,而江歌母亲一直质问江歌为什么不能透漏更多,为什么不能见面。也有很多人可以理解刘鑫是不开门、不愿意见面是源于内心的恐惧、不安和谴责。我猜测,如果不是江歌母亲不去等待日本警方调查结果,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刘鑫的信息的话,很可能刘鑫也不会说出如果这样就不在配合的话。(当然这也仅是个人猜测)而其中冲突的细节大家都还不清楚,可能有非常多的因素造成了江歌母亲选择借助媒体和网络的做法,以及使得刘鑫一家不愿意与江歌母亲沟通。的确,道义情理上面难免会有人觉得刘鑫一家没有人情,很自私。但这些自私背后,是否还有不为人知的原因?有或者没有,没了解详情,就还不是评判的时候。
无良的媒体
咪蒙,被无数粉丝关注,也有很多人鄙视的媒体。一篇《法律可以直采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的文章,获得10万+的点赞,这是公众号文章传播的新高度,也是中国网络暴力的新高度。
这个向来不愿意讲事实,善于编故事、挑拨群众情绪的媒体,在这篇文章中把自己的惯用的写作手法又发挥到极致。不仅把与事实无关的“馄饨”“包包”“两小时”的事情拿出来做情绪的渲染,还直接用“没有一丝”“人渣”等主观认知来影响读者。所有截取的描述都是用来给读者构建刘鑫恶人的形象。
刘鑫不是杀人凶手,她可能也沉浸在悲痛之中,她很可能很自私冷漠,也很可能背负着很大的心里负担。事情发生后她还有几十年的人生要面对。因为没有跟受害者的妈妈见面和很好的沟通就要被网络这样审判么?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不能买包包,不能染头发,不能面对新的人生了么?如果她深夜里面被噩梦惊醒了,偷偷的哭泣了,这些外人能看到么?况且网络上流传的她参加聚会的照片其实是江歌与刘鑫的合影。
最最关键的是,讲了一堆的刘鑫的恶,然后号召大家签名去处死另外的犯罪嫌疑人。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如同网络上流行的那个段子一般可笑:介绍了一堆个人背景条件让人以为是征婚,最后却问去哪里学习挖掘机。
无知的群众
我们这些无知的群众的热情,不知道能否撑到下月开庭那一天,之前那些围观的,批判的,散播的公共事件们,雷洋案,辱母杀人案真相和结果都弄清楚了么?
我也是个无知的群众,事实上我也希望看到一个痛快的处理结果,给江歌母亲一个安慰,处死犯罪凶手。
但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我都希望看到更多事实之后再来评判,而更多在理性上,我也会觉得刘鑫一家很无情冷漠,但网络暴力与无良媒体,更可恶,更糟糕。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