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理想厨房 | 做饭可以不必疗愈,但请保持浪漫

是在哪一刻开始对理想中的厨房有了切实的想象?是在磕磕碰碰的厨房空间里,希望未来的厨房可以更大;或是手忙脚乱做饭时找不到想用的笊篱,下定决心要整理整理;又或者被网上一张气质契合的厨房设计图戳中,希望以后的装修可以照搬;还是看到父母一同在厨房忙碌,觉得这就是厨房乃至家该有的模样。 「理想厨房」是「厨此以外」的全新系列,在这个被描绘出来的厨房里,容纳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对过往生活痕迹的记录和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探讨。目前理想厨房系列已经有这些节目: * 理想厨房 #1 油烟出去,人走进来 * 理想厨房 #2 各用各的锅,各吃各的饭,日子还能过到一块儿吗? 「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如果身边有爱做饭的朋友,那可真是太幸福了。而作为爱做饭的朋友我本人,经常能感受到骄傲和紧张的情绪错乱交织,既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准备大干一场!又让人容易疲惫失眠,且不足为外人道。 做饭当然十分疗愈,这也是很多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惦记着下厨的原因。但如果抱紧疗愈二字走进厨房,心里却多少有些空落落的。此时就适合回头看看,眺望滩涂旁被剥开晒透的蛏子干,回想食物的浪漫来处。 【时间轴】 1:23 有多爱做饭?七天长假有六天请朋友来吃饭 6:38 明明是擅长的事情,却无法让自己放松 12:49 爱做饭这件事是如何开始的 16:53 烹饪技巧是如何被动提高的 23:47 家庭的vs专业的、本地的vs他乡的,食材和技巧有什么差别? 36:58 家族聚餐和祭祀活动带来的特殊厨房体验 48:30 理想厨房的选择:在工具上愿意守旧 53:10 理想厨房的设计:更合理的储物空间 56:00 理想厨房的设计:想和客人更多沟通 1:01:50 理想厨房的理念:饭菜还是得吃热的 1:03:50 理想厨房的设计:岛台和独立水池 1:06:53 理想厨房的设计:足够的备菜空间 1:08:00 理想厨房的理念:做饭可以不必疗愈,但想保持浪漫 【本期配图】 1. 一字型厨房左侧:烹饪区、主备菜区和空气炸锅,衔接了阳台上的洗烘套组 2. 一字型厨房右侧:厨房家电、大收纳柜、水池和切配区 3. 当天吃的鱿鱼是妈妈收拾好了寄过来的 4. 有些调料是用惯的家乡品牌 5. 井井有条的备菜 6. 每一寸空间都要物尽其用 7. 三眼灶,左边正在蒸东西,中间是炸东西的小油锅 8. 炒米粉的手势! 9. 当天的三人份午餐 【本期鸣谢嘉宾】 艾丽象,即刻@艾丽象,福建连江人,浪漫生活做饭人。 【本期配乐】 Chopin - Nocturne in E Flat Major (Op. 9 No. 2)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74分钟
14k+
1年前

44. 万物皆可意大利面

早就想聊意面了!但想到堪称浩瀚无边的品种、酱汁和搭配方法,再随心所欲地加点儿时令食材,这个排列组合可不得了。 意面的成分足够简单,所以它能格外地包容。说起我们吃过的、做过的好吃的意大利面啊,那真是各有各的好吃。只要巧妙地绕开几个小小阻碍,意面的世界在等着你。 【时间轴】 1:50 对意面的经典误区 4:35 对意面的改观时刻 9:46 新鲜意面和干制意面存在鄙视链吗? 14:22 有些al dente的意面是真的没煮熟啊! 19:13 意面酱汁的无限可能 33:41 在餐厅点意面的隐藏技巧 44:10 在家里煮意面的实用技巧 【本期配图】 雨前的意面宇宙:老博洛尼亚肉酱面 意大利卡普里岛的管面 在意大利吃的抱子甘蓝羊奶酪小贝壳面 在墨尔本吃的汤饺子 在悉尼吃的汤面 田螺的意面宇宙:鳕鱼白子意面 海胆青酱意面 海鲜意面 人生蘑菇意面 【本期鸣谢嘉宾】 雨前羽街,最新身份是北京「意面事务局」的合伙人。 【本期配乐】 Bach - Italian Concerto in F Major, BWV 971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56分钟
16k+
1年前

43. 烧饼夹肘子!香而不腻的平衡艺术

和「烧饼夹肘子」的缘分来得十分偶然,冲着多快好省去吃的街头小吃,却被一枚无论油脂、温度还是口感,全都平衡得刚刚好的烧饼夹肘子深深打动,饱足又满足。 出乎意料的满足感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可能性,这么多年我估计是错过了点儿什么。 【时间轴】 1:36 肘子在北方是一个很隆重的东西 7:34 为什么是热烧饼配凉肘子? 11:16 肘子易得,烧饼难做 19:09 宝华斋:酥脆风格的烧饼夹肘子天花板 26:49 烧饼夹肘子得配什么汤? 30:35 西海子西园:发面烧饼和油脂香气超配 36:50 昌顺马记:烧饼夹坛子肉的细碎感 41:35 肘香居:没有太大记忆点,但有足够的性价比 43:17 晓梅和老四:酥脆风格的性价比之选 46:42 如何挑选好吃的、爱吃的烧饼夹肘子 【本期配图】 1. 「宝华斋」的烧饼夹肘子和羊肚汤 2. 「西海子西园」的烧饼夹肘子和疙瘩汤 3. 「昌顺马记」的烧饼夹坛子肉、烧饼夹肘子和豆泡汤 【本期鸣谢嘉宾】 胖子哥,美食爱好者,大众点评/公众号:「胖子哥的饿世界」。 本期播客提及公众号文章:2023版北京烧饼夹肘子小全 【本期配乐】 Vivaldi - Violin Concerto in G Major RV310 I.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50分钟
9k+
1年前

42. 理想厨房 | 各用各的锅,各吃各的饭,日子还能过到一块儿吗?

是在哪一刻开始对理想中的厨房有了切实的想象?是在磕磕碰碰的厨房空间里,希望未来的厨房可以更大;或是手忙脚乱做饭时找不到想用的笊篱,下定决心要整理整理;又或者被网上一张气质契合的厨房设计图戳中,希望以后的装修可以照搬;还是看到父母一同在厨房忙碌,觉得这就是厨房乃至家该有的模样。 「理想厨房」是「厨此以外」的全新系列,在这个被描绘出来的厨房里,容纳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对过往生活痕迹的记录和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探讨。目前理想厨房系列已经有这些节目: * 理想厨房 #1 油烟出去,人走进来 通勤距离变长了,工作节奏太紧张,孩子要上补习班,买菜不方便烹饪不擅长,种种原因让我们驻留在厨房和餐桌旁边的时间越来越短。每一条原因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困难,乐观面对这些需要同时拥有具体的方法和稳定的情绪,现代人能自顾不暇就不错了。 而这期的嘉宾甚至遇见了一些我从未预想过的困难,且他们并未被这样的困难拖至下坠。我再次感受到好好吃饭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真实的,是确凿的,比简单的「治愈」两个字更有迹可循。 【时间轴】 0:07 两个人喜欢吃的东西重合起来是很难的 8:08 两个人有各自惯用的锅和各自常做的菜 21:46 想吃爱吃却没法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29:30 如果一家人吃不到一起能怎么办呢? 41:25 食物是一种值得拓展的良性情绪 46:58 理想厨房的选择:专业实用,突破限制 51:30 理想厨房的选择:提前想好的厨房分工 52:26 理想厨房的设计:被验证过的厨房范本 55:41 理想厨房的理念:食材在不远处 【本期配图】 1. 从厨房门口往里看 2. 润哲平时用来煮鸡汤的大砂锅 3. 小格伦专属的双层蒸锅和不锈钢大锅 4. 小土锅和料理机 5. 面食爱好者的家伙什儿 【本期鸣谢嘉宾】 何润哲,社交平台ID:@烧酒哲。播客「跳岛FM」策划编辑,译者。 小格伦,程序员,青年钢琴家。 【本期配乐】 Chopin: Polonaise in A-Flat Major, Op. 53 "Heroic"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60分钟
13k+
1年前

41. 寻常的和被忽视的,必备的和被滥用的

突然发现自己湘菜DNA的共振频率持续走低……当然也有离家时间太长,口味慢慢变化的关系,不过从前连碗底的油汤都觉得好好吃,现在却总觉得滋味不再。 我试图对这套再熟悉不过的饮食体系进行拆解,前年录的一期「鲜香干剁腌酱,弗兰(湖南)辣椒众生相」,梳理了湘菜的精髓之一:辣椒。理解了辣椒,也就理解了一半湘菜。 而理解湘菜的另一半,我想可能得落在平时并不起眼的各种「香料」上。太多日常香料润滑着各种湘菜食材的缝隙,它们既简单日常又复杂隽永,既不可或缺,同时也被忽视或滥用。 【时间轴】 1:39 干豆豉:在贫瘠条件下被用到极致的鲜美 6:46 干豆豉:二次融合的浓郁风味 10:50 葱姜蒜:浓缩的才是精华 18:56 湘菜里偶尔见到的大葱,是从哪里来的? 20:09 紫苏:独一无二的湘菜记忆 24:23 白胡椒:因为喜欢而提升,也因为喜欢而被滥用 30:23 孜然:并未扩充太多势力范围 31:33 湘卤:用简单经济的方式获得更丰富的味道 【本期配图】 1. 用干豆豉打底的冬寒菜 2. 卤水里星星点点的干豆豉 3. 酱泡大蒜(凉菜) 4. 凉拌大蒜根 5. 大蒜炒大蒜(蒜白和大蒜叶一起炒,加了点萝卜干增加口感) 6. 牙签粗细的小香葱 7. 同时出现在鱼汤里的紫苏和小香葱 8. 被滥用的白胡椒 【本期鸣谢嘉宾】 许璨,湖南长沙人,生于湘菜世家,父亲是中国烹饪大师许菊云,曾做客厨此以外第8期。 许璨是中国烹饪大师,中国湘菜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烹饪技能竞赛评委。先后创立了「湘村柴房」、「老许家大蒜炒腊肉」、「老许家鱼市」、「老许家肉店」等餐饮品牌。 【本期配乐】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9 "Jeunehomme": III. Rondeau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37分钟
10k+
1年前

40. 杭州:寻找一首能共情的餐厅风物诗

去年年底,杭州因为「美食荒漠」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看着相册里在杭州吃的各种餐厅和食物陷入了沉思…… 今年初春,我仍然踏上了每年和朋友们约定的杭州之行。这次精挑细选的几家餐厅,有每年必定拜访的心头好,也有耳闻已久但初次尝试的新惊喜。 之前几次录制的探店内容,大多是在吃完之后和朋友们讨论这家餐厅为什么好吃,又或者为什么名不副实。但这次的讨论更前置了一步,讨论的是为什么会选这些餐厅,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挑选餐厅的思路。并且我十分笃定,我会因为食物再来杭州的,探店内容虽迟必到。 【时间轴】 2:14 稳中求进的首选推荐 7:32 吃饭的体验可以被拆解吗? 提及餐厅:兰轩村庄食坊,青岚 9:44 物有所值的讲究小店 提及餐厅:南丰饭店(萧山) 21:57 有波动但也有灵魂的本地小店 27:00 如何屏蔽餐厅的营销标签 29:34 地方菜式和地方菜系的时代性 提及餐厅:宝中宝食府,福缘居酒楼,好食堂1987,四灶儿私房菜,花房私厨 38:37 重口味的标志性小店 提及餐厅:笑典皇 · 绍兴菜馆 41:31 游客和餐厅都不能既要又要 【本期配图】 图片均为提及餐厅的一些代表菜式 1. 兰轩村庄食坊 2. 南丰饭店 3. 福缘居酒楼 4. 笑典皇 · 绍兴菜馆 【本期鸣谢嘉宾】 陶煜,杭州人,美食爱好者,主要从事美食撰稿和餐饮顾问工作 【本期配乐】 Vivaldi OP3, Concerto No. 1 in D Major RV 549: I.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51分钟
15k+
1年前

39. 理想厨房 | 油烟出去,人走进来

​是在哪一刻开始对理想中的厨房有了切实的想象?是在磕磕碰碰的厨房空间里,希望未来的厨房可以更大;或是手忙脚乱做饭时找不到想用的笊篱,下定决心要整理整理;又或者被网上一张气质契合的厨房设计图戳中,希望以后的装修可以照搬;还是看到父母一同在厨房忙碌,觉得这就是厨房乃至家该有的模样。 「理想厨房」是「厨此以外」的全新系列,在这个被描绘出来的厨房里,容纳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对过往生活痕迹的记录和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探讨。 第一期嘉宾是家装设计师胡波,他给自己的小家和客户做过家装设计,现在和朋友一起在上海郊区租了个房子,一笔一划从头打造了一间新的厨房。我很喜欢这次聊天,感觉像做完饭之后擦净灶台的那一步,很多思路都被抚平理顺了。 * 胡波的播客「人间居住指南」也可以在各大音频平台搜到,里面还会有很多其他关于空间设计和生活方式的聊天哈,欢迎关注👏🏻! 【时间轴】 0:08 我们的厨房概况 6:00 小时候的厨房空间:功能、隐私性和家庭分工 12:55 小时候的厨房印象:贫瘠但快乐,逼仄但可探索 16:13 第一次体会新式的、现代化的厨房 18:01 厨房的卫生规则和厨房的访客友好 24:35 为什么以前总觉得厨房的活是脏活儿 26:42 明明是烹饪大国,偏偏厨房却很小 33:16 理想厨房的设计:动线和效率 44:25 理想厨房的理念:让大家都舒服 46:06 理想厨房的理念:可改造翻新 53:03 理想厨房的选择:厨具和厨房家电 54:45 「城市越大,厨房越小」的变化趋势 1:01:25 厨房家电的选择也是对生活方式的暗示 1:08:58 理想厨房的选择:摆出来还是收进去 1:10:27 理想厨房的设计:如何避免油烟 【本期配图】 1. 镇守厨房的猫咪 2. 做饭中的波师傅和厨房全景 3. 板材部分是波比自己加高的厨房台面 4. 波比做饭的时候会随时擦灶台 5. 波比自己设计和制作的厨房岛台 6. 挂出来的厨房小工具 7. 摆出来的调料 8. 田螺家的开放式厨房 【本期串台嘉宾】 胡波,小宇宙/即刻:@_hb_ 。 家装设计师,播客「人间居住指南」主播。现在和婉莹、任宁、枪枪一起在上海郊区租了个房子,在那里开始了他们的乡村生活探索。 【本期配乐】 Beethoven - Minuet in G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77分钟
31k+
1年前

38. 《中华小当家》,穿越29年的厨房注脚和料理哲学

年前有几天空档,我把囤了好久的美食类影音书都翻了出来……点兵点将。看哪部好呢?喜滋滋☺️🥰~~ 突然想起前阵子收到的一条留言,那就先把启蒙美食动漫《中华小当家》(现在叫《中华一番!》)翻出来吧!当年记住的都是特效,现在居然看出了一点新名堂。 食物就像老番剧,常吃常看常有,常常回到原点,历久弥新。 【时间轴】 1:23 被掩盖在声光电特效下的料理常识 15:12 对高端食材的演绎和对宴席的理解 28:10 「分割不是所谓最完美的状态。」 32:54 「不受传统拘束的想象力,这就是你的秘密武器是吧?」 46:23 《中华小当家》中的食物审美 48:52 如何到达料理的原点,又怎样让人幸福? 【本期配图】 雨前在2012年左右制作的部分小当家同款菜式 【本期鸣谢嘉宾】 小红书、微博、豆瓣@雨前羽街 ,曾在2012年复刻并发表《小当家料理实验性研究报告》。 【本期配乐】 市川淳 - 真・料理人魂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 @田螺姑娘hhhaze 。

57分钟
11k+
1年前

37. 对土豆叹气,但想给橘子道个歉

突然发现我那个经常写餐厅点评的朋友变了,我们在微信的聊天内容,从下次吃哪家餐厅变成了这种画风: 23年9月4号,她说:「总算把以后买肉的事情搞定了。」——这天她终于找到了靠谱的、可以预订带皮五花肉的肉铺。 23年10月3号,她说:「昨晚买的包菜有点土味儿」——我心想可能这批包菜换了个产地,水土不行。 24年1月9号,她听了前两期播客说:「下次我也想要一点传说中的八角。」——这不得等秋天了。 昨天早上她说:「在高速服务区买了当场给谷粒脱壳的大米,然后赶在上班前逛完了鱼市场,现在去公司了。」——我刚睡醒…… 怎么就变得突然关心起粮食和蔬菜了?我很好奇。 本期节目特别感谢本真食材品牌「南食召」的支持,过去、现在和未来,希望我们都能继续一起探索食材的本味。 【时间轴】 1:07 打开罐子就能看到凝固奶皮的那种牛奶 7:35 买草莓,要把草莓盒子翻过来看看 12:48 橘子怎么可能只有那两个礼拜好吃啊? 16:00 不经意间摆脱了超市的食材定价体系 22:28 掐一下新鲜土豆,它能出水 28:40 也摆脱了农协对食材形状规格的规定 31:18 是琢磨想做的菜然后去挑食材,还是只能根据能买到的食材来做菜 38:59 厨房理想是等锅里的水烧开了,再去门口的地里摘小葱 【本期配图】 东京市区的社区超市和生鲜小店 东京郊区的鱼市场、菜市场和农家直送的有机蔬果 买到一颗好白菜就很开心 【本期鸣谢嘉宾】 微博、小红书@去她的日本 ,美食爱好者,目前定居东京,曾做客厨此以外第23期。 【本期配乐】 Sonata no. 3 in D Major, TWV 40: 120: I. Spirituoso - Telemann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 @田螺姑娘hhhaze 。

46分钟
12k+
1年前

36. 面包店别再忽悠我了

韧得咬不动的面包皮,撕拉费劲的面包组织,不上色也绝无香气的面包体,不明觉厉的但毫无感知的风味酵种…… 不知道其他人买面包会不会和我有一样的疑惑,这几年面包店用来描述制作工艺和面包状态的大词儿是越来越多了,但吃起来仍然一头雾水:这个面包的口感和风味,它对吗? 面包是个舶来品没错,但这不是用话术来掩盖制作问题,甚至忽悠客人的理由。 【时间轴】 1:44 西餐厅说配餐的面包是「现做」的,但不太可能 7:48 坚硬的法棍和我脆弱的上牙膛,注定只能留一个 20:55 面包是零食还是主食,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27:47 上色不足是国内面包的通病 31:18 像打了柔光板一样水灵的面包 32:44 像拍西瓜一样选面包 33:34 法棍的三个渐变色 36:14 外观挺拔、层次清晰的可颂,不一定代表美味 39:47 为什么很多咖啡馆只卖可颂面包 42:33 有些面包无论外表和价格都很像切糕 45:50 天然酵母和大气孔是一个美丽的误区 54:56 揉出手套膜的吐司,体现什么水平 【本期配图】 几张好吃好看的欧包,可以观察一下内馅儿的组织、光泽、皮的厚度和烘烤的火候 【本期鸣谢嘉宾】 匿名嘉宾,曾做客厨此以外第24期。开过几家面包店,从业十几年,现在主要从事行业顾问工作。 【本期配乐】 Violin Concerto No. 2 in B Minor, Op. 7, 'La Campanella'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 @田螺姑娘hhhaze 。

62分钟
31k+
1年前

35. 辣椒可能很咸,而八角竟然有甜的

不知道你们买东西会不会像我一样,如果觉得一家店很靠谱,隔三差五地就会看看他们家又上了什么新东西,只要用得上,就可以试试。钱都是一样的花,买好东西想偷点儿懒没毛病吧?! 偏偏我信赖的店铺它上新很少。 和把文翰认识多年,我们会时不时交流一些关于食材和烹饪的看法,我有很多对食材和调料的认知也是来自于他。这次借着聊播客的时机,终于问出我憋了好久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好东西,你都不卖啊? 【时间轴】 0:00 这次我们聊聊为什么很多食材卖不了 1:34 天时不搭地利,晒不出合适的干辣椒 11:52 老品牌、老工艺的老豆豉,沉淀在时代的缸底 20:27 有年代感的酱辣子,是即将消失的印记 *「翻晒露」:指的是每天不停翻动、白天不停地晒、晚上不停吸收露水这种酿造发酵的过程。 25:59 更糯更甜的干百合,得等待时机再「入市」了 34:25 甜味的八角让人疑惑,它究竟是没长好,还是特别好? 43:58 选食材是在选工艺、选运输、选保存和选渠道 50:39 最后再向不同的批发商交叉验证信息 【本期鸣谢嘉宾】 把文翰,喜欢刨根问底的食材供应商,淘宝店铺「@把文翰」,厨此以外第4期嘉宾。 【本期配图】 1. 没找到满意的干二荆条后,用以替代的贵州大方线辣子 2. 刚挖出来的新鲜百合 3. 甜百合晒出来的百合干 4. 还在树上的新鲜八角 5. 品质由差到好的八角 6. 在林子里找菌子的把文翰 【本期配乐】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 @田螺姑娘hhhaze。

58分钟
11k+
1年前

34. 在平凡的地方逛平凡的菜场,是我平凡的幸福日常

去每个城市都逛菜市场,不得不说大部分时候多少有些猎奇的心态,这个地区有什么特别的食材和调料?常见的食材又有什么特别的处理或切割?照片咔咔一顿乱拍,上头的时候一通乱买,回来却不一定用得上。 也许是因为川菜的普及,或者是川湘人民口味偏好的一致,成都的菜市场明明去得不多,每个角落却都感觉很熟悉。和朋友在菜市场溜达了一圈,已有的食材认知体系又悄悄扩充了一点。 初冬的12月,成都的空气清苦中带着微甜,再夹杂着一些新季香料的复合味道,已经交织出了一盘好菜。 本期节目特别感谢本真食材品牌「南食召」的支持,在逛了越来越多的菜市场和食材店之后,希望沉淀到自家厨房里的都是能让人​开心的好东西。 【时间轴】 0:40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让我们来逛菜市场吧! 3:15 花椒、辣椒和泡菜,四川人伸手可触的日常 7:52 兔兔这么可爱,一定要好好吃它! 9:51 大、小、老、嫩,猪肉摊背后的地域差异 13:22 卤水、腌制食品和香辛料背后的味觉记忆 17:32 冬季的本地蔬菜,有清苦,有微甜 33:45 不说不知道,菜市场不同摊位的奇妙连接 【本期鸣谢嘉宾】 何雨珈,爱吃爱耍的四川人。自由译者,译有《鱼翅与花椒》等作品。 【本期配图】 1. 菜市场门口的泡菜摊位 2. 穿UGG的兔兔 3. 还没「点过」的猪血 4. 折耳根/鱼腥草的叶子和根 5. 藿香 6. 冬寒菜/冬苋菜 7. 四川人民冬天必不可少的豌豆颠儿 8. 棒菜 9. 四川人民冬天必不可少的儿菜,这是「妈带儿」 10. 单独卖的芥菜梗 11. 毛抓豆,也有叫猫爪豆/狗爪豆的,学名是黧(lí)豆 12. 本地红萝卜 13. 牛心白,顾名思义是长得像牛心的包菜/圆白菜 14. 安详的半只鸡,鸡油饱满 15. 卤牛油 16. 甜皮鸭 【本期配乐】 An American In Paris

40分钟
15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